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成寺摩崖石刻

化成寺摩崖石刻

化成寺摩崖石刻位于袁州区化成寺。

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均宏 | 探秘凤翔前关里村摩崖石刻与寺沟石窟文化

凤翔前关里村摩崖石刻

寺沟石窟文化考察记

文&图 李均宏

2017年8月5日上午,我和高中同学李强应屈红卫之邀驱车到了糜杆桥镇北水沟村,在屈红卫父亲和他的老朋友韩师傅的陪同下,由仵师傅开车,去北山前关里村考察摩崖石刻佛像凤翔县糜杆桥镇前关里村山环水抱,位于谷底阳坡,村民房屋都背东北,面西南,村西北河边有一片岩石峭壁,直立千仞,上有石刻佛像,村中还有布尔山羊养殖基地。

在前关里村关老师傅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七人披荆斩棘,穿过草丛来到石崖对面的荒田中,石崖下的河沟已经断流,由于河水下切,崖下河谷幽深。石壁东部有一浮雕石龛,刻有三尊佛像,为交臂交足状,旁有二侍者。宝鸡文理学院魏宏利博士观看石刻佛像照片后认为该石刻佛像近于北朝时代石刻风格。西部崖石上有一大一小两石洞,小洞在上,遥望已无佛像,大洞在下,遥望有一石刻透雕佛像,如真人大小。据屈红卫父亲回忆,他在二十多年前,曾上去看过,小洞佛像还在,现在则可能已经被盗。佛洞距离河谷直线距离大约五十多米。由于天气炎热,攀爬不便,只能远距离观察拍照。

前关里村空谷幽兰,世外桃源,是避暑纳凉的清静之地。可惜年轻人大多移居城市,现在只有老年人口二十六人,很多田地已抛荒,无人耕种。石崖怪石嶙峋,远看如同天然石雕,柱石动物,塔柱神怪,无所不有。

下午,我们一行又驱车前往凤翔县寺沟石窟考察,从姚家沟镇原红旗化工厂职工之家东边上山,途经姚家沟水库,一路青山绿水,野花飘香,风清云白,野果解馋,让人心旷神怡,留恋忘返。

凤翔县寺沟石窟本为兰若寺,有明代嘉靖年间石碑《兰若寺记》为证,不知为何今人称为难舍寺。 兰若(若,音rě),是“阿兰若”的省称,源自梵语aranya之音译,原意是森林,引申为寂净无苦恼烦乱之处,后也指一般的佛寺,《俱舍论》云:一牛鸣地,可置兰若,取离喧故也。柳宗元衡山中院大律师塔铭》则称:“官赐额者为寺,私造者为招提、兰若”。

《凤翔县志》记载:“寺沟石窟,位于城东北20公里五曲湾乡寺沟村。有明代石刻造佛像,线刻佛像,舍利塔三座,佛像碑两座,字碑七座。流水潺潺,翠柏浓郁,山景宜人。”又有地方文献记载:“寺沟石窟始建于唐代,现存石刻为明清时代遗物,……寺沟石窟对于了解明清时代凤翔地区佛教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寺沟石窟地处凤翔县北部山区,四面群山环绕,苍松翠柏,环境幽静,因远离公路,人烟稀少,交通极为不便,因石窟规模较小,保存状况较差,缺乏安全保障,该石窟未列入级别保护。”寺沟石窟石刻佛像现在已被彩绘装饰一新,并有玻璃橱窗保护。该地佛教道教庙宇共存共荣,和谐相处,有佛殿和菩萨殿,也有三皇殿和三清殿。道教庙宇坐东朝西殿后崖壁洞中有玉皇大帝雕像及其两个侍者,洞壁门旁有佛塔石雕,塔内有佛像,佛殿坐北朝南,殿后崖壁洞中有石雕佛像及二菩萨,佛像石洞上面还有石洞供奉药王孙思邈。《华商报》记者曾发现明代成化年间题记,推测其建于明代中期。寺沟石窟西侧有一块高约十米的立石,在清水泉旁菜地背山,倚山而立,从寺门口远处看,头部身子脚部已出现,若加以人工,可雕刻成阿弥陀佛接引佛像,比人工建筑庙宇塑像更能吸引游客。寺沟石窟庙宇的古旧门扇木雕花纹工艺精湛,可惜已被拆旧换新。

