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墓

东方朔墓

东方朔墓位于陵县神头镇附近的田地里,已无任何地上建筑,封土高约三米,直径十几米,墓旁有一座前些年修建的祠堂,已塌毁,墓前有陵县人民政府1984年立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牌。

从东方朔墓向前走约一公里,即是厌次故城遗址,史书上记载东方朔是厌次人,现在厌次故城也已无存地上建筑。

再向前走不远,路边出现数十座高大的古墓,大的封土有七八米高,直径二三十米,现在还不知道这些墓的主人是谁,据考证为汉墓。

东方朔故去后八百多年,唐代颜真卿任平原郡(今陵县)太守,他重修了东方朔墓,并提写了“东方朔画赞碑”,现在“东方朔画赞碑”已成颜体书法的代表作,原碑真迹尚存,国家一级文物藏品,现于陵县文博苑内建亭保护。

东方朔墓旅游区 东方朔墓旅游区地址

1. 东方朔墓旅游区地址

东方朔墓位于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城东北10公里处的神头镇,甚是凋敝,是西汉著名文学家东方朔的墓地。

墓北临笃马河,东傍秦汉七十二冢高大墓群,东西22米,南北16米,高3米,墓前原有石碑,上题“东方朔先生之墓”。祠今废,唯存唐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颜真卿书《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碑,现已移陵城区城建亭保护。

盗墓笔记是南派三叔写的一本小说,两者没有丝毫关系。

2. 东方朔墓地到底在哪里

日中文化交流协定缔结40周年纪念“三国志”特别大展于2019年7月9日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开幕,整场展览从中国近年考古发掘中,以曹操、刘备、孙权等三国人物相关文物为线索,从考古学角度还原更加真实的三国历史。

展览最令人期待的是,三国研究史上最大的发现——200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曹操墓的部分文物将首次在海外展出,其中包括最重要的一块刻铭石牌“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展出文物共计约170件,以五大章节呈现。

但是博主觉得,这些文物应该统统白送给日本。为什么?

当年,曹操墓的发掘在日本NHK电视台第一报道后,《朝日新闻》《每日新闻》等各大媒体相继跟进,在日本民众中掀起了讨论热潮。甚至有人激动地说:“在电视上看到发现曹操墓的新闻,非常兴奋!先去喝杯酒庆祝一下吧!”

这些珍贵的文物,幸好不是在中国展出,希望以后也千万不要在中国展出!

因为,在中国呢?

在反智主义的裹挟下,在河北籍诈骗犯“普通学者闫沛东”和一众历史考古民间科学家(简称民科)的极具张力的口才和表现力的围攻下,真正的考古专家却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众媒体们也天天围着被通缉的河北籍诈骗逃犯“普通学者闫沛东”屁股后面听大忽悠胡七八诌,网民们自然也更乐见专家被“打脸”,乐见各种“阴谋论”曲折离奇故事会。

建议中国只留下“史上最大民科”高晓松所说的“老坛酸菜面”,除了这个,其它文物都应该送给更爱更珍视它们的日本人民。

魏武王常所用石牌,网上民科造谣说是徐州石料厂加急订做的,对于这个说法,我只能说,哪个工匠做的,出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长让给你当!

大家看魏武王的“魏”字,它和我们现在写的魏字不一样,它在“委”和“鬼”下面有个山字的结构,这是汉代比较常见的写法。到北朝的时候“山”字就写到上面去了,就是现在巍然的“巍”了,再往后山字就逐渐消失掉了,就是现在“魏”的形状了。

为什么说石牌不能假造?如果这八块石牌是假的,我很难说他一定是曹操墓。但这个东西不是假的,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文字的结构、书体、用法以及文字内容都要经受时代风格、典章制度、组合关系检验。我做考古这么多年,敢说,中国考古界的人很难仿制到这样的水平。

 

第二,文字内容与出土文物的组合关系经得起检验:镜台1+铁镜;砚台+书案。如果光顾石牌上的造假,还得买一块铁镜,还得让铁镜生锈,生出1000多年的锈来,这很难吧?这就是组合关系的检验。

 

第三,石牌所刻文字内容要符合当时的典章制度:“木墨行清、白练单裙”。这样的汉代词汇,没有知识背景支撑,怎么能够造出来这样的概念来呢?“木墨行清”,全国考古学界、史学界有几个知道这个概念?

