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遗址

大汶口遗址

大汶口遗址分布在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镇的汶河边上。

大汶口遗址是中国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著名遗址。1959年山东省博物馆曾对遗址进行过发掘,1964年定名为“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年代是公元前3500~公元前2500年,遗址的墓地属于父系氏族社会的遗存。

大汶口遗址的面积达82万平方米,在已经发掘的5400平方米遗址中发现了133座墓葬和1座陶窑。墓葬均为长方形的土坑墓,其中14座有木椁式葬具;很多墓葬内有随葬品,以陶器为主,有红陶、彩陶、灰陶、黑陶和白陶几种;代表性的陶器是鼎、豆、壶、背壶、罐、杯、尊、瓶、盔形器等,还有作为礼器的玉铲以及精美的透雕象牙梳、镶嵌绿松石的骨雕筒等典型遗物,从这些随葬品的精美程度,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手工制作已经相当专业化,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当时普遍盛行在墓葬中随葬獐牙的风气,在死者的指骨附近,多有獐牙或獐牙钩形器,有的还随葬龟甲。在43座墓中随葬有数量不等的猪骨,最多的墓中有14个猪头骨,有学者认为猪头是私有财产的象征物,这就表明当时已经存在明显的贫富分化,说明私有制已经出现。

近30年来,在山东、江苏北部一带发现200多处属于大汶口文化的遗址,年代始自公元前4300年,到公元前2500年前后发展成为山东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及其与山东龙山文化的传承关系的确定,证明山东、苏北一带是一个以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为主体的,又自成系统的文化区。(国家文物局)

大汶口文化遗址公园(大汶口文化遗址公园的样子)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哪里?

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和宁阳县磁窑镇,大汶河东西贯穿,将遗址分为南北两片,北片在卫驾庄东,为大汶口文化的代表遗址和命名地。

大汶口文化遗址是四海皆知的中华文明发祥地,是新石器时期的典型文化遗存,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共称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

大汶口遗址出土的文物

大汶口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社会遗存,遗址总面积约82万平方米,已发掘面积5400平方米。遗址内涵丰富,共发现墓葬、房址、陶窑等遗迹100余处。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骨器和牙角器等生产生活用具。

陶器主要包括红陶、彩陶、灰陶、黑陶和白陶几种。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普遍盛行随葬獐牙的习俗,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许多墓葬中还随葬有数量不等的牲猪,表明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说明私有制已经出现。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大汶口遗址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哪里 大汶口文化遗址简单介绍

1、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我国山东省。

2、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和宁阳县磁窑镇,总面积约82.5万平方米,是约6100-46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于1959年首次发现并挖掘。

3、汶口遗址平面范围略呈东南-西北方向的圆角长方形,大汶河从中部自东向西穿过,将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岸面积约25万平方米,南岸约20万平方米,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大汶口遗址包含有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三个阶段的文化遗存,尤以大汶口文化遗存更具代表性 。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我国的什么地方?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分布地区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南岸,南到江苏淮北一带

大汶口文化遗址周边景点 大汶口文化遗址周边景点有哪些

1. 大汶口文化遗址周边景点有哪些

大墩子遗址、关帝庙、白马寺古银杏、山窝古槐、刘林文化遗址等。

1、大墩子遗址 大墩子遗址,位于位于苏鲁边境,属江苏省邳州市四户镇竹园村,为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下层为青莲岗期,中层为刘林期,上层为花厅期,大墩子遗址平面近圆形,直径约250米,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发掘出6000余件器物和554座墓葬。

2、关帝庙 土山五大古庙之首,是江苏省最大的关帝庙,始建于明朝中期的1460年,至今五百四十余年,历经崇贞、雍正、道光、民国四次大修,这次在邳州市委、土山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于2005年五月动修复,按照原址原貌和修旧如旧的原则,由徐州古建园林工程队作了全面修复,恢复原庙址二十二亩,古建筑100余间。

3、白马寺古银杏 邳州境内银杏种植历史悠久,四户镇白马寺古银杏为北魏正光年间所植,树龄已有1500余年。2007年银杏成片园26万亩,定植银杏总株数达1000万株,银杏果年产量达1100吨,年产优质银杏干青叶12000吨,银杏盆景180万盆。

