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古建筑群

明清古建筑群

明清古建筑群是一个景点。较为集中于驿前街道东面一线,由四十余处单栋古建筑构成。

百年积淀,带你走进玉林这个明清古建筑群......

玉林,古称郁林州

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文化古城

自古享有“岭南都会”之美誉。

这座城市有独特的现代建筑

亦有历史悠久的古村落。

偶然听人提起玉林市区城北高山村落,有一片古老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在我的设想中,她应该是一位落魄的贵妇,岁月留下了衰老,却依然风韵犹存;亦或是若江南古镇那般,有穿镇而过的小河,精雕的石桥,傍河而建的屋宇,接连不断,炊烟袅袅笼罩下,还有浣洗的姑娘,宁静安谧......

01

高山村

FIRST

高山村,广西目前仅有的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之一,曾先后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广西历史文化名村”等称号。

坐落于玉林市北面5公里处的大容山西南余脉的山坡上,全村占地9.1平方公里。清湾江从村东边流过,村西有古代开辟的通州大道,是古代中原人南下玉林的主要通道之一。

高山村的海拔及相对高度虽不高,但因周边经常发生洪灾但村子从未被水淹,因此而得名高山。

02

历史悠久的文化古村落

SECOND

高山村始建于明朝天顺年间,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明朝地理学家,旅游徐霞客曾于公元1637年路经高山,被其数百棵几人才能围抱的参天巨松、十多棵遮天盖地的大榕树自然景观和热情好客、无虞无诈的民风所吸引,并夜宿高山村。

这在其游记、及《郁林州志》、《广西史料》中均有记载,高山村内现有徐霞客屐址和保存完好的古树6棵。

高山村明清古建筑群以其保存较好、风格完整、文化内涵丰富而为人注目。虽经历了近600年的风雨沧桑,保存得极为完好,散发出原汁原味的古代建筑文化的气息,不失其大家风范。

(▲徐霞客曾到过的驿站

03

独具郁林风情的特色建筑

THIRD

高山村整个古代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形式独特、地方特色鲜明,展现出一幅具有岭南特色风貌的古代农村风景,体现出桂东南农村古朴淳厚的风俗民情。

村里的民居建筑表现出以两广地区宗祠文化为主要载体的民居文化,古民居大多以一条轴线为主体,一条轴线代表一个家庭, 一座院落代表一个大家庭,同宗聚居的宗族形态得到充分体现。浓缩着深厚的明清民居民俗文化底蕴,充分体现高山村历史文化内涵及建筑风格。

古民居、宗祠一般三进、四进或五进,外墙青砖包皮,内墙石灰批白,两广特有的"推笼"以及融风水、美学、礼教为一体的屏风广泛应用于几乎每座建筑,更有大量工艺精美、栩栩如生的壁画木雕、泥塑、石刻点缀其中。

无论是建筑物内部结构,还是纹饰、诗书画的选择,都体现出其追崇祖宗、崇尚礼教、推崇科举、祈求人丁兴旺、福禄寿全的特点。

高山村有名的青云巷,这条巷子被称为广西文化第一巷,小巷两旁门房紧闭,显然早已无人居住。在明清时代,这条不起眼的小巷出了一名进士,六名举人,三十多名秀才,改革开放后户户有大学生。

小巷朗朗书声传遍了高山村和周边,于是有传说考试前走一走即可青云直上,高中功名。

房梁上的驮梁兽是高山村建筑中值得一提的文化特点。房子的房柱与房顶是不直接接触的,而是在柱顶守卫着一只驮梁兽,似狮似麒,稳定的趴在房柱上,坚挺的背着沉重的房顶。

多少年过去了,历经多少世代,它纹丝不动地关注着房子主人的兴衰变迁,悲欢离合。

04

书馨袭世的“进士村”

FOURTH

高山村民风和谐,古往今来,高山村崇文重教。村里最自豪的是出文人,自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到清末150年间,高山村共出4名进士(玉林科举时代共中进士24名),21名举人,193名秀才,民国至今共出了约300名大学生。

而早于明万历年间(1574年),村里就办起了“独堆坡书房”,随后各个家族竞相开办启学蒙馆、大馆、私塾等。从建村以来,该村人秉承好学、礼信之风,以书馨袭世、人才辈出而享誉广西,被称为“进士村”“广西文化第一村”。

