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汉代王陵墓地

六安汉代王陵墓地

时代:西汉

六安汉代王陵墓地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面积15平方公里,区内由双墩、马大墩、三星墩、高大墩四对八大墩墓冢以及其他古墓葬共36座。

2006年3月——2007年1月为配合国家重点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六安市文物局联合对双墩一号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保存完整的“黄肠题凑”葬具及漆木器、金银箔、玛瑙、青铜器、车马器等珍贵文物500余件,还发现了多种农作物果实。

经考证墓主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国王刘庆,该项目被评为“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得到国家和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经省、市文物部门对该区域进行科学调查,确定其为西汉六安国王陵墓葬区。

该墓的出土文物和六安国王陵区的发现对研究西汉诸侯王陵制度以及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展示了汉代丰富多彩的物质、精神文化,填补了汉代六安国历史的空白。

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王陵重点保护区域分布的四对南北向并列的双连冢墓葬(俗称“八大墩”)的每墩墓冢四周底角边线为界,向外各延伸20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北至淠河干渠南岸,东至高大墩以东250米,南至宁西铁路,西至马大墩以西400米。

南海王地宫如此壮观,汉代帝陵和诸侯墓葬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自从“铁三角”——吴邪、胖子、张起灵,还有“毒唯”刘丧进入南海王地宫之后,《盗墓笔记·重启》的剧集便进入了第一个令人紧张激动的小高峰。南海王地宫的宏大场景和精致布置,为所有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的心跳,也随着铁三角和丧背儿紧张的探险,而上下起伏着。

上一篇,我们找到了南海国和南海王“织”的历史原型,他在汉代的地位应属于一方诸侯。那么,在历史实际中,汉代帝王和诸侯王的陵墓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是否会像南海王地宫那样规模宏大且惊险刺激呢?

一·汉代帝王陵

我国陵寝制度成熟于战国时期。汉代继承秦代预造寿陵的制度,从而帝王陵建造时间充裕,使得汉代帝陵规模庞大、设施完备、埋葬丰富。汉代帝陵学习秦始皇陵的范式,规范陵园和园门的设计,创立新的寝、庙制度,完善陵邑。

(一)西汉帝陵

西汉共11帝,除文帝霸陵依山为陵外,其余都有高大的人工夯筑覆斗形坟丘。陵园为夯土围墙围成的方形陵园,边长400米左右,封土居于陵园的正中。围墙四面正中各有一门,整个陵园以陵丘为中心呈十字对称布局。帝陵附近有后妃墓,除高祖吕后同为一个陵园外,其余都各有单独的陵园,形制同帝陵而略小,一般帝陵在西,后陵在东,为异坟合葬。

西汉帝陵的寝庙制度颇具特色:寝殿设于陵园中近处,包括寝殿和便殿两组建筑,寝殿内陈“衣冠、几杖、象生之具”,旁设便殿,以象征“休息闲宴”之所,两处都是供奉皇帝生前所用衣冠并定时进行各种祭祀的场所。

西汉帝陵附近还设有陪陵,陪葬墓在帝陵东边或东北边。汉陵皆有埋葬各种人物俑和动物俑以及车马、生活用器等的丛葬坑,从其分布和内容看,它们应代表或象征“婢妾”、“厨”、“厩”之属和“宫观及百官位次”,代表帝王生前的政府机构及设施。

(二)东汉帝陵

东汉以洛阳为都,13帝中除少帝刘辩葬处不明,献帝刘协的禅陵在焦作修武县方庄镇,其余11帝陵均在洛阳故都附近。自刘秀原陵始,改西汉时期覆斗形坟丘,作平面圆形,外观呈馒头形低矮的封土。东汉时期,自明帝始不筑陵园围墙,也不设陵邑。陵园用一种临时性的竹木屏篱,现已不见痕迹。东汉改四条羡道的竖穴木椁墓为砖室墓,以黄肠石仿黄肠题凑形式。后妃与帝王同茔异坟而葬。东汉自明帝始废除一帝一庙的制度,把历代神主汇集到一个祖庙之中,实行同堂异室的供奉办法,从此陵寝制度和宗庙制度都发生重大变化。

