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冢汉墓

曹冢汉墓

曹冢汉墓位于临邑县德平镇。年代为汉。 2013年,曹冢汉墓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曹冢汉墓东100多米是曹家冢村,村子因墓而名。村名碑上说,古墓相传为汉代丞相曹参的坟冢。村庄自汉至元所居都是曹姓人家,元末明初的战乱瘟疫使此处仅剩一女,永乐年间,赵有才从寿光迁来与其结为夫妇,重建家园,曹冢汉墓,曹冢汉墓简介,曹冢汉墓-德州市临邑县曹冢汉墓

考古发现曹操宗族墓,墓中刻有20字诅咒,难怪曹操能轻易篡汉

前言:今天,笔者继续为大家讲解司马光的旷世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1976年,有考古学家在安徽亳州境内发现了东汉墓葬群。而从《三国志》记载可知,曹操所在的谯县曹氏,其活动范围正是如今的安徽亳州。因此经过考证,这些墓葬竟然真的和曹操有些关系,他们都是曹氏宗族之人的墓穴。甚至还有学者宣称,曹操的祖父曹腾的墓穴,也在其中。

这位曹腾,是东汉中期著名宦官,《后汉书·宦官列传》亦有其单独传记。故而抛开曹操祖父这一身份而言,曹腾也有着响亮的名气。由此可见,元宝坑中的墓葬品是极有历史意义的。只见其中一块铜砖上这样写道: “王复汝使瑛作此大壁, 但冤, 珑人不知也。但搏汝属, 仓天乃死,当亩( ? )老( ? )。”这短短一行字,不仅暴露了当时一个社会现象,更是一语道破了曹魏能代汉的背后真相。

字面意思上来看,一个叫王富的人,令某瑛为曹氏修建墓穴。但中间不知发生了何事,某瑛受到冤屈,遂将这件含冤之事刻在了铜砖之上。除此之外,也有其他工人也发出类似之语。其中更是有一首五言诗形式的诅咒:

“ 人谓壁作乐, 作壁正独苦, 却来却行壁, 反是怒皇天。”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墓主人以为建造这一处墓穴可以让他死后依旧拥有一个独立的天地,然而此举反而是触怒了上天。这首诗完全是一首诅咒诗,类似于这种类型的诅咒竟然有上百条,可见当时修建墓穴的工匠们对于墓主人的愤恨,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形态。

从相关史料来看,宦官势力在任何一个朝代,几乎都是“反派”居多。从秦朝的赵高、到蜀汉的黄皓、再到明代的魏忠贤,这些宦官们都一次又一次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负面影响。而在东汉时期,宦官阶层更是人人口诛笔伐的对象。为了铲除宦官,不少名士清流还自发组成党人集团,希望还朝堂一个太平

谯县曹氏,只是在地方上有点影响力的小地主阶级。可自从家族中出现了曹腾之后,他们也渐渐沾染上了宦官集团的作风,遂经常对百姓进行欺压之举。不巧的是,曹魏政权的开创者——曹操,也出身在这样的宦官家族中。可奇怪的是,尽管宦官集团颇受世人痛恨,但曹操在创业过程中,却始终未曾受到家族拖累,这又是为什么呢?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记载: “先是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诛阉官,反为所害。太祖上书陈武等正直而见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其言甚切。”曹操刚进入仕途时,难免有清流名士对其反感。但曹操的表现令人意外,身为一个宦官之后(曹操父曹嵩其实是曹腾养子),他竟然上书汉灵帝,请求为党人代表陈蕃翻案。

显然,这是曹操在向世人表明自己的立场,他欲倒向党人集团。而为了与宦官势力完全割裂开来,曹操又做了一件惊天之举。裴注《异同杂语》又说: “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才武绝人,莫之能害。”为了证明表明自己对宦官集团的痛恨,曹操用了一个简单粗暴的方式: 亲自去行刺宦官头目张让。尽管未能得手,但曹操也赢得了党人集团的好感,如愿将自己的身份“洗白”。

