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自然保护区

宁国自然保护区

省级板桥自然保护区设立于1995年,面积63平方公里,目前保存着五万多亩郁郁葱葱的天然甜槠林,它是亚热带东北部边缘保存最好、林相最完整的唯一一片原始森林,内有国家级保护植物10多种及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近三十种,省级保护动物近千种,拥有堪称中华一绝的成片甜槠林、多种珍稀植物及云豹、麋鹿、金钱豹、娃娃鱼、环颈雉等珍稀动物,专家称之为“动植物的王国、生物多样性的殿堂和基因库、可贵的净土

”。区内景观丰富,以高峰十景为代表,集峰、水、石、洞、花、树、鸟、兽为一体。

被专家称为“动物的王国、生物多样性的殿堂和基因库里宝贵的净土”。

动工于1998年10月6日的港口湾水库,建成后可形成32.8平方公里的湖泊。与水库相连的是省级板桥自然保护区,被誉为“过渡带上的桥头堡,中亚热带东北部最后一块绿色阵地”。区内主峰海拔1153米,有保存较好的原始森林,负氧离子浓度极高。维管束植物千余种,拥有堪称中华一绝的成片甜槠林、多种珍稀植物及云豹、麋鹿、金钱豹、娃娃鱼、环颈雉等珍稀动物,专家称之为“动植物的王国、生物多样性的殿堂和基因库、可贵的净土”。区内景观丰富,以高峰十景为代表,集峰、水、石、洞、花、树、鸟、兽为一体。旧时峰顶有寺庙且香火兴旺。

置身保护区内犹如回到远古时代,是猎奇、探险、访幽、休闲、森林浴的好去处。板桥不愧为”绿色宝库“。全村森林覆盖面积为96%。这里高峰如林,是黄山山脉的一趾,木竹蓄积量为20万平方米。盛产茶叶、香菇、木耳、竹笋、香榧、白果、板栗、猕猴桃、各种竹木器,根雕、假山石、名贵中药材等土特产。同时还有稀有的植物,如九华一宝的金钱柳,云锦杜鹃群落,青岗栎、青栲、石栎等。据专家初步考证的资料表明,这里有483种植物,其中有196种属国家内特有;有10种已明确定为国家级保护植物。在珍稀动物中,鸟类就有65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23种;兽类有40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9种。

寻常可见的就有白颈长头尾雉、红翅风头鹃、赤腹鹰、斑头鸺和云豹、黑麂、麋鹿、豹猫等。数条小瀑布汇集一溪,寒溪湛湛,倒映着这千百年过着孤独、单调生活的原始痕迹。板桥的一切都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一切都是那么的原始,那么的自然,始终都给人一种深遂莫测的神秘之感。她那淳朴、诱人的自然风光,在旅游发展的今天,完全可以建成皖南山区森林自然旅游线上的一个热点。这里的交通方便,通信发达,气候宜人,就是三伏天的夜晚,依然是凉风习习,是疗养避暑之胜地。这里的大森林和深洞是探险狩猎的好地方。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会令你诗兴大发,吟出千古佳作。这里是一片净土,没有丝毫污染。人类回归自然的心切,板桥的卓越风姿和妩媚景色,会让你圆一次回归自然的梦。 这里自然环境优美、景色怡人,非常适合生态旅游、观光、度假。板桥自然保护区区内主峰海拔1153米,有保存较好的原始森林,负氧离子浓度极高,维管束植物千余种。

具体位置:宁国市方塘乡境内

宁夏灵武侵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问题依然如故

  人民网北京6月23日电(施麟)据生态环境部消息,近日,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副组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带队对银川灵武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侵占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改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推卸责任,灵武市党委政府表面整改,侵占保护区问题依然如故,且园区管理混乱,污染问题突出。

督察发现,灵武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侵占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问题没有解决,重叠范围内仍存在多家化工、拆解企业,甚至还有新增项目建设;督察组随机抽查了6家企业,环境污染或风险问题均十分突出。

一是侵占保护区问题整改毫无进展。截至现场检查时,《灵武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总体规划》并未进行调整,侵占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1293亩调出规划范围也无从谈起。根据灵武市提供的《灵武再生资源园区企业与白芨滩自然保护区边界关系图》显示,保护区范围内20家企业依然存在,侵占保护区面积达到1800亩。

二是园区管理混乱,污染严重。宁夏达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未按规定设置危废暂存场所和建立管理台账,废机油等危废去向不明;废钢铁、破碎废料、各种垃圾乱堆乱放,厂区环境十分脏乱。

达源公司大量废渣随意堆弃在厂区一角 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

在基盛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内,督察组发现企业在未办理立项、环评等相关手续的情况下,于2017年底擅自开工建设铁精粉选厂,厂区内露天堆放大量氧化锌尾渣,无有效防护措施;部分场地正在进行报废车辆拆解作业,拆解过程产生的大量废机油未进行收集,甚至非法掩埋;报废车零部件随意堆放,厂区环境恶劣。

基盛工贸厂区乱象 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

三是弄虚作假,故意隐瞒。杰瑞邦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约2000吨的油泥属危险废物,堆放在未作封闭处理的简易贮存池中,有毒有害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严重,气味刺鼻,隐患突出。企业现场工作人员对督察组百般隐瞒,谎称企业早已停止生产。在督察组当场拿出6月12日暗查所拍照片,并抽查企业生产运行记录后,在事实面前才不得不承认白天故意制造停产假象,实际晚上在偷偷摸摸生产。