村里现存最为完好的古民居承绪楼,其中有壁诗200多首、壁画30多幅,在二厅中堂屏壁上,挂着一幅清代装束的人物画像,那是承绪楼的先辈牟绪亭。画像上一幅巨匾自左向右密密麻麻写着“朱子治家格言”。将“治家格言”放在这样醒目的地方,可以想见承绪楼先辈的严训家规。

据说高山村有一个奖学基金会,专门对读书读得好,考上重点中学、大学的学生给予奖励。这个制度延续已有两百多年。

这些都表现出村中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也是高山村“进士村”称号的一个侧面佐证。

05

文化遗存丰富

FIFTH

高山村文风兴盛,文化遗存丰富,现今村内共保存有明清宗祠13座,古民宅60座150幢,古闸门6个,古青砖巷道9条,以及古坟、古井、古戏台、古剧场、古石碑、古石礅、石柱一大批。

明清时代的进士匾、文魁匾、楹联、画像、古线装书籍、壁画、灰塑、木雕、雕花屏风门、龙凤床、椅等,这些富含历史文化内涵且保全完好的古迹,正像一部不可多得的立体史书,吸引着人们去探寻。

过眼云烟,转瞬就是上百年。高山村也已变得陈旧残缺,绽放了几百年的壁画在岁月的打磨下变得有些模糊,雕着图案的木板门散发着古色古香的气息,经历了无尽风雨阳光的黄泥墙依然矗立,“旧”得很真实,“残”得很可爱。

踩在坎坷的青石板路上,古朴与惊艳并存,思绪也梦回明清,旧垣残瓦之间,似乎在述说着光阴的故事。走过许多城市,看过许多美景之后,还是那些拥有文化历史记忆的“旧”、“残”让人心动。

这里很安静,

安静得鸡鸣的声音很大,

安静得孩子碎碎的跑步声很清晰,

安静得可以听到

一个人屐着凉拖渐渐走远......

这些古老的遗迹

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探求......

广告合作/请联系(微信同号)

图文来源: 网络

小编:可爱多

花样玉林·美食/广告/资讯/电商/直播

闽北美景|探访顺昌元坑明清古民居建筑群

霞映文昌 彭植连 摄

霞映文昌 陈亦民 摄

元坑古镇顺昌县城西南12公里,闽江三大支流之一的金溪贯穿境内,早在明、清时期就是古代闽西北交通要衢,繁忙的水上运输使之成为当时有名的商贸中心,元坑的明代贡茶"前山茶"、清代"同顺星"毛边纸都由此销往海外,享誉东南亚。

寻宗探祖 范发强 摄

童嬉 岑凤华 摄

元坑古镇至今还保存有大量的明、清时期古建筑

古宅盛宴 黄忠 摄

太极井 黄忠 摄

元坑古民居多为几组并列的四进院落,门楼梁架雕饰精美,穿斗月梁造形多样,椽板上铺设望砖,布局风格简洁明朗。

窗外 林驰 摄

迄今保存完好的登云桥继承了明、清两代建桥方面设计精巧、造型优美的建筑特色。

辉映宝塔 白浪

2017年1月,顺昌县元坑古镇经南平旅游局验收审核,已达到国家3A级旅游景区标准,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供稿单位:顺昌县委宣传部

金乡这座明末清初古建筑群即将再现真容!

重磅!

位于羊山镇小屯村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氏民居

近日正式启动修缮

赶紧来看看!

李氏民居

位于金乡县羊山镇小屯村,为明末清初古建筑群。目前,现存古民居约13座,祠堂1座、园亭(后花园)1个、鱼池1个。

整个古村落布局合理,由围墙、里巷、祠堂、书室、民居、古井、池塘等组成,是特色鲜明的聚族而居的农业村落文化景观,具有浓厚鲁西南地方艺术特色和风格。2013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年久失修,李氏民居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房顶漏雨、砖体酥碱、墙体开裂,池塘坍塌、家祠门窗腐朽等。如果不及时修缮,李氏民居有倒塌的风险。为保护我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县文物旅游局高度重视,积极邀请专家研究修缮方案,对接上级文物部门寻求资金支持,聘请山东省崇文文物保护有限公司进行施工方案设计,并顺利通过省文物局批复。

李氏民居修缮工程的成功实施

不仅是

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

还将对

做好文旅融合、

促进金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起到重要作用!

(版权所有,若转载请保持文章完整性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图文:蔡运华

编制:周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