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氏祖屋

丁氏祖屋

丁氏祖屋位于池州市石台县,年代为清。

2019年,丁氏祖屋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梁氏祖屋:旧貌变新颜

广东阳江阳春市合水镇平中村

梁氏祖屋旧貌!

祖屋座落在一个山青水秀美丽的小山村!

2O16年5月被特大暴雨毁坏!

已有多处崩塌,损失惨重!

已有多处崩塌,损失惨重!

已有多处崩塌,损失惨重!

已有多处崩塌,损失惨重!

已有多处崩塌,损失惨重!

已有多处崩塌,损失惨重!

已有多处崩塌,损失惨重!

已有多处崩塌,损失惨重!

已有多处崩塌,损失惨重!

已有多处崩塌,损失惨重!

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用微信发告宗亲书,通报情况,筹集资金,很快就开工重建。

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用微信发告宗亲书,通报情况,筹集资金,很快就开工重建。

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用微信发告宗亲书,通报情况,筹集资金,很快就开工重建。

2016年11月29日2:30分博罗坑重建梁氏祖屋升樑大吉!

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用微信发告宗亲书,通报情况,筹集资金,很快就开工重建。

贴好瓷砖祖屋!

祖屋新貌!

祖屋新貌!

祖屋新貌!

祖屋新貌!

祖屋新貌!

捐款榜!

重建结算收支财目!

贴好瓷砖做好围墙,工程结朿,公布收支账目于二座墙!

祖屋新貌!

祖屋新貌!

敬祖!

合影!

敬祖!

梁氏后裔向祖先献香!

庆功宴!

梁氏后裔共欢庆!

梁氏后裔共欢庆!

梁氏后裔共欢庆!

梁氏后裔大合影!

华涧祖屋,枞阳连城张氏的孝子牌坊

在枞阳城西,连城山脉的东边,一条公路横亘连城山前,美丽的枞阳连城湖烟水茫茫,湖水山形,山环水绕。曾经,在美丽的连城湖水岸边,那古老的华涧桥旁,有一个叫华涧的依水小村。

我们不知道枞阳连城张氏的九世祖严溪公是不是在这儿生活过,但可以肯定地说,严溪公的长子连城张氏十世祖松斋公一定是在这儿生活过的。“枞阳连城张氏十世祖张孔纲,字克维,号松斋,太学生,勒旌孝子,建坊于华涧桥左,著有《善报录》风劝乡里,人多化之。”

那天,公元二〇一九年七月十四日,在枞阳连城张氏,安庆中医院张良书院长的邀约下,我们一行去往枞阳官埠桥继光村的张胡庄、岱岭庄寻访民俗文化,民间故事,探幽釆风。

路上,我们在连城山的东面,G347连城段,美丽的连城湖水岸边停车。走在青绿的水岸田野里,看着在田垅和沟渠边散落的一块块汉白玉石的石板、石柱、石块残存,它们或零星散落,或堆积一处,在田野里静静地、孤寂地,仿佛与连城湖的山水清风絮絮叨叨着什么。

张院长指着那些散落的汉白玉石残存的石块对我们说:“这就是我们枞阳连湖十世祖张孔纲公的孝子牌坊!”翻起一块块汉白玉石残件,那些曾经的雕龙画凤,曾经的赐刻孝子字迹,都仿佛还是昨天般清淅,宏扬着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最伟大、最真情的孝道文化。

“十世孝子松斋公事实:据此张伟烈移称,看得孝子张孔纲,幼儿淳明,长弥承顺,明发常思罔极,初终惟报所生,爱父不避虎撄,救母得邀神格,形神共瘁,唱随均勤。俎豆修明,克绍先人之志;本支缵绪,永联后嗣之亲,泽溥姻亲,恩沿闾党,真通帝德,允协与情,兹据该职呈报,随经确查是实。相应造具事实册结,牒呈到县,准此!

又据乡邻、族长具结前来,复查无异。该署桐城知县张坦聪看得孝子张孔纲,明发有怀,所生无忝,念罔极之深恩,切昊天之莫报,信能孚物,随父出而与虎撄,诚可格天,忧母疾而获神佑,春霜秋露,崇祖庙以妥先灵,木本水源;演谱牒而绵世系,泣竹臥冰,奉后母如前母,解衣推食,视异胞如同胞。与论实系於遐迩,声称无间於亲疏,似此大节无亏,应请!”