中午我们还路过了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凤翔水沟遗址,该遗址曾出土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代石器如石斧,石镰和陶鬲等生活用品,现存商周时代城墙,该城东边近邻干水河,西边为封家河,地势高敞,坡缓平坦,背山朝阳,两侧鹅卵石堆积深厚,可能是上古时代雍州文化中心。同行中的长者屈红卫的父亲又给我们讲了他亲眼见过的在二十世纪七十年初期改改卖水的场景,改改生来弱智,不能参加正常农业劳动,只好在路旁给过往卡车司机和打柴人供应白开水,由于不识字,也不会算帐,只好用二分钱样币收费,一分、五分硬币或一角纸币都不收,成为没文化、头脑简单者代表,并被传为饭后谈资笑料。山区村妇改改的外表形象当然不好,头发散乱扎成两个小辫,面貌丑陋,衣服肮脏,那个时代的残疾人还没有得到社会关心和照顾。真是: 改改本是残疾人,苦难岁月有伤痕。卖水只要二分币,马头坡边遗迹寻。我建议在凤翔县凤灵公路旁马头坡适当地点当年改改卖水处设立卖水故事雕塑,记载历史故事,怀念苦难岁月,促进五曲湾村旅游产业发展。

晚上,凤翔文艺爱好者在天香楼聚会,我县琵琶演奏教育工作者王海芳老师即席演奏古今名曲助兴,屈红卫也用竹笛伴奏,其乐融融!

作者简介

李均宏,1972年生,陕西凤翔人,长安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陕西省作协会员。

文稿审核 | 李 强

本期组稿 | 杜亚军

成都旅游景点石刻 成都摩崖石刻

1. 成都摩崖石刻

奇迹一:蓬溪宝梵壁画。《中国绘画史》、《中国名胜词典》等十余种辞书对宝梵壁画均有文字记载,称其可与敦煌壁画媲美。

奇迹二:宋瓷。城南金鱼发掘出中国最大的一宗宋瓷窖藏出土的985件精美瓷器中,国家一级文物达29件,其余均为国家二、三级文物,其中荷叶盖罐、刻花梅瓶、龙耳簋式炉等更是弥足珍贵。孤品荷叶盖罐被称为中国“三大国宝之一”而享誉中外。

奇迹三:皇家禅林广德寺。被誉为“西来第一禅林,僧克幽禅师的出家之处。克幽禅师是唐中宗的孙子,唐玄宗的侄子

奇迹四:观音朝觐圣地——灵泉寺 灵泉寺始建于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远在一千多年前就已成为佛教圣地。

