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馥接官厅及周氏宗祠

周馥接官厅及周氏宗祠

周馥接官厅及周氏宗祠位于东至县。

周馥接官厅,坐西朝东,建筑面积190平方米,抬梁兼穿斗架构,硬山墙仰瓦屋面,正脊1米多高。接官厅有门楼、主楼两层,内设会客厅、客房、设施豪华。厅内悬有御赐匾额:“七旬齐案,五子登科。”七旬系指周馥和夫人寿诞,五子系指长子学海、二子学铭、四子学熙、七子学渊、九子学辉,他们兄弟都中了进士、举人、拨贡等科举。还有一块御赐“风清南服”匾额,是对周馥督江南各省,为两江总督、两广总督时为官清正,受南方人民爱戴的褒扬。另有一块本县绅耆赠送的匾额,上曰“嘉惠桑梓”。接官厅右侧,是周姓义塾的楼房、花园、厨房、厕所等。

周氏宗祠位于接官厅西约150米,坐南朝北,建筑面积109平方米,抬梁兼穿斗架构。前部分为“四水归堂”天井房,后部分是硬山墙仰瓦屋面,与接官厅几乎同一形制。两幢古建均由周馥建于清光绪年间。周馥,清末封疆大吏,曾辅佐李鸿章办理洋务30余年,曾任北洋通商大臣、陆军部尚书、两江两广总督,接官厅是用来接待达官显贵的。清宣统二年(1910年),周馥第四子民国财政总长周学熙按原有样式复建这两幢古建,所有梁、柱、枋均以钢筋水泥仿木代之,连榫头、卯眼都不例外,这是我国最早的钢筋水泥仿木建筑。

(1)周馥接官厅。

保护范围:本体外,东、南各10米,西5.5米,北至大路。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14米,南至张北平家围墙,西17米,北20米。

(2)周氏宗祠。

保护范围:西北至周启述宅21米,北至周良才屋角2.3米,东北至周良才宅滴水3.4米,东至洪白玉屋角12.2米,东南至郑佰理宅6.1米,南至周启浩宅4.3米、周长生宅7米,西南至周良根脚屋屋角11.6米,西至周良根石围墙7.9米。

建设控制地带:以周氏宗祠为中心,向外延伸50米。

(3)周馥墓。

保护范围:周馥坟墓及神道东、南、西、北各20米。

建设控制地带:神道南20米,坟墓北60米,坟墓神道东至山岗,坟墓神道西60米。

宁国中川周氏宗祠

许绍乐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第066期

祠堂的真正名称是宗祠,也称宗庙、祖祠、祖厝。在过去,它不仅是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而且是村落宗族财势和实力的“象征”。可以说在一个村落中,宗祠的规模和气势就能折射出这个宗族“香火”的旺衰。民间建造家族祠堂,可追溯到唐五代时期。宁国大规模营造祠堂,则在明清两代。此时居住在宁的各家族经过长期发展和繁衍,族众日益增多,受徼文化习俗的影响,家族为团结族人大兴土木,故一时建祠之风盛行。据清•光绪《宁国县志》载,当地“诸姓各有族宗祠,春秋聚族人而祭之。”宁西中川的周氏祠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中川村地理位置紧邻古徽州,所以无论是村庄中的马头墙、小青瓦,还是村头水口处的古树、古桥和古庙;特别是村庄中的周氏宗祠更是显得肃穆神圣…… 这一切,无一不散发出徽文化的韵律。关于周氏祠堂的由来,还得从周氏的先祖说起,据周氏宗谱记载:昔周平王少子汝公,以国为氏,后裔蔓延江南。唐僖宗朝,周氏始祖由鄱阳刺歙,随宦迁绩,子分三派;周氏祖长公迁旌,十九世懿全先生别市井、徙泉林,隐居龙潭山中,为小桃源始祖。并且认为:“我族旌邑虽有祠,祀而程途远窵,或有不与祭者,则祭如不祭也。与其人配于旌,不如建祠于族”,于是族人一心,在中川村建起了周氏祠堂。