枞阳连城十世祖孔纲公生于顺治十四年丁酉四月初一辰时,卒于乾隆十一年丙寅十一月十八日丑时,寿九十。在连城湖边的华涧祖屋,孔纲公孝子牌坊赐建是乾隆十一年,那一年,十世祖孔纲公应该是含笑着在接到圣旨旌表以后走的吧?圣喻赐建牌坊于连城华涧老屋前,证明连城华涧老屋是孔纲公祖屋,也或许为其父严溪公所筑,后来儿孙繁衍,枝脉所延,兄弟他住。

在绵延的连城山东脉,有一处山峰叫虎山,从虎山的峰谷间有一处山岗,连通着连城山的山里山外。山外,群山依着美丽的连城湖,山里,戴岭横伏,白鹿遥望。山里山外的行人便从这虎山山岗的峰谷间进出,祖祖辈辈称此处叫着虎山颈。靠近颈口山岗崖间有一棵黄连树依崖生长着,繁枝荗叶,给来往的行人小憩以荫凉。

连城张氏十世祖张孔纲的孝子牌坊,记着十世祖松斋公的“爱父不避虎撄,救母得邀神格的故事”:松斋公在父母年迈的时候,有一年的腊月,半夜天上下着鹅毛大雪,想到父母年迈,身体不能抵御下雪的寒冷,便起床生好火盆,给远在他庄居住的父母送去。

松斋公端着火盆走在虎山颈前的时候,一只斑斓猛虎蹲在虎山颈前,望着松斋公,似是要扑上前来,吃了松斋公。此时的松斋公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而是想起了下雪天父母的寒冷无助。便对着老虎说道:“你今天若是吃了我,天上下雪,父母寒冷,我不送火盆去给父母取暖,父母今夜便有可能被寒冷冻死,作为儿女,这便是我最大的不孝。若你真的很饿,等我将火盆送给父母取暖,回来时再让你吃了!”

松斋公端着火盆,望着那斑斓猛虎,眼中盈满泪水。那老虎似是听懂了松斋公的话语,竟然退到一边,让了松斋公过去。松斋公将火盆送到父母床前,按顿好父母,回来在虎山颈前没有看见那只老虎,想起自己和那只老虎说的话,便坐在崖间的黄连树下等那老虎。

天亮的时候,来往的行人,同里的乡邻,看见松斋公坐在这里,问清缘由,无不称奇。松斋公的孝德感动了老虎,也感动着那一方山水的善良百姓,乡里乡亲,后来,人们便将虎山颈改为了虎神颈,并在那崖间的黄连树下祭祀着虎神!

松斋公的继母毕氏自进家门,身体就不太好,松斋公奉孝继母如生母,恪尽孝道,继母久病,味口不太好,松斋公便想尽方以调味服侍母亲。有一次,母亲无意中说冬天的鲫鱼好吃,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松斋公第二天一早便扛了锄头,来到连城湖里,敲开厚厚的冰层,光着身子跳进水里摸鱼,乡里邻间无不夸赞。

有一次,松斋公因母亲身上病痛,好几个月间,寻遍乡里名医都无济于事。有天下午,母亲肚子又痛,松斋公访名医不遇,便回家拿了锄头,想去连城山的童家岭上挖些草药回家给母亲煎服。在童家岭上,又没有找到草药,想起母亲的病痛,便坐在山岗路旁大哭起来。

这时山岭前走来一位手拄拐扙,鹤发童颜的老者,见有人在路旁哭泣,便问缘由。松斋公便一五一十地将母亲病痛,久治不好的事情说了。老者听完松斋公的叙说,抚须而笑,随手指了指山岗路旁的一株藤枝说:“你就将此藤枝挖回家去,煎汤汁给你母亲服用。”

松斋公谢了老者,急忙挖起那株藤枝,抬头时却不见了老者的踪迹。回家后松斋公按照老者的嘱咐,将那藤枝煎水取汁给母亲服用,几天后,母亲的疾病便好了。松斋公后悔当时没有问清老人的家乡住址,只知老人家姓丁。后来,他用此藤枝煎药又治好了许多乡亲的疾病,为了纪念那丁姓的老人家,便将此草药取名“丁公藤”相传自今。(“丁公藤”药名《中华药典》等医药专著有收录)