杰瑞邦达公司油泥危废违规堆存 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

杰瑞邦达公司6月18日生产记录 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

督察发现,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和灵武市以敷衍整改,甚至弄虚作假的方式应对中央环保督察,情节严重,性质恶劣。

一是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作为整改主要责任主体当起“甩手掌柜”,将责任抛之脑后。宁夏督察整改方案明确,灵武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侵占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问题整改由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牵头。因自治区林业厅等部门提出异议,规划调整中途搁置,为了推卸责任,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另辟蹊径”,在未做任何实质性工作的情况下,竟然在2018年4月发文撤销《灵武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总体规划》,以“一撤了之”来应付整改。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发文撤销《总体规划》 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

二是灵武市重发展、轻保护,在督察整改工作中左右摇摆,不担当、不碰硬。灵武市党委和政府心存侥幸,将问题解决寄希望于白芨滩自然保护区重新勘界。在实质性整改工作基本没有开展的情况下,还擅自于2017年12月对此任务自行进行销号处理。灵武市及园区管委会失职失责,在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后,园区内侵占保护区,以及一些手续不全、环保设施运行不正常的企业非但没有整改清退,反而继续违反保护区管理规定引进新的项目,2017至2018年仍有6个新建、扩建再生利用项目在园区落地。一些无审批手续、无治污设施、工艺落后的违法企业纷纷进入园区。截至目前,园区内“散乱污”企业20余家,约占企业总数的1/4。

三是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走过场。调查了解到,当地环保部门对于园区企业每年仅检查一到两次,对一些未批先建项目仅是简单叫停,并未进行后续查处,2017年全年仅查处3起违法行为;当地发改部门对有关违规项目进行备案认定。

针对上述问题,督察组副组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专门约见了银川及灵武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督察组还将对有关情况开展进一步调查,并按有关程序完成好后续相关督察任务。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点 卧龙自然保护区旅游

1. 卧龙自然保护区旅游

大熊猫养育基地,地质景观,森林景观

2. 卧龙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卧龙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导游卧龙自然保护区——熊猫的故乡,位于四姑娘山东麓的皮条沟两岸。皮条沟又名卧龙沟,沟内河流称皮条河,水流湍急,一泻千里,汇入绵江后经岷江流入长江。

河流两岸,峡峰对峙。河中岩石高达三四米,矗立江心,经倾泻的河水撞击激起朵朵浪花,犹如碎玉飞琼,景色十分雄伟壮观。

看点到卧龙,当然主要是以看熊猫为主啦。不过,卧龙保护区里不光只有大熊猫可以看,还有很多珍稀的国家保护动植物,还有一些人工繁殖大熊猫、金丝猴等的场馆。

野外大熊猫观测站和大熊猫博物馆也是不可错过的。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和他们来个近距离的亲密接触噢!

介绍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响誉中外,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区内共分布着100多只大熊猫,约占全国总数的10%。

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其它珍稀濒危动物金丝猴、羚牛等共有56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共有12种,二类保护动物44种。保护区地理条件独特、地貌类型复杂,风景秀丽、景型多样、气候宜人,集山、水、林、洞、险、峻、奇、秀于一体,还有浓郁的藏、羌民族文化。

区内建有相当规模的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等国家保护动物繁殖场;有世界著名的“五一棚”大熊猫野外观测站;有国内迄今为止以单一生物物种为主建立的博物馆的大熊猫博物馆。

3. 卧龙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创建于1963年,当时面积2万公顷,1975年,面积扩大到20万公顷,是我国建立最早、栖息地面积最大、以保护大熊猫及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是2006年7月世界遗产大会批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最重要的核心保护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以“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响誉中外,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区内共分布着100多只大熊猫,约占全国总数的10%。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其它珍稀濒危动物金丝猴、羚牛等共有56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共有12种,二类保护动物 44种。据统计区内其它动物种类如:脊椎动物有450种,其中兽类103种,鸟类283种,两栖类21种,爬行类25种,鱼类18种;昆虫约1700种。

据已采集的植物标本统计,区内植物有近4000种。高等植物1989种,在种子植物中,裸子植物20种,被子植物1604种。被列为国家级保护的珍贵濒危植物达24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珙桐、连香树、水清树,二级保护植物9种,三级保护植物13种。保护区内还有丰富的水能蕴藏量。

4. 卧龙自然保护区旅游攻略

每年的4月、5月和9月、10月两个时间段是最佳旅游时间,春天这里百花盛开,尤其是著名的丹巴梨花,如雪舞纷飞煞是好看,夏天牛羊成群,秋季绚丽多彩。这里是典型的青藏高原型季风气候,到了的冬天雨雪天气的影响,大雪封路,不宜出行。

