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桂林书院

丰城桂林书院

桂林书院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正式落成,由致仕学者夏子哲创建,院址位于江西省丰城市同田乡镇坊村东镇坊小学内,属一处杰出的古建筑文化遗产,1994年辟为市古文化遗迹遗址,1996年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龙光书院及龙山书院号称丰城三大书院,当年的藏书量一直为丰城各大书院之冠。书院为古0-宫,丰城桂林书院,丰城桂林书院简介,丰城桂林书院-宜春市丰城市丰城桂林书院旅游指南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抗击疫情·桂林画院、桂林美术馆在行动’主题美术书法作品藏品展”征稿入选名单公布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题研究疫情防控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桂林市委宣传部、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向广大书画创作者发出征集作品号召:要积极发挥文艺轻骑兵带头作用,从自身做起,在这特殊时期,创作出一批振奋精神、鼓舞士气、传播正能量、讴歌真英雄的好作品,彰显我们文艺工作者“文艺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

在这样的基础下,桂林美术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影响力,打造了线上征稿作品展览,自征稿发布之日起, 已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各类美术作品八百余件,类别涵盖了中国画、书法、油画、雕塑、水彩、插画、剪纸等十数种,在经过专家的筛选,已经连续推出数十期线上展览,得到了本地各大媒体的报道,其中主题鲜明、艺术性强的作品也被用于桂林市区公交站公益广告宣传中,为将反映特殊时期的文艺作品更好的传承下去,桂林美术馆拟面向全国征集优秀作品举办主题藏品展。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共桂林市委宣传部

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

桂林美术馆 桂林画院 桂林书法院

桂林市美术家协会 桂林市书法家协会

入选作者名单

美术类:

戴延兴《出征》

龙山农《白衣天使披甲战病魔》

韦广寿《抗疫面孔》

张贤《民族脊梁》

秦晖《南山图之拨云见日》

韦丹意《国之栋梁》

唐道一 国画

黄熙《守护神》

文新军《党旗飘飘》

文新军《武汉我来了》

秦天《与疫情赛跑》

张世霖《最美逆行者》

武朝利《白衣勇士》

王隆祥《本命医护》

张颖《齐心协力》

敖漪《天使》

陈生新《人民子弟兵,千里驰援武汉》

何文雯《逆行天使》

李嘉林《疫情前线卫士》

李自龙《疫情一线英雄》

王可大《武汉加油!》

雷少敏《急难赴鄂热血腾》

陈柳先《责任》

黄泽浩《歼灭战》

蒋玲《使命》

蒋艳兰《致敬英雄》

庞骁芸《中国加油!》

唐艺嘉《保护者》

周杰兰《击败疫情》

周杰兰《疫情防控》

周杰兰《中国必胜》

周杰兰《众志成城

杨冰灵《中国,加油》

张伊凡《守护与希望》

赵鑫《守护者》

庄诗睿《我为武汉加油》

梁旭才、白杨《岗前》

许孝伟《分割阻击!抗击疫情!》

罗克中 钢笔画

黄峰《牢记使命》

黄顺辉《疫情中的逆行者》

秦子惠《执子之手战胜疫情》

卫强忠《向逆行者致敬》

张超《一起坚守,致敬》

张点宇《众志成城》

王善民 国画

肖舜之《平凡天使》

骆夏《逆行者》

田月欢《抗战前线工作者》

吴剑珊《白衣天使》

毛泓《出征》

黄沁雯《不舍昼夜》

李晖《疫情前线》

玉林《众志成城》

秦子惠《日夜奋战 争分夺秒》

甘新同《战友》

邓夫觉 国画

孔令宇《抗击疫情》

黄立坚《冒雨作战》

伍雪梅

郑伟灵 《和衷共济》

甘新同《守护》

党持纲《迎战疫情》

于隆涛《防线 》

罗锐和《破土动“火神”》

刘启贵《人民的院士钟南山》

王勤生《同舟共济》

李琳琳 《逆行者》

任松林《众志成城》

奉积桂《白衣天使》

阳满弟《非常时期》

杨麟《胜利在前方》

廖峻江《为桂林点赞》

谢雄华《廣西馳援湖北的物資》

韦治兰《湖北姑爷来了》

杨静《同舟共济》

蒋深丰《抗“疫”一线001》

蒋深丰《抗“疫”一线002》

李许佳《食之无味》

李建卫《“战疫”---武汉系列》

金华 《分秒必争》

王义立《一线勇士》

甘新同《最美天使》

罗艺婷《天使》

郭思如《为国祈福》

韦剑华《家国情怀》

刘团《众志成城》

苏红光《我们必胜》

苏红光《责任·致敬最可爱的人》

刘建银 《子弟兵驰援武汉》

莫锐 《抢建火神山医院》

孔睿《雪中送炭》

罗锐和《合力功“雷神”》

张贤武

严焯斌《隔疫不隔情》

徐道宽《火神山建设者》

张霜《火神山医院》

吴绍军《众志成城》

姚瑶《防线》

吴智宇《抗疫时期》

谢宗余《一线工人》

书法、篆刻类:

龙建忠 书法

罗敏《战役》

邓超群《自作诗一首》

黄国兵《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蒋艳莲《平安是福》

李怀晖《同心驱厉鬼,众志筑长城

陆祖冲《和尘同光治新毒,与时舒卷温旧知》

秦家德录毛泽东诗《送瘟神》七律二首

唐飞雪《武汉加油,中国必胜》

唐天安《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唐永隆《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三山镇邪妖》