4、山窝古槐 江苏邳州市戴庄镇山窝村有两棵千年古槐,因两棵树同龄被当地村民称之为龙凤槐和姊妹槐。相传,1955年农历八月二十一晚,因堆放在古槐附近的草垛失火,殃及到古槐,后经村民极力相救,火是扑灭了。 但是古槐也已经被烧的遍体鳞伤,其中一颗树干被烧的仅剩下一张树皮和残枝,翌年暮春未曾发芽,村民本以为古槐难以复活,岂料,时至第三年春季古槐竟然奇迹般地长出了嫩芽复活了,直到现在仍然枝繁叶茂。

5、刘林文化遗址 刘林遗址位于江苏省邳州市戴庄镇刘庄村西南,为新石器时期的遗址,处于大汶口文化的早期,被发现于1957年,是新中国最早发掘的一批遗址,也是江苏唯一的出土彩陶的遗址。 来源:-邳州

2. 大汶口文化遗址周边景点有哪些图片

广饶县孙武园 在广饶县城。南宋大殿 在广饶县城内西北隅。

冢头墓群 在广饶县。

傅家遗址 在广饶县广饶镇。

大汶口文化遗址 在广饶县傅家。

(有关大汶口文化,请见山东泰安市名胜古迹中的介绍。)

马鸣寺碑 在广饶县大王镇。

东吕古墓 在广饶县大王镇。

东水磨遗址 在广饶县稻庄镇。

营子遗址 在广饶县石村镇。

寨村遗址 在广饶县石村镇。

马跑泉 在广饶县丁庄镇。

唐头营遗址 在广饶县丁庄镇。

永宁寺石造像 在广饶县李鹊乡。

百册石造像 在广饶县李鹊乡。

西辛张遗址 在广饶县李鹊乡。

张郭遗址 在广饶县小张乡。

小张石造像 在广饶县小张乡。

南赵石造像 在广饶县小张乡。

草桥遗址 在广饶县花官乡。

柏寝台 在广饶县花官乡。

南口遗址 在广饶县花官乡。

3. 大汶口文化遗址周边景点有哪些地方

淮阳属于河南省周口市。

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周口市中部,介于北纬33°20'~34°00,东径114°38'~115°04'之间,南北长56千米,东西宽40.6千米,东南、西北最大长度73千米,行政区划面积1334.56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淮阳区常住人口1022322人。淮阳区下辖1街道、7镇、11乡,区人民政府驻城关回族镇。

4.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我国的哪儿

大汶口位于泰安市岱岳区南部,大汶河北岸,距东岳泰山60华里,是驰名中外的大汶口文化发祥地和历史上著名的商埠重镇。大汶口属自古有名的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的“汶阳田”,地下资源丰富,104国道、京沪铁路穿境而过 处于山东省“一山一水一圣人”旅游热线上。

大汶口名胜古迹众多: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汶口文化遗址;有县级以上文物景点3处(明石桥、清山西会馆、文姜城遗址);有远近闻名的自然景观汶河古渡口、文亭山等多处。

5.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哪个地方

我们在这个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象牙梳,这是考古以来我们发现的保存得最完好的梳子,也是我们现在出土的最早的象牙雕刻品。专家们第一眼看到这个梳子的时候,不禁感慨:远古先民好精致。

这把梳子的身上雕刻有一副“8”字形的图案,这个图像的形状和我们现在看到的八卦太极图非常相似,因此考古学家认为这就是古代八卦太极图的原型。

6. 大汶口文化遗址好玩吗

大汶口文化是分布于黄河下游一带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分布地区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北岸、南到江苏淮北一带,基本处于汉族先民首领少昊氏的地区,为山东龙山文化的源头。

另外该文化类型的遗址在河南和皖北亦有发现。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后得出数据,大汶口文化年代距今约6500—4500年,延续时间约2000年左右。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和遗物特征,可以区分为早、中、晚3期。

