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陵园

蔡襄陵园

铺头社区:铺头社区概貌[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铺头社区位于枫亭镇集镇区枫江北路,东绕塔斗山连辉煌村,西与建国村接壤,隔溪与九社村相望。南与霞街毗邻,北通白蛇过路到岭枫郊界牌。[村落与居民] 本社区东西宽2公里,南北长3公里,总面积6平方公里。有耕地746亩,其中:水田136亩;山地面积300亩,果园200亩。下辖铺头、下墩、上口、锦岭、官桥、过山、……

蔡襄陵园介绍及参观攻略

蔡襄陵园简介

蔡襄陵园的历史

蔡襄陵的建筑特色

蔡襄陵园的文化意义

开放时间及门票价格

蔡襄陵园简介

蔡襄陵园位于江苏省宜兴市宜城镇南郊山区,是明代宜兴名人蔡襄之墓。园内占地面积约30余亩,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是一处集墓葬、建筑、园林于一体的文化景观。

蔡襄陵园的历史

蔡襄陵建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是明代宜兴名人蔡襄之墓。蔡襄是明朝初年的书画家、文学家、诗人,他的诗文流传今,被誉为“东篱乐府”。蔡襄陵作为蔡襄的陵墓,也成为了宜兴文化的重要遗产。

蔡襄陵的建筑特色

蔡襄陵园的建筑风格以明代建筑为主,主要建筑包括大门、山门、碑廊、祠堂、墓室等。大门雄伟壮观,门楼高耸,门前有石狮子和石马,显得气势非凡。山门是进入蔡襄陵园的道门槛,山门两侧的墙壁上刻有蔡襄的名言警句。碑廊是一条长廊,上面刻有蔡襄的传记和事迹,是了解蔡襄生平、文化成就的重要场所。墓道是通往蔡襄墓室的路径,墓道两旁有石狮子和石马,显得庄重肃穆。祠堂是供奉蔡襄神像的地方,祠堂内有蔡襄的画像和家书,让人感受到蔡襄的风范和文化内涵。墓室是蔡襄的陵墓,墓室内有蔡襄的石棺和石碑,墓室布置简洁,但体现了明代建筑的精髓。

蔡襄陵园的文化意义

蔡襄陵园是宜兴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蔡襄是文化名人,他的诗文、书画等艺术成就影响深远。蔡襄陵园作为蔡襄的陵墓,不仅展示了明代建筑的风貌,也反映了蔡襄的文化成就和人生价值观,对于研究明代文化、了解中国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蔡襄陵园距离宜兴市区约10公里,可乘坐公交车到达。从宜兴市区乘坐宜兴3路公交车,在宜兴总站下车,换乘宜兴15路或宜兴16路公交车,在“南郊蔡襄陵园”站下车即可。

开放时间及门票价格

蔡襄陵园每天上午800开园,下午500闭园。门票价格为20元/人,学生、老年人等可享受半价优惠。

1.建议提前了解蔡襄的生平和文化成就,以更好地理解蔡襄陵园的文化内涵。

2.建议穿着舒适、便于行走的服装和鞋子,因为蔡襄陵园有一定的山路。

3.建议自备饮用水和零食,因为蔡襄陵园内没有餐饮服务设施。

4.建议遵守参观规定,不触碰、攀爬建筑和文物,保护好蔡襄陵园的文化遗产。

总之,蔡襄陵园是一处值得一游的文化景观,它不仅展示了明代建筑的风貌,也反映了蔡襄的文化成就和人生价值观,对于研究明代文化、了解中国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蔡襄陵园位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蔡集镇境内,是明代官员蔡京之墓。这座陵园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占地面积约为100亩,是一处规模宏大、文化价值极高的古代陵墓。

陵园内建筑群坐落在南北中轴线上,包括大门、神道、石桥、石马、石羊、石狮、墓室等建筑,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明代陵墓建筑风景线。其中为壮观的是神道,全长约600米,两侧树木葱茏,石狮石马威武雄壮,令人叹为观止。

参观蔡襄陵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开放时间陵园每天上午8点下午5点开放,周一闭园。

2.门票价格成人门票30元,学生和老年人门票15元。

3.参观顺序从大门开始,依次参观神道、石桥、石马、石羊、墓室等建筑。

4.注意事项参观时要注意文明行为,不得随意涂刻、摘花、踩草等行为。

蔡襄陵园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古代建筑艺术杰作,也是了解明代文化、历史的重要场所之一。如果您有机会到徐州 旅游,一定不要错过蔡襄陵园这个宝贵的文化遗产。