奇迹五:中国第五大发明,遂宁人发明了卓筒钻井技术,可汲取地下千米深处的盐卤,揭开了人类用钻井方法开采地下深处矿产资源的序幕。

奇迹六:中国死海 1亿5千万年以前,剧烈的板块运动形成两个内陆湖,一个是中东死海,另一个遂宁大英县境内的地下古盐湖。

奇迹七:中国人造卫星回收基地,遂宁人造对于成功回收具有决定作用。

奇迹八:世界侏罗纪公园,龙凤峡位于遂宁市射洪事明星镇境内。

2. 四川摩崖石刻景点

四川世界遗产有:九寨沟、黄龙、四川大熊猫栖息、峨眉山-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1、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2、黄龙:名胜风景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西距松潘县城56公里,东离平武县122公里,总面积4万公顷。主景区黄龙沟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顶下。获得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和“绿色环球21”认证、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等殊荣。1992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四川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3、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由世界第一只大熊猫发现地宝兴县及中国四川省境内的卧龙自然保护区等7处自然保护区和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等9处风景名胜区组成,涵盖成都、雅安、阿坝和甘孜共4市州的12个县,面积9245平方公里。4、乐山大佛景区:规划面积17.88平方公里,以“天下第一大佛”为核心,以“壮、雅、清、逸”为特色,是具有观光、朝圣、文化、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里有世界最大的摩崖石刻弥勒坐像——乐山大佛、自然和人文奇观——“巨型睡佛”、青衣别岛——乌尤寺、佛教雕刻艺术荟萃——东方佛都、宋元古战场——三龟九顶城、中国最早的佛像之一——结跏趺坐佛。 此外,这里还有著名的历史文化景观和景点:秦时离堆;汉时尔雅台、麻浩崖墓;唐时海师洞、灵宝塔、凌云古刹、九曲栈道;宋时东坡楼;元时千峰洞;明时注易洞;当代沫若堂、碑林、龙湫虎穴等。5、都江堰风景区: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3. 摩崖石刻文化

摩崖石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摩崖石刻是指人们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内容,包括各类文字石刻、石刻造像,还有一种特殊的石刻———岩画也可归入摩崖石刻。

狭义的摩崖石刻则专指文字石刻,即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记事。 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石刻艺术,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书法、造像或者岩画。 崖石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连绵不断。摩崖石刻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

史料记载

据冯云鹏《金石索》曰:“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

清人叶昌炽《语石》认为:“今人见题名,或称之为摩崖,不知摩崖不皆题名也。即桂林诸山,诗、赋、赞、颂姑无论,唐宋《平蛮》诸碑、韩云卿《舜庙碑》,非巍然巨制乎?……晋、豫、齐、鲁间佛经、造像,亦往往刻于崖壁……盖摩崖,犹‘碑’也,为通称,为虚位,亦为刻石之纲,其文字则条目也。”

文物价值

摩崖石刻不仅是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许多摩崖石刻为政治或文化名人所题,书法精美,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同时,这些不同年代、不同民族文字的摩崖石刻,或富于天然之意趣,或体量巨大、气势恢弘,或为名家手笔,为秀美的自然风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内涵。

4. 成都摩崖石刻开放时间

四川自然文化遗产数全国第一。四川有世界遗产五处,居全国第二。其中自然遗产三处,在全国排名第一。列为联合国《人与生物保护网络》的自然保护区四处,占全国的14.29%。世界地址公园三处,人类非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七个。

国家级森林公园三十八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十一个。国家地址公园十六个。

国家湿地公园二十九个……

1、青城山—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的西北边缘,建于公元前3世纪,是世界著名的灌溉系统;青城山是中国最重要的道教文化中心之一。青城山和都江堰于2000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单。

2、黄龙

黄龙位于岷山山脉南部,是四川西北部风景名胜区,以山地景观、多样化的森林生态系统、壮观的石灰岩地层、瀑布和温泉而闻名1992年,黄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3、九寨沟

九寨沟在四川西北部,是青藏高原边缘的一部分,以数量众多的多层瀑布、色彩缤纷的湖泊和白雪皑皑的山峰而闻名。它于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4、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卧龙、四姑娘山和夹金山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位于四川省西部,是全球30%以上的大熊猫栖息地,并拥有5,000~6,000种植物,200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5、峨眉山风景区和乐山大佛景区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缘,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乐山大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世界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

5. 成都摩崖石刻风景区

广元石窟四川最早和最大的佛教石窟,其代表是皇泽寺和千佛崖。皇泽寺在北朝开始开凿,初唐、盛唐时期达到高潮,中唐时期衰落。寺内现存造像54龛、1200余躯。与皇泽寺隔江而望的千佛崖,开凿于北朝晚期,盛唐后逐渐衰落。整个石窟长达388米,大小龛窟密如蜂巢,最密集的区域内有14层之多。现存龛窟950个,造像5000余尊。

