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塔

白骨塔

白骨塔,清代建筑,位于陕西省富县张家湾镇油坊头村东1公里处,塔基为条石,青砖为身,通体呈灰白色,为方锥形实心砖石塔,塔正视如金字塔形,通高3.9米,平面为方形,底边长1.8米,其下镶嵌长0.5米,高0.4米的塔铭。

中文名:白骨塔

地理位置:陕西省富县张家湾乡油坊头村

所属年代:清

揭秘佛图关白骨塔

渝中解放碑八一路“好吃街”附近,有一座“六·五大隧道惨案遗址”,这是市民和游客了解重庆大轰炸历史的一个重要抗战遗址。但很多人不知道,在佛图关公园北侧还有一座白骨塔,矗立在佛图关崖壁之上,俯瞰嘉陵江,它和重庆大轰炸时期“六·五大隧道惨案”有直接关系。

佛图关白骨塔修缮工程目前已经完成。现在,请你随记者走进佛图关公园,去寻找这座神秘的白骨塔。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何浩 毕克勤 摄影报道

通高7米 似利剑直指苍天

从大坪九坑子附近的一条小巷进入佛图关公园,沿公园北侧的一条步道往东行,离佛图关公园景点擎天柱200米左右的荒坡上,就矗立着白骨塔。如果不是渝中区文管所工作人员带路,这座荒草丛中的孤零零白塔很容易被人错过。

白骨塔不高也不大,倒像一块底大头小的方形石碑,顶部有个锥形的塔尖,远远望去像一把插在山壁上的白色利剑,直指苍天。在山崖上经历风雨的它,已在此守望了近80年。

经过修缮、验收,3月20日,渝中区文管所将修缮好的白骨塔移交给鹅岭公园管理处。据渝中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白骨塔建于抗战时期,是“重庆大轰炸”中被日机炸死的平民集体下葬处修建的纪念塔,因遇难者尸骨不全,姓名不详,故称为“白骨塔”。2007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登记为渝中区不可移动文物点,是我市重要的抗战遗址。

塔身通高7米,塔基主要材质为乱石和灰土,塔身由石灰和青砖垒成。此次修缮,主要对塔身进行加固,并对周围环境进行整治,同时丰富文图资料,对“重庆大轰炸”历史进行了简要展示。

附近曾有12座 白骨塔

白骨塔修缮项目验收专家组成员、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副秘书长张德安介绍,白骨塔为方尖碑形制,在鹅岭至大坪九坑子一带约3公里长的山坡上,当年一共修建了12座这样的白塔。

经历80年的风雨后,如今12座白骨塔仅剩一座保存完好。张德安说,在已修缮好的这座白骨塔几百米外,还可看见另一座白骨塔残存的塔基。

据资料介绍,1938年2月到1944年12月,日军飞机对重庆进行了长达6年零10个月的轰炸,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这就是“重庆大轰炸”。其中,尤以1939年5月3日、5月4日的轰炸(史称“五·三、五·四”大轰炸)及1941年6月5日较场口隧道惨案(史称“六·五”隧道惨案)最为惨烈。

张德安认为,佛图关的12座白骨塔主要埋葬的是“六·五”隧道惨案中部分遇难者,而位于江北区的黑石子,主要埋葬“五·三、五·四”大轰炸中的遇难者。据来自《重庆市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统计显示,在“重庆大轰炸”中,共有1万余人直接死于日机的连年轰炸之中。

永远铭记 这段特殊历史

张德安介绍,白骨塔为实心塔,塔内并无遇难者骨殖,遇难者主要埋葬在12座塔所在的鹅岭至大坪九坑子一带约3公里长的山坡上。他认为,这12座白骨塔的意义更像位于七星岗的菩提金刚塔,凸现了对“重庆大轰炸”被害者的祭祀纪念意义,也反映了重庆决不屈服的精神。

张德安说,在白骨塔修缮之前,他就向有关部门提出过修缮建议,并一直关注修缮过程。去年初,他还介绍日本友好人士一濑敬一郎在“重庆大轰炸”受害者遗属陪同下,前往白骨塔祭奠。

“抗战时期,四川、重庆很多城市都遭到日机轰炸,但这些轰炸都是以重庆为中心,且重庆伤亡最重。”作为重庆市新世纪国防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的张德安建议,充分活化文物,不仅把佛图关白骨塔作为市民对重庆大轰炸受害者的祭祀纪念平台,更重要的是把它和较场口“重庆大轰炸遗址”作为开展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场所,让人们永远铭记重庆这段特殊历史。

枣庄人的红色记忆——白骨塔!

枣庄有一个塔,叫白骨塔,说起这个名字,很多枣庄人并不熟悉,但长久生活在市中区的人或者是年龄在30-40岁以上的人,印象还是非常深刻的。

白骨塔就在市中区公胜街老三联家电对过路南,很多人都只有一个模糊的回忆,很多人已经不记得了。

白骨塔这是一个叫人毛骨悚然的名字,背后更有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故事。

据现在的甘泉寺碑文记载,公元1308年就有人在枣庄掘窑挖煤,在明代民间开采已经成规模。当时工具简陋,生产方法简单,初为单井挖取,人背煤筐上下,极为原始。在几百年前的原始生产中成千上万的工人死于井中,如果说上海日本纱厂每个纱锭上附着一个包身工的冤魂,那么当时枣庄的每筐煤炭当系着一个矿工的尸体。