据圣谕所载,孔纲公孝子碑坊所请旌人等为:张瑚、张良弼、张进、张选、张岚、张春、张楝、张承德等。其中以张瑚所主导。

连城张氏十二世祖张瑚公是孔纲公三弟孔印公后人,进士出生,柳州知府,曾居地在连湖宣庄,连城张氏祖谱载有:“张瑚,十二世,字顾□,号畏庵。张尹兄,乾隆丙辰科三甲进士。家三台山下石冠堂(今属枞阳县连湖村)。”

张氏宗祠在今官埠桥镇继光村张祠组。顺治十年(1653),八世祖期凤公(字九翥)捐资兴建。1949年后废,今已不存。祠旧有楹联:乙卯两甲魁,竹林济美;丙辰双进士,花萼联芳。上联“两甲魁”,指张馥、张瑚叔侄;下联:“双进士”指张瑚、张尹兄弟。

在连城湖边的华涧祖屋前,十世祖孔纲公的孝子牌坊临湖而立,牌坊高达十米有余,三门而柱,雕龙画凤,二十四孝,各种旌孝之德刻于其上。在孝子牌坊前,浑厚而庄严的乾隆圣喻碑巍然而立。

孔纲公在他的有生之年能看到皇帝的圣喻旌节,亲聆着那宣读的圣喻,以及最后手捧着乾隆皇帝的圣旨,我想,那当时的激动,不是以文字的叙述是可以写得出来的。

孔纲公在华涧祖屋走了,伴着他的祖屋,他的孝子牌坊,他的圣旨圣喻碑。连城湖的山水一天天,一年年的以清风细浪,在华涧祖屋前轻拥着那石牌坊,那圣旨圣喻碑,直到今天,当我们在连城湖的水边,叹息着那些曾经荣光自豪的残垣断壁,历史依然没有完全的淹没他们,只是许多故事都有些淡忘了。

“雍正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圣俞准奏,御史周诏儒条奏节孝,许本家呈报一案。乾隆八年,根据呈报,经县、乡、知府等层层核查事实造册。又经乡邻、族长证明真确。

乾隆八年九月初八,署知县事候补知州张坦聪,县丞温熥,典史萧璠,巡抚安庆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方燦,太子少保,兵部尚书署理江南江西总督,协理河务加二记录,三十五代理安徽学政尹继善请旨给银建坊。

乾隆十一年领银建坊,连城华涧祖居宅前,永垂不朽!”

潮汕名墓:潮汕洪氏岐山派始祖洪大丁墓

潮阳洪氏始祖大丁公墓,在汕头潮阳区铜盂镇龙山灵山寺后山峰的半山腰,青龙砂和白虎砂仍然能环抱不露,远眺略嫌明堂陡泻,但有池塘水界气关拦,也颇有气势。墓后有天然巨石如背印,前有一个池塘似天池。书言:十个贵穴九个高,此穴即是也。

碑记载:公首葬五刻岭(814年),次安大坑凤地,今建灵山。1957年阳月吉日重修敬立。墓坐艮山兼寅明夷卦四爻,周天47.5度。正居天市垣,零正得宜。

一、墓形

二、近貌

三、明堂

四、青龙砂

五、白虎砂

六、墓志

洪圭,字大丁,唐天宝五年(746年)生于福建甫田。乃唐朝潮州知事洪瑀公(洪氏二十一世)之孙,唐代天宝年间中书省洪适之子,生性豁达大度,慕义好施。幼承家学,聪慧过人,十七岁,广德二年(764年)登进士,大历二年(767年),任工部尚书。因秉性耿直,得罪朝中权臣,他被贬来潮州当刺史。莅潮后,他经常到潮属各地巡视,观察民情,对潮阳的山水风光更是情有独钟。便从福建莆田县涵头携家眷到潮阳西北一个叫“歧北”的地方(明清时属贵山都,即今铜孟镇歧北村)创村。募夫垦荒,终成巨室,富甲潮郡。