  巴中石窟巴中石窟分布广泛,现存石窟59处、500余窟(龛)、7000多身,其中南龛、北龛、西龛和水宁寺保存最好,艺术水平也最高。这里窟(龛)绝大多数是唐代作品,少数开凿于隋代。这些石窟造像受到北方石窟艺术的影响,沿袭了唐代长安、洛阳一带的人物风格,以现实社会中各种人物形象为依据进行雕造和彩绘,佛像面部丰满,菩萨雍容华贵。

  安岳石窟安岳地区石窟的开凿早于大足,有确切年代的造像题记,最早为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晚唐至两宋时期,安岳(及大足)成为全国开窟造像最繁荣的区域,大量密宗造像引人注目,地方化、世俗化的艺术特色走 成熟,成为中国晚期石窟寺的杰作。目前保存较完好的有45处,其中,卧佛院、千佛寨、圆觉洞、华严洞、毗卢洞等9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都石窟与造像成都地区的石窟零星分布在成都平原周边的交通道路上,规模较小。但在考古中,发现了不少珍贵的寺院遗址和佛像,如万佛寺、西安路、同仁路、商业街、实业街等。

  乐山石窟乐山大佛和夹江千佛岩摩崖造像是乐山石窟的代表。乐山大佛身高71米,堪称世界之最。其建造从公元713年修建到公元803年,历时90年。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千佛岩位于大佛景区北门临江崖壁,凿刻于唐代,分布在长70米、高10米的崖壁,现存石窟72龛,造像题材丰富,其中弥勒造像数量较多。

邛崃石窟,四川省邛崃市是成都地区现存摩崖造像最集中、规模最大的石刻分布地区。其佛教石刻艺术体现了唐代中、晚期的不同风格,可谓承载着唐代佛像艺术灵魂。主要有邛崃大同乡石笋山摩崖造像、临邛镇磐陀寺摩崖造像、花置寺摩崖造像等。它们布局严谨,反映故事情节生动,是摩崖造像中罕见的精品。

蒲江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北朝至清代石窟寺及石刻。主要包括飞仙阁摩崖造像、龙拖湾摩崖造像,分别位于四川省蒲江县西南10公里处的朝阳湖山崖上和鹤山镇蒲砚村。飞仙阁摩崖造像、蒲江石窟即二郎滩摩崖造像,沿崖长约200米间有历代石窟摩崖造像现存87龛,其中唐代68龛、五代1龛、宋代7龛、明代1龛、清代10龛。有佛、菩萨、天王、力士、金刚、夜叉、飞天等五百五十多躯造像。佛像最大者高6米,最小者30厘米,刻工精细、线条流畅,神态各异。还有一尊高2.5米、长3.5米的大石狮,16通碑刻题记。附近有传为西汉文帝时莫公将军舍官隐居地,后人为纪念他而建的飞仙阁,北宋称莫佛院,南宋僧文意撰《飞仙洞跋》,改今名。

药师岩石窟,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三坝的高坝村,但大山之中何以会出现这个药师岩?原来这一带自古以来就盛产中草药,当地百姓穿衣吃饭,较多地依靠药材收入,因此,药师佛在当地有很大的影响。药师岩周围就种植了不少杜仲、厚朴、黄柏等中草药,飞凤山所在的斜源镇目前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中药材之乡”了,名贵的“三木”药材(杜仲、厚朴、黄柏)、黄连、天麻,还有红梅、银杏,在这里满山遍野都是,中药材规模达3万多亩。

6. 著名摩崖石刻

《杨淮表记》全称《司隶校尉杨淮表记》,东汉隶书摩崖石刻,熹平二年刻于褒科道崖壁。

关陇道上的东汉摩崖石刻《河峪颂》,虽处偏于一隅的陇上,但依然受传统经学的熏染,其成为古隶典范并非偶然。

全称《李翕折里桥陠阁颂》。东汉隶书摩崖刻石。传为仇绋书。熹平元年刻。石在今陕西略阳境内。

《石门颂》、《郙阁颂》、《西狭颂》,书史上将之称为“摩崖三颂”或“汉三颂”。

7. 四大摩崖石刻

1、医巫闾山

医巫闾山,位于锦州市境内,平均海拔600多米,其主峰望海山海拔866.6米。《全辽志》载:“山以医巫闾为灵秀之最”,誉为东北三大名山(医巫闾山、千山、长白山)之首。医巫闾山从历史上就以寺院为中心形成了玉泉寺、大阁等十几个相连的景区,每个景区都占据着一个或数个有名的山峰和古刹,又都有碑刻记述着它周围的山峦形势和庙宇的历史,每个景区都以各自的特点标新立异。