建筑学的角度来看,一座好的建筑,是与环境是不能分开的,环境优美协调,建筑物的内涵才能得到很好的凸现。周氏先祖们宗祠的选址、设计很是下了一番功夫,除村庄本身的环境和在建筑设计上要体现出礼尊而貌严外,最看重的是“风水”。 “千寻古色武侯柏,十亩清阴召伯棠。”地址选得好、方位摆得正,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浓浓的“棠阴”。从现存的周氏祠堂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其面对龙潭(山)、玉屏(山),左依朝山,右旁仕岭,背靠来龙山。环顾四周:远望,山重水复、云蒸霞蔚,取方园近百里磅礴之“山势”;近看,粉墙黛瓦、炊烟袅袅,得小桥流水之精神,一派风水吉象。

周氏祠堂也叫“敬爱堂”,是在周贇的祖父辈们手中建造成功的。由于中川村地处山区,可用土地资源很少,族人们凭借土地上经营的很少收入,想要建起一座祠堂,是非常不容易的。周氏祠堂碑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述了当时族人修建祠堂的艰难和决心:“爰嘀诸父兄弟,基址坐于祠众,梁栋出于阴山,砖灰人工派于正灶,瓦出于人丁,工费数项尽是乐输。”祠堂修建于清代道光戊申年(1848)七月,至己酉年(1849)三月建成,历时九个月,总计大约花去白银3200余两。这是一座廊院式祠堂,也是一座最能体现徽州文化特色的大型建筑。祠堂长约39.5米、宽约28.5米,占地大约1126平方米,由高墙封闭,墙体呈梯级跃升。很明显,这种建筑风格蕴藏了“步步高升”的内涵;内部构件精致,柱粗梁硕,雕刻精美,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显示出非凡的气派。祠堂建成以后,又为什么取名叫“敬爱堂”呢?按照祖宗的说法:“今寝庙既成,典则须遵古制…… 著存不忘乎其心,是故庙宗之礼,亲亲为大、尊尊为贵,思其尊亲彼也。宜爱宜敬,我有尊亲此也;宜敬宜爱,而堂于是乎名”。遵循这个思路,所以周氏祠堂被取名为“敬爱堂”。

周氏祠堂虽为一层建筑,但空间层次丰富。从前至后,依次建有仪门、享堂和寝堂,是典型的三进五开间构造。一进为仪门,主要是祭祀时供鼓乐之用。仪门由大门和过厅、仪厅组成,中间单檐横跨,两边马头墙高耸,四柱三间,门楼横梁上装饰很多精美的木雕图案。仪门两旁有一对青石抱鼓,鼓面平滑、光可鉴人,底座两边各嵌有一块精美的石雕,形象栩栩如生,可称得上是徽派石雕中的上乘之作。门廊的外部有一排木制栅栏,栅栏外左右是八字墙,墙的上部有砖雕装饰;中间有台阶,拾级而下就是一个比较宽大的广场。据村中老辈人讲:原来的大门上绘有色彩鲜艳、威严勇猛的门神,靠近大门的两根柱子上,悬挂有一幅蓝底金字的对联,曰:

玉蝶考宗周文子文孙万世睢麟绵雅化

银章留古歙兴仁兴让千秋礼乐绍芳徽

每当冬、春等举行大的祭祀活动时,都要在离大门不远的广场上,左右两边各立五根与祠堂门楼等高的旗杆。旗杆上旗幡飘舞,与门楼上的彩绘、木雕相互映衬,使整个祠堂显得更加气宇轩昂。

过仪门即为第二进,首先映入眼帘是一个正方形的大天井。天井,俗称“天空之井”,作为徽派建筑最富有特色,最为壮美的构件,在这里也得到了充分地显示。在徽文化中,水是“玉气”和“财富”的象征,聚水如聚财;民间也流传着“家有天井一方,子子孙孙兴旺”的俚语,并且认为下雨就是下金子,下雪就是下银子。天井巧造“四水归堂”,集四方之水从中间流下,渗于堂屋之中井内。在周氏祠堂,天井中的地面(也称 明堂)是用花岗岩铺就,呈古铜锁型状;并且既看不到很深的明沟,也看不见专门排水的暗道,锁型的天井地面就是想锁扣住来之不易的“财气”。即可谓“肥水不外流”,都被留在本族的地面下,寓意着坐地生财。天井左右各有数间木柱石础、木梁架构的单檐廊庑。走过天井旁的甬道就是正厅,也称享堂。享堂是祭祀祖先、新年拜祖、族人议事、举行庆典和执行族规的场所。在享堂前第一排柱上有一幅对联,曰:

