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海天后宫

平海天后宫

平海村:平海村是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政府所在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莆田市区43公里,离秀屿区址26公里,埭平公路直通村中。平海村现有土地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有1669亩,林地563亩。人均耕地仅0.31亩。海岸线长6公里,平均海拔28米。全村19个村民小组,辖东至、西至、上东门、下东门、西门五个自然村,共有1368户,7980人。群众主要从事商业、种植业、……

岭门天后宫 | 海与平阳的见证

说起平阳历史,大概与海是分不开的。《山海经·海内南经》载:“瓯居海中”,早在先秦时期,瓯越先民就可能已经向广阔的大海发起了探寻之路。三国时,东吴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的横屿船屯即在今平阳县仙口村一带。东晋太康年间,析横屿船屯为始阳,是为平阳建县之始,而如今的平阳县拥有海岸线83.5公里,海域面积3.7万平方公里。但平阳与海的这种紧密关联却少有见证,人们对越是息息相关的事物就越是容易习以为常,而天后宫仍是在淡漠中静静地守望着这片土地与海。

阳西湾(摘自网络)

岭门天后宫位于平阳县县城南岭门山,现存建筑为1992年重建,1999年重建戏台,2003年重建妈祖庙大殿。整体为木结构混合建筑,西向,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前部为水泥支架悬立大殿,颇高耸,共两层,下层作平台,上层内部为戏台,歇山顶红色琉璃瓦中部与戏台相连,为回廊结构,两侧分别立有三柱,各有对联,柱间墙面则彩绘壁画,顶以钢板搭构。中部之后设有阶梯通往后部的大殿。大殿面阔五间,深三间,柱均有彩绘龙饰,前二柱游龙浮雕,面面相觑,生动形象。殿前正面匾额题有“海不扬波”四字,为光绪元年所立。殿内中部设有香坛,后部各间均立有塑像,中间为天后娘娘妈祖,侧壁各立二雕塑。柱上斗拱简化,上作抱头梁,梁架为混合式结构,五架梁下设穿斗式梁,其上则立三瓜柱,再上为三架梁。顶为重檐歇山结构,瓦与前殿同。

岭门天后宫远景

岭门天后宫大殿

天后宫所供奉的妈祖历史上确有其人,妈祖姓林,福建莆田湄洲人,诞辰为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据说在妈祖出生前,邻里乡亲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因其出生至弥月间均不哭,故取名林默。林默幼时聪明颖悟,性情和顺,行善济世。二十八岁时(987年),一次在海上搭救遇险船只而不幸被桅杆击中头部,落水身亡,后人缘以“人行善事,死后为神”,视她升天为神。(此段参考任清华《妈祖文化导论》)

岭门天后宫大殿屋顶

妈祖之事最早见于北宋徐兢撰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但该书仅作“福州演屿神”(卷三十九《海道六》),概当时妈祖信仰尚未成熟。其后该事得到进一步拓展,北宋宁宗嘉定七年(1214年),莆田人李俊甫在《莆阳比事》中记载:“湄洲神女林氏,生而神灵,能言人休咎。死,庙食焉。今湄洲圣屯、江口白湖皆有祠庙。宣和五年路允迪使高丽,中流震风,八舟溺七,独路所乘,神降于樯,安流以济,使还奏闻,特赐庙号顺济,累封夫人,今封灵惠、助顺、显卫妃。告词云:君白湖而镇鲸海之滨,服朱衣而获鸡林之使。”此文不仅指出妈祖获封的事迹,还首次确立了妈祖“服朱衣”的神女形象。此后,妈祖形象不断丰富,元代又增加“席海而行”,而与道教的结合使其形象又大为一变,《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中妈祖的形象为“珠冠云履,玉佩宝圭,绯衣青绶,龙车凤辇,佩剑持印”的“辅斗真人”和“齐天圣后”。此外,妈祖的神格内涵从最初的海神拓展为战神、生育神、保护神等。(此段参考罗春荣《妈祖文化研究》)

妈祖像(摘自朱天顺主编《妈祖研究论文集》)

岭门天后宫妈祖像

平阳岭门天后宫历史悠久,据其殿内标牌简介:

天后宫,平阳岭门,元至正间知州周嗣德建,明弘治三年丞李率民重建(旧志)。清光绪六年,平阳副将梁云山率众重修(据庙碑志)。

岭门天后宫简介

此段文字摘自民国《平阳县志》,而其又据庙碑。现碑已无存,按天后宫管理人所言,该碑应埋于旧址处(现天后宫山脚处)。但翻民国《平阳县志·金石志》并无载此碑,《金石志》所载截止清末,该版县志编纂始于1915年,至1925年成书,推测该碑应是当时新立,故不载。

该段记录言岭门天后宫始建于元至正年间,查《平阳县志·周嗣德传》,周嗣德于元至正甲午年(1354年)因举荐上任,摄州事,其时闽栝贼攻陷州治,官吏皆降,黠民跳乱。嗣德上任后济民整兵,于1357年基本平定贼乱。而后即遇方国珍为乱,政事迭起。1362年,发生夺印之争,1363年,方国珍侄率三十余舟列横阳江口及瑞安飞云港,嗣德四面受敌,激诸军屡挫敌锋方解围。明年春,方国珍调台庆温之兵来攻,相持六个月,至九月嗣德终城陷被执。可以说,周嗣德半生戎马,其在平阳期间仅1357年至1362年兵息民安,不过五年。在此期间,嗣德所兴工程皆见于记载,广城池、浚河渠、拓海堤,又修官署、孔子庙学、东岳行宫、城隍祠、广福宫,悉复其旧。此中未见兴妈祖庙,而从周嗣德生平事略中可看出其他时间不大可能会有大工程,因而平阳岭门天后宫的始建年代实有待商榷。

《平阳县治·周嗣德传》

周嗣德虽没有建妈祖庙,但其所建东岳行宫却与后来的妈祖庙有着密切的联系。东岳行宫为何?其非现平阳东岳观,东岳观原为广福宫,亦见于周嗣德所修建筑。据《东岳行宫碑》记载,东岳行宫应为祭祀泰山之庙,该碑文见于《平阳县志》卷六四《文内·碑记》,其作者张嚞亦是平阳人,但该碑所记非平阳东岳行宫,亦可见元代温州地区东岳祭祀之盛。东岳行宫虽为祭祀泰山,但其所祭祀的神可能并非为东岳帝君,而实为泰山神女。泰山神女起源甚早,西晋张华《博物志》卷七《异闻》载:“文王以太公为灌坛令,期年,风不鸣条。文王梦见有一妇人当道而哭,问其故,曰:‘我东海泰山神女,嫁为西海妇,欲东归,灌坛令当吾道,太公有德,吾不敢以暴风骤雨过也。’文王梦觉,明日,召太公,三日三夕果有疾风骤雨自西来也”。元代的《新编连相搜神广记》则将其视为东岳帝君的女儿,“(东岳)帝一女:玉女大仙,即岱岳太平顶玉仙娘娘是也”。至宋代,泰山神女开始被封为“碧霞元君”(顾炎武《日知录》卷二五),其后碧霞元君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妈祖自属道教系统后,因与碧霞元君同为女性神,两者的联系日趋紧密,至崇祯时则加封妈祖为碧霞元君,而在民间,也存在越来越多将东岳行宫视为妈祖庙的现象。明嘉靖年间进士钱薇所作《天妃歌》,诗云:“峨峨庙貌天妃祠,问祠所自人罕知……东岳行祠乃其故,不识何代称天妃(引自孙晓天、李晓非《妈祖与泰山女神共享“天妃”、“碧霞元君”称号考辨》)”。该诗说述正是东岳行宫逐渐向天妃宫的转变。

岭门天后宫远眺

由此可知平阳岭门天后宫即元代东岳行宫,据周嗣德条所载“悉复其旧”言,该东岳行宫应早已有之。至于周嗣德为何要修东岳行宫和广福宫等道宫,从周嗣德字“宗道”、“从道”来看,大概其为道教信徒,而巧合的是,纵观周嗣德生平,其最先原任福建海口场司令,后秩满还浙江。但东岳行宫终非妈祖庙,而平阳地区东岳行宫转为妈祖庙又究竟于何时?查弘治《温州府志》卷十六《祠庙》平阳县下有“圣妃庙”,这是目前所见关于平阳妈祖庙最早记载,对隆庆《平阳县志》·《祠祀》亦为“圣妃庙”,两者相同。按弘治《温州府志》成书于弘治十六年(1503年),由此可知平阳东岳行宫至迟在明弘治十六年已改为妈祖庙。另据民国《平阳县志》“明弘治三年丞李率民重建”,查卷二十三《职官志二》弘治下李选条有“宜兴人,三年见任”,而隆庆《平阳县志》圣妃宫条下亦为“李选”,可知民国《平阳县志》条确缺字。但各县志对李选均无细载,其人生平事迹不详。细看天后宫条记载,言周嗣德为建,言李选为重建,梁云山则为重修,其间差别若明。李选重建在明弘治三年,十六年时即已见有圣妃庙,至于是否为李选重建时所改已难以明言。

