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万寿塔

和县万寿塔

万寿塔位于和县历阳镇高庄行政村,距县城5公里又名念徐塔此塔在《直隶和州志》和《历阳典录》上无记载。据传,一说三国时期孙权为其母做寿所建,一说宋代所建;但省文史馆曾考察过,认为三国时期的可能性较大,很有价值。塔砖木结构,高28米,七级,外正六方形,以石铺基。每级外以砖木挑檐,每方间砌佛龛和拱门,佛龛内砖雕,和县万寿塔,和县万寿塔简介,和县万寿塔-马鞍山市和县万寿塔旅游指南

祈福万寿,祝望文昌,和县这两座古塔惊艳世人

这些带有浓重历史况味的塔

每一座

都是一件独具匠心的艺术珍品

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和县万寿塔

风吹雨打傲然矗立

万寿塔,不在山上,而居于田野,是马鞍山唯一一座矗立在庄稼地里的古塔。经过近千年风雨的洗涤,经过大水和炮火,塔身处处是历史的痕迹…

万寿塔又名念母塔、念劬塔,坐落在和县城南万寿行政村,距县城五公里,东南有沈家山,北有桃花坞

塔体为砖木结构,高23米,七级,外正六方形,每边3.15米,以石铺基,每级外以砖木挑檐,每方间砌佛龛和拱门,佛龛内砖雕盘坐莲花之上佛像16、15、9尊不等,计近200尊。此塔承接了宋塔的建造方式,同时又开创了明清塔的建筑先河。

古建筑专家介绍,目前在全省,像这样保存下来的宋代古塔共有20座,马鞍山市就有两座,但拥有正六方外形的却是万寿塔所独有。

万寿砖雕风蚀脱落,塔基下沉,塔身严重倾斜。现第一级塔砖被1954年的大水所淹,内部圈顶部分倒塌,第五级以上因久经风雨剥蚀而残缺不全。上世纪80年代后,政府和相关部门多次对其抢险加固维修,使其免于倒塌之险境。

▷万寿塔:

万寿塔坐落在历阳镇万寿行政村三户自然村,地处城区南部,东靠高庄,南临孙赵村,西有万寿村,北有武庄,距和裕路1.5公里,距县城5公里。导航到万寿村委会,再问村民便知。

和县文昌塔

斜而不倒祝望文昌

文昌塔,被戏称为“中国比萨斜塔”,由于塔体位于沉积泥沙和砾石地层,故年久塔身向东北倾斜,虽经历风雨侵蚀、炮弹轰击,但斜而不倒,依旧雄立巍峨。

文昌塔位于历阳镇镇淮社区宝塔路东南50米,三面环水。东北临得胜(老)河,距长江5公里,与江南鞍山采石相鼎立;南临横江河,距城南5公里,与西梁山相拱揖;西接城南油厂,近临横江街,与万寿塔、鸡笼山相望;西北临得胜(新)河,距镇淮楼1公里。

根据《文昌塔记》记载,建塔是为祝望文风昌盛。文昌塔七层,为六边形,体内呈正方形,每层外以木挑檐,内以木柱支撑、木板铺垫。第二层以后,每方有拱形门,龛相间,在第一、二层檐下均有砖雕人物像。

▷文昌塔:

可从206省道到和县文昌南路,再入宝塔路,直达文昌塔。亦可从通江路至迎江路,再到文昌南路,从宝塔路到文昌塔。

昆明湖和万寿山在哪个景点 颐和园的昆明湖和万寿山

1. 颐和园的昆明湖和万寿山

万寿山和滇池都市在颐和园里

万寿山在颐和园

万寿山为燕山余脉,高58.59米,海拔108.94米,前临昆明湖。明弘治七年(1494)孝宗的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山前建园静寺,清初,曾作宫廷养马的草料场。乾隆十五年(1750)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于园静寺旧址建大报恩延寿寺。次年将山改名为万寿山