王文华《众志成城》

王文婷《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韦文周《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杨丽君《武汉挺住,战疫必胜》

张先忠《不交往是为长交往,不聚会意在大聚会》

王萱《大爱无疆》

陈秋玲《齐心抗疫》

程平《戴口罩

程平《抗疫》

邓超群《安平泰》

邓超群 《天佑中华》

胡慧捷《大爱无疆》

胡慧捷《平安》

黄耀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蒋志宏 《逆行者》

蒋志宏 《武汉雄起》

雷范坤《安且康》

雷范坤《火神山》

欧建伟 《白衣战士》

欧建伟 《最美白衣天使》

阳勋权《南山长寿

阳勋权《正气》

杨茂霖 《安且吉兮》

杨茂霖 《生命万岁》

叶荣华《大爱》

叶荣华《众志成城》

周燕标 《武汉铆起》

廖德宝《毛主席诗一首送瘟神》

陈庆娟《抗击.胜利》

范二德《毛泽东七律《送瘟神》之二》

银雁 书法

何恒光 书法

胡俊贤《抗击疫毒 医者仁心》

黄联和《毛泽东诗词送瘟神其一》

黄金凤《阳光总在风雨后》

蒋志宏《共克时艰,抗疫必胜》

东明《战疫》

李光祖毛主席的《送瘟神》七律二首

廖德宝 书法

廖东就《战瘟疫》

刘堡成《武汉加油》

韦起芸毛主席—《送瘟神》句

黄忠华 书法

蒋家莉 书法

雷范坤《万众一心·共克时难》

莫宏平《送瘟神》

谭伟成《同舟众志联四尺整张》

王林《志在必得》

王子靖《只争不负联》

伍全义《为万世开太平

张盛《医者仁心》

周开畅《妖云魔鬼

周州《抗疫情》

苏志友毛主席(送瘟神)两首

周芳林《全民共䇿抗疫情》

林文宏 书法

黄家城 书法

黄香昭 书法

李光祖 书法

李娜佳 《回家》

梁旭才

林振盛

莫宏平 书法

李晓军 书法

唐健钧《送瘟神,祈平安》

骆罡“战疫 · 除顽”联

秦裔工毛泽东《送瘟神》

吴昌明自作诗一首

何恒光毛泽东《送瘟神》选句

谢光辉自作诗《战疫必胜》

吴宏明自作“门窗 · 舌剑”联

长兴“祖国 ·人民”联

黄小明《天佑中华》

李春毅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石云端毛泽东《送瘟神》

黄正鹏“庚子 · 共克”联

蔡发祥《情系武汉》

蔡玉柱 “中国 · 武汉”联

戴开政《万众一心》

邓涛伟 书法

杜伟毛泽东《送瘟神》

黄耀华《中国安宁

蒋才智毛泽东《送瘟神》

蒋迎军毛泽东《送瘟神》二首

经东云“控疫 · 保健”联

李枝有《浩然正气》

刘忠钢 “明知 · 偏向”联

罗美福杨长波诗一首

莫宏平《万众一心》

欧建伟 篆刻

宋静《毛泽东主席七律二首》

苏志才 篆刻

唐果毛泽东《送瘟神》

唐明《 “ 历劫 · 经霜”联》

唐运勇《自作诗一首》

伍燕飞《武汉加油》

谢云《节录习总书记讲话》

叶荣华 篆刻

张长连《自作诗一首》

赵仰新《病毒无情人间有爱》

唐登强 书法

邱奕登《福佑》

余建勇《送瘟神》小楷

陈燕《众志成城战疫情》

陆中良 书法

秦文鹏《送瘟神》

廖俊娥小篆《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

黄唤平《庚子初春 》

吕斌荣对联

郑钧洪 书法

谢士桥《共克时艰》

欧家玉 书法

孙世功 书法

陈家贤 书法

郑钧洪 书法

周波 书法

杜胜亚《舍小家 为大家》

文吉喆 《节录黄庭坚书论》

莫文忠《听党指挥齐心协力,激浊扬清共克时艰》

孙士桥 书法

陈镇注《逆行者》

王致《抄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状肺炎疫情防控指示》

雷范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邓智达《为抗击疫情的医务工作者赋》

周芳林 书法

张俊力《使出防控组合拳 打赢疫情阻击战》

闫思宁《战“疫”》

秦志英小草作品——文天祥《正气歌》

陆祖冲《和光》

崔浩然《习语金句》

刘丽雯《逆行者》

张俊力 书法

周州《抗疫勇士,灭毒英雄》

李波《沁园春.众志成城》

请名单公布作者将作品邮寄至桂林美术馆

作者待遇

1.获得桂林美术馆签发的收藏证书。

2.获得本次展览精美画册。

3.作品将刊登在多家媒体进行滚动宣传。

4.作品将参加桂林美术馆馆藏精品常设和不定期的展览。

邮寄地址

广西桂林市象山区龙船坪路173号桂林美术馆,抗击疫情主题创作收藏委员会。 收件人:谢翼帆、谢雪梅。

展出方式及拟展出作品时间

线下展览:视疫情防控情况而定。

网上展览:桂林美术馆公众微信号、桂林美术馆网站长期展出。

联系方式

桂林美术馆对本次活动拥有最终解释权。

主办方对所有入藏作品享有展览、印刷、出版、发行、广播、录像、放映等版权性权利。

(来源:桂林美术馆)

两会@佛山 | 禅城丰宁寺、莲峰书院,今年将开放

街坊们,你知道吗?

禅城全区文物保护单位共达77处,

其中,丰宁寺莲峰书院

4处文物保护单位今年将重新开放!

