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上书屋

桥上书屋

桥上书屋,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获得世界六大最著名建筑奖之一的“阿迦汗”建筑奖,是世界建筑奇葩。世界最著名建筑奖之一“2010年阿迦汗建筑奖”24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揭晓,包括中国福建省平和县崎岭乡下石村的“桥上书屋”等在内的五座建筑获此殊荣。

中文名:桥上书屋

地理位置: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

荣誉:“阿迦汗”建筑奖

建造人:李晓东及其学生

金山这家农家书屋首次成为上海书展分会场,升级版农家书屋让城里人也羡慕

“我们常说书香满城,其实,书香满村也已蔚然成风!”9日上午,记者抵达金山区亭林镇亭西村农家书屋时,这座占地面积150平方米的小楼里,10多个孩子正在跟随书法老师练习毛笔字,小学五年级学生金屹璐已经上了6次课,纸上的字迹有模有样。走入另一间阅览室,复旦大学出版社的编辑被大小读者包围着,正在进行一场《红楼梦医话》讲座。今年上海书展分会场扩容至100个,6家农家书屋首次加入,亭西村农家书屋便是六分之一。但其实,亭西村的阅读活动并不止于书展一周,今年4月,以一场草坪朗诵会拉开帷幕,村里主办的首届读书节要一直延续到金秋10月。

亭西村农家书屋有个雅致的名字“栖静书院”,来自村民的共同创意,“亭林”有“木”,加上亭西的“西”字,凑成了“栖”,读书则让人心“静”,取名中就包含着村民的美好愿望。“亭西村的位置接近镇中心,村民的思想比较活跃,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也相对较高”,亭西村党总支书记顾丽萍说,农家书屋运转得起来并且转得好,最关键的是切实符合了村民的真实需求。上海所有行政村都已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亭西村的老村部里也有一家农家书屋,与之相比,“栖静书院”从软硬件上都有所升级,其中核心则是服务理念的更新。

如果说过去的农家书屋更多见到银发读者,阅读书目也偏向于养生保健、农业操作,“栖静书院”则主打青少年阅读,无论是书目还是活动安排上都贴近孩子们的兴趣。记者在书院门口张贴的活动表上看到,从诗歌朗诵班、儿童剧表演、打击乐到软硬笔书法,暑期活动排得满满当当,所有活动都是免费公益的。活动表旁是一张志愿者排班表,每天的学生志愿者、家长志愿者、党员志愿者一一列出。放暑假在家的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小何正在陪着弟弟妹妹们阅读,教书法的闻毅敏是金山区硬笔书法协会会长,虽然现在家住石化,但也是土生土长的亭西村人。“很多人问我要运作这样一家农家书屋需要多少经费,其实我们是‘零成本’”,顾丽萍说,去年3月,“栖静书院”正式开放以来,村民从观望到把这里当成另一个家,人流越来越多,孩子在阅读中有收获,家长们也乐意来当志愿者,书院成了孩子们结交同龄伙伴、相互学习激励的乐园,也在无形中成为村里事务的交流平台,“农村的生活形态其实和城市越来越接近,有了这间书屋,邻里之间重新变得熟悉起来,凝聚力也增强了”。

“栖静书院”现有藏书2000余册,既有青少年读物,也有《王安石全集》这样的大部头,书屋还与金山区图书馆共同发起“漂流计划”,根据村民的“心愿单”,定期配送更新书目。藏书中,既有结对单位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捐赠,也有书院所在地金山驾校的支持。这家上世纪90年代起就扎根亭西村的企业一直想为村里的公益事业出点力,驾校后院的这座小楼原本准备用作办公,听说村民有阅读需求,企业与村委会一拍即合,为方便村民出入,驾校还为书院另开了一扇大门。从大门走入,一路花草盛开,瓜果满园,形成了一座村民公园,书院就在公园里,成为送给村民的一份礼物。暑期家中无人照看的孩子,还能免费在书院就餐。“可以说这家书院是多方合作的成果,企业的资源共享和硬件托底让我们更有底气。”顾丽萍说,与复旦大学出版社的结对共建让孩子们有了更高层次的文化资源,出版社还邀请孩子们去复旦校园参观,邀请一流作者做讲座,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

“农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大家最重视的还是孩子能否成才,孩子是农村家庭的核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农村家庭对于教育文化资源的渴望更强烈。”亭西村目前有3500名常住人口,0-15岁青少年儿童287名,这些家庭的家长几乎都加入了同一个微信群,微信群里不断推送书屋组织的阅读文化活动,吸引的家庭越来越多。“小手牵大手,让农家书屋成为农村的文化高地”,金山区文广局副局长陆佰君说,抓住精准化需求,比村民先想一步,金山区已经启动农家书屋升级改造工程,并重点培育特色农家书屋,增强农家书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之成为乡村文化振兴和村民学习修身的重要抓手。

来源:上观新闻

END

责编丨胡兰萍

上海中心大厦云朵书屋要买门票吗?

