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庙遗址

冷庙遗址

冷庙遗址位于郯城县冷庙村村东北,年代为汉,类别为古遗址。

冷庙遗址是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济宁市曲阜市孔庙鲁国故城遗址、周公庙

济宁曲阜市孔庙鲁国故城遗址、周公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曲阜市区。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周成王封周公旦长子伯禽于鲁,建都于此。到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49年)鲁亡于楚,历时900余年。西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封刘馀为鲁王,以此为都城。东汉为东海王刘疆的都城。西周前期的遗址多分布在大城西北部,西周晚期扩大到东北部。东周遗存则遍布全城。大城西部分布6处西周和东周的墓地。1977 年以来发掘200余座陵墓。出土文物以陶器为主。器形主要有鬲、甑、盆、罐、瓮、钵、盂、盘、鼎、釜等。早在1961年,这里就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东城墙遗址1

东城墙遗址2

周公庙即“鲁太庙”,是鲁国的祖庙。始建于鲁立国之初。鲁国被楚灭亡后,太庙也随之被毁。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也是周武王的四弟。他曾辅佐武王伐商纣王,两次东征,为西周王朝的成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周朝成立后,又为巩固统治,制定了奴隶制国家的各项典章制度—周礼,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的奴隶主政治家。西汉初曾封周公为“元圣”,所以周公庙旧时称为“元圣庙”。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追封周公为“文宪王”,并且在鲁太庙的旧址上复建周公庙。历经后世各朝的六次修建,形成现在的规模。有前后三进院,中路依次为棂星门、成德门、达孝门、元圣殿、寝殿遗址,两侧有“制礼作乐”坊与“经天纬地”坊,东、西庑。庙内存有众多历朝碑刻及题记。达孝门前有清康熙二十六年御制周公庙碑亭。

棂星门1

棂星门2

“经天纬地”坊

“制礼作乐”坊

成德门

清康熙二十六年御制周公庙碑1

清康熙二十六年御制周公庙碑2

达孝门

题记1

题记2

元圣殿1

元圣殿2

寝殿遗址

达孝门台上有一块残破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牌背后,镌刻着一首诗。是曾任山东省副省长李予昂,1980年5月中旬陪客人到曲阜访问,见到文物古迹惨遭破坏的景象,“愤慨万分”,遂作诗一首:万恶“四人帮”,十年逞逆狂。少昊像颅碎,鲁故城拆光。三孔大破毁,周庙受灾殃。贼罪臭万年,历史诛巨奸。首凶陈伯达,作伥谭厚兰。留此残碑在,铁证代代传。1981年修缮周公庙时,在此残碑的背面加刻了李予昂的诗,并将其移置于此。

李予昂诗

吴山汪王庙遗址探访

立足街口 辐射街源 漫谈徽州

薛鳖、散搭、气力么事做

徽州

历史

人文

上一篇文章讲到了中国金石殿堂级单位“西泠印社”的4位创始人当中有一位是徽州歙县人。同时也提到了徽州人在杭州留下的印记,其中就讲到了吴山的汪王庙。

K君姓汪,而在徽州不得不提一位姓汪的人,那就是汪华。如今徽州汪姓之人,多为汪华之后,而在中国也有天下汪姓出徽州一说。

▲依然有人在中堂上挂着汪华画像,以示瞻仰

汪华(公元587-649年),原名汪世华,后为了避开李世民的“世”字,改名汪华,字国辅,一字英发,歙州歙县登源里(今属安徽绩溪),隋唐时期割据势力,唐朝大臣。

隋末天下大乱之际,汪华为保境安民,起兵统领了歙州、宣州、杭州、饶州、睦洲、婺州等六州,建立吴国,自称吴王,促进了当地各民族之间融合。实施仁政,吴国境内百姓安居乐业,在群雄争霸战火纷飞的年代,唯独吴国安宁祥和;武德四年,为了促进华夏一统,审时度势,不计个人得失,说服文臣武将,主动放弃王位,率土归唐。唐高祖李渊授予上柱国、越国公、歙州刺史、总管六州军政;贞观二年,因忠君爱国,唐太宗李世民授予忠武大将军、参掌禁军大权,委以九宫留守,辅佐朝政,位极人臣。逝后,唐太宗赐谥忠烈,予东园秘器!

▲当时占据的6州分别是歙州(徽州)、宣州(宣城)、杭州、饶州(上饶景德镇一带)、睦洲(千岛湖一带)、婺州(金华),位置大约是上图中的红色圈圈大小。

汪华集儒释道于一身,文韬武略,拥有非凡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空前绝后的政治谋略。自唐代至清朝,唐玄宗、宋徽宗、元世祖、明太祖、乾隆帝等历代帝王多次下诏,视为忠君爱国、勤政安民、始终维护华夏统一典范表彰;赵普、李纲、苏辙、岳飞朱熹、文天祥等历朝文臣武将赋诗题词,把他作为千秋楷模来赞颂;江南六州百姓奉其为神,拜为“汪公大帝”、“太阳菩萨”、“太平之主”,建祠立庙七十余座,四时祭祀,千年不辍。

▲在华东地区,很多地方依旧保留着祭祀汪华的活动,图为贵州安顺的抬汪公活动,(历史上徽州大将驻守边疆后代)

汪华墓位于安徽省歙县城北3公里的云岚山,俗名“汪墓祠”。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营葬。有联赞曰“乱世据六州,保境安民,煌煌功绩重千古;治平朝帝阙,忠君爱国,赫赫英名满神州。记载了这一位“古徽州第一伟人”的辉煌人生!

