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墩遗址

大陈墩遗址

大陈墩遗址位于肥东县石塘镇龙城村仓城自然村北500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墩高5米。采集的新石器时代的遗物有陶片和石锛,陶片多为夹砂红陶,素面较多,器型有鼎足。商周遗物仅有陶片,以夹砂和泥制红、灰陶为主,另有印纹硬陶,纹饰有绳纹、叶脉纹,器型有鬲足、罐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大陈墩遗址

位置:石塘镇龙城村仓城自然村北500米

总面积:4O00平方米

时期:新石器时代

类别:古建址

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布时间:1981年9月8日

开放时间:全天

大墩子遗址景点 大墩子遗址景点有哪些

1. 大墩子遗址景点有哪些

如果中国有五千年历史,那么确定的是徐州有4900多年历史。中国五千年历史是从尧开始,尧舜禹,夏商周嘛。而因徐州得名彭城的彭祖是和尧同一时期的人,彭祖因为一碗汤(雉鸡羹)而封到徐州附近建立大彭氏国。

而我们所说的徐州有6000年的不是历史,而是有6000年的文明。徐州的六千年文明由邳州大墩子遗址、刘林遗址和新沂的花厅遗址确定的,因为和山东大汶口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归类于大汶口文化。


2. 大墩子遗址景点有哪些名字

邳州归江苏地级市徐州市。

邳州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市,古称良城、邳国、下邳、东徐州,位于苏鲁交界,东接新沂市,西连徐州市铜山区、贾汪区,南界睢宁县,北邻山东省兰陵县。1992年撤县建市。

徐州,简称徐,古称彭城,江苏省地级市,地处江苏省西北部、华北平原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东接宿迁,西连萧县,南接宿州,北靠枣庄,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徐州交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

徐州是华东重要门户城市,华东地区重要的科教、文化、金融、旅游、医疗、会展中心,也是江苏省重要的经济、商业和对外贸易中心。


3. 大墩子文化遗址

大墩子遗址、关帝庙、白马寺古银杏、山窝古槐、刘林文化遗址等。

1、大墩子遗址 大墩子遗址,位于位于苏鲁边境,属江苏省邳州市四户镇竹园村,为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下层为青莲岗期,中层为刘林期,上层为花厅期,大墩子遗址平面近圆形,直径约250米,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发掘出6000余件器物和554座墓葬。

2、关帝庙 土山五大古庙之首,是江苏省最大的关帝庙,始建于明朝中期的1460年,至今五百四十余年,历经崇贞、雍正、道光、民国四次大修,这次在邳州市委、土山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于2005年五月动修复,按照原址原貌和修旧如旧的原则,由徐州古建园林工程队作了全面修复,恢复原庙址二十二亩,古建筑100余间。

3、白马寺古银杏 邳州境内银杏种植历史悠久,四户镇白马寺古银杏为北魏正光年间所植,树龄已有1500余年。2007年银杏成片园26万亩,定植银杏总株数达1000万株,银杏果年产量达1100吨,年产优质银杏干青叶12000吨,银杏盆景180万盆。

4、山窝古槐 江苏邳州市戴庄镇山窝村有两棵千年古槐,因两棵树同龄被当地村民称之为龙凤槐和姊妹槐。相传,1955年农历八月二十一晚,因堆放在古槐附近的草垛失火,殃及到古槐,后经村民极力相救,火是扑灭了。 但是古槐也已经被烧的遍体鳞伤,其中一颗树干被烧的仅剩下一张树皮和残枝,翌年暮春未曾发芽,村民本以为古槐难以复活,岂料,时至第三年春季古槐竟然奇迹般地长出了嫩芽复活了,直到现在仍然枝繁叶茂。

5、刘林文化遗址 刘林遗址位于江苏省邳州市戴庄镇刘庄村西南,为新石器时期的遗址,处于大汶口文化的早期,被发现于1957年,是新中国最早发掘的一批遗址,也是江苏唯一的出土彩陶的遗址。 来源:-邳州


4. 圩墩遗址公园有什么景点

1、常州天宁禅寺

天宁禅寺坐落在常州延陵东路,素有“东南第一丛林”之称。

2、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即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位于溧阳市前马镇水西村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西距宁杭高速公路2公里,南距溧阳市区20公里,是一个在中国革命史和军事史上都有重要地位的地方。

3、三星村遗址

三星村遗址位于 坛市西岗三星村,1985年省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并被确认为新石器时代一处较重要的遗址。

4、戚墅堰圩墩遗址

在戚墅堰镇,大运河的南岸,距运河仅有四五十米的地方,有一高阜土墩,这就是迄今发现的常州市区最早的先民定居地之一——圩墩村新石器时代遗址。

5、史侯祠

中国史氏第一座大庙“史侯祠”位于江苏溧阳东郊埭头镇,始建于东汉初年,是为纪念东汉名将、溧阳侯史崇而建的祭祀建筑群,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

6、淹城遗址

淹城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南门外约7公里武进县湖塘桥西。淹城水陆面积约67公顷,其中耕地约占47公顷。城有三重,分别为外城、内城、子城,城河亦有三围。

7、常州戏楼群

古戏楼,不仅凝聚着古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和审美情趣,也记录着戏曲数百年的兴衰沉浮。

8、溧阳报恩寺

报恩寺为溧阳名寺。旧寺座落在溧城外黄家村,新寺座落在秀丽的天目湖畔。旧寺古色古香。

9、礼嘉王氏宗祠

礼嘉桥王氏宗祠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鱼池村。

10、溧阳新四军指挥部旧址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座落在溧阳市水西村。


5. 寺墩遗址公园

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都是以黑陶为主的原始文化良渚文化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及其南部的杭嘉湖地区。

最早是在1934年发现于浙江省吴兴钱山漾遗址,1936年对余杭良渚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至20世纪50年代初一直把它作为龙山文化杭州湾区的代表性文化遗存。

50年代末发掘了钱山漾遗址后命名为良渚文化,至1977年明确其年代为距今4000多年至距今约5300年。由于考古发掘中没有发现重要的遗迹现象和珍贵的文物,一直认为环太湖地区的原始文化落后于中原地区。

1973年在杭州湾南岸的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约距今6500年以前的已经过初步发展的原始稻作农业文化遗存之后,才逐渐改变这一看法。

