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芝家族墓

张怀芝家族墓

皋上村:皋上村……

漫话张家口:说说蔚县的杨氏家族墓地

文/吕海峰

杨氏家族墓地的“杨贇碑”即“蔚州杨氏先茔碑铭”,立于蔚县南阳庄乡麦子町村西北约1000米处的杨氏家族之北端。可以说是河北省保存的一件最古老的书法艺术珍品之一,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蔚州杨氏先茔碑铭》立石于元至治元年(1321年)。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身首体相连为一整块青石雕刻而成。碑首笏首形,高l.1米,浮雕二盘龙,龙身盘绕中抱圭形碑额,额题篆书“蔚州杨氏先茔碑铭”两行八字。碑身高2.2米,宽1.2米,厚0.32米,碑文行楷竖式22列,满列38字,计702字。记述了杨赟一生的功德政绩。《蔚州志》载:杨赟,蔚州麦子瞳人。元至元四年(1267年)受元世祖忽必烈召见,授蔚州采木同提举,后历任泰安莱芜等处铁冶提举以及岚州、平定州知州、忠顺大夫、宣德府知府。至大二年(1309年)卸任于晋宁路治中。

其实,要说起来,杨贇的官位也不是很高,但他的墓碑却为何如此值钱?这就与碑文的作者有着很大关系。那么,这作者是谁?他就是元代的大书画家赵孟頫,他是一位将篆额、撰文、书丹者集于一身,撰文流畅,书体典雅的大家。从石碑上的行书就完全可以看出他的字体:飘逸流洒、圆润清秀,且刚柔并济、结构严谨。而且相当精练,情起语伏,生动活泼,叙事记人,犹如一篇优美的叙事散文。应该说是赵孟頫晚年的代表作之一。所以,《蔚州杨氏先茔碑铭》一文被收录在赵孟頫的《松雪斋文集》中。

翁牛特旗——张应瑞家族墓地

张应瑞家族墓地:又称元代蒙古弘吉刺部王傅张氏家族墓地,位于内蒙古赤峰翁牛特旗梧桐花镇国公府村北1.5公里的山脚下,于1970年文物普查时被发现,葬有元代蓟国公张应瑞及两代先人和后人。墓地地处偏僻山野中,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为较开阔的丘陵地,西侧有两道较深的冲沟,东北面地形呈深浅不一的二、三道洪沟。墓地形成北高南低,南北宽,东西窄的地貌。墓地北侧的国公山及西山头,东坡地现有原墓地围墙基础遗迹,由此可确定墓地范围为东西500米,南北300米,占地十五万平方米。青冢入口墓地中现存的“张氏先茔碑”及“住童先德碑”和“蓟国夫人刚氏之墓碑”记载了从元世祖忽必烈直至顺帝托欢貼木儿时期,张应瑞家族为元朝及蒙古弘吉刺部(其驻地在内蒙东部)尽忠之事,许多内容可补《元史》之阙。碑文的丹书者是元代著名的大书法家,西域人康里巙巙,这是他传世字数最多的正楷作品。同时,张氏先茔碑的背面为阴刻蒙古文字3000多字,是碑前汉文的译文,也是我国元代碑刻中蒙文字数最多的,是蒙汉文字合璧碑中的珍品。墓地神道上,南北方向排列文官石雕两尊、武士石雕两尊、石虎两尊、石麒麟两尊、石羊四尊。石雕线条流畅,纹饰细腻,反映了元代高超的雕塑水平。2006年5月,张应瑞家族墓地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袁崇焕墓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逝世家族已守墓390年

袁崇焕墓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逝世家族已守墓390年】@澎湃新闻从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方面获悉,2020年8月12日13时50分,袁崇焕墓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从1630年至2020年,佘氏家族为袁崇焕守墓整整390年。1630年9月22日,一代名将袁崇焕含冤受磔,崇祯皇帝下令将他的头颅悬挂在广渠门外示众。当晚,佘幼芝的先祖冒死将首级偷出,掩埋在自家后院——地处北京广渠门内的佘家馆街,人称广东义园,开启隐姓埋名的守墓生涯。清乾隆年间,袁崇焕的冤案得以平反。佘幼芝的伯父是佘家第16代守墓人。佘幼芝自小跟随在伯父的身边,听袁崇焕的故事。佘幼芝说,先祖临死前,曾给后人留下三条遗训:自己死后可埋于袁大将军一侧,与大将军永远相伴;袁大将军为国家而无后代,佘家人一定要世代相传为大将军守墓,不准回广东故里;佘家后人永远不许为官但必须读书,读书可知史,可明礼。(澎湃新闻;图片自羊城晚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