十九世蔚起人文族歌桃源始爱山川毓秀

五百年克绳祖德堂迁梓坞重修栋宇维新

周氏祠堂的享堂开阔、宏大,由低及高,立柱横梁、错落有致,再加上整体结构的规矩端庄、饱满厚重,给人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感觉,充分显示出了宗法的井然和神圣。进入享堂后,两旁的立柱上又有一幅对联,曰:

周封汝汉封绛唐刺歙州春露秋霜思旧德

祖迁绩宗迁旌族开宁邑腾蛟起凤焕人文

享堂后部中间有正壁,两旁有门通后进。据周氏老一辈人回忆,正壁上原来是悬挂有祖宗容像,上边是一块大匾高悬。正壁两边木柱上现有一幅对联,曰:

济世重勋猷砺山带河遐思丞相安刘将军佐汉

传家惟孝友栉风沐雨想见棠阴化歙桃源避秦

最后一进是高高在上的寝堂,也称寝室。这里是安奉祖先灵牌的神殿,两重楼房、为重檐建筑,占地面积约为全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寝堂地基与正厅相比,高出约五尺左右,恰好档住了下面人的视线,并有狭长天井,廊庑与中进相通。两侧陡砌的青石台阶把视觉上高低的强烈反差又做了很好的渲染,从而把人引入一个尊祖敬宗的新的时空境界。在这里祠堂建筑中的宗法观念,得到了最集中的展现。寝堂也有一幅对联,曰:

理学名臣廿二史凤毛济美

承先启后千百世燕翼贻谋

凡是祠堂都有“寝室之制”,周氏祠堂当然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在周氏祠堂最后一进,还能看到当年镶嵌在寝室的墙上的石碑。上面刻有“聚议规模”,也就是“寝室之制”,上面是这样表叙的:“始祖配居中宫,忠、孝、廉、节循序同列,其余父昭子穆循序由中而旁”。从上述的这些文字可以发现,始祖是至高无上的。除了始祖,再就是那些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为本宗族争了光,或有德行、并在忠孝廉节等方面能成为族人楷模的先祖了。是否能在这一排序上入祠受祭,决不是靠辈分资格一项来决定的。

中国封建宗法制的社会中,祠堂又是物化宗法的殿堂。其中祠堂祭祖属“展亲大礼”,也称之为“报本之礼”,更是宗族的头等大事。因为古徽州人认为:“追源溯本,莫重于祠;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祖”。同时又认为祠堂是“宗祖神灵所依之处”,“子孙思宗祖不可见”,见“所依”之处,“即如见宗祖也”,因此“必加敬谨”,不能懈怠。只有这样,才能“不忘根本”,“上治祖祢,下治子孙”,此为“风教之所关也”。 在《中川周氏宗谱》上有这样一段话,表达的就是这样一层意思,其云:“……今寝庙既成,典则须遵古制,昭与昭齿、穆与穆齿,长幼各循其序,冬祭始祖,春祭先祖。著存不忘乎其心,是故庙宗之礼,亲亲为大、尊尊为贵,思其尊亲彼也。”可以设想:当年,每逢重要的节日、祭祀日,周氏祠堂内外,香烟缭绕、纸钱飞舞、旗幡飘扬、鞭炮震天、鼓乐齐鸣,成百上千的周氏子孙,跪伏在地,在族长悠长而深沉的吆喝声带领下,齐整划一的叩首、叩首、再叩首。然后,朗声宣读《圣谕》:“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 再读《周氏祖训》:“孝父母,别男女,务正业,兴文教,畏王法,睦宗族,正宗支,禁溺女,守正道,戒赌赙。”这时的周氏祠堂即便成了祭祀的神坛、教化的平台。在告诫、教化的同时,周氏祠堂有时也能成为执行家(族)法的公堂。在中川周氏祖训家法里,其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凡男殴父母,妇殴舅姑,悖逆不孝及谋害人命,因而犯雷击、受刑戮者,虽其生前未经革出,死后名削于谱,主不入祠。”周贇对此作了详尽的解释:“祖训所以劝善,而家法所以惩恶。夫惩恶自有国法,焉用家法?我祖宗盖悯子孙之既陷国法,欲悔过而无由也,故以家法防之于未然;我祖宗又恶子孙之悻免国法,将怙恶而不悛也,因以家法济其所不及。故国法革、降、斩、绞、流、徒、杖,有生刑、有死刑,君臣之义重也;家法革、降、逐、责,有生刑、无死刑,父子之恩厚也。国法严而家法宽,惩之以宽而即戒之以严,则犯家法者不至复犯法矣。”周氏祠堂对违反祠规、家法者的惩罚,比较古徽州有些宗族祠堂说来,应该算是比较文明的了。但作为宗族自治公堂的作用,还是十分明显的。

