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楼堌堆遗址

小石楼堌堆遗址

小石楼堌堆遗址,位于山东省曹县古营集镇。2015年6月23日,小石楼堌堆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菏泽青邱堌堆遗址发现龙山和岳石房址数十座!

今年3月至7月,山东大学考古系师生在菏泽青邱堌堆遗址开展考古教学实习期间,发现了一批龙山至汉代的房址、窖穴、祭祀坑、墓葬等遗存,其中龙山和岳石文化房址保存较好,房址及灰坑内出土的陶器兼具晚期龙山文化与岳石文化双重特征,且具有较为浓厚的下七垣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因素。为提升青邱堌堆遗址考古发掘的科学性,更好地挖掘遗址的考古学价值,传承和利用其文化内涵,山东大学、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于7月16日在菏泽共同召开了“青邱堌堆遗址2021年度考古成果现场论证会”。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南京博物院河南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会。

16日上午,与会专家考察了青邱堌堆遗址发掘现场,观摩了出土遗物(上图)。领队陈雪香和高继习为到访专家介绍了遗址的发掘情况。本年度发掘面积共800平方米,发现龙山和岳石房址数十座,并出土丰富的遗物。与会专家学者进入发掘现场仔细观察,并就房屋的修筑方式、建筑及废弃年代,以及其他遗迹的性质、形成过程等问题进行询问和讨论,并对出土陶器进行了细致观察。

随后,专家们听取了领队陈雪香的考古收获专题汇报。2021年菏泽青邱堌堆遗址的发掘工作,在2018年发掘的基础上,选择遗址更靠近核心的区域继续发掘。本次发掘发现大批龙山和岳石文化房址,商代祭祀坑以及各时代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灰坑、窖穴等遗迹,并发现了一批岳石文化的遗物。本次发掘对于揭示堌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自龙山文化时期起,先民便居住于此,并延续较长时间;岳石文化遗迹出土器物为夷、夏、商在本区的融合提供证据;商代陶器前后风格变化较大,与堌堆利用方式的变化相对一致,推测或与水患相关;为应对水患,堌堆居民采取隆高卑低的策略;在农业策略上,表现为农田碎片化和作物多样化;不排除自龙山文化以来本地平地营建先秦大型聚落的可能性。

16日下午是论证会。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王守功回顾了山东考古的历程,强调海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守功充分肯定山东大学考古学近年来取得的成就,并对苏鲁豫皖堌堆遗址的发掘与研究提出期望。菏泽市政府副市长侯婕首先感谢青邱堌堆考古队员的付出,并对与会学者表示欢迎。侯婕强调,菏泽历史悠久,是黄河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岱文化的交会处,菏泽堌堆考古对于探索菏泽历史乃至中华文明的形成,具有积极的贡献。

随后,在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的主持下,与会专家结合现场考察与主题汇报,就本次考古发掘的成果进行学术论证。与会专家充分肯定山东大学在青邱堌堆遗址开展的考古工作,在多学科合作理念指导下,以解决学术问题为导向,严格遵守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取得了非常重要的考古收获。青邱堌堆遗址处于夷、夏、商交会的重要区域,在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本次发掘为探讨夏商一系列重要考古问题提供了新材料和新证据。此外,与会代表强调青邱堌堆考古的重要性,并提出下一步需要对青邱堌堆遗址的年代分期、形成过程、聚落属性、环境考古等方面继续深入开展考古工作,并对遗址发现的房址提供了保护建议。

本次专家现场会的成功召开,对发掘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遗址的下一步工作计划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青邱堌堆遗址将继续开展后续工作,对堌堆所反映的古代人地关系、文化面貌、聚落演变、社会组织变迁等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牡丹晚报记者 文杰

编辑:春雨

更多新闻

@菏泽人,收到这条短信,马上删掉 菏泽设3站,这条高铁首次环评公示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金融政策支持来了

“堌堆遗址”是什么?

“堌堆”,是古代先民留给我们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关于堌堆的形成,最为普遍的一种观点是:在古代,人们在洪水到来时被迫离开旧居,洪水退后又回到原住地,在旧址上重建家园。

在一次次与洪水的搏斗中,人们掌握了将居住面增高以避免洪水侵袭的方法。经过千百年的逐次增高,渐渐形成了高达数米或数十米、形若山丘的“堌堆”。菏泽堌堆文化遗址众多,一直备受考古界关注。

扩展资料

我国部分堌堆遗址情况:

1、侯庄堌堆遗址 

侯庄堌堆遗址位于东北部,呈南北长、东西窄的近长条形,面积约0.6万平方米。从采集及勘探得的陶片、瓷片看,时代有龙山文化、商、东周、汉、宋元等。 

侯庄西遗址位于侯庄堌堆遗址东北,掩埋于厚0.4—0.6米的淤土下,面积约1万平方米。时代大致为宋、元或更晚。另据介绍,侯庄堌堆遗址今后将做原址保护。 

2、孙大园堌堆遗址 

孙大园堌堆遗址发现汉代墓葬群位于魏楼水库西南部的孙大园堌堆遗址,是此次发掘的最重要的文化遗址。 

该遗址文化堆积丰富,延续时间长,文化层年代从新石器时代中期延续至汉代。目前共清理汉墓156座,东周墓葬9座、灰坑31个、水井2座,商代灰坑5个,龙山文化灰坑27个。

堌堆遗址位于曹县侯集镇,西距曹县约17公里,东北距成武县15公里,遗址东南部被原供销社门市部占压,东紧靠南北向大路。该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至汉代、唐、宋、元、明、清的文化遗存。遗址东西长162米,南北144米,面积23328平方米。遗址原有堌堆范围南北92米,东西124米,平面呈东南—西北略长的椭圆形,现存堌堆总面积6000多平方米,高约5米,上植有柏树及其他树木数百株。

揭秘曹县堌堆遗址

地处黄河下游的曹县,古有黄河、济水