而引起研究者对良渚文化在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认识,则主要是在良渚文化墓葬中发现了做工极为精致的玉器和良渚文化的土墩墓地。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玉器,尤其是刻有兽面纹的玉琮,最早是于1973年发掘江苏省吴县草鞋山遗址良渚文化墓葬时明确的,1977年春夏之际发掘吴县张陵山良渚文化墓葬时又印证了这一现象。于是,在1977年10月8日至17日于南京召开的“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学术讨论会”上,与会代表明确提出了良渚文化出现私有制、处于文明时代的前夜等看法。

如南京博物院的代表汪遵国认为,良渚文化中造型丰富多彩的玉器、特别是玉制礼器,是良渚文化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提出良渚文化正是处于文明时代的前夜。

吴汝祚认为能享有这种玉琮的人,在社会上是有特殊地位的,这就反映了阶级社会正在产生或处于前夕。

牟永抗、魏正瑾认为良渚文化的这些发达的农业部落,已经饲养家蚕,出现丝麻织品和相当进步的竹编工艺,再加上大量精美玉器,特别是大型玉琮、玉璧的制作,说明了当时的江南地区更已成为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比较先进的地区之一。在良渚文化原始文明的发展高潮之中,我们似乎听见了私有制走近的脚步声。这些发现和研究认识,引导着研究者对良渚文化墓地与墓葬的进一步探索。

在1978年至1985年内,先后发掘了江苏省武进寺墩、昆山绰墩与少卿山、吴县张陵山东山、上海市青浦福泉山墓地,以及浙江省海宁千金角与徐步桥、平湖平丘墩、余杭吴家埠、嘉兴雀幕桥、德清辉山、海宁三官墩与郜家岭 浙北地区的一批小墓。

其中,武进寺墩良渚文化“玉敛葬”墓的发现和对其认识的深化、青浦福泉山良渚文化土墩墓地的全面揭露,是这时期良渚文化研究的两项重要成果。武进寺墩墓地在1978、1979、1982年分别进行了发掘,发现3座一排规模较大的墓葬。3号墓最大,墓主为20岁左右的青年男性,随葬陶、石、玉器100余件,其中以随葬玉制礼器琮、璧为特色。玉琮33件,置于人骨架四周;玉璧24件,置于人骨架上下或头前脚后。发掘者汪遵国等人结合《周礼》中对玉琮、玉璧用途的记述,认为这是史前的玉敛葬,寺墩墓地是良渚文化一处氏族显贵及其家庭成员的墓地;并通过分析玉琮上的兽面纹与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还提出良渚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渊源之一。

汪遵国还进一步分析了已发现随葬有玉器的良渚文化墓葬及玉器制作特点,进一步认为良渚文化已有一批掌握熟练技术、专门从事琢玉工艺的玉工。

琢玉与制陶同样,已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当时的社会即将跃进文明时代的门槛。这些认识,在当时都是开创性的,对后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青浦福泉山遗址在1982年发掘了一座良渚文化墓葬,出土随葬品119件,有大玉璧、玉琮、玉镯、玉钺等一批玉石器。1983~1984年对福泉山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除了发现一批良渚文化的墓葬,出土一批精美的玉器、陶器等遗存外,更重要的是,这次发掘明确了福泉山这一土墩上的良渚文化墓地,是当时人工堆筑起来的高台墓地,其规模长约84米、宽约74米、高约8米,苏秉琦誉此为“土筑金字塔”。这一认识对良渚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使研究者突然明白了:寻找、研究良渚文化的墓葬应与墓葬所在的遗址形态进行综合考察,良渚文化时期的一些土台遗址,可能大都是良渚文化时期的贵族墓地。受此启发,后来研究者在苏南浙北等地相继发现了一批良渚文化高台墓地(有的为祭坛墓地)。武进寺墩、青浦福泉山等良渚文化墓地的发掘及形成的有关认识,为良渚文化的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促使研究者对太湖地区良渚文化在中国文明起源中的作用,开始引起了重视。夏鼐在1983年论述《中国文明的起源》时,认为良渚文化是与中国文明起源问题关系最密切的史前文化之一,良渚文化的玉璧、玉琮等玉器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线索。苏秉琦于1984年11月17日在“太湖流域古动物古人类古文化学术座谈会”上认为:“良渚文化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是个熠熠发光的社会实体”。并进一步提出:“我们这个号称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的黎明期历史,虽然还是‘若明若暗’,但已决不再是‘虚无漂渺’的传说神话了。”在中国考古学研究中,探索“五千年文明古国”的课题,就这样因武进寺墩、青浦福泉山等良渚文化高台墓地与“玉敛葬”墓的发现及其认识的深化而提了出来。


6. 大墩子文化

  邳州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市,古称邳国、下邳、东徐州,位于苏鲁交界,东接新沂市,西连徐州市铜山区、贾汪区,南界睢宁县,北邻山东省兰陵县。

1992年撤县建市。

  邳州历史悠久,境内大墩子文化遗址距今6000年,是江苏文明最早的起源之一。境内有邳州市艾山风景名胜区、沙沟湖水杉公园、国家银杏博览园、小萝卜头纪念馆等旅游景点。邳州的城市精神是“昂扬向上、坚韧挺拔、心无旁骛、精诚团结”。

  2015年,邳州在全国百强县位居第43位,竞争力等级为A+级。

  邳州发展的目标是东陇海产业带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新兴工贸城市,京杭运河沿岸具有 乡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的生态宜居城市。


7. 大墩子遗址景点有哪些名称

邳州四大古镇的排名是

1 窑湾镇(现在属新沂市)

窑湾古镇历史上溯于春秋,自唐武德元年(618年)建置,已有1400多年历史;

2 土山古镇

土山镇是一个有着三国文化特色,明清文化特色和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3 官湖镇

官湖,原为湖泊名,后干涸,于明末形成村落,后逐渐发展成为集镇。银杏树风景带是官湖镇的主要景区

4 八义集镇

八义集旧称丁家集等,清乾隆年间,曹殿楹中武举,为皇帝侍卫官,买丁家集,建集圩,取礼、义、廉、耻、忠、信、孝、悌为集市名,故名八义。


8. 大城墩遗址

世界十大文化遗产

世界十大文化遗产是最具代表性的遗产。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第十七届会议,通过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

明确了文化遗产的定义: 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洞窟以及联合体; 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3、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等地方。十大文化遗产最具代表性。

中文名

世界十大文化遗产

确立时间

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

确立组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确立文件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