俗话说得好:“打江山难,坐江山更难。”用这句话来说明当年周氏祠堂的建造和以后管理之难,应该是非常贴切的。因为有祠堂,就有祭祀;要祭祀,则需费用,而费用又从何而来呢?为此,周氏的先祖们,依据徽州人的先贤――朱熹在《家礼》卷一《通礼•祠堂》中“初立祠堂,则计见田,每龛取二十之一,为祭田”的规定,让每位设龛祖先的子孙,将自家土地的二十分之一捐赠给祠堂,作为祭田。当年周氏祠堂就用这种办法,首次拥有祭田十七亩八分,作为祠产。同时规定祠产的所有收入,悉归祠堂处置;祠堂并设督总一人、襄事二人,共同负责管理。因为祠堂是代表族众利益的,所以周氏祠堂的祠产收入,除了安排祭祀活动以外,赡济族亲、奖励功名、补助贫寒学子等费用也在其中支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太平天国兵事以后,周贇家境一贫如洗,但依然支持周氏祠堂“兴义仓以赈饥荒,置义田以恤孤寡,立保赤堂以拯溺女。”这些都是儒家仁爱”思想的具体体现。中川周氏《敬爱堂碑祀》上有段话,应该说是周氏祠堂的规制,也可以说是对祠产用途所做出的纲领性规定:“我周宗庙之制,左昭右穆,分祀事而孔明,敬尊爱亲,悉彝伦之攸序,上自天子下达庶人,无不以此为大也。故君子将营宫室,先立祠堂,亦以慈爱、恭敬、安亲、扬名为重也”。这话的核心,是在“彝•伦•攸•序”这四个字上,这四个字出自《尚书》。“彝”指的是法度、常规;“伦”是指人伦、伦常、五伦;“攸”是永远的意思,这里作世代相传讲;“序”就是秩序、条理。其主要意思就是要求周家的子孙,世世代代都要严格按照儒家的伦理道德来做人处事。

一百五十多年过去了,中川村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周氏祠堂尽管在清咸丰年间经历过一次修缮,但如今看来,当年这座在村中雄伟宏丽的建筑依然显得满目疮痍,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正默默地静观着世事的变迁。随着封建宗法制度的完结,历代传承的这些风俗都已经成为了历史,周氏宗祠堂的肃穆与庄严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正在人们的心中慢慢消失。值得庆幸的是,公元2004年10月,周氏祠堂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宁国市依照旅游发展规划,正在着手修缮。相信不远的将来,周氏祠堂一定会以其独有的历史和风韵,吸引着无数的人们前来观赏、品味和探究。

(作者系宁国市民族宗教局原局长、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 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 制作:童达清 投稿邮箱:xclswhyj@163.com 微信ID:xclswh999

正定周边旅游:风动碑,王士珍故居,梁氏宗祠,王氏双节祠

风动碑

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刻于唐永泰二年(766年),俗称李宝臣碑,又名风动碑。碑文主要记述了成德军节度使、恒州刺史、清河郡王李宝臣牧恒期间的绩政功德,对研究唐朝中期河北一带政治、军事、经济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碑文字体遒劲洒脱,为历代书法家所称道。2001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氏宗祠