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目前,禅城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77处,采取保护修缮措施的已达七成以上。今年,莲峰书院、丰宁寺等文物保护单位将重新开放。

禅城77处文物保护单位

你知道的有哪些?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的禅城,面积在全市五区最小,却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

据统计,目前禅城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7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67处,采取保护修缮措施的已达七成以上!快来看看你都知道哪些文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禅城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3处,包括佛山祖庙东华里古建筑群以及南风古灶·高灶陶窑。

其中,佛山祖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曾毁于元代战火,明朝洪武五年重建,此后随着佛山城经济的日渐发展,经明、清两代二十多次重修、扩建,尤以清代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大事装修后,更为瑰丽壮观,成为一座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庙宇建筑。

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禅城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则包括梁园、河宕贝丘遗址、霍氏古祠建筑群兆祥黄公祠林家厅及古民居群简氏别墅文会里嫁娶屋7处。

其中,梁园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年),为广东清代粤中四大名园之一,是佛山梁氏家族梁蔼如、梁九章、梁九华、梁九图叔侄四人所营造的大规模私家园林。其布局以住宅、祠堂、园林三者浑然一体,尤其是以奇峰异石作为重要造景手段,在岭南园林中独树一帜。

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禅城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共67处,包括适安里古民居群、叶生生堂、苏氏书塾、基督教赉恩堂等。

1、黎涌陈氏大宗

黎涌陈氏大宗祠始建于明嘉靖(1522-1566年)年间,清代重修,是传统的岭南祠堂建筑。座东北向西南,广三路三进对称平面布局,总面阔31.6米,总进深43.7米,面积约1380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山墙,抬梁式砖木结构。是禅城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祠堂建筑。

保护范围为文物建筑本体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2、沙岗张氏大宗祠

沙岗张氏大宗祠清代建筑,是传统的岭南祠堂建筑。座北向南,广三路,中路三间三进对称平面布局,总面阔26.5米,总进深42.9米,面积约1130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山墙,抬梁式砖木结构。是禅城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祠堂。

保护范围为文物建筑本体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3、状元井

状元井,传为南汉已使用的古井。井口呈圆形,直径0.53米,花岗岩石井圈,井壁下部方形,故名“方井”。井壁以青砖砌筑,井底有石,耸起如鳌头,因此又称“鳌头井”。南汉状元简文会、明代状元伦文叙先后居于此地,故当地流传“一井两状元”盛事,并将此井称为“状元井”。

保护范围为文物本体及距井心3~4米的矩形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4、平兰陈公祠

平兰陈公祠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是传统岭南祠堂建筑。座北向南,广三路二进对称平面布局,硬山顶,人字山墙,抬梁式砖木结构。彩绘壁画装饰丰富,简括传神。是研究清代祠堂建筑发展演变的实物例证。

保护范围为文物建筑本体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5、大雾岗遗址

大雾岗又称“大帽岗”,该遗址文化层堆积分布厚达2.5米,是唐宋时期石湾窑遗址,上世纪六十年代曾进行过调查试掘。遗址中采集到的标本,对研究“石湾窑”的发展演变提供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

保护范围为文物遗址和现状山体部分,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6、廖家围

廖家围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为廖氏家族所建的大型庄宅建筑群落,是清代石湾庄宅式建筑的代表。对研究石湾当地的居住习俗、建筑史、家族发展史等有较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保护范围为文物建筑本体及其院落、街巷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7、三华罗氏大宗祠

三华罗氏大宗祠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重修。座南向北,原为广三路四进对称平面布局,面宽25.8米,进深57.9米,占地面积约1490平方米。现仅存西路及四进后楼建筑,东路只保留了后段厢房,但仍保留原有高大气派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清代祠堂建筑发展演变的实物例证。

保护范围为文物建筑本体及其院落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8、邓群岗遗址

邓群岗遗址为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1.5米,主要遗物有灰、红陶片、蚬壳、石锛、石片等,石器质地与西樵山遗址出土的相同。是我市保存较好的贝丘遗址之一。

保护范围为文物遗址所在山体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9、隆庆陈氏宗祠及古官道

隆庆陈氏宗祠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座北向南,三间三进对称平面布局,面阔13.38米,进深37.32米,面积499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山墙,抬梁式砖木结构。古官道为隆庆村通往顺德广州等地的主要通道,全长252米,宽1~1.8米,以花岗岩石条铺砌而成。是佛山地区现存不多的古道之一。

保护范围和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10、永新社学

新社学始建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清代重修,原为祠庙,翌年广东提学副使魏校推行“毁淫祠,建社学”时改为社学。建筑座西向东,三间二进对称平面布局,面阔11.8米,进深15.4米,面积182.7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山墙。头门石额嵌“永新社学”,落款:“里人吴荣光书/光绪庚寅重建刻石”。天井北廊墙有《陪祀与祭条例义捐银记》、《重建永新社学碑》碑记两通,是研究佛山教育史的重要资料,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保护范围为文物建筑本体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11、大江罗氏宗祠

大江罗氏宗祠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座东南向西北,三路三进对称平面布局,总面阔25.3米,总进深43.3米,面积1095平方米,硬山顶,镬耳式封火山墙,该祠保留部分明代建筑构件,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保护范围为文物建筑本体占地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12、海口庞氏大宗祠

海口庞氏大宗祠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座东向西,三间三进对称平面布局,面阔11.9米,进深46.7米,面积约610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山墙,抬梁式砖木结构。是研究清代祠堂建筑发展演变的实物例证。