金字塔

金字塔距今已有4500年的历史,由于它形似汉字中的“金”字,因而被称为“金字塔”,金字塔本身是一座王陵建筑。它规模宏伟,结构精密,塔内除墓室和通道外都是实心,顶部呈锥角。金字塔历经多次地震都岿然不动,完好无损。它被誉为当今最高的古代建筑物和世界八大奇迹之首。金字塔前有座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国王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儿子哈沸拉的形象,它叫斯芬克斯,高20米,长57米,仅一只耳朵就有两米高。除狮爪是用石头砌成之外,整个狮身人面像是一块天然的大岩石凿成的。鼻部有损伤,据说是在一次战争中被拿破仑的士兵用大炮轰掉的。斯芬克斯象征着法老的权利至高无上,威不可侵。

埃及金字塔

法老墓室延伸到地平线以下30米处,墓室左侧,放置着法老出游时乘坐的宝车,使用的宝床。位于墓室中央部位的是法老胡夫的棺椁,是用镶有金边和贴有金块的大型木料精雕细刻而成,十分华丽精美,棺椁分为两层,上层是法老的全身木制雕像,下层放置着法老的木乃伊。陪葬品有法老心爱的宝剑、宝刀、古埃及式宝船、宝瓶、宝箱,最吸引人的是四个巨大的百宝盆,内装有奇珍异宝,价值连城,棺木前方有两位手持神器的守护神,四角有四位美丽的侍女。[1]

宙斯神像

宙斯神殿本身则是采多立克柱式(Doricorder)建筑。表面铺上灰泥的石灰岩,殿顶则用大理石兴建而成,神殿共由34条高约17公尺的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石柱支撑着,面积达41.1公尺x107.75公尺。庙前庙后的石像都是用派洛斯(Paros)岛的大理石雕成。庙内西边人字形檐饰上的很多雕像,十足是雅典的风格。这么建造,天上宙斯大神是否喜欢?据说菲迪亚斯建造雕像时,曾亲到奥林匹斯山问宙斯神,而大神以降下霹雳闪电,打裂神庙铺道作回答。至于神殿主角“宙斯”,采用了所谓“克里斯里凡亭”(chryselephantine)技术 ,是在木质支架外加象牙雕成的肌肉和金制的衣饰。宝座也是木底包金,嵌着乌木、宝石和玻璃,历时八年之久才完成。在旅行家沙尼亚斯巴(Pausanias)的《希腊游记》一书中,曾对宙斯神像作了详细的描述,书中记载:“宙斯神主体为木制,身体裸露在外的部份贴上象牙,衣服则覆以黄金。头顶戴着橄榄枝编织的皇冠,右手握着象牙及黄金制成的胜利女神像,左手则拿着一把镶有各种金属打造的权杖,杖顶停留着一只鹫”。至于他的宝座,神像头上与头后,雕着“典雅三女神”和“季节三女神”(春、夏、冬)雕像;腿和脚饰有舞动中的胜利女神与人头狮身史芬克斯,希腊其他诸神装饰,底部宽6.55公尺、高1公尺,而神像约高13公尺,相当于四层楼高的现代建筑。神像身后挂着由耶路撒冷神庙劫掠得来的神圣布幔。菲迪亚斯更精密地规划四周变化,包括由神庙大门射向雕像的光线,为了令神像的脸容更为美丽光亮,更于神像前建造一座极大而浅,里面镶了黑色大理石的橄榄油池,利用橄榄油将光线反射。矗立期间更有工人前来擦拭象牙,称为“菲迪亚斯抛光工人。“。

宙斯神殿

宙斯像的构成材料,年代背景以及装饰用的雕像,都能详细说明,但是菲迪亚斯的作品风格却很难确定。根据古代文献记载,菲迪亚斯雕塑神像的技术达到巅峰,能使神像具有高不可攀的庄严气概。特别是宙斯像,能够在普通的宗教形象外,增添了独特的性格。为了要找出这句话的真正涵义(菲迪亚斯神像雕塑的原作至今已全部遗失),多年来,专家学者曾对菲迪亚斯神像的复制品作过个别研究,希望能找出其中共同的特点。他们特别注意雅典巴特农神殿的装饰雕像,据说菲迪亚斯曾经负责监制这些雕像。当然,很难断定,菲迪亚斯曾亲手雕过哪一件雌像;因为他既要担任监制工作,而且要负责雕塑神殿内的阿西娜巨像,一定非常忙碌,不过,很可能所有雕像的设计和全部风格都由菲迪亚斯一人决定。最接近菲迪亚斯风格的作品,可能是庙内东边横饰带上的神像,只是规模不同而巳。这些神像,在早期的严肃风格与后期轻松及精巧的风格之间,取得巧妙的平衡。[1]

法洛斯灯塔

法洛斯灯塔(The Lighthouse of Alexandra)是七大奇观中,唯一不带宗教色彩,纯粹为人民生活而建的古代建筑;灯塔在黑夜中发放耀眼的光芒,照耀整个亚历山卓港,保护着海上的船只,是当时世上最高的建筑物。

法洛斯灯塔

法洛斯灯塔位于埃及(Egypt)的亚历山卓港(Alexandria)约1公里的法洛斯岛(island of Pharos)东边约1.2公里远的岩礁上。亚历山卓是埃及仅次于开罗的第二大城,也是埃及第一大港。这座港埠是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于公元前332年征服埃及时,下令建筑师迪诺枓拉提兹规划尼罗河下游三角洲地带,包括北起瓦洛斯岛,南止玛里特湖的广大地区。

法洛斯灯塔 以白色大理石建造的法洛斯灯塔共分三层。尤福斯的《入门书》详细记载了灯塔的形状。灯塔分为三层,第一层为正方形的四角柱,高56米(183尺),四角准确地朝着东南西北,每角分别竖立着屈东(Triton)像。第二层为八角形,高18米(60尺),第三层是圆椎形,高7米(24尺),最上面为圆锥形屋顶,矗立着海神波赛顿(Poseidon)的雕像,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灯塔的高度,传说整座灯塔有140公尺高(一幢现代四十层高的建筑物)。 灯塔倚靠燃烧柴油,把光线集中于后方的青铜制的反射镜,以旋转360度反射出去照耀大海,据说其亮度可照耀56公里外,海上的人凭着光线,以确认亚力山卓的位置;传说这神奇的 镜让光线聚焦,使敌舰起火燃烧,但一切只是子虚乌有。

除此以外,它更具防卫及侦察功能,塔内设有三百多间房间,可以驻扎相当的军队,一旦有敌人自海上来袭,灯塔内的军队便可在短时间内出海迎击,避免城中的建设毁于战火,值得一提,灯塔尽管140公尺高,却没有阶梯,燃油及补给品是倚靠骡子沿着螺旋状斜坡上去的。