蔡姓二世祖——蔡仲公陵园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有幸在祭祖大典之机,拜访位于上蔡县城东北处、周上公路西侧的蔡仲公陵园。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自古以来人才众多,晋朝即有“天下名人,中州过半”之说。这些杰出的英雄才子,他们在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发出璀璨光芒。蔡氏子嗣游览河南,必访之地则是河南上蔡县,天下蔡氏发源地,也是蔡叔度之子——蔡仲长眠的地方。

清明时节雨纷纷,飘飞的雨丝仿佛把游人带回那个不安定的年代。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后,武王大封同姓诸侯于各地,将其弟叔度封于蔡,让他与管叔、霍叔一起监管殷的遗民,称为“三监”。蔡叔度始封于蔡而居于卫。武王死后,其子姬诵继位,但因年纪太小,便由武王之弟周公旦(周公)临朝摄政,叔鲜、叔度对此不满,周公奉成王之命兴师讨伐,并予以平定,事后处死了武庚与叔鲜,并将叔度放逐,蔡叔度死于迁所。

蔡仲,蔡叔度之子,姬姓,名胡。“三监之乱”事件失败后,姬胡和家人都深受其害。蔡叔度逝世后,姬胡不但没有继承他的爵位,而且还被羞辱性地派到周公之子伯禽封地的鲁国担任卿士。一代天之骄子流落如此地步。

“天降建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忍辱负重的姬胡,以处变不惊的态度遵守文王德训,与人为善。脱下华丽的锦袍华服,姬胡换上粗糙的布衣和草鞋,手执木杖,用一颗爱民如子的心管理鲁国。由于姬胡政绩卓著,将鲁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公元前1038年,周公奏请成王让姬胡又到已废除的蔡国担任国君。

姬胡作为恢复蔡国的重要人物,人们尊称他为蔡仲,史书也称蔡仲胡。

春秋时,蔡国受楚国逼迫,曾多次迁移。蔡平侯时迁于新蔡(今属河南),称上蔡,至昭侯时迁州来(今安徽凤台),称为下蔡。蔡国传二十三代,历二十六君,立国六百多年,后被楚所灭,亡国后蔡姓子孙散居各地,以国为氏,称为蔡氏。蔡仲这个蔡姓二世祖,也被后人尊为蔡姓的得姓始祖。

蔡仲陵园位于河南上蔡县城东北处,周上公路西侧。2010年5月由世界柯蔡宗亲总会等单位共同集资300多万元修建而成,陵园总面积15亩,建设有大殿、御带河、24孝图、牌坊和3个凉亭、蔡侯仲胡公塑像等设施。使得蔡氏宗亲,随时都有一个瞻仰思祖先的场所。今后我们不会再让祖地宗坟孤寂,不会如过去一般年久失修,以致于蔓草萋萋,一片荒凉。

蔡仲陵园的建成,成为世界蔡氏宗亲祭拜先祖的圣地,成为连接海内外蔡氏血缘亲情的根基,成为融蔡氏祭祖、宗亲联谊、文化研究、文化展览、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重要文化活动场所,将推动上蔡旅游强县创建步伐,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的重要途径。

走进陵园雄伟的牌坊,便看见蔡仲公的雕像。蔡公双手合拳,深邃的目光凝望着这片蔡国故地。前来祭拜的蔡氏子孙在此驻足,心中感慨万千,千山万水挡不住归乡的脚步,时空久远也隔不断对祖地的向往。

斯人已逝,唯有陵园可供八方蔡氏子孙齐聚,满腔赤诚祭祖宗。点燃几炷香,青烟袅袅,一片哀思涌入心头。今年清明时节祭祖上,祷告先祖永安息,保佑蔡氏子孙福满堂,作为后辈子孙定不忘传承之恩。

航拍蔡氏陵园

航拍蔡氏陵园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其弟叔度于蔡地建立蔡国,国人以蔡为姓。3061年来,蔡氏繁衍不息、薪火相传,孕育了悠久厚重的蔡氏文化、蔡氏文明,在中华民族姓氏文化发展和文明传承中蔡氏占有重要的的一席之地。蔡氏后裔迁徙各地、遍及世界,族大人众、英才辈出,砥砺前行,所到之处大力弘扬先人的奋斗精神和文化素养,引领一方文明,繁荣一方发展。特别是当今,蔡氏宗亲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慎终追远、团结和谐。

蔡氏始祖叔度公陵园

蔡氏始祖叔度公陵园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