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与清墓

高与清墓

高与清墓位于池州市贵池区,年代为明。

2019年,高与清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陕西古墓奇观:大荔清代望族石墓群(高清组图)

历史的风沙淹没了鲜为人知的家室,岁月的更迭遗留下巧夺天工的古迹,这里有清代望族的辉煌史记,这里有精美绝伦的青石雕刻,这里有叹为观止的书法艺术,这就是大荔县清代李氏望族石墓群,一批埋葬在沙土下的文化遗址,时光流转,石墓无声的诉说着一个家族的兴衰,同时也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迁。8月1日, 记者随工作人员参观了该墓群,一段有趣的考古之旅接续了先辈与后世的对话。

景区资质:

国家3A级景区,位于华山脚下的渭洛河附近的沙苑边缘中段,这里一马平川,土地肥沃,地下物藏丰富。

交通便利,国道108距大荔县城仅12公里,还可在大荔下高铁前往。

景区特色:

参观、考古、历史文化、古迹、遗址。八鱼村古墓的发掘,对研究清代政治、文化、书法、绘画、青石雕刻、世俗观念、宗教信仰、对外交流、商贸以及鸦片战争前后社会的变迁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景区简介:

坐落于大荔县八鱼乡八鱼村的清代李氏望族石墓群,是迄今为止在陕西境内发现规模最大、等级较高、墓葬结构奇特的大型清代石墓葬群。该石墓群于2001年被考古人员发现,为清代大荔首富,总面积达204万平方米。占地300多亩,至少有22座大型石墓,目前已清理挖掘了11座,供游客参观五座。这批墓葬出土的墓志铭除了记述墓主人个人生平事迹、家室、谱系外,还记载了许多历史背景材料。对研究清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官僚制度,乃至当时社会葬俗文化,特别是其书法绘画和石雕石刻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巧夺天工 展现精湛的技艺与智慧

据出土墓志记载,此清代李氏望族墓地群,最早可上朔到乾隆时期,最晚延续到民国末年,延续300余年。整个墓地李氏家族墓地石室绝大多数石构件的面上都雕刻有内容。八鱼石墓文管所所长石西阳说,其雕刻的图案大约400多幅。这些图案可以分为人物故事、山水、花草、动物意想图案和博古图案。石雕、石刻中有山水、人物、动物、花草等图案及文字楹联。每幅图案都有其寓意。

这些石刻从雕刻手法上可分为圆雕、高浮雕、浅地刻和阴刻。在各种错综交杂的雕刻手法交替使用中,一些腾空的蝴蝶、折断的荷叶、 绿荫的倒影、出墙的树枝;甚至是撑起的窗户、墙上钉字画的铁钉都显得栩栩如生,立体感呈现。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安美术学院原院长杨晓阳对此就评价到,八鱼村李氏家族墓地,是目前所挖掘的同期同类家族墓葬中,墓地规模最大、墓葬结构最为奇特、等级最高、墓葬时刻艺术品最为丰富的封建家族墓地。这充分显示了明清时期陕西关中地区民间石刻艺术的高超。

五座墓葬 凝聚巧妙的构思与心血

从已出土的五座墓葬形制、石雕看,一结构大体相同,一般由墓道、墓门、院落、庭堂、耳室、墓室等组成,多为一院一厅三室的庭院式结构。

1号墓墓主不详,该墓共有书画雕刻41幅,其中两石柱上刻楹联;"后嗣繁昌漫言钟秀,吾亲寿考是谓治谋"。石柱上楣额刻三幅图案,左右两幅被破坏,中间图案是一老者在健身,左右各有一对老年夫妇对座观看,身旁男仆、侍女、儿童相伴。院落石柱侧壁上刻"五蝠(福)捧寿"图案。庭堂南壁为隶书石刻"得梅之青,与松俱古"的条幅,两侧有副对联,"文华仙掌露、人品玉壶冰"。北壁雕刻内容为青竹四条屏画。东、西两壁刻有团扇画、方框画、杂宝图。中墓室石壁刻太极八封图。