大汶口文化盛行枕骨人工变形以及拔牙。多见夹砂或泥质的红陶,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发展为轮制陶器,出现了硬质白陶。纹饰常见镂孔、划纹、附加堆纹、篮纹,还有彩陶和朱绘。彩陶较少但富有特色,石器磨制精美。中期以后更出现了制作精良的玉器。

在发掘的遗址中,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晚期的聚落遗址,由成排分布的红烧土排房建筑构成。这些排房多则六间一排,少则两间相连,布局严谨,显示了较高的建筑技术。

大汶口人的葬式一般为仰身直肢葬,也有俯身葬、屈肢葬和二次葬等。另外还发现部分折头葬、折肢葬等较为特殊的葬式。中晚期以后发现有木质葬具,在有的成人墓的随葬品和儿童瓮棺的葬具中还使用了带有各种陶文的大口尊。出现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带小孩的合葬,它标志着母系社会的结束,开始或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

7. 大汶口遗址是世界文化遗产吗

下列远古人类遗址位于黄河流域的有 1河姆渡遗址 2半坡遗址 3元谋人遗址 4大汶口遗址解析: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流域;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的典型原始社会母系族公社村落遗址;元谋人遗址位于长江流域;大汶口文化是分布于我国黄河下游和江淮地区的一种原始文化。所以可以知道 远古人类位于黄河流域的有半坡遗址和大汶口遗址两个最早种栗的原始居民目前,世界农学界几乎都认为,粟的种植,是中国人的首创。我国和世界上发现的最早人工栽培粟,出土于河北武安磁山遗址,距今年代为七千三百年左右。此后,西安半坡原始居民,也大量种植粟,半坡遗址发现了窖藏和罐藏的粟子。日本农学家认为,大约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粟就向东传到日本、朝鲜,向西传入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地区。

8. 大汶口遗址在什么地方

大汉口遗址,没听说过。我知道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泰安市城南30公里处大汶河畔,104国道以东。

9. 大汶口文化遗址周边景点有哪些好玩的

首先肯定就是五岳之尊的泰山了,爬完泰山可以到徂徕山景区的泰山温泉城泡个温泉。

泰山温泉城,坐拥在泰山姊妹山——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之中。这里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是“泰山石敢当 的故里,这里是李白与“竹溪六逸君”栖居之地,这里还有“徂徕山抗日武装阻击战”红色经典的光辉印记。

还有最近两年的比较热门的打卡地:泰安方特欢乐世界、太阳部落、天颐湖。

然后可以再去泰安下属区县的东平水浒影视城游览一番,水浒影视城是80集新版《水浒》拍摄基地,是山东省水浒之旅旅游带上的重要景点,主要建设了府邸衙门、英雄府院、街区铺面、市井商家、酒楼茶肆、宗教寺庙、牢城营、紫石街、水街、王爷府、太师府、太尉府、青楼、樊楼、瓮城、御龙坊、东京汴梁御道等仿宋代建筑,古风浓郁,工艺精湛,细致逼真,营造了北宋时期特定的历史氛围。

除了这些当然还有好多景点,泰安齐长城,新泰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汶口文化旅游区等等等等。

10. 大汶口文化遗址公园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文化。

因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分布地区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南岸,南到江苏淮北一带

大汶口有什么旅游景点 大汶口文化遗址

1. 大汶口文化遗址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分布地区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南岸,南到江苏淮北一带


2. 大汶口文化遗址图片

大汶口文化陶器上发现了图像文字,最早见于山东泰安大汶口墓地,发现最多的是山东泰沂山系迤南偏东一侧的诸城前寨、莒县陵阳河及大朱村遗址出土的陶尊,颈部(极个别在近底部)多刻有图像文字。自1957年以来,这一带共发现此类陶尊及陶尊残片18件,多为一件一个字或一个符号,两字或两个符号者仅两例。有的在其刻画范围内涂有朱彩。陶尊文字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及文字的起源提供了物证。


3. 大汶口文化遗址主要种什么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山东泰安市岱岳区南部,大汶河北岸,距东岳泰山60华里,是驰名中外的大汶口文化发祥地和历史上著名的商埠重镇。 中国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及江苏省淮北地区。包括北辛文化和龙山文化。