 

第四,每个字的结构要符合当时的文字特征,比如说“魏”、“书”、“练”与同时期的其他 进行比较,可以比得很清楚,完全是同一时代的东西,所以每个字的结构还要符合时代。

第五,每个字的写法要符合当代的书写风格。那个时候不可能写出楷体,也不可能写出甲骨文。

第六,措词要符合当时的词汇,“常所用”、“格虎”都是当时的词汇。有人说这是现代词汇,其实不是。

第七,表达要符合当时的习惯:趙建武十一年,大歳在乙巳,十一月丁卯朔。这是但是的表述语法。

造假要挖空心思,造得这么天衣无缝,60块牌子加上8块石牌,全国有谁能做?组织全考古研究所的人研究一年,也不可能造出。这是文字上的证据。

还有一个若干块的文物的“皮壳”——上面有明显的土垢和水垢,这是造不出来的。到现场的所有考古学家回来以后没有一个质疑的,为什么?因为他看了文物以后,这个水垢、土垢是真实的。其实铁镜也是,我不相信有人能够把铁镜锈到这样的程度,我不相信石牌上这样的黄土会跟那个石牌本身结合到这个程度。我不相信这些“皮壳”后做,能做到这样的自然。

民科:不听不听,不管不管,反正曹操墓除了泡面都是假的。。。

还有民科说:考古狗官,居然造假,公布的石牌里有简体字。汉代的墓葬怎么可能有简体字呢?这不是造假吗?

这真的是半桶水瞎质疑,大家有一个知识盲点,就是想当然地认为,简体字都是共产党造出来的,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我们现在用的简体字,共产党真正创造的就一个字:窗帘的“帘”字,其他所有的字古代就有的,文字的改革委员会只是把它整理出来重新公布,也就是说,这些简体字古代就有。

比如说:“万事和合”中的“万”和“合”,元朝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了,四个字当中就有两个简体字。正因为曹操墓有简体字,才证明没有造假,如果造假干嘛不造一个繁体字,而要造一个简体字?还有异体字:古代异体字的写法非常多,不能根据见过或没见过这个写法下断语。

很多民科还质疑曹操墓出土的东西不对,说因为文献上是这么讲的,所以这个墓地错了。那他的学理有问题,因为他使用文献记载做标尺,甚至是《三国演义》做标尺。说这个墓地不符合文献的标尺就是错的?考古学的学理不是这样的,对于任何考古发现,世界上通行的考古学原则都是实物优于文献,如果我是挖出来了,不管它和文献对不对,有没有错误和毛病,这个东西是摆在那儿的,首先得服从这个实物。第二才是文献,这是全世界通行考古学的道理。中国有一段时间个别的学者不明白这个道理写了一些文章,结果遭到西方学者的强烈抨击。一些民科幼稚到都能拿《三国演义》当证据。不能什么文献都拿来用,南宋以后的包括蒲松龄的“志异小说”也拿来用,说曹操墓设“七十二疑冢”等等,其实没有“七十二疑冢”这样的事。北宋以前的文献记载,对曹操墓的位置没有什么质疑,大家都知道曹操墓就在那个地方。

骗术高超的“三国知名学者”

还有一些低级民科傻呼呼的说,哎呀,做DNA鉴定啊,不敢就是假的!不专业就是不专业,甚至搞笑。经过多次盗墓以后,DNA污染的问题你能保证吗?曹操脑袋的价值甚至高于蒙娜丽莎,破坏了不可惜?当然民科杠精们是肯定不在乎的。但不要做并不是说不可以做,非要做也可以,但做了可能会落空,反而造成文物的巨大损害,我想问问这些民科,付得起这个责任吗?不要打嘴炮的说。

中国网民们都在为了地方旅游利益互相指责时,谁真正的在意过这些珍贵的出土文物?他们只关心的是,用这些编的段子是不 更有意思,是不是能骗到更多中国人,比如小时候的曹操墓?事实证明:民科谣言越低劣,信的中国人就越多。

谣言比老虎厉害多了

中国人既然觉得那是“假货”,不如做个顺水人情,送给真正喜爱他们的日本人。

@高晓松 哪个考古学家被买通了?证据呢?没有证据胡诌算不算是造谣?为了哗众取宠的踩着考古老专家们上位,良心上过得去吗?

在日本会被当做“国宝”般的真正的中国考古专家学者被肆意的谩骂侮辱攻击,在电视节目上没有一丝一毫证据的情况下被公知民科大V公开造谣受贿买通,跳梁小丑般的诈骗逃犯在媒体上,在网络上侃侃而谈,极尽讽刺的事情,却没人觉得不正常。

挖墓时,有照相人员、绘图人员,技工在记录,所有出土的文物要先划图,登记,照相等等。当然也有科研人员,挖了一年多,肯定会有很多人进进出出,如果要造假,怎么瞒所有人,怎么能做到不穿帮?我不相信,这么多人,没有一个没有良心,不把这些事揭发出来?

