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参沟大屋窖

西参沟大屋窖

西参沟大屋窖位于邹城市峄山镇西参沟村,年代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6年12月26日,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济宁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参沟大屋窖,西参沟大屋窖简介,西参沟大屋窖-济宁市邹城市西参沟大屋窖旅游指南

媲美湖北武当山!来探秘这个“江西大门”,参观龙南围屋博物馆!

大家都知道名震天下的湖北武当山

却不知道就在江西广东交界处

也有藏着个武当山,人称南武当山

与湖北武当山不同的是,南武当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外观顶平、身陡、麓缓,由红色砂岩构成。素有“江西大门”之称。

南武当山最高峰海拔864米,相对高差超过400米。强烈的降水不断侵蚀剥落砂岩山体,最终形成了由99座险峰的秀丽风光。

丹霞地质风貌突出,连绵十里,被称为“武当十里画廊”!而U型玻璃眺台、玻璃桥、玻璃栈道,你想挑战哪个?

纯悬空式的U型玻璃眺台,建在著名景点将军峰的悬崖边,呈“U型”状,平台总面积200余平方米!

两侧护栏还是全透明玻璃,越往外走,双腿已经抖到没知觉,根本控寄不住自己的双腿啊!!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踩空了!

进U型玻璃眺台前还有大面积的画报,仅凭这桥面的3D视觉效果,就足够让眼前一亮!

南武当玻璃栈道全长219多米,悬挂在海拔600多米的岩石上,沿峭壁而建,站在栈道往远方看去,栈道与山脉环抱!

玻璃栈道带来的凌空的感觉,曲折的玻璃栈道,像是同一条银带蜿蜒在深山中,是一个绝佳的避暑胜地!

龙南围屋博物馆

龙南围屋博物馆以赣南围屋为主线,着力将龙南围屋博物馆打造成文化传承的基地、艺术展示的殿堂、民众休闲的乐园。

全馆分为上下两层,依次设有历史厅、围屋厅、技艺厅、民俗厅等4个主题展厅

陈列分为6个部分,通过声、光、电等现代展览技术,再现了龙南千年的历史与文化遗韵。

正桂村

正桂村是一个拥有500多年历史的客家古村, 8个大小不一的围屋散落村内,见证着136户村民的坚守与嬗变。

田园牧歌式的美丽村庄,舒适闲逸的乡村生活,犹如一幅美丽画卷展现在您眼前,恰似遗忘已久的乡愁,更如魂牵梦萦的故乡

河源连平人間仙境小武当山正桂村、赣南客家围屋风情二天¥399起

*图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01

西关古老大屋附近景点 西关大屋和西关古老大屋的区别

1. 西关大屋和西关古老大屋的区别

1.陈家祠

  陈家祠是中国清代宗祠建筑,在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该祠规模宏大,装饰华丽,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

  

  2.西关大屋

  所谓西关,是老广州人对位于荔湾区,北接西村,南濒珠江,东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明清时地处广州城西门外一带地方的统称。西关古老大屋是过去豪门富商在此营建的大型住宅。西关古老大屋外为矮脚双扇门,中为趟栊,内为大门,均由高级硬木制成。室内装修十分讲究,陈设有家具、灯具、条幅、对联、书籍、古董、字画、瓶花、盆栽、笼鸟、镜台及各种艺术品和红木家具,精巧的木雕花饰,富有地方特色的满洲窗和槛窗及其独特的布局形式,具有浓郁的岭南韵味。

  

  3.华林寺

  华林寺前身是“西来庵”,据说达摩遵从师父自训谕,西来弘化禅宗妙旨,并於梁武帝普通年间从海上到达广州城外的珠江北岸(今下九路),“结草为庵”,潜心苦修。不久梁武帝邀请其前往建康(今南京),後至嵩山少林寺面壁,传心法要,大阐宗风,被世人尊为中国禅宗初祖。

  

  时代在变化,由于天河商圈的崛起,如今的上下九步行街已经不是那么热闹,渐渐人流也没那么多,但是,有些东西,有些关于广州的文化,只有在这样的地方才能寻觅得到,在这里,也有一些人依旧遵循传统,有些东西,必须传承下去。

  