洪大丁还疏通练江水路,筑后溪码头,并购木船数十只,与沿江各地开展货运活动,促进潮汕经济发展。洪大丁慷慨施田的事,历代相传,而其后裔更是秉承先祖遗志,以他为典范,诚心礼佛,乐善好施。洪奋虬是洪大丁之孙,考中进士后,曾任韶州通判。他颇具洪圭风度,不但献与灵山寺千余亩田地,还先后筑建了麒麟、潇湘、湄泥、洪使诸桥,以方便乡民;每逢饥荒之年,他还竭力救济灾民。他的玄孙洪宗启、号月山,后唐进士,任河县令,又舍田于灵山寺至2600百多亩,人咸颂之。洪大丁及其后代在乡里前后修筑道路逾50华里,方便了当地农民交通

此外,洪大丁之子洪璋任藤州知州,孙洪攀龙任封州推官,洪附凤任宣化县令,世孙洪立官司翰林院待讲转御史,洪遇春乡试第一(解元),也皆是洪氏后裔中佼佼之辈。

潮阳民间有:“未有潮阳,先有岐北”的说法。这句话传诵了一千二百多年,就是岐北洪氏的历史底蕴,就是对岐北洪氏先祖开基掘井创万民福祉的最好褒奖!据记载,洪大丁的第7代孙洪慧仁分创揭阳白塔;第11孙洪德行分创于海阳潮安);第13代孙洪继祖、继业兄弟分创于海丰县;第14代孙洪起居分创揭阳丰溪;第16代孙洪饶分林山坛;第16代孙洪熙创分创于饶平乐岛乡;第17代孙洪特也分创普宁乌石乡;第17代孙洪桃源分创于揭阳凤前;第17代孙洪怀山分创于陆丰东井:第18代孙洪启逢分创于惠来华村;第18代孙洪东涧分创于惠来锡溪乡;第18代孙洪以让分创于普宁果陇乡;第19代孙洪仕渭分创于饶平井洲;第19代孙洪朴翁分创于潮安庵埠陇头;第19代孙洪东隐分创于揭阳和美;第20代孙洪肇烈分创于揭阳玉湖洪厝村;第21代孙洪珏分创于海丰县。第21代孙洪春阳分创于揭阳水涧乡;第22代孙洪养成分创于惠来;第21代孙洪宣记分创于南澳县。第22代孙洪墩绪分创于澄海云桥;第23代孙洪东义分创于饶平涂楼村;第24代孙洪泗泽分创于惠来龙溪;第25代孙洪振德分创于揭阳林厝乡;第25代孙洪运应分创于普宁林惠山洪;第26代孙淑庵分创于普宁溪东屯;第26代孙洪熙青分创于揭阳阳美村;第28代孙创广西昌乐县洪厝村;据统计,潮汕(含海陆丰)洪氏分布12个县、市,170多个乡村,总人口20多万人。

潮汕沧桑巨变,洪氏不断繁衍。潮汕为蛮荒之地,自大丁公贬潮开始,潮汕地区渐渐发展成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历千余年而生生不息。虽未敢居全部之功绩,然大丁公以身力行,启民智于先,旺一方水土于后,功德蕴育潮汕大地,苦劳不可没也!

洪大丁与灵山寺

唐德宗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大颠禅师龙川瀑布岩寺回到潮阳,翌年创建白牛岩寺(今潮阳东岩卓锡寺)。在此期间,大颠常到县内各处云游,唐德宗贞元七年,当他来到幽岭(今属潮阳铜孟镇)时,此处山青林绿,练江清碧,遂萌发在此建新寺的念头,后查知幽岭下大片田野已为致仕的潮州刺史洪大丁所有,且已建有洪氏祖祠,大颠遂亲往拜访洪大丁,晓以布施田地建寺庙可为子孙万代置福之理,请求洪公施舍土地建寺院,洪大丁公心灵福至,于是应允拆迁祖祠把地布施给禅师建寺,并布施了大量钱扬。终于建成潮州府内第二大寺院灵山寺。

寺庙建成后,大颠禅师传法弟子千余人,弘扬曹溪法旨,讲授佛学真谛,其讲义先后被整理成书,传至现代的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义》《金刚经释义》、手抄《金刚经》1500卷,还著有《法华经》、《维摩诘经》各30部,其著作之丰,为佛教界叹为观止,大颠和尚也成为岭南一代佛学者和高僧,其弟子三平、本空、本生等也都成为高僧。

2020年12月,郭济怀撰文于潮阳增吉堂风水择日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