2、千山

千山位于鞍山市东南17公里处,总面积44平方公里,素有“东北明珠”之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 区。它南临渤海、北接长白山,群峰拔地、万笏朝天,以峰秀、石峭、谷幽、庙古、佛高、松奇、花盛而著称,具有景点密集、步移景异、玲珑剔透的特色。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全国景区热度前十排名中,千山风景名胜区登上全国十大热门景区第七位。

3、关门山

关门山有“东北小黄山”之称,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境内,距市区48公里处,因双峰对峙,一阔一窄、一大一小,其状如门,故称“关门山”。关门山占地3517公顷,有四大景区:小黄山景区、夹砬子景区、龙门峡景区和月台子景区,共计108处景点。最高海拔1234米,景区内植被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达 95%,古树名木众多,风景秀丽。

4、药山

药山位于鞍山市岫岩县境内,是辽宁四大名山之一,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药山以盛产药材而得名,以其雄伟而著称,有大小奇峰40余座,主峰化石岭最高海拔888.8米,人文古迹众多,景色四季宜人。

5.凤凰山

丹东凤凰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位于丹东凤城市,由东山和西山两大景区组成,最高峰攒云峰海拔836米,面积182平方公里,被誉为“国门名山”“万里长城第一山”“中国历险第一名山”。凤凰山是以自然景观为主,历史文化古迹、边塞田园风光、风俗民情为辅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融“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庐山之幽静,黄山之奇特,峨眉之秀美”为一体,素以“雄伟险峻,泉洞清幽,花木奇异,四季景秀”的自然美著称于世。

6、老秃顶子山

老秃顶子山海拔1300多米,位于本溪县和桓仁县之间。由于山高气温寒冷,极顶裸露、不生草木,故名老秃顶子山。老秃顶山属长白山脉,主峰海拔1367米,仅次于辽宁的最高峰花脖子山。山顶恰如伸向云端的屋脊,高昂而雄伟,故称“辽宁屋脊”,山顶上苍茫大气,浮云游动,群山莽莽。

7.天华山

天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灌水镇北部,为长白山脉西南麓,海拔1100多米,总面积83平方公里。白龙涧、青龙涧、玉龙涧、天华峰、西谷顶、灵光顶六大景区浑然一体,奇峰、怪石、森林、古木、洞峡、幽涧、瀑布、溪水的自然之美相映生辉,被专家誉为“旷世佳境,万景奇山”。

8.海棠山

海棠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板镇大板村西北2公里处,距阜新市区22公里。海棠山海拔高度715.5米,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典范。

9.铁刹山

铁刹山位于本溪市境内,距本溪市东40公里,主峰海拔900多米。铁刹山为长白山余脉,是东北道教龙门派的发祥地,山上多石刻,其中“与天同寿”摩崖石刻高8米、宽5米,字大如般。

10.望儿山

望儿山位于营口市熊岳镇东两公里处,山峰陡立,平地拔起,高82米。山顶有一藏式青砖塔,名曰望儿塔,建于明末清初,远看如一位母亲伫立山头日夜守望大海,盼望远方的儿子归来。望儿山是辽南名山,以美丽的母爱传说得名,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8. 成县摩崖石刻

陇南成县素有“陇上江南”之称,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植被覆盖率高,景色宜人。主要景点有西峡、鸡峰山、杜甫草堂等。