随着迁都开罗(Cairo),经济地位转移,灯塔在日久失修下寂寞地站立在原地;公元1375年的大地震更是它的致命伤,成为金字塔外,最后一个消失于世上的奇观。自此以后,人们只有知有法洛斯灯塔之名,却不知它座落何地,也不知它的形状如何。现今矗立在灯塔地基上的是马木路克(奴棣)王朝,基亚北苏丹所建的中古碉堡,但高度只有灯塔的五分一,四周触目的,尽是上古石块堆砌的中古城墙。

法洛斯灯塔存在于世上一段颇长的时间,可能曾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凯撒、克丽奥派特拉、安东尼等人的船只,发挥了引导的功能;同时它更是灯塔的始祖,现代灯塔的建造,或多或少也会受到它的影响,虽未有它的精雕细琢,巧夺天工,但形态上也会有几分相似;甚至现代欧洲人也会称灯塔为"Pharos"。

巴比伦空中花园

巴比伦(Babylon)是世界著名古城遗址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90公里处,幼发拉底河右岸,建于公元前2350多年,是与古代中国、印度、埃及齐名的人类文明发祥地。巴比伦意即“神之门”,由于地处交通要冲,“神之门”不断扩展,成为幼发拉底河和格里底斯河两河流域的重镇。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曾是西亚最繁华的政治、经济以及商业和文化中心,这里还曾是古巴比伦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的首都。

古巴比伦城垣雄伟、宫殿壮丽,充分显示了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水平。幼发拉底河自北向南纵贯全城,城内的主要建筑埃萨吉纳大庙及所属的埃特梅兰基塔庙,高达91米,基座每边长91.4米,上有7层,每层都以不同色彩的釉砖砌成,塔顶有一座用釉砖建成、供奉玛克笃克神金像的神庙。据说,这就是《圣经》中耶和华变乱人们的语言,致使人们未能造成通天的巴别塔。城内古建筑精华之一的“女神门”,高12米、宽近20米,门墙镶嵌着形象生动的釉彩动物图案,还有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的“空中花园”,引人注目的人与狮子搏斗的石刻雕像。

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亦称“悬苑”,它依偎在幼发拉底河畔,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前562年)曾以兴建宏伟的城市和宫殿建筑闻名于世,他在位时主持建造了这座名园。相传,他娶波斯国公主赛米拉米斯为妃。公主日夜思念花木繁茂的故土,郁郁寡欢。国王为取悦爱妃,即下令在都城巴比伦兴建了高达25米的花园。此园采用立体叠园手法,在高高的平台上,分层重叠,层层遍植奇花异草,并埋设了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花园由镶嵌着许多彩色狮子的高墙环绕。王妃见后大悦。因从远处望去,此园如悬空中,故又称“空中花园”。

然而从公元前539年起,巴比伦城曾先后被波斯人、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和帕提亚人占领。自公元前4世纪末逐渐衰落,到公元2世纪则沦为一片废墟;当年“女神门”内庆典大道两旁的120尊石狮早已荡然无存。

为了发展旅游业,1978年,伊拉克政府制定与实施了一项修建巴比伦遗址的计划,在遗址上仿建了部分城墙和建筑,在城内修建了博物馆,陈列出土的巴比伦文物,其中,犹以一块高逾2米的黑色闪绿岩石碑的复制品最为珍贵 石碑的上半部是镌刻太阳神将权标授予汉穆拉比情景的精致浮雕,下半部则为用楔形文字记载的《汉谟拉比法典》全文。这部由古巴比伦国王汉莫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领导制定的世界第一部法典的石碑原件现保存在法国的卢浮宫博物馆。此外,伊拉克政府还在巴比伦遗址和巴格达市内仿古重建了宁马克神庙和空中花园,修葺一新古城的淡蓝色城墙高数丈,重现了这座古城昔日的风韵。

阿提密斯神殿

简介

阿提密斯(Artemis) 希腊的月亮和狩猎女神,众神之王宙斯和利托的女儿,也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孪生妹妹;原是小亚细亚的母亲女神。在埃及,他相当于工艺与魔法之神“埃西丝”(Isis),罗马人称他为戴安娜(Diana),而阿拉伯人则称他为Lat。在古代的希腊阿提密斯女神极受尊敬,因此人们建造神殿以作崇拜。也就是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 阿提密丝神殿。

阿提密斯神殿

拜占庭的菲罗,初次看到供奉着大地母神阿提密斯神殿时,印象如下:“我虽然见过金字塔及世界各种奇观,但是当我看到高耸入云的神殿时,不禁发现,其他奇观和它相形以下,全都黯然失色。”

神殿位置

阿提密斯神殿(Temple of Artemis)据称位于古城爱菲索斯(约在土耳其的Izmir (Smyrna)南面50公里),位于小亚细亚,是古代爱奥尼亚(Artemis)地区的都市之一,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已经成为西亚的商业中心而繁荣一时,是一个非常富裕的都市。其间更出现许多伟大的哲学家和诗人。

外观

阿提密斯神殿曾经历过七次重建,算是满多灾多难的建筑了。首座神殿于公元前550年由留地亚的克雷索斯王提议兴建,建筑师萨摩斯 (Samos)、乔西宏(Chersihon)及他的儿子梅塔杰那斯(Metagenes)共同设计,采用爱奥亚式(Ionian)建筑,以大理石建成,是当时最大的建筑物,估计正面约55米、深度约115米,由127根约19至20米高的石柱支撑,整座建筑物均由菲迪亚斯(Phidias)、波利克莱图斯(Polyclitus)、克雷西拉斯(Kresilas)和福雷德蒙(Phradmon)等著名的艺术家以铜、银、黄金及象牙浮雕装饰,在中央的“U”形祭坛摆放着阿提密斯女神雕像,他头戴着雕刻项?,身上细袍围绕着神秘乳房状物件,也成为他最主要标记,优雅、纯洁、正直、有气派又庄严,静静地伫立着,供世人欣赏赞叹。前后花费了二十多年才完成。

传说公元前5世纪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见到第一次建造的阿提密斯神殿赞叹道:“与基沙的金字塔和迷宫不相上下”。古代参考文件无数次提及,伟大历史学家曾将它描述为‘同时结合希腊艺术与亚洲财富’。

消失因由

公元前356年,神殿受到希腊人希洛托勒多斯有计划地烧毁。不久再动工兴建,规模与前者相约,整体装饰富丽更胜从前,石柱的长度增至21.7米,并且加建了十三级阶梯环绕在旁。传说第二次重建时,妇女变卖珠宝首饰作兴建费用,而且所有城邦的国王们,也效法克雷索斯王,捐出大圆柱。

