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村天齐庙

穆村天齐庙

穆村天齐庙,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穆四村内

信阳最美古村落,距今800年历史,齐天大圣庙坐落于此,门票免费

古村落、古城镇,这些地方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走近他们,仿佛几百年前的景象被重放,当时人们的生活劳作好像也历历在目。在这里,人们几乎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整个节奏慢了下来,身心得到极大的舒展。

古村落、古城镇凭借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纷纷参观,例如丽江古城凤凰古城,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游客慕名而来。除了这些名声在外的古村落之外,信阳也有一处风景优美,历史文化悠久的古村落,这就是——西河大湾古村落。

西河大湾古村落,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管辖的乡村,距新县市区约20公里,始建于元末明初年间,距今800年历史。

村中一条清澈的小河穿流而过,沿岸古木蔽日,村头百年古树临水垂影,村内房前屋后也绿树成荫。整个村子围绕在青山苍树翠绿,及清撤如明镜的小溪倒下显得格外安静祥和,西河古村是豫南民居村落的典型代表。

村头小溪常年流水哗哗,屋舍、古槐倒映其中,小河中央,裸露的石头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历史的凿印。穿过小桥,可以看到一排排古色古香的民居,青砖透着斑驳的颜色,瓦当蒙着历史的风尘。

沿着青石路往前走,七百年的枫杨最惹人注意,虽然树干已空,但树木却坚韧地活着。村民说,这棵树已有七百年了,村里的人都在树下乘过凉。

杨树旁是“张氏焕公祠”,这是清朝乾隆时期的建筑,圆门斗拱、朱漆大梁,精致极了。墙体用青砖砌成,屋顶是灰瓦盖面,雕花砖修饰的屋檐,处处透着清韵古味。

宗祠有一进院两排房屋,中间是一个长方形的院落,走进去,仿佛回到了五百年前的大清。最珍贵的是这里的古建,都是真正的旧、真正的古,不曾改造、做旧。这一点,在打着古镇旗号却充斥着浓浓商业气息的那些景区里是找不到的。

此外,在大湾古村后山半山腰处有一齐天大圣庙,里面供奉着观音与大圣神像。每逢初一、十五前来祈福的人络绎不绝,香火鼎盛,据来往的香客讲异常灵验。同时,在齐天大圣庙的南边有一处古城寨,南北宽400米,东西长400米,占地230亩,目前,城墙保存完好。

旅游攻略

地址:信阳新县周河乡西河村

门票: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全天

交通参考路线:从新县汽车站进入朝阳路--潢河北路--朝阳路--京九北路--东明路,从东明路到新县周河西河湾

天齐庙有哪些景点 天齐庙图片

1. 天齐庙图片

为一独立庙宇,是道教宫观中唯一称“庙”的殿宇,也是太清宫庞大的建筑群中唯一幸存的古建筑,它是祭祀泰山神——东岳大帝的庙宇。


2. 天齐庙在什么地方

在中国,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民俗。每到元宵佳节,不但家家户户挂着喜庆的大红灯笼,就连大街小巷都张灯结彩,人们赏灯游园,一片祥和景象。那么,正月十五人们为什么要挂红灯笼呢?

相传唐朝末年,黄巢带领起义军沿长江一路攻到濮州。但是,起义军连续奋战三天,没有撼动濮州城池半分。眼看就要到年关了,再拖下去军中将士就会无心恋战。于是,黄巢决定进城摸摸情况,寻找濮州城难以攻克的原因。黄巢乔装成卖汤圆小二哥,偷偷进入城内。刚进城不久,便听街道上一片慌乱声,众官兵高呼:“不放过一个卖汤圆的,黄巢进城了。”黄巢心想,军中定是出了内鬼,看来此行凶多吉少,还是先避避风头再说。于是,他闪身跑进了旁边的小巷,翻身进了一家庭院。人刚落地,便碰到一名老汉。黄巢拱手说道:“老人家,我被官兵追捕,实有隐情。还望老人家行行好,助我逃过此劫。”

老汉看黄巢不像恶人,便将它藏在自家的醋缸里。此时,官兵已经搜寻到了这里,不由分说将老汉家翻了个底朝天,但还是没有发现黄巢的踪迹。待官兵走后,老汉引出黄巢说:“我家里尚有老小,恐不能帮你太多。我能做的也只能这样了,你还是自己想办法出去吧。”黄巢听了,向老人表示感激,并询问老汉有没有逃出城去的地方。老汉对黄巢说:“城中天齐庙城墙南,有一个豁口,平时少有人注意,你可从哪里出城。”黄巢听后,松了一口气。他向老汉问道:“老人家,你可知我是何人?”老汉徐徐答道:“你一来,我便知黄将军入城了。”黄巢听后跪谢老汉,并告知老汉:“您可取些红纸扎成灯笼,待我军攻进城时,看见红灯笼,定不伤恩人分毫。”说完转身离开。