二·汉代诸侯王和列侯大墓

汉代诸侯王和官爵二十级的列侯墓,都有边长10米以上的竖穴,多重棺椁,或黄肠题凑,或石室墓、砖椁墓、崖洞墓。墓中随葬品丰富,有车马、铜漆礼器、日用器及大批陶器、玉石器、木器等,有的有玉衣。木椁墓主要流行于西汉,东汉时期诸侯王墓不再使用木椁墓。

(一)木椁墓:汉代的木椁墓继承商周传统,在长方形竖穴土坑内用木板搭筑椁室,一般有斜坡式或阶梯式墓,多重棺,但已没有先秦天子七重、诸侯五重那样严格的棺椁制度。诸侯王和列侯墓多3-7重棺椁,南方地区多见3-4层椁箱,椁一般不再分层,随葬鼎、盒、壶等成套铜、漆礼器组合。典型的有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和广西贵港罗泊湾汉墓(西瓯君墓)。

(二)黄肠题凑墓:是木椁墓中的特殊形式,比普通木椁墓规格高,是诸侯王或者诸侯王级的高级贵族墓。题凑即指以黄芯的短柏木枋顶端向内垒成墓壁,四壁的柏木枋皆与最近的棺壁垂直,题凑之内另有木椁。在缺少柏木的地方,也有使用楠木的,楠木枋端头中心涂黄,人为制造黄肠以像柏木。目前所见10余座黄肠题凑墓皆为西汉诸侯王和列侯级墓,又以西汉早、中期为多。东汉有仿黄肠题凑的石条题凑墓,至东汉晚期题凑之制逐渐绝迹。从地域分布看,题凑墓不见于长江以南地区。典型的黄肠题凑墓有北京大葆台汉墓、定县北庄汉墓等。

(三)崖洞墓:崖洞墓是已发掘西汉诸侯王墓中最多的一种,是汉代依山为陵、凿山为藏的一种墓葬形式。崖洞墓在石山中开凿墓室,地下空间布置比较自由,不拘一格,但大都象征和模仿地上生活内容。目前所知汉代诸侯王崖洞墓分布在江苏徐州河南永城山东曲阜河北满城等地。典型的汉代崖洞墓有徐州北洞山汉墓、河北满城汉墓等。

(四)石室墓:即以石块砌筑墓室。汉代诸侯王墓中只有竖穴岩坑石砌墓一种,虽为数不多,但确是一个重要类型,主要分布于江苏徐州楚王山、河南永城窑山、僖山,山东巨野红土山、广东广州象岗。典型的有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墓主为第二代南越王文帝赵昧,是汉代少数未被盗掘的诸侯王墓之一,形制结构和葬俗在西汉石室墓中最为突出和独特。南越王墓是竖穴与掏洞相结合的一座大型石室墓,平面呈“早”字形,由斜坡墓道、甬道、前室、中室和后室组成,前室两侧有东西耳室,中室两侧有东西侧室,长度为中室和后室之和,使墓室后半部的平面形成方形结构。因为南越国与南海国同属于百越部落,所以,我们可以猜想,如果南海国王的墓葬还有遗存,那么也许会与南越王墓有些类似。

汉代一座雄伟的帝王陵墓,规模能跟秦始皇陵相媲美,你去看过吗

汉代一座雄伟的帝王陵墓,规模能跟秦始皇陵相媲美,你去看过吗

西汉有11座帝王陵墓,其中出名的有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和平陵,这就是西汉五陵,五陵中规模最大的是茂陵。茂陵是一代雄主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刘彻大家都知道吧,他是西汉第七位皇帝,在位五十多年,使得汉朝威远扬,历史上把“ 秦皇汉武” 并列,足以看出后人对他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茂陵位于陕西咸阳兴平之间的五陵原上,距咸阳15公里,距西安约40公里,所在地在古代时属汉代槐里县茂乡,故称茂陵。陵墓高46.5米,四周边长达千米,呈方形,陵墓平顶,上面小下面大,状如覆斗,被西方人称为“中国金字塔”,来到西安的游客都想去看看。

刘彻生于公元前156年,16岁登基,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这座汉代陵墓中最为高大雄伟的帝陵,在汉武帝生前就开始修建了,造陵工期长达53年,也就是说他当皇帝的第二年就为自己修建陵墓了,据史书记载,当时全国每年赋税收入的三分之一,花费在陵墓的修建上。