2号墓墓主为李树德(1804一1877)字滋亭,诰授中宪大夫,道元职衔,禀贡生出身。曾做兴平县儒学教谕。其院落对联为"一邱方是安闲地、万古常同兜率天"。楣额上刻三格,左格为兰花,右格为竹子,中间是杂宝图。庭堂南壁刻"忠"字.北壁刻"孝"字。字体均为楷书,一米见方。刚劲有力,体正大方。给人以德性为本之教。中墓室前有一对圆雕童男童女。

3号墓墓主李天培(1830-1875),字介候,诰封资政大夫赏戴花翎候选郎中。一生喜好结交品行端正的名人雅士,经常救助贫苦乡邻。其墓地对联为"翠柏苍松一带浓阴庇寿城,青山绿水四围秀气绕佳城"。南壁屏风雕刻松鹤图、北壁为双鹿圈。院落和庭堂上均为花鸟、人物、山水楼阁画。中墓室前有副对联"地接蓬莱学可传经筑石室、名登仙籍才培作赋咏罗天"。后壁刻有一屏风。南墓室前对联为"泉壤百年皆聚瑞、闺门千载亦流芳"、横批"泉台挹秀",北墓室对联为"宝婺星辉垂额范,瑶池仙境慰的魂"。横批"漆灯朗照"。

4号墓墓主不详。墓葬院落对联为"董草堂前风月冷,芙蓉城里梦魂香"。院落南壁有一屏风,北壁被破坏,院落、庭堂刻满花鸟、人物、果实、树木、山水等图。此墓只有两个墓室(一般为三室),南室对联为"别有洞天培小隐,新成庐舍乐长眠"。北室为"郁郁泉台埋白玉,深深庭院隔红尘"。两墓室后壁雕有人物故事画。

5号墓墓主李怀珍(1807-1862),字聘卿,诰授中宪大夫,钦加道衔,赏戴花翎,议叙郎中候补充禄寺暑回,是当时职位较高的京官。曾祖父李壁,祖父李朝恩,父亲李忠清都是朝廷命官。其院落、庭堂、南墓室均被破坏,只剩中、北墓室。中墓室后壁浅浮雕海水波涛、波涛上有仙鹤、楼台等。北墓室后壁刻有海水、海水中有一瓶,瓶中插三戟。

其余墓葬还有许多,与此五座墓葬结构类似。其中一座石门上刻"万年宅",一座刻"固佳城"。以上概述不过是400多幅书画雕刻的极少部分。这些书法、绘画、石雕作品清晰、规范、端庄,耐人寻味;而画的内容题材广泛,画法采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有的画配有词和印章,诗配画、画映诗,相得益彰。石刻雕工采用的多种雕刻手法,是石刻工艺的集大成。

石刻图案 承载美好的寓意与心愿

八鱼村古墓的发掘,对研究清代政治、文化、书法、绘画、青石雕刻、世俗观念、宗教信仰、对外交流、商贸以及鸦片战争前后社会的变迁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特别是八鱼清代望族石墓群墓葬石刻图案都有很好的释义:

1.松鹤延年 青松与仙鹤在中国传统习俗中都是长生不老的象征,常用于有相当品级官员的装饰图案,代表万古长青。

2.奔鹿和瑞 古代神话中,鹿是一种瑞兽,且与三吉星“福、禄、寿”中的“禄”字同音,在图案中代表平安和吉祥。

3.龙凤呈祥 龙和凤二者结合是太平盛世,高贵吉祥的表现。以后民间又把结婚之喜比作“龙凤呈祥”,也是对富贵、吉祥的希望和祝愿。

4.喜上梅梢 在中国传统习俗上,喜鹊被认为是种报喜的吉祥鸟。梅乃百花之先,是报春的花。所以喜鹊立于梅梢,即将梅花与喜事连在一起,表示喜上眉梢。

5.竹青翠绿,竹青翠挺拔,多姿出类,在古代被赋予性格坚贞、志高万丈的高风亮节和虚心向上、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并被择入“岁寒三友”和“四君子”之列。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好为它们赋诗,投墨,民间传统中有用放爆竹以除旧迎新、除邪恶报平安的习俗。

