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山遗址

王山遗址

王山遗址位于微山县两城镇。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至汉。 2013年,王山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越王城山景点 越王城山遗址公园

1. 越王城山遗址公园

我来到终南山深处,只见山涧的小溪潺潺而来,叮叮咚咚地像是弹响了水琴。那充满情韵的流水声,似云雀欢快的鸣唱,似树间窃窃的耳语,似山石深情的低吟。 真是难得的宁静啊,此时此刻,城市的喧嚣,生活的噪杂、和那种脚后跟打着后脑勺的忙碌都被远远的抛在脑后,生活在这儿真是胜过神仙啊,在水边坐上片刻,耳听泉水叮咚真是一种绝美的精神享受。

2. 湘湖越王城遗址公园

越王城遗址位于湘湖旅游度假区海拔128米的城山之巅,她是距今2500多年历史的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卧薪藏胆、屯兵抗吴的一个重要军事城堡,也是当年吴越争霸的重要战场。这里也因此留下了“馈鱼退敌”、“临水祖道”等一连串吴越争霸的传奇故事。城址面积约0.2平方公里,城墙全长约1091米,残存城垣底宽8-10米,上宽1-2米,高3-5米,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的古城墙遗址。1989年, 浙江 省人民政府命名其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越王城山景区分两部分:山下是城山广场,有“城山怀古”牌坊、祖道亭、越王城山山门 和龙 井双涌等景点;山上是越王城遗址景观,有城山古道、越王城遗址、洗马池、佛眼泉、越台拱秀等遗迹和越王祠、古越亭、望湖亭、卧薪尝胆等景点。

3. 越王山风景名胜区

1,广州塔是一座集旅游观光、餐饮、文化娱乐和环保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大型景观建筑,她集合了当代工程设计和施工最新技术,承接了广州这座历史古城2000多年的文化,向世人展示了腾飞的广州、挑战自我、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气魄。

广州塔矗立在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与珠江景观线的交汇处,与海心沙亚运公园和珠江新城隔江相望,与广州歌剧院、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图书馆、广州第二少年宫四大 文化建筑遥相呼应,是广州新的制高点。她在鳞次栉比的中国超高建筑中独占魁首,其塔体高约450米,天线桅杆高150米,以总高度600米占据世界第一至 高电视塔的地位。

2,白云山,是新“羊城八景”之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和国家AAAAA级景区。它位于广州市的 东北部,为南粤名山之一,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山体相当宽阔,由30多座山峰组成,为广东最高峰九连山的支脉。面积20.98平方公里,主峰摩星 岭高382米,峰峦重叠,溪涧纵横,登高可俯览全市,遥望珠江。每当雨后天晴或暮春时节,山间白云缭绕,蔚为奇观,白云山之名由此得来。

3,越秀公园是广州市综合性公园,自1927年至今已有80多年历史。公园所在地越秀山为白云山的余脉,最高峰海拔70多米,历史上又称粤秀山、越王山、观音山,是广州传统城市中轴线的起点和标志,与广州的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今越秀公园总面积约为69万平方米,由七座山岗和三个人工湖组成,是国家重点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百家名园之一、羊城八景之一。

4,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中山纪念堂座落在广州越秀山南麓,1921年至1922年期间,孙中山曾在这里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由于与孙中山政见不合,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六•一六”兵变,总统府不幸被毁。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广州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于1931年在总统府的旧址上建造了中山纪念堂。广州中山纪念堂1928年动工,1929年奠基,1931年落成,总占地面积6.2万平方米,大堂外高52米,主体建筑总占地 面积(包括大堂四周平台)1.2万平方米,是当时亚洲最大的会堂式建筑和目前全球最大的孙中山纪念堂。

5,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是古代劳动人民祭海的场所,坐落在广州市黄埔区庙头村,是中国古代东南西北四大海神庙中唯一留存下来的建筑遗物,也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的一处重要史迹。它创建于隋朝开皇十四年(594年),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

6,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坐落于广州市区中心一德路。圣心大教堂于1863年6月18日圣心瞻礼日正式举行奠基典礼,故命名圣心大教堂。历时25年始建成,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宏伟、最具有特色的一间大教堂。石室圣心大教堂由法国设计师设计,中国工匠建造而成。

