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二野四兵团司令部旧址

渡江战役二野四兵团司令部旧址

渡江战役二野四兵团司令部旧址位于安徽省望江县凉泉乡凉泉村陈家冲自然村渡江战役二野四兵团司令部旧址属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祠堂前后共三进,砖木结构,抬梁斗拱,一进有木质通楼,中进较前后进宽大,左右为回廊式厢房。祠堂面积约500平方米。祠堂东厢为电话室,西厢为陈庚司令员的办公室,是强渡长江前重要的军事训练基地。194,渡江战役二野四兵团司令部旧址,渡江战役二野四兵团司令部旧址简介,渡江战役二野四兵团司令部旧址-安庆市望江县渡江战役二野四兵团司令部旧址旅游指南

抗战时期的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秋林旧址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爆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伟大成果。中国共产党人以无畏无惧的英勇气概,率领八路军从陕西韩城芝川东渡黄河,奔赴山西抗日前线,深入中条山开辟抗日根据地。可是阎锡山第二战区,守不住自己的家园,连吃败仗打,无奈之下,从山西吉县退过黄河,将长官司令部驻扎到陕北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宜川县秋林镇。

秋林镇位于宜川县西距县城10公里,东临黄河壶口瀑布30公里,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战区机关总部所在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和地方部队在抗日战争时期也划入该战区。1937年8月22日和10月2日,西北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又称第18集团军)划归第二战区建制,南方各省游击队新四军划归第三战区建制。

1937年第二战区的区域划分为山西、察哈尔、绥远三省,经历了中条山争夺战等激烈战役。在兵力部署方面,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为阎锡山。兵力包含了第6集团军(杨爱源)、第7集团军(傅作义)、第18集团军(朱德)及预备军。

八路军于1938年在午城、井沟伏击日军,取得了胜仗。日军来势汹汹,朱老总就被赋子了指挥山西东南方面所有中国军队的权力,除了我们自己的八路军以及决死队,朱老总还指挥着曾万钟的第3军、李默庵的第14军、高桂滋的第17军、赵寿山的第38军、李家钰的第47军、武士敏的第98军,还有朱怀冰的第94师、王奇峰的骑兵第4师等部队。

他此时能指挥如此多的部队抗击日军,主要还得感谢一道禁令:不准山西抗日军队的一兵一卒越过黄河,必须全部在敌后坚持进行对日作战。

秋林二战区长官司令部旧址共有窑洞40孔,是陕西省政府公布的策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面抗战爆发后,进入1938年的4月时,中国军队虽拼死抵抗但却节节败退的情况下,1938年日本侵略军围攻吉县,3月21日,阎锡山到达宜川桑柏村。1939年1月27日,阎锡山同山西省主席赵戴文由率部到达壶口桑柏村,1月29日下午5时进驻秋林镇,主要机关单位驻扎达数年之久。

1939年2月6日,八路军副总司令员彭德怀在秋林与阎锡山调解新旧军武装冲突。1940年2月25日,党中央派留守处主任肖劲光和八路军副参谋长王若飞在此地同阎锡山进行谈判。目前,该旧址保存完好。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进驻宜川秋林镇期间,首先修通了宜川到韩城的公路,当时叫韩宜公路。大岭以西属宜川,以东归韩城行政区。两面是韩宜军用公路的最难修筑段,山峰陡峭,林木茂盛,石头坚硬,施工难度大。为了打通战备通道,固保千里黄河堤防,不惜一切代价。历时3年,动用两支部队,耗资巨大。

作者:解向军,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传记文学学会秘书长,五子登科文化会会长,韩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曾主持编纂《今古解家村》,发表诗词《琊琊庐吟集》,参与市《黄河明珠●文化韩城》《走马韩原忆射雕》《血色韩原》等书籍的编撰,与夫人艾心历经十余年于2016年合作完成长篇传记文学《五子登科》的创作。

第二十二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司令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司令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司令部旧址建于1927年,占地面积341平方米,单体二层骑楼建筑,砖木结构。1929年6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红四军第三次攻克龙岩城后司令部设于此,军长朱德、参谋长朱云卿、军委书记刘安恭住二楼,一楼为军司令部参谋处、副官处、警卫班和传令班办公室。1929年6月25日,朱德在此主持召开军事会议,与毛泽东、陈毅等共同制定了红四军七月分兵计划,对开展军事斗争、建立闽西革命根据地等作出重要决定。1930年龙岩县第二届苏维埃政府设于此,后为国民党福建省第六行政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龙岩地区行署办公楼。1985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司令部旧址

该旧址原为龙岩市文化出版局办公楼,现为闽粤赣边老同志联谊会等机构办公场所。

你所不知的含山 | 太湖村渡江战役后方野战医院旧址

太湖行政村(当时叫含山太湖乡)位于含山县铜闸镇西面,坐落在太湖山脚下,在解放战争渡江战役期间,太湖乡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太湖行政村八大姓村的村内有一个渡江战役后方野战医院旧址,里面展有铜闸镇革命英雄事迹,是含山县党性教育基地,陈列着含山县第一位共产党员王再生的生平事迹,及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援越抗美期间众多英雄的事迹。

在194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九兵团宋时伦司令员,把攻打国民党西梁山守敌的任务交给了三十军九十师,师部卫生院安排在太湖山旁,那里山高林密,便于掩护伤员。

参谋在地图上查找太湖乡大的村落,一看有个八大姓村,认为一定是个比较大的村落,人多、房子多、条件好,结果实地查看,闹出了笑话,八大姓村只有十几户人家。后来将医院分散在太湖乡的八大姓、新大庄、东庄等多个村庄。

1949年4月10日,战斗打响,太湖乡的干部群众积极行动起来,组织运输队、担架队、救护队等,往返几十里路,将战斗物资送到前线,把伤兵接回来及时治疗。

渡江战役胜利后,1949年4月底,后方医院随部队跨过长江。医院离开后,为了新中国解放而牺牲的六十几位革命烈士,长眠于太湖乡。

1953年7月,原部队的首长和战友来到了太湖乡,将烈士的遗骸分八姓自然村、样马自然村两处集中安葬,树立墓碑。六十多年过去了,每年清明太湖村村民及周边中小学生都为烈士扫墓,继承革命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