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冯村

古冯村

群山环绕的古冯村,古朴幽雅,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朴实,它充满灵性和神韵雄浑,讲求风水的徽人,在冯村的祖先中,更显出特别的重视和显著的特色。有“狮象把门、龟蛇守护”之称,狮的雄威,象的慈祥,龟的长寿,蛇的洁静,象征着古老冯村庶民的祈祷。村中有六景留人,即望君山、异峰尖、五龙洞、舍鸡石、七星赶月和云庄书院。古老冯村的昨天,有许多值得今人认真破译和研究的。

村中一条长约三、四百米的槐溪,是冯村风面貌构建思维中的一颗璀粲的明珠,它象一条纯白玉带,系绕冯村,从头到脚,洁白秀丽,横跨着十余座花岗岩拱桥,皆有石凳、石椅,有的还有精制“美人靠”。

槐溪两边,宽畅的石板大道和清一色的徽派建筑,白墙、黛瓦、马头墙,特别是众多官宦府第,更显得村庄的繁荣与高雅,是绩溪不可多得的“小桥、流水、人家”,是一处典型的徽州“花园”人家的村庄,是一幅绝妙的自然山水精彩图画,是古冯村“一美、二多、三绝”的第一美。

“二多”:是“府第多、古建多”。府第多,已有专章下述,这里说“古建多”,当然历史沧桑,今非昔比,但历史上的繁荣和遗存,仍不惜古建多,个性强、规模高的强烈映照。1993年11月,国家著名建筑专家郑孝燮先生考察后赞誉:“冯村环境优美,有很多典型的徽派建筑,不可多得,极须保护。”这里摘取有文字记录的两处作为例证之:县档案馆藏冯村族谱抄本中,有一篇临清堂记:“君主家,于君主心者,告之是溪之流,千绪万端,莫不莹然清澈,岂不以其源之清乎,君家若鼻祖以及君之身,皆世以清白传矣……”这里虽然是说“为人修心”之道,但它反照了堂主是一户人家,建筑肯定非同一般,书香之浓,迎面而拂。邑人汪溥题“光与帘笼相上下”,描绘出建筑之华雍,在大红灯笼高挂,窗帘垂布,诗乐琴书,点出了华堂(临清堂)之美。另据村人冯华清(时年75岁)等四人,于1985年整理的冯村史料,现由其子冯志坚保存,史料中记有:有一大户人家,筑有“梅园斋”,种植梅桩百余,是一所私人花园。可见窥见其家建筑也非一般。“

三绝”,即华表、槐树、拱桥之三绝。华表九根,是由花岗岩制作的石圆柱,顶端圆盖帽之形,竖立在槐溪两岸,长两米余,村民称为“系马柱”,也有传说这些华表,也用作“天灯”照明的挂靠物。华表明代称“擎天柱”。古时是名为“诽谤木”,是号召大众“纳谏”的象征。可见冯村祖先的文明内涵。槐树九株,明嘉靖时种植,村中老翁说株株茂盛、壮大,直径多为60公分左右。取“以友人也者,友其德也”之义。

拱桥,是冯村“九槐十三桥”,内传绩溪,外扬徽州而出名,一个村庄中有13座桥,在绩溪是唯一的,在老徽州一府六县中,仅次于婺源的三怪之一--坑口潘村,有一百座桥。桥是与城市与乡村,被誉为标志性的胜景之一。宋朝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名画,最醒目处就是一桥飞虹。冯村十三桥的名录是:龙门、云庄、安仁、崇礼、大树、崇义、尚德、荷花、绿荷、红桥、北山、独山共13桥。其中据族谱抄本中记,《嘉靖辛亥重建龙门桥记》云:栋字蟠踞两寺,对峙一涧中流,白虎翼之,龟冢走龙抱以鼻端拥一墩,墩下峡口……而架云桥,名曰龙门桥,桥上构亭书楹作屏障。“龙门桥之旁有文昌阁和观音阁,年例观音会。它建于岩石的夹峙之中,桥下有一巨石横垣,石中有洞,直径尺余,溪水穿石,银翻浪卷。桥上构廊一座,建置“美人靠”,一面朝屏障,一面临溪水,闲 聊座,溪水潺潺,洞窗明月,笑语迭起,相映成趣,山水文彩,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鲜为人知的是槐溪河底,全由花岗岩石铺就,可见古人的环保与防患意识之超前,既反映村族经济的繁荣,也物证了村人崇尚公益事业的公共卫生之高风亮节。府第、拱桥、牌坊、廊亭,华表、槐树、流水清泉,细语轻歌,宛如一曲古典建筑的交响乐,游人至此,一睹为快,流连忘返,难分难离。

