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革命烈士陵园

寻乌革命烈士陵园

寻乌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城西镇山路17号,占地面积约5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是赣州市占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县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烈士陵园内有著名古柏烈士纪念碑和“三.二五”暴-动浮雕,烈士纪念馆陈列3256名烈士事迹,形成馆、碑、园、林连成一体的瞻仰圣地,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每年接待县内和外地前来瞻仰人数3.5万人次。

寻乌县革命烈士陵园大门坐北朝南由原省委书记白栋材同志题词,园内有古柏烈士纪念碑、古柏烈士铜像、古柏烈士生平、“三.二五”暴-动浮雕等。

1953年经省民政厅批准,县人民政府于1954年新建成立寻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年新建一厅四室陈列室,建筑面积180平方米,设五个展室,保存了3256名烈士事迹资料,其中版面展出了45名烈士的英雄事迹。

潘叶煌 寻乌县项山人,[1902-192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随同国民政府中央警卫团参加秋收暴-动,后奉命返回寻乌开展革命活动,会同古柏等共产党员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同年冬,成立中共寻乌县支部委员会,任支部书记。1928年3月,参与领导寻乌暴-动,与古柏一起负责县城方面暴-动的组织工作。暴-动失败后,率队突围不幸被俘牺牲。

古柏,1906年生于江西长宁(后改寻邬,今寻乌)。1920年起在广东梅县广益中学读书,并兼任梅县女子师范学校教员,曾参加进步-。192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回家乡组织农民协会,建立了寻邬第一个中共支部,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3月参加领导寻邬农民起义,建立游击队。1929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主力从井冈山向赣南进军到寻邬时,红4军一部与当地游击队合编为第21纵队,他任政治委员,率部开展游击战争。同年10月组建中共寻邬县委,任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任委员,领导创建寻邬根据地,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0年5月协助毛泽东作寻邬调查,毛泽东在《寻邬调查》中写道:“在全部工作上帮助我组织这个调查的,是寻邬党的书记古柏同志。”此后,古柏调到毛泽东身边工作,先后任中共第4军前委秘书长、第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全力以赴协助毛泽东工作。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时期,古柏坚定地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因此,与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一起受到错误批判。他坚持真理,百折不挠,始终忠实积极地为党工作。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古柏留下坚持斗争,任闽粤赣边游击队司令员。1935年2月,被派往赣粤边开展游击战争。3月6日在广东龙川上坪鸳鸯坑被国民党军包围,在掩护同志们突围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9岁。

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古柏牺牲的噩耗传到延安后,毛泽东亲笔题词:“吾友古柏,英俊奋发,为国捐躯,殊堪悲悼。愿古氏同胞,继其遗志,共达自由解放之目的。”

清明时节寻访青浦革命烈士陵园

↑ 点击 「绿色青浦」轻松关注~

中国革命的漫长岁月中,青浦的许多仁人志士、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陈云为革命烈士题词

大革命时期,他们发动小蒸、枫泾农民暴动,为上海郊区农民武装暴动拉开了序幕。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建立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与侵略者展开殊死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他们在当地深入敌营进行策反,并发动群众开展护厂、护校、护粮运动,以粉碎和摧毁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赴朝鲜、到边疆,为捍卫祖国的神圣领土而浴血奋战。他们以无坚不摧的斗志和勇气前赴后继、视死如归,这些革命志士,用热血将猎猎党旗、将五星红旗绽染得更加鲜艳,用生命将革命的誓言铸成永恒的信念。这些伟大而不屈的灵魂,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怀念!他们为革命奋斗到底的伟大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弘扬和传承!

01

青浦东乡革命烈士陵园

前身是火烧庙烈士墓,建于1939年清明节,位于华新镇火星村60号。这里原为大革命时期青东农民运动主要基地。1927年,青浦东乡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陈云同志等组织建立了农民协会,他们常常在火烧庙集会、发动群众、唤起农民革命,揭露地主罪行,开展武装斗争。1938年春,东乡农民在顾复生带领下奋起抗日,组建抗日自卫队,开创青东抗日游击区。1939年1月,江苏省委派顾德欢等同志组成中共青浦工作委员会,顾复生被任命为淞沪游击纵队第三支队队长。从此,在党的领导下,他们为保卫村落、保卫人民而斗争,是在后方牵制日军的一支重要的力量。1939年5月3日,淞沪游击纵队第三支队一中队在沈泾塘葫芦湾遭遇日军百余人袭击,在激烈的战斗中,由于敌众我寡,一中队王正芳、陆雪荣等12名指战员在战斗中壮烈牺牲,驻地农民约10人遭杀害。为就地安葬阵亡烈士,顾复生同志亲自选定了该墓地

▲青浦东乡革命烈士陵园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该墓地进行修缮并定名为火烧庙烈士墓。1980年,县财政拨款,在墓地四周建造红砖围墙,树烈士纪念碑。1983年,市政府拨款,建造了烈士事迹陈列室、办公室、接待室等,并更名为东乡革命烈士墓。1987年6月,被命名为县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底,征地6亩进行扩建,并将分散安葬在青东地区的烈士迁入墓地,命名为青浦东乡革命烈士陵园。至2010年底,该陵园占地16亩,建筑面积344平方米,绿化面积约占50%。