是的,考古学家更多的是埋头钻研学术,论煽动网络,当然比不上这些诈骗逃犯啦,民科大V啦,但那些辛辛苦苦的考古人员,历尽千辛万苦求证出问题,甚至有些人一辈子的研究成果就被他这样的人坐在空调屋里摇着扇子给否定并传播出来!这公平吗?

关于曹操墓相关的学术论文,请问“倒曹派”的“偏执民科”专家们,有一篇能形成论文的东西吗?能拿出一丁点证据吗,你们倒曹派首领三国知名专家,诈骗逃犯“闫沛东”说手上有真的石牌,大家已经等了10多年了。。。

严谨的老专家的优秀学术论文不闻不看,居然都乐此不彼的选择相信信口雌黄的诈骗逃犯和民科大V……真是应了,真理还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上。

中国人既然不珍惜又不懂更不尊重老祖宗的东西,觉得考古出土的珍贵文物是“假货”,除了一桶“老坛酸菜”面,那好,把“真的老坛酸菜”面留下,其他假的都送给日本吧~ 以后去日本旅游时,一样可以参观嘛~

参考资料:

唐际根:曹操墓真相 2010年9月3日

赵超:安阳曹操墓及汉代墓葬考古 2016年7月18日

许永杰:漫谈历史时期考古学的方法

展玩:曹操墓文物首度海外揭秘!中日全新「三国志大展」,170件文物还原真三国

相关链接:

曹操高陵西高穴大墓形制与文物研究

曹操墓画像石里居然还有这么多故事!

邺人张承基之乱与曹操高陵被毁事件

国河:安阳西高穴曹操高陵的“多面性”解析

日媒:曹操高陵出土珍贵文物将于东京上野展出

附:曹操墓相关认定结论

3. 朔方遗址在哪

朔方城遗址在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   据史书记载,朔方城始建于周宣王年间,其时“周室衰微,四夷并侵,猃狁最强,宣王伐之。”宜王在召公、周公的辅佐下,国势稍振,宣王命将军南仲。尹吉甫伐猃狁,取得胜利后筑朔方城,以抵御猃狁。数百年后,朔方城又被犬戎占领,戎称“什贲城”。到了秦代,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伐犬戎,收复河套地,复建朔方城,并在黄河北岸筑亭、障以逐戎人。秦末战乱,匈奴乘机入侵河套,不断南犯。到了汉代,汉武帝派大将军卫青伐匈奴,收复河南地,并派将军苏建再筑朔方城,设朔方郡。可见自周至汉,朔方城屡有重建,其规模各有所变。汉代苏建所主持再建的朔方城可屯兵数万,想必在原基础上大有发展。   多少年来,朔方城饱受风沙摧残,变成沙漠一片。如今唯有东北角一段,还和风沙顽强拼搏,不甘愿全部消失于人间。

4. 东方朔故里在哪

神头镇是东方朔的故乡,镇政府驻地位于县城东北11公里处,全镇总面积110.4平方公里,辖98个行政村,总人口5.3万。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古迹众多、文物丰富、特产驰名……东方朔由一介平民上书自荐,侍汉武帝,官至太中大夫并加官给事中,尤以诙谐幽默名世,以智辩多能著称,西汉至今,为历代文人雅士、庶民官宦、帝王将相以及三教九流所折服,尊他为“智圣”以及中国相声、笑话、谜语、占卜、俗文学的鼻祖。由此,神头镇便有了“智圣故里”之美誉。

5. 东方朔汉墓群

长安南之秦岭,《禹贡》谓之终南;《左传》有“终南,九州之险也”;秦末四皓隐居于商山,时人有商山四皓之称谓,因商山属秦岭之一部分,也称南山四皓。西汉时东方朔称“南山天下之阻也”;日本人在朝鲜发掘的汉墓中掘得一竹篾筐子,上面绘有那四位高士,旁有隶书“南山四皓”的款识;河南邓县出土一南朝画像砖大墓,内有浮雕石砖楷书“南山四皓”四字;东汉人崔琦有《四皓颂》,开头便说:“昔有南山四皓者,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东园公是也。”

陶渊明“少时壮且厉”,在二十岁左右曾有一次历时一年半的远游,西到张掖,东到幽州,想必到过商山四皓墓前,那时候“猛志”在胸,似乎没留下什么感慨。

后几进几出,终“悟以往之不谏”,只求适性得意,故欲效仿南山四皓,也在情理之中。

躬耕于庐山一带的陶渊明,曾有“种豆南山下”诗句,此“南山”实指庐山;而“悠然见南山”之“南山”,或许明指庐山暗指终南山也未尝不可。

6. 东方朔墓旅游区地址电话

东方朔最后得以善终,墓就埋在长安。

7. 东方朔墓在哪里?