老汉知道黄巢军早晚会攻入城内,便将这个消息悄悄地告知了乡里百姓。一时之间,红灯遍地。待黄巢军攻入城内,凡是红灯笼人家,一概不骚扰,只取恶霸贪官府宅。此时,正值正月十五。后来,正月十五挂红灯、闹元宵、逛庙会、赏河灯的习俗也就延续了下来。不管由来如何,正月挂红灯的习俗已经成为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当然,它还将继续流传下去。


3. 北京天齐庙

根据《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中华姓氏谱•高姓卷》等研究高姓历史的书籍和山东各地高姓网友提供的资料,现将山东各地大宗高姓渊源整理于下,方便宗亲查阅。由于山东高姓人口众多、高氏家族纷繁,加上家谱族史资料匮乏。

一、德州禹城(公子高封地):

房寺镇兴国寺村高氏,始迁祖高仕文,于唐代从幽州(今北京市密云县)迁来。

其他诸支,以从本省诸城迁来的最多,分布在十里望乡前高庄、高板村,禹城镇及高山庄,安仁镇、高老伍村、高庄、十里铺村高寨等;从本省即墨迁来的,分布在李屯乡老高庄、新高庄;从本省肥城迁来的,居住在李屯乡打渔高庄。从山西洪洞迁来的,分布在张庄镇高庄,房寺镇高庄,李屯乡白布高庄。

二、淄博临淄(齐国故都)、淄川:

临淄敬仲镇白兔丘(即高傒墓)南村高氏,原居白兔丘村,始迁祖于明初洪武二年七月从河北枣强县西北的高家堡迁来。始迁祖名讳不详,二世祖名高云从。族人主要分布在附近的老庄、高家六端、河沟、北庄、牛角子、高家孝陵、彭家庄、东卧石等村落,少数迁往 山西、东北。

淄川高氏,始迁祖高全(泉)原居蒙阴县狗跑泉(今沂源县沟泉),于明初迁入淄川县城北面的魏家庄(后改名月庄)。

三、青岛胶州

胶州大行高氏始迁祖高伯通,字钟祥,原籍河北枣强县,元朝至正21年迁入利津县,元末明初迁入胶州。

四、烟台海阳、蓬莱

海阳徽村高家庄高氏,始迁祖高伯达,是胶州高氏始迁祖高伯通的长兄。传说高伯达、高伯通是高至公的儿子 ,兄弟二人同时利津县迁来,一人迁居胶州,一人迁居莱邑。

蓬莱北沟镇栾家口村高氏,始迁祖高云祯于清初迁入当地。

五、枣庄薛城、市中、山亭、滕州

枣庄市辖区原为峄县、滕县。根据1962年峄滕两县高氏联宗续谱达成的共识,薛城、市中、山亭等地高氏共同的祖先为明初的高裕(卒于明朝洪武17年),祖居薛城安阳。二世高椿于明初洪武元年迁入滕县东艾湖村(现属山亭区),后世高文全、高文美迁到附近的东鲁村、西鲁村,明末高九公南迁到南庄村。四世高岭迁枣庄渴口。十四世高遇、高迁、高迎迁邹坞。族人主要分布于薛城区的安阳、邹坞、高楼、院山、刘沟、天齐庙、陈楼、庞庄、河北庄、北陈郝、香城、吕巷、苗谷堆、马公村,市中区的渴口,山亭区的东鲁、西鲁、后南庄、前南庄、柴林、孙沃、辛召、磨泉、高庄、黄山前,滕州市的南沙河等地,少数迁往济宁、徐州、东北等地。

滕州羊庄高氏始祖高宣事,原为祖居西京云内的蒙古人,随元朝进入中原后“以甥取姓”,融入枣庄当地高氏。

六、济宁兖州滨邑

兖州滨邑高氏,始迁祖高立原籍蒲台县第一乡,于元代迁入当地。六世高从周于明朝宣德年间迁秦台东高家,九世高火心自高官寨迁西南高庄,十三世高依先迁旧镇,十四世高天命迁夏家楼。

七、菏泽郓城

郓城北关高氏始迁祖高明,于洪武二年率领二子一侄自山西洪洞县迁居山东濮州之南。二子长居杨妃店,次居饲鹤池,侄往东乡不知其处。

八、威海乳山

乳山下初高氏,始迁祖高金于明朝从海阳县徽村迁到横山下定居立村。当地传说高金于元朝至正年间迁来,据海阳徽村高氏家谱,此说有误,高金应为高伯达的后人。

九、潍坊寿光

寿光稻田镇高家营高氏,始祖高世谦、世让、世德兄弟三人于明朝洪武年间山西省洪洞县迁至寿光县城东30里丹水之东,依辛罗营定居,繁衍生息,逐成村庄,取名高家营。

留吕镇东高湛村高氏,传说是东魏大丞相之子、北齐武成帝高湛迁居此地立村,遂称高湛,因位于古丹河东岸遂称东高湛,为便于行政,分成东、西高湛两个村民委员会。高淮村高氏,也传说是东魏大丞相高欢的后代高淮居此立村遂更称高淮。考究史书,高湛并未东迁山东,高欢诸子中也无高淮。迁居高湛村的应该是高湛的后代,或者并非同一个高湛。高淮也可能是高欢第七子高涣的讹传,迁居高淮村的可能是高涣的后代。