教堂建筑总面积为2754平方米,东西宽35米,南北长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石室圣心大教堂1861年耗资40万法郎建立,可与闻名世界的法国巴黎圣母院相媲美。

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大教堂,国内现存最宏伟的双尖塔哥特式建筑之一,东南亚最大的石结构天主教建筑,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由于教堂的全部墙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岗岩石砌造,所以又称之为“石室”或“石室耶稣圣心堂”、“石室天主教堂”。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沙面,曾称拾翠洲,因为是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故名沙面。 沙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市区西南部,南濒珠江白鹅潭,北隔沙基涌,与六二三路相望的一个小岛,有大小街巷八条,面积0.3平方公里。 沙面在宋、元、明、清时期为中国国内外通商要津和游览地。鸦片战争后,在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后沦为英、法租界。 沙面是广州重要商埠,已被开发成国家5A级景区,是广州著名的旅游区、风景区和休闲胜地。

8,珠江游是南国羊城的一大特色游,珠江美景可媲美于香港维多利亚港,其景色迷人,碧水潋艳,华灯闪烁,犹如七色明珠镶嵌十里珠江,汇成一条异彩纷呈的珠江彩虹。沿江可观赏到“鹅潭夜月”、“双桥烟雨”、“珠海丹心”、“珠江秋月”、“珠水晴波”等羊城美景,还有珠江两岸三十多个文化历史景点,使你尽情领略南国风土人情。

9,北京路步行街简介:,北京路步行街北起中山五路,南至惠福路,全长440米,沿街商铺138户, 以经营服装、百货、鞋类、餐饮、珠宝为主。服装类的专卖店占34%;百货类占17%;皮革鞋业占15%;餐饮类占14%;珠宝类占11%;文化类5%;医药保健类占3%;服务类占1%。广州市商业的龙头企业一一广百百货就坐落在步行街上。

北京路商业步行街位于广州市中心,该街区是广州城建之始的所在地,是广州有史以来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区,两千多年来,其中心城区和中心商业区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不仅创造了国内外城市建设史上罕见的奇观,也造就了广州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和商业文明。

10,上下九步行街地处广州市荔湾区(俗称西关)的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是广州市三大传统繁荣商业中心之一,荟萃了岭南文化中的岭南建筑文化、岭南饮食文化和岭南民俗风情。步行街内大小食肆数十家,既有百年老店陶陶居,亦有"国家特级酒家"广州酒家,还聚集了一批经营"西关名小食"的特色小食店。

从第十甫到上九路,骑楼连绵千米,这些目前广州规模最大、仍在维持着商业繁华功能的建筑群,始建于清代,是南欧建筑特色与西关传统建筑风格结合的产物,装饰上还融入了北方满洲式装饰。近年港、澳、台以及国内外的饮食亦进军步行 ,成为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际饮食文化交流的区域,充分体现出"食在广州,味在西关"的饮食文化风情。

4. 越王城遗址门票多少

2021十一期间王城公园需要门票。王城公园,又名洛阳王城公园。坐落在十三朝古都河南省洛阳西工区,因修建在东周王城遗址上而得名。公园始建于1955年,坐落在洛阳市文化馆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周王城遗址上。

占地1080亩,是中国第一座遗址公园,也是历届牡丹花会的主会场。也是河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为我国最北端的华南虎人工繁育基地,饲养华南虎数量达到38只,是中国华南虎最多的动物园,也是世界第一。

5. 吴越国遗址公园

苏州市区地形西高东低,从太湖往东看去是一圈丘陵围绕湖边,继续往东则是一小块平原,苏州市中心坐落于此;再往东看去则有许多湖泊水系。虽说苏州有不少山,但是和全国其他地方动辄1000,2000多米的高度比起来,苏州的山更显得小巧可爱迷你了些。

上方山可以说是距离苏州城区最近的山之一了,它是七子山东北支脉,位于苏州市西南郊,石湖西北。吴越春秋时,吴王阖闾曾在上方山建祭天的郊台石。明代《吴邑志》记载:“吴王郊台,在横山东麓石湖之上,吴王尝祭天于此。今遗迹尚在。”这里也成了吴国贵族游猎之地。上方山曾见证了吴越争霸的历史。山下的“越溪”,就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越国为了攻打吴国就曾兵临石湖上方山下。越国一夜之间开凿了一条运送军队的水道,越国的军队就通过这条水道攻入了吴国都城苏州城。后来的人称这条水道为“越来溪”。

