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视察泺口黄河铁桥纪念地

周总理视察泺口黄河铁桥纪念地

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位于济南市天桥区北园镇泺口村北黄河之上。1909年初开工,到1919年11月竣工,是当时英德合修的津浦铁路的第一大工程,也是当时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悬臂梁式铁路大桥。该铁桥也是一处具有革命意义的纪念地。1977年被命名为“周总理视察泺口黄河铁桥纪念地”,列为第一批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58年,黄河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洪峰。郑州黄河铁路大桥的一个桥墩被冲毁,周恩来总理得知后,立即赶到郑州视察,直到午夜才离开。回到住地,周总理又听说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也出现了险情,便不顾劳累,于8月6日上午又飞抵济南视察。为了不影响运输任务,周总理通知济南铁路局,上桥察看时不要耽误列车通过。当问到桥墩和桥梁是什么时候建的,还能维持多久时,陪同的铁路局负责人一时答不上来,周总理说:“不要着急,回去查查资料。”回到桥南头,周总理对大桥哪里该维修,哪里该加固等都作了指示,并对铁路局的同志说:“你们要千方百计把大桥保住!”虽然连日奔波,周总理却依然精力充沛毫无倦容,还在大堤上指导加固施工。

1977年12月23日,山东省政府在大桥南桥头修建了“周总理视察洛口黄河铁桥纪念地”石碑,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年铁桥话沧桑——泺口黄河铁桥

如果说水是泉城的血脉

那么桥梁就是这座城市的骨架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

这些老桥经历了哪些沧桑变迁?

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如今济南人过黄河很方便,已经通车和正在建设的黄河大桥有9座,比如济南黄河大桥、青银高速河大桥、建邦黄河大桥等,此外,还有18座浮桥。

但一百多年前,济南人过黄河,还只能靠木船摆渡,而这种状况直到1912年津浦铁路济南黄河铁桥建成才得以改变。

津浦铁路的建成不仅连通了南北,还给济南带来了两个礼物:一个是津浦铁路济南站,也就是济南老火车站;另一个就是泺口黄河铁桥,这座老桥在28年前差点被拆了,它的故事堪称传奇!

泺口黄河铁桥

伴随津浦铁路而诞生

济南人熟知的泺口黄河铁桥是一座已经105岁,经历时代变迁和沧桑岁月的老桥。泺口黄河铁桥随着津浦铁路的修建而诞生。

1899年5月,清政府与英德两国签订了津镇铁路借款草合同,后来将南端终点由镇江改至南京浦口,从此改称津浦铁路。

津浦铁路正线全长为1013.830公里,设站85个,境内31个,其中就包括济南站。从1901年起,德国工程师在济南附近进行了3年的桥址勘测,最终选中了泺口这个地方。

泺口铁桥

曾是亚洲跨度最大的铁路桥

改写了济南人过黄河的历史

1912年11月29日,泺口黄河铁桥竣工,津浦铁路随之全线贯通,结束了以黄河为界分南北两段通车的历史。济南人过黄河,从此不再仅靠船只摆渡。

想当年,泺口铁桥也是济南的一大景观,从很多老明信片上,都可看到它的身影。

因位于津浦、胶济两大铁路干线交界处,津浦铁路开通后,济南成为铁路枢纽和交通要冲,泺口黄河铁桥正是津浦铁路的咽喉。

1913年,黄河泺口码头小清河黄台码头之间,建起了全长6公里的清泺小铁路,将津浦铁路与黄河、小清河联系起来,最终对接胶济铁路。

泺口黄河铁桥从1912年11月29日建成交付使用,到新中国成立前,一直是亚洲跨度最大的铁路桥,也是目前黄河上唯一一座仍在使用的百年铁路桥。由于战略位置特殊,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出于防汛安全大桥险被拆掉

新中国成立后,这座铁桥被维修加固后,一直正常使用。

到了1989年,出于防汛安全,山东省向国务院打报告请求拆老桥另建新桥,国务院也同意了,要求在1989年6月底前拆完。

消息传出后,济南铁路局高级工程师楼方均、时任山东铁道学会秘书长曾兆来等桥梁专家坐不住了。

经过各界人士的努力

大桥修复改造后继续使用

为了保住这座历史悠久的老铁路桥,1991年8月,11名专家以个人名义向省政府递交了“关于保留老桥的建议书”,山东铁道学会也召开了专家论证会。

作为九三学社的成员,济南铁路局高级工程师楼方均,把多年调查研究泺口黄河铁桥的数据和保桥建议写在信里,寄到了九三学社中央,希望能得到更多专家的支持。

没过多久,国家计委专门研究山东省请求保留泺口老桥的报告,济南铁路局高级工程师楼方均作了专题发言。

1994年,19位专家参加铁道部论证会得出结论:可继续使用大桥,至少25年以上。于是泺口黄河铁路大桥被保留了下来,并进行了修复改造。

经过一年改造,1999年,泺口黄河铁路重新启用,作为邯郸到济南的新建铁路使用,并沿用至今。

2013年,泺口黄河铁路大桥被列为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年大桥承载着历史,连接着未来,在黄河边述说着济南这座老城一个世纪的变迁。