自此之后,不少名士开始与曹操相交。如何顒、桥玄、张邈、袁绍等人,都曾成为曹操好友。也正因如此,汉末乱局到来之际,曹操才能得到士族支持,积累了相当的政治和经济基础,最终成为一代北方雄主。

但是曹魏能取代汉朝,也不仅仅是因此。在开头提到的铜砖文字中,其实“仓天乃死”这四个字,也道明了曹魏代汉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仓天乃死”乃是黄巾军的口号,它出自太平道经典《太平经》中。这就说明曹操的老家谯县,已经接受了太平教的教义。更为难得的是,其中包含的道教思想,也对曹操产生了不少影响。

尽管曹操需要倚重士族,但他却不喜欢名士清流提倡的腐儒之风,反而更加偏向于道家、名家和兵家。傅玄说 “魏武好法术,而天下重刑名”,便是这个道理。再加上汉末道教对当时局势造成了显著影响力,故而曹操在创业之后,便极其注意对道教的拉拢。

曹操进入兖州后,便收编了号称百万的黄巾余党(太平道教众),并将其改编为三十万人的青州兵。后来曹操进入汉中,又以同样方式收服了张鲁和他的天师道。对于这些有过惨痛经历的道教徒,曹操给予了他们很宽容的政策。同样道理,太平道和天师道教众也为曹魏政权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从这个角度考虑,曹魏能够代汉的一个主要原因,便是受到了道家思想影响。

而曹操很好的利用了当时社会中的这两种现象,因此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他能够轻易篡汉。

所谓 “读史可知今,读史可明智”,笔者在这里建议大家得空的时候最好读读史书,钻研他们的智慧。在众多史书中,《资治通鉴》几乎是一本,能够让人各方面素质都全面提升的书。因为司马光在编著《资治通鉴》时,会对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加以剖析,将里面蕴藏的智慧展现在世人眼前。

不过对于没有文言文功底人来说,看原版的《资治通鉴》着实费力,因此,笔者给大家推荐一款白话版《资治通鉴》。

这套书由20多位国学教授耗时三年合译而成。他们在翻译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原著本意,进行逐字翻译,绝不携带私货平添枝叶。

做为历史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因为这一套在头条做活动,一套十大本,原价498,现在头条读者只要208,可以说是很超值了。之前的1.1万本卖完了,现在又新进一批,数量不多,就快没库存了:

参考文献:

《三国志注》裴松之

《后汉书》范晔

《太平经》于吉

《资治通鉴》司马光

亳州占地10多平方公里汉墓群,9处墓地没发现有曹操的墓!

亳州曹操故乡曹氏家族墓群位于亳州市魏武大道两侧,主要包括董园汉墓群、曹四孤堆、薛家孤堆、刘园孤堆、观音山孤堆、张园汉墓、马园汉墓、袁牌坊汉墓群、元宝坑汉墓群等,占地约10平方公里。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石结构的曹腾墓和砖结构的曹德墓。(王子瑞 摄影

曹腾是曹操的祖父,东汉宦官。字季兴,沛国谯人。汉顺帝即位后,被升为中常侍。后因策划迎立桓帝有功,被封为费亭侯,升为大长秋,加位特进。曹腾用事宫中三十多年,未有显著过失,并能推荐贤人,种暠弹劾他,他却称种暠为能吏,因此受到了人们的赞美。曹腾死后由子曹嵩嗣为侯,曹操是他的孙子。魏明帝曹睿即位后,被追尊为高皇帝。

张园汉墓是因为位于张园村而得名。该墓于1989年清理发掘,其时发现该墓已多次被盗,十室九空,随葬器物所剩无几,墓主人身份也无法确认。现在一般认为是曹德墓。曹德是曹操同父异母的弟弟,同曹嵩一起死于陶谦之乱,死时还未成年。