保护范围为文物建筑及其院落占地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13、张槎东岳庙

张槎东岳庙为清代建筑,座北向南,三路三进对称平面布局,总面阔22.6 米,进深20.3 米,面积约460平方米。中路由前殿、香亭、后殿组成,西路偏殿已毁。硬山顶,镬耳式封火山墙,抬梁式砖木结构。中路二进香亭藻井保留我市现存唯一漆金木雕“团龙”图案装饰,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保护范围为文物建筑本体占地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14、谭仙观

谭仙观又称谭公庙,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座北向南,三间两进对称平面布局,总面阔18.6米,进深23.1米,面积约430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山墙,抬梁式砖木结构。西墙碑刻《创建谭仙观碑记》一通,《创建谭仙观签题碑》三通,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保护范围为东至小布街十六巷,南至小布东街,西至同伟南街。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15、大沙杨氏大宗祠

大沙杨氏大宗祠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座西向东,面阔五开间,原为三进对称平面布局,现仅存头进。总面阔31.4米,进深9.6米,面积约300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山墙,砖木结构,头进前广场保留大型石雕狮子一对。是禅城区现存唯一五开间规格的祠堂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保护范围为文物建筑及其院落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16、张槎仙槎书院古建筑

张槎仙槎书院古建筑群由水月宫、仙槎书院、财神庙三组建筑组成,均为清代建筑,座北向南,硬山顶,镬耳式封火山墙,砖木结构。该古建筑群为佛、儒、道三教并存,体现了佛山人包容、开放的社会观念,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保护范围为文物建筑及其院落占地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17、泰和当铺

泰和当铺建于1924年,由铺面、住宅、储物楼组成。铺面座东向西。储物楼楼高五层,通高约20米。为碉楼式砖木结构,楼基以花岗岩石条砌筑,青砖墙体,各层四面均有石框小窗。该当铺保存完整,是研究佛山经济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保护范围为文物建筑及其院落占地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18、青云街当楼

青云街当楼建于民国时期,铺面已改建,当楼面宽8.6米,深9.86米,通高17米,当楼基础以红砂岩石砌筑,高达3米,上部青砖墙,各层四面均有花岗岩石框小窗,为佛山当时经济繁荣的缩影。

保护范围为当楼建筑所占用地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19、适安里古民居群

适安里古民居群为民国时期建筑,布局规整,自成一街,以南北向主道为轴线分为东西两片,又分别以东西向的两条耙齿巷将东西两片各分为三列,建筑物多为二层格局,以精细的木雕屏风门作室内的各种间隔,门楣、窗楣及天井小院多有精致的灰塑装饰,是佛山现存为数不多具岭南建筑特色的民居群。

保护范围为东距文物建筑边界约1.5米,西至建筑边界,南至松风路,北距建筑边界约3米。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20、培德里古民居群

德里古民居群为清代至民国建筑,为南北向的多列多进式宅第群。现存西侧南片三列、北片六列宅第建筑群,均为硬山顶,人字山墙,砖木结构,以本地三间两廊式带朝厅或不带朝厅的岭南民居平面布局为主,建筑格局及装饰均具清末民初时期岭南民居装饰风格。

保护范围为北至麒祥里、红路五巷,西至红路四巷,包括培德里古民居建筑及其院落街巷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21、李可琼故居

李可琼故居建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年),为山东盐运使李可琼(1765-1846年)宅第,主体建筑座西南向东北,面宽五间21.2米、进深三间11.4米,面积230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山墙,二层砖木结构,该楼内置有72个精致的木窗,形式不尽相同,又称“七十二窗楼”,具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保护范围为西北至莲花巷、苏巷,西南至清正街,东北与珠江幼儿园相接,包含故居建筑及其院落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22、莲花巷土府

莲花巷土府始建于明代,座北向南,面阔11米,进深7.24米,总面积80平方米,硬山顶,镬耳式封火山墙,二层单体建筑,红砂岩石砌筑墙基,墙体为三合土夯土墙,墙侧有石框小窗。广府人对明代石脚夯土墙的“当楼”统称“土府”,此类建筑厚实坚固,富家巨族多用以储存贵重物品,亦为当铺储物之所,对研究明清佛山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保护范围为文物建筑所占地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23、季华女子小学旧址

季华女子学校为1920年3月由佛山爱国女青年郭鉴冰、郭慕兰和郭淑贞创办,1924年迁建现址,现仅存礼堂。该礼堂座东北向西南,面阔21.2米,进深9.8米,面积209平方米,红砖钢筋混凝土结构。大门左侧镶嵌1933年6月15日郭鉴冰、郭淑贞共立的奠基石。季华女子学校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产生的新型学校,革命烈士陈铁军曾在此就读,接受新文化思想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保护范围为礼堂建筑所占地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24、叶家庄

叶家庄为清末佛山富商叶氏家族所建,自占一巷,称宝善坊,面积约4000平方米,其布局以东西向直街为主干道,绝大部分建筑物集中在街道以北。庄内建有叶大夫祠、住宅、花园、图书室等设施,街道用花岗岩石铺砌,首尾均建有闸门楼,东侧门楼石额镌题“南阳”二字,是佛山少有的大型庄宅建筑。

保护范围为民居群建筑及其院落街巷全部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25、任围

任围是任氏兄弟二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兴建的大型宅第建筑群,包括乐安里的任围庄宅西侧任映坊的任应庄宅两组建筑群,原有围墙与外界分隔,故称“任围”,是佛山较典型的民居建筑群落之一。对研究佛山民居建筑特点和“聚族而居”习俗等有重要价值。

