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家滩遗址

凌家滩遗址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凌家滩村,地处裕溪河中段北岸,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遗址约5000多年前为一处大型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遗址区内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晚期人工建造的祭坛、大型氏族墓地以及祭祀坑、红烧土和积石圈等重要遗迹,出土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珍贵文物。凌家滩遗址的发现或将中华文明史提前到5300年前。

中文名:凌家滩遗址

级别批次: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属地区: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

批准文号:国发〔2001〕25号

批准单位:国务院

年代:新石器时代

地理位置:凌家滩村

编号:45-45

发现时间:1985年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城市:安徽省马鞍山市

凌家滩遗址景点 凌家滩遗址好玩吗

1. 凌家滩遗址好玩吗

国庆期间景区正常开放。

开放时间:8:30-17:00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境内,北靠“江北小九华”太湖山,南抵长江支流裕溪河,是一处距今5800~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总面积达220多万平方米。

自1987年发掘以来,总发掘面积4780平方米。发现祭坛1处,墓葬68座,环壕2处,陶块砌筑水井1座,大型红烧土块遗迹1处;出土文物2200多件,其中玉石器等珍贵文物1100多件,玉龟、玉版、玉人、玉勺等100多件文物现被珍藏在故宫博物院。

凌家滩遗址1998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以来分别被纳入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重要大遗址保护规划;2013年12月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由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

凌家滩遗址的文化价值因其自身的独特性和代表性,成为长江流域一支相对独立的考古学文化,2012年被命名为凌家滩文化,与辽宁红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并称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认为,凌家滩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具有标志性地位,为研究五千年中华文明提供了实物例证。

2013年12月,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由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遗址公园规划面积3.35 km²,共4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4.7亿元,分三期实施,目前已完成约4.5亿元投资。一期计划实施18个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安置房、内外交通、环境治理、遗址博物馆、安全技防、防洪工程、农耕文明以及墓葬-祭祀区、红烧土块区、手工作坊区、内外环壕、文明探源、考古体验等。

遗址公园是一个系统的保护展示工程,共设四个部分。包括展示区、管理服务区、预留区、相关资源展示区。目前,正建设以大遗址保护为核心,以“彰显华夏玉文化,探源中华古文明”为主题,融遗址展示、考古研究、农耕生产、生态游憩、文化教育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 凌家滩遗址公园

1985年秋天,凌家滩村村民万传仓的母亲去世,万为其母在村北面的土岗上挖墓穴时,从地下挖出玉环、石锄、石凿、石铲等一批玉器、石器。时任乡文化站站长的李余和同志闻讯后,根据国家对出土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对这批文物做出安排处理。同时上报县文化局和文物所,经由县文物所转报安徽省考古研究所。自此而发现了这座在地下埋藏了5000多年的新石器晚期重要遗址。

1987年6月,安徽省考古研究所成立凌家滩考古发掘队,对凌家滩遗址进行正式发掘。

3. 凌家滩遗址

可分为两类:普通玉器和特殊玉器。

凌家滩玉器原料比较复杂,还没有一个基本固定的玉矿来源。

凌家滩玉器加工技术已经相当高,与同时期其他文化遗址相比,凌家滩玉器是比较先进的。

要了解凌家滩玉器,首先要了解它所由出土的墓地的情况,特别是它的年代和文化性质,这样就还有必要进一步考察墓地周围的环境,考察它所依托的居住遗址的情况。

4. 凌家滩遗址是什么文化

不是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以南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即距今约7000年前)。黑陶是河姆渡陶器的一大特色;在建筑方面,遗址中发现大量"干栏式房屋"的遗迹。

1973年,第一次发现于浙江宁波余姚的河姆渡镇,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经科学的方法进行测定,它的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它是新石器时代母 氏族公社时期的氏族村落遗址,反映了距今约7000年前长江下游流域氏族的情况。

我国上古时代传说中的“有巢氏”部落其实就是居住在宁绍平原的古越族-河姆渡人的一支。有巢氏是中国古代传说中”构木为巢“的巢居发明者;而这正是对宁绍平原河姆渡人”干栏式房屋“的映射与形容。