2. 西关大屋有什么特点

公交线路:地铁1号线,全程约4.3公里1、从坑口乘坐地铁1号线,经过3站,到达黄沙站2、步行约630米,到达西关古老大屋

3. 西关大屋和西关古老大屋的区别在哪

主要的西关大屋建筑风格并不是两层为主的。至于两层的形式是由于广州作为外贸开放口岸,融合了西方小洋楼的建筑风格。

另一方面与气候有关,南方多雨水,地势低的地方一楼湿气比较重,加上有庭院的一般会种树木,采光差,用来做客厅、厨房、饭厅、杂物房之类的较好,主人房一般在二楼,这样采光等效果更好。至于北京,没有南方的问题,但是冬天北风大,建筑太高反而要吃西北风,加上皇城脚下,如果房子比故宫的还高一层是很麻烦D~以上纯属个人看法。

4. 西关大屋价值

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城西“西关角”(今荔湾区)一带兴建的极具岭南特色的广州传统民间住宅形式

5. 西关大屋是指哪一类房子

七十二家房客在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因此所透露的西关大屋只是假象。

《七十二家房客》是由广东广播电视台和珠江电影集团联合出品,广东珠影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承制,南方卫视首播的广东本土大型粤语情景喜剧,该剧讲述了20世纪40年代的民国时期广东广州西关太平街生活着72家房客,故事主要描述房东与房客的较量,以及街坊生活的酸甜苦辣。

6. 西关大屋的历史

上西关地势较高,下西关地势较低。

7. 西关大屋的文化意义

西关大屋、客家围屋、开平碉楼

  西关大屋

  水磨青砖高墙、矮脚吊扇门、趟栊门、硬木大门,白石门框台阶、满洲窗、酸枝家具、落地摆钟……踏着已被磨得滑滑的青石板,我的眼睛在不断地搜索着、感受着这一座座与北京胡同、上海弄堂齐名的房子———西关大屋。

  西关大屋的概念来自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开始兴起的西关的大屋建筑群,是旧广州西关的名门望族、富商巨贾和洋行买办阶层等新兴富豪的高檐深宅,以门庭高大 装饰讲究而闻名。屋子的典型平面为“三边过”(三开间),正间以厅堂为主,从临街门廊———门官厅———轿厅———正厅(神厅)———头房(上有神楼祀天神及祖先)———二厅(饭厅)———尾房,形成一条纵深很长的中轴线。两旁偏间前部左边为书房及小院,右边为偏厅和倒朝房(客房),俗称“书偏”。倒朝房顶为平天台,供晒晾、赏月和七夕拜七姐等用。书偏中后部为卧室、楼梯间和厨房等。相邻大屋常有青云巷(小巷)隔开。特大型还带有花园、戏台等。广州民谚“西关小姐,东山少爷”里的西关小姐,准确来说是指住在这种豪宅里的大富人家的千金小姐,而不是住在西关的女孩就是西关小姐。

  水磨青砖高墙、矮脚吊扇门、趟栊门、硬木大门,白石门框台阶、西关大屋,是属于那种可以珍藏、值得珍藏的房屋。大屋以石脚水磨青砖砌墙,正门有短脚吊扇门、趟栊、硬木大门一套的三扇门又称为“三件头”,入内三间两廊,中间是主厅堂并设后花园的结构而别具特色。传闻西关大屋的兴建很是夸张。青砖墙铺砌所用的不是水泥,传说是以糯米饭拌灰浆,所以砌出来的墙没有一丝缝隙。砌好砖墙之后还须在外面再贴一层水磨青砖,这种面砖贴上去之前就要先用人工打磨,所以西关大屋的青砖墙永远是平滑的。

  这些经历了豪门风花雪月、经历了广州的繁华富足、经历了时代的沉沦与重新勃发的房子,记录着太多西关人的生活痕迹了。大屋里的一砖一瓦是熟悉的,因为不少的细节驻留在记忆中,不少的细节曾经听说过,不少的细节曾经留意过……然而却又是那么的遥远,毕竟没有在那生活过。

  在拥有如此多精致细节的屋子里,追忆又何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呢?

