吴氏旧居

吴氏旧居

吴氏旧居位于合肥市肥东县,年代为清。

2019年,吴氏旧居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游洋楼丨徐氏旧居 • 张学良的副官曾居住过

徐氏旧居位于和平区马场道42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小楼原本是北洋政府总理徐世昌送给女儿的嫁妆。上世纪五十年代,胡若愚购得该处房产,遂作为自己晚年的寓所,在此度过余生。

//////////

因供职奉系的关系,胡若愚与张学良私交甚笃,并且结拜成为兄弟。年轻时,他曾长期担任张学良的副官和私人代表。其一生所作最重要的事之一便是促成张学良“东北易帜”。他曾作为张学良的代表,亲赴南京妥善处理易帜事宜。蒋介石对胡若愚表示,为了不使张学良为难,东北外交由中央应付,同意东北“内政”仍由现职各员负责,概不更动;重大人事,先由张学良请委,然后由中央任命。1928年1月29日,张学良排除日本方面干扰等,毅然宣布“东北易帜”,实现了全国统一。应该说,这期间胡若愚是发挥了很大作用。

胡若愚虽然作为北洋军阀的后代,但却非常反对蒋介石、反对日本侵略。天津沦陷后,他的儿子本来可以在原日租界谋得一份差事,但因胡若愚反对儿子为日本人做事,只得作罢。

晚年的胡若愚没有官职、没有买卖,因为有收藏古董的爱好,故生活来源主要是靠卖名人字画或古董。写字、读佛经、唱戏,是胡若愚晚年生活的主要内容。胡若愚晚年几乎没有脾气,清心寡欲,整日在家读佛经,有时跟孙女们在家玩一会。很少出门,只与张学铭和徐世昌的弟弟常有往来。

胡若愚曾做张学良的副官,在“东北易帜”时起到关键作用,寓居天津后清心寡欲地度过了晚年生活。

华夏之根一一黄挴吴氏德兴户后裔居住地简介:吴道良

西夹墙沟一一来梅始祖丙五公开创地,地处困龙山脉西边,讫今历二十八世,五世祖均公繁衍三子,分枝散叶为黄梅吴氏兴贵,兴礼,德兴三户,惯称中三户,基本居住在大河镇周边一带。吾户为德兴户,九世祖繁衍廷弼、廷远二子,十世祖廷弼公繁衍四子,十世祖廷远公繁衍三子,分居全县各地。十世祖长子用广公后裔一部分祖居于此,行政管辖大河镇钱建楼村,目前总人口一百五十余人。

西夹墙沟

东夹墙沟一一紧邻西夹墙沟,地处困龙山脉东边,由九世祖廷弼,廷远二公共同开发,轮换居作。现居住十世祖长子用广公后裔大部分,历代文墨翰香,人才辈出。行政管辖大河镇洪岭村,目前总人口二百一十余人。

东夹墙沟

吴竹林一一地处小溪山东红花寨下盆地边缘,属十世祖二子用贵公开创地,明末清初迁居陕西较多,现后裔一部分祖居于此乁,行政管辖苦竹乡小溪村,目前总人口一百二十余人。

吴竹林

花园山一一地处多云山西北麓山腰,用广公后裔一支佃农地,后裔大部分籍出于此,九十年代末迁居山下盆地边缘。抗日名将吴求剑故里,其后裔乔居美国洛杉矶。行政管辖苦竹乡小溪村,目前总人口二百余人。

花园山

花园山移民新村一一距山腰原居址一千五百余米,地处多云山下小溪山盆地边缘,二十世纪九十年后搬迁于此,现亦定居全国各地。

花园山移民新村

吴老屋一一地处紫云山南麓大古下塆畈边缘,属十世祖三子用魏公开创地,明末清初迁居陕西较多。现十三世才甫公后裔一部分祖居于此,行政管辖苦竹乡下塆村,现大部分定居黄梅镇,目前总人口六十余人。

吴老屋

土地河一一地处紫云山东麓峡谷中部,盛产野生板粟,猕猴桃,茶叶,竹笋等土特产。用魏公支下十三世才甫公后裔一支碾转垅坪西湾于清未佃农于此,行政管辖五祖风景旅游挪步园管理处老祖村。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部分上迁中寺涧山盆,现基本外迁苦竹街及黄梅镇等地,目前总人口九十余人。