岭门天后宫大殿内部及管理人员

此后,圣妃庙之名大致沿用至清顺治时期,成书于顺治八年(1651年)的顺治《平阳县志》卷七仍有“圣妃庙”条,而在成书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的康熙《平阳县志》中则已改为“天妃宫”。按光绪《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四四五载,“康熙十九年,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妃。二十三年加封天妃为天后”。但据相关学者考证,加封天妃实为乾隆二年,二乾隆二十二年又予覆准(详见罗春荣《妈祖文化研究》)。此外,成书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乾隆《平阳县志》仍亦作“天妃宫”,而天后宫匾额题年为光绪元年(1875年),大概在这一段时间内对天妃宫来说真的是“海不扬波”。

老照片中的妈祖像及匾额(已毁于火灾

其实,早在宋代,温州地区就已存在海神信仰,并建有海神庙(北宋赵㞦《海神庙碑》,见金柏东主编《温州历代碑刻集》),但其时海神更多的是止风雨、消水灾。当元明时期伴随着对海洋的深入拓展,原来的海神内涵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能够抚慰对海的敬畏和恐惧之心的妈祖信仰自然而然地代替海神在平阳落地生根。

在天后宫上远眺平阳县城

总之,现平阳岭门天后宫可追至元代东岳行宫,明弘治时改为圣妃庙,清康熙时改为天妃宫,至光绪元年改为天后宫。至于能不能将东岳行宫作为现天后宫的前身,则就见仁见智了。

来源:平阳县博物馆

南沙天后宫海滨公园门票 南沙天后宫滨海乐园

1. 南沙天后宫滨海乐园

广州南沙天后宫门票价格为20元/人。

南沙天后宫是为纪念海上女神林默而建,是一座集北京故宫的风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气势于一体的建筑,其规模是现今世界同类建筑之最,被誉为“天下天后第一宫”。南沙天后宫位于大角山东南麓,紧临珠江出海口伶仃洋,依山傍水,其建筑依山势层叠而上,殿宇辉煌,楼阁雄伟。

2. 南沙天后宫旁边海滨公园

有百万葵园,人工湿地游览区、永乐农庄、水果世界、海福农庄、出海游等景点。

万顷沙位于广州市南沙区,除了有独特的沙田水乡文化底蕴外,由于围垦而成,地势平坦,沃土万顷,水网纵横有序,土地深厚肥沃,空气清新怡人,是广州市首个省级生态环保示范镇。

走进万顷沙,犹如置身于美丽的水乡田园画卷里。蔗基渔塘、蕉林掩映,荷香万顷,拥有美不胜收的田园风光,被誉为“当代桃园”、都市绿洲。

3. 南沙滨海乐园关了

可以开车进去,但是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

滨海公园有大型停车场,设有502个车位,如果是节假日,进来的车辆特别多的话,还可以临时增加200多个车位,在公园停车,要收取费用,每台车每天的停车费20元。不足一天也是20元。半个小时之内免费。

4. 南沙天后宫海洋馆

1.百万葵园全国规模最大的葵花园65番禺新垦2.长隆欢乐世界国内游乐设备最丰富的游乐园5A160番禺大石3.香江野生动物世界亚洲最大的动物园5A120番禺大石4.广州鳄鱼公园亚洲最大的鳄鱼公园5A150番禺大石5.长隆夜间动物世界世界最大的夜间动物世界5A140番禺大石6.长隆大马戏亚洲最大的马戏表演场5A150番禺大石7.长隆水上乐园亚洲最大水上乐园5A140番禺大石8.森美反斗乐园中小型游乐园80番禺南村9.宝墨园有世界最大的砖雕作品4A30番禺沙湾10.莲花山羊城八景之一4A30番禺莲花山11.余荫山房广东清代四大名园30番禺南村12.南沙天后宫有亚洲的最大的妈祖像0番禺南沙13.祈福农庄番禺名胜风景区20番禺钟村14.番禺博物馆国内大型综合类博物馆10番禺市桥15.大夫山森林公园广州郊外森林公园0番禺钟村16.化龙农业大观园广州郊外农业大观园15番禺化龙17.南沙湿地公园广州唯一一个湿地公园XX番禺新垦18.高尔夫球场共有长隆莲花山南沙3个5AXX番禺XX19.南沙黄鲁山南沙最高峰海拔259米0番禺南沙20.珠江出海口可以看南沙炮台虎门大桥0番禺南沙21.广州南沙港珠江出海口,现在化港口0南沙新垦21.广州大学城亚洲一流的大学城0番禺新造22.莲花山海洋公园投资50亿亚洲一流(在建)0番禺石楼

