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田陂下村公略县中心县委旧址

富田陂下村公略县中心县委旧址

富田陂下村公略县中心县委旧址位于青原区富田陂下村,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富田陂下村公略县中心县委旧址,富田陂下村公略县中心县委旧址简介,富田陂下村公略县中心县委旧址-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陂下村公略县中心县委旧址旅游指南

走进中共合浦中心县委成立大会旧址

一处革命遗址遗迹就是一座红色丰碑,追寻红色记忆,不忘革命历史和党的优良传统。合浦革命遗址遗迹见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合浦党组织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合浦光辉的革命岁月,体现了革命前辈和合浦人民追求真理、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豪迈气慨。新中国成立后,合浦县先后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7个,革命烈士墓2个、革命纪念亭1个,同时还对一些革命遗址遗迹进行了重修和保护。这些革命遗址遗迹,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从今天开始,本平台陆续推出《走进合浦革命遗址遗迹》系列报道。首先推送的是《中共合浦中心县委成立大会旧址》。

中共合浦中心县委成立大会旧址

合浦县域康州镇石桥街12号是一处砖瓦结构平房的私人住宅,但这座看似普通民房,曾经是中共合浦中心县委成立大会的旧址。1962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合浦县委兼职组织员、合浦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党史纪念馆)百年党史展专家组组长 梁发奋

“1939年1月,中共广东省委根据当时日寇进犯南路的严峻形势,决定加强粤西钦廉地区党的领导,以合浦为中心,把钦廉四属的抗日武装力量整合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于是决定把中共合浦工委提升为中心县委。”

1939年2月,中共广东省委把东南特委任职的李士洋派回到合浦,在廉州石桥街口李屋,主持召开中共合浦县工委扩大会议,在会上,李士洋传达了中央六届六中全会报告指示和省委第四次扩大会议精神,宣布建立合浦中心县委,领导合浦、钦县、灵山防城四县(称“钦廉四属”)的党组织工作。书记是由上级指定的李士洋担任,原中共合浦县工委委员仍为中心县委委员。中共合浦县中心县委机关设在廉州儒家巷蔡屋。

中共合浦中心县委还在西场、公馆建立了两个区委,在北海建立了特别支部。

中共合浦中心县委成立大会旧址

中共合浦中心县委的成立使钦廉四属地区党的领导有了坚强的保证,一度受到国民党围剿摧残破坏的党组织得到了重建和发展。合浦中心县委就是轴心,钦廉四属各地抗日救亡运动有了统一领导。从而使合浦地区抗日救亡运动在党的统一组织领导下,逐步走向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发展。

▍本台记者:余永波 沈世钰 万文姬

通讯员:廖烈炀

▍编辑:龙滢

微信号 : bhxwgb

广州红色史迹——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

点击“广州市情”关注我们

云山珠水间

党旗百年红★

广州红色史迹——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

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在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白面石村,是中共增城、龙门博罗三县中心县委委员会的简称,它是在抗日战争处于困难时期建立的党组织。

1940年3月,为适应东团博罗队事件发生以后的形势变化,中共东江特委决定在增城县委的基础上,成立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统一领导增城、龙门、博罗三个县的党组织。中心县委设在增城正果白面石村,隶属前东特委领导,郭大同任书记,袁鉴文任组织部部长,李光中任宣传部部长,黄秀芳任妇委书记。它下辖中共龙门工委、中共博罗县委和增城县的正果、派潭、福和三个区委,领导增龙博三个县的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抗击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斗争。

1940年8月,增龙博中心县委的领导做了一次调整,上级党委派郑重担任中心县委书记管全面工作。1941年4月,中心县委书记郑重、委员袁鉴文他调,由钟靖寰接任中心县委书记兼统战部长。增龙博中心县委成立后,重视对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加强党的思想建设。1940年和1941年的暑假,分别举办了为期1个月的党员干部培训班,学习内容有形势与任务、马列主义常识、党的建设、党的统一战线等,这两期培训班,对进一步发展增龙博地区的党组织,特别是开展沦陷区的武装斗争,都起到很好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心县委非常重视做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从而使中共增城地方组织赢得两年多的宝贵时间,迎来了抗战时期党在增城的第一个大发展时期。

随着抗战形势的不断发展,增龙博中心县委深感军事人才的不足,要求上级派遣军事干部来增强游击队的领导力量。东江特委决定从曾生部队中抽调大队政训员、曾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卢伟良(罗良),率领鲁锋、黄金水等5人到增城游击区工作。1941年4月,在增城抗日游击基干队的基础上,吸收佛子庄、旺村等地游击小组成员100多人,成立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增(城)从(化)番(禺)独立大队(通称卢伟良大队),卢伟良任大队长兼政委。在沦陷区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仅两三个月时间,增从番独立大队已经扩展到200多人。按照增龙博中心县委的部署,大队以油麻山为根据地,经常深入到增城的镇龙、中新、永和,禺北的罗岗、长平,从化太平场等敌占区活动,打击日、伪军,巩固和发展抗日游击区,给敌人予以沉重的打击。

1942年5月,发生了粤北省委被破坏事件。前东特委针对当时增城出现的反共逆流情况,决定撤销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增城县分设敌后县委和后方县委。至此,增龙博中心县委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经过修复,于1996年7月被增城区委宣传部命名为增城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10月,该址被评为广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文章来源:《广州红色史迹》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编

【云山珠水间 党旗百年红】党史学习教育专栏

解放良口圩之役旧址

解放从化的云台山战斗遗址

从化革命烈士纪念碑

东江纵队游击队活动地青云书舍旧址

增城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新塘支部遗址与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增城县委遗址

中共雅瑶支部旧址

中共增城敌后(沦陷区)县委旧址

中共仙村支部旧址

关注我们★

榆林红色遗址——中共镇川县委(中共榆林县委)旧址

该旧址位于榆阳区镇川镇刘家湾村(刘家院)。

1946年10月,“北线战役”解放了镇川等地区。随即在镇川镇建立了中共镇川县委员会,受中共榆横特委领导。下辖镇川市(区级)、吴庄、上盐湾、鱼河堡、响水、武镇6个区(市)委、42个乡。工作机构设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民运部,同时设有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在下辖的乡均建立中共支部,每个区都建立了游击队。1947年西北人民解放军两次攻打榆林时,镇川县委组织了近800付担架为部队送弹药、送军粮、转运伤员等。在战争的空隙,镇川县委还领导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运动一直持续到1948年春才结束。此后县委工作的中心也转移到和平解放榆林的准备工作上来。1949年4月1日,奉陕甘边区人民政府命令,镇川县易名为榆林县,中共镇川县委员会随之改称中共榆林县委员会。同年6月榆林和平解放后,榆林县委机关迁至榆林城南80华里的鱼河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