有巢氏,尊号”巢皇“、”大巢氏“,中国上古时期部落首领,相传为燧人氏之父、伏羲氏与女娲氏的祖父。曾率领其部落人民以宁绍平原为起点两度迁徙;先后到达今浙江杭嘉湖平原与今安徽巢湖流域,并在良渚古城登基成为了良渚古国的最后一代君主;后期又在今山东琅琊古城(位于今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建立了陪都。而后又在今巢湖一带建立了古巢国,定都凌家滩古城(今安徽凌家滩遗址)。

河姆渡文化因有巢氏先民的迁徙而加速与外界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与浙江良渚文化、安徽凌家滩文化广泛交融;共同构成了有巢氏先民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背景。

5. 凌家滩遗址好玩吗知乎

8:30一17:00。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凌家滩村,地处裕溪河中段北岸,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遗址约5000多年前为一处大型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遗址区内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晚期人工建造的祭坛、大型氏族墓地以及祭祀坑、红烧土和积石圈等重要遗迹,出土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珍贵文物。凌家滩遗址的发现或将中华文明史提前到5300年前。

6. 凌家滩遗址好玩吗多少钱

凌家滩文化与辽宁红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并列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凌家滩村,地处裕溪河中段北岸,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遗址约5000多年前为一处大型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遗址区内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晚期人工建造的祭坛、大型氏族墓地以及祭祀坑、红烧土和积石圈等重要遗迹,出土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珍贵文物。凌家滩遗址的发现或将中华文明史提前到5300年前。红山文化,发源于东北地区西南部。起始于五六千年前,是华夏文明最早的遗迹之一。良渚遗址是人类早期文化遗址之一,实证中华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史,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新石器时代文化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7. 凌家滩古城

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钱塘江流域的东北部、东部。该文化遗址最大的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镯、柱形玉器等诸多器型。此外,良渚陶器也相当细致。

良渚文化遗址中心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北部瓶窑镇,核心部位于古城“反山、莫角山、汇观山,11条水坝”均在瓶窑境内。

1936年发现的良渚遗址,实际上是余杭县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遗址,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为良渚文化。遗址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

良渚遗址是人类早期文化遗址之一,实证中华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史,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新石器时代文化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遗被批准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良渚文化

相关墓葬

反山王陵

所属地区

太湖流域、钱塘江流域

建造时期

距今5300-4000年

别名

良渚文明

相关古城

良渚古城、两城镇遗址、琅琊古城

文化继承

巢湖-凌家滩文化、上海马桥文化

社会文化形

城邦文化

相关民族

古越族

外文名

LiangzhuCulture

相关古国

良渚古国

君主世系

天皇氏------有巢氏(前期)

地理位置

浙江太湖流域(钱塘江水系)

凌家滩遗址的文物价值

凌家滩遗址所表现出的文化证明它具有深厚的城市内涵,比如从出土的玉器看,玉人戴的帽子上有方格纹,腰带上的斜纹上运用了挑花工艺,说明当时的纺织技术已经十分发达,在人们的穿着上体现出了城乡差别,也反映出当时比较先进的服饰文化。

凌家滩遗址是中国第一个以地势分层次建筑的聚落遗址,它是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一处文化遗产,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演化,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凌家滩祭坛、红陶块遗迹和玉礼器的出现,对研究古代宗教的起源,国家的起源,原始哲学思想的起源,历法制度的起源,金属冶炼技术的起源,龙凤文化的起源,以及建筑史、工艺美学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表明凌家滩是中国玉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 在凌家滩的考古发掘中,出土的石钻是20世纪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它的发现对研究石器时代制造工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石钻本身的设计包含了机械、力学、几何的基本原理,螺丝纹的钻头是独创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凌家滩是中国玉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这里出土了大量的玉器,种类之多,造型之美、制作之精,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其他古文化遗址不能比拟的,具有重要的考古、历史、科学和美学艺术价值。如浮雕玉人,第一次展示了原始人完整的形体风采:长方脸、浓眉大眼、双眼皮、蒜头鼻、大耳大嘴,头上戴的圆冠,腰部饰有斜条纹的腰带,唇留八字胡,玉人双臂弯曲、五指张开放在胸前,臂上饰满了玉环,说明此时已有审美观念,人们通过佩带首饰来装饰自己。另外,出土的玉龟和玉版可能是远古洛书和八卦,在科学文化史上有着特殊意义;而扁圆形首尾相连的玉龙则因强烈而鲜明的造型被称为“中华第一龙”。

凌家滩考古的重要发现,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先后有美国、日本、加拿大、台湾、香港、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及中国专家近四百人赴凌家滩遗址参观交流,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传说中的夜郎国在哪里?它有多大?