5. 南沙海滨公园和天后宫是一个地方吗

现在地铁已通车了,但还是不太方便,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

1、坐地铁4号线到南横站,从C出口出去沿着环市大道南方向步行,途径资讯园的广场后就到了(也可以出地铁后乘公交车南沙4路在资讯园下车,这一站距离不是很远,也没有必要再转公交车);

2、乘地铁4号线到终点站南沙客运港站,朝着南沙天后宫的方向沿江边步行,过南沙天后宫的大门就到滨海公园了。

6. 南沙天后宫海滨公园

南沙天后宫好玩

南沙天后宫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坐落于大角山东南麓,依山傍水,其建筑依山势层叠而上,殿宇辉煌,楼阁雄伟。 1.5 公顷的广场上,矗立着美丽善良的巨型天后圣像。建筑的特点则集北京故宫的风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气势于一体,其规模是现今世界同类建筑之最。这里草木葱茏,繁花吐艳,还有杨柳依依的池塘,高耸的南岭塔,雅致的小山亭。暧日晴烟,凉风习习。树上 鸟儿自由歌唱,花间的彩蝶翩翩起舞。一派祥和景象,令游客流连忘返。

7. 南沙天后宫滨海乐园是哪个门

建议你在蕉门站下车,也就是倒数第二个站,因为那里有几路车到天后宫,更重要的是那里是很多公车的起点站,可以保证你是坐着到天后宫,不用站着去!呵呵!

8. 南沙天后宫游乐园

答:

羊城八景分别是:云山叠翠、珠水夜韵、越秀新晖、天河飘绢、古祠留芳、五环晨曦、黄花皓月、莲峰观海。

【羊城八景】:羊城八景特指广州市的景点,从古至今,八景的选取各不相同。新世纪羊城八景从2001年8月23日开始,经来自广州地区市政、规划、园林、建筑、旅游、文化、文博等各方面20多位专家评审,62万市民参与推荐投票,从30个候选景点中,精中选精,最后经历时一年的多次反复论证,终于使优中更优者脱颖而出,选出2002年版羊城八景。

【宋代】:扶胥浴日、石门返照、海山晓霁、珠江秋月(色)、菊湖云影、蒲间濂泉、光孝菩提、大通烟雨。

【元代】:扶胥浴日、石门返照、大通烟雨、蒲间濂泉、粤台秋月、景泰僧归、白云晚望、灵洲鳌负。

【明代】:(越秀)粤秀松涛、穗石洞天、番山云气、药洲春晓、琪林苏井、珠江静澜、象山樵歌、荔湾渔唱。

【清代】:粤秀(越秀)连峰、琶洲砥柱、五仙霞洞、孤兀禺山、镇海层楼、浮丘丹 井、两樵云瀑、东海渔珠。

【1963年版】:白云松涛、罗岗香雪、越秀远眺、珠海丹心、红陵旭日、双桥烟雨、鹅潭夜月、东湖春晓。

【1986年版】:红陵旭日、黄埔云樯、云山锦绣、珠海睛波、黄花浩气、越秀层楼、流花玉宇、龙洞琪林。

9. 南沙天后宫沙滩开放时间

河海相连的海滩

沙鱼涌是很出名的,它曾是血战沙鱼涌的故地,也有东纵北撤的纪念碑,但却深藏在一个深深的大沟壑里。沙鱼涌位于一条小河的入海口,由于河流走到这里转了个弯,形成一块不大不小的河滩,海河相连,使人一眼看上去,分不清哪里是河滩,哪里是海滩。沙滩长大约有200米,也并不算宽,沙滩岸边常停泊有小渔船。