1、鸡峰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成县西南5公里处。它东接仙人崖,西连乱山,北临南河。鸡峰山以峰美、水秀、洞奇而得名,号称陇南第一山,徽成第一景,享誉陕、甘、川三省。

2、西狭颂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西狭颂风景 区位于成县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麓,鱼窍峡中。这里自然风光清幽绮丽,青山对峙,涧流清澈,一汪汪潭水似明珠相串,一挂挂短小的瀑布迭次相连。峡内的山、水、石、树,皆成风景;亭、桥、廊、榭,相映成趣。西狭奇在山、美在水。抬眼望去,一边是拔地而起的高山,一边是错落有致的悬崖。山崖上绿树层叠,其间亦或有古树参天,老藤缠绕。两山之间的响水河,或在峡谷中潺潺绕行,或在巨石间冲腾奔泻,浪花激起的水声,站在远处也能听到。更有意思的是悬崖上的水,或化成一条白练从高处垂落而下,或从栈道上方形成珠帘,飞溅滴注,蔚为壮观。

3、陈院生态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成县陈院生态园坐落于素有成县“北后粮仓”之美誉的成县陈院镇,景区占地总面积为1.3万亩。景区以“生态观光、娱乐休闲”为主题,以“山中有树、林间有果、路路有花、四季常绿、有玩有乐、绿色生活”为景区特色。规划建成五个区:金银花观光采摘区、油用牡丹观光区、核桃种植采摘区、荷花观光莲藕采摘区、渔乐农庄垂钓休闲娱乐区为主体,自然生态景观为主导,集徒步旅游、餐饮娱乐、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园区。寓旅游景观于其中,让游客在此体验自然生态和农村生活、同时品赏农村风味食品、领略田园风光之美。后期还将打造大型水上游乐园、农耕文化体验园、果蔬采摘区、露营基地等一批旅游项目。

4、 成县杜甫草堂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杜甫草堂,又称杜公祠,坐落于县城东南3.5公里处的飞龙峡口。是一组纪念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流寓同谷的祠堂式建筑,也是国内现存三十七处"草堂"中历史最久的一处。   大诗人杜甫经秦陇流寓同谷避安史之乱,在此逗留月余,创作了《凤凰台》、《同谷七歌》等诗篇,之后即取道嘉陵江入蜀。北宋时,当地秀才赵惟恭捐地,县令郭慥主事创建祠堂。近年,成县兴建扩建,规模宏大,是人们怀念诗圣,饱览自然风光的必游之地。

5、香水洞   香水洞又名响水洞,今成县陈院镇武山村,西距县城约12公里。  

 香水洞座落于黄家河下游的龙门峡中,四周峰峦屏蔽,洞下流水泠然。洞口西向,高约11米,宽约15米,深约12米。洞口顶部有清注泻下,雨季如瀑,旱季如线,四季径流不断。洞中石形怪异有的如斧,有的如盆。另有一石如蟠龙状,石上有纹,酷似龙鳞,故称“龙石留形”。又因洞顶水落石盆,泠泠有声,故又得名“响水泉”。洞底还有一钟乳石,呈坐佛状,佛前石桌上缀满石花如蝌蚪文,旧志称“古佛诵经”。洞左有钟乳石如狮,口中吐水成珠,顺石上小沟流入钟乳石盆中,不溢不涸,取水饮之,则奇香盈口,久留不去,此则为香水洞名之由来。明邑令谢镛有《香水仙洞》诗一首:“乘舆探奇不惮险,仙源一径如山关。数重垒障云学洞,百尺飞泉水做濂。瑶草千年仍是碧,蟠龙万骥总可潜。凋残地主何缘到,问俗伤心泪欲沾。”

6、泰山庙   

郁郁松柏搞仙宫   

晨钟暮鼓传经声  

生死轮回城隍管   

善恶报应东岳分   

懒看纸灰飞蝴蝶  

好听社戏唱升平  

风景千年留客赏   

神话万古后人听   ——泰山庙即景   

泰山庙西濒青泥河,南邻凤凰山,与大云寺、狮子洞为联袂旅游区。

7、裴公湖   

裴公湖,俗称莲花池,在成县县城西隅。唐天授年间(690年 ~ 692年),成州刺史裴守贞创建,故名。明万历年间成县知县黄泳,先后组织民力增补修葺,扩大 塘,增建景观,使公园规模更加扩大,成为布局别致,风光绮丽的陇南小西湖。

