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川信江特委旧址

稠川信江特委旧址

稠川信江特委旧址位于上饶县,时代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稠川信江特委旧址被公布为江西文物保护单位。

榆林红色遗址——中共镇川县委(中共榆林县委)旧址

该旧址位于榆阳区镇川镇刘家湾村(刘家院)。

1946年10月,“北线战役”解放了镇川等地区。随即在镇川镇建立了中共镇川县委员会,受中共榆横特委领导。下辖镇川市(区级)、吴庄、上盐湾、鱼河堡、响水、武镇6个区(市)委、42个乡。工作机构设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民运部,同时设有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在下辖的乡均建立中共支部,每个区都建立了游击队。1947年西北人民解放军两次攻打榆林时,镇川县委组织了近800付担架为部队送弹药、送军粮、转运伤员等。在战争的空隙,镇川县委还领导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运动一直持续到1948年春才结束。此后县委工作的中心也转移到和平解放榆林的准备工作上来。1949年4月1日,奉陕甘边区人民政府命令,镇川县易名为榆林县,中共镇川县委员会随之改称中共榆林县委员会。同年6月榆林和平解放后,榆林县委机关迁至榆林城南80华里的鱼河堡。

党史遗址:鄂陕特委两河会议旧址

鄂陕特委两河会议旧址位于宁陕县皇冠镇油坊坪村11号卢家花屋。

卢家花屋正面(2017年7月拍摄)

宁陕县两河(现皇冠镇)地处南京坪村(原油坊坪村)长坪沟口,早期是宁陕县四亩地、新场连接旬阳坝、东江口交通要道。由于当时鄂豫陕省委和红二十五军总部的首长,与国民党西两乡乡长徐仁卿建立了统战关系,省委和红二十五军在转战过程中,经常在油坊坪路过和住宿。红二十五军长征北上后,鄂陕特委在此召开了两河会议,这次会议是确定鄂陕特委在陕南继续坚持斗争的战略部署和行动方针的重要会议。

中共鄂豫陕省委在率领红二十五军西征北上途中,于1935年7月30日分别给留在鄂豫陕边界地区坚持斗争的中共鄂陕、豫陕特委发出了内容基本相同的两封指示信,传达省委沣峪口会议精神,说明当时的斗争形势和红二十五军西征北上的任务,指示把鄂陕、豫陕两个特委合并为中共鄂豫陕特委,并就行动方针、发动群众等问题作了具体指示。由于交通联系不便,两封信均未送达。

1935年8月底,鄂陕特委在宁陕县上两河截得一份《西京日报》,看到陇东地区作战的消息,才知省委和主力红军已出陕北上,省委书记、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已在泾川战斗中牺牲。

鄂陕特委在宁陕县两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⑴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应集中统一行动,防止被敌人各个击破,要避开敌人锋芒,待机破敌;⑵特委率领游击司令部战斗营会合和各路游击师,到商洛地区寻我豫陕特委,共商斗争大计。按照这一决定,鄂陕特委率部从两河东返。

9月9日,鄂陕、豫陕特委合并为鄂豫陕特委(又称陕南特委),特委书记郑位三。同时,将各路游击师和游击大队,合编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十四师,辖两个营、一个手枪团,继续战斗在以宁陕、佛坪镇安为中心的陕南广大区域。

来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中共陕北特委第二次扩大会议旧址—红石峡会议旧址

红石峡会议旧址内景

该旧址位于榆阳区榆阳镇北岳庙村北2公里处的红石峡景区内。

1929年4、5月间,中共陕北特委第二次扩大会议在榆林红石峡翠然阁天门与地门之间的洞穴内召开。

参加会议的有刘志丹、杨国栋、刘澜涛、冯文江、贾拓夫、白明善、李力果、常立德、刘秉钧、霍世杰、乔乃文、韩俊杰、胡颖民等10多人。

会议集中批判了特委代理书记杨国栋的右倾错误,并撤销其代理书记职务,重点讨论了加强武装斗争的问题,确定武装斗争可以有白色的(白军工作)、灰色的(土匪工作)、红色的(公开组织革命军队)三种形式。会议还决定加强对灾民斗争的领导,推动分粮、吃大户等运动。会议决定刘志丹任特委军委书记,主持特委工作。

1992年4月红石峡景区被确定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