和曹腾墓地宫不同的是,这是一座砖结构墓室,由11个墓室组成,全部材料为绳纹砖,墓门向东,门额、门框、门扇均为饰有画像之石刻。门额雕刻龙虎图。意为避邪镇墓。

门框北侧雕捧奁侍者,一侍仆恭敬地捧着妆奁盒。

门框南旁雕拥慧侍者。慧,扫帚也。拥慧是迎宾的礼节,表示对来宾的尊重。

穹隆顶墓室。看到这里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想到了运兵道。这座墓室足以证明:后汉时期,国人砖砌地下工程技艺已相当成熟。这些砖长期在地下潮湿环境,避免了地面上的人为破坏,黙黙度过了两千年,毫无变形裂隙。令人惊叹。

张园汉墓地面圆形封土。【《瑞视觉》发布的照片,视角独特、有温度,全部是原创作品,欢迎关注、评论、转发或者收藏!如果你身边有奇闻趣事、感人故事或者需要帮助的人,请留言。】

德州境内有四个古墓你知道吗?其中一处可能是曹操“七十二疑冢”

话说德州隶属山东省,德州是山东的地级市之一,也是山东省的西北门户,位于鲁西北,与河北衡水沧州接壤。德州古时称之为安德,德州地区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历经属各朝代的更迭,德州分别历史红潮中以不同的建制存在。咱们不客气地说德州也算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之一,在历史上也出过不少的名人志士,咱们今天不说名人志士,咱们说说德州境内发现的古墓有哪些?

第一个苏禄王墓

目前在德州市区最出名的要属苏禄王墓,苏禄王墓全名是苏禄国东王墓,建于明朝永乐时期。据传闻和历史记载,明朝永乐年间,苏禄国东王协本国贵胄三百余人前来进贡,一行人受到了明永乐帝朱棣的热情接待,并赐予大量本国的珍宝和特产,不幸的是苏禄国东王在回国途中染病而逝,于是就葬在德州,明廷并拟谥号“恭定”。这座古墓历经数代,除王墓、石人、石马及墓碑外,其他建筑荡然无存,后经过加固和修葺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规模。

第二东方朔墓

东方朔墓位于德州市陵城区的神头镇,位于神头镇西南2公里处,历经属各朝代,东方朔的墓最早出现在《汉书》中的记载,但是颇具争议,因为汉书记载东方朔墓有两处,一为神头镇,另外又有说惠民镇一说,不过后来在神头镇出土的唐代古墓墓志铭中证实了东方朔为神头镇人,这样神头镇是东方朔的墓也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据了解,东方朔墓经过三次大的修缮,第一次是唐颜真卿在平原当太守时期,第二次是明朝洪武时期(也就是朱元璋时期),第三次是1992年,神头镇政府对其进行了修缮。值得一说的是东方朔是算命、说相声、变戏法的老祖先,很多传说是东方朔开创了三个行当,咱们今天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就机会在详细说说这一块。

第三神头汉墓群

要说陵城区的神头镇正算得上是历史悠久,不光有东方朔墓,而且还有一个汉墓群。神头这篇汉墓群又称“七十二疑冢”,也就是三国枭雄曹操设下的“七十二疑冢”之一。不过1973年有专家经过勘查,这一片汉墓群证实尚存38个古墓,当时便组成考古队,对古墓进行了考古,其中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以陶器为主,有少量青铜器,这些古墓有尸骨,并非曹操疑冢。

第四个北魏渤海太守王偃墓

德州四大古墓,其中三个都在陵城区,看来德州市陵城区在历史上也算是有着不俗的地位。咱们第四要说的这个古墓也是陵城区,这座墓叫北魏渤海太守王偃墓。此墓位于陵城区城东三里河村背面,大概在100米处。往北北距离笃马河70多米,此墓东有一条自然沟,这仅仅是大概的位置,因为古墓的封土早年已平。目前留有记载的有陵县县志和王偃墓志铭,这个墓志铭出现于清朝光绪时期,目前仅有翻刻本。

以上就是小编已知的德州境内现存的古墓,如果你还知道其他欢迎在留言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