保护范围为文物建筑群及其院落街巷全部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26、集贤坊古民居群

集贤坊古民居群为清末民初建筑,该民居群建筑风格多是在传统三间两廊式民居和多单元纵向组合的基础上,吸取外地厅堂建筑布局发展而形成一种独特风格,既保留有佛山传统的建筑风貌又融入外来元素,体现佛山人兼容和开放的思想观念,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保护范围东至勤俭街,南至建红街,文物建筑及其院落街巷全部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27、龙塘诗社

龙塘诗社建于民国初年,由李众胜堂主人李兆基所建。主楼和副楼呈“L”形分布,围墙与李众胜堂祖铺相连,主楼为仿西式风格拱圈前廊平面布局二层砖木结构建筑,副楼为后期加建。龙塘诗社原在朝市街陆沈园内,后得李兆基鼎力资助,让诗社成员常在此活动,成为本地文人墨客以诗文会友雅集的场所。

保护范围为文物建筑及其庭院所占用地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28、花王庙

花王庙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座西向东。三间二进对称平面布局,面宽11.06米,进深18.9米,占地面积209平方米,硬山顶,镬耳式封火山墙,瓜柱抬梁式架构。二进柱础配花鼓形状木櫍(木质),其独特的装饰风格为当地同类建筑中少见。该庙原祀花神,“粤人祈子必于花王”。 该建筑有较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

保护范围为文物建筑所占用地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29、中成当铺

忠诚当铺建筑始建于清,民初时改作“中成”当铺。该当铺现仅存储物楼。该楼高7层约24米,墙体青砖砌筑,首层墙基为4米高的红砂岩墙体,每层均有石框小窗,是佛山保存较好的“当楼”建筑,是研究佛山经济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保护范围为文物建筑所占用地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30、隔塘霍氏家庙建筑群

隔塘霍氏家庙建筑群含霍大夫祠、霍氏家庙、霍氏桂花厅。霍大夫祠与霍氏家庙均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清代重修。霍大夫祠座南向北,硬山顶,镬耳式封火山墙,三间二进祠堂建筑。霍氏家庙坐北向南,硬山顶,镬耳式封火山墙,三间四进对称平面布局,由头门、正堂、宅第及后堂组成。霍氏桂花厅为清代民居建筑,二路二进平面布局,东路为正门,西路为住宅。隔塘霍氏家庙建筑群对研究佛山习俗风情等具有较高历史研究价值。

保护范围霍氏家庙、霍氏桂花厅、霍大夫祠建筑及其院落全部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31、傅氏家庙

傅氏家庙由傅秉常、傅翼鹏家族建于民国五年(1916年)。座北向南,三间二进对称平面布局,主体建筑依次由照壁、头门、后堂组成。总面阔10.1米,总进深26.4米,面积267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山墙,抬梁式木结构,具有较高的艺术、历史价值。

保护范围南至隔塘大街,包含文物建筑及其院落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32、叶生生堂

系1935年落成,为三层中西合璧的七楼建筑,即现美协楼。清代,这里是佛山铁锅行会馆。其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楼高三层,大楼的总建筑面积约820平方米。

保护范围为文物建筑本体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佛山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关于公布第五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

33、陈铁军故居

陈铁军故居为清代民居建筑,座南向北,三间二进院落式平面布局,硬山顶,人字山墙,砖木结构。陈铁军烈士(1904-1928年)青少年时期在此居住和生活,是佛山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保护范围为文物建筑及其院落所占用地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34、蕺园

蕺园共有两处,均建于民初。蕺园(1)为仿西洋建筑,为当地叶氏家族所建的西式花园别墅式建筑,由围墙、门楼、主楼和副楼以及花园组成,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蕺园(2)为祠宅合一建筑,座北向南,融合中西式建筑装饰元素。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保护范围:蕺园(1)西至福贤路,东至福庆巷,包文物含建筑及其院落所占用地范围;蕺园(2)为文物建筑及其院落所占用地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35、居仁里土府

居仁里土府始建于明,清代改建。座南向北,为二层单体建筑,总面阔11.4米,总进深13.5米,面积约155平方米,楼高14米,硬山顶,镬耳式封火山墙,墙体为三合土夯土墙,墙基础为高达3米的红砂岩石叠砌,墙侧有石框小窗。广府人对明代石脚夯土墙“当楼”统称“土府”,此类建筑厚实坚固,是作当铺的储物间或富家巨族储存贵重物品之所。对研究明清佛山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保护范围为文物建筑及院落所占用地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36、蓝田冯公祠

蓝田冯公祠为明代聚居此地的冯氏家族所建,清代重修,座北向南,三间三进对称平面布局,面阔11.6米,进深34.25米,面积399平方米,硬山顶,镬耳式封火山墙,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该祠部分建筑构件仍保留明代特征,是研究明清时期祠堂建筑发展演变的实物例证。

保护范围南至正村六街,包含文物建筑及其院落所占用地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37、区家庄

区家庄是一组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年)富商区氏所建的家族庄宅建筑群,最初仅有住宅4座,清同治年间增建“资政家庙”,后添建其他宅第和花园等,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该建筑群布局严谨,造型优美,对研究清代佛山的建筑艺术、生活习俗及社会面貌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保护范围南至居仁里,东至禄丰新巷,包含文物建筑及其院落、街巷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38、石路巷古民居群