丹巴旅游攻略

丹巴交通

这里由于地形的影响,交通并不方便。最好的出行方式是坐汽车,也可以坐火车或者飞机,但没有汽车这么方便。

川藏线拼车走大北线,可以经过丹巴、金川,去欣赏春天的丹巴梨花。想走就走想停就停,旅游的乐趣在此体现。

坐飞机的朋友注意 ,乘坐飞机到达丹巴一般都会先飞到康定机场或者成都双流机场,再转乘长途车。康定机场是距离丹巴最近的机场。

坐客车来的话,有从成都方向的班车,也有康定方向的。成都茶店子车站每天6:30有车开往丹巴,车程约10个小时,票价120元左右。但这里的路途上有可能会因为天气的影响而有泥石流的危害,出行一定要注意天气情况和道路情况。康定汽车客运站每天06:30、15:00有两班长途汽车开往丹巴,票价40元左右,车程约5个小时。

自驾游的朋友们注意,丹巴的公路相对便捷,有多条路线,可提前在地图上找好。沿途风景很好,可以欣赏,走走停停,欣赏美景,享受旅行。

丹巴美食推荐

在丹巴,由于它在川藏线上,所以这里既有川菜,又有藏族传统美食,比如酥油茶、糍粑等。在丹巴的县城里一般都有这些美食。接下来具体给大家介绍下丹巴的美食。

冷锅鱼。这其实是四川火锅的一种做法,冷锅既保持了鱼的鲜嫩度,又可烫其他菜,便捷又美味。

香猪腿。肉质鲜美,配料可口,在藏民家中可以吃到正宗的美味。在每年的冬季,这里的人家都会宰杀肥牛,然后留存一个冬天后色、香、味俱佳,百里飘香。

石巴子。这是典型的高原特产,肉质鲜美,没有鱼刺,有多种做法。

火烧馍。这是丹巴县城里的一种四川地方小吃。用和好的面包入红糖,表面沾上芝麻,然后擀成圆饼状,放在炉上先用铁板加热;待其表面干燥成形后竖放入炉内,盖上铁板加热一会儿,等熟了即可。味道可口美味,游客们一定不能错过。

酸菜包子。丹巴的酸菜十分美味,做出来的包子也是。

丹巴美食推荐

丹巴购物推荐

丹巴地区的特产丰富,品种多样,既有虫草、贝母、红景天、雪茶、水母雪莲花等名贵药材,又有松茸、羊肚菌、鸡油菌等野生菌类,更有很多长在高海拔地区的水果和豆类。在县城各大超市可以买得到正宗的产品,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绝佳产品。同时这里的工艺品也极具收藏价值。

丹巴苹果。这是四川著名的产苹果的县城,是中国优质的苹果生产区。

丹巴蜂蜜。丹巴自古以来就有养蜜蜂的传统习俗,这里的蜂蜜产量高,质优,值得收藏。

雪山大豆。营养价值高。也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有很好的疗效。

藏鼓。这是丹巴特有的工艺品,绘图精美,做工精良,价格也相对昂贵。

藏饰。这里的饰品很有藏族风情,买些送亲朋好友,性价比高。

丹巴节日

风情节。这是在每年10月26日到28日举行的选美节,众所周知这里的美女很有名,所有游客们可以在这时候一睹风采。

嘉绒藏历年。这里有过嘉绒藏年的习俗,这和春节以及藏历新年不一样,在每年的农历11月举行,外出者此时一般都得回家过年。很隆重。

燃灯节。这是当地很有特点的节日之一,家家户户在这一天点上酥油灯,灯光在晚上勾勒出村庄的轮廓,十分美丽。

5. 卧龙自然保护区旅游数据表

即墨大集时间表:每逢农历一、六

留村窝洛子、王村朱家、灵山院东、七级、长直、大信司家疃、华山皋埠、温泉皋虞、段村、南泉、段泊岚李戈庄、段泊岚毛戈庄、丰城福太岭、刘家庄方戈庄、田横南丁、龙泉范家街、金口、北安郭庄、北安王宿庄、移风官庄、移风马龙疃、移风高家庄、移风南辛庄、店集洼里、岙山后寨、通济辛家庄集、通济陈家河、通济西元庄。

每逢农历二、七

留村葛村、王村卧龙、灵山、楼子疃、七级青中埠、普东、温泉大海南、鳌山卫、段泊岚毛家 岭、丰城、刘家庄吕戈庄、刘家庄赵戈庄、通济张家西城东、田横东崔、田横周戈庄、南阡、店集马坪、太祉庄、北安王宿庄周戈庄、龙泉杨头石门、蓝村白塔。

每逢农历三、八

王村大集、灵山旺疃、通济山东、西七级、牛齐埠、华山、普东杨家庄、普东张戈庄、环秀李家西城东、田横巉山、温泉、南泉王演庄、段泊岚郭家疃、丰城河西、丰城外栲栳、刘家庄、蓝村、龙泉大屯、段泊岚栗林、北安林戈庄、北安辛庄、北安三官庙、店集胡家庄、店集万家、店集官庄、留村张烟、鳌山鳌角石、移风上泊、移风荒洼村。

每逢农历四、九

温泉东扭河头村、温泉社生、留村、灵山松树庄、七级张院、七级湍湾、七级泉头、普东孙唐庄、段泊岚程戈庄、大信、瓦戈庄、金口周疃、营上、丰城大丈、三里庄、龙泉石前、华山孙家辛庄、北安方戈庄、龙泉西塔、龙泉笏笠头、白庙、田横寨里、田横泊子、田横沙戈庄、张家西城北村、移风付家、移风大兰家庄、移风女儿村、店集上街