4. 天齐庙遗址

[名山名水]

   牛山、陶山、小泰山碧霞宫、布金山、凤凰山、夹子山、望鲁山、群力放水洞、康王河、大汶河、上庄炉水库、群英水库。

   [古代建筑]

   肥城旧县城、文庙大成殿、城隍庙、老县城牌坊、空杏寺、延庆寺、正觉寺、圣佛寺、福山寺、精礼寺、陈家埠清真寺、后黄清真寺、张志纯庙、天齐庙、四合关帝庙、济河寺华佗庙、玉皇庙、泰山显灵宫、井峪村水月庵、水月寺、云溪观、东向北极阁、八卦楼、锁鲁城、石横古城墙、古都君庄、西铺北山石围子、肖大亨家祠、护鲁山口碧霞元 祠、二进士家宅、鲍家塘子奶奶庙、阴家祠堂、韩庄阴进士旧宅、安驾庄耶稣教堂、隆庄耶稣帝王堂、万便桥、四眼子井。

   [古碑石刻]

   琶山庵石碑、孟成已墓碑、三界首碑、隆庄风雨竹石刻、赵子英烈士碑文、吕冠三烈士碑文。

   [革命胜迹]

   陆房战斗遗址、李鹤年“平民饭店”遗址、赵健民教学旧址、泰西特委遗址。

   [著名林木]

   石横大寺白果树、后衡鱼古槐 、延庆寺“唐龙槐”、紫藤皂角树、下庄古龙爪槐、上江子母槐、百福图古槐、凤凰柏、南虎门古槐、前韩庄古槐、李家小庄古槐、龙果树。


5. 河北天齐庙

大伾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浚县,是省政府首批公布的省级风景名胜区,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旅游设施基本齐全,服务、环境、安全均具有一定的水平,1997年5月被省建设厅授于“十佳风景名胜区”称号。

大伾山风景名胜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西距京珠高速公路口(鹤壁南)20公里;距林州市林滤山风景区100公里;距汤阴攸里城、岳庙35公里;距淇县云蒙山40公里,又处于殷商文化旅游线上,是开辟豫北一日游、二日游专线的理想选择。

景区资源含量丰富,特点突出,适宜各类游客参观。

一是自然风光壮丽优美:大丕山平地突起,东可俯瞰黄河故道,西可遥望太行雄姿。

山上石青林碧,古柏苍郁,海拔135米,既不使人望而生畏,又有登山攀高的无限乐趣,且四季风景变化不同。

春时鸟语花香,碧草漫坡,一派生机盎然;夏时林荫蔽日,曲径更幽,野趣十足;秋时红黄尽染,山枣核桃,招摇惹目;冬时万木萧瑟,白雪古刹,更显万般苍桑。

二是古文化氯围浓厚。

大丕、浮丘两山,古寺名刹有九处,且佛儒道三教遗迹并存。

北魏时的天宁寺,因保存有八大石佛七丈楼而闻名遐尔,北方第一大石佛已1600余年,记载了佛教在中原早期传播的历史,阳明书院系纪念明代大会儒王阳明的地方,当年王阳明送浚县名宦兵部尚书王越灵柩来家乡安葬期间,登大伾,揽胜景,赋诗讲学,传道授业,留下了大伾山诗和赋。

吕祖祠是供奉全真道之祖吕洞宾的地方,建于清康熙初年,它依山就势,结构奇特,山腰的洞祠与山顶的太极度宫相呼应,体现了道教玄妙高深的教义特点。

宋代的天齐庙、兴国寺,元代的观音岩等,一处处名胜古迹使大丕山幻如仙境。

石崖上几百处历代题刻,更加重了大丕山的文化氛围。

与大伾山相峙的浮丘山,明代建造的碧霞宫占地万余平方米,三进院落,气势宏大,习檐挑角,金碧辉煌;千佛寺窟造像精美,生动传神,这里是探讨古建筑与古造像艺术的绝好去处。

三是大伾山与浮丘山历史上宗教文化影响深远。

大石佛的开造,碧霞宫的落成,众多的佛寺道观的修建,为宗教文化的传播推波助澜,所以致使四省(河南、河北、山西、山东) 二十多个市县的朝拜者络驿不绝,特别是正月、八月两个古庙会更是声势浩大,高潮日达20万人,届时,既可朝拜观光,也可体察民风民俗,是难得的旅游时机。