主要分布区是山东、苏北、皖北和豫东的汶河、泗河、沂河、淄河、淮河下游的广大地区。是本区新石器时代中期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化。已发掘的典型遗址有泰安大汶口、滕县岗上、曲阜西夏侯、邹县野店、兖州王因、邳县刘林、大墩子、诸城县呈子、日照县东海峪和胶县三里河等遗址。 大汶口文化的年代大约公元前4040—前2240年,延续时间约2000年左右。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和遗物特征,可以区分为早、中、晚3期。有泥质、加砂陶,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灰、黑比例上升,并出现白陶、蛋壳陶。手制为主,晚期发展为轮制陶器,烧成温度900—1000℃。器型有鼎、鬶、盉、豆、尊、单耳杯、觚形杯、高领罐、背水壶等。

许多陶器表面膜光,纹饰有划纹、弦纹、篮纹、圆圈纹、三角印纹、镂孔等。

彩陶较少但富有特色,彩色有红、黑、白三种,纹样有圈点、几何、花叶等。 大汶口文化于1959年首次发现,大汶口文化是分布于我国黄河下游和江淮地区的一种原始文化。1959年在山东泰安、宁阳两县交界的大汶口、堡头遗址..


4. 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

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我国山东省。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和宁阳县磁窑镇,总面积约82.5万平方米,是约6100-46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于1959年首次发现并挖掘。

大汶口遗址包含有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三个阶段的文化遗存,尤以大汶口文化遗存最具代表性。


5. 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文物

一九七八年山东宁阳大汶口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一件长约十一厘米的木鱼,根据考古学家的考证,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木制玩具是木刻、木旋、木雕玩具的总称。制作时,一般是利用木材的废料、碎料或就地取材,价格便宜,成本很低,但劳动强度大、功效较低,在杨玘屯老艺人王民德的记忆当中,都是为了养家糊口,他记事时听爷爷说,爷爷的父亲和爷爷都是一辈子做木制玩具生意的,那时候,家里穷,人口多,土地少,都是依靠这个生意撑过来的。


6. 泰安大汶口文化遗址

开放,门票20。

大汶口遗址位于泰安城南27千米处的大汶河畔。1959年首次发现并挖掘,为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大汶口文化"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等遗存。出土文物有造型美观的背壶、钵型鼎、镂孔豆、高柄杯、彩陶豆以及磨制精细的石斧、石锛、石 、石凿、骨器等。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山东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1982年,大汶口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 大汶口文化遗址种植什么作物

黄河、长江、辽河流域,中华民族原始农耕文化的摇篮

凡探究世界历史发展和古文明产生所在的地理区域时,都会发现一个规律性的现象:即世界古文明的发源地,一般都紧傍大江大河,世界历史上曾出现的五大文明,都概莫能外。而黄河、长江、辽河等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同时遵循上述文明产生的一般规律,她们广大流域,也必然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从历史文献研究和考古论证的共同结果来看,都显示如下情况:沿大江、大河流域分布,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遗址分布一般规律。

我国原始农耕文化重要遗址在地理分布上,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辽河流域。其中最重要的遗址有:河姆渡文化遗址,分布在长江流域的下游;大汶口文化遗址,分布在黄河流域的下游;半坡遗址,坐落在黄河流域的中游;以及分布在东北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遗址等。

下面把几个原始农耕文化遗址的情况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东北,这个遗址揭示了距今约7000年前的南方湿润炎热地区的农耕文化的特征。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城南30公里处的大汶河畔。为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

大汶口文化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等遗存。出土文物有造型美观的背壶、钵型鼎、镂孔豆、高柄杯、彩陶豆以及磨制精细的石斧、石锛、石铲、石凿、骨器等。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山东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这个遗址再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北方半干旱地区农耕文化的特征。半坡氏族已掌握房屋建筑技术,过上了定居生活;粟是半坡人在农业方面最重要的发明,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半坡人以农业为主,还兼有饲养等其他行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生产力大大进步了;陶器不仅是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彩陶的出现反映了原始人的艺术追求。