6. 越王城遗址门票

洛阳王城公园入园是不需要去购买门票的,动物园是需要花15元去购买相应的门票才可以入院又游玩的 。

洛阳王城公园简介:

王城公园,又名洛阳王城公园。坐落在十三朝古都洛阳西工区,因修建在东周王城遗址上而得名。公园始建于1955年,坐落在洛阳市文化馆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周王城遗址上。占地一千零八十亩,包含古文化区、牡丹花圃、动物馆、游乐场等几个部分,它是全国第一座遗址公园,历届牡丹花会的主会场,豫西最大的动物园。也是河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公园。

7. 越王古城遗址

闽越王城始建于公元前202年,系闽越王无诸受封于汉高祖刘邦后营建的一座王城。无诸的先祖系越王勾践的后裔,公元前334年楚灭越后,越之余部退至福建,传至无诸立国称王,即《史记》为之立传的闽越国。闽越国的建立,揭开了福建文明史的第一页,无诸可称得上是“开闽始祖”

8. 越王城山在哪里

一、湘湖景区所在的城山,高128米,山顶的越王城遗址,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当年勾践屯兵抗吴的重要军事城堡,见证了“卧薪尝胆”的历史风云,为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的古城墙遗址。

二、湘湖东南岸的石岩山,海拔213米,因其丰富的石英砂矿产而闻名,山上岩石裸露,山势险峻,状如师子,又被为“狮子峰”。

9. 越秀公园南越王古墓

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

赵眜是赵佗的孙子,号称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该墓于1983年6月被发现,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1983年发掘时,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玺金印”一方以及“赵眜”玉印,证明陵墓主人的身份。

1983年6月,一支工程队在象岗山进行基建施工,这个小山坡将被轰轰作响的挖掘机削平,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拔地而起的 寓大楼。几十名施工人员日夜奋战,已经将海拔不到50米的山头从顶部挖掉了17米,工程进展顺利,期间还挖出了几座古墓,从汉代、晋代一直到明代都有,可见此地确实是块风水宝地。

广州的文物工作人员对此非常重视,每次都派工作组前来勘察,但是这些墓地规模都很小,而且基本都在早年被盗墓者光顾过,只余空空墓室。随着挖掘工程的深入,考古人员认为已经不可能在如此深的土层中还存有墓葬,工程于是进入正常施工阶段。

但是就在其后的某天中午时分,挖掘机进行一轮粗挖后,工人们开始移走土石方,平整作业面,突然发现砂石和土层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块硕大无比、形状规则的石板,板间缝隙狭小。若说是人工修建所为,真是有些不可思议,工人们没有考虑太多,用丁字镐顺着其中一条石板缝隙向两边撬动。缝隙渐渐加大,一个幽深的无底黑洞露了出来。至此南越王墓重见天日。

10. 杭州越王城遗址山这么吓人啊

古格都城遗址北面的一处断崖上,有一个阴森恐怖的“干尸洞”。据说这是古格王国灭亡后留下的最后遗迹。

这两个洞室内都叠压着二三层尸体 ,洞窟里的尸骨没有一具是完整的,都是身首异处,但是奇怪的是,洞里虽然看不到一具头颅和头骨的痕迹,却有许多发辫和绑扎着的发束,说明尸体本来应当是带着头颅被堆进洞内的,但头骨都不翼而飞了。