滇池在云南昆明

2. 颐和园有昆明湖和万寿山组成占地面积约为290公顷

颐和园一圈是大概有8公里。

颐和园南北最长2200米,东西最宽2150米,总长大约8公里。颐和园主景区由万寿山、昆明湖组成,全园占地3.08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内现存各式宫殿、园林古建7万平方米,并以珍贵的文物藏品闻名于世,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按宫墙以内计算,颐和园占地面积为290公顷,比清漪园略小一些。建园工程一直进行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才大体完成,前后历时八载。恢复、改建、新建以及个别残存的建筑物和建筑群组共九十七处。除此之外,零星的杂勤用房以及园林小品、碑喝、摩崖石刻、小型桥梁等均未计入。

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1886),清廷挪用海军经费等款项开始重建,并于两年后取用今名,作为慈禧太后的颐养之所。一九〇〇年又遭八国联军破坏,一九〇二年修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经修缮,颐和园陆续复建了四大部洲、苏州街、景明楼、澹宁堂、文昌院、耕织图等重要景区。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既有皇家园林恢弘富丽的气势,又充满了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3. 颐和园的昆明湖和万寿山信息

答:北京的万寿山在颐和园昆明湖北边,万寿山的主要特点是,人工修建的明显特点,它是依据原地形用挖昆明湖的土堆积成的小山。山顶建有佛香阁,佛香阁前建有数丈高的陡峭石壁。两侧却是缓慢的斜坡下山。东面半山有一座铜亭,全铜建造的,还有一个大铜桌。

4. 颐和园有万寿山和昆明湖

颐和园不仅是著名的古典园林,还是清代皇帝的行宫。它是乾隆皇 帝为祝贺母亲钮钴禄氏的六十大寿而兴建的,名为清漪园。1886年慈 禧重修,取“颐养太和”之意,改称颐和园。它跟玉泉山的静明园,香 山的静宜园,以及畅春园、圆明园,合称为北京皇家的“三山五园”。

“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颐和园有山有水,山为万寿 山,水为昆明湖,山青水绿,山水相映,宛若人间仙境。昆明湖水面达200公顷之广,占颐和园总面积的3/4。湖中有石 舫、长堤和十七孔桥等胜景。游人泛舟湖上,放眼四望,水阔天空,西 山峰峦叠翠,玉泉山塔影朦胧,犹如一幅多层次、多色彩的巨幅图画。

颐和园内这片广阔的水域,为何取名为“昆明湖”?它与云南省的 昆明有什么联系?又与汉武帝开凿的西安昆明池有何关联呢?其实,昆明湖最早不叫昆明湖,而叫瓮山泊;万寿山也不叫万寿 山,而叫瓮山。那时西山一带泉水丰沛,因地势较低,所以水都汇集到 这里,形成一片宽广的大湖,叫瓮山泊。

乾隆平定金川之乱时,为操练水兵,就把这片水k作为水上练兵场 了。其实这个灵感是乾隆由当年汉武帝开凿昆明池而得来的。公元前 122年,汉武帝派使臣,打算由南路通使身毒国(今印度),使臣们到 达今云南滇池附近,被阻留。汉武帝准备用武力击破昆明各 部落,打开 一条通道。

昆明部落人多居水中,擅长水战。于是,元狩三年(前120 年),汉武帝利用西安上林苑一片洼地,开凿一个周围40里的水域,模 拟昆明族人的滇池,用以操练水军。取名“昆明池”,以示征战昆明的 决心。乾隆当时欲平息南方的金川之乱,所以就效仿汉武帝,将瓮山泊扩充,并改称为“昆明湖”。

他还在昆明湖中设战船数十艘,让香山健 锐营到湖上操练水战,这为第二次金川之役取得胜利创造了条件。当你荡漾在碧波粼粼的昆明湖上,可曾想到这湖与数千里之外昆明 滇池有着曲折的联系?可曾想象到这里曾是戈矛林立的练兵场地呢?。

5. 颐和园万寿山昆明湖畔有长廊

长廊四亭由东到西分别是留佳亭、寄澜亭、秋水亭、清遥亭,分别代表着一年春夏秋冬的四个季节。

颐和园长廊在万寿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间。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于1888年又重新建造。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排云门,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全长728米,共273间,有548根柱子。长廊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画而颇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长廊还是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色彩鲜明,富丽堂丽。