被誉为“东方塑像馆”的石窟是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45公里秦岭山脉西段北麓,现存的石窟达到了二百二十一座,而泥塑和石雕有一万多座,壁画达到了一千三百多平方米。

四大石窟中,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以石刻闻名于世,莫高窟以壁画独绝,而麦积山石窟因泥塑石雕众多被誉为“东方塑像馆”。

8. 东方朔古墓

季梁公园,又名“季梁文化生态公园”。

随州杰出的思想家季梁死后,葬于城东义地岗,建有墓祠,为后世所敬重。抗战中,墓祠被毁,残存的墓丘也在1958年被夷为平地。今随州有季梁街、季梁驾校、季梁酒店等。东城季家湾有季姓数十户,相传为季梁后裔。义地岗东周古墓群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机电工程学校内季梁墓遗址上塑有其雕像和季梁文化壁画。今随州拟重修季梁祠,建成以展示季梁功绩为主体的“季梁公园”。

9. 东方朔墓碑

当道的解释

(1) [be in power] 掌握权力,多指坏人掌权

坏人当道,好人受害

(2) 有时也指掌权的人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详细解释

(1).挡路。《史记·高祖本纪》:“吾子, 白帝 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 赤帝 子斩之。”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 文王 梦一妇人,甚丽,当道而哭。” 徐特立 《公园设立管见》:“更用园丁数人,辟治当道的榛芜。”

(2).指在路上。 汉 东方朔 《七谏·初放》:“块兮鞠,当道宿,举世皆然兮,余将谁告?” 唐 柳宗元 《牛赋》:“当道长鸣,闻者惊辟。” 宋 方岳 《独往》诗:“不肯避人当道笋,相看如客对门山。”

(3).执政;掌权。 唐 韩愈 《答窦秀才书》:“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 之纸,高可以钓爵位。”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书》之九:“寻以移守南都,苦於当道,颇闕修问,徒切瞻思。”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五篇:“大率与当时当道名公同意,崇 程 朱 而斥 陆 王 ,以‘打僧駡道’为唯一盛业。”

(4).指执政者;掌权者。《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当道怕某等在内地生事,作成我们穿件蓝袍,做了个秀才。”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中:“ 曹 恣情不讳,触怒诸当道。”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我看 施君 也未必真研究过《文选》,不过以此取悦当道。”

(5).车前草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车前》:“ 陆璣 《诗疏》云:此草好生道边及牛马跡中,故有车前、当道、马舄、牛遗之名。”

合于正道。《孟子·告子下》:“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於仁而已。” 赵岐 注:“言君子事君之法牵引其君以当正道者仁也。” 朱熹 集注:“当道,谓事合於理。” 宋 俞文豹 《吹剑录》:“ 孟子 而有尊王之心,欲引其君以当道。”《文献通考·经籍一》:“ 孟氏 以儒术游於诸侯,思济天下之溺,而引时君於当道者,至拳拳也。”

词语分解

当的解释 当 (⑩噹) ā 充任,担任:充当。担(乶 )当。当之无愧。 掌管,主持:当家。当权。当政。 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当时。当代。当初。当今。当即(立即)。当年。当街。当院。 面对着:当面。当机立断。首当

道的解释 道 à 路,方向,途径:道路。铁道。志同道合。 指法则、规律: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道学。传道。修道。 方法,办法,技术:门道。医道。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

10. 东方朔墓旅游区地址在哪里

你好,姜维墓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景区内。剑门关景区东南有平襄侯祠,姜维墓就在平襄侯祠内。

平襄侯祠又称姜维祠,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分前后两院,前院塑刘关张坐像,名武圣宫,后院正殿塑姜维坐像,名忠勤祠。包括姜维殿、授略堂和姜维墓。