阿历山大大帝远征亚洲时,对尚未完成的神殿甚为吸引,曾建议捐赠所有资金,但遭拒绝。公元五世纪前期东罗马皇帝奥德修斯二世(Theodosius II)为狂热的基督徒,他下令焚烧神殿。阿提密丝神殿就再没被重建起来了,从此消失于大地,消失于人们的记忆里。

神殿重现

公元1836年,英国业馀旅游家兼考古学家约翰.图特伍德对寻找阿提密斯神殿极为热切,在大英博物馆的资助下进行挖掘。

他首先在爱菲索斯的露天剧场内墙上发现铭文,由当地公民隡路大流斯撰写,铭文记载有大批阿提密丝女神黄金雕像曾捐献给大神殿,其中最令伍德吸引的 ,是这批雕像每年在阿提密斯女神诞辰时,会由神殿走到美纳亚门游街示众;伍德相信只要找美纳亚门,就能找到神殿道路,经过十一年的挖掘,伍德在地下七米深处,掘出神殿的遗迹。

根据出土的建筑物材料和圆柱碎片,借助艺术家和建筑家的协助,神殿的原来面貌已可以成功地勾画出来,不过伍德在挖掘过程中,独遗漏了阿提密斯女神雕像。多年后,澳大利亚考古学家在市政厅墙后发现女神雕像,他躺在黑暗中经历了十七个世纪。

曾经迎接来自希腊、腓尼基等地无数商船,以及迦太基的舰队,而繁荣一时的爱菲索斯城,已变荒凉的土地,紧住着寥寥可数的土耳其人。

罗得斯岛巨像

罗得斯岛巨像(The Colossus of Rhodes)是七大奇观中最为神秘,因为它只有五十六年的生命便因地震而倒下,至今考古学家仍未确定它的位置及外观。

巨像位于爱琴海东南部的罗德斯岛(Island of Rhodes)上。古典学者表示,类似巨像的雕像大多是竖立在神庙旁,但罗德斯岛的太阳神庙位于城中央山丘上,庙旁没有任何巨像影迹,却发现一道重要线索,巨像时代的巨大城墙从城镇一直延伸到港口,证明罗德斯港大半是人工建造的,也表示巨像可能就在全新港口城墙的尾端。

公元前305年罗得斯岛联邦和马耳他(Macedonia)的安帝哥尼斯(Antigonids)发生了一场战争,战胜的罗得斯岛联邦为了纪念这场战争,变卖战利品来建造罗得斯岛巨像。

生于巨像屹立时代的菲罗认为它的建造就像建造房子一样;其巨大雕像残片显示,建造技巧之精妙不下菲?亚斯的宙斯像,一点一滴以大理石为结构基础,肌肤则是浇铸铜片建成,虽然56年后(公元前226年)因地震倾倒,残骸堆积在Mandraki港附近的岸边,据说遗迹仍壮丽可观;公元654年,倾颓的雕像由入侵的阿拉伯士兵敲碎当破铜烂铁在?利亚贩卖,因此,它的资料更无迹可寻。

菲罗拜占庭写着:‘罗德斯岛巨像躺在海上太阳升起光华之处’。古代作家这样描述:‘巨像曾矗立此地,是与第一个太阳面向相对的第二个太阳’。

巨像没有留下什么复制品或模制,只能依据古代文献的记载而推测它的外观,可是文献中只把它当作一件奇物而不是一件艺术品来描述;而巨像未倒坍时的样子,也没有直接的报道。实际上,主要资料都是来自普利尼(Pliny the Elder),他说“最使人赞赏不己的是罗德斯岛太阳神巨像。那是利西波斯(Lysippus) (亚历山大大帝宫廷雕刻家)学生之一卡雷斯(Chares)得意之作。这尊巨像高34米(110尺);竖立56年后,在地震中倒坍。就是躺在地上时,它仍然是一件惊人的东西。很少人能够用双臂环抱的大拇指,其他手指每只都比一整座普通雕像还要粗。折断的四肢,断口处像巨大的洞穴,里面巨石累累,那是竖立巨像时用来稳定巨像的。根据古它传说,巨像造了十二年,一共花了三百他连得(talent)。资金乃是来自售卖德米特里奥斯王(King Demetrios)遗下的大批围城器械而得。”

长久以来,有关巨神像的模样众说纷纭,一般人都相信它是两脚张开、手持火把,站立于罗得斯岛Mandraki港口的入口处,船只由其胯下经过,然而,研究显示以港口的阔度和巨像的高度来计算,这种结构是不合常理,因为巨像跨越港口入口必须要四分一公里高才能办到,不论以金属或石块来建造,跨立的巨像绝对无法承受巨大张力和冬季强风,而且倾倒后巨像的遗迹亦会阻碍着港口,所以估计真实的巨像应该立于港口东面或更内陆的地方。至于姿势根本不知道,到底站立?坐下?或是驾着马车?至今仍无人知晓。

毛索洛斯墓庙

索洛斯墓庙位于哈利卡纳素斯, 在土耳其的西南方,底部建筑为长方形,面积是40米(120)乘30米(100),高45米(140),其中墩座墙高20米,柱高12米,金字塔高7米,最顶部的马车雕像高6米建筑物被墩座墙围住,旁边以石像作装饰.顶部的雕像是四只马拉着一架古代双辆战车.此墓庙著名之处除了它的建筑外,还有那些雕塑.毛索洛斯墓庙的雕塑由四名著名的雕刻家Bryaxis, Leochares, Scopas,和 Timotheus制造,每人负责墓庙的其中一边

在15世纪初哈利卡纳素斯被侵占,新的统治者为了建一座巨大的城堡,因此在1494年将毛索洛斯墓庙的一些石头用作建筑材料.时至今日,有不少的雕塑仍然幸存,并存放在英国伦敦的博物馆内.自从19世纪开始,毛索洛斯墓庙一直有进行考古学的挖掘,这一些挖掘提供不少有关毛索洛斯墓庙的资料,令我们对毛索洛斯墓庙的形状和外观有更多的认识。

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工程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476),今存者为明代所修建。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辽宁丹东鸭绿江畔的虎山口,横亘甘肃、宁夏、陕西、山西、蒙古、河北、辽宁等地。沿线险要或交通要冲都设有关口,如山海关、居庸关、娘子关等。简称为长城。最初修筑长城的是战国时代的燕、赵等国,目的是为了防御北方异族的侵袭。

中国万里长城

秦始皇后来将这些断断续续的长城连接起来。据说当时动用了三十万的兵士和数百万的人民与奴隶。不过,长城并不能达到完全防止异族入侵的效果。因为长城完成之后,北方异族依然常跨越长城,偷袭中国边境的村落,抢夺农作物或家畜。