梁氏宗祠俗称梁家祠堂,始建于明代,是正定县梁氏家族供奉先祖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梁氏一族从山西迁居正定,到梁梦龙一代家族大显,之后“一堂荣五代”,辈辈出高官。梁氏宗祠面阔五间,每间都有门,正门两侧挂有对联——“光被家国九分韬略五经济,荣及乡里一门栋梁两朝功”,展示着梁氏一族的功绩。此外,梁氏宗祠以北约100米,存有蕉林书屋,系梁梦龙曾孙、清代著名书画收藏鉴赏家梁清标藏书、读书之处。

王士珍故居

王士珍,字聘卿,号冠儒,正定县牛家庄村人。先后任晚清陆军大臣、民国初期的陆军总长、国务总理等职,并获德威上将军称号。曾以北洋元老的身份多次调停各系军阀之争,使北京免遭战争的灾难。1930年7月1日在北京病逝。王士珍生前故居现今坐落于正定古城内,集中体现了北方民居的建筑特点,是民国时期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社会人文价值。1982年11月13日,正定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氏双节祠

王氏双节祠与王士珍故居隔街而望,为王氏家祠。祠堂坐南朝北,分正院和东西两院,原有房屋四十余间。祠堂门内为一处规整的四合院,院中立着一座贞节牌坊,是王士珍为他的生母、嗣母所立的节孝坊,立于1920年,牌坊后面为时任民国大总统徐世昌题写的“钟郝垂型”四个大字。

彭氏周六下午茶:南村彭氏宗祠非常有历史文化底蕴

彭氏周六下午茶:南村彭氏宗祠非常有历史文化底蕴

2021年11月13日,粤港澳彭氏周六下午茶第七十二期活动,在广州市番禺区南村举行,本期下午茶分为两段进行。

第一段,在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卜年坊大街45号彭氏宗祠(在余荫山房附近)进行。

据考证,南村彭氏宗祠卜年堂距今已有800年历史,正门上方,“彭氏宗祠”四个大字,笔力饱满,遒劲大气,同时又圆通内敛,文质彬彬,深具能文能武之像。前面注明“丙子年夏重修”,最近的一次丙子年是1996年;落款表明是著名书画艺术家、玉林人蒋祖朗先生所敬书。

正门两旁一副对联:“裔传商代,业缵彭城。”上溯彭祖,深怀对得姓始祖的感恩崇敬之心;下展宗史,凝数千年丰富宗族历史于极其洗练的四字之中。仅仅八个字,其格局之宏阔,对宗族肇始和历史演进之精湛提炼,对文字表达之精准把握,均深得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在众多宗祠之中,实是叹为观止!

为什么说这副对联上溯彭祖呢?彭祖是商贤大夫,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说,商贤大夫,就是商代的贤大夫,有贤名,见《大戴礼》:盖信古而传述者也。而贤呢,指的是有德行、有才能。

业缵彭城,业,在这里指的是彭氏的基业;缵(zu%u1CEn)则是继续、继承的意思;彭城,更是我彭姓的发源地,我彭姓始祖籛铿公,是黄帝的八世孙,在尧帝朝代,因为协助尧帝治国有功,并以一道雉羹治好了尧帝的病,被尧帝封到彭城(今天的徐州),成为彭城国君,也由此以国为姓,成为彭姓的得姓始祖,所以,咱们彭姓是从彭城开始开枝散叶的。

祠堂门口两根廊柱上,也有一副对联:“地枕七星岗案列峰峦遥溯修龄八百,堂环九曲水流长源远还期卜世三千。”

这副对联说明了卜年堂的地势地貌,并再一次上溯彭祖,且对未来寄予厚望。

上联说明卜年堂背靠七星岗,有了稳固的靠山。七星岗是南村镇的一块夺目的“翡翠”,原山峰上曾有一座5层宝塔立山巅,东北侧有连片的古墓,多股山泉在山下汩汩流出,抗日战争时期“广游二支队”用过的战壕雄踞于此,扼守当年唯一通往县城的交通要道。