石路巷古民居群为明末清初建筑。该建筑群坐北向南,由南北向小巷分为东西两片,东片建筑通面宽为26.6米,进深仅43.9米,为四进特宽开间四合院式平面布局,硬山顶一体化屋面,镬耳式封火山墙,砖木结构,是目前省内城市中极为罕见的早期民居群。西片建筑建成略迟于东片,其南侧建筑于民国年间改建成西式建筑“小乐园”医院。该民居群对研究当时佛山居住习俗和经济发展状况具有极高的价值。

保护范围包含文物建筑及其院落、街巷所占用地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39、国公古庙

国公古庙为清代建筑,座北向南,原三间四进对称平面布局,现存头门、香亭及前殿,面阔10.6米,进深21米,占地面积223平方米,硬山顶,海棠形镬耳封火山墙,砖木结构。该庙曾是清代“新钉行”西友会馆,所祀尉迟、敬德为铁钉行祖师,对研究佛山冶铁业的规模及其分工有重要作用。

保护范围南至新安街,西至东井里,包含文物建筑及其院落所占用地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40、塔坡庙和井

塔坡庙为清代建筑,座西向东,面宽4.58米,进深8.95米,面积约41平方米。马鞍式封火山墙,硬山顶砖木架构,正门上方嵌有“塔坡古迹”石额。庙前置有塔坡井,圆形花岗岩石井圈,直径0.52米,井壁以青砖砌筑,井之四周花岗岩石条铺砌地面。塔坡庙和井是佛山得名的重要物证。

保护范围为文物建筑所占用地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41、陈盛故居

陈盛故居为清代民居建筑,座北向南,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竹筒式平面布局。陈盛(1864-1926年)为蔡李佛拳名师张炎的首徒,培育武术人才众多,其故居对于挖掘佛山武术文化具有一定历史意义。

保护范围东至文物建筑边界,南北向外延伸约4米。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42、鸿胜祖馆

鸿胜祖馆为清代建筑,座东向西,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竹筒式平面布局,面宽3.85米,进深15.2米,面积59平方米。“鸿胜祖馆”由张炎(字鸿胜)于清代咸丰元年(1851年)设立,该馆是佛山市现存历史最久的私人武馆旧址,在蔡李佛拳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佛山作为武术之乡的重要见证。

保护范围包含文物建筑及其院落。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43、佛山精武体育会会址

佛山精武体育会会址于1935年建成,座北向南,为具岭南建筑风格的仿清代殿堂式的钢筋混凝土建筑,重檐歇山顶,单层砖木钢架结构,建筑前部设有月台。该会址是佛山地区弘扬中华武术,强身健体的重要场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保护范围为文物建筑所占用地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44、华英中学旧址

华英中学于1933年由基督教中华循道会创办,为西式风格的砖混结构建筑,现尚存校舍七栋,分别为原校长楼、外籍教师宿舍楼、教学楼、男生宿舍楼、女生宿舍楼、钟楼图书馆等,是西方文化教育和岭南文化教育交流的历史见证物,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保护范围为文物建筑所占用地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45、李大夫家庙

李大夫家庙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座北向南,三间二进对称平面布局,面阔10.6米,进深21.8米,面积232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山墙,砖木结构,瓜柱穿斗式抬梁架构。该处原为栅下铺天官坊,为明代户部尚书李待问家族聚居之地。

保护范围为文物建筑所占用地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46、经堂古寺

经堂古寺建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座西向东,原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为三间四进对称平面布局,为硬山顶,人字山墙,砖木结构,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红巾军起义失败后被毁,光绪年间重建,现仅存山门和三进浮图殿。经堂古寺既为古刹,也是研究以佛山为基地的红巾军起义和佛山得名源流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保护范围为文物建筑所占用地范围,包含两栋建筑之间的庭院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47、苏氏书塾

苏氏书塾为清代建筑,座北向南,二路二进平面布局,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砖木结构,门口呈回字形设计,门额楷书阴刻“苏氏书塾”四字。是禅城区目前唯一保存较好的书塾式建筑。

保护范围为文物建筑所占用地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48、吴勤烈士陵园

吴勤烈士陵园是佛山市人民政府于1951年为纪念吴勤烈士而建的纪念性建筑。陵园座南向北,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正门为重檐歇山顶琉璃牌坊,题额“万世留芳”;陵园中央矗立4米多高的 “吴勤同志烈士纪念碑”, 碑上刻有吴勤烈士生平事迹。吴勤、吴勤胞弟吴俭本和吴勤警卫员邓卓英三位烈士长眠于此。

保护范围为烈士陵园围墙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49、李广海医馆

李广海医馆为清末民初建筑。座东南向西北,由两座砖木结构单层平房组成。李广海是具有杰出贡献的佛山中医骨伤科治疗专家。1920年,他继承父亲李才干的医馆,更名为“李广海跌打医馆”。该医馆对研究佛山中医药历史具有较高价值。

保护范围为文物建筑及院落所占用地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50、基督教赉恩堂

基督教赉恩堂建于1923年,由在佛山传教的美国基督教信徒倡建,由神召会李霞露牧师、李承恩等信徒募捐购建。座西南向东北,为外三层内四层仿哥特式红砖建筑,面阔16.3米,进深17.7米,总占地300平方米,堂内存建堂碑记一通。该堂是禅城区保存最完整的宗教建筑,也是西方宗教文化向珠三角地区传播的历史存证。

保护范围为教堂及其附属构筑物。建设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51、中山公园牌坊(含中山公园牌坊、亦乐亭、李氏牌坊)

中山公园于民国年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中山公园牌坊建成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为四柱三间拱券门式砖牌坊,刻 “中山公园”四个隶书金字。亦乐亭建成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六角重檐攒尖顶,钢筋混凝土结构。李氏牌坊建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四柱三间三楼式木石混合结构,原为 “参军李公祠”门前牌坊,后迁建于现址保护。