南沙天后宫。

南望虎门与伶仃洋,它主要由天后宫广场和宫殿建筑群两个部份组成。虽然海水海滩的质量不及深圳惠州那边这么干净,但是在广州市区内就能找到海滩,已经很不错咯~

【开放时间】8:30-17:00

【门票】20RMB

【如何到达】乘市桥至南沙班车在南北台站下,转乘3、18路公交车即可;或乘地铁4号线黄阁、蕉门、金洲站下都可换乘公交到达。

10. 南沙天后宫沙滩乐园

天后宫沙滩是不要门票的。但是太阳伞要收钱的。一把伞十元

11. 南沙湾天后宫公园

从黄边乘坐地铁2号线 到达广州火车站乘坐地铁5号线到达车陂南站乘坐地铁4号线到达蕉门站乘坐南沙3路,经过19站, 到达南沙湾站(也可乘坐南沙5路)步行约320米,到达南沙天后宫

悦读上海 上海的天后宫与妈祖信仰

苏州河河南路桥旧称天妃宫桥、天后宫桥等,就是因为在历史上,桥的北堍西侧有一座天后宫。天后是中国神道中的航海保佑女神,在中国沿海的福建广东台湾等地最受尊重,在中国的南方多称“妈祖”,澳门的英文为Macao,来自葡萄牙语,据说,当年葡萄牙商船登陆澳门时,见当地有一“妈祖阁”,香火颇盛,询之当地土著,遂以“妈祖阁”称该地为Macao。有统计,今台湾地区有妈祖庙五百余处,妈祖也是最受台湾人尊敬和信奉的女神。 上海河南路桥堍的天后宫早就终止宗教活动而荒废。1980年上海为拓宽河南北路,天后宫面临被拆的可能,而当时上海正在改造松江方塔公园,遂将天后宫的主殿原样迁建至方塔公园内,据称,该大殿使用的木料多为楠木,迁址后被俗称“南木殿”。我在1990年后多次赴天后宫旧址踏勘,只见残垣颓壁,一副破相,仅剩的天后宫戏台上下被分割成八间,居住着八户人家,我希望一睹戏台昔日的画栋雕梁和精美的藻井,居民们告诉我,这些东西全被夹板封煞,泥灰涂满,当然,住户们更多的是怨声载道,打听此地何时动迁。 如今,天后宫已纳入闸北区主要的旧城改造——“苏河湾”改造工程。近日,参加了几次关于苏河湾改造和天后宫戏台迁址复原重建的论证会,会上提到最多的就是“天后与上海”的议题,于是才促使我去完成这篇文章。

关于天后的故事 1986年我出席在太原举办的科技史和文物保护会议,有同行带来一册《莆田县志》的稿本(可能是抄本)。《志》中讲,航海或海上捕捞是风险很大的行当,而莆田靠海,许多家庭以海上作业为生,每当有船出海时,当地的船员及其家族就要在海边举行隆重的祭海、祭神活动和仪式,仪式大多由当地有声望的女巫主持,仪毕,船员们会一一向女巫跪拜辞行,据说有一位女巫通神灵,凡由她主持过的祭神仪式,出海的船只和船员都能平安回家,当她逝世后,人们就尊她为神,替代她主持出海仪式,形成风俗。我老家福建福清,与莆田相邻,旧属莆田专区,老家方言称女巫为“神妈”,而“妈祖”可以理解为“神妈之祖”,这一推断还是有合理性的。 众所周知,宋朝是中国近海航运和作业的发轫期,海上作业风险太大,人们希望有神在冥冥之中保佑平安,于是,“妈祖”就随航海传到各地,而关于她的传说也千姿百态,我作过粗略的估算,传说虽大同小异或小同大异,至少也有三十余种,元王元恭《四明续志》引元太常博士程端等(时叔)《天妃庙记》中说: 神姓林氏,兴化莆田都巡君之季女,生而神异,能力拯人之患难。室居,未三十而卒。宋元祐间,邑人祠之,水旱疠疫,舟航危急,有祷辄应。宣和五年,给事中路允迪以八舟使高丽,风溺其七,独允迪见神女降于樯而免。事闻于朝,锡(赐)庙额曰“灵济”。绍兴二十六年封“灵惠夫人”……三十年封“灵惠昭应夫人”……乾道三年,封“灵惠昭应崇福夫人”……淳熙十一年,封“灵惠昭应崇福善利夫人”……绍熙三年特封“灵惠妃”……嘉定十年,封“灵惠助顺显卫妃”……宝祐二年,封“助顺嘉应英烈协正妃”,四年封“灵惠协正嘉应慈济妃”,是岁又封“灵惠协正嘉应善庆妃”,景定三年,封“灵惠显济嘉应善庆妃”……皇元至元十八年,封“护国明著天妃”。大德三年,以漕运效灵封“护国庇民明著天妃”。延祐元年,封“护国庇民广济明著天妃”。

