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祠(崔氏宗祠)

三甲祠(崔氏宗祠)

三甲祠(崔氏宗祠)位于黄山区甘棠镇,时代为清代。

三甲祠(崔氏宗祠)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睿智广谋先祖情记三祠合一的水口村任氏宗祠

祠堂一般分为祖祠,宗祠,书院与家庙(家祠)等。祖祠是祭祀立村始祖(一世祖)而建,宗祠和书院是纪念同宗先祖、聚纳同姓族人而建。家祠即家庙,功能与祖祠、宗祠相同,惟须符合一个标准,即该姓族人曾有立帝成皇者,或有突出业绩者,才能立庙彰功,冠名“家庙”。如炭步镇石湖村的汤氏家庙,广州市区的陈氏书院(别称“陈家祠”)。而炭步镇水口村的祠堂稍为例外。

炭步镇水口村任氏宗祠

水口村的祠堂建于清朝咸丰八年(1859年)。门庭高大,麻石墙基,深厚结实。祠堂正门两侧为盈尺高度的露台(俗称钓魚台),门额橫书“任氏祖祠”四个苍劲大字,门口镶挂一副“先贤世泽,左相家声”楹联。祠堂建筑奇巧,工艺精湛,彫樑画栋,翠瓦彤檐,上下皆艳,四壁生辉。祠堂两廊三进(亦可称四进)。第三进为殿堂,供奉先祖牌位。连接殿堂之后疊(即第四进),再建一座高大层楼。此楼层雄壮高挺,镬耳楼顶,数里之外可瞻其冠,立于墙根则只能朝天仰首,目睹檐瓦。若登临楼上,凭栏远望,全村景物,遐迩风光,尽收眼底!如比庞然彪炳之高楼建筑,能出现于逾百年前之偏辟乡间,确实使人惊叹!

任氏宗祠屋樑上的木雕

水口村先祖之所以如此雄心,敢于前疊建一座祠堂,后疊再建一幢耸入云天的高楼,力量和勇气是有所倚恃的。

传说任氏远祖是中华民族轩辕黄帝的后代。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姞、儇、依。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姓。任姓是历史上最悠久的大姓之一。任姓族群出现过许多名臣贤士,如大任,周文王之母,贤德;任奚仲,造车始祖,古薛国第一代国君;任不齐,儒家创始人之一;任鄙,秦武王时著名勇士,相魏冉推荐为太守;任囂,率领秦军开发岭南,建立广州古城,等等。

任不齐,字子选,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排名十七位,参与历史巨著《论语》编纂。唐时,被封为任城伯,宋朝加赠当阳侯,明代改称“先贤任子”,极受世人尊崇,敬为任姓之宗祖。从任不齐宗祖一世至水口村立村始祖一世,已逾越六十四世,再延至建立祠堂高楼的年代,又延续十多世。在这样良好坚实的历史人文氛围中,当年执事的村中长老及纯朴村民,当然会自豪地建造一座纪念宗贤又祭祀始祖之祠堂,以抒发“先贤世泽,左相家声”的豪情及壮志。

屋樑上的石狮

水口村祠堂,集宗祠、祖词、家廟于一体,轩然宏伟,极富特色。祠堂正门有“任氏祖祠”门额,后楼二楼正门鑲上“宗贤阁”竖书牌匾。祠堂前面是广场,矗立许多刻泐任氏族人功禄的旗杆夹麻石碑座。一个正方形的池塘,长年陪伴东向的巴江河,碧水涟漪,鯉跃鲢游。池塘对岸的长堤,既宽且畅,可行车马;堤上建有一堵长达百余尺之高墙,起着照壁作用。此照壁设有图案花窗,通透墙外风光,守护村内瑞蔼,是水口村氏族祠堂的组成部份。另外,祠堂两侧青云巷相连,左邻建一间“凤龄书室”(诒谋学校),右邻是八世祖司举公祠。远处,簕竹堤基维绕,三幢古庙相峙,高矮房舍,一色聚向祠堂高楼。

任氏宗祠后楼

任氏族人,邃意深情,广谋睿智,应合于村庄形似丹凤,在村头凤首风水宝地处,建一座祠堂,让乡亲父老常年聚首,欢歌笑语,並能同时同地,一齐供奉始祖先宗,真乃大贤大德也。

任氏祠堂,誉扬千里,屹立年年。有诗为证:

沁园春.水口村任氏祖祠重光志庆

燕岭生辉,巴水飘香,福地郁葱。敬宗贤睿慧,珠璣念别,祠堂耸立,田舍勋丰。八佰春秋,长临紫气,历履晴天亦雨濛。难忘脱,先师受辱,妇幼惊弓。 欢欣意切情浓。易旧岁,村头亮彩虹。看精雕艳塑,金梁玉柱,檐依乳燕,脊拥苍龙。疊廎顷三庭,迴廊百庹,后阁层楼接朗空。佳景也,贺家园锦绣,敦睦兴隆

(任氏宗祠是登上2018戊戌年花都纪念邮票祠堂之一)

--------------------------

编辑:小狼

巩义白沙崔氏大宗祠是由明神宗敕封而建,规模崔氏第一,河南第一

走进广州番禺崔氏宗祠

崔氏宗祠位于北亭村渭水大街14号。2008年12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该祠堂保存完整,对研究番禺古代祠堂文化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崔氏宗祠

崔氏宗祠始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坐西向东。广三路,深三进,总面阔30.46米,总进深52.47米,建筑面积1598平方米。头门前有石地坪,面积约280平方米。中路建筑和左右路建筑均为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砖墙,花岗岩石脚。

祠前有开阔地坪,上有旗杆夹石一对,上刻“光绪六年庚辰科 会试中试二百二十四进士 殿试三甲第三十名朝考二甲第九十名 钦点内阁中书 崔其濂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