每逢农历五、十

鳌山盘龙庄、华山东皋埠、华山梁家疃、乔家屯、田横洼里、普东抬头、温泉丁戈庄、南泉挪城、即墨大集、段泊岚、段泊岚章家埠、大信司家疃、丰城雄崖所、店集、通济云桥、通济仇家、龙泉邹家蒲渠、龙泉修家街、移风、移风河流庄。

6. 卧龙自然保护区旅游局

到2006年底,已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2349处,其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5%。其中30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计划”列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分别是: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盐城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茂兰自然保护区、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丰林自然保护区、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山口自然保护区、白水江自然保护区、黄龙自然保护区、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宝天曼自然保护区、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达赉湖自然保护区、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亚丁自然保护区、珠峰自然保护区、佛坪自然保护区、黑龙江兴凯湖自然保护区、广东车八岭自然保护区、广东封开黑石顶保护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宁德兔耳岭自然保护区。

截止2010年底,林业系统管理的自然保护区已达2035处,总面积1.24亿公顷,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2.89%,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7处,面积7597.42万公顷。年末实有自然保护小区4.88万个,总面积1588万公顷。

7. 卧龙自然保护区旅游注意事项

四川邓生沟景区四季皆宜,不过最佳季节是夏秋季。

邓生沟原始森林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西南部,邛崃山脉东南坡,是卧龙自然保护区域内其中的一段,邓生原始森林汇集了高山草甸、林海雪原等突出的高山生态景观 。

邓生沟位于海拔5040米的巴朗山半山腰,海拔2700米左右,一条清澈的溪流从雪山奔流而下直泄映秀汇入岷江紫坪铺,殷勤的流水和吐绿的嫩枝向万物传递着细微神妙的春讯。

8. 卧龙自然保护区旅游项目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西南部。面积20万公顷的自然保护区内,森林茂盛、空气清新,拥有美好的自然风光。到卧龙,大家当然是以看熊猫为主,这是大熊猫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熊猫数量很多,憨态可掬,运气好的话还可以与它们近距离接触、合影。除了看大熊猫,这里还有很多珍稀的国家保护动植物, 野外大熊猫观测站 、大熊猫博物馆 、金丝猴等场馆也值得一去。卧龙有一些餐厅和旅店,设施比较齐备。

卧龙自然保护区中除了看熊猫,还有草原,有牧场,有高山,有海子,更有各种珍惜的动植物。

卓西牧场是一个离成都最近观赏彩林徒步的地方,位于川西阿坝卧龙自然保护区,海拔2600-3600米,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牧场区域内垂直海拔变化快,牧场周边生活着大量的国家珍稀野生动物。

金秋十月,是看彩林的最佳时间,前有摄影天堂新都桥,后有醉人红叶光雾山,卧龙的彩林却是低调的一片仙境。这里有成片的当地人口中的“黄松”,在深秋整片漫山的金色松树林,只想迷失在这绚烂的秋~

9. 卧龙自然保护区旅游介绍

西岭雪山的主峰是大雪塘,又名苗基岭,号称“成都第一峰”,海拔5353米,位于成都市大邑县、阿坝藏族自治州和雅安交界处,距成都市中心直线距离不到80公里,是成都市行政区域内的最高峰,也是世界千万人口大城市中海拔最高的雪山。

该山属于横断山脉的东北部邛崃山系南端,其东南麓在成都市境内,被称为西岭雪山,因唐代杜甫诗句 从红石尖看大雪塘“窗含西岭千秋雪”而闻名于世,现在则是成都市西部著名的旅游区。该山的北麓则属于阿坝州汶川县卧龙自然保护区内,是目前唯一的攀登路线所在地。

10. 卧龙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情况

能。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大熊猫有149只。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西南部,邛崃山脉东南坡,距四川省会成都130公里,交通便利。

卧龙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第三大自然保护区。四川省面积最大、自然条件最复杂、珍稀动植物最多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横跨卧龙、耿达两乡,总面积20万公顷。主要保护西南高山林区自然生态系统及大熊猫等珍稀动物。

湿地自然保护区景点简介 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 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上海九段沙湿地位于长江口外,崇明岛南,浦东新区东,可以看到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浦东新区环保部门管理。从浦东新区合庆海边乘船约一小时可到九段沙湿地。九段沙面积约400多平方公里。湿地内鱼类100多种,鸟类也有100多种,水生哺乳动物10多种,自然资源丰富。

2. 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建县就是现在的新建区,新建区下辖有12个镇。

12个镇分别是:长堎镇、望城镇、西山镇、石岗镇、松湖镇、樵舍镇、乐化镇、溪霞镇、象山镇、石埠镇、流湖镇、联圩镇。

扩展资料:

新建区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南昌市西北部,赣江下游西岸,鄱阳湖的南面,地理坐标东经115°31′-116°25′、北纬28°21′10″-290°10′50″。县境狭长,东南到西北约22千米,西南至东北约长112千米,全县总面积2337.84平方千米。总人口69.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1万人。