保护范围为文物建筑物占地范围。建设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52、高庙

高庙始建清代,又名“福善祠”,祀北极镇天真武上帝,与佛山灵应祠(祖庙)“并昭显赫”。庙内藏有清代顺治、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朝重修福善祠碑记共12通之多,是石湾镇历史发展的物证。后因被火焚毁,高庙现只保留其偏厅。

保护范围为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十字巷,南至高庙路、忠信路,西至华鹏陶瓷厂五金机车间,北至进士巷。以南风古灶历史文化街区城市紫线作为建设控制地带。

53、石梁梁氏家庙

石梁梁氏家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403—1415年)。该建筑装饰精美,保存较好,是研究明、清祠堂建筑的发展演变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保护范围为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保护范围外扩12米,南边包括进步龙岗公园全部,西至金澜南路,北边包括石梁喷泉广场全部。

54、莲峰书院

莲峰书院建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嘉庆二十年(1815年)增建魁星楼,为石湾七堡乡绅捐建为“倡兴文运七堡会课之所”故又称“七堡莲峰书院”,后为七堡乡绅议事所,光绪十年(1884年)设七堡团练局,成为当时石湾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枢。原建筑由山门、香亭、正殿及魁星楼组成,今仅余山门。

保护范围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及东侧庭院。建设控制地带为东至保护范围外扩20米,南至保护范围外扩8――22米,西至镇中路道路中心线,北至保护范围外扩40—60米。

55、丰宁寺

丰宁寺始建于明。主体建筑由山门、钟鼓楼、前殿、中殿、香亭和后殿组成,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并依地势渐次升高,建筑架构为抬梁与穿斗式混合结构,硬山顶马鞍山式封火山墙,与区内常见的镬耳式封火山墙廻然不同,建筑风格独特。

保护范围为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建设控制地带为东至保护范围外扩20米,南至保护范围外扩8――22米,西至镇中路道路中心线,北至保护范围外扩40—60米。

56、绿瓦亭

绿瓦亭,民国建筑。1920年简照南母亲潘氏在香港病故,简氏兄弟在黎涌简地村口地建起牌坊,牌坊上刻有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题颁的“义行可风”牌匾,并于牌坊左右两旁建茶亭各一座,内置石台石凳,设有茶水供附近乡民休息用。因其凉亭上盖铺绿色琉璃瓦,故名“绿瓦亭”。现当地村民利用该亭扩建成绿瓦亭公园。

保护范围为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建设控制地带为沿文物本体范围向东延伸4至8米,向南延伸约4米,向至绿化庭院入口处,向北延伸约11米。

57、秀岩傅公祠

秀岩傅公祠建于1916年,是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的建筑。秀岩傅公祠祠址原是清代佛山分府衙门旧址,由傅氏后人傅秉祥在民国初购得所建。该建筑头进和三进为岭南传统祠堂建筑,二进为西洋式的柱头钢筋混凝土结构厅堂,墙壁用意大利石米批荡,顶部为露台,从室内可拾级而上。该祠现保存完整,是对研究佛山在民国期间的中西合璧建筑形式和建筑艺术的典型实例。

保护范围为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建设控制地带为东距保护范围约12米,南距保护范围约15米,西至运动场边界,北距保护范围约3米。

58、太上庙

太上庙始建于清康熙二年(1665年)。该建筑为三进三开间,抬梁式木结构,海棠式封火山墙。该庙原为祀太上老君的道教庙堂,清末民初改作鸿胜馆分馆,1924年,鸿胜馆的骨干吴勤在太上庙成立南诲县四区农民协会,以此为基地推动佛山农民运动的迅猛开展。

保护范围为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建设控制地带为东至祥华街,南至塔坡街,西距保护范围约25米,北距保护范围约10米。

59、仁寿寺

仁寿寺塔又称仁寿寺如意宝塔。建于1935年,为平面八角攒尖顶七层仿阁楼式钢筋混凝土建筑,通高约25米,各层出檐饰黄琉璃瓦,塔腔内有梯拾级可登至顶层。塔内现保存有伊斯兰文石碑及石匾各一,为国内所少见。

保护范围距塔基四周约6—8米的矩形范围,面积680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距保护范围范围界线约74米,西至祖庙路,南至达云里,北距保护范围范围界线约53米,面积10272平方米。

60、酒行会馆

酒行会馆始建于清代早期,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重建。硬山顶人字山墙砖木结构,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是清代卖酒行业的聚会商议重要事项的场所。该馆对研究佛山的商业发展史及佛山本地酿酒文化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保护范围为构筑物占地范围,面积198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东距保护范围范围界线约25米,南至祖庙大街,西距保护范围范围界线约15米,北距保护范围范围界线26米,面积2125平方米。

61、黄祥华如意油祖铺

黄祥华如意油祖铺为清代商铺建筑,硬山顶人字山墙砖木结构,佛山清代商业街“竹筒屋”式铺面,三进“前铺后居”式平面布局。该铺当时以专营“黄祥华如意油”出名。是佛山目前保存为数不多的清代商铺旧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保护范围为构筑物占地范围,面积146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东距保护范围范围界线约27米,南至协天里,西至文明里,北至文会里,面积2319平方米。

62、简照南佛堂

简照南佛堂为民国初年建筑,硬山顶人字山墙砖木结构,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由头门、二进及其附属后楼组成。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创办人、著名实业家简照南为其母亲潘氏专设的居室和佛堂。