有传说是达拉克人使用诈术攻入古格城后,把城中的人全部杀死后抛进了洞中。但古格藏尸洞的真相目前还是个迷,有人认为是和特殊的葬俗有关。

吴山汪王庙遗址探访

立足街口 辐射街源 漫谈徽州

薛鳖、散搭、气力么事做

徽州

历史

人文

上一篇文章讲到了中国金石殿堂级单位“西泠印社”的4位创始人当中有一位是徽州歙县人。同时也提到了徽州人在杭州留下的印记,其中就讲到了吴山的汪王庙。

K君姓汪,而在徽州不得不提一位姓汪的人,那就是汪华。如今徽州汪姓之人,多为汪华之后,而在中国也有天下汪姓出徽州一说。

▲依然有人在中堂上挂着汪华画像,以示瞻仰

汪华(公元587-649年),原名汪世华,后为了避开李世民的“世”字,改名汪华,字国辅,一字英发,歙州歙县登源里(今属安徽绩溪),隋唐时期割据势力,唐朝大臣。

隋末天下大乱之际,汪华为保境安民,起兵统领了歙州、宣州、杭州、饶州、睦洲、婺州等六州,建立吴国,自称吴王,促进了当地各民族之间融合。实施仁政,吴国境内百姓安居乐业,在群雄争霸战火纷飞的年代,唯独吴国安宁祥和;武德四年,为了促进华夏一统,审时度势,不计个人得失,说服文臣武将,主动放弃王位,率土归唐。唐高祖李渊授予上柱国、越国公、歙州刺史、总管六州军政;贞观二年,因忠君爱国,唐太宗李世民授予忠武大将军、参掌禁军大权,委以九宫留守,辅佐朝政,位极人臣。逝后,唐太宗赐谥忠烈,予东园秘器!

▲当时占据的6州分别是歙州(徽州)、宣州(宣城)、杭州、饶州(上饶景德镇一带)、睦洲(千岛湖一带)、婺州(金华),位置大约是上图中的红色圈圈大小。

汪华集儒释道于一身,文韬武略,拥有非凡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空前绝后的政治谋略。自唐代至清朝,唐玄宗、宋徽宗、元世祖、明太祖、乾隆帝等历代帝王多次下诏,视为忠君爱国、勤政安民、始终维护华夏统一典范表彰;赵普、李纲、苏辙、岳飞朱熹、文天祥等历朝文臣武将赋诗题词,把他作为千秋楷模来赞颂;江南六州百姓奉其为神,拜为“汪公大帝”、“太阳菩萨”、“太平之主”,建祠立庙七十余座,四时祭祀,千年不辍。

▲在华东地区,很多地方依旧保留着祭祀汪华的活动,图为贵州安顺的抬汪公活动,(历史上徽州大将驻守边疆后代)

汪华墓位于安徽省歙县城北3公里的云岚山,俗名“汪墓祠”。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营葬。有联赞曰“乱世据六州,保境安民,煌煌功绩重千古;治平朝帝阙,忠君爱国,赫赫英名满神州。记载了这一位“古徽州第一伟人”的辉煌人生!

唐朝之后,在六州境内建有汪王庙很多,民众瞻仰礼拜。街口镇的新门,有地名为八老庙,其实就是汪华第八子的庙。汪华生有9子,都很有作为,后人除了瞻仰礼拜汪华外,也会为其子建庙。

▲街口镇新门八老庙

西子国宾馆的前身是汪庄,其主人是民国徽州茶商汪锡予,据记载他居住在汪庄的时候,每天早上都要遥望吴山,瞻仰一位祖先,因为汪锡予就是汪华后人,而吴山上有一座汪华的庙。

据史料记载,吴山汪王祠(庙)建于唐代,原先是一座宦祠,后来历朝对其均有加封,比如北宋宋徽宗写有《汪华像赞》,并在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封英济王;南宋孝宗隆兴二年封信顺显灵英济王;元代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改封昭忠广仁武烈灵显王;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颁昭忠广仁武神英圣王祠,并立一石。使得汪王庙变成一座神庙,汪王庙奉祀者共21人,其中正殿3人,汪华塑像和神位居中,两旁是汪华的两个从弟铁佛与天瑶的神位。后殿供有18人的神位,他们是汪华的祖父母、父母、妻妾5人、儿子9人。每年有三次祭祀活动。农历正月十八,汪华的生辰,二月择日曜日为春祭,八月择日曜日为秋祭。后来在清代咸丰年间毁于太平军战火,清光绪年间作了重建,至民国时期尚有管理汪王庙的专门委员会。可惜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为了炼铁所需要的木料,将汪王庙拆除,但目前遗址仍在,今在遗址处还有“汪王庙税地”刻石。

炼个破锤锤,就这么一把火烧了!