县人民0驻长堎镇,与南昌市区隔江相望。邮编:330100。代码:360122。区号:0791。拼音:Xinjian Xian。

县域地势西部高,东北低。最高处(肖坛峰)海拔799米,最低处(南矶滨湖)海拔13米。全县平均海拔50米。西为西山山脉,东南北三面环水,西南丘陵、平原相间,东北为滨湖平原圩区。

全县常态地貌类型以冲积平原、滨湖为主,平原占全县总面积的33.86%,水面占39.76%,丘陵占26.38%。新建气候湿润温和,属北亚热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春秋短、夏季长。年平均气温17.1-17.8℃,年平均降水量1518毫米。

3. 七星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沈阳七星河湿地公园目前正常免费开放。

七星湿地公园位于沈北新区西北部,跨黄家、石佛两个街道,占地13000亩。湿地公园地处辽河岸边,园区内主要以辽河水面风景为主。将打造“亲山近水、回归自然、觅古寻踪、多元文化”的七星旅游经济区内一大亮点,使辽河重新焕发夺目光彩,成为辽河保护开发的重要节点。

4. 东营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只有一个,即位于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中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保存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也是中国六块国际重要湿地之一。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拥有河海交汇、野生鸟类、新生湿地三大世界级自然景观,每年吸引众多游客一睹母亲河入海前的壮阔。

5.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树林保护修复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的《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科学有序推进我省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保护现有红树林,科学开展红树林生态修复,扩大红树林面积,提高生物多样性,整体改善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不断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二)基本原则

  1.生态优先,整体保护。突出红树林生态功能,全面加强保护,维护红树林生境连通性和生物多样性,对红树林生态系统实施整体保护。

  2.尊重自然,科学修复。遵循红树林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科学评估确定红树林适宜恢复区域,采用自然恢复和适度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生态修复,优先选用本地树种。

  3.因地制宜,有序推进。针对各地红树林保护修复的突出问题,明确不同区域政策要求,优先在红树林自然保护地内开展修复,逐步扩大到其他适宜恢复区域。

  4.分级负责,多方参与。按照事权划分,明确各部门在红树林保护修复方面的职责分工,构建社会参与机制,激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红树林保护和修复。

  (三)行动目标

  推进红树林自然保护地建设,逐步完成自然保护地内的养殖塘等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的清退,恢复红树林自然保护地生态功能。实施红树林生态修复,在适宜恢复区域营造红树林,在退化区域实施抚育和提质改造,扩大红树林面积,提升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到2025年,营造红树林675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550公顷。

  二 重点行动

  行动一:实施红树林整体保护

  ——优先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中,按照应划尽划、应保尽保的要求,依据相关基础性调查及科学评估成果,将红树林相关自然保护地,以及自然保护地外的红树林、红树林适宜恢复区域,全部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责任单位:沿海各设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

  ——严格红树林地用途管制。从严管控涉及红树林的人为活动,红树林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其他区域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可在有效实施用途管制、不影响红树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下,开展适度的林下科普体验、生态旅游以及生态养殖,经依法批准进行的科学研究观测、标本采集等活动。除国家重大项目外,禁止占用红树林地;确需占用的,应开展不可避让性论证,按《福建省沿海防护林条例》《福建省湿地保护条例》等规定报批。禁止在湿地内非法移植、采伐、采摘红树林,或者以其他方式毁坏红树林。红树林人工种植应当进行可行性论证。因科学研究、医药或者更新、改造、抚育等需要移植、采伐、采摘红树林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审批。

  责任单位:沿海各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行动二:加强红树林自然保护地管理

  ——调整优化和新建红树林自然保护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和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的《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优化调整前期有关工作的函》(自然资函〔2020〕71号)等文件要求,按照保护面积不减少、红树林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不得将养殖塘区域调出保护区范围的要求,完成漳江口、九龙江河口、泉州湾、闽江河口、环三都澳湿地水禽等现有红树林自然保护地的优化调整;推进新建福清兴化湾湿地水鸟、环三都澳湿地水禽等一批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地。

  责任单位:漳州、厦门、泉州、福州、宁德市林业主管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有序清退自然保护地内养殖塘。对环三都澳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和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九龙江口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红树林自然保护地内违法养殖塘依法予以清退;对现有的合法养殖塘,到期后不得再续期;对未到期的鼓励提前退出,给予合理补偿。清退后要对原养殖塘区域进行必要的修复改造,为营造红树林提供条件。

  责任单位:漳州、厦门、 州、福州、宁德市林业主管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加强红树林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建设。按照自然保护地管理有关规定,加强基层红树林保护管理机构建设和专业人员培养,改善红树林保护管理、监测和宣教等基础设施和装备能力。一是加强新建湿地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建设,重点加强福清兴化湾湿地水禽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建设,二是加强龙海九龙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建设,三是加强环三都澳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建设。

  责任单位:漳州、泉州、福州、宁德市林业主管部门

  行动三:强化红树林生态修复的规划指导

  ——统筹红树林保护修复规划。贯彻落实《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工作方案》等,抓紧制定《福建省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25年)》,继续落实《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16-2025年)》,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湿地保护修复、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统筹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将全省至2025年营造红树林675公顷和修复红树林550公顷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至相关设区市和县级单位。相关设区市和县级单位为履行红树林保护修复主体责任,应组织编制红树林保护修复行动具体实施方案,细化落实目标任务,明确年度造林具体任务和实施地块,提出红树林自然保护地内养殖塘等人工设施清退计划,明确实施区域和项目,制订保护、营造、修复、管护等技术措施,落实资金来源和保障措施。各市、县编制的红树林保护修复行动具体实施方案,报送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备案。