6. 天齐庙属于哪里

运行时间:济南站广场汽车站-高唐汽车站06:00-19:00,高唐汽车站-济南站广场汽车站05:30-18:00。参考票价:本线路多级票价:5-15元

济南939公交车属于城际公交,空调车,分段票价,途径经一纬五,八里桥,济南西站东广场,齐河,华店,东转盘,天齐庙北门,老县医院,高唐汽车站。


7. 天齐庙在哪里

悬空寺位于淇县朝阳山半山腰 处,依山建造,绝壁而生,飞檐凌空,遥望如空中楼阁,是中国七大悬空寺之一。它北靠朝阳山,青松翠柏及奇花异草在太阳光照射下,如彩凤当阳,翠盘捧日,故又称朝阳寺。

朝阳山海拔603米,从远处看又高又尖状如向上的耧铧,当地人因而习惯上称之为尖山或耧铧山。据明、清《淇县志》记载,朝阳山原为殷故宫,是殷纣王冬季设行宫采暖的地方。东魏武定七年在殷纣王行宫的遗址上建起了寺院,建筑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十分壮观。


8. 天齐庙是什么庙

凉水井子灵山风景区位于葫芦岛市西北,距市区约53公里,景区内山峰俊秀、林木茂密,环境十分优美。灵山风景区集佛教、道教、儒教文化及自然风光于一体,坐落着众多佛、道两教的建筑与塑像,而这里的灵山古寺更是有名的祈福胜地。寺庙后面还修有玻璃栈道。

灵山始建于1738年(乾隆三年),分为上下两院。寺内有八角亭、慈航楼、玉皇殿、重楼、无底洞、都天殿等楼亭殿阁29座,是一处规模宏大的道、佛两教的古建筑群。现存的下院仍保留有天齐庙、钟鼓楼、太阳楼、太阴楼、天君楼、金刚楼、慈航楼、万佛楼等建筑。