历史往往让人回味无穷,也令人肃然起敬。

如今泺口黄河铁桥不仅仍在使用,它也是目前中国唯一在黄河上承担铁路运输任务的百年老桥。它命运多舛,仍屹立不倒,大桥上战争年代留下的弹痕至今清晰可见。

泺口黄河铁桥是我国近现代的重要历史遗迹及代表性建筑,我们要感谢楼方均、曾兆来等桥梁专家,20多年前,正是他们用知识分子的担当,为黄河留住了这座百年铁桥。

关于济南老桥的那些事,更多的精彩内容请收看济南电视台新闻频道5月28日17:58播出的《有么说么故事会》之《济南老桥往事》。

铁桥之殇!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104年的沧桑与荣辱

见证了百年沧桑荣辱的泺口黄河铁路大桥,位于山济南北泺口镇。该桥建成于1912年11月,历经风雨寒暑、世事变迁,为沟通南北大动脉做出了重要贡献。静卧在母亲河的怀抱里,它似乎也在诉说着曾经的几多屈辱和几多梦想。2016年11月29日,是它建成启用104周年纪念日!

1898年

9月,英、德资本集团背着中国,在伦敦举行会议,擅自决定承办自天津镇江的津镇铁路。

1908年

1月13日,清政府正式签署了《天津浦口铁路借款合同》,借款英镑500万,续借480万,共980万英镑,年息5厘,借期50年,用来修筑津浦铁路。津浦铁路由英德两国工程管理公司负责工程管理,英国人负责南段,由山东韩庄至浦口,共383公里;德国人负责北段,由天津至山东韩庄,共626公里。

8月12日,孟阿恩桥梁公司与津浦铁路北段总局正式签订了建造泺口黄河铁路桥的合同,并于10月15日举行开工典礼。然而在大桥即将开工之际,山东省道员丁达意考虑到建桥既要对济南的繁荣有利,又不能因桥墩阻水而易引起河防险患,遂要求孟阿恩桥梁公司重新设计,以加大桥孔跨度、减少桥墩,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12月30日,清政府邮传部专门派中国铁路工程专家、京张铁路局会办兼总工程师詹天佑等来济南考察并协调建桥工作。对铁路桥梁建设非常有经验的詹天佑,经过实地勘察,认真测算,提出了两方都能接受的“减少桥墩、扩大桥孔、加固堤身”的方案。

1909年

泺口黄河铁路大桥的设计方案最终确定:全桥11座桥墩12孔,桥长1255.20米,宽9.4米;梁下留有充分的通航空间;桥上铺设单线线路,留有铺设双线的余地;载重为E-35级;按7度地震烈度设防等。

1912年

11月16日,泺口黄河铁路大桥竣工,并举行落成典礼,总造价为1166万德国马克,折合当时白银454.56万两。29日,由桥梁公司正式交付津浦铁路北段总局管理。至此,津浦铁路全线贯通,结束了以黄河为界分南北两段通车的局面。

当年建成时(图据网络)

1928年

国民革命军北伐攻打奉系军阀张作霖,5月打到济南。据守此地的直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溃逃而去,没忘下命令在大桥8号墩台安放炸药爆破,企图截断对手的通道,8号墩顶部因此被炸去约3.8米,第8孔梁及第9孔的端横梁坠落在桥墩上,致使大桥中断通车8个月之久。后来津浦铁路管理局发包给南京裕庆公司进行修复,共投资2.01万元,直到1929年9月才勉强修复。

1930年

端午节前后,国民党军阀爆发中原大战。蒋介石的部队与冯玉祥、阎锡山的联军曾隔着黄河进行炮战,炮弹击伤钢梁多处,对大桥造成危害。1931年,津浦铁路管理局又耗资2.67万元,对此进行了大修加固,总算使大桥又完好如初。

1937年

11月,日本侵略军南犯济南,山东省政府主席、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韩复榘率部不战而退,还命令铁路工程队将大桥炸毁。第9、10号桥墩水面以上全部被炸飞,3孔悬臂梁断裂坠入河中,钢梁杆件被炸伤87处之多。日军占领济南后,1938年1月由日本黄河桥工程事务所施工维修,7月修复通车,共投资376万元,用钢材4000余吨才修复。但是,架梁时出于军事需要,未待铆合,即强行通车,致使第10孔孔梁下挠240毫米,给大桥留下隐患。

大桥当年被炸毁的情景(1)

大桥当年被炸毁的情景(2)

日军抓来大批中国的苦力在黄河岸边搬运修桥物资

1949年

2月,出于军事需要,国民党派出飞机炸伤了大桥的三孔钢梁部分焊件,炸伤悬臂梁,当时由于技术有限,只采取了最为原始的电焊进行修补。

1958年

黄河出现了百年不遇的大洪峰。周总理于8月6日上午飞抵济南视察。为了不影响运输任务,周总理通知济南铁路局:上桥查看时,不要耽误列车通过。当问到桥墩和桥梁是什么时候建的,还能维持多久时,陪同的铁路局负责人一时答不上来,周总理说:“不要着急,回去查查资料。”回到桥南头,周总理对大桥哪里该维修,哪里该加固,一一作了指示,并对铁路局的同志说:“你们要千方百计把大桥保住!”