  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林业局,沿海各设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

  ——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措施,实施红树林自然保护地受损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建设生态廊道、开展重要栖息地恢复和废弃地修复。加强漳江口、九龙江口、泉州湾、兴化湾、闽江河口、环三都澳湿地水禽等自然保护地建设,通过配备和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和人员,加强保护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巡护监测、科普宣教等设施建设,强化对保护地内红树林的保护管理,开展红树林保护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红树林保护意识。

  责任单位:漳州、厦门、泉州、莆田、福州、宁德市林业主管部门

  行动四:实施红树林生态修复

  ——科学营造红树林。到2025年,营造红树林675公顷。在红树林资源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科学论证、合理确定红树林适宜恢复地。结合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通过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租赁等退养措施,对自然保护地内养殖塘实施清退,在此基础上,优先实施红树林生态修复,坚持宜林尽林,优先选用本地红树物种,扩大红树林面积。推进红树林自然保护地内养殖塘等人工设施清退,计划退养还湿40公顷,保障红树林造林用地需要;其中,2021年完成清退20公顷,2022年完成清退20公顷。

  责任单位:漳州、厦门、泉州、莆田、福州、宁德市林业主管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修复现有红树林。统筹开展现有红树林生态系统中林地、潮沟、林外光滩、浅水水域等区域的修复,特别是对人工纯林、有害生物入侵、生境退化的红树林等进行抚育,采取树种改造、有害生物清除、潮沟和光滩恢复等措施,对红树林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提高生物多样性。到2025年,修复现有红树林550公顷。

  责任单位:漳州、厦门、泉州、莆田 福州、宁德市林业主管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加强后期管护。各地要对新营造的红树林采取严格的保育措施,明确责任单位,落实管护责任,对成活率不达标或分布不均的地块进行补植。根据红树林生长规律,定期对红树林营造质量及成效进行评价。营造一年后,对其成活率、生长情况等进行评价;营造三年后,对其保存面积、林分健康状况等进行全面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和落实后续保护修复措施。

  责任单位:漳州、厦门、泉州、莆田、福州、宁德市林业主管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防控有害生物。各地要组织开展红树林生态系统外来有害生物、本土有害生物的调查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重点加强对互花米草、广州小斑螟(海榄雌瘤斑螟)、桐花树毛颚小卷蛾、丽绿刺蛾、考氏白盾蚧、盘多毛孢菌、鱼藤、藤壶等有害生物的监测,建立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及风险管控机制。采取物理、化学、生物措施有效治理互花米草,遏制滩涂被有害植物侵占。加强红树林幼苗管护,采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等生物防治手段开展防治,防止有害生物成灾危害。加强检疫执法,严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责任单位:漳州、厦门、泉州、莆田、福州、宁德市林业主管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保障红树林种苗供应。依据红树林生态修复任务规划,加强红树林苗木供求预测分析,推进红树林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按照急用为先的原则,在现有红树林保护区域内,科学划定专用采种园,确保当前红树林各类树种的种苗供应。依托漳江口、九龙江口、泉州湾、罗源湾、环三都澳等自然保护地红树林,建立红树林种质资源收集区、良种优苗繁育区、苗木生产基地,保障红树林造林与修复种苗供给。

  责任单位:漳州、厦门、泉州、福州、宁德市林业主管部门

  行动五:强化红树林科技支撑

  ——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科技攻关。争取将红树林保护修复技术列入有关地方科技攻关项目予以重点支持,组织有关科研部门开展本省主要红树林树种(秋茄、木榄、桐花树、白骨壤等)苗木繁殖、优良品种选育、引种实验、栽培抚育、病虫害防治、珍稀物种保护、有害物种防控、结构单一人工林与退化次生林提质改造、红树林减灾功能等重要课题的研究和技术攻关,加强现有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

  责任单位:漳州、厦门、泉州、莆田、福州、宁德市林业主管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完善红树林保护修复研究基础设施和标准体系。依托国家批准我省建设的泉州湾和闽江河口2处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站和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监测站,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支持,进一步强化各监测站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研监测设施设备。加强与厦门大学、国家海洋三所、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建设一批红树林生态定位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示范基地,不断完善全省红树林保护修复研究的基础设施,提高我省红树林保护修复科研水平。制定和完善红树林保护修复技术与管理规范。

  责任单位:漳州、厦门、泉州、莆田、福州、宁德市林业主管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行动六:加强红树林监测与评估

  ——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动态监测能力。结合国土三调成果,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高新技术手段,进一步组织对红树林资源开展摸底调查,建立健全红树林资源本底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依托现有红树林自然保护地、重要湿地等,建立和完善现有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红树林监测网络,构建红树林监测监管信息平台,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高新技术手段,及时掌握红树林资源、生物多样性、重要生态功能、环境质量现状等的动态变化。同时加强对新造红树林的跟踪监测评估,为后续抚育修复等提供科学依据。