  客家围屋

  在居住环境上,客家人大都居住在山区和丘陵地带。为了防止野兽和外敌的侵袭,客家人多数都是聚族而居,所以就形成了自已独特的建筑风格,如围楼、土楼、碉楼、走马楼、五凤楼、四角楼等等,其中留下来的数量最多、最著名的就是围楼。客家围楼可以说是客家人在继承中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又在新的生活环境下进行的一种独特的创造。

  客家先祖从秦始皇时期开始,为了躲避战乱,历经千辛万苦从中原南迁,前后经历了两千多年。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客家人已经散居在中国和世界各地。

  惠州是中国大陆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至少在三百年前,客家人就开始在惠州建造客家围屋了。所以,在那里,客家围屋随处可见。这些围屋记录着惠州客家人的生存轨迹和他们独特的生活习俗。这些围屋的建筑风格,既体现了客家人的聪明才智,又让后人回味无穷。

  从中原到南方,从南方到世界各地,客家人迁徙的历史一直是人们谈论的话题。惠州学院教授汤富华先生在谈到这段历史和由此产生的客家围屋的时候说,

  “那是为了避免战乱或破坏,他们不是为了去找更好的生存环境,而是为了生存权利,所以他们到山上,那里是无人之地。而好的地方,平原之地,如珠江三角洲,则已经被当地人占据了。只有在山区,像闽西、广东北部、东北部、江西南部等,也就是现在客家人的中心地带居住,他们居住的习俗就是围屋。

  客家围屋的建筑格局从唐宋朝时期就开始形成了。到明清时期,客家人把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的台梁式和冲斗式相互结合的工艺,引入到围屋的建造之中,并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建起了方

  形和圆形等不同风格的楼宇。在惠州秋长镇,围屋 的建造大都是方形的,建筑工艺非常独特,墙上的对联和雕刻在房梁上的书画,大多体现的是客家人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和他们的处事准则。从这些字画中,人们多少可以窥见到中原文化的痕迹和三百年前客家人的生活风貌。现在,客家围屋已被人们和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并称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

  惠州学院教授汤富华先生说,

  (客家人)来到山地这一带以后,主要是种稻和种烟叶,当时的烟叶

  是奢侈品,非常的昂贵。这个围屋建起来以后,主要是保护自已的收成,因为当时跟当地的居民还没有完全的融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存自已,整个家族住在一起。建围屋的土是非常坚实的,是用糯米粘起来的,十分坚硬。所以,元兵在攻打围屋的时候,可以说是十打九败。”

  客家人非常重视家族的团结,在围屋的厅堂里,摆放妈祖像和祖先的牌位,读书耕田勤奋劳动是客家人的生活观念,“同祖同根”,是客家人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传统,所以,围屋里居住的都是同姓的人家。“三兄四弟一条心,门前土地变黄金”。这多少反映出客家人团结向上的精神追求。

  惠州学院教授汤富华先生说,

  这里的风俗习惯,基本上都是一个大家族与另一个大家族通婚,因为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般同姓之间是不通婚的,另外,有世仇的家族也是不通婚的。

  这些保留了几百年的客家风俗,也被今天的惠州客家人完整地继承了下来。虽然在这围屋里居住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然而人们还是喜欢把这古朴的婚礼形式放在围屋里去举行。年轻时期的客家妇女,在人们的眼里,是忠实婚姻,勤劳温顺的。迎亲时,热闹的鼓乐吹起来,舞狮子的老者带着一家老小从围屋里走出来,去迎接新娘子。新娘接回家以后,一拜祖先、二拜长者、夫妻对拜以后,在一阵喜庆锣鼓声中,新娘这才走进围屋。

  时代发展到了今天,惠州客家人的婚宴也已经搬进了酒楼饭店,但结婚仪式仍然在老围屋里举行。当地人说,离开了这围屋,古朴的婚礼就没有味道了。其实随着时代的变迁,这古老的围屋和原汁原味的客家婚礼,也许会慢慢变成历史。

  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最迟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这一类建筑群规模宏大,品类繁多,造型别致,分布在开平市的乡村。

  开平碉楼罕有的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中国乡村的广泛交流;它融合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的独特建筑艺术,成为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也是那个历史时期中国移民文化与不同族群之间文化相互影响、交融、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最有说服力的历史见证。它还突出的体现了中国华侨与民众主动接受西方文化的历程。同时,开平碉楼丰富多变的建筑风格,凝聚了西方建筑史上不同时期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建筑成群,成为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形式,它极大的丰富了世界乡土建筑史的内容,改变了当地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广州西关大屋景点 广州西关大屋图片大全

