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宅

王家宅

王家宅位于临清市先锋街道办事处大寺街62号,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14年10月,王家宅被公布为聊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华夏民居第一宅——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静升镇。是由静升王氏家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

王家大院以其雄浑磅礴的规模气势,叹为观止的建筑艺术,深沉厚重的文化品位,被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的紫禁城”,并赢得了一个流传很广的口碑“王家归来不看院”。

《沧海桑田一百年》、《古镇大河》、《关中往事》等十余部电视连续剧在此拍摄。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建筑规模宏大,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

大院格局

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

高家崖建筑群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为三进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周边堡墙紧围,四门择地而设。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上下左右相通的门多达65道,又独立成章。

院落特色

红门堡建筑群,是堡,又似城,依山而建。从低到高分四层院落排列,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干道,形成一个很规整的"王"字造型。同时隐含"龙"的造型。堡内88座院落各具特色,无一雷同。

有人说过,在王家大院,“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

高家崖建筑群

高家崖建筑群由静升王氏十七世孙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俩修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面积达19572平方米。所有建筑严格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建造,院内雕艺精湛的砖、木、石三雕装饰品,题材繁多、内容丰富,集中展示了王氏家族独特的治家理念。

红门堡建筑群

红门堡建筑群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总面积25000平方米。整座建筑依山而建,从低到高,由四排院落组成,左右对称,中间主巷道与三条横巷,组成一个规整的王字。

华夏民居第一宅 : 山西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是晋商大院的代表。说起晋商大院,我们耳熟能详的有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曹家大院渠家大院,在这些大院中,可能乔家大院的名气更大一点,那是因为张艺谋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电视剧《乔家大院》在那里拍摄的缘故。

而王家大院总面积达34450平方米,共有院落54幢,房屋1052间,相当于乔家大院的4倍,砖雕石雕木雕的“三雕”艺术更是无与伦比,是晋商大院名副其实的代表,有“王家归来不看院”之说。

王家大院座落于介休。在这里也想说说介休这座城市,介休大家可能都比较陌生,但绵山应该听说过,绵山是介休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没听说过绵山的,那应该知道介子推,绵山则是因介子推在此隐居而闻名的。如果连介子推也听说过的话,那清明节不会不知道吧,清明节就是因为介子推不想出来为官,而抱树被焚而死,后人为纪念介子推才有了清明这个节日。

说了这么多,只不过想说明一点:介休这座城市还是有点来头的。而座落在介休静升镇的王家大院来头也是不小,100多年前谁不晓得静升王家啊?100多年后,王家大院更是有了“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等响当当的名头。

现在的王家大院主要分为红门堡、崇宁堡、高家崖、王家祠堂、文庙5个部分,红门堡和崇宁堡都有高大的城墙包围着。当站在王家大院跟前,你绝对会被眼前这座规模宏大的晋商大院所震撼。想想,当1052间古色古香的明清房屋呈现在你面前时,那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啊。

王家大院不仅有恢宏精美的各式建筑,就是里面各种各样“三雕”故事,什么莲生贵子、一路连科、吴牛喘月、麒麟送子、飞马流云,就让你听得神魂颠倒。王家大院是王家17代人,历经半个多世纪才建立起来的。王家原来以务农为生,后来卖豆腐发家,然后由商而仕,是广大晋商发迹历程的一个缩影。

说起晋商,那是比王家大院更为著名的一个名词,山西现在著名的大院就是当年显赫的晋商的宅院。而晋商则是山西的代表。

晋商,那是山西人在中国历史上划下的最耀眼的一笔。晋商自宋朝开始已是商业经济的中坚力量,清朝时期更是撑起中国商业的半壁江山。说来也奇怪,山西从来就是一个干旱、贫穷的地方,为什么会诞生这支影响巨大的商人队伍呢?原因就是因为穷!

地贫民多,当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时候,山西人只能出蒙古,走西北。《走西口》这首民歌唱的就是最初的山西贫民,山西商人就是通过“走西口”一步步发展壮大的。

比如在显赫的晋商家族中,乔家的祖先,是在蒙古草原给别人拉骆驼;曹家的祖先,是推着独轮车卖沙锅的;常家的祖先,是在张家口摆摊卖布。“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等谚语,更是说明了走西口的晋商与西部重镇的关系。