1991年

4月21日起,因防汛安全需要,当时国务院和铁道部文件规定,大桥停止客货列车通过,全桥封闭,所有客货列车改经位于齐河县的曹家圈大桥横渡黄河,饱经沧桑的泺口黄河铁路大桥似乎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1992年

国家决定修建邯郸至济南的铁路,有关专家认为,泺口黄河铁路大桥仍有使用价值。经过一系列科学检测鉴定,证明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具有充足的剩余寿命,于是决定对泺口黄河铁路大桥进行修复改造。

1998年

泺口老桥抬高加固工程开工,将北端八孔钢梁抬高与主桥孔梁底相平。

2000年

5月31日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又正式恢复通车。据专家测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完全可以再使用50年。

2006年

京沪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这座百年老桥再次焕发生机,日通行列车28对。

如今

泺口黄河铁路大桥被列为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已经成为人们凭吊历史,欣赏黄河风光的好去处。

免责声明

本平台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取需要的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邢台地震,周总理三次视察灾区

1966年3月8日、22日,河北邢台地区发生6.8级、7.2级两次强烈地震。周总理于3月9日、3月10日、4月1日三次到地震灾区视察、慰问。其间,我多次见到周总理。

周总理慰问邢台地震灾区受灾群众

发生余震,周总理继续开会

那时,我是63军新闻干事。地震当天,我随救灾部队开赴地震中心隆尧县。3月9日21时许,军首长和河北省的领导从邢台冯村火车站将周总理和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郑维山接到隆尧县,在县委书记办公室召开汇报会。总理穿着一身黑呢子服,双鬓略有斑白,坐在沙发上听汇报。

突然,余震发生,房屋摇动,门窗嘎吱作响,墙皮开裂、脱落。大家劝总理出去躲避一下,总理说:“大家沉住气,这座办公楼很新,不会有问题。如果这座楼塌了,老百姓的房子就都保不住了。继续谈吧。”总理和大家一起分析灾情,对抗震救灾作了部署。总理决定,第二天中午去受灾最严重的白家寨公社视察。会议开到23时15分才结束,总理随后返回石家庄

10日14时30分,周总理乘坐的直升机降落在白家寨打谷场。天气阴冷,总理只穿一套呢子服,没戴帽子。他走向群众,与大家一一握手,号召大家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战胜灾害,重建家园。总理还走进村内,慰问群众。他猫腰走进窝棚,看望了一名被砸伤的群众,为他拽了拽被角,把被子盖得严实一些。走出村子,周总理在帐篷里召开座谈会。有人用粗瓷大碗给周总理倒了一碗白开水。那天有风,帐篷遮挡不严,碗里落进了尘土。总理端起碗,大口喝了下去。

不让群众迎着风沙坐

3月22日下午,邢台地区又发生强烈地震。4月1日,周总理再次来到地震灾区。10时许,直升机降落在宁晋县东旺镇附近。总理先慰问了部队指战员,然后站在倒塌半截的墙上,向一万多名群众讲话。随后,周总理前往束鹿县(今辛集市)王口乡,我随同前往。总理走进村内,逐户慰问。总理又看望了部队、医疗队,要求大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好好照顾伤病员。

接着,周总理来到冀县码头李公社和巨鹿县何家寨公社视察、慰问。在巨鹿县何家寨,周总理看到群众面向西北风坐着,问县委书记:“风沙这样大,怎么让大家迎着风沙坐呢?”县委书记说:“这样面对讲台,您讲话方便。”总理说:“不行啊,同志。不能让几千名群众迎着风听我讲话!”接着,总理登上卡车,指挥群众就地向后转坐下。风沙扑打着总理的衣襟和面颊,他铿锵有力地讲着,每一句话都振奋着群众的心。

嘱咐李劫夫写首歌

周总理对在场的音乐家李劫夫说:“你写的歌曲群众很爱唱。灾区人民需要精神鼓舞。希望你能为他们写出好歌。”李劫夫说:“这次,我就住下来,力争完成总理给的任务。”总理说:“好啊,你可以就地创作,就地教群众唱嘛!”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后来,李劫夫创作的歌曲《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在地震灾区及全国流行起来了。

邢台地震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周总理逝世也45年了。然而,周总理“心系人民,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的情景,我终生难忘。(北京 张子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