1. 广州西关大屋图片大全

主要的西关大屋建筑风格并不是两层为主的。至于两层的形式是由于广州作为外贸开放口岸,融合了西方小洋楼的建筑风格。

另一方面与气候有关,南方多雨水,地势低的地方一楼湿气比较重,加上有庭院的一般会种树木,采光差,用来做客厅、厨房、饭厅、杂物房之类的较好,主人房一般在二楼,这样采光等效果更好。至于北京,没有南方的问题,但是冬天北风大,建筑太高反而要吃西北风,加上皇城脚下,如果房子比故宫的还高一层是很麻烦D~以上纯属个人看法。

2. 广州西关大宅

东山飘雨西关晴第1集剧情介绍

  凤仪祈福 发现凶兆

  潘家大宅内,庄凤仪找来广州著名点心师傅为家公潘贵勋制作早点;贵勋问凤仪有否著紧孙儿卓华的婚事,凤仪表示会物色大家闺秀。凤仪请相士为儿子祈福,相士指凤仪该有两子,更直言有一子将遇大劫,凤仪心下一沉。

  穆兴初到广州就被巡捕以藉口,没收了唯一的财产肥猪,穆兴只好到茶楼找福泰为他找工作。福泰安顿穆兴在大杂院内居住,因此认识了一班好邻居。向阳与向晴因家道中落在荔湾卖粥为生,向晴想出为粥改名为艇仔粥,其他艇户见向晴生意大好,故意针对向晴。

  穆兴身无分文,向晴不忍故请他吃粥,穆兴感激。穆兴把身上唯一的玉佩典当,以筹钱给福泰作介绍费。凤仪无意中看到玉佩,找金姐查探玉佩主人是否她年轻时抛弃的私生子。穆兴在茶楼内遇上有人请兼职搬运,穆兴到米仓内搬运大米直至工作完毕,才发现米仓外死了人。

  穆兴被米仓工人发现,误会他抢米杀人,穆兴大惊下逃走。金姐到当铺查问玉佩之事,遇上穆兴到当铺续当;金姐见穆兴手上胎痣,知穆兴就是凤仪要找的人。穆兴在当铺外被巡捕发现,穆兴避走至小巷内无路可逃,只有抓著向晴以她作人质与巡捕对峙。

东山飘雨西关晴第2集剧情介绍

  卓华回归 父母欣慰

  凤仪与兆棠看见卓华在军校回家大感高兴。凤仪找秀云说出穆兴因杀人罪而被捕,秀云劝凤仪不要理会,不可节外生枝影响庄、潘两家人的关系。凤仪虽明白穆兴是兆棠的私生子,但因社会道德而被迫放弃穆兴,始终於心有愧,因此再求秀云把穆兴救出,秀云只说尽力而为。

3. 广州西关大屋历史介绍

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城西“西关角”(今荔湾区)一带兴建的极具岭南特色的广州传统民间住宅形式

4. 广州西关大屋图片大全集

广州市目前保存得比较完好的西关大屋社区,是文昌路的耀华西街(地铁1号线长寿路站附近)。

5. 广州西关大屋图片大全高清

不属于客家风格的建筑。

西关大屋,俗称岭南古老大屋,是中国广州西关(荔湾)一带兴建的富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所谓西关,是老广州人对位于荔湾区,北接西村,南濒珠江,东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明清时地处广州城西门一带地方的统称。西关是广州的旧城,因明清时地处城西门外而得名,在明清时期这里就是广州的商贸中心。

6. 广州市西关大屋图片

上西关地势较高,下西关地势较低。

7. 广州西关大屋建筑特色

  岭南建筑文化从颇具江南特色到兼具中西方建筑风格,它在历史中经历了数次变化,最终形成了自身的风格。如今,钢筋水泥铸成了城市千楼一面,时代呼唤岭南建筑文化重新焕发本土风味。

  岭南的建筑园林有着江南园艺的风格,却又不同于江南园林水榭亭台的精致;有着西方欧式风 的影子,却又不同于教堂的典雅端庄。作为中国人在建筑中最喜欢雕刻的龙凤,在岭南的建筑中却无法寻觅。然而,南方的水果食品以及有别于内地的气候环境,影响着岭南独特的建筑风格。