6. 颐和园的昆明湖和万寿山哪个大

颐和园主景区由万寿山、昆明湖组成,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其中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区面积是2.97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内现存各式宫殿、园林古建7万平方米,并以珍贵的文物藏品闻名于世,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1886),清廷挪用海军经费等款项开始重建,并于两年后取用今名,作为慈禧太后的颐养之所。一九〇〇年又遭八国联军破坏,一九〇二年修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经修缮,颐和园陆续复建了四大部洲、苏州街、景明楼、澹宁堂、颐和园博物馆、耕织图等重要景区。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既有皇家园林恢弘富丽的气势,又充满了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一九九八年十二月,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予以如下评价:1)北京的颐和园是对中国风景园林造园艺术的一种杰出的展现,将人造景观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2)颐和园是中国的造园思想和实践的集中体现,而这种思想和实践对整个东方园林艺术文化形式的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3)以颐和园为代表的中国皇家园林是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條萊垍頭

7. 颐和园的昆明湖和万寿山哪个好

颐和园的主要特点为: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颐和园是我国清朝时期所留存下来的一个皇家园林遗址,现为我国著名的5A级旅游景区

颐和园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其中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区面积是2.97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大致可分为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

颐和园自万寿山顶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了一条层次分明的中轴线。

山下是一条长700多米的“长廊”,长廊枋梁上有彩画8000多幅,号称“世界第一廊”。长廊之前是昆明湖。 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苏堤建造的。

8. 颐和园的昆明湖和万寿山 乾隆诗歌

杭州西湖和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相比,西湖面积更大。杭州西湖占地面积6.38平方千米,而颐和园则约是2平方千米,北京颐和园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原名清漪园,是仿照杭州西湖格局修建的皇家园林,为了纪念其生母,整个颐和园建筑以昆明湖和万寿山为基础,以佛香阁为所有建筑中心,各类建筑依次排开,比如著名的排云殿,智慧海,颐和长廊,乐寿堂,仁寿殿,玉澜堂,文昌阁等等。

9. 颐和园的昆明湖和万寿山的介绍

昆明湖位于北京的颐和园内,它的面积约为颐和园总体面积的四分之三。原为北京西北郊众多泉水汇聚成的天然湖泊,曾有七里泺、大泊湖等名称。昆明湖的前身叫瓮山泊,因万寿山前身有瓮山之名而得名瓮山泊。瓮山泊因地处北京西郊,又被人们称为西湖。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湖泊,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南部的前湖区碧波荡漾,烟波淼淼,西望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3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

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长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这三个岛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征着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由于岛堤分隔,湖面出现层次,避免了单调空疏。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桥是有意识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苏堤和“苏堤六桥”,使昆明湖益发神似西湖。西堤一带碧波垂柳,自然景色开阔,园外数里的玉泉山秀丽山形和山顶的玉峰塔影排闼而来,被收摄作为园景的组成部分。从昆明湖上和湖滨西望,园外之景和园内湖山浑然一体,这是中国园林中运用借景手法的杰出范例。湖区建筑主要集中在三个岛上。湖岸和湖堤绿树荫浓,掩映潋滟水光,呈现一派富于江南情调的近湖远山的自然美。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宏大又最瑰丽的古典园林。它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所组成。颐和园位於北京城西北10公里外,昆明湖位於此园万寿山的南麓。万寿山是北京西山的一支余脉,向东伸出,相对高度60余米,形成抱湖之势。湖的西方,西山高峰耸峙。湖的东南方紧接北京平原,这个湖恰处在西山山麓洪积扇与冲积平原之间的过渡带上。

昆明湖总面积有3000亩之阔,大约2平方公里,比北京市内的五个北海还要大。湖面主要向东西面面发展,有计划地把原来的湖岸上一部分土地闺在湖中,便成了湖内西堤及三岛。挖出的泥土移堆於万寿山上,使这座原来校低矮的山丘大为增高。在昆明湖滨和万寿山。万寿山清漪园和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还有畅春园、圆明园,都是当时以西山群峰为屏障而营建的大规模园林,统称为“三山五园”。清漪园最后建成于1764年,耗白银480多万两。1860年,英法联军攻人北京,清漪园被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重建此园,并改名颐和园。后屡经变故,到解放前,这座古考的园林已趋萧条。解放后大力修耷此园,并疏浚了昆明湖,使之焕然一新。