最美乡村冯湾:九古奇村,诗画上冯

上冯湾,位于大冶市南郊5公里处,为龙角山、鹿耳山延脉所簇拥。山上群峰叠翠,古木参天泉水叮当,鸟唱虫鸣;溪边水塘、水田宛若一线穿珠;湾前碧水如镜,雄山绿树倒映其中,显得分外妖娆;山下古宅傍山临溪,错落有致,灰墙矗矗,黛瓦鳞鳞,好一幅雄山碧水灵泉、古宅朱轩曲巷的山水画。

据史料记载,上冯湾形成于元代以前,距今有六百多年历史。村民崇尚自然,珍惜风水,村里至今保存百年古宅、古树、古井、古祠、古碾、古墓、古碑、古道和古沟渠,被誉为灵秀湖北的“九古奇村,诗画上冯”。

世代传承,百年老宅显古韵

走进上冯湾,一幅典雅的冬日村居图在眼前展开:富贵树下,童叟安享冬日暖阳,农人在井旁欢快地挥舞棒槌浆洗衣裤;后山的竹林、松涛摇晃着躯干,轻吟上古歌谣;古楼巷、大夫第等古宅沿门前小溪蜿蜒舒展……

据上冯村党支部书记冯应普介绍,上冯人的祖先是北宋名臣冯京。冯京之后,冯氏家族衍生出“荆源”、“栗树”、“保安”、“立树”、“敬收”五大支系,分迁各地为生。元末明初,冯氏三十世祖冯伯源携子冯友富迁至鹿耳山、龙角山脉脚,临迭泉小溪,繁衍生息。万历年间,其后代冯赤山经商成巨富,于是大兴土木,兴建上冯湾,至清乾隆年间渐成规模。

上冯湾原有矩范堂、大夫第等古宅百余栋,分为六个片区,现保存较好的有四十余栋。古宅的建筑风格为皖赣鄂南派,灰墙黛瓦,马头墙灵秀优美,墨绘隽秀,诗画传神;屋内雕梁画栋,匾额对联,天井对称,石柱精巧,每栋古宅都积淀着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

古宅矩范堂建于清咸丰年间,距今有160余年。屋内画梁雕栋,匾额对联,天井对称,石柱精巧。这户古民居的主人曾是富甲一方的商人冯洽国,因为人正直,做事循规蹈矩,族里进士冯迓衡将一块写有“矩范高悬”的匾牌赠给他,以表示对他的尊重。

据冯氏宗谱记载,冯洽国8岁从商,16岁在长江上从事大型水运生意。由于当时朝更不正,盗贼横行,他苦心积累的资本被强盗洗劫一空。冯洽国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反而越挫越勇,从头开始,四处经商,最终成为富甲一方的商人。

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冯氏宗祠背依鹿耳山,宽72尺,进深238尺有余。历经沧桑的古祠虽墙壁斑驳,依旧雄姿美奂:门有东汉大将军冯异、北宋名臣冯京石雕栩栩如生;石质牌坊上,百兽鸟鸣,花草如生,不失为传世珍品。文革时期,村民用薄砖把“冯氏宗祠”的牌匾蒙住,又用泥巴将石雕糊起来,祠堂的牌匾和石雕得以保存至今。

一代名人衍生千古佳话,一地清泉浇灌万世后生。地处两山之间的上冯湾,地下泉水四季丰沛,家家户户取泉水食之。尚在使用的16口古井,或建于山边,或建于屋后、庭院,井口有方、有圆。泉水冬暖夏凉,清澈晶莹,甜润绵长。经卫生部门检验,古井里的水合乎国家饮用水标准,长期饮用可补充人体需要的多种矿物质,有醒目养胃之功效。