现场购票50元一位,没有另外收费。网上(美团)购票40元一位。


9. 天齐庙的传说

五月十三祭天习俗每年农历的五月十三日,通常处于夏至或小暑季节间的前后,正常的气候都有降雨的过程,气候不正常的年份亦有不下雨的。而民间称此日若下雨,便是关公在“磨刀”,其磨刀的用水是从南天门处降下凡间,下雨便是吉兆,雨越大越好,预示当年的光景必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倘若次日不下雨,则属不吉之兆,预示当年或许有“自然灾害肆虐”或许“社会动荡不安”的说法。长期以来,民间以此作为观察天气迹象和社会动态的参照物,并广泛流传为口头谚语。这就是五月十三日人们盼望的的甘露细雨。每年农历五月,如果遇到旱天,我们的先人都会怀着期盼的心情说:“五月十三日是下雨汛头,关老爷要下磨刀雨呢!”然而,这场磨刀雨还是关羽从东海龙王那儿借来的呢。传说关云长的英灵升天后,玉帝赐命为“三星都督总管雷火瘟部宜府酆都御史”。关云长受命之后,在南天廷就任,时常下凡间察访,关心农夫疾苦,呼风唤雨,使世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自晋代以来,全国各地的官员都督辖当地的老百姓建“关帝武庙”,与尊崇孔夫子的文庙并列。历代以来各地“关帝庙”前的香火都很旺盛,人来人往,络绎不绝,闻名遐迩。此消息传至南海,却惹起南海恶龙的嫉妒。有一年正值庄稼扬花吐穗之时,恶龙趁关公外出不在南天廷之机,便翻起逆浪,张开血盆大口,吸尽江河溪流之水,致使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庄稼干旱枯萎。眼看庄稼将颗粒无收,农夫们焦急地如热锅上的蚂蚁,纷纷到各处关帝庙祈祷降雨,哭号之声连天贯耳。在南天廷代管此事的关平、周仓二将力敌不过恶龙,见形势不妙,遂骑上千里驹,追寻关公回来征服妖龙。当关公返回南天廷时,俯瞰下界一带山川,白地千里,旱情严重。关公非常愤怒,连夜具奏本,翌日早朝启奏玉皇大帝,请旨擒服妖龙,为民除害。玉皇准奏,并赐“先斩后奏”的令牌。关公回到南天廷后,立即调遣周仓、关平二将率领天兵,定于农历的五月十三日吉时,在南天门外磨利青龙大刀而后出征。是时,其磨刀的水洒落人间,形成微雨,而后天兵一起涌到南海与妖龙展开厮杀恶战,最终擒住恶龙,拔了龙须,抽了龙筋,逼使妖龙吐出满腹之水,旱情消失,恢复了风调雨顺的景象。关 为了记取次此教训,遂于每年五月十三日亲自在南天门外磨刀示威并降雨霖。因此,民间百姓为纪念关公磨刀降恶龙、解除灾难疾苦的恩德,把此日作为“关帝救生日”,到关帝庙隆重集会焚香膜拜、敬献供品、祈祷平安。久而久之,却讹作关帝的“诞辰日”来祭庆。实则不然,每年五月十三(传说是初三)至十月共有三天时间是关公的纪念日。即:五月十三“磨刀日”、六月二十四诞辰日、十月遇害之日也称神日、受死日。在柳埠镇的祈雨仪式源于晋朝年间。有一年,柳埠镇黄巢村一带出现了百年未遇的大旱。为了拯救那些即将被“渴”死的庄稼,人们萌发了向老天爷“祈雨”的念头。在一个特别炎热的中午,村民正在商议如何祈雨时,突然发现一条小白蛇从“将军庙”里爬了出来,在当时仅有的一潭水洼前来回的爬动。有人说这是关公的化身,只有他帮忙才能祈求到“甘露细雨”,人们赶紧顶礼下拜,并立即将这条白蛇请回“三官庙”内供奉起来(三官庙:土地、观音、关圣),并派专人看护。人们决定自发地组织成立一支“祈雨”大军,打出“帅”字旗、“龙”“虎”旗(两面旗为红色牙、白色心,一面书写“风调雨顺”,画着“龙”的画像。一面书写“五谷丰登”,画着“虎”的画像),去柳埠的天齐庙“祈雨”。“祈雨”大军虽然是村民们自发组织的一支队伍,但他们也有严格地组织纪律的约束:一、祈雨前,首先要“晒驾”,即在村内三官庙前摆上方桌,从庙内将“官老爷”的神像“请”出来,供在桌子上,将用柳树条编成的“柳条帽”戴在官老爷的头上,日晒三天,名曰“晒驾”;二、在晒驾的三天之内,任何人不准到河道内洗衣服、洗澡、倒垃圾等;三、所有参加祈雨的男人在三天之内不准与女人同房,已婚女人一律不准参加祈雨活动。四、三天以后,若天仍不下雨,就准备起驾,开始祈雨。“祈雨”队伍在锣鼓队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走在最前面的是“帅”字旗和“龙”、“虎”旗。紧跟在后面的是专人扮装的“老龙王”,这位黑脸的老龙王身穿蟒袍玉带,坐在四人抬着的“龙椅”上,样子十分威武。紧随其后的是有二人扮演的“雨鳖子”,他们的脸上各画着一只张牙舞爪的“水蝎子”,身穿彩色服装,每人手持两根花棍,上缚花布(成打布幅样),边走十字花步,边向龙王摇晃。这时,身穿蓝色服装的“捕捞王”,肩挂铜铃、腰系红腰带,一边走,一边晃动着身上的铜铃。在他们的后面是由二人化妆成花脸的“分水夜叉”,他们手持“三股叉”,又叫“马杈”,边走边跳。接着由四人涂成五彩花脸扮演的“雷神”,每人手持一对用红花布包裹的铜锣,边走边舞着花样,表示天空即将打雷的样子。这时化妆成红白花脸的“霹雳将军”身穿红花色服装,一手持木锤、一手持木凿子,边走边砸凿子,表示闪电的来临。然后,有未婚女子扮演的“风婆婆、雨婆婆”,身穿彩色服装,有的手拿扇子边走边扇,有的手拿簸箕边走边扬。后面跟来的是“普云童子”(人数不限),个个左手持镜子,右手拿扇子,边走边做规定的动作。走在最后面的是手拿簸箕、彩色三角旗的若干陪衬人员,他们边走边高喊:“甘露细雨喽”,“甘露细雨喽”,整个“祈雨”队伍蔚为壮观。“祈雨”大军出发前,首先去将军庙处“取水”,他们先在将军庙前焚香、烧纸,然后从东路出发(即:黄巢-窝铺-柳埠),从西路(齐城村一带)返回。在路过“岱密庵”大庙时,祈雨队伍仍要在庙前烧香、叩头、扎街(打场子)。沿路村庄的村民为了迎接祈雨大 的到来,都要举行隆重的迎接仪式,村民都各自在自己的家门口备下熬好的稀饭、绿豆汤、干粮等,有的还亲自将食品送到祈雨人员面前。来到天齐庙后,奔上天齐庙108级台阶,祈雨人员首先在庙内的东西廊坊焚香、烧纸,然后由“老龙王”领头跪拜在正殿,向天老爷“讨签”。授签后,庙内的和尚根据竹签上的字,告诉老龙王:天有大雨、赶快返回。祈雨大军领“旨”后,飞奔返回,每次刚到齐城村头,瓢泼大雨便倾盆而下。据老人们回忆说,祈雨每次都不落空。他们说,最后一次祈雨是在1946年,后被驻柳埠的土改工作队制止,再也没有搞过这样的活动。但在2000年8月,济南市制锦街小学的学生组成的“走进大自然”夏令营,在黄巢村的“和尚帽子”山顶处宿营,村内的文艺团体为了迎接这些小孩子的到来,敲锣打鼓,打出仿造的“龙”、“虎”旗和杏黄色的“帅”字旗,与学生们在宿营地举行了文艺联欢。柳埠天齐庙处的部分村民听到锣鼓声,有人说:“黄巢又祈雨了”。果然在第二天上午约10时左右,一场大雨瓢泼而下。这场雨只下在了黄巢村附近的几个村庄,这也许是一种巧合吧。但多少年来,黄巢祈雨的故事,一直成为柳埠一带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五月十三祭天习俗在柳埠镇流传很久,一直以来是群众自发的一种活动,人民群众在无法与灾害抗争的情况下,借助关公来斗争,反映了人民的纯朴、善良的本质。五月十三关公磨刀,在柳埠流传甚广,为纪念关羽,缅怀义士。集中表现了人们心中愿望,心灵呼声和精神寄托,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愿望。现在看来,虽然有迷信色彩,我们会辩证的看待的。如今,已成为济南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齐庙有哪些景点 - 天齐庙是什么庙