  责任单位:漳州、厦门、泉州、莆田、福州、宁德市林业主管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实施红树林生态修复全过程跟踪评估。积极组织申报红树林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对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区域的生态环境、项目实施情况、生态系统恢复效果、防灾减灾能力和综合效益进行长期监测与评估,促进生态修复项目水平不断提高。

  责任单位:漳州、厦门、泉州、莆田、福州、宁德市林业主管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行动七:完善红树林保护制度体系

  ——完善地方红树林保护修复制度。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对《福建省沿海防护林条例》《福建省湿地保护条例》等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结合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生态红线管控制度、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的有关规定等,进一步健全红树林保护与修复制度体系,明确对红树林保护区域内允许开展的有限人为活动的具体监管要求。

  责任单位:省林业局、自然资源厅,漳州、厦门、泉州、莆田、福州、宁德市林业主管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三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自然资源厅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中统筹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省林业局在湿地保护修复、沿海防护林建设、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统筹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市、县(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履行红树林保护修复主体责任,负责建立红树林保护修复协调机制,组织实施红树林生态修复。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完善红树林保护制度,加强日常监管工作。

  (二)加大资金政策支持。省自然资源厅利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方面的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省林业局利用湿地保护修复、沿海防护林建设、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支持地方开展红树林营造、现有红树林修复、红树林保护、监测等工作。省自然资源厅将积极争取自然资源部的支持,按年度红树林造林合格面积的40%,对地方给予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市、县(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要根据红树林保护和修复任务,积极争取本级财政支持,统筹用好各类资金。

  (三)推进市场化保护修复。贯彻推进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要求,按照“谁修复、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红树林保护修复。按照国家部署,研究开展红树林碳汇项目开发,探索建立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推进红树林市场化保护修复的具体政策。

  (四)加强宣传、公众参与和国际合作。各地要积极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宣传教育,对典型案例、有效模式和先进人物进行广泛宣传。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红树林保护修复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社区共建共管机制。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技术和资金,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前沿成果,展示我国红树林保护修复成功的经验、技术和模式。

6. 南矶山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鄱阳湖候鸟观赏之旅

主要景点:永修吴城、新建南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昌县夺宝乡李洞林村夏候鸟观赏点和苏三 苍鹭聚居地--达子嘴村,鄱阳县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建议行程:单个景区一日游,也可以连线推出两日游等线路。

精彩看点:珍禽翔集、芳草连天、芦花飞舞,“鸟飞千百点,日没半红轮”。五个候鸟观赏点特色各异,美轮美奂,令人流连忘返。

鄱阳湖寻幽探秘之旅

主要景点:都昌老爷庙、鹤舍古村、新建县汪山土库。

建议行程:汪山土库一日游,都昌老爷庙两日游。

精彩看点:在汪山土库、鹤舍古村探寻赣鄱民俗的田园牧歌,到老爷庙拜祭鄱阳湖湖神。

7. 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云南碧塔海湿地

位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城东部,距香格里拉县城 30km,海拔最高点“弥里塘”4159.1m, 最低点为洛吉乡的“河岔沟”3180m。碧塔海湿地以碧塔海为中心,东、南、北三面与中甸县洛吉乡相邻,西部与大中甸乡接壤, 南北长约 60km, 东西宽约14km。

2、鄂陵湖湿地

位于中国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玛多县,由鄂陵湖及其植被组成,属于湿地生态系统。黄河切穿扎陵湖、鄂陵湖间的巴颜朗玛山时形成峡谷长300余米。峡谷以东至湖滨有广阔沼泽。湿地中植被丰富,动物种类繁多,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核心部分。

3、西藏玛旁雍错湿地

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在中国、印度和尼泊尔的交界处,西南与印度毗邻,南部与尼泊尔以喜马拉雅山为界,是中国12个3国交界县之一,管理机构为普兰县林业局。面积73782公顷,平均海拔4700米,是地球上高原海拔地区淡水最多的湖泊之一,是西藏高原最有代表性的湖泊湿地。

8.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国旅游必去的5大景点有:万里长城、桂林山水、北京故宫、长江三峡、秦陵兵马俑。

1、万里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万里长城主要景观有: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山海关、嘉峪关、虎山长城、九门口长城等。

2、桂林山水甲天下。广西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位置处广西东北部,平均海拔150米,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经亿万年的风化浸蚀,形成了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被世人美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市辖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临桂六城区和灵川、兴安、全州、阳朔、平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十一县。

3、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北京故宫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其后为御花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东六宫东侧是天穹宝殿等佛堂建筑,西六宫西侧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筑。外朝、内廷之外还有外东路、外西路两部分建筑。

4. 长江三峡:中国长江上游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简称三峡。是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也是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

5.秦陵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陵墓的陪葬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之一。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

9. 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业经2008年5月8日市人民政府第10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市 长赵建才

二○○八年五月十五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是指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发挥湿地生态调控功能、维持生物多样性,在黄河郑州段的河道、滩区划定的保护区域。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保护区的规划、建设、保护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四条 保护区的规划、建设、保护及管理应当服从黄河流域防洪规划,符合河道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坚持科学规划、分区控制、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妥善处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第五条 市和保护区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湿地保护工作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根据湿地保护需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湿地保护。