发展起来的晋商以经营茶、盐、票号、粮食、牲口为主,足迹遍及海内外,盘活了整个中国经济。举几个例子来一瞥晋商的强大:清兵刚入关,顺治的龙椅还没坐热,就立马召见了当时最著名的八位晋商,“宴便殿、赐服饰”,大加拉拢;雍正平定青海叛乱,军粮供应困难,朝廷一筹莫展,这时一位叫范毓宾的山西商人站出来说:这事就交给我办吧;清朝后期,山西票号是朝廷办理军饷、赔款及部分省财政金库的地方。

晋商在清朝达到鼎盛,但由于外国资本的入侵及自身的保守,晋商也随着清朝的垮台而褪去了主角的服饰。

晋商远去了,但他们的宅院留了下来,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曹家大院、渠家大院……还有平遥古城。当我们被这座规模宏大的王家大院所震撼时,被告知,王家只不过是当时繁若星辰的晋商中并不非常突出的一家而已。还有平遥古城,这座由6.2公里长的城墙围起来的古城,里面完整地保留着明清时代的民居、官衙、票号、镖局、庙宇、街道。从晋商大院和古城那一座座恢宏、精美的古老建筑上,你可以看出当时的晋商是何等的财雄势大。

山西的确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地上地下宝物众多,名胜举之不尽,名人数不胜数,更诞生过娘子关雁门关平型关、大寨等神奇典故。然而仔细算来,唯有晋商才可代表山西辉煌的过去,也可能唯有晋商才可发展山西的未来。

平遥附近最大的民宅,外地游客以为是乔家大院,却没想到是王家

今天继续讲一讲王家大院。我对这个晋商民宅印象不错。但讲王家大院,依然绕不过乔家大院。既然这样,我们就对比这乔家和王家。

1、名气

如果只说名气,乔家大院应该是最大的了。因为电视剧《乔家大院》就曾是那个年代一代人的记忆。我至今依然依稀记得里面剧情。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很多外地游客到了平遥,自然而然地认为乔家大院应该就是附近最大的富商民宅了吧!我当时就是这样理所当然认为的。

2、历史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于民国初年建成,大概200年历史的样子,但是王家大院不一样,王家大院在元代就开始修建了,后来又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兴盛了450余年。

3、风水建筑选址

乔家大院整体坐落在平川之上,是一座四面临街的城堡式建筑。 王家大院整体建筑依山而建,这样修建更利于采光和排水;冬天北墙可以遮挡寒冷的西北风,夏天由于地势很高,东南风较大又很凉爽;而且四周都是天然沟壑,防御性很强。

4、建筑规模

建筑规模,乔家大院也很大,4000多平米,抵一些小型居民小区了。但去了王家大院后你才会感叹,还是王家大院大,据说有25万平米,房屋有1118间,院落有123座。走着走着还可能走迷路。有游客就曾这么感叹:果真还是隔壁老王气势非凡!真不是我捏造,有人就是这么说的。

5、建筑布局

乔家大院从高空俯视,似一个大吉大利的双“囍”字。 但王家大院更喜欢将姓氏融入建筑建设格局当中,比如现已开放的恒贞堡就是以“王”字布局。至于其他的院落,各有特色。

6、内部格局

乔家老院落采用了内五外三穿心院的格局,后院正房虽为清代建筑,却为明代风格,楼上是只有窗没有门的统楼样式。 王家院落内部格局沿袭的是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风格,主体均为三进式四合院,后院两厢设有绣楼,正面二层是祭祖堂。

7、家族特色

古代很多家族都是商而优则仕。晋商是这样,在古徽州的徽商也是这样。所以经历了三朝的王家大院王氏家族就是典型的商而优则仕,后期官宦等级色彩更为浓郁一些。而乔家大院则是纯粹的晋商、民商。可能因为兴盛的时候已经到了清朝后期,最鼎盛的时候是慈禧太后把持朝政的时代,后来清政府灭亡,整个封建时代结束,所以乔家大院的乔家并没有官商官宦的色彩。

8、特色

乔家大院是民俗博物馆,主要展示了晋中一带的民俗风情。 王家大院倚重民居艺术馆,重点以三雕艺术体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的游客对王家大院赞口不绝的原因吧。因为各种雕刻太有看头。

最后说一说两个大院的一些实用攻略,免得有人看了觉得我介绍了那么多,说了也等于白说。

乔家大院地理位置:山西祁县乔家堡村,距离平遥古城大约42公里左右,乘坐汽车大巴40分钟左右

王家大院地理位置: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距离平遥古城大约35公里,乘车抵达也只要30分钟左右

作者:酒叔;书写一些旅途故事,发现一些旅游趣事,我眼中的风景,一定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