8、 成县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成县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成县西大街莲湖边。占地2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余平方米,明清仿古建筑。陈展内容有红二方面军北上会师、成县五龙山战役等。   

成县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 2012年1月21日,被命名为甘肃省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为成县的重点红色旅游景点。

9、 吴挺墓及吴挺碑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吴挺墓及吴挺碑位于成县城关镇石碑村南100米。全名为“世功保蜀忠德之碑”,也称吴王碑。由整块青石雕刻成首、身、座三部分,碑通高4.41米,宽2米,厚0.46米。双螭碑座,长3.1米,宽2.2米,高1.85米。阴、阳两面均有碑文。碑阳额刻二龙图,篆“皇帝宸翰”,字径0.22米,碑身刻宋宁宗书“世功保蜀忠德之碑”八字,楷书竖行2行,行间刊有篆书“敕令宝玺”和楷书“修政殿书”八小字,四周环刻八龙腾云图。碑文刻吴挺之子吴曦自记《感恩表记》,碑文楷书竖行252字和“寿”字佛手图。碑阴额题为楷书竖行2行“世功保蜀忠德之碑”,首题“宋故太尉定江军节度使武功郡开国公食邑六千七百户食实封二千四百户致仕累赠太师卫国公谥武穆吴公神道碑”,碑文楷书竖行61行,每行120字,计8461字,内容记载吴氏三代抗金保蜀的功绩。尾题“嘉泰三年(1203)……”,高文虎奉敕撰,陈宗召奉敕书。碑文部分字有泐损。其周围有碑刻、华表及石翁像2尊。

10、青泥河栈道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青泥河栈道遗址位于陇南市成县飞龙峡口以南至宋坪乡格楼坝村以北的青泥河两岸石崖之上,修建年代为秦汉。遗址现存3处,为飞龙峡栈道遗址、石门沟口栈道遗址及三镢崖栈道遗址。现存明代碑刻2通,栈道孔150余处,部分仍保留修建栈道时穿入栈孔的木桩。青泥河栈道遗址为研究蜀道、我国水陆交通发展史、栈道设计建造工艺等提供了详实的实物依据,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

9. 巴蜀摩崖石刻

是四川省。

四川,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内陆,地处长江上游,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古蜀文明发祥地,全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地。

四川盐业文化,酒文化源远流长;三国文化,红军文化,巴人文化精彩纷呈。界于北纬26°03′~34°19′,东经97°21′~108°12′之间,与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甘肃和陕西等7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壤。

10. 成都 石刻

二禹石刻即岣嵝碑。凡七十七字,象缪篆,又象符箓。后人附会夏禹治水时所刻。碑在湖南衡山云密峰。昆明﹑成都﹑长沙﹑绍兴﹑南京栖霞山和西安碑林等处,皆有摹刻。

禹碑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yǔ bēi,基本意思是岣嵝碑。

11. 四川磨崖石刻

…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石刻艺术,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书法、造像或者岩画。摩崖石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连绵不断。摩崖石刻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

…四川乐山大佛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石刻佛像。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经过3代工匠人,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为弥勒佛坐像。千年来端坐在岷江一岸,凝视着江水传唱这一不朽的传奇。

石刻文化的传承者——摩崖石刻研究团队

【编者按】光阴似箭,历史文人墨客在中国大地留下“石文化”隗宝,那个时代渐渐离我们远去,那个时期的文化世界,从“历史”变成了“文献”,人们仿佛只能从文献中追寻历史的痕迹。摩崖石刻不仅是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字体包括 篆 、 隶 、 楷 、草、行等,书法精美,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但是还有很多的摩崖石刻却埋没在深山老林或在地处偏远的乡村等待我们去挖掘和传播。