谨遵祖训,千岁古树得留存

石径小道,古树青山,小桥流水,石碾磨场……走在上冯湾,你不得不惊叹这古色古香的迷人风光。

上冯人珍视历史,把祖辈留下的物件视作自个的根、活在当下的魂。在上冯湾,百年以上的古树随处可见,共有数千株。庐尚境现有楠竹油茶紫薇杜鹃、松杉、琅岈等原始丛林,树苍藤绕,林密幽深。

枸骨本是灌木树种,一般长得比较矮小,是市民常见的盆景树种之一,但上冯湾有一棵千年枸骨树,长得十分茂盛粗壮,树干的围径大概有3.8米左右,两个成年人伸手合围才能抱住。这棵树的树冠非常大,是一般圆桌面积的29倍,被植物学界誉为中华枸骨之王。

据了解,上冯湾现有两百年历史的古树40棵,每一棵树的价值都极高。在枸骨王的旁边有一棵千年樟树,多年的水土流失令其根部有一米多裸露在外。不过,由于树根太深,这棵大树依然屹立不倒。

冯应谱说,在他幼年的时候,小树林里还有一棵树龄超过两千年的大樟树。遗憾的是,上世纪60年代初,在一次雷雨中,这棵樟树被闪电击中。如今,这个樟树保存下来的树蔸占地30余平方米,被称为香樟“活化石”。

百年古树成群,千年古树成仙。上冯村看山护林有“家法”可循:谁家有人上山伐木,就得“杀猪吃肉,全村赔礼”。如今,群众对生态的重视与日俱增,维护生态环境成了人们的自觉行动。上世纪80年代初,一村民小组组长的妻子上山伐木被村民发现,她家只得宰杀一头肥猪,请全村人吃流水席,向大家赔酒道歉。

纯朴的上冯人沿袭朴素的族规,代代传承,让古老的印记得以留存。两千多米长的古道,七十多米长保存完好的古沟渠,立于道光二十八年的古碑和一处古碾,颇具古朴气息和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

优美的环境,淳朴的民风,古朴的建筑,悠悠的历史,令人流连忘返。2013年1月,大型革命战争题材电视剧《掩不住的阳光》在上冯湾实地拍摄一个半月。同年12月,电影《倾听你心》在此举行开机仪式。如今,村里还可以找到一些拍摄痕迹,最明显的就是墙上的大字标语。

群策群力,九古奇村焕新姿

“有女莫嫁冯加堍,三更半夜摸灯盏,三年睡觉两年醒,石头挖遍压脚板。”这首曾经流传在金湖一带的民谣,道出上冯湾过去艰苦的生活环境。2006年,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到此驻点,工作人员给村里支招——利用这里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的优势,发展生态旅游

为此,该村任职过大冶市政府办公室主任的退休老干部冯声家,专门到湖北大学请来专家组为上冯湾制订旅游发展规划。

随后,上冯湾拉开旅游建设的大幕:在保护现有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情况下,先后修建进村、村域旅游等级公路,修缮古民居,铺张游步道,给沿山建设的旅游点做标识标牌,建起旅游接待中心、村民活动中心……

根据规划,整个旅游项目需要投资1.7亿元。这对于一个“只有两百多户,八百多人”的湾子来说,资金压力十分巨大。好在旅游区建设获得多方支持,上冯古村焕发出新的生机。

冯应谱说,从上冯湾走出去的民营企业家对家乡建设作出很大贡献。湖北兴冶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声波及弟弟冯声浪、冯声海,总共捐资三千多万元。2012年,冶矿业总经理的冯声浪义务担任项目建设指挥长,从事业中分身,将建设美好家乡当成自己的“正事”。在冯氏三兄弟的带动下,上冯湾的大小老板踊跃出资出力,使家乡的建设得到又快又好地推进。

在各级政府和市直各部门、湖北兴冶矿业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上冯湾采取村民集资、民营企业家捐资、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资助奖补、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等方式,共筹资8450万元,用于村域旅游建设。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上冯湾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录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未来,上冯湾将按照十八大“五位一体”发展战略,努力打造成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北省旅游名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入选国家传统村落名录、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本文为原创内容,转载注明出处