1. 天齐庙是什么庙

沈阳市有很多座寺院庙宇,市内的庙宇寺院绝大部分都处于闹市区,所以只有郊区的寺庙可以考虑。安静环境都好的地方不多,大部分在郊区或者城乡结合部,比如位于于洪区的华圣寺、位于苏家屯区胡杨线的法雨寺、位于新民市(县级市)的辽滨塔等等都是环境优美,而且相对安静。

沈阳市内主要佛教寺院;大佛寺(吵闹)、般若寺(吵闹)、慈恩寺(吵闹)、大法寺(即八王寺)(吵闹)、西塔护国延寿寺(安静)、北塔护国FL寺(吵闹)、东塔护国永光寺(安静)、南塔护国广慈寺(吵闹)、长安寺(吵闹)、观音寺(初一十五开放,其他时间不开门)、百鸟观音寺(一般不开门)、永宁寺(安静)、中华寺(吵闹)、回龙寺(因为需要30元门票,所以显得这里很安静)、无垢净光舍利塔(吵闹)、石佛寺(吵闹)、小塔子古塔(没人)、莲花净土实胜寺(即皇寺)(吵闹)、山门寺(安静)、向阳寺(旅游黄金周吵闹,平日很安静)、望云寺(不祥)、吉祥寺(安静)、白塔弥陀寺(吵闹)、法王寺(安静)等等。*这里将的吵闹庙宇别的意思,就是人多的意思。

此外沈阳市部分道教活动场所;太清宫(吵闹)、中心庙(吵闹)、蛇神庙(吵闹)、蓬瀛宫(安静)、关帝古刹(安静)、万寿宫(吵闹)、天齐庙遗址(吵闹)、三皇庙(安静)、天后宫(安静)、火神庙(火神庙在小区内部,吵闹)、二台子土地庙(归关帝古刹管理)、大帅府关帝庙(吵闹)等等。*这里提到的吵闹代表人多的意思,庙宇别的想法。

相关链接;沈阳市近期准备复原建设一些曾经被拆除的寺庙,如;盛京都城隍庙、奉天堂子庙、奉天魁星楼和目前还没有提上日程的兴庆寺等等。

2. 为什么叫天齐庙

莺儿姓黄,自然界中的黄莺是一种鸟,又叫黄鹂,鸧鹒。贾宝玉曾经去天齐庙向王道士讨“疗毒汤”,王道士胡编冰糖雪梨敷衍他。其实在古典文献中真有“疗妒汤”,一味黄莺而已。

3. 天齐庙的传说

泗水县是泗河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里是华夏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三皇五帝”点燃文明火种,开启中华文化新纪元的沃土;这里是儒家文化的渊源,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文人在这里创造了照耀千古的儒学文化。泗河还是供给京杭大运河漕运的主要水源,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处于重要的地位。明朝以后,朝廷在此设置公署,派员驻节,兴修设施,护河固源。清朝初始,康熙、乾隆二帝十次驻跸,于浏览泉源风光中督导整治。皇帝作记,官员留题,文人赋诗,为泗河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增加了亮点。

一 人文肇始

伏羲亦称宓羲、庖牺、牺皇、皇羲及太昊,上古三皇之一,被后世尊为人文始祖,百王之先。因其具有龙身人首的特征,又被后人奉为龙祖。

历史学家王献唐于20世纪30年代撰写了《炎黄氏族文化考》。他从考古学、音韵学、文字学、地理学以及民俗学等多个角度,运用大量史料,通过翔实考证,最终论定:伏羲故里即今地处泰、沂、宁三市交汇,泗水县东北部的华胥山、华胥湖和雷泽湖一带。

伏羲对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文明贡献巨大。创网罟,兴渔猎,驯牲畜,开创了人类的畜牧时代,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正姓氏,制嫁娶,别血缘,结束了群婚、乱婚生育现象,提高了人类自身的质量;演八卦,成就了中国文字的形成,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伏羲还赋予中华民族以龙为总徽号:《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太昊氏以龙纪,故为 龙师而龙名。”闻一多先生的名篇《伏羲考》一文认同龙的基调是蛇。龙即大蛇,蛇即小龙。大量文献和考古资料证明,伏羲“人首蛇躯”,蛇是伏羲氏的图腾。龙图腾的形成,象征了中华民族主体血脉的汇聚和文化的奠基。太昊伏羲因此成为中华民族血缘和文化的广泛代表。