这里的夜郎主要是指战国后期到西汉后期的夜郎国,夜郎国的地盘曾经也是相当大的,它的疆域主要覆盖今天贵州的西部和南部,在强盛时期还扩张至云南东北部、四川南部和广西西北部一带,当时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国家。

公元前316年,秦国灭巴蜀诸国之后,西南地区的夜郎国也臣服于秦,此时的夜郎国已经一个巨大的部落联盟国家,后秦国在夜郎地区设置了夜郎县。不过,夜郎毕竟山高水远,一直到秦朝灭亡,秦朝能对夜郎施加的影响极其有限,一般就是听之任之的状态。

秦朝灭亡后,夜郎国得以复国,在秦末乱世中,夜郎组成了一个较大的国家联盟,以同夜郎国、且兰夜郎国等君长国为首,数十个小国参与。

西汉建立后,由于前几十年采取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政策,国家对对外扩张也没什么大兴趣,夜郎国也安安稳稳地度过了几十年的光景。

等到汉武帝即位,并花了十多年时间巩固权力之后,夜郎国自然也就进入皇帝的眼帘,于是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拜唐蒙为中郎将,让他出使夜郎国。名为出使,实则是去收小弟的。

唐蒙向野狼王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在夜郎国设置郡县、汉朝尊重夜郎王的地位、西汉向夜郎借兵十万去攻打南越国。

此时的大汉朝国力蒸蒸日上,其实力和军力也是夜郎王望尘莫及的,识时务者为俊杰,夜郎王同意了西汉的要求。

同年,在夜郎国地区设置了一个犍为郡以及夜 、南夷二县,就这样,夜郎王的地盘一下子缩水了三分之二,只剩下夜郎国县那么点大的地儿

接下来几十年,夜郎国一直实行君主制和郡县制的双轨制。

公元前111年,汉朝终于大举进攻南越国,同时也向夜郎国发出出兵要求,但夜郎国里的且兰国等几个国家按兵不动,汉军索性灭了且兰国,随后进一步对夜郎地区的土地进行了蚕食。

按照中央的命令,夜郎县和南夷县被进一步分割为29个小县,汉朝直接统治区大大扩充,夜郎王的地盘被进一步压缩,夜郎国从此开始衰弱。

公元前27年,夜郎国和其他国家发生争执,汉朝出面调解,但夜郎国拒不接受调解,最后汉朝官员陈立带人深入夜郎国,斩杀了不服从号令的夜郎王兴,将夜郎树敌全部并入汉朝土地。

夜郎国也算是当时的一个大国,所以会闹出“夜郎自大”的笑话。当时的夜郎国,方圆千里,雄踞西南,《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载:“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

一个夜郎就能出精兵十余万,这说明夜郎的实力还是相当强悍的,毕竟平时能保持十余万的军队,那可是一笔天价开支。

因为夜郎是一个中小国家的联盟,所以夜郎王也自然认为汉朝是一个拥有很多诸侯的国家,再加上当时双方没什么臣属关系,夜郎王的理想还是很远大的。

当时夜郎王接见汉使,询问汉朝和夜郎谁大,就是误以为汉朝也是一个诸侯国,所以才问哪个大哪个小。

当然了,以夜郎国的体量,在当时世界上也算中等强国了,只是,它面对汉朝又显得太渺小了。

我们熟知的成语“夜郎自大”其实就是一个古国名称,而这个夜郎国与大理古国和楼兰古国并成为中国历史上神秘的三打古国。

对于夜郎国的最早记载是《后汉书》和《云南通志》,其范围应该大致在现在贵州、广西、云南及四川之地。

对于夜郎国的首都在哪里,如今也是众说纷纭,许多地方为了开放出旅游经典巧借名目、牵强附会,比如:安顺、桐梓、赫章等地,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收入而跟夜郎国拉上关系。