2021年11月10日《书法报》第43期30版

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摩崖石刻研究团队

潇湘摩崖石刻历史悠久,遗存完整,成线成片,主题鲜明,精品萃集,具有多方面的学术研究价值。

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摩崖石刻研究团队创始于2004年,迄今已走过17年的发展历程,前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04年—2007年是研究缘起阶段,2008年—2015年是研究沉淀阶段,2016年至今是研究推广阶段。

国学院摩崖石刻研究团队是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摩崖石刻拓片技艺”传承基地,并负责指导永州市博物馆和永州潇湘意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馆业务,是一个集石刻普查、拓片采集、分类著录、文献考释、宣传推广、文旅设计于一体的专门团队。

目前摩崖石刻研究团队主要成员拥有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全国石刻传拓技术培训班”“古籍传拓及拓片装裱技艺提高班”“碑帖编目与鉴定研修班”“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提高班”和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拓技艺传习所“全国传拓技艺培训班”颁发的专业证书。

摩崖石刻研究团队先后提出“石刻上的文学史”“摩崖文学”“摩崖书法”“摩崖石刻景群”等重要概念。已出版《湖南地方文献与摩崖石刻研究》(2011年)、《湖南朝阳岩石刻考释》(2018年)、《零陵朝阳岩诗辑注》(2011年)、《道州月岩摩崖石刻》(2017年)、《永州摩崖石刻精选》(2019年)、《湖南两宋摩崖石刻考释》(2021年)、《摩崖上的中兴颂——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2021年,文字撰稿)等多部著作,发表文章200余篇。

摩崖石刻研究团队先后主持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湖南朝阳岩石刻考释》、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子项目“零陵书法与石刻文化档案的抢救保护与利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湖南石刻文献著录与研究”、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湖南地方文献与摩崖石刻专题研究”、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学术湖南”精品培育项目“湖南碑刻研究”、湖南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湖南‘阳华岩·寒亭暖谷’摩崖石刻整理与研究”、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基地项目“濂溪故里石刻文献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石刻上的文学史:唐宋文人在永州的仕宦游历与诗文题记”、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拙岩石刻群的新发现——潇湘水石文化研究”、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纪咏帝舜:九嶷山玉琯岩石刻考释”等科研和基金项目。

摩崖石刻研究团队于2019年协助创建了全国第一个摩崖石刻博物馆“永州潇湘意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馆”,同时承办了全国第一次摩崖石刻学术研讨会,又于2021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协助举办摩崖上的中兴颂——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

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也是国内唯一开设以“摩崖传拓”作为主修课程的大学学院,兼及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学生社团“次山扪石社”,主办微信公众号“潇湘·无极”、微信视频“读石”系列。

“扪石磨苔藓,缒(zhuì)崖拓古碑。”摩崖石刻考察与研究是一个特别依赖团队成员共同合作的领域,国学院摩崖石刻研究团队有十年以上的合作经历,一致认同“十年磨一剑”的理念,业已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精神,积累了诸多经验,形成了长期的、稳定的研究方向。

基金项目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学术湖南”精品培育项目“湖南碑刻研究”(20ZDAJ007)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基地项目“濂溪故里石刻文献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20JD032)

湖南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湖南‘阳华岩·寒亭暖谷’摩崖石刻整理与研究”(19YBQ056)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纪咏帝舜:九疑山玉琯岩石刻考释”(19B224)

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子项目“零陵书法与石刻文化档案的抢救保护与利用”

潇湘摩崖书法专刊特约编委

主持:张京华

审读:李花蕾 周 欣 敖 炼 侯永慧 陈 微

传拓:杨宗君 敖 炼

摄影:唐晓群 李科燕

主持单位: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摩崖石刻研究团队

特别鸣谢:夔州博物馆 永州潇湘意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馆

采集摩崖拓片

揭牌合影

【原文来源】2021年11月10日《书法报》第43期30版。

内容均是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