昆明湖著名的十七孔桥横跨在南湖岛和东岸之间.桥长150米,像一条长虹架在粼粼碧波之上.它系仿著名的卢沟桥之作,桥上每个石拦柱顶部都雕有形态各异的石狮,显得精致、雄伟和美观. 十七孔桥东头湖岸上矗立着一座全国最大的八角亭,附近蹲卧着一座如真牛一样大小的铸造精美的铜牛,昂首竖耳,若有所闻而回首惊顾 神态,非常优美生动,原取神牛镇水之意,现为珍贵文物.由铜牛处循岸往北,湖东岸有知春亭.每年湖冰融解后,此处得春气之先,亭畔桃红柳绿,最早向人们报知春的消息,亭因此得名.从知春亭向北望万寿山景色,最为鲜明.

10. 颐和园的万寿山介绍

颐和园上的万寿山建造者无从考证。万寿山最早叫瓮山,据传是元朝忽必烈皇后的陵墓,当年乾隆修建颐和园时曾经挖出一个石碑,上写你不动我,我不动你。

乾隆下令抓紧填埋回去,并在上面修建了佛香阁,排云殿等设施,把瓮山改名为万寿山,这就是万寿山的来历,颐和园以昆明湖和万寿山为基础修建,佛香阁是各类建筑的中心,有著名的仁寿殿,乐寿堂,玉澜堂,十七孔桥,文昌阁等建筑,是现存最好的皇家园林之一。

颐和园的景点万寿山 颐和园的景点万寿山介绍

1. 颐和园的景点万寿山介绍

颐和园的主要特点为: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颐和园是我国清朝时期所留存下来的一个皇家园林遗址,现为我国著名的5A级旅游景区

颐和园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其中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区面积是2.97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大致可分为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

颐和园自万寿山顶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了一条层次分明的中轴线。

山下是一条长700多米的“长廊”,长廊枋梁上有彩画8000多幅,号称“世界第一廊”。长廊之前是昆明湖。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苏堤建造的。

2. 颐和园中的万寿山简介

颐和园旁边的湖叫昆明湖,是清代园林中最大的湖泊。它的前身叫翁山泊,因万寿山前有翁山而得名。后来清代乾隆皇帝修建清漪园的同时开拓了翁山泊,并且根据汉武帝在长安开凿昆明池操练水战的故事把翁山泊改名昆明湖。。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3. 颐和园的万寿山图片

在北京。

万寿山在颐和园内。燕山余脉,海拔108.94米。传说曾有老人在山上凿得石瓮,国名瓮山。前临瓮山泊,又称西湖,即今昆明湖

4. 颐和园的万寿山的景色

最大特点就是:人为建筑和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

在北京市颐和园内,前临昆明湖。为燕山余脉,海拔109米。原名瓮山,明弘治七年(1494年)孝宗乳母在山前建圆静寺。清初作宫廷养马草料场。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庆祝乾隆帝母亲六十寿辰,于圆静寺旧址建大报恩延寿寺,次年将山更名为万寿山。为颐和园的主体。建筑群依山而筑。前山以佛香阁为中心,用琉璃瓦覆盖的主体建筑群对称布局。后山有宏丽的藏传佛教建筑四大部洲和五彩琉璃多宝塔等。登临万寿山,可俯瞰昆明湖景色。

5. 颐和园万寿山在哪里

颐和园中最亮眼的就数万寿山了。来到万寿山下,抬头向上望去万寿山的奇观都尽收眼里,郁郁葱葱的树林,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砖墙,山的顶端座落着佛香阁金碧辉煌。

6. 颐和园有万寿山

位于颐和园内,高58.59米。因传说曾有一位老人在山上凿得石瓮,又叫“瓮山”。

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为了庆贺自己生母的六十大寿,把这座山命名为“万寿山”。

万寿山为燕山余脉,高58、59米,海拔108、94米,前临昆明湖。明弘治七年孝宗的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山前建园寺,清初,曾作宫廷养马的草料场。