土地河

中寺涧一一距山上老祖寺两公里,距山腰原居址土地河两公里。清末民初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分别迁居于此,现定居于黄梅镇及江西等地。

中寺涧

汪老屋吴家一一地处小溪山红花寨下盆地边缘,与吴竹林比邻。清末民初自大古杨桃鼓迁居佃农于此,属用魏公支下十三世才甫公后裔,部分定居黄梅镇,行政管辖苦竹乡小溪村,总人口三十余人。

汪老屋吴家

刘佐农场一一地处湖北沿江最东部,与安徽宿松接壤,盛产棉花花生芝麻等农作物。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因修建垅坪水库自西湾迁移于此,地处江滩湖滨,历经艰险。属用魏公支下十三世才甫公后裔,现定居于刘佐街和黄梅镇及江西景德镇等地,行政管辖刘佐乡詹圩村,总人口三十余人。

刘佐农场

赤土坡白果树吴家墩一一地处黄梅镇西郊,清朝康熙年间自大古吴老屋迁居于此,属用魏公支下十三世德甫公后裔,行政管辖黄梅镇赤土坡社区,总人口五十余人。

赤土坡白果树吴家墩

文沟安船港一一地处鄂东大别山余脉丘陵地带,历史上曾是湖泊沼泽之地,低山叶岩盛产石灰,陶土等矿物产。其先祖于清初定居于此,七修家谱时投亲入谱,八修时归宗廷弼公支下用琨公世系。行政管辖杉木乡文沟村,目前总人口一百二十余人。

文沟安船港

孔垅九房圩一一地处大江大湖漫通汙积平原,与龙感湖严家闸接壤,属十世祖支下十一世以文,用文,斯文拓荒地。盛产稻米,历史上洪涝之年,历次回投夹墙沟宗亲。因水荒战乱,失散异乡,迁居陕西较多。只有廷远公次子十世祖用文公后裔一支居于此有联系,且移居江西瑞昌黄石大冶新疆等地。行政管辖孔垅镇邢港村,目前总人口七十余人。

孔垅九房圩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乡野黄梅她立足黄梅,服务大众,传播文化,记忆乡愁,搭建桥梁,服务经济发展。《乡野黄梅》由乡野黄梅文化传媒承办。

游洋楼丨陈氏父子旧居 • “洋灰陈”家

陈氏父子旧居位于和平区陕西路148号,他们家便是天津人熟知的“洋灰陈”。

陈一甫名惟壬,号恕斋居士。曾长期随周学熙襄办实业,任北洋海防诸职,后入东海关监督幕,又为北洋电报学堂总稽查、开平矿务局驻沪员、北洋银元局提调等。1912年任启新洋灰公司总事务所经理,后改驻津办事处坐办。1924年,任开滦矿务管理局正主任董事。1927年至1932年,任启新洋灰公司协理。1935年4月由津赴沪,经香港游历欧美十四国。1948年12月底卒于天津。

陈范有是陈一甫长子。他生于天津,1912年入南开中学,1917年入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1925年,任启新洋灰公司工程部土木工程师。1933年受公司委派南下,在南京主持创建江南水泥厂。1945年抗战胜利后,组建江南水泥总公司,任常务董事兼总经理。1950年9月,水泥厂正式点火生产,所制水泥被苏联专家誉为“东方水泥之冠”。新中国成立后,被推选为全国水泥工业同行业联合会主任委员。

陈氏父子在津旧居已知有两处。一处是今陕西路148号,分为主楼和附楼,砖木结构。主楼两层,局部三层;附楼四层,高度低于主楼,为佣人居所和锅炉房、厨房等设施。两层主楼的顶部是个大晒台。唐山地震后曾维修加固。另一处是今成都道20号和22号,位于与山西交口处,原为伦敦道30号和32号,陈一甫居30号,陈范有居32号。

陈范有不仅在水泥行业有所建树,同时他还是一名建筑设计师,重庆道上的山益里就是他设计的。

来源|百度百科、北方网、综合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