保护范围为建筑物及其院落占地范围,面积196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东距保护范围范围界线约58米,南至文会里,西至文明里,北至保护范围范围界线约25米,面积3342平方米。

63、李众胜堂祖铺

李众胜堂祖铺为民国初年建筑,由创始人李兆基建造,是其海内外药业连锁店铺的总号所在,为三进三层硬山顶青砖木结构,是佛山现存传统中成药老字号保存较完整的祖铺样式,有重要历史研究价值。

保护范围为建筑物及其院落占地范围,面积264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东距保护范围范围界线约2.5--10米,南至祖庙大街,西距保护范围范围界线约12米,北至保护范围界线约14米,面积938平方米。

64、祖庙大街店铺

祖庙大街店铺为清代商铺建筑,硬山顶人字山墙砖木结构,传统“前铺后居”式平面布局。是昔日本地商业发达和民俗风情的代表建筑。

保护范围为店铺建筑群占地范围,面积228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东南两边距保护范围界线约30米,西距保护范围界线约25米,北至祖庙大街,面积3268平方米。

65、孔庙

佛山孔庙旧称尊孔会。是清末宣统三年(1901年)本地一批尊孔士绅集资所建,属小型纪念性建筑物和尊孔活动场所,而并无依照一般文庙之制。原建筑包括孔圣殿、招待室、治事室、小亭以及荷池花园等建筑,占地约2000平方米。现仅孔圣殿一单体建筑保存尚好外,余均荡然无存。此建筑面积近300 平方米。该殿室内神龛置有“孔子石刻像”,是按山东曲埠孔庙的孔子石刻像拓本重刻的;左右两壁之上,嵌有《孔子庙堂碑》石刻,为唐代著名书法家虞世南所书碑记拓本翻刻,上有翁方纲的考记题跋,原藏于李可琼“七十二窗楼”,由其名人送出。殿内的明间还有大型雕花硬木隔扇屏风,形制硕大而又清雅脱俗;该殿前檐明间檐柱花岗石柱础亦极具特色。

保护范围为建筑边界向东北延伸4米,向西南延伸8米 全部范围。建设控制地带档至祖庙路,南距保护范围约46米,西距保护范围约30米,北距保护范围约43米。

66、康宁聂公祠

康宁聂公祠,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清代重建,为两进院落式平面布局,现仍保留有部分明代建筑风格和材料,灰塑十分精致,是研究明、清祠堂建筑的发展演变的实物例证。

保护范围为建筑及其院落所占地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保护范围线外扩8米处,南至保护范围线外25米处,西至保护范围线外15――18米处,北至保护范围线外15米处。

67、众义国术拳馆

“众义拳馆”,民国时期武馆,为二层红砖洋楼,它是研究佛山咏春发展以及派系的重要素材,该拳馆位于筷子路中段。

保护范围为文物建筑本体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详见《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佛山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关于公布第五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

丰宁寺、莲峰书院等

4处文物保护单位今年开放

2019年,禅城将重点推进东华里古建筑群二期、石路巷古民居群、蕺园、花王庙修缮、琼花会馆复建等修缮工作。

其中,适安里古民居群、国公庙、丰宁寺、莲峰书院4处文物保护单位,预计将于今年5月开放。市民游客将新增了解佛山文化、探索禅城历史的好去处!

丰宁寺-莲峰书院旧貌

丰宁寺-莲峰书院修缮后

复原文物历史古韵

禅城有序开展文保工作

一直以来,禅城都坚持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2019年2月3日,禅城区发布《佛山市禅城区实施<佛山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管理办法》,规定明确的职责分工、保护利用、修缮管理等方面的细则,以更好地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修缮、报批、宣传等相关保护管理工作。

文物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物化载体,是不可再生、无可替代的公共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相信禅城的文物将会恢复历史古韵,更好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来源:佛山新闻网

文字:庄馨

图片:李小鱼、南风古灶、小李白杨、三寸钉、白云、千百度

桂林鸿丰·景城国际大酒店评价好不好怎么样

鸿丰·景城国际大酒店,地址:红街商业区崇信路43号 ,南溪山公园斜对面。
距离桂林火车站1公里,出门就能搭乘去往阳朔的大巴。交通很便利。附近有两个商业广场。购买特产也方便。酒店比较干净,住的很舒服,各种设施都比较新。二是酒店每间房都有自己的路由器,对于老公这种离不开网络的,是非常值得推荐的,而且网速超快的。三是虽然这家酒店不在市中心 ,但出行非常方便,不远处就有公交站,11路十来分钟就可到达解放桥,途中经过桂林火车站、汽车站、阳桥、正阳路步行街,打的十五元左右到正阳路。斜对面不远有南溪山医院和南溪山公园,餐饮有最有名的椿记烧鹅、阿甘酒楼和牛肉拉面。酒店有免费早餐

桂林好地方江景酒店,桂林蓝宝石酒店,维也纳酒店(桂林中山店)这几家酒店,哪家比较好,靠近景点。

其时吧评价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所以也不一样,我也住过维也纳觉得还可以啊,是不是你当时住的房间不好啊…… 这三个酒店都是靠近景区的,而且都是四星酒店,所以应该都还行。好地方的楼层稍微低一点,更适合老人和小孩的,而且江景房看风景应该很不错啊,推荐好地方 www.868e.com/Hotel_17403.html

精通桂林大酒店怎么样

出差,入住一个晚上,所以感觉不多。房不大,但感觉还不错。被子和床都很舒服。外面正对湖边,晚上的灯光看起来很不错。洗手间热水不热。至于服务以及早餐,没感受到,无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