长城以现代科技来修筑都不容易,而我国竟能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实在难得。长城的建材系就地取材,各地颇不相同。汉代以泥和芦苇修筑长城。长城体积也各不相同,以居庸关一带来说,高约8.5公尺,下部宽8.5公尺,上部宽约5公尺。每隔70~100公尺有一堡寨(相当于城楼),高约12.3公尺,多数堡寨是一重的,要害之地则置两、三重。

中国万里长城

长城东段经过山地或丘陵地,古称“堑山堙古”、“用险制塞”,起伏蜿蜒,形式雄伟;中段、西段都在干燥区域,人烟稀少,景色荒凉。如果登临其间的雁门关、居庸关、古北口或山海关,遥望我国山川的伟大形势,将令人叹服先民开疆拓土的艰难,而激起无限的壮志雄心。

亚历山卓港

公元前 332 年,马其顿 (Macedonian) 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 (Alexander the Great) 于埃及尼罗河口西面建立一个古城--亚历山卓 (Alexandria),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埃及托勒密(Ptolemy) 王朝开始兴起,亚历山卓便成为托勒密王朝的首都并因此而繁荣起来,再加上亚历山卓位于亚洲,非洲及欧洲三个洲的接合位置,亦能通往尼罗河及地中海的港口,可以想象到亚历山卓是如何繁荣,世界的通商是如何发达,而且亚历山卓内的法洛斯岛 (Pharos) 更拥有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法洛斯灯塔(The Pharos light house) 照耀着港口。

此地亦有一些神殿和埃及国王宫殿等大量建筑物遗迹。虽然亚历山卓拥有如此繁荣,但到了今天,亚历山卓已面目全非,科学家认为由于在公元四世纪的一次大地震,这些建筑绝大部分已倒下.科学家在亚历山卓港进行过多次的挖掘工程,其中于 1996 年的一次挖掘中,法国的专家声称在亚历山卓港的海底发现了大规模的古代遗迹,同时亦发现出古代的道路及铺设道路的铺石痕迹。调查人员发现于古代时沉入海中的双耳长颈瓶 (Amphora),这是古希腊的一种壶, 壶上有两个手把,用作运送葡萄酒 等交易货品。调查队亦发现了法老雕像的头部,工作人员以金属器具先固定法老的头部,再运用汽球将雕像送上水面,而这次调查是在法洛斯灯塔的可能所在位置进行,只要将雕像的头部与旁边的工作人员相比,就可以想象到此雕像的巨大。

兵马俑

概述

兵马俑多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火候均匀、色泽单纯、硬度很高。秦始皇兵马俑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从中可以看出秦兵来自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民族,人物性格也不尽相同。陶马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兵马俑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帝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劳役达72万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园以南2000米的三刘村到县采石场部之间,有高5~25米的多级黄土崖。修陵园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运至临潼,工程十分艰难。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仲山、峻峨山下死尸成片,侧面显示了整个工程的残酷。它还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呢!

秦始皇陵土陵冢高43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都城的皇城和宫城。内城略呈方形,周长3890米,除北面开两门外,其余三面各开一门。外城为长方 形,周长6294米,四面各开一门。陵冢位置在陵园南部。

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l 500米处。昔日,这里是一片坟地,当地农民在掘墓时曾发现有像人一样的东西。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

一号坑

在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俑500余件,战车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俑坑东端有210个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排成三列横队,每列70人,其中除3个领队身着销甲外,其余均穿短褐,腿扎裹腿,线履系带,免盔束发,挽弓挎箭,手执弩机,似待命出发的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个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个个手执3米左右长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间隔在11条东西向的过洞里,排成38路纵队。南北两侧和两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为卫队,以防侧尾受袭。这支队伍阵容齐整,装备完备,威风凛凛,气壮山河,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号坑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呈曲尺形方阵,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 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秦兵马俑博物馆官长袁仲一解释说:“一来,为的是更好地保护文物,二来,因为把整个军阵全部清出地面,起码需要5~7年的功夫。这样做的好处是游客既可以参观到二号坑局部的风采,有可以亲眼看到二号坑的挖掘工作。”

据初步推算,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

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单元

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

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

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

三号坑

三号坑在一号坑西端25米处,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从3号坑的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只是没有建成而已。

四号坑

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

从2个坑的布局和阵法看,二号坑阵式复杂,兵种齐全,是对阵的中坚力量。这种编组方法在兵书上叫作“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偶落钩连,折曲相对。”《孙膑兵法》说:“在骑与战者,分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反则广其弩”,三者有机结合,才能百战不殆。二号坑是这位古代军事家的理论图解。

从秦俑坑出土兵器的刻记年号看,兵马俑从葬坑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修建的。秦始皇凭借他“挥剑决浮云”、“大略驾群才”的能力,灭六国,统天下。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位,继续大修阿房宫和弛道,赋税徭役比以前更为繁重,从而引起农民大起义。在这种形式下,三号坑中途终断,四号坑未及放兵马俑,就匆匆填死了。发掘中发现有火焚痕迹,可能与楚霸王入关火烧阿房宫有关系。


9. 大墩子遗址景点有哪些地方

邳州境内有大墩子文化遗址、寨山摩崖石刻、刘林文化遗址、梁王城遗址、九女墩、尤村汉墓、奶奶庙、土山马迹亭、关帝庙、白马寺古银杏、山窝古槐、岠山和二龙山古墓群

以及淮海战役碾庄战斗烈士陵园、王杰烈士陵园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8处。艾山洞石沟、岠山风景区、大运河风光带、黄墩湖游览区、天下水杉第一路、银杏森林公园、桃花岛公园等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其中,以港上、铁富为中心的连片银杏园21万亩,被誉为“天下银杏第一园”,被省定为“银杏森林公园”;艾山洞石沟风景区九座峰次第相连,方圆20公里,最高峰海拔197米,山顶有凤凰 台、碧霞台、聚仙台、白马泉、黑风口、望母台等遗址;岠山风景区四峰并列,最高峰海拔204米,山顶泰山行宫内有葛仙洞,洞中有葛洪汲水炼丹之葛仙井,景区方圆4平方公里,有多处汉墓群。大墩子古文化遗址、寨山摩崖石刻、淮海战役碾庄烈士陵园、王杰烈士陵园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艾山九龙山景区