扩建后的陵园,园门朝南。园外有宽阔平坦的停车坪,园中央有240平方米的平台,平台中央耸立11米高的纪念碑。白色大理石纪念碑上篆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碑顶架设有直径1米的红星,神圣而庄严,象征着烈士们的理想和精神如红星闪耀。

▲东乡革命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左右和碑后共有5个墓区,长眠着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青浦籍和牺牲在青浦的外乡籍烈士共369人(其中无名烈士286人)的遗骨和骨灰。他们当中有红军长征干部、淞沪支队政治部主任曾平烈士,青东工作委员会书记、松江县工委书记、淞沪支队参谋长康则寿烈士,淞沪抗日游击队三支队一大队中队长王正芳烈士,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张亚平、王春龙烈士等。原淞沪三支队队长、江苏省农林厅党组书记、省政府顾问、省政协副主席顾复生同志1995年2月逝世后,遵其遗嘱,亦安葬在陵园内。烈士墓区间有彩板砖铺就的道路分隔,各墓区有黑色大理石砌就的墓台,墓碑上刻着烈士英名,庄重、肃穆。陵园内遍种松、柏、香樟花木,青葱苍翠,四季常青。纪念碑前的广场可容纳2000余人凭吊、祭扫,是青浦最大的革命烈士墓地。

▲青浦东乡革命烈士陵园陈列室

纪念碑右前方的东乡革命烈士陈列室,建筑面积120平方米。陈展分5个部分,用烈士照片、烈士遗物照片、革命文物照片、烈士生平事迹材料等,介绍了从抗战到新中国成立后各个历史时期218名烈士的生平事迹(其中:抗日战争时期115人,解放战争时期58人,建国后在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剿匪土改、抗灾救险中殉职的13人,抗美援朝牺牲在朝鲜战场的志愿军28人,对越自卫反击战中4人),以及当地革命前辈顾复生同志生平事迹。

2011年,青浦区政府投入资金490多万元对东乡革命烈士陵园进行扩建,将原120平方米的陈列室扩建至285平方米,同时建设教育室、接待室、办公室等设施共250平方米。

02

青浦西乡革命烈士陵园

俗称小蒸烈士墓。1973年4月,小蒸公社庄前港为安葬抗日战争时期在庄前港战斗中牺牲的7名烈士而建该墓,占地598平方米。以后陆续迁入青西地区在大革命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吴志喜等10名烈士。1984年8月,陈云同志为大革命时期小蒸农民暴动领导人之一、农民军总指挥吴志喜烈士题写了“吴志喜烈士永垂不朽”的碑文。1985年,烈士墓迁建到小蒸公社西1公里处的桃园新址,占地6200平方米,绿化面积2300平方米,有陈列室、接待室等建筑,面积354平方米。1987年6月,小蒸烈士墓被命名为青浦县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和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有关部门将分散在沈巷谢石关、莲盛尤家浜的烈士墓及商榻等处的烈士墓迁入小蒸烈士墓集中安葬,并更名为青浦西乡革命烈士陵园。

▲青浦西乡革命烈士陵园正门

青浦西乡革命烈士陵园现位于练塘镇老松蒸公路北侧,东离小蒸农民暴动指挥所约1公里,西距陈云纪念馆约4公里。进入陵园大门,可见高2.5米、宽约8米的墓墙上镌刻着“西乡革命烈士陵园”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陵园正中竖有高12米、宽2.2米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墓碑,碑前有吴志喜烈士雕像及陈云同志题词“吴志喜烈士永垂不朽”。墓墙背后有“浩气长存”四个金色的大字。园内遍种雪松、白玉兰、万年青及常青松柏数百株,郁郁葱葱,四季长青,映衬了陵园庄严、肃穆的氛围。陵园内设5个墓区,每区有冬青、松柏环绕,安葬着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抗美援朝时期牺牲的烈士47名(其中无名烈士12名)。

▲青浦西乡革命烈士陵园展室

陵园内建有陈列室,占地面积306平方米,陈展面积137平方米,用烈士照片、烈士遗物照片、革命文物照片、烈士生平事迹材料等,展出了吴志喜、方强、周达明、丁锡山等77名革命先烈的生平事迹。

2010年底起,青浦区政府投入资金167.8万元,改建、扩建西乡烈士陵园附属设施,新增专用停车场等设施面积共1720平方米,并于2011年3月完工;5月,又对陵园内烈士墓碑进行了改建。通过改建、扩建,整座陵园环境更加宽敞整洁、井然有序。

03

仓桥革命烈士纪念塔

该纪念塔坐落在青浦城区界泾港小区西南,青安路东侧,界泾桥北堍,为1958年时原城厢公社为纪念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仓桥革命烈士墓

1977年,民政部门拨款修缮。1986年以来,民政部门又多次对其进行维修、保养。纪念塔在64平方米的平台上,塔基高出平台半米多,面积约30平方米,塔基上建有直径2米、高5米的水泥砖石结构的纪念塔。纪念塔造型精致,塔身呈八角形,塔身正南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其他各面刻有42位烈士的英名、生卒年月。