妈祖是宋朝莆田一位统领的女儿,也是一位神巫,而且十分灵验,她未到三十岁就死了,大概在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4年),当地人就给她建祠,使她成了神,她还真的有求必应,“水旱疠疫,舟航危急,有祷必应”,北宋末年,她的祠就升格为庙,称之“灵济”。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市),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在近海的港口码头发达的地区设“市舶司”,相当于后来的“海关”的前身,主管近海航运和征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海上航运的发展,而海上航运的风险很大,人们迫切希望神灵保佑,于是神的地位不断上升,皇家历年加封,从“夫人”加封到“妃”。元至元八年(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称帝,建都大都(今北京市),建立了元王朝,为了解决北方粮食不足的困难,决定将对江南的征收部分改为实物税,直接征收粮食,但由于南宋时期南北对峙,运河航运中断多时,淤塞严重,于是,决定将“南粮北调”的方式改为沙船海运,已经投靠元朝的崇明人朱清和嘉定(今属浦东新区高桥)人张瑄就被重用,主管海上漕运,据记载,每年“南粮北调”的数量达到三百万石,相当于二十四万吨,为了确保海上漕运的安全和畅通,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和延祐元年(1314年),又先后加封“护国明著天妃”、“护国庇民广济明著天妃”。好像,中国神道没有或很少有得中央政府加封为“天妃”或“妃”的荣耀的。 在元末农民战争中,朱元璋抢在其他农民军之先建立大明王朝,定都南京,做了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此举引起了其他农民军的不满和反对,于是,朱元璋一方面调集精兵强将,镇压反对他做皇帝的农民军,被击溃的农民军只得向边境和沿海岛屿转移,于是,朱元璋一方面组建水师围剿镇压农民军残部,另一方面则实施“海禁”政策,就是禁止民船、商船在近海作业、航行、贸易,以切断海岛与大陆的联系和供给,“洪武初,天妃护海运舟有功,五年,封‘考顺纯天孚济感应圣妃’”。朱元璋实行“海禁”令后,关闭了沿海的港口,只留下远离中央政府的广州一口,准许外国人在这里开展对华贸易,这些贸易还得靠中央政府的船队运输,同时,明王朝还建立远洋船队,由三宝太监郑和带领下直接与外国贸易,《莆田县志》称:“永乐七年,加封‘弘仁普济护国庇民明著天妃’。”

一直到清初,妈祖最高的头衔为“天妃”,所以,清初以前各地的妈祖庙称“天妃宫”。清兵入关后,明朝的旧臣拥戴福王朱由崧在南海重建明王朝,继续与清军作战,近海的局势依然紧张,所以,清朝初期继续实行海禁政策,而且比明朝海禁更加严厉。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兵水师准备攻打台湾,但多次渡海,均因海浪太大而未能成功,提督万正色上《平海疏议》,提议加封天妃为“昭灵显应仁慈天后”,奏准,他就遣人撰祭文,在福建沿海举行隆重的祭祀天后活动,康熙二十二年,清兵收复台湾,于是,妈祖正式称“天后”。清兵收复台湾后,许多清兵就留在台湾,以后,不少家眷也从福建迁居台湾,台湾百姓特别敬重天后,应该与此有密切的关系。 天后的最后一次加封在清咸丰七年(1857年),封号长达六十二字,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众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普、保泰振武、缓福天后之神。”我还真的不知道,中国古代的道教神仙,有哪一位获此殊荣者。当然,这次加封还是与海上漕运有关,明朝实行海禁,当燕王朱棣以“靖难”的名义夺取王位后就迁都北京,为了解决北方粮食不足,又恢复漕运,漕运改为运河运输。清承明制,漕运仍以运河漕运,到了清道光后期,运河淤塞严重,使漕运越来越困难,成本也不断上升,于是听从两江总督陶澍的提议,改运河漕运为委托上海沙船商海运,漕运是皇差,所运的漕米是皇粮,是国家的重大项目,于是才会对这位海上航运女神再次加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