授略堂后,是“汉大将军平襄侯姜维之墓”。

11. 东方朔的坟在哪里

尸首在洛阳尸身在当阳   湖北当阳关陵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冬,关羽大意失荆州,退守麦城,在当阳西北被吴兵伏获遇害。孙权担心刘备复仇,将关羽首级献给了远在洛阳的曹操。操识破其“嫁祸于人”之计,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厚葬羽首于洛阳城南;其正身,孙权以侯礼葬于当阳。这就是民间常说的关公“头定洛阳,身困当阳”。   关陵,坐落在当阳城西五里处。陵庙坐西朝东,面临沮水,与景山遥遥相望。宋代以前,关羽古墓只是一座林木掩隐的土丘,南宋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襄阳太守王铢对关羽墓培土加封,并“始建祭亭,环以垣墙,树以松柏”。元代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玉泉寺主持僧慧珍,派僧人到关羽墓地,修葺山门,看管陵墓。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当阳知县黄恕上书朝庭,请为关羽墓地建庙。得宪宗恩准,才大兴土木,形成庙院,建筑群体落成于明嘉靖十五年,目前占地达98亩。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当阳人发愿修复关陵,如今这片红墙黄瓦更加金碧辉煌。陵园山门仿古汉建筑,进山门,迎面为神道碑亭,亭内竖立一通清道光十年(公元1831年)大碑,正面镌刻二十四字: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汉前将军汉寿亭侯墓道   过碑亭,沿中轴线排列着“汉室忠良”石牌坊、三园门、马殿、拜殿、大殿、寝殿、陵墓等。两侧尚 有华表、钟楼、鼓楼、碑廊、斋堂、圣像亭、伯子祠、启圣宫、佛堂、春秋阁等建筑。由于历史的原因,玉泉山早期曾派僧人管理关陵,留下了佛教的诸多印记,也留下了今日关帝庙内的佛堂、斋堂等建筑。   中轴线尽头的关公古墓,高七米,周长六十八米,墓顶古木参天,绿阴蔽日。古墓原有通道可进入墓室,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幼年的我曾随父亲一起循墓道进入墓室,见墓顶如苍穹覆盖,顶端垂下两串铁链,悬吊着巨大的棺室。两边配有长明灯等祭器。墓室四周,有四个巨大的水缸,也许是当年用来盛灯油之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封堵了墓道,现在,人们只能在墓前凭吊进香。古墓前的祭亭亭柱之上,有一幅石刻楹联:   群山拥神宅,杯土涵太虚。   河南洛阳关林关帝像   全世界有如此众多的关帝庙,我认为首先要感谢一位历史老人——三国风云人物曹操。据《三国志·武帝纪》载,“建安二十五年春,(操)至洛阳,权击斩羽,传其首”。当时曹操在洛阳,已有66岁,且正在大病之中,他接到孙权派人从当阳送来的关公首级,一下就看破了东吴“嫁祸于人”之计。重情爱才的曹操,也许感觉到了自己将不久于人世间,以王侯之礼,在洛阳城南厚葬了关羽。当年正月二十三日,曹操逝去。厚葬关羽,也许是曹操在世时做的最后一件大好事。试想,如果当年曹操不在洛阳以王侯之礼厚葬关羽首级,恐怕孙权也许不会以王侯之礼在当阳安葬关羽身躯,甚至也许不会有如今遍布世界各地的关帝庙殿了。   河南洛阳关林二殿关氏唯一的守林人、关公后裔关俊玺女士就在此工作   随着关羽被皇家屡屡敕封,洛阳关林也曾多次更名。汉时,这里称“关冢”,明代称“关王冢庙”,清顺治称“关帝陵庙”,康熙时称“关夫子冢庙”,至道光年间,“关林”一名问世后宣告尘埃落定。在中国封建社会,百姓之墓称坟,王侯之墓称冢,皇帝之墓称陵,圣人之墓才能称林。武圣关羽与文圣孔子齐名,安放关羽首级的地方,当然名正言顺地称为“关林”了。   汉时,关林只有一堆封土。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在关冢前立坊,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开始建庙。关林建筑风格与北京故宫相仿,沿中轴线排列着舞楼、山门、仪门、拜殿、文殿、武殿、春秋殿、石坊、碑亭、关羽古墓。   关林文殿又称大殿,高约二十米,殿顶琉璃覆盖,五脊飘逸。文殿内,关羽帝王像高达6米,关帝头戴十二冕旒帝王冠,身着锦绣龙袍,凤眼蚕眉,面贴赤金,端严正坐,两侧为关平、周仓、王甫、廖化等诸将,造像高大,栩栩如生。武殿又称二殿,殿中塑“关公怒视东吴戎装坐像”,关羽身着绿袍,外露铠甲,头戴纶巾,双眉紧蹙,怒视东南三国吴地,关帝两侧,关平捧印,周仓持刀,仪态逼真。