免费的,但是需要预约。朵云书院,书店地址:浦东新区银城中路501号上海中心大厦52层。营业时间(防疫期间):11:00-19:00。

预约时间:11:00-12:00、13:30-14:30、16:00-18:00三个时段预约入口: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世纪朵云”进行预约。

月色书香:秘境佤山——佤山桥和鼓文化(上) | FM887悦读

月色书香

阅读•让生活更美好

本期推荐:

大山中的精灵

本期编辑:李珩

朗读者:南风

心语:想赠你春如许,想与你共享一堂“月色书香”。

在头发会跳舞,木鼓与神对话的灵逸圣地——西盟佤山,浩渺氤氲的云海,飘逸的雨丝,神圣的佛殿山,神秘的龙潭,飞跃的瀑布、古老的藤桥,葱葱郁郁的热带雨林,清澈无比的河流,还有那美味少有的佤族的稀饭、醇香醉人的佤族水酒……

今天的《月色书香》我们就一起走进美丽神奇、原始生态的西盟佤山。

节目简介

木鼓之乡,头发会跳舞的族人,浑厚的鼓点,有节奏的铓锣,整齐的步伐,逍遥的面容,不断的歌声……在山寨,你永远不会寂寞,歌声陪伴着你,水酒陪伴着你,男女老少的歌陪着你。女人披洒的黑发,映衬着黑红打底色的裙装,显得婀娜与明媚!忽闪的眼睛,永远有写不完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探访遗存的古代文明——佤山桥。

在西盟佤山,除了善良剽悍的阿佤人,浓郁、古朴的民风民俗,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外,就是通向佤山的桥。

到过佤山的人都知道,西盟佤山属云贵高原怒山山脉南部,这里山峦叠嶂,奇峰耸立,是典型的高山崇岭地带。素有 “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安全基本靠狗”的地方,这些说法形象地展示了佤山谷深山高的自然环境及特点。

进入佤山,不知要经过多少条弯弯曲曲的河流,爬过多少道笔直的山坡,走过多少道各式各样的桥梁。

佤山的桥,种类较多,风格独具一格。在佤山,我从小走过无数道竹桥、木桥、藤桥、独木桥、吊桥、竹篾桥等各式各样的古代桥梁。如今一些石拱桥、钢丝桥、钢筋混凝结构桥、铜架桥等现代桥梁已开始出现,逐步替代了古老的桥。

南约藤桥名气很大,桥长56米,宽1.5米,桥梁是由数十根又粗又长的野生巨藤相编扎而成,桥两边是用竹篾编扎成交叉十字的桥栏篱笆固定在下端的一根藤索上,中间铺三棵相连接起来的竹子为桥面,桥面上同样用许多根山藤吊在河两岸的大树上。这道藤桥就是这样穿过树林,穿过湍流奔腾的南约河,铺设在离河面约八米高的高空中,整座藤桥粗犷、古朴,很可能是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独有的。当地河两岸的佤族、拉祜族群众就是通过这道藤桥进出生产、狩猎的。

1952年,它是解放军进军西盟佤山的唯一通道。当地佤族同胞也把它称为“解放桥”、“幸福桥”。可惜在2001年桥被一场大水冲垮了,一道充满古代文明的藤桥就这样被一场大水无情地冲走了,今天再也看不到如此古朴、神奇的藤桥。

佤族作家、民俗研究者小红米:

第一次走吊桥,我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恐惧,看着眼下翻腾的流水,凸显的大石头,心狂跳不已,整个过程是吼叫着、颤抖着由旁人牵着小手过的,过了河,还后怕不已!但更多的则是惊奇和赞叹!

谁说佤族落后没文化,早在几千年前,佤族先民就把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用在了吊桥上。你看,这座用三根竹子搭起的吊桥有多沉,但它全靠桥两边栽立的两棵竹杆,把一座沉重的吊桥吊起来,你能说他们不聪明吗?

这种形式不同,风格各异的桥梁,离开佤山是再也看不到的,他是阿佤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向大自然索取生存条件的结果。它为佤山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座桥梁、一部历史,阿佤人将祖祖辈辈走在祖先创造的各种桥上,那些保留至今的古代桥梁,虽然简单,但建造的风格和架设难度却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充分反映了佤族先民的聪明才智,这是佤族人民在长期的与大自然的争斗中,为谋求生存,创造出来的人间奇迹。

月色凉凉,书香淡淡。

感悟文化经典,追忆逝水年华。

每晚22:00——23:00

云南私家车电台&云南交通之声

FM88.7\FM91.8

与您相约

END

把时间交给阅读

特别说明:我们的配图、文字等部分来自网络,若有侵犯您的权益,望告知,我们将及时删改。

U CAR

如果你有好的图片和稿子,请私信我——我是 U Car,你是谁?(微信号:FM887jjgb),和我成为好盆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