茂陵是汉朝陵墓里规模最大、建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皇帝陵墓。茂陵其陪葬的珍宝在汉代帝陵中是最多的,什么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全部放入陵墓内藏之,相传武帝的金镂玉衣、玉箱、玉杖等一并埋在墓中,据史书说茂陵的随葬品多得塞不进去,只好放入陵园内。

这么多的珍宝,肯定会有人贪婪。汉武帝埋葬茂陵才二三年,公元前84年茂陵被盗掘,西汉末年起义军打开茂陵园门,搬取陪葬物,搬了好多天,园内的物品还有一半,可想而知茂陵的陪葬品之多。公元190年,董卓派吕布盗掘茂陵,唐朝末年,起义军首领黄巢派兵盗掘茂陵。

有名的马踏匈奴,一只前蹄把一个匈奴士兵踏倒在地

在茂陵旁边还有汉朝的著名将领如卫青、霍去病的陵墓,茂陵博物馆就建在霍去病墓前。茂陵陵园内出土的文物已经不少,所以还没有被盗光,茂陵博物馆有文物陈列室2座,汉武帝故事造像艺术展一座及大型石刻群,茂陵石雕共有16件,是两千多年前汉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

汉武帝时期的西汉国力强盛,他的所作所为在许多方面很像秦始皇,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茂陵那巨大的坟冢昭示着已逝的辉煌,在陵墓前追忆汉武帝,仿佛回到2000多年前的汉代,让人感到比较兴奋,个人比较喜欢看古墓,有机会一定把西汉所有的帝王陵去看完。

收藏

举报

晚清硬汉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氏四代为其守墓,王震要求重修墓地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的左宗棠,收复新疆,推动新疆建省,73岁病逝于福州左宗棠墓位于长沙县跳马乡白竹村。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出生,湖南湘阴人。他是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

1864年,在太平天国运动等的影响下,新疆出现了割据纷争,各自为王的混乱局面。有人于1867年建立“洪福汗国”盘踞新疆。1871年7月,沙俄也趁机侵占伊犁

1876年4月,左宗棠命刘锦棠、金顺分兵两路,进军新疆。 8月,两军攻下乌鲁木齐外,随后进占昌吉

仅一年多时间,左宗棠就指挥西征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清廷嘉其功,诏封二等恪靖侯。新疆各地也于大小村镇建立左公祠。

1880年,左宗棠兵分三路向伊犁方向挺进,自己携棺材入疆,坐镇哈密亲领后路声援,并表示收复伊犁血战到底的决心。

1882年,沙俄正式交还伊犁,左宗棠第五次向清朝政府奏请新疆建省。经过筹划,1884年,新疆省正式建立。

左宗棠两次率部西征,从河西到哈密,从吐鲁番乌鲁木齐,凡湘军所到之处所植柳树,后人称为“左公柳”。

清代诗人肖雄为左公柳写诗:十尺齐松万里山,连云攒簇乱峰间。应同笛里迎亭柳,齐唱春风度玉关。

1885年7月29日,病重的左宗棠连上两折,其一请求专设海防大臣,其二请求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

不久,清廷成立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台湾设省也终于实现。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病故,葬于长沙。据说,这是左宗棠在第一次率领楚军东进时亲自选定的墓地

左宗棠墓园最初规模宏大,占地百亩,牌楼高过十三陵。1975年前后,一条战备公路途经跳马,将左公墓园一分为二,牌楼拆了现只剩下原先的十分之一。

墓的基座中有两个石柱,上边分别刻写“秦川陇道塞柳长青,汉业唐规西陲永固。”

墓园铁门的左侧有“左文襄公传略及重修记”, 重修记是由当时的湖南省副省长潘基踬所撰,内容显示左宗棠墓是由王震责成湖南地方当局于1985年重修的。

今年72岁的黄志清老人,是黄氏第四代左宗棠墓守墓人。当时,黄氏作为左墓守墓人,当时是佃户,一直住在墓庐屋的下屋,靠租种墓庐冲约30多亩田地过日子。

王震曾说:“解放初,我进军新疆的路线,就是当年左公西征走过的路线。在那条路上,我还看到当年种的‘左公柳’。走那条路非常艰苦,可以想象,左公走那条路就更艰苦了。左宗棠西征是有功的,否则,祖国西北大好河山很难设想。”

王震认为:“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对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左宗棠一生有功有过,收复新疆的功劳不可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