乾隆十五年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于园静寺旧址建大报恩延寿寺。次年将山改名为万寿山。并将开拓昆明湖的土方按照原布局的需要堆放在山上,使东西两坡舒缓而对称,成为全园的主体。建筑群依山而筑,现存的是英法联军烧毁后慈禧重新建造的。

7. 颐和园万寿山图片 全景

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一段廊子。

1990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廊子中间依次点缀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亭子,象征一年四季,好像是飘带上的四个纽扣,成为悠长路线上的分节停顿点;两头还对称建有对鸥舫、鱼藻轩,向南延伸至湖岸边缘,体现出与湖水的亲密关系。廊东西两端笔直,靠近万寿山中央位置的一段则变成弯曲的弧线,显得非常灵活。长廊的梁枋 绘有1400多幅苏式彩画,内容大多是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戏剧场景、山水风光、花鸟鱼虫等等,色彩艳丽富有民俗气息。

8. 颐和园的万寿山的介绍

万寿山,位于颐和园园内,它是燕山的余脉,高58.59米,海拔108.94米,站在山顶可以俯瞰整个昆明湖,是颐和园最佳观景点之一。

万寿山元朝名瓮山,传说有一位老人根据梦中仙人指点在山上挖出了一个装满宝物的石瓮而得名。山前有湖名为瓮山泊。公元1292年(元朝至元二十九年),当时的科学家郭守敬开挖通慧河,将昌平及西山一带的泉水汇引湖内,注入宫墙,瓮山泊开始成为调济京城用水的蓄水库。到了明朝,环湖先后建有多座颇具影响的寺观,其中以湖西北岸的“大承天护圣寺”规模最大。乾隆十五年(1750)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于园静寺旧址建大报恩延寿寺。次年将山改名为万寿山。并将开拓昆明湖的土方按照原布局的需要堆放在山上,使东西两坡舒缓而对称,成为全园的主体。

万寿山建筑群依山而筑,巍峨雄壮。现存的建筑基本都是英法联军烧毁颐和园后慈禧命人重新建造的。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后山有宏丽的藏式佛教建筑四大部洲和耸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多宝塔。山上还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各式楼台亭阁,整个建筑群落堪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集大成者。

“香阁林端出,登临夕霭间。霜寒半陂水,木落一禅关。” 当年的皇家园林如今已经开放成为京城旅游的网红打卡地,如今的万寿山也以它自然人文相互交融的独特景观,在“三山五园”区域景观中绽放着独特的姿彩。

9. 颐和园景点介绍资料,万寿山

颐和园主景区由万寿山、昆明湖组成,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其中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区面积是2.97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内现存各式宫殿、园林古建7万平方米,并以珍贵的文物藏品闻名于世,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1886),清廷挪用海军经费等款项开始重建,并于两年后取用今名,作为慈禧太后的颐养之所。一九〇〇年又遭八国联军破坏,一九〇二年修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经修缮,颐和园陆续复建了四大部洲、苏州街、景明楼、澹宁堂、颐和园博物馆、耕织图等重要景区。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既有皇家园林恢弘富丽的气势,又充满了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一九九八年十二月,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予以如下评价:1)北京的颐和园是对中国风景园林造园艺术的一种杰出的展现,将人造景观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2)颐和园是中国的造园思想和实践的集中体现,而这种思想和实践对整个东方园林艺术文化形式的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3)以颐和园为代表的中国皇家园林是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10. 颐和园万寿山在哪个位置

  颐和园万寿山为燕山余脉,高约60米,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对喜欢古建筑和园林艺术的人肯定是很好玩。  门票:旺季门票30元,联票60元。 淡季门票20元,联票50 。

11. 颐和园的万寿山简介资料

是善现寺、云会寺。

善现寺:始建于乾隆年间,原为万寿山后山东部的一座寺庙建筑,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焚毁,现仅存山门和一座配楼,其余殿堂皆剩残基。“善现”为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

云会寺:始建于乾隆年间,主殿为方亭式建筑,名为“香海真源”,是遭英法联军火焚后园残存的木构建筑之一,内中供的毗卢佛铜像为清漪园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