然而,对于夜郎国的所在,几代考古工作中从未停止,他们在离夜郎国最近的范围地区考古出大量的文物,初步认定夜郎国是在贵州的西部偏南地区。

尤其在赫章县可乐遗址出海出现了的大量青铜器、兵器、礼器等,这就更加确认这里可能是夜郎国的中心地区。

为何叫夜郎?公元前27年,为了镇压部族争斗,夜郎国王被斩首,而夜郎国也从此灭亡。按此记载推算,夜郎国大致存在的时间为三百年左右。

而现在统一的观点认为,古代说的夜郎,即时应龙的意思。应龙氏曾被黄帝邀请参加涿鹿之战,在帮助黄帝打败了蚩尤后,生活在这个地方。其祖先应该是赤帝和大禹,所以夜郎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夜郎国文化在已知的历史资料记载,夜郎国是中国稻作、鼓楼、巫傩文化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也有着千年来延续至今的“竹崇拜”文化。

贵州的仡佬族历史悠久,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文字,而相传仡佬族从前生活的部落就是古夜郎国。

仡佬族在古代被称为“濮人”,仡佬族崇拜祖先,侍奉蛮王老祖,他们认为万物有灵,所以信奉多种神灵,据传仡佬族人到现在还有巫傩占卜的风俗。

夜郎自大夜郎自大是比喻骄傲无知的自大的行为,而这个故事正式出自夜郎国。

汉城地河平年间,夜郎国也南方小国发生争斗,不服从汉朝调解。汉朝新上任的牂牁郡守陈立深入夜郎国腹地,果断斩杀了名为“兴”的夜郎末代国王,并平定了其臣属及附属部落的叛乱,也正 式这次的军事行动,夜郎国从此在世界上彻底消失。

夜郎国作为前汉时期倭国西南地区一个苗夷少数民族部落酋长国,因“夜郎自大”这一词而家喻户晓。夜郎在西汉时期以备灭国,虽然后世也有以夜郎命名的地区,但其历史意义并不一样。

夜郎自大的故事在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

“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打?”及夜郎候亦然,以道不同,故各一位一州主,不知汉广大。这个故事就是家喻户晓的“夜郎自大”的成语,这也是说明当时夜郎国的人骄傲自大,但确实井底之蛙。

夜郎国地理位置对于夜郎国的典籍记载中只有一句话:“临牂牁江”。牂牁江是汉代时期的水名,其江西面是滇过。

根据其向西可以到达南越国番禺的推算,考古人员推算其地理位置在贵州的北盘江和南盘江,而多数人认为夜郎国苏在地就是今天贵州的西部,可能还包括云南东北、四川南部和广西西北部一些地区。

但直到现在还找到确切夜郎国地址的证据,也未有该国出土的文物,所以对于真正的遗址,到现在还是众说纷纭。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给考古专家们时间,夜郎国总有一天会再次出现在世人的面前,一睹它曾经的风采。

凌家滩遗址的历史文化

早期凌家滩
正在发掘的含山凌家滩原始部落遗址是中国最早的城市,这表明中国早在5500年前就出现了城市,从而使中国城市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
远古时期的凌家滩是一座繁华、热闹的城市,养殖业、畜牧业、手工业初步形成规模。这一惊人的发现意味着中国城市文明的起源远远早于人们过去所作的估计。,凌家滩古城展现出的失落久远的灿烂文明,将使中华民族文明史由“上下五千年”延伸到七八千年,甚至上万年。
有巢氏
有巢氏大约生于蒙昧时代,他率领原始人走出洞穴,构木为巢,被后人尊为“中华第一人文圣祖”。有学者认为有巢氏的生籍在山东省境内,也有人认为在山西、内蒙古等地。凌家滩遗址发现之后,一些学者根据最新的考古发掘所得到的信息,提出有巢氏的生籍地望就在巢湖流域。
凌家滩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有巢氏聚落中心,其年代距今约5500~5300年之间。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从凌家滩遗址出土的众多墓葬看,作为有巢氏的聚落中心,当时这里也正处于原始社会晚期,聚落内部已出现贫富分化,存在着贵族和贫民两大集团,正在向阶级和早期的国家演进。
“有巢氏”是远古巢居的发明者,同时也代表着一个智慧的人类群体,甚至代表着一个历史时代。在远古时代,血缘氏族是人类从“原始群”转变到氏族部落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基本特征是族民对先祖充满缅怀心理和崇拜意识。从凌家滩已经发掘的所有墓葬的随葬品中可以看出,凌家滩先民正具备着这样的血缘氏族特征。从年代上看,他们处于有巢氏时代的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