  曾是建筑文化“荒漠”

  明代以前,岭南建筑受贬谪官员带来的北派建筑的影响,同时基于气候地理环境作了适当的改良,但未形成独特的风格,建筑文化几乎是一片“荒漠”。

  岭南气候湿热,人们对穿着和房屋没有太多讲究,只需通风凉快即可。搭个茅棚就可以生活的岭南,在明代以前并没有形成太强烈的建筑风格,只能吸收北派建筑的精华。岭南,自古以来“山高皇帝远”,触犯“龙颜”的士大夫和官员常被皇帝贬到岭南。

  那些被贬的官员慢慢将岭南以北的建筑风格带到当地,例如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潮州做官时,修建的房子带有明显的江南风格。

  他们中有些人生性旷达,与世无争,而另外一部分人就算有远大抱负,也要装作无所谓,不能过于显山露水,让皇帝察觉出来。所以,在岭南的建筑中,看不到象征权力与威严的龙凤麒麟。但是,雕刻装饰的东西还是不能缺少的,岭南有些建筑用古代的一种神兽———貔貅来代替龙凤,大多数替代品则是水果一类缺乏权力意味的食物。“这么做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让皇帝觉得这是一堆爱吃的人,不会产生觊觎权力的非分之想;其二也由于岭南物产丰富,有条件研究吃食。”罗思敏如是解释。

  从南宋开始,由于种种原因,江南以及北方建筑文化慢慢传到岭南一带,彼时尚未形成自身风格的岭南建筑几乎全盘接受。遗留至今的明清时代的书院,也带有强烈的江南风格。

  “那时候,岭南没有自己的建筑文化,对于外来的东西只有接受和模仿。虽然也有一些独特风格的旧建筑,但是无法形成自己的风格。明代以前,岭南的建筑文化几乎是沙漠。”罗思敏说。

  明末清初的“小江南”

  明代盛极一时的江南文化也影响到岭南的建筑风格。明末清初,善于学习的岭南人,在江南建筑风格的基础之上,融入了更多本土的元素。

江南文化在明朝盛极一时,苏杭的建筑风格慢慢影响全国。早在南宋时,江南建筑风格就传入岭南,在明朝时达到了顶峰,慢慢融入到岭南建筑之中。

  一个更有利于建筑文化传播的条件出现了。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各州县相继兴建或扩建砖城,兴建宏伟壮观的城市景观建筑,诸如广州的镇海楼、岭南第一楼,潮州的广济门城楼,琼州的钟楼等。城市防洪、排水系统进一步完善。各类宗教建筑、坛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时期,以粤中、粤西花塔类的楼阁式砖塔、粤东的砖石混构塔、珠江三角洲的文塔为主,构成了岭南古塔的特有风格。江南的建筑风格流传到岭南,广东一带也出现了一批具有江南风格的建筑物。

  在江南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岭南人根据本地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作了一些改良。例如,江南园林必须有柳树,而柳树在岭南难以成活,鸡蛋花和芭蕉便成了岭南园林的核心植物。江南的园林到了岭南,面积变小了,大水池变成小水池,深水池变成了浅水的湿地。

  岭南园林以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的园林最出色。其著名者,前者有广州的海山仙馆以及清代粤中四大名园(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国、东莞可园);后者有潮阳西园、澄海西塘等。此外,以亭台楼阁廊榭为点缀的山水园林也兴盛于此 。书院、学宫、宗祠、会馆、府邸等大型建筑组群在各地陆续兴建。集各地建筑装饰工艺之大成、充分展示岭南建筑艳丽多姿之地方色彩的,以广州陈家祠为杰出代表。

  岭南植被丰富,园林植物也有很强的岭南特色。而且岭南的气候更适合植被生长,茂盛的植物让岭南园林不像苏杭一样,必须有所限制,并经常修剪。另外,岭南气候湿热,建筑相对于江南更加开敞,通风也更好。

  这时的岭南建筑主要还是以模仿为主,依然没有形成很强的特点。但是,它加入了本土化元素,建筑显得更加休闲,而且相对人工痕迹较重的江南园林而言,与自然结合得更多。建筑的不同风格,也表现出岭南人的心态:与世无争和融入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