1911年,枣庄中兴公司建矿初期,采煤方法落后,除了用几架抽水机器外,基本上沿用几百年前的开采方法,手打铁钻篓子背,劳动条件十分恶劣,和其他的小煤窑一样,经常的出现伤亡事故,在各种灾害中尤以水灾次数频繁,且造成的伤亡事故特别严重。后来,山东峄山县中兴煤矿公司的创建人张莲芬在枣庄旧有的土井的基础上,扩大了生产规模,采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改变了过去用土法开采小煤窑的原始生产方式,建造枣庄南大井。旧井中,挖出1893年在半筒子地方煤窑发生透水事故中死难的矿工遗骸,遗骸遍地、白骨累累,其状甚惨。白骨累累放在何处?公司协理戴绪万令人收拾遗骨,连同附近小煤窑的矿工骸骨(从明朝开始有煤窑)共达100余具,合葬在现在矿务局南的煤城路边(现在市区公胜街东侧,鲁南商城西南角),砌成六角形青砖塔一座,名曰“白骨塔”, 作为祭奠死难矿工的地方。清宣统三年春(公元1911年3月),塔成。迄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此塔系旧社会煤矿工人血泪史之见证。白骨塔建成以后,中兴公司的经理戴理庵逢年过节还常来塔前烧香烧纸以祭亡魂。

那是一座极不起眼的塔,如不留心,即便是从它的身边走过,都会让人与组织擦肩而过,因为它实在是太普通了。塔身通高不过六、七米,三檐,最上层由二十一层塔砖渐收心攒顶,上有一石雕圆球覆顶。唯面南塔身中有一门洞,上有一石额,上书“白骨塔”三个大字。整座塔除塔基、塔顶、石额外,全用青砖叠砌而成,白灰勾缝,整体气韵,庄严肃穆,一股凄惨之气溢于塔外。

这是一座覆盖着难以数计的昔日矿工骸骨的砖塔。塔下的矿工,早已无人知晓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白骨却向后人昭示着那段惨不忍睹的生死经历。

枣庄,这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煤城,她的兴衰,她的荣辱,都不会让世人忘记。但为她的发展、兴盛,流汗、流血,以至于丢掉性命的无数矿工们呢?在人们的心中,又有几多地位?如果不是这白骨塔还矗立在闹市,谁还会再记起他们,再说他们? 青砖一塔曰白骨, 砌在闹市记荣辱。 后世莫忘前辈泪, 方得不蹈昔日苦。 枣庄示为白骨塔。 1986年,市中区拨款修葺,开辟了一座小游园,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塔周围建石栏以保护。1989年3月至5月,枣庄市人民政府、枣庄矿业集团对原有白骨塔重新进行修缮,并在塔东侧立碑一座,以示纪念。每当茶余饭后人们来白骨塔公园散步时,或是匆匆忙忙上班路过白骨塔时,它总会引起人们的深思。

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不知道老枣庄人的记忆中

还记起白骨塔否?

欢迎留言谈谈你记忆中的白骨塔!

甘肃凉州白塔寺萨班灵骨塔遗址启动保护加固工程

图为被称为西藏正式纳入中央政府行政管辖版图见证地的甘肃武威凉州会盟纪念馆,其最主要的建筑萨班灵骨塔遗址。(资料图) 闫姣 摄

中新网兰州11月12日电 (闫姣 崔琳)由于年代久远,受自然因素影响,西藏正式纳入中央政府行政管辖版图见证地——凉州白塔寺,其最主要的建筑萨班灵骨塔遗址出现小部分外墙表体脱落的病害情况。

凉州白塔寺也称凉州会盟纪念馆,该馆负责人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经国家文物局和甘肃省文物局批复,目前,该遗址保护加固工作已委托敦煌研究院团队进行了前期探测,并形成了保护方案,不久后将动工实施保护加固工程。

白塔寺位于凉州区武南镇白塔村,为蒙元时期藏传佛教萨迦派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简称萨班)赴凉州会谈西藏统一、并达成协议的居所,也是萨班最后圆寂的地方。萨班佛学造诣很深,被称为“佛界学者”,著有20余种佛学著作。

图为游客在浏览关于萨班灵骨塔遗址的讲解资料。(资料图) 闫姣 摄

该纪念馆讲解员苏琴介绍说,元时,凉州白塔寺规模宏大,有大经堂、萨班殿、钟楼、戏楼、塔林、松林等,建筑金碧辉煌、雄伟壮观。元末,白塔寺遭兵燹被毁,明、清时两度重修。1927年,白塔寺毁于武威大地震,塔林均毁,仅存萨班灵骨塔塔基部分。

据了解,自2001年,萨班灵骨塔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市区政府投资3700多万元,先后完成征地、遗址加固保护、萨班灵骨塔复原大塔建设、99座小塔建设、路水电基础设施提升等工程。

在日常管理中,该纪念馆强化了文物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工作,定期组织人员对萨班灵骨塔遗址、纪念馆文物库房、展厅等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排查和整改,确保文物的绝对安全。

下一步,该馆将借助凉州会盟的“唯一性”,着重推动白塔寺文物的保护与开发,争取通过5至10年时间,形成以凉州会盟纪念馆为核心,联动天梯山石窟沙漠公园、神州野生动物园等景点,打造武威东南片旅游核心区。

同时,将凉州会盟纪念馆打造成全国有影响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载体,以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及凉州文化为白塔寺旅游的体验内涵,构建白塔寺“骨骼经脉”,激活白塔寺“血液”,塑造多彩文化,为游客讲好凉州会盟故事。(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