6.萱草烂漫 萱草又称黄花菜。中国历代诗人的眼中把萱草看作使人忘忧消愁、颐养性情的花卉。因此萱草又名“忘忧草”。

7.祥云吉瑞 云是中国图案中的重要装饰形象。古人在铜器、石刻、漆器壁画、服饰上创造的云形层出不穷。它不仅形象丰富生动,且更具有中国图案独特的意境美,那飘忽的流云在你眼前呈现一片笙歌悠扬、腾云驾雾的神幻气氛。

8.文房四宝 文房又名书房。四宝即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生活代表。也是文化修养的象征。

9.四艺必会 四艺即琴棋书画,它象征着生活安逸,并且有较高知识和修养。百合好和是指百合花颜色鲜艳,有的洁白,有的鲜红,宛如玛瑙。古人视百合为百事合意之义。

10.五福捧寿 五只蝙蝠围住中间一个寿字。蝠与福同音。五福之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

11.百合好和 百合花颜色鲜艳,有的洁白,有的鲜红,宛如玛瑙。古人视百合为百事合意之义。

八鱼石墓博物馆正门 记者杨青山

八鱼石墓群简介 记者杨青山 摄

八鱼石墓博物馆 记者杨青山 摄

八鱼石墓博物馆实景 记者杨青山 摄

八鱼李氏家族墓解读 记者杨青山 摄

李氏家族墓室结构展示 记者杨青山 摄

李氏家族墓室结构展示 记者杨青山 摄

李氏家族墓室结构展示 记者杨青山 摄

李氏家族墓室结构展示 记者杨青山 摄

八鱼博物馆建造过程展示 记者杨青山 摄

八鱼博物馆文物展示 记者杨青山 摄

八鱼博物馆文物展示 记者杨青山 摄

3号墓正门 记者杨青山 摄

李天培墓介绍 记者杨青山 摄

墓室实景 记者杨青山 摄

墓室实景 记者杨青山 摄

墓室实景 记者杨青山 摄

墓室实景 记者杨青山 摄

墓室实景 记者杨青山 摄

巧夺天工的山水雕刻 记者杨青山 摄

巧夺天工的山水雕刻 记者杨青山 摄

巧夺天工的动物雕刻 记者杨青山 摄

墓室实景 记者杨青山 摄

墓室实景 记者杨青山 摄

墓室实景 记者杨青山 摄

墓室实景 记者杨青山 摄

墓室实景 记者杨青山 摄

墓室实景 记者杨青山 摄

墓室实景 记者杨青山 摄

2号墓外观 记者杨青山 摄

李树德墓介绍 记者杨青山 摄

墓室实景 记者杨青山 摄

“孝”字石刻 记者杨青山 摄

“忠”字雕刻 记者杨青山 摄

墓室实景 记者杨青山 摄

李怀瑾墓介绍 记者杨青山 摄

墓室实景 记者杨青山 摄

墓室实景 记者杨青山 摄

精心雕刻的碑文 记者杨青山 摄

精心设计的雕刻 记者杨青山 摄

精心设计的雕刻 记者杨青山 摄

李怀珍原配夫人董夫人墓 记者杨青山 摄

墓室实景 记者杨青山 摄

墓室实景 记者杨青山 摄

精心雕刻的人物图 记者杨青山 摄

精心雕刻的碑联 记者杨青山 摄

李怀珍墓介绍 记者杨青山 摄

墓室实景 记者杨青山 摄

墓室实景 记者杨青山 摄

墓室实景 记者杨青山 摄

八鱼博物馆馆内场景 记者杨青山 摄

八鱼博物馆馆内场景 记者杨青山 摄

井勿幕墓与清凉寺

下午阳光挺好的,大家想出去转转,也没那里好去,就选择了清凉寺。上一回去那里,是两年前的这个时候,寺里的大殿新落成,郭妍利老师带我们年级的同学一起去的,由于老师先前给那里的小尼姑们上过课,对这里比较熟悉,特意让我们来帮忙的,当时人山人海挺热闹的。