二 上古龙脉

华夏民族古来同宗,华夏之民素称“龙的传人”。上古时代,祖先们或依亲族关系为纽带,或靠美德善举固结人心,或用武力征服四方,将各部族融为一个拥有多民族的大家庭。

黄帝,传为部落联盟首领,被尊为华夏及周边各族的共同祖先。黄帝名轩辕,生于寿丘(今曲阜东、泗水西交界处),长于姬水,居于轩辕。轩辕之时,蚩尤暴虐,炎帝横行;轩辕修德振兵,征战炎帝,讨伐蚩尤,诸侯宾从,天下一统。

唐尧,黄帝玄孙,名放勋,号陶唐。尧之时,制定历法,推行刑法,敬授民时,征伐苗民,万邦和睦,百姓乐业。尧选舜继承帝位,史称“禅让”制。

虞舜,黄帝第八代孙,名重华,史称虞舜。孟子称舜是东夷人(泗水泉林东一带)。舜在历山脚下耕作,在雷泽湖畔渔猎,在泗河岸边制作陶器,承尧命摄政。舜宽厚仁慈,以孝闻名;除鲧、共工、驩兜和三苗“四害”;择禹为继承人。

大禹,黄帝玄孙,史称大禹、帝禹。禹是夏朝首位天子,亦被称作夏禹。禹与尧、舜齐名,功在治水,划中国版图为九州。禹死后,子启袭帝位,自此“禅让”制终结,家天下始行。

三 东夷之墟

东夷文化是华夏文明的起源。上自北辛文化,下至岳石文化绵延五千年之久。东夷是对生活在东方各个部族的统称,他们各有自己的文化、习俗、语言、传统和起源。

大量的历史遗迹证明,泗河流域是东夷部族生活的重要地区。近代学者王献唐说:“泗水两岸,自唐虞以来,其经济文化就领先于其他各族。”考古发掘表明,泗河流域的演马坡遗址、寺台遗址、星村遗址均为大汶口文化;尹家城遗址、天齐庙遗址皆系典型的龙山文化。尹家城遗址出土的黑陶蛋壳杯、白陶鬶等,是龙山文化的精品之作。

少昊,传为黄帝之子,东夷部族首领。建都穷桑,后迁曲阜,在位84年,寿百岁而终,葬于鲁故城东门之外的寿丘。《帝王本纪》云:“少昊邑于穷桑以登帝位,徙曲阜,崩葬云阳。”现今曲阜城东的少昊陵,故称云阳山,相传是少昊墓地,中国著名古陵之一,有“中国金字塔”之称。

从太昊伏羲到少昊的羲和部落,再到皋陶、伯益的东夷部落联盟,泗水流域一直在为它的繁衍、发展提供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物质条件。

4. 天齐庙在什么地方

好吃的啊:谢集的罐子汤,陶庙和葛店的羊羔肉,新城的羊肉汤好玩的:金山公园,洙水河公园,永丰塔以及周边,滋味广场,文庙,麒麟台,齐鲁会盟台,荆树堂,蚩尤墓,东岳天齐庙青年路,人民路新华路等可以逛逛

5. 天齐庙是什么庙?敬的什么神?

传说泰山神是冥司之主,掌管人间的贵贱高低、科禄长短和生死之期等。泰山神于唐玄宗时被封为“天齐王”。宋真宗祥符四年(1011年)又加封为“天齐仁圣帝”,自此以后,东岳庙遍及天下。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又尊其为东岳大帝。百姓对东岳大帝崇敬有加,每年夏历三月二十八要举办祭祀日,庙会十分红火

6. 天齐庙属于哪里

浚县隶属河南省鹤壁市,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浚县位于河南北部,地处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辖6镇1乡4个街道,71万人( 2015年)。县域面积966平方公里,耕地107.6万亩,有“黎阳收,顾九州”的美誉。

作为一座千年古城,浚县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浚县古城内的大运河浚县段、黎阳仓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浚县大佛是"全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型摩崖造像。浚县泥咕咕被中国政府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浚县历史文化

一、工艺美术

浚县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工艺品久负盛名,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二、民间泥玩

民间泥玩距今有1200余年的历史,以种类繁多、造型奇特、风格各异著称,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均有收藏。

三、石雕石刻

石雕石刻业历史悠久、名家辈出,能工巧匠曾参加过北京十三陵、北京人民大会堂、南京中山陵等多处著名建筑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产品有牌坊、狮、羊、碑等50余种,远销国内外。

四、工艺制镜

浚县拥有制镜厂近百家,镀镜厂3家,日产镜1万余块,年产值1亿多元,产品远销内蒙、山西、陕西、河北、天津等十多个省市。

五、泥咕咕

起源于隋末的"泥咕咕"是浚县特产,泥咕咕是浚县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因为能用嘴吹出不同的声音,所以形象地称之为“咕咕”。