东方朔景点 东方朔在哪里

1. 东方朔在哪里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2014年6月22日,麦积山石窟申遗成功。麦积山乡南侧西秦岭山脉的一座孤峰上,因其形似麦垛而得名。开凿于5-13世纪的麦积山石窟,是河西走廊及其周边地区仅次于敦煌莫高窟的大型石窟寺。因其明显地反映中国佛殿建筑形象的石窟形式、最早期的经变画等遗迹,影响广泛,成为丝绸之路佛教艺术自东向西影响的转折性阶段重要遗迹。


2. 东方朔是哪里的

东方朔是相声界的祖师爷。


3. 东方朔在哪里看

说到东方朔,相声界都封他为鼻祖,其实东方朔还是小偷界与魔术界的鼻祖。那么历史上的东方朔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汉武帝即位之初,征召天下贤士报效朝廷。东方朔毫不谦虚的写了三千片竹简夸赞自己的才能,汉武帝读了两个月后才把这些文章读完,最后不耐烦的汉武帝只是随便给了他一个小官,把他和放马的侏儒当成了一个级别。

  腹黑的东方朔告诉这些侏儒患者汉武帝要杀了他们,结果所有的侏儒便向皇帝求情,问明理由后汉武帝觉得东方朔十分幽默,便把他留在了身边,让他天天给自己讲笑话。

  东方朔是射覆的高手,汉武帝每次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东方朔都能猜出痰盂中所藏的物品,汉武帝的伶臣郭舍人便因此十分嫉妒他,不仅趁机说他的坏话还要求与他比试,东方朔轻易的赢了郭舍人后,便得到了汉武帝的喜爱和宠幸。

  东方朔终其一身最高职务为太中大夫,并未立下青史书名的政治功绩,但是他以近侍的身份与汉武帝君臣相伴多年,对汉武帝的行为举措做出了一定影响。

  因为东方朔一生诙谐幽默,擅长说笑话,而所讲的笑话与后来的相声有相似的地方,所以相声界把他供奉为祖师爷不无道理。东方朔临终前说话又变得十分规矩,他劝汉武帝不要听信谗言,远离巧言谄媚的人,深受汉武帝的重视。

  关于东方朔,民间还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在《西游记》中,东方朔是东华帝君的徒弟,他曾经偷过王母娘娘的仙桃,所以民间又奉东方朔为小偷界的鼻祖。不仅如此,东方朔还精通变戏法、打卦测字、看相算命等,魔术界也尊他为鼻祖。

  为了纪念东方朔,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日都会有大量崇拜者赶到东方朔祠和东方朔墓供奉跪拜。


4. 东方朔怎么过

主控西施,带穿杨,副将随意,好友选五星霸王傲剑关羽,首先把伤害转移到奶妈,关羽劈死他后,李逵和东方朔看情况,接着上慕容,一般对方死了两个将,自己还没死人,就差不多了


5. 东方朔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东方朔画赞》,内容主要讲汉朝东方朔丰功伟绩的。


6. 东方朔百度百科

东方朔复姓东方。

东方姓

东方,汉族的传统复姓之一。以地为氏。伏羲氏“出于震,位主东方”,子孙遂以东方为氏,但已无从查考。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后代以东方为姓,奉其为始祖到了唐朝,东方姓已经成为平原郡的大姓望族之一。

东方朔

东方朔约生于汉文帝后元三年(前161年),早年喜欢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爱好儒家经术,广泛地阅览了诸子百家的书。汉武帝即位初年(建元元年,前140年),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东方朔更是写了三千片竹简的内容上书,这些竹简要两个人才扛得起,而武帝则花了二个月的时间才读完。


7. 东方朔 存在吗

看看史记吧.在滑稽列传里.是病死的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

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 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 善。”此之谓也。


8. 东方朔的介绍

东方朔出生于文帝朝,喜好儒学,熟读诸子百家之书。汉武帝即位初年,即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东方朔也给汉武帝上书,《史记》中这样记载:“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也就是说,东方朔给汉武帝的上书,竟然用了三千片竹简,两个人才扛得起,汉武帝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东方朔这封求职信的原文是这样的:

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陈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东方朔

这份篇幅之长可谓空前绝后的自我推荐书,翻译过来大概意思就是:

我东方朔少年时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抚养长大成人。我十三岁才读书,勤学刻苦,三个冬天读的文史书籍已够用了。十五岁学击剑,十六岁学《诗》、《书》,读了二十二万字。十九岁学孙吴兵法和战阵的摆布,懂得各种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战时士兵进退的钲鼓。这方面的书也读了二十二万字,总共四十四万字。我钦佩子路的豪言。如今我已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双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齿洁白整齐得像编排的贝壳,勇敢像孟贲,敏捷像庆忌,廉俭像鲍叔,信义像尾生。我就是这样文武兼备、才貌双全的人,够得上做天子的大臣吧!……

