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镇土墩墓群

建平镇土墩墓群

建平镇土墩墓群位于郎溪县建平镇钟西、钟新行政村,北距县城约7千米。

建平镇土墩墓群发现于1985年。2005、2007年当地文物部门对新华村东北的4座土墩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获得了一批重要资料。墓群东西向呈一线排列,分布面积约5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带。已清理的4座墓葬,三座土墩墓外观都呈圜丘状,坐落在斜坡之上,呈三角形分布,最远相距100米。封土平地起堆,未加夯实,没有墓坑,亦无葬具。出土青铜鼎1件,鼎腹遍饰水鸟纹,此外还出土有豆、罐等陶器。墓地中还采集到印纹硬陶的陶片。根据出土文物判断,建平镇土墩墓群的建造年代为西周中晚期至东周时期。

土墩墓是长江下游地区西周、东周时期吴越人的特有墓葬形态。建平镇土墩墓群保存良好,对研究吴越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保护范围:每一个标注的土墩墓,以墓顶号桩为中心,四周各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西周土墩墓群考古,有新发现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葛熔金 通讯员 丰莉莎

在商周时期,如今的浙江中西部曾出现过一个叫“姑蔑”的小国,附属于越国,但史料只有零星记载。近日,衢州衢江区一处西周时期高等级墓葬群的考古发掘,揭开了姑蔑国的神秘面纱。

专家座谈会现场 本文图除署名外均由衢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11月10日,在“衢江云溪土墩墓群”考古成果专家座谈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考古文博单位的专家基本达成共识,衢江区西周土墩墓群是浙江迄今发现同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王级大墓,极有可能是“姑蔑国”王陵

姑蔑国系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出现在现浙江中西部钱塘江中上游(古称榖水、现叫衢江)金衢盆地的一个小国,附属于越国。在我国首部记言体国别史《国语·越语上》也有对姑蔑国的记载,文中写道“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这说明姑蔑位于越国的最西边。此外,古史对姑蔑国的记载并不系统完整。

2017年9月,衢州市衢江区云溪乡孟姜村的七旬老人邵大爷前往家附近山上锻炼,到达山顶时他意外发现了几个深坑,周围有木炭和石块,像是盗墓者留下的,随即报警。衢江区警方会同文广局工作人员实地调查,确认现场有盗洞,并发现印纹硬陶片、原始瓷片等遗存,立刻向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报告。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衢江区文化部门进行发掘,先后考古发掘了庙山尖土墩墓和孟姜一号、二号和三号土墩墓,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原始瓷器、青铜器等器物。

墓群出土了大量玉器。

墓群出土的原始瓷器

墓群出土的青铜器

在庙山尖土墩墓,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域内首次发现了西周时期的青铜车马器。它们造型精美,纹饰独特。孟姜一号墓出土了我国年代最早的“人字形”木椁结构。这种营建方法是在棺外用木板构成“人字形”的椁,再在椁外先填木炭,后填熟土,其墓葬等级在西周的越地中是最高的,当属王陵级大墓。孟姜三号墓则是浙江地区同时期最大的土墩墓,它残留的土墩直径约70米,出土各类随葬品约200余件(组),其中以原始瓷器最为精美。

孟姜三号墓残留的土墩直径约70米

“衢江西周土墩墓群是西周考古的重大发现,是百越考古的重要突破,是姑蔑国王陵的可能性极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指出,在衢江北岸考古发掘的4座西周时期土墩墓对于研究西周时期越地一脉的墓葬制度、礼仪制度、早期越文明发展阶段特征等都具有重大价值,尤其玉玦、原始瓷、车马器、土墩墓值得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主任常怀颖分析,要把这样比较纯的土全部运上来,再把石头运上来,建墓工程量是很大的,说明构筑墓葬时期,当地社会分层已经到了很复杂的阶段,某些人可以有很高的特权,或者他能支配很大的经济资源

浙江大学教授林留根长期从事土墩墓考古研究,他表示,修建土墩的葬法一直影响到后世陵墓封土制度。此次发现是土墩墓研究的重要突破,它们当属高等级的贵族墓葬,换言之就是王陵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陈元甫研究员表示,和浙江北部的越墓相比,这批墓葬有相同之处,但是也有很强的地方特色,考虑到其等级之高,应该与当时的姑蔑国有关,属于王陵级别。

与会专家认为,西周土墩墓群的考古发现,证明历史上以衢江区为中心的独特区域文化面貌,不论是从随葬品的种类、数量还是土墩的营建方式上都具有非常强烈的区域文化特征,应是一个单独的区域文化中心,存在一个明确的古代政治实体。根据考古发现,结合文献记载,庙山尖、孟姜村等大型土墩墓极有可能为姑蔑国王陵。

据了解,衢州市衢江区拟利用遗址及周边自然环境,把遗址保护与展示结合在一起,打造成一个集遗址展示馆、专题博物馆和绿化园区为一体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

本期编辑 邹姗

『浙·绍兴』胜利山石室土墩墓群

胜利山石室土墩墓群

年代:春秋、战国

保护等级:浙江文物保护单位

拍摄时间:2020年9月

衢江西周土墩墓群或为姑蔑国王陵

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在浙江中西部、钱塘江中上游(古称榖水,现叫衢江),金衢盆地诞生了一个神秘古国叫姑妹(姑蔑)国。据现存先秦文献记载,姑蔑是黄河流域的一个古老国族,经历了源于华夏,由中原播迁东方、由夏而夷、由夷而夏,最终融入汉民族统一体的曲折历程,并在先秦夷夏互动中扮演过重要角色。但在历史文献中,对姑蔑国的记载却为数寥寥。

11月10日,在云溪土墩墓群考古成果专家座谈会上,面对这座西周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王级大墓,专家们基本达成共识——衢州衢江区西周土墩墓群极有可能是“姑蔑国”王陵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认为:“衢江西周土墩墓群是西周考古的重大发现,是百越考古的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