据《资治通鉴》记载,隋末农民起义时,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曾在古黎阳也就是现在的浚县与隋军大战,不少将士和战马阵亡,为了纪念这些牺牲的将士和战马,军中一些心灵手巧的人就用当地的黄胶泥捏成泥人、泥马表示怀念之情。

这一技艺就这样随着历史的发展延续了下来,流传至今。2006年20日,泥咕咕列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浚县庙会

浚县庙会历史悠久。明代中期,浮丘山正月会兴起,清康熙年间,浚县庙会已颇为兴盛。清末至民国年间延续不衰。

新中国建立后,政府扬其利,抑其弊,扶持改造古庙会,使其在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大作用。1952年和1954年,浚县人民政府曾两次发出发展物资交流大会的通知。1958年集市贸易被取消,古庙会一度衰落。

1961年开始恢复,到1965年逐渐达到原有规模。“文化大革命”期间,古庙会被视为"四旧"而加以限制。1976年初,浚县革命委员会发布通告,取缔浮丘山正月大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庙会得以恢复和发展。原有古庙会规模扩大,有些村庄起了新会。今浚县每年有庙会257起,三天两头有会。浚县的古庙会不但多,而且规模大。浮丘山正月大会,会期半月有余,高峰日赶会人数达二十余万。

七、浚县社火

浚县的社火源远流长。清朝中期已很盛行,起初是人们用来祭祀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的朝拜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戏剧中的人物、音乐、舞蹈融于社火表演,逐渐成为人民群众自娱自乐的民间文化活动。

浚县社火是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农闲时排练,逢年过节或重大喜庆时演出。每年的正月初九和元宵节为传统出会日。特别是元宵社火,观者如云,热闹非凡。

浚县社火的传统形式主要有舞狮、高跷、秧歌、旱船、竹马、龙灯、抬歌和背歌、抬老四、顶灯、大头舞、散河灯等。 舞狮是传统形式之一。浚县舞狮同别的地方不同的是表演时狮子在前,后跟武术队。

主要形式有狮子滚绣球、滚翻、扑食、抖鬃、梳毛、窜火圈、追逐、爬行、双狮争球等十余种,舞狮后进行武术表演。武术队俗称刀枪把子,表现了浚县由来已久的习武传统和尚武的习俗。

7. 天齐庙是什么庙宇

葫芦岛灵山寺位于葫芦 市西北35公里处的凉水子村西。灵山中灵山寺建于清嘉庆十一年(1807年)。该寺分为上下两院。共建有八角亭、慈航楼、玉皇殿、重楼、无底洞、都天殿等楼亭殿阁29座,是一处规模宏大的道、佛两教的古建筑群。现存的下院仍保留有天齐庙、钟鼓楼、太阳楼、太阴楼、天君楼、金刚楼、慈航楼、万佛楼等。

8. 天齐庙是什么意思

包拯,字希仁,北宋庐州人。作为历史上的知名廉吏,包拯为官廉洁刚正,严明执法,勤政爱民,节俭无私,后人称之为包青天。包拯一生,留下许多广为流传的廉政故事。

一、巧断牛舌案

包拯任天长县知县时,一天有人来告官,说自家牛舌被人割去,请包拯捉拿盗取牛舌的人。包拯说“你回去把牛杀了,然后去卖”,该人回家照着包拯的吩咐把牛杀了,卖了。不久,有人跑到包拯这来控告私杀牛的人(真宗期间,宋有禁屠牛之诏)。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还来告发人家?”,那人惊叹于包拯的明察秋毫、断案如神,只好乖乖招供。

二、不持一砚归

宝元二年,包拯徙知端州(今广东肇庆),端州以盛产端砚出名,唐代就有“端州石砚人间重”之说。宋代规定端州每年供奉朝廷一定数量的端砚。在包拯之前,历任端州地方长官在供奉朝廷端砚时,必多征收贡砚数十倍,用来贿赂当朝权贵,给当地带来额外的负担。包拯到任后,下达命令只按上交贡砚的数量征集,额外概不征收。职满离任时,包拯不私带一块贡砚。包拯为官清正廉洁,深为时人赞叹。

三、弹劾张尧佐

张尧佐,仁宗宠妃张贵人的伯父。包拯说他“早缘恩幸,骤阶华要”,意思是说张尧佐任职三司使要职,乃凭借私人恩幸,非有实际才干。包拯揭露其在三司使任上“本职隳废,利权反复,公私困敝,中外危惧”,直言此人为“贪庸不才”。由于官非其人,导致公私困敝,包拯强烈要求罢免张尧佐的计臣职位,另选才能。但仁宗对张尧佐仍恩宠有加,不久拜张尧佐“淮康军节度使,群牧制置使,宣徽南院使,景灵宫使”。包拯再次弹劾,直言仁宗此举“私于后宫,不独于圣德有损抑,又事体不可之至甚者也”。张尧佐迫于压力,不得已辞去宣徽、景灵使。

《宋史》论包拯说“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意思是说包拯虽嫉恶如仇,然为人忠恕。古人说“公生明,廉生威”,用此形容包拯一生,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