现在杭州人推崇钱王,现在杭州有钱王祠,钱镠吴越建都临安,实行“保境安民,礼贤下士”的政策,在战乱的时期,数十年内使吴越繁荣富强起来,后来“北宋立国”,其孙钱俶纳土归宋,国家和平安全统一。先后被中原王朝(唐朝、后梁、后唐)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吴越国王。钱王在杭州期间,治水有功,故而有钱王射潮一说。

▲杭州柳岸闻莺里的钱王祠

因为钱王是杭州人(local),现每年都有大型祭祀活动。但是汪华保境有功,使江南六州免于战事的丰功伟绩早于钱王300多年。杭州人不应该忘记这么一位为杭州做过贡献的大神啊!

K君与前段时间探访吴山汪王庙(可以百度地图到具体地址)。

▲吴山汪王庙遗址地址

▲现在的汪王庙税地染成了红字,红字距离遗址很近,但不是一个地方。

▲遗址照片

据悉,汪王庙是一座大庙,占地很大,历史上多人为其楹联。比如有:

自昔州闾资圣护;

桎今稼穑沐神功。

——佚名题西湖汪王庙

水广自流,山崇积壤;

圣生乘运,贤出应时。

——李思敬题西湖汪王庙

唐室佐龙兴,弟后先兄,保障六州成伟绩;

吴山昭燕享,祖功崇德,本支百世有余荣。

——汪似祖题西湖汪王庙

系出颖州,四十余传,闲气独钟,此为豪杰之士;

神来歙浦,亿万斯年,庙食弗替,是有功德于民。

——汪文炳题西湖汪王庙

汪文炳,号半樵,广东中山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委史部主事,选授浙江富阳县知县。光绪十一年(1885)顺天乡试任弥封官,赏戴花翎,盐运使衔。光绪二十六年(1900)浙江乡试任同考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任余姚知县。民国四年(1915)香山县延聘总纂《香山县志续编》。

先武肃建号称吴王,保障六州,伟业恨遗良史笔;

新安崇祀之始祖,越开两国,宗枝繁衍大江东。

——汪嶔题西湖汪王庙

汪嶔,字曼峯,一作趸峯,杭州人。民国第一任杭县县长。对于杭州市政建设,多所规划。善诗文、书法,工行、草,笔致劲挺,姿势开张。创办贫儿院,提倡工艺美术,造就镌刻拓扬碑版人材颇多。约民国十几年卒,年五十许。

乱平隋季,活佐唐兴,祖德述千秋,在当年统领江淮,勋业独推越国;

派衍歙州,支分杭郡,孔谋贻百世,就此地重新祠宇,馨香永奉吴山。

——汪文蔚题西湖汪王庙

史书缺传,庙食报功,作保障于东南,累代锡崇,遗事补新旧唐文献;

天意厌隋,人心归李,识时务为俊杰,歙推望族,先声开吴越五世隶。

——汪濂题西湖汪王庙

汪濂,曾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编《吴山汪王庙志略续编》。

本是大唐封,德洽百姓,功在六州,兵灾后土地荒芜,禋祀旷数十余载;

依然新庙貌,裔宰西泠,谱仍东粤,山麓间规模宏敞,馨香荐于万斯年。

——汪延祺题西湖汪王庙

大兴乱业,公取六州而保之,非叛乱也,不忍视民涂炭也,仁矣乎,捍患御灾,至今日犹蒙恩泽;

长安鼎定,公举六州而归之,非降唐也,所以顺天休命也,智矣乎,锡圭担爵,在当年已极尊荣。

——汪志伊题西湖汪王庙

汪志伊(1742~1818)字稼门,安徽桐城西乡人。乾隆三十六年(1711)举人,充四库馆校对,议叙,授山西灵石知县。乾隆五十八年,迁甘肃布政使,调浙江。历任福建巡抚,湖广总督,至工部尚书。

溯唐宋元明,以畦昭代,千百年叠锡崇封,又况子姓支分,行省几遍。想当时建威炀季,受爵李宗,统歙宣杭睦婺饶,同邀保障。望云岚之冈陇,王气长留。余阴到吴山,欣看祠宇重新,广罗谱牒;