▲夏阳街道仓桥革命烈士纪念塔

每面上端塑有展翅飞翔的和平鸽,塔顶有红五角星耸立,寓意深刻。平台和塔基四周有石护拦,塔前河边有一排高大挺拔的龙柏,塔的左右有冬青、香樟、杨柳、桃树等花木,塔后紧靠平台,塔基砌有10多平方米的花坛。纪念塔四周有1000多平方米的平坦草坪,塔园内绿草如茵、松柏长青。纪念塔无专职管理人员,是一座开放式的集烈士纪念、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建筑。

资料:青浦档案

编辑:陈诗

寻访初心印迹 | 安吉县孝丰革命烈士陵园

牢记嘱托情

重走来时路

在这里 追寻红色记忆

在这里 触摸历史温度

在这里 见证“两山”转化

“南太湖先锋”带您

打卡湖州红色地标

共同开启初心之旅

安吉县孝丰革命烈士陵园

▲点击图片进入地图

天目山(孝丰)战役是抗战时期发生在浙江境内最大的战役,也是一次消灭顽军最多的战役,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军在粟裕将军具体指挥下,以少胜多,三战三捷,开辟了浙西抗日根据地,巩固发展了浙东革命根据地。1984年初,为纪念在战役中英勇牺牲的近千名新四军将士,安吉人民捐款捐物,建成了孝丰革命烈士陵园。

基地介绍

吉县孝丰烈士陵园座落在孝丰镇城东缸窑岭上,占地64亩,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由纪念碑、烈士墓、新四军天目山反顽战役纪念馆、粟裕大将铜像、烈士英名墙等建筑物组成,烈士墓内安葬着223位革命烈士遗骸。纪念馆内展示图片资料400余幅,实物100余件,全面真实反映新四军天目山战役战况。

安吉县孝丰革命烈士陵园先后获批省烈士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国防教育基地、省级党史教育基地、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是全省9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中唯一一家县级单位。

课程资源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由烈士陵园讲解员、战役亲历者、孝丰小学“小小新四军”组成“红色宣讲团”,通过烈士墓前开展一次缅怀悼念、纪念碑下重温一次入党誓词、纪念馆内聆听一次红色故事,让参观者重温新四军壮烈的天目山三次反顽战役历史,体悟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励今人继承发扬新四军战士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为建设伟大的祖国而不懈奋斗。

▲公祭活动

▲小小新四军讲解

基地信息

地址:湖州市安吉县苕源路3号

联系方式:黄甲敏,0572-5051071

供稿:湖州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

监制:湖州市党建融媒体中心

寻访红色足迹丨《革命遗址守护人》纪录短片之瞻仰仙游革命烈士陵园

仙游革命烈士纪念碑

仙游革命烈士陵园于1961年始建于县电机厂旁,1985年迁建于鲤南镇柳坑社区虎啸山山顶上。为了纪念在革命战争年代壮烈牺牲的烈士们,仙游人民在园内设立了仙游革命烈士纪念碑,缅怀先烈。

“五四”爱国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仙游县传播。从1923年起,在外求学的仙游有志青年,于北平、上海福州等地陆续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他们回乡后在仙游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新文化新思潮,埋下了共产主义的种子。

1926年下半年,回乡的中共党员开始创建仙游县中共地方组织,发展了一批中共党员。正当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之际,国民党右派势力却秘密策划了反革命政变。1927年,仙游县发生了“四一四”事变,建党活动遭到严重破坏,然而寒冬的到来不能阻止春天的脚步,白色恐怖中出现了新的转机。1927年4月,中共莆田特区委书记陈国柱在仙游兴泰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支部——上宫支部,标志着蜚山兰水正式有了中国基层党组织。

1927年12月,中共仙游县委成立,创办了红军游击队,打响了闽中游击第一枪。仙游人民在中共仙游县委的领导下,坚持不懈英勇斗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势力,有力地支援了闽中游击区的创办。

1943年,为了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对闽北省委机关的清剿,闽北省委机关南迁至闽中,在仙游、永泰德化活动,仙游一度成为全省抗日反顽的指挥中心。仙游的党组织和革命群众为了保护省委和特委机关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和极大的牺牲。

仙游革命纪念馆

抗日战争胜利后,仙游县不断健全党组织。针对国民党发动内战,成立了仙游县工委,组建了仙游游击队,队伍达500多人,并创建了岭西革命根据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不断打击仙游县的国民党政权,多次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闽西的清剿。

1949年7月,解放大军进入福建后,仙游县的游击健儿协同南下的人民解放军作战,追击国民党残部,于8月25日迎来仙游解放的新纪元。正因此,仙游县城内的主干道被命名为八二五大街。

细细追寻革命烈士血与火的足迹,用心回味英烈前辈的历历往事,我们应该铭记的是他们对党的绝对忠诚,对革命事业的绝对坚持,他们铸就的革命丰碑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东南网记者郑志鸿 杨超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