红山文化因首次发现于赤峰红山后而得名。它以辽河流域的西拉沐沦河、老哈河流域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而6000年前红山文化遗址所在的辽西地区的气候,同当代气候比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远古气候研究资料表明辽河流域当时是大河流淌,森林密布,温暖湿润的气候,也是易于农业耕种的区域。虽然今天古今气候的差异程度的变化,还没有学者做量化的研究,但根据适应野生獐生存的气候条件,以及结合最新考古材料证明,至少在距今28万年前的远古时代,辽宁大地上,就开始有了人类的生息活动。

为什么我国原始农耕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呢?

道理很简单,由于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势平坦、宽阔,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便于进行农业生产。

很重要的原因是,原始农耕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耕种地址的选择,受 环境因素的制约程度更大。而当时的长江、黄河、辽河一带,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很适宜农业耕种,所以中华民族的祖先们,都不期然的聪明的会选择在这样的地理位置上,进行定居和农耕。

考古表明,长江流域农耕文明出现的时间更晚些,当时黄河流域农作物的产量,高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当时的气候条件,也更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求。

而长江黄河流域,都属于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温暖湿润,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地形平坦,土层深厚肥沃。

总之,中华民族的整个原始农耕文化时期,在北至东北辽河流域,南至幅员辽阔的长江流域的广大地理区域中,南北共同发展,一起构筑了远古中华农业文明的基础。








8. 大汶口文化遗址博物馆

东山民俗博物馆位在龟蒙景区内,主要展示的是沂蒙民俗和历史文化,馆内有两大展区,三十间展厅,主要展品是生产工具、生活器具、民居建筑、服饰穿戴、仪仗用具、游艺道具等。去山东民俗博物馆玩,个人推荐注意事项:

一是开馆时间:上午 9:00 ~ 下午 17:00

二是博物馆免费不免票,去博物馆参观须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登记领票,门票仅当日有效。

三是交通路线:如果是从外省自驾或坐飞机、坐高铁等去山东民俗博物馆玩,首先到山东济南市,然后根据你所在位置,乘可选择乘坐BRT5路、K115路、K119路、K139路、K145路、K152路、K160路、K171路、K187路、K202路、K911路、326路公交车,到“省博物馆”站下车即。四是参观博物馆用时,约需半天时间。

五是十大镇馆之宝必须重点观赏,如东平汉墓壁画(汉)、红陶兽形壶(大汶口文化)、甲骨文(商)、颂簋(周)、蛋壳黑陶杯(龙山文化)、鲁国大玉璧(战国)、郑燮双松图轴(清)、亚丑钺(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西汉)、九旒冕(明)等。


9. 大汶口文化遗址是什么建筑

1、大汶口遗址原始居民种植粟;房屋多数属于地面建筑,但也有少数半地穴式房屋。

  2、大汶口原始居民简介:

  距今约四五千年的山东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经济有更大发展,农具有磨制石镰、石锄等。原始手工业比以前有更大进步,陶器有了黑陶、白陶。黑陶乌黑发亮;白陶胎薄质硬,色泽明丽。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了。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贫富悬殊特别明显。有的随墓葬的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多达百余件,有的墓却一无所有。原始社会晚期的一些墓葬里,还出现了被残杀的奴隶或战俘。

  在山东泰安大汶口原始居民遗址中发现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墓葬,其中有个大墓,墓主是一成年女性,头戴象牙梳,手有指环,左腕套着玉臂环,颈部佩有大理石和松绿石串起来的装饰品,并有陶器、雕花象牙筒、猪头骨等大量随葬品。有的大墓坑有4米多长、3米多宽,随葬品竟多达160多件,内有多种精致的装饰品。对比之下,该遗址已发掘的133座墓葬中,有80座的随葬品只是一般的生产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还有8座竟然完全没有随葬品。随葬品的多寡和有无,是死者生前占有财产多少的记录,是贫富分化的反映。从而表明,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时期,贫富悬殊的情况已经存在。


10. 大汶口文化遗址距今多少年

距今约6000-4000年前,先民们在汶河边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大汶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