这份求职自荐信必须满分,东方朔将“自身学历见识、自我修养品德、身体素质”都说的非常到位,比如,“文,已诵四十四万言”;“武,兵法布阵了然于胸”,可谓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绝对是文武双全,有经邦济世之大才;不仅如此,相貌堂堂,信诺守言,果敢勇猛…………

东方朔的这番个人简介,《史记》评之为“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但汉武帝还是被东方朔深深吸引,视之为奇才。这次人才“海选”活动,汉武帝大浪淘沙地淘到两大宝贝:一个是董仲舒,另一个是东方朔。不过,汉武帝虽然很喜欢东方朔,但对他的使用还是很有分寸的,毕竟这只是“高自称誉”的小打小闹,没有提出像样的治国之道。比起董仲舒,东方朔当然不在同一个重量级上。汉武帝对董仲舒是连发三策,而对东方朔只给了一个待诏“公车”署(就是在“公车署”这个衙门里等待皇上的诏令,实际上就是一个下级顾问)的待遇。比起同年级的董仲舒,东方朔地位低,待遇差,平常也难得一见汉武帝。也就是说,尽管东方朔的上书内容有点“自恋”,但汉武帝还是基本认可了他,就让他按时领点基本生活费,定点等着召见。

东方朔颇有文学才华,代表作是赋体散文《答客难》。这是一篇自嘲之作,东方朔在《答客难》中感叹自己的怀才不遇,其实东方朔表面上看起来不着调,事实上他跟其他文士一样怀有济世安邦之志,也想辅佐 君治国平天下,“大隐隐于朝”是东方朔的明哲保身之际,武帝朝的官不好当,滑稽搞笑是他的生存智慧。

可惜的是奈何武帝把他定位为弄臣,让一个才华横溢的文士无用武之地。


9. 东方朔还是东方朔

因为涉及历史,怕误导大家,以为大汉天子就是历史剧,所演的是事实,其实历史上东方朔是个风趣幽默的老头,是个言官谏臣,也不是靠算命摆地摊起家的。所以广电总局要求人物改名。

东方朔,西汉文学家,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武帝时,为太中大夫。他性格诙谐滑稽,爱好喝酒。

东方慧即东方朔。还有说法是东方朔的号是慧。

张汤,张骞,李陵,灌夫等人的名字第一部是对的,第二部改了可能是因为毕竟是戏说,要尊重历史人物的。《大汉天子》里对各人物的命运改动比较大,虚构的成分很多,可能是出于尊重历史和不要引起争议的的原因吧。


10. 东方朔是干嘛的

《楚辞》既包括屈原、宋玉等人写就的悲愁之言,也包括东方朔、朱买臣等人创作的愉悦君王性质的作品。

《七谏》,《楚辞》篇目。王逸《楚辞章句》:“《七谏》者,东方朔之所作也。谏者,正也,谓陈法度以谏正军也。古者,人臣三谏不从,退而待放。屈原与楚同姓,无想去之义,故加为《七谏》,殷勤之意,忠厚之节也。或曰:《七谏》者,法天子有争臣七人也。东方朔追悯屈原,故做此词,以述其志,所以昭忠信,矫曲朝也。”

由《初放》、《沉江》、《怨世》、《怨思》、《自悲》、《哀命》、《谬谏》七首短诗组成。既表现了屈原忠而被谤、信而见疑、无辜放逐、最终投江的悲剧一生,也表达东方朔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心境,反映了封建时代正直之士普遍的遭遇和典型的心态。


11. 东方朔东方有个东方朔

东方有个东方朔电视剧《东方朔》片头主题歌化方 词 腾格尔 演唱天下第一东方朔 风高见疾命蹉跎 学富五车 智慧幽默 真性潇洒 闲云野鹤 一心要报国 东方有个东方朔 古往今来 人称他是东方智者保护百姓又护国 生于平民 他后来却把武帝辅佐天下第一东方朔 风高见疾命蹉跎一生波折 坎坎坷坷 平淡生活 让他变的有声有色东方有个东方朔 古往今来 人称他是东方智者东方有个东方朔 生于平民 百姓把他的名字长记得东方朔 天下第一电视剧《东方朔》片尾主题歌化方 词 师鹏、顾雅丽 演唱一天里可能遇到不好天气我可以寄人篱下暂躲避冷对白眼嘲笑 管听闲言碎语一生中就算遇不到好天气不可以遇不到贴心知己没有温暖手臂 难熬凄风苦雨一生中如果遇不到你即使做皇帝也没有意义你在我心里 天下第一 天下第一我今生有了你的伴随 阴天也变成晴空万里你在我心里 天下第一 天下第一