如今,七星岗经投资四千多万元,建设成了七星岗公园,成为当地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案列峰峦,指七星岗按次序排列着大大小小的山峰,形成卜年堂的坚强后盾。

遥溯修龄八百,修龄是长寿的意思,多种古籍记载,彭祖长寿八百春,是现实人物中最长寿的人。站在七星岗,遥想当年,仿佛穿透数千年前历史迷雾,看到始祖彭祖的慈祥面目,听到彭祖的谆谆教诲。

下联说的是,地处水乡的卜年堂,四周被美丽的河涌环绕,这些河涌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寓意着我们彭姓历史悠久、绵绵不绝,展望未来,更是祈祷我们彭姓永续不绝。

卜世,本意是指占卜预测传国的世数,就是看看这个皇朝能传多少代,这里是对我们彭姓的美好祝愿和虔诚祈祷,“三千”是为了和上联的“八百”对仗工整,实际上是个虚数,如“弱水三千”,寓意着特别多的意思,指彭氏的传承没有尽头、直到永远。

南村彭氏宗祠的大名“卜年堂”,应该也要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因为“卜年”的本意也是“占卜预测统治国家的年数”。意思也是,我们给彭姓算一卦,彭氏血脉将源源不绝、万古流芳!

所以,整个卜年堂的格局、眼界、高度,在宗祠中都是非常罕见的,值得我们彭氏宗亲敬仰、膜拜!

当天中午,来自各地的宗亲们陆续汇聚到南村彭氏宗祠卜年堂。

来自贵州遵义的彭娟、彭麒宗亲,再一次千里奔波,从遵义赶过来参加本期下午茶活动,这也是他们第二次不辞辛苦,驱车千里,来广州参加彭氏周六下午茶活动!

粤港澳彭氏宗亲会彭贵盛会长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临本期下午茶活动现场。

彭协祥宗亲也是再一次从深圳赶过来参加下午茶活动。

彭焕洪、彭荣驹、彭兆文、彭锦湾、彭礼晃、彭绍秋、彭应高、彭广祥、彭锦锋等9位宗亲来自广州市白云区彭边村,与南村属于同一支派,据考证,两地彭氏都是宋代潮州刺史延年公后裔,从东莞迁来广州并散布广州多地。

粤港澳彭氏宗亲会常务副会长彭世友宗亲和彭成曹、彭进勇父子、彭展宇父子、彭斌、彭靖峰、彭俊森、彭堂辉、彭惠权、彭双喜父子、彭天成、彭忠民等宗亲则来自广州各个地方。

彭烱雄、彭泰康、彭树辉、彭钜良、彭焯荣等宗亲是南村本地人,彭泰康宗亲外迁多年,这次是专程从佛山赶过来。

宗亲们先后来到卜年堂,祭祖、参观、聊天,卜年堂一下子热闹起来。然后,大家又一起在卜年堂祖宗牌位前排成三行,拜祭彭氏祖先。

拜了祖先后,宗亲们在卜年堂大门前的台阶上合影留念,大家齐声喊出的“我姓彭,我骄傲”,响彻了南村彭地,让宗亲们感到无比骄傲!

然后,宗亲们移步南村宗亲彭陈伟斌旗下的常聚酒家。

,时长 04:41

在常聚酒家,宗亲们逐一进行了自我介绍,大家对初次参加彭氏周六下午茶活动的宗亲有了初步了解。这期间,南村彭陈伟斌宗亲、彭玉兰宗亲以及来自佛山的彭东芳宗亲和彭雄宗亲、广州的彭志海宗亲和彭琳宗亲、彭济良宗亲夫妇、彭启旋夫妇也来到了现场。

,时长 04:59

自我介绍之后,宗亲们汇聚一起,在彭祖雕像前分列站好,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祭拜彭祖仪式,在安静肃穆的氛围中,感受始祖带给我们的蓬勃生命力和精神的洗礼!