第六条 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是保护区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其所属的保护区管理机构负责保护区的具体管理工作。保护区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设立的保护区管理机构在市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统一协调、指导和监督下,负责本辖区内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市、县(市、区)保护区管理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制定并落实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制度;

(三)调查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并建立档案,组织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监测;

(四)组织或者协助有关部门开展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工作;

(五)承担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六)承担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的监测、研究、救护工作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防控工作;

(七)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行使行政执法权;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 市和保护区所在地的黄河河道主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在黄河河道内行使河道管理职能。

发展改革、环境保护、财政、规划、国土资源、旅游、农业、畜牧、水利、交通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湿地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的行为进行制止和举报。

第二章 湿地保护规划

第九条 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发展改革、规划、河道管理、环境保护、国土资源、旅游等有关部门编制保护区的保护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编制保护区的保护规划应当服从黄河流域防洪规划,并与土地利用、农业开发、生态水 、环境保护、旅游发展等规划相衔接。

经批准的保护区的保护规划应当严格执行。确需变更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条 林业、环境保护、农业、水利、旅游、交通等部门在编制有关专业规划时,涉及到保护区湿地保护的,应当有湿地保护措施的具体内容,并符合有关保护区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章 保护管理措施

第十一条 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完善并组织实施湿地保护的日常巡护、防火、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监测等制度,完善湿地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湿地的保护。

第十二条 位于保护区内的单位和进入保护区的人员,应当遵守有关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规章和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制度,并接受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管理。

第十三条 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的保护区范围和界线,在保护区边界的显著位置设置界标。

保护区范围或界线的调整应当经省人民政府批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或破坏保护区的界标和其他设施。

第十四条 保护区按照自然生态条件、生物群落特征、重点保护对象,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区域。

县(市、区)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当在各个功能区域的边界明显位置设置标志。

第十五条 在核心区内,除因科学研究需要必须进入核心区从事科学研究观测、调查活动外,禁止开展任何其他活动。

在缓冲区内,除可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调查、教学实习、标本采集等科研活动外,禁止开展任何开发利用活动。

在实验区内,除可以从事本条第一款、第二款允许的活动外,还可以进行参观考察、生态旅游、原有物种以及珍稀动植物养殖等相关活动。

第十六条 因科学研究需要,必须进入核心区从事科研观测、调查活动的,应当事先向市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书面申请和活动计划书。市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出具初审意见,并报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因教学科研目的,需要进入保护区的缓冲区从事非破坏性的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活动的,应当事先向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书面申请和活动计划书。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经批准从事本条第一款、第二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将活动成果的副本提交保护区管理机构。保护区管理机构认为活动成果对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保护有价值的,可以与成果完成人签订协议,约定成果的权属使用等事项。

第十七条 在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在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现有利用湿地从事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等生产经营活动的,由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限期收回。生产经营活动经依法批准的,收回时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十八条 在保护区的实验区开展参观、旅游等开发利用活动的,应当依法报经黄河河道主管部门和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九条 在保护区的实验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生产设施或建设项目,不得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生态资源或者影响景观,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在保护区的实验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生产设施或建设项目,应当符合湿地保护规划和防洪要求,并依法办理有关批准手续。

在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已建成的设施或建设项目,其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 对保护区造成破坏的,由保护区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恢复原状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第二十条 严格控制占用湿地。因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确需占用湿地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时,应当征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经批准占用湿地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占补平衡的原则恢复同等面积和功能的湿地。

第二十一条 在保护区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未经批准进入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挖塘、采石、挖砂等活动;

(三)排放湿地水资源或者修建阻水、排水设施(黄河河道整治工程除外);

(四)向湿地排放污水或者有毒、有害气体,投放可能危害水体、水生生物的化学物品,倾倒固体废弃物;

(五)非法采集国家或省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

(六)捡拾鸟蛋;

(七)其他破坏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的活动。

第二十二条 市和保护区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保护区保护管理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保护区的保护管理资金来源包括:

(一)国家安排的国债资金及其他专项资金;

(二)省、市、县(市、区)财政拨付的资金;

(三)国内外团体和个人的捐赠;

(四)开展与保护区保护方向一致的参观、旅游项目的收入;

(五)其他合法渠道筹集的资金。

第四章 罚 则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保护区管理机构可以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擅自移动或者破坏保护区界标和其他保护设施的,责令恢复原状或赔偿损失,并可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二)未经批准进入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进行教学科研活动的,责令退出保护区,并可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三)位于保护区内的单位和进入保护区的人员不服从保护区管理机构管理的,对单位可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可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四)未经批准在保护区内开展参观、旅游等开发利用活动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五)在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六)在保护区内进行开垦、烧荒、挖塘、采石、挖砂的,责令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没收违法所得;对保护区造成破坏的,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七)排放湿地水资源或者修建阻水、排水设施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并可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在保护区内有违反野生动物、野生植物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可委托保护区管理机构实施处罚。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触犯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由有关部门按照其他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六条 保护区管理机构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有管理权限的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法批准单位和个人进入保护区或者开展参观、旅游等开发利用活动的;

(二)违法实施行政处罚或者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不及时依法处理的;

(三)不严格执行湿地保护规划,造成保护区遭到破坏的;

(四)有其他不依法履行职责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