唐朝之后,在六州境内建有汪王庙很多,民众瞻仰礼拜。街口镇的新门,有地名为八老庙,其实就是汪华第八子的庙。汪华生有9子,都很有作为,后人除了瞻仰礼拜汪华外,也会为其子建庙。

▲街口镇新门八老庙

西子国宾馆的前身是汪庄,其主人是民国徽州茶商汪锡予,据记载他居住在汪庄的时候,每天早上都要遥望吴山,瞻仰一位祖先,因为汪锡予就是汪华后人,而吴山上有一座汪华的庙。

据史料记载,吴山汪王祠(庙)建于唐代,原先是一座宦祠,后来历朝对其均有加封,比如北宋宋徽宗写有《汪华像赞》,并在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封英济王;南宋孝宗隆兴二年封信顺显灵英济王;元代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改封昭忠广仁武烈灵显王;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颁昭忠广仁武神英圣王祠,并立一石。使得汪王庙变成一座神庙,汪王庙奉祀者共21人,其中正殿3人,汪华塑像和神位居中,两旁是汪华的两个从弟铁佛与天瑶的神位。后殿供有18人的神位,他们是汪华的祖父母、父母、妻妾5人、儿子9人。每年有三次祭祀活动。农历正月十八,汪华的生辰,二月择日曜日为春祭,八月择日曜日为秋祭。后来在清代咸丰年间毁于太平军战火,清光绪年间作了重建,至民国时期尚有管理汪王庙的专门委员会。可惜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为了炼铁所需要的木料,将汪王庙拆除,但目前遗址仍在,今在遗址处还有“汪王庙税地”刻石。

炼个破锤锤,就这么一把火烧了!

现在杭州人推崇钱王,现在杭州有钱王祠,钱镠吴越建都临安,实行“保境安民,礼贤下士”的政策,在战乱的时期,数十年内使吴越繁荣富强起来,后来“北宋立国”,其孙钱俶纳土归宋,国家和平安全统一。先后被中原王朝(唐朝、后梁、后唐)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吴越国王。钱王在杭州期间,治水有功,故而有钱王射潮一说。

▲杭州柳岸闻莺里的钱王祠

因为钱王是杭州人(local),现每年都有大型祭祀活动。但是汪华保境有功,使江南六州免于战事的丰功伟绩早于钱王300多年。杭州人不应该忘记这么一位为杭州做过贡献的大神啊!

K君与前段时间探访吴山汪王庙(可以百度地图到具体地址)。

▲吴山汪王庙遗址地址

▲现在的汪王庙税地染成了红字,红字距离遗址很近,但不是一个地方。

▲遗址照片

据悉,汪王庙是一座大庙,占地很大,历史上多人为其楹联。比如有:

自昔州闾资圣护;

桎今稼穑沐神功。

——佚名题西湖汪王庙

水广自流,山崇积壤;

圣生乘运,贤出应时。

——李思敬题西湖汪王庙

唐室佐龙兴,弟后先兄,保障六州成伟绩;

吴山昭燕享,祖功崇德,本支百世有余荣。

——汪似祖题西湖汪王庙

系出颖州,四十余传,闲气独钟,此为豪杰之士;

神来歙浦,亿万斯年,庙食弗替,是有功德于民。

——汪文炳题西湖汪王庙

汪文炳,号半樵,广东中山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委史部主事,选授浙江富阳县知县。光绪十一年(1885)顺天乡试任弥封官,赏戴花翎,盐运使衔。光绪二十六年(1900)浙江乡试任同考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任余姚知县。民国四年(1915)香山县延聘总纂《香山县志续编》。

先武肃建号称吴王,保障六州,伟业恨遗良史笔;

新安崇祀之始祖,越开两国,宗枝繁衍大江东。

——汪嶔题西湖汪王庙

汪嶔,字曼峯,一作趸峯,杭州人。民国第一任杭县县长。对于杭州市政建设,多所规划。善诗文、书法,工行、草,笔致劲挺,姿势开张。创办贫儿院,提倡工艺美术,造就镌刻拓扬碑版人材颇多。约民国十几年卒,年五十许。

乱平隋季,活佐唐兴,祖德述千秋,在当年统领江淮,勋业独推越国;

派衍歙州,支分杭郡,孔谋贻百世,就此地重新祠宇,馨香永奉吴山。

——汪文蔚题西湖汪王庙

史书缺传,庙食报功,作保障于东南,累代锡崇,遗事补新旧唐文献;