走进九古奇村——大冶“上冯村”

湖北大冶的“上冯村”,被称为“九古奇村,并入选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来这里的游客并不是很多,这也恰好的保持了村落的“原生态”。上冯村形成于元代以前,据今已有五六百历史。村面积12平方公里。三面环山,门口一弯绿水,树木四季常青。村落古民宅依山而建。徽派建筑,砖木结构。上有雕花,下有青石板石雕齐全,做工精湛。古朴古风、大气雄伟,彰显明清文化。上冯村汇集了古宅、古树、古祠、古庙、古井、古墓古道、古渠等人文景观,历经数百年沧桑历史和天灾人祸而保存完好。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走进了上冯村。 走进一条小巷,转角处还是阳光明媚,相隔一步,这里却变得幽深灰暗,静寂无声。这里的树,大得出乎你的意料。刚走进村口,我还在为村口那棵两人才能合抱的大树欢呼。可没走几步,又碰到一棵需要5个人才能合抱住的香樟树

逛累了,沿着石板路,到村后的山林里走走,羊肠小道上,一抬头,满眼青翠扑面而来。阳光透过叶子的间隙,随着树叶的晃动而跳动。山里的空气清新,夹杂着青草的味道。行在小道,心情变得轻盈起来。

如果说要找寻时光留下的遗迹,我说大冶上冯村是一个最应该去的地方,在那有,数百年屹立不倒的古民居、数人才能合抱的古树、清澈见底的古井、还有那些古墓、古庙,串起了一幅幅时光图景。

澄迈石石矍村冯氏祠堂——冯冼文化越古今

海南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宗祠不多,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宗祠更是少之又少。坐落于澄迈老城镇的石石矍(què)村,始建于唐,相传为南北朝时期岭南地区首领冯宝、冼夫人的直嫡后代迁居海南时创建,是海南冯氏先祖渡琼后最早的居住地,所以又被称为“冯氏海南第一村”。

石石矍村有冯氏祠堂古建筑群,包含冯氏大宗祠、夏阳侯庙、文林冯公祠等,其中将军第为冯氏大宗祠的第一进,始建于隋朝。村中传统建筑集中连片分布,有火山岩古民居230余间,大部分传统建筑主体完整,是我省具有代表性的火山岩传统民居建筑群。

千年古村 祠堂建筑群历史悠久

11月18日,在冯氏后人冯祥的带领下,记者沿着石石矍村的石板路前行,探访冯氏祠堂古建筑群。

冯祥告诉记者,石石矍村现有700多户、1700多人,除了嫁入村里的外姓女,全村人都姓“冯”。“石石矍”这一村名取自村边的石石矍港海水拍击岸边礁石时发出的声音,目前石石矍港已改称马村港。“过去海滩上到处都是大石头,海浪拍打岸边的礁石,会发出‘确确’的声音,很明显。”

记者注意到,冯氏祠堂古建筑群沿饮马塘而建,坐北朝南,依山坡排列,有依山傍水之意。“村里的几百间火山岩民居呈梳状分布,有15条用火山石铺设的巷道,通风很好,排水也方便。”冯祥说,该村的古建筑布局非常精巧,这反映出先辈的智慧。

“这么多年过去了,你看这大宗祠的石雕、龟雕还是那么栩栩如生。”跟随冯祥的脚步,记者来到了冯氏大宗祠。该宗祠始建于隋唐,宋、明、清均修缮过。宗祠的大门为一面层次分明的高大山墙,顶置祥云镂雕图案。门楣上镶嵌有“大宗祠”三字石匾,落款为“光绪甲申年壬申月己酉日乙丑时重修”,系大宗祠最近的一次重修。

石石矍村将军第。

走进大门,可看到“将军第”的匾额。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将军第”三个字的走笔有所不同。“比如‘军’字竖笔直穿过顶,有上达朝廷之意,‘第’字中间竖笔不接横画,寓意冯异当年处事谦逊退让,不争功。”冯祥指着匾额上的字对记者说。据了解,将军第是为纪念东汉冯氏先祖冯异而建。冯异为东汉将军,屡建军功而不自傲,每次到了论功行赏时,他总是退到树下乘凉,故而被人称为“大树将军”。