当时由于太急,并没有看到路边的井勿幕的墓,一直觉得挺遗憾的。连我自己都觉得自己挺奇怪的,我对历史上有名人物的生平和贡献没啥兴趣,就想知道他死后埋在哪里了?!过去对井勿幕的了解,仅限于西安清城墙上朱雀门和含光门之间,有一座用其名字命名的“勿幕门”。

今天和同学三人,步行由子午大道,上了西部大道,穿过杜城村和氵皂河,远远就望见了坐落在塬头的清凉寺。由于最近在施工,寺周围尘土飞扬的,沿着过去村里的路,一上塬就看到了井勿幕的墓,由于村子已经被拆除了,四周一片荒芜,这座小墓显得格外显眼。墓冢和普通的坟墓大小相当,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垃圾堆,其上杂草丛生,夹杂着塑料袋。墓冢东侧立有两块石碑,略偏东南,竖着的碑是1981年为了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所立的,横着的是2008年长安区新立的。我看墓前正在修建殿堂,估计不久这里就会有变化了。

清凉寺在井勿幕墓西北不远处,始建于隋代,但之后寺院尽毁,现在的建筑都是近年新建的。主殿的南侧一墙之隔,有一座小院子,大门常年不开,这里埋葬的是前国民党主席连战的祖母,2005年的时候,连战曾经专程前来祭拜。

从新校区出发,步行大概一小时就到了;乘坐600路,在西安地勘院下车,向西步行大概10分钟。

2012.11.12

『浙·乐清』高氏家族墓地

高氏家族墓地

年代:明

保护等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氏家族墓地,位于乐清市北白象镇西南处的高岙山下,高岙为南白象下辖自然村,辖高东、高西、高中等行政村

明时高岙有名士高友玑,明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死后葬于高岙山下。现高东村仍有多处如高氏家族墓地、牌坊等文物古迹

尚书坊,位于高东村南,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是为时任工部尚书的高友玑而立。尚书坊为三间四柱仿木式石牌坊,高约五米,面阔约五米

原装抱鼓石

南面卧石狮一对,另一只疑似后仿

賔光坊,位于尚书坊北一百五十米处,为纪念或表彰高沔立于明正德十年(1515年)

宾光坊为单间二柱仿木石牌坊,残高约三米,面朝南北。明间石板刻宾光二字,两侧有文大意为当地官员为誥封奉直大夫南京刑部河南清吏司員外郎前乡貢士高沔立

抱鼓石仅剩一只

往墓地去,路边的一口古井

神道门,建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位于墓地入口处

神道门四柱三间,东西朝向,歇山顶牌楼式建筑,小额枋上书刻“高氏神道之门”六字,边有落款“正德十二年、闰十二月立”

高氏家族墓地分三区块,第一区块是盘谷始祖新七公的墓,墓台依山砌成,底层两侧立有武将俑

武将俑其一

武将俑其二

第一区块墓地全貌

第二区块为高友玑曾祖华亭县尹高宫公的墓地

相比第一块墓地,第二块墓地就简单许多,没有了扶栏望柱石像等配置

第三区块为高友玑墓,也是高氏家族墓地的核心区块

高友玑墓分三组,中为高友玑及其祖父、父亲墓,左为高友玑长子、三子墓,右为次子、四子墓,均按左昭右穆礼俗排列

高氏家族墓地依山而建,布局独特。其中高友玑墓最具规模、形制独特,主体建筑为三座四柱三楼式神位牌楼组合而成,并将祖孙四代七人的墓碑按昭穆之制分列其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时代风格

三组神位牌楼

第三坛碑亭与华表组合

碑亭及文官俑

第五坛则是墓室,墓室前设牌楼

神位石雕

神位

神橱

高友玑墓前有石马、石羊、石虎各一对分列两侧

萌萌哒石虎

石虎其二

南侧一祖石像生

墓地北坡上建有高氏宗祠

再往上还有一组墓地

高乃闾,字子良,号贵二,赠朝奉大夫。墓地坐东朝西,依山而建,于2003年重修。后壁新立牌楼式神位,内立“贵二朝奉高公墓”碑

“高氏家族墓地”国保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