考永叔巩选,递及温公,新旧书未徵定论,可见英雄事迹,史氏难窥。即今兹合众联盟,通商议约,凡德法日俄美比,熟擅招怀。历瀛海而伦敦,使才自愧。怡谋承越国,窥愿神灵启牗,默示机宜。

——汪大燮题西湖汪王庙

汪大燮(1859~1929),字伯棠,祖籍安徽黟县际联镇宏村,出生于杭州。清光绪十五年(1889),考中举人,援例为内阁中书,升侍读、户部郎中。后又考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以明敏谨慎著称。光绪二十八年,充任留日学生总监督。次年,为外务部左参议,先后出使英国日本。民国二年(1913)汪大燮回国,任熊希龄内阁的教育总长,次年2月辞职后任平政院院长兼参政院副院长。

下次去吴山游玩时,可以顺道去看看汪王庙遗址,尤其是汪氏后人。

旧时中山王府遗址的现状

开封市内徐府街,有一处名不见经传的府邸,如今的名号为山陕甘会馆,这里建造考究,装饰华丽,其中砖雕石雕木雕堪称我国古建筑三绝。其实山陕甘会馆的前身则是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徐达的府邸,后由于水患泛滥,直至清乾隆年间才得以在遗址上重建,这也就是山陕甘会馆的由来。

山西陕西商民经商历史很早,但作为影响全国经济的强大势力却是明代形成。 明末开封遭受黄水浩劫,城市如墟,一片黄沙。至康熙年间,汴城始得逐渐复兴。当时商业,以农产品、布匹及日用货品充市为主,大多操在山西客商行帮之手。山西旅汴的客商,遂集资于今老会馆街(龙亭东侧)建起一处山西旅汴同乡会馆,简称“山西会馆”。

进入会馆,便可见一戏楼,前台为“乐床”用作正式演出,后台为“戏房”,专供演员化妆。戏楼两侧均有步道客上下,虽然不大,却也不失大气之风。

背对着戏楼,左右手边则是鼓楼钟楼。小巧玲珑,秀丽异常。其建筑形式为重檐歇山式,上覆绿色琉璃瓦,正脊为行龙花雕,脊上置一像驮宝葫芦,两侧为鬼判系链。

会馆的牌楼其平面布局为三柱一组,三角鼎立,为六柱五楼三牌坊,呈鸡爪形,因而俗称“鸡爪牌坊”。这种特殊的平面柱网结构,增强了稳固性。

各楼中央前后两面悬挂近两米高的“大义参天”、“流芳千古”匾额。牌坊四角楼下的走马板上,还分别绘制八幅关羽故事壁画,“挂印封金”、“刮骨疗毒”、“过五关、斩六将”等。

牌楼中间两柱各有三块抱鼓石,从三个方面把柱子固定。清代的匠师们为更好地利用其空间,在上面雕有许多图案,有《刘知远白兔记》、《狄仁杰登山望母》,还有吉祥图案《丹风朝阳》、《辈辈封侯》等。

大殿是会馆的主体建筑,也是林雕装饰最集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地方。大殿分三部分组成,拜殿挑檐桁以至额枋宽1.7米,全部木雕装饰,共分7层,第一层小蝙蝠,俗话说:“蝙蝠,蝙蝠地是福。”第二层为云形透雕花纹,第三层为二龙戏珠。第四层是祥禽瑞兽,如鹿、马、猴、羊、麒麟大象、三羊开泰。

第五层是花草组成的图案,如荔枝、柑桔仙桃、松竹、梅、兰等。第六层更令人眼花缭乱,喜鹊闹梅、鸳鸯戏水、青蛙卧莲,还有蓉花、葵花、菊花、仙鹤等。第七层在宽约一尺的画面上刻着醒目的二龙戏珠、凤凰牡丹。凤凰在牡丹花丛中振翅欲飞,苍龙腾云驾雾,呈现着一派龙腾凤舞、花枝斗艳的奇观。

小小一座山陕甘会馆,却让我对开封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想再有机会来这里,来开封,我一定会放慢自己的脚步,细细地去品味这里的味道。山陕甘会馆布局严谨错落有致,玲珑俊秀,巍峨壮观,既有都城的威武大气之美,又有小家碧玉的温婉之秀,一座会馆,道出了开封久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