宗祠墙上的彩色壁画,历经岁月洗礼依然清晰可辨。“这些图案的内容多为海棠莲花、云、龙、麒麟等吉祥物和广为流传的典故,如‘鲤鱼跳龙门’‘麒麟献瑞’‘姜太公垂钓’等,反映出人们祈求国泰民安、人丁兴旺、延年益寿、事业兴旺、生活美满的美好愿望。”冯祥回忆说,他小时候在宗祠里上过学,当时这些图案清晰度高,特别漂亮。

文化传承 公期是村里的大日子

石石矍村的村民,都以自己是冯宝、冼夫人的后代而自豪。冯氏祠堂古建筑群内,有冯宝、冼夫人像供大家瞻仰、祭拜。

“说起冯氏祠堂,肯定离不开冼夫人。别小看这个村,它不仅是海南冯氏的发源地,更是海南历史人文的福地。”澄迈县旅游和文化广电局文保员符运涛说,假如没有冼夫人在琼建立行政机构,海南作为“域外之地”孤悬海外的时间会更长。

石石矍村谯国殿内景。

海南省文物专家库成员陈琳带领团队从2018年开始研究包括冯氏祠堂在内的石石矍村古建筑、民俗文化。据其介绍,在南梁大同年间(535年-546年),儋耳黎族千余峒归附冯冼氏,冼夫人请命于朝,设立“崖州”,结束了封建王朝对海南岛近600年的“遥领”(有名无实之治,未设行政机构)。至此,海南开始置州设县立邑。冼夫人在辖制海南期间,平定叛兵匪贼,积极组织移民,将先进的农业技术、文化带入海南。

“在海南的古代文献和民间传说中,有大量关于冼夫人开发海南,办学兴教,为海南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的记载,冼夫人在海南人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陈琳对记者说,一千多年来,海南人民一直以“过公期”、举办军坡节的形式来纪念先祖。

每年的正月三十到二月初二,是石石矍村的大日子。“我们都非常敬重冼夫人。”冯祥说,每到“公期”前后,石石矍村就会变得热闹起来,村里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在锣鼓喧天中按当年军队兵勇编排形式举办出师仪式,舞龙、舞狮等。村民们或邀亲友欢聚一堂,或通宵达旦看琼剧演出,乐在其中。

“现在村民们的生活变好了,许多家庭盖起了小楼,有的村民在附近的电厂上班,收入稳定。”冯祥说,现在只有很少一部分村民住在火山岩民居里,大部分人只在过年过节祭祖时回老宅祭祀

保护发展 让文物资源“活”起来

自2015年起,澄迈有关部门着手对石石矍村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开展石石矍村文物保护、历史文脉传承与活化利用等方面工作,并编制了《石石矍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2015年-2030年)》。

根据规划,澄迈积极推进传统村落环境综合治理、景观提升、污水集中处理、文物标识牌安装等工作,划定石石矍村冯氏祠堂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编制石石矍村冯氏祠堂修缮和展陈方案。

“按照石石矍村冯氏祠堂修缮和展陈方案,我们将对石石矍村5个祠堂进行修缮,在现有基础上建设冼夫人文化博物馆。”符运涛说,冼夫人文化博物馆的陈列将从社会、文化、建筑角度,展示石石矍村兴起、繁荣的历程。

“石石矍村不仅是冯冼文化重要的传承地,更是中国朴素社会风尚与价值观的具体代表,保护冯氏祠堂,对弘扬爱国统一民族团结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陈琳说,建议澄迈以现有文物资源为依托、旅游产业为载体,深入挖掘石石矍村历史文化底蕴,打造特色鲜明、历史厚重、内涵丰富、中外游人向往的村落文化旅游景区,让静态的资源活起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通过历史遗存展示传播文化更生动,也更有说服力。历经沧海桑田,今天的石石矍村,虽已不是“海浪拍岸”时的模样,但其村落文化仍闪耀着光芒。

澄迈新闻由澄迈县融媒体中心编发

来源:海南日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