艾山九龙风景区位于苏鲁两省交界之邳州市铁富镇境内,方圆20平方公里。既有春秋时期的艾王城遗址,三国时期徐庶隐居之“徐庶洞”,唐宋时期的古战场“黑风口”,明清时期的奶奶庙等遗址。还有汉阕山门广场、望龙亭、艾王阁、御笔亭、华严寺、铁佛寺、如意大道、牌坊、佛手、佛脚印、转经筒、百子戏弥勒、石鼓、洗手池、九龙佛塔等人文景观,更有凤凰台、九龙脊、九龙涧、石婆沟、黑风潭、燕子树、仙人湖等众多的自然景观以及传说,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土山古镇景区

是全国第四、江苏省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关帝庙,庙内有钟楼、鼓楼、马迹亭以及关公当年的磨刀石、拴马桩、马迹印、张辽跪印等古迹,被江苏省批准为历史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古镇景区除关帝庙外,还有古护城河、明清小街、浴德池、沈家大院、魏家布庄、王家大楼、天主教堂等十多处明清建筑及一些革命遗址。

沙沟湖水杉公园

沙沟湖水杉公园位于扬州路西侧,南临长江路,北依兴国路,总占地4000余亩。是集高效农业、观光农业于一体的农业生态示范区。生态示范园保留原有自然生态风貌,宜水则水,宜园则园,将原有的小鱼塘合并成大水面,观光农业区从南到北由一条狭长的水系联为一体。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天下水杉第一路——邳苍公路

水杉素有“活化石”之称,是世界上珍稀的孑遗植物。水杉树形优美,树干高大通直,生长快,是亚热带地区平原绿化的优良树种,也是速生用材树种。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自古以来,邳州就与大运河息息相关。大运河邳州段属于中运河水系,北起山东台儿庄、南入宿迁,途经邳州城区和9个镇,全长56.1公里。

港上国家银杏博览园

国家农林局批准的以港上为中心的国家银杏博览园银杏成片种植面积达35万亩。港上镇有百年以上银杏15366株,具有传奇色彩的观音树、姊妹树是千年沧桑的见证。主要有银杏姊妹园、林趣园、仙人山庄、沂河风光带、草莓园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前湖村等著名景点。2005年8月,港上银杏博览园被确定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006年10月,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炮车古栗园

古栗园位于邳州市炮车、陈楼两镇交界处,占地一千余亩,老板栗树约有一万余株,树龄约300年。古树之多,树龄之长,是苏北地区少有的,极其罕见的实生栗子园。

邳州博物馆

邳州博物馆始建于1988年,为一座地方性的综合博物馆。为弘扬邳州优秀的历史文化,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2003年邳州市委市政府建设新博物馆。新馆陈列分古邳文明、长河余音、民俗文化三部分。馆中陈列有长3.66米的象牙、大墩子出土的将江苏历史向前推进约2000年的彩陶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良王城出土的铜器、石器、陶器等各类文物5000余件。[19]

小萝卜头纪念馆

小萝卜头纪念馆位于江苏省邳州市八路镇岠山脚下。该馆由中国东南大学张宏教授设计,占地90余亩,总投资800余万元,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局部三层,设6个展室。一层为主展厅,二层为放映厅和图书室,主展厅分别展示小萝卜头宋振中和父亲 绮云、母亲徐林侠被捕后关押在重庆“白公馆”、“渣滓洞”、贵州息烽集中营、贵阳麒麟洞秘密监狱惨遭迫害的图片200余幅和部分实物,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李超时纪念馆

李超时,邳州市碾庄镇才庄人,共产党早期杰出领导者和卓越军事家。李超时纪念馆展室建筑面积90多平方米,展室内分“志在四方”、“风华正茂”、“革命征程”、“英勇献身”四个部分。二0一一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点,是国家AAA级旅游景点。

王杰纪念馆

王杰是被毛主席题词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纪念馆位于邳州市运河镇张楼,主要景点有展览室、王杰像、王杰牺牲处、王杰墓、王杰牺牲纪念亭、题词碑墙等,是江苏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岠山风景区

岠山位于邳州市八路镇,是邳州第一大山,居邳州十大名山之中。环山四十里,大小山峰九座,最高峰海拔204米。古叫峄阳,晋称葛峄,明代改为岠山。这里的山林植物以松柏为主,杂以水杉、栗子、核桃、柿树、黄连木、楝树、银杏、黄桶等乡土色叶树种,斑斓瑰丽。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小萝卜头纪念馆也坐落在风光优美的岠山北麓。主要景点有小萝卜头纪念馆、葛洪井、吕布栈道、卧龙山庄、仙人湖、红梅广场等。

碾庄圩战斗纪念馆

碾庄圩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是役,南京政府遭遇“滑铁卢”,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走向了转折点。碾庄纪念馆北面正中耸立着18.5米高的纪念碑,大理石浮雕碑座,“支前”、“战斗”、“冲锋”、“胜利”四座浮雕围绕四面。碑的正面有刘少奇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镏金大字。主要景点有展室、纪念碑、碑林、广场、南门战场、黄佰韬指挥所、黄佰韬击毙处等,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双墩遗址禹会村遗址名列“十四五”国家大遗址名单

近日,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关于《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的通知,公布了“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安徽省6处大遗址入选,其中我市双墩遗址禹会村遗址名列其中。

双墩遗址位于淮上区蚌埠镇双墩村北,距今约7300年,是淮河中游地区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禹会村遗址位于禹会区马城镇禹会村及前郢村,因“禹会诸侯于涂山”的历史记载而得名,2020年确认一处迄今考古发现的淮河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的龙山文化城址。

大遗址是实证中国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核心文物资源。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以“六片、四线、一圈”为核心、以150处大遗址为支撑的大遗址保护格局。根据《专项规划》,大遗址保护利用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大遗址考古工作、完善大遗址空间用途管制措施、深化理论制度研究与科技应用、实施大遗址综合保护工程、提升大遗址展示利用水平、推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质量发展、构建新时代大遗址保护利用新格局、创新大遗址保护利用体制机制。到2025年,大遗址保护利用总体格局基本成型。

来源:蚌埠日报 (记者 何沛)

探访仪征古迹之陈集神墩遗址

位于仪征市陈集镇丁桥村高塘组的神墩遗址是江苏文物保护单位,仪征博物馆不仅有神墩出土文物展出,还有神墩古代先民生活的复原场景。单独设置场景的,在博物馆里只有两处,一头一尾,神墩是头,十二圩是尾。

