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南关清真寺

安庆南关清真寺

安庆南关清真寺始建于明成化五年,为明世袭骠骑将军马义所建。于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全寺规模宏大,结构精巧,金碧辉煌,是全国一百个重点清真寺之一。无像宝殿的面积;高度和精致程度在长江沿线的宗教殿宇中罕见,有“万里长江第一殿”之誉。—赞颂归于安拉!

南关清真寺座落盛唐山麓,正门在清真寺街,面向城墙(现城墙已拆)。早先从城墙上望去可见殿脊起伏,白墙黑瓦很是壮观。寺院为中国传统建筑形式。进寺门绕过隔门(“文革”期间被拆)和抱鼓石拱门,是一长方形院落,南为客厅、西面经垂花门青石大院,则见礼拜大殿,殿阔5间,前有抱厦,侧有阔廊,后是窑殿,气势宏伟而穆静。礼拜大殿面积约6O0多平方米,中立两人合抱圆木屋往36根。地板平正清洁,殿高20余米,可容10O0多人排班聚礼,人多时抱厦方院均销以草席,供礼拜之用。大殿前有石阶四级,中斜嵌汉白玉石1块(宫廷名“陛石”),约1.5米见方,上刻云龙飞舞,刻工极为精细。大殿两侧为南北讲堂,是阿旬和乡老讲习教义和议事之地。该寺主要建筑布局共分三个部分:一组为门厅、抱鼓石拱门、长方院落、客厅。一组为大殿,南北讲堂。两组以垂花门相通,因轴线适当,建筑面积虽大于庭院三倍以上而不嫌塞塞局促。从寺门到大殿,一眼望去,主次分明,色调和谐,典雅大方而又质朴无华,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从建筑物布局到设计均达到很高境界。另一组为养正堂、水房、阿旬宿舍,依北面盛唐山山坡而成,有台阶数十级,以花岗岩砌成,古雅幽静。

据清真寺碑记(该碑已在“文革”时被砸)所载:安庆清真寺从明成化初年建成,至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遭兵统,又经筹资重建逐步扩大,经过430余年方才有今天规模。“文革”中,安庆清真寺也在劫难逃,被占为工厂,文物被毁,连大殿内地板也不知去向。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安庆市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务处协助该寺寺管会进行接收工作,使占用单位搬迁,且拨款拨料,对主体建筑物进行了全面整修,重新粉刷油漆,铺设地板,基本上恢复了原来风貌。安庆清真寺建筑群是仿清代皇帝生祠,所谓“万寿宫”而建,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结构复杂.在安庆市内无第二座清代建筑群能与之相比。安庆市至庐山、九华山、黄山,均为半天路程,因此,这座建筑群更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这一建筑是几代回汉两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团结协作的结果。

保护范围:清真寺围墙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西至大南门街,东至活塞环厂西围墙,南至清真寺街,北至登云坡巷。

附:重建清真寺碑记「皖城」南关内清真寺,创自有明成化初。原名清真堂,后改曰寺,盖沿各省【之例。其基址扩如,殿宇不甚[雄伟]。我[朝康]熙中叶,从新改建,轮免崇宏。迤北建有明德堂,并左右廊屋。道光初年,添北讲舍;末年又建望月楼,名八角亭.咸丰三年,惨遭兵受。克复后,瓦砾累累,蓬蒿满目,爱就寺之西民房改造,权为跪拜之所。当通筹大局,敛资募费,并向官商于江西、湖北及附近村镇诸善士竭力劝募,多方称赞,共得朱提八九千金。即于光绪二年筑围墙、起门楼、盖正殿,壹是悉遵旧制。惟慕万寿宫坐车直会馆圆脊模式,仿佛为之,其中颇费规画.继此建北首学堂、洗心所(俗谓水房)、水龙局及凿井浚治等等。核其所费,将近万金。十年间,因[二]重檐花斗嵌空玲拢,力难任重,砖石填砌及修补,一切花费三百余金。十三年得养正堂屋价剩银五百两,用 两点讲堂、红门、月台、石栏等处。奈寺脊平圆,水滞难泄,历年渗漏,几碍全局。故于去年秋,商诸远近,一再竭绵,集有七百余金,设法修整,换用木椽,使水陡,易流易拣,盖诚一劳永逸之举也.余款移建新厅,即明德堂。丹缕楹匾,内外焕然。是役也,先后[劝募督]理辛苦,实有多人,宜乎镌名于石,用垂久远。乃诸君子悉尚隐德,不乐伐善施劳,其[识实堪称许]。时间二十余年,费用一万余两,经营缔造,备极艰难。理应据其巅末,昭示来兹,俾永[志勿忘、寺段]原为礼拜而设,所愿掌教者提倡领率奉教者,争自语磨,勿失建寺[之宏旨也]。清光绪岁次丁酉仲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