经典 | 颜真卿《东方朔画赞》

东方朔画赞碑》全称《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碑》俗称颜子碑。自署天宝十三载(754年)十二月立。 晋夏侯湛文,颜真卿楷书,碑阳额为其篆书。碑阴记为颜真卿撰文并楷书,额为其隶 书。340×151.6厘米。四面刻。碑阳、碑阴各15行,碑侧各3行,行30字。 碑在山东陵县,拓本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开元八年(720年)德州刺史韩思复曾铭石立于东方朔神庙前。 天宝十三载 ( 754年)颜真卿出守平原。冬季,河北采访使东平王安禄山为探察颜氏虚实,委派判 官殿中侍御史平冽、监察御史阎宽、李史鱼、右金吾胄曹宋謇等巡按至郡,颜真卿 与之狎游此庙。见其碑文磨损不堪,感叹之余,挥毫依旧文重书,复刊于石,并撰 碑阴记,以抒对东方先生的仰慕之情。镌刻完工时,正值安禄山反叛,石刻被藏匿土中。十余年后,由别驾吴子晁起立于庙前。 

此碑精拓本鲜见。宋拓本剜凿甚少,损字可辨,碑阳“颉〓”之“颉”左上与 “颃”字均未损。“跆藉 势”之“ ”字未剜成“贵”。“京都”二字损坏不甚。 “既浊能清”之“浊”字未损。碑阴“琅邪”二字未损。明代后期“ ”字已剜成 “贵”。由于此碑石质粗劣,随着时间延移剥落增加,碑下部尤甚,很多字几不可 识。有翻刻本,其中亦有精良者。

《东方画赞》碑文字体平整峻峭,深厚雄健、气势磅礴,为颜氏四十五岁盛年时之作。是临习颜体大字的最佳范本。

颜真卿书此碑时正值盛年(45岁),笔法刚健雄浑,遒劲严正,为颜碑中的珍品。苏轼云:“颜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朔画赞为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后见逸少本,乃知鲁公自临此。虽大小相悬而意良是,非自得于书,易为之言也。”(《仇池笔记》卷下)此碑已初具后来颜书的规模,在研究颜书的发展上有重要意义。原石多经剜刻,面目全非。传世有宋拓佳本。千百年来,世人争相拓摹,推崇备至。

释文: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

晋夏侯湛撰

唐平原太守颜真卿书

大夫讳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魏建安中分厌次为乐陵郡,故又为郡人焉。事汉武帝,汉书具载其事。先生瑰玮博达,思周变通,以为浊世不可以富贵也,故薄游以取位,苟出不可以直道也。故颉(xíe)颃(háng)以傲世,傲世不可以垂训也,故正谏以明节,明节不可以久安也,故诙谐以取容,洁其道而秽其跡,清其道而浊其文,驰张而不为邪,进退而不离群,若乃远心旷度,瞻智宏才倜傥博物,触类多能含变,以明算幽赞,以知来自三坟、五典、八索、九丘、阴阳图纬之学,百家众流之论周给敏捷之辩,支离覆逆之数,经脉药石之艺,射御书计之术,乃研精而究其理,不习而尽其功,经目而讽于口,过耳而闇于心。夫其明济开豁包含弘大陵轹(lì)卿相,嘲哂豪杰,笼罩靡前,跆(tái)籍贵势,出不休显贱,不忧慼戏万乘若察友视俦,列如草芥。雄节迈伦高气盖世,可谓拔乎其萃,遊方之外者也.谈者又以先生嘘吸冲和,吐故纳新、蝉蜕龙变、弃世登仙、神友造化、灵为星辰,此又奇怪。忽恍不可备论者也,大人来守此国,僕自京都,言归室省,睹先生之县邑,想先生之高风,徘徊路寝,见先生之遗像,逍遥城郊。观先生之祠宇,慨然不怀,乃作颂焉。其辞曰:“矫矫先生,肥遁居贞,退不终否,进亦避荣,临世濯足,希古振缨,涅而无滓(zǐ),既浊能清,无滓伊何。高明克柔,能清何视,汙若浮,乐在必行。处俭冈忧,跨世凌时,远蹈独遊,瞻望伦代,爰想遐蹤(zōng),藐藐先生,其道犹龙染迹朝隐和而不同棲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