天意厌隋,人心归李,识时务为俊杰,歙推望族,先声开吴越五世隶。

——汪濂题西湖汪王庙

汪濂,曾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编《吴山汪王庙志略续编》。

本是大唐封,德洽百姓,功在六州,兵灾后土地荒芜,禋祀旷数十余载;

依然新庙貌,裔宰西泠,谱仍东粤,山麓间规模宏敞,馨香荐于万斯年。

——汪延祺题西湖汪王庙

大兴乱业,公取六州而保之,非叛乱也,不忍视民涂炭也,仁矣乎,捍患御灾,至今日犹蒙恩泽;

长安鼎定,公举六州而归之,非降唐也,所以顺天休命也,智矣乎,锡圭担爵,在当年已极尊荣。

——汪志伊题西湖汪王庙

汪志伊(1742~1818)字稼门,安徽桐城西乡人。乾隆三十六年(1711)举人,充四库馆校对,议叙,授山西灵石知县。乾隆五十八年,迁甘肃布政使,调浙江。历任福建巡抚,湖广总督,至工部尚书。

溯唐宋元明,以畦昭代,千百年叠锡崇封,又况子姓支分,行省几遍。想当时建威炀季,受爵李宗,统歙宣杭睦婺饶,同邀保障。望云岚之冈陇,王气长留。余阴到吴山,欣看祠宇重新,广罗谱牒;

考永叔巩选,递及温公,新旧书未徵定论,可见英雄事迹,史氏难窥。即今兹合众联盟,通商议约,凡德法日俄美比,熟擅招怀。历瀛海而伦敦,使才自愧。怡谋承越国,窥愿神灵启牗,默示机宜。

——汪大燮题西湖汪王庙

汪大燮(1859~1929),字伯棠,祖籍安徽黟县际联镇宏村,出生于杭州。清光绪十五年(1889),考中举人,援例为内阁中书,升侍读、户部郎中。后又考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以明敏谨慎著称。光绪二十八年,充任留日学生总监督。次年,为外务部左参议,先后出使英国日本。民国二年(1913)汪大燮回国,任熊希龄内阁的教育总长,次年2月辞职后任平政院院长兼参政院副院长。

下次去吴山游玩时,可以顺道去看看汪王庙遗址,尤其是汪氏后人。

行宫、寝宫、中庙,这些炎帝遗址遗迹你去过吗?

在我市

炎帝的遗址遗迹有不少

你知道?

你去过吗?

小编今天就带你去逛一逛~

↓↓↓

炎帝行宫

从庄里村西行,过一条小河,就是炎帝行宫所在地故关村。

炎帝行宫,亦名黄花观,相传是炎帝神农氏“遍陟群山,备尝庶草”时的出行休息之所,平日为三太子长住行宫,是一处重要的祭祀炎帝神农氏的庙宇。创建年代已不可考,明清时多有修葺。正殿门前竖立着一块明成化十一年的石碑记载“神农炎帝行宫磐基在故关里村前,肇基太古,无文考验”。

行宫建筑规模不大,现存建筑有正殿、东西耳殿、舞台、二房、圣贤殿、东大门钟楼等,为清代遗构。院内存青石香台,为清光绪年间所置。大门门首石匾上刻有“炎帝行宫”四字。行宫古朴典雅,正殿“西游记木雕图案和雕花石础堪称雕刻之精品。

炎帝寝宫

炎帝寝宫位于团西村。该村地势西高东低,炎帝庙建于村西的高地上,从东南方拾阶而上可进入。庙内有戏台、正殿、后殿。正殿是炎帝殿,后殿谓之炎帝寝宫,是上党地区典型的“前堂后寝”式的建筑格局。正殿肇建较早,其柱础、石柱均为金元遗物,台基于明清时进行了维修,整个大殿包含了金至清朝历史文化信息。其东西耳殿、东西配殿,分别祀奉玄帝、先蚕、高禖、关帝、马王、牛王等诸神。一庙多祀制,可满足百姓多种祭祀需求,在当地民间庙宇中很多。炎帝寝宫内还存有国内唯一的神农炎帝夫妇的古壁画像。

炎帝中庙

炎帝中庙,亦称古中庙,位于中庙村。高平地区祭祀炎帝的庙宇众多。由官方所建,规模较大的有三所,分别是炎帝上庙、炎帝中庙、炎帝下庙。上庙亦称高庙,建在羊头山顶,现仅存遗址;下庙建在高平市市区,已不存在;唯有中庙保存完整,成为一处重要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古迹。

中庙村地处羊头山脚下。传说这里山明水秀,夏季凉爽,是炎帝常年处理公务之所。中庙建立于村西北的高地上,建筑规模宏大,创建时间已不可考,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在其中轴线上分列为山门、太子殿、正殿。下院建有舞台、文昌楼、禅房等,其中太子殿最为古老,是我国目前炎帝庙宇保存最早的古建筑

古中庙现存碑碣十几块,从碑文中可知,中庙为皇帝敕建之庙,地位要高于一般的庙院,是年代最古老、声名远扬的炎帝文化遗存。

来源:晋城新闻网

责编:姬鹏芳 崔依琪

审核:袁建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