仪征博物馆神墩生活场景】

【仪征博物馆藏神墩麋鹿骨戈】

我一直想去神墩遗址看看,正好仪征电视台约拍我探访专题片,2019年10月17日,我和仪征市融媒体中心(2019年7月电视台与报社合并成立融媒体中心)民生部主任王鹏、记者黄兆成、主持人戴海云和三位摄像师一行,上午去了新城镇西的地藏寺、新城镇官胜村许井组的小王屋山居遗址,下午先去了陈集地藏寺,然后在陈集镇文化站徐德勇站长和丁桥村妇联主席李丹丹的带领下,去了神墩遗址。

神墩位于丁桥村村部的东边,需要向东横穿泗大线公路(S125),走过100米水泥路后,继续向东走砂石路,秋高气爽的日子,沿途有不少芦苇花,在蓝天白云和金色水稻映衬下,煞是美丽,心情大好。约步行500米后,砂石路与河塘交汇,河边有一通文保碑,书曰: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神墩遗址 (年代:西周-春秋)江苏省人民政府 二00六年六月二十五日公布 仪征市人民政府 二0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立”。

该碑背面有文字说明:“神墩遗址是保存较为完整的西周至春秋时代聚落遗址,现存面积1万多平方米,文化层堆压厚达6米多,地表可见夹砂红陶、几何印纹硬陶、黑皮陶等残片。1995年9月至12月南京大学历史系在此进行考古发掘,揭露遗址面积464平方米,发现一组西周、春秋时期的大规模红烧土建筑居址,具有比较鲜明的地方特色,为研究仪征西周、春秋时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实物佐证”。

【神墩省保碑】

然而文保碑旁边并没有什么土墩山丘,后面倒是有一个大水塘,我们都很失望,猜说,大概挖土探方或者取土建房啥的,把神墩挖掉了吧?山体被挖掉变成水塘的案例仪征到是不缺,比如铜山、二亭山,都变成了塘。

文保碑以东约150米有房子,我们前去找老乡问问情况,这里只有两三户,有位老者在焉。我们请教他神墩的事情,老者说,我带你们去看,给你们讲!他指着屋后的一片林子说,这就是神墩!

我们说看不出墩子的样子啊,他说,这里看不出来,要到神墩的东北方向,才能看出山形。于是我们沿着小路,经过一座小桥,来到东北方向,果然看出山形来了。

【神墩远景 面向镜头者为主持人戴海云】

【神墩位置图】

这位老乡名叫陆德朝,今年85岁,丁桥村高塘组本地人,他带着我们进入林子深处,走过一处闸桥,抓着杂树上坡,来到了神墩顶部的平坦处,这里也有一通文保碑,是1987年10月仪征市人民政府所立“仪征市文物保护单位 神墩古遗址”碑,才三十年过去,碑上的字居然也有些模糊了。

【神墩市保碑】

神墩隐藏的古文化遗存是怎么被发现的呢?陆德朝告诉我们,1975年搞水利建设,从陈集南下丁桥折向东的高塘坝河,是整治对象。原本这条河是绕过神墩北的,发大水时弯曲河道行洪不畅,往往淹没农田,因此决定切开神墩山体开一条直线河道,施工过程中发现大量陶片,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水利工程也未停止,如期完工,新开河道上建有三孔闸桥一座。

【劈开神墩的新河闸桥】

陆德朝还说,1995年夏天,南京考古队来勘探,他是经常到现场去玩的,专家指给他看,这是古人一排房子的地基,这里是隔间,这里是锅台,这个墙是用泥巴掺草烧过的,并让他以后注意告诉村民不要破坏这里。

西周距今三四千年,过于久远,相关地方志里没有神墩的记载,大家饶有兴趣地听陆德朝神侃灵异故事,比如晚上远远地望见神墩通亮、甚至以为失火了,村民赶来灭火啦;开新河破了风水,神灵不再保佑村民,借不到锅碗瓢盆桌椅板凳啦,博大家一乐。

【笔者与陆德朝】

离开神墩与陆德朝告别,他自谦说,乱讲一气,老啦!我说,您无论精神还是身体,看起来都很健康,活到一百岁没有问题!

回到省保碑,大家都疑惑这个碑为啥要设置在离神墩这么远的地方,害得我们瞎猜,以为神墩已经被挖掉了呢。大家兴致勃勃地在省保碑合影。

【合影】

对神墩的权威解读,要看发掘报告。

1995年9月至12月,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在神墩进行了发掘,《中国文物报》1996年3月17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仪征神墩遗址发掘有重要发现》:神墩遗址位于长江北岸的仪征市陈集乡丁桥村,地处蜀岗丘陵地带。遗址位于一台形高地之上,自北向南倾斜。遗址的北、东、西三面有河道及水塘环绕,现存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北侧最高处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发掘活动揭露遗址面积464平方米,发现一组西周、春秋时期的大规模红烧土建筑居址,出土大量夹砂红陶、几何纹硬陶、黑皮陶、红烧土块、麋鹿骨戈、磨制石器等,地层中陶片等包含物较为丰富,上层文化层以夹砂灰褐陶、泥质红褐陶占多数,下层文化层中泥质黑皮陶明显增多,器型有鬲、豆、罐等。

【仪征博物馆藏神墩出土文物】

发掘出分布范围大、保存相对完整的红烧土建筑基址和相互叠压的一些房址,可以辨识的有1002、1003、1004和2001、2002五处房基,相对完整的是1004号房址,保存有3个开间,西侧隔间残存有西、南、东三面墙体,推算其室内面积应在4*2.2平方米以上;中部隔间残存东西两道墙,面积约在4*3平方米以上;东侧隔间残存西、南墙及少部分东墙,室内面积约在4*5.5平方米以上。

【1004号房基】

文章指出,神墩是历年来在江苏宁镇及周围地区商周时代考古中少见的保存较完整的聚落遗址,是一处重要的周代聚落遗址,文化面貌具有比较鲜明的地方特色,有别于以往在宁镇地区和太湖地区的一些发现。进一步的发掘和研究,可以填补这一地区以往工作的空白,建立当地周代文化序列和标尺,对了解该地西周、春秋时期的文化面貌、在更大的范围内搞清长江两岸文化的异同及其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文物报》书影】

仪征境内的商周遗址比较多,博物馆主办的《仪征文博》第一期刊登的李久海、曹骏《仪征商周遗址调查报告》一文,列举了九处遗址,除本文所记陈集神墩外,还有位于真州镇的甘草山、荷叶地、赵墩、曹家山,位于新城镇的虎山、磨盘山、永庵和位于新集镇的郭山。这充分说明,仪征古长江北岸蜀冈之上及其以北地区,商周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生存繁衍,这里是非常适合人居的地方。

点击“阅读原文”看作者巫晨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