,时长 00:31

在祭拜彭祖之前,彭忠民宗亲还阐述了咱们彭姓族人祭拜彭祖的充足理由和现实必要:

一,彭祖是我们彭姓的得姓,所以真正的彭姓后代均发自一祖,而且彭祖是黄帝八世孙,也因此我们彭姓后代都是正宗的炎黄子孙;

二,彭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他身处新石器时代向青铜器时代过渡时期,也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在多种人文领域起到了开创性作用,成为鼻祖,比如饮食、养生武术、气功、性科学等等,在治国安民、文化教育等多方面也卓有成就,可以说,彭氏后人的成就至今也还没有能达到彭祖这个高度的,甚至难以望其项背;

三,彭祖是道教正神,在《列仙传》《神仙传》《庄子》《列子》《历代真仙体道通鉴》《云笈七签》《无上秘要》《真灵位业图》《抱朴子》《养性延命录》《真诰》……等等多种道教古籍中均有记载,是道家思想最重要的源泉之一;

四,如今的世界号称“地球村”,人们的交流交往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多成千上万倍,交流交往的需求也不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得多,交流交往的技术条件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优越得多,很少有人现在和将来都只待在自己村里,绝大多数宗亲一定会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我们需要有能团结、凝聚全球所有宗亲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那舍彭祖其谁?

所以,在全球宗亲中建立彭祖崇拜体系,是我们所有彭氏宗亲的一份重要责任和义务,也是一副重担,这个体系不会一蹴而就,甚至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只要宗亲们都行动起来,一起来推动,持之以恒,必然有成功的一天,那时,就可能真正实现“天下彭氏一家亲”的理想状态。

下午茶活动结束后,彭树辉宗亲、彭陈伟斌宗亲、彭玉兰宗亲请宗亲们共进晚餐,并为宗亲们准备了丰盛而美味的经典粤菜,喝的是贵州宗亲彭娟、彭麒不远千里从遵义带过来的“红四渡”酱酒,共有10年、20年、35年三种不同年份的酒,美酒配佳肴,宗亲们自然大快朵颐,气氛非常热烈!

,时长 04:59

,时长 01:48

在晚宴现场,自称“南村村花”的彭玉兰宗亲,被粤港澳彭氏宗亲会彭贵盛会长任命为“会花”,引来宗亲们的阵阵欢呼声。

开心、兴奋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又一期下午茶圆满地结束了,家在外地的宗亲、喝得多了一点的宗亲,就在常聚酒家楼上的酒店住下了。

参加本期下午茶活动的宗亲有:彭树辉、彭陈伟斌、彭贵盛、彭烱雄、彭泰康、彭玉兰、彭钜良、彭焯荣、彭娟、彭麒、彭协祥、彭雄、彭东芳、彭焕洪、彭荣驹、彭兆文、彭礼晃、彭锦湾、彭世友、彭成曹、彭进勇父子、彭展宇父子、彭斌、彭靖峰、彭俊森、彭堂辉、彭惠权、彭天成、彭双父子、彭济良夫妇、彭琳、彭志海、彭启旋夫妇、彭忠民。

非常感谢彭树辉、彭陈伟斌两位宗亲对本期彭氏周六下午茶活动的全程赞助!也非常感谢彭烱雄、彭泰康、彭玉兰、彭钜良、彭焯荣等南村宗亲积极参与本期彭氏周六下午茶活动!

非常感谢彭娟、彭麒两位宗亲不远千里、带着“红四渡”美酒赶来参加本期彭氏周六下午茶活动!

非常感谢彭协祥、彭雄、彭东芳等宗亲从外市赶来参加本期彭氏周六下午茶活动!

非常感谢彭焕洪、彭荣驹、彭兆文、彭礼晃、彭锦湾等来自广州白云区彭边村的宗亲们赶来参加本期彭氏周六下午茶活动!

非常感谢彭贵盛会长率彭世友常务副会长以及彭成曹、彭进勇父子、彭展宇父子、彭斌、彭靖峰、彭俊森、彭堂辉、彭惠权、彭天成、彭琳、彭双父子、彭济良夫妇、彭启旋夫妇等宗亲参加本期彭氏周六下午茶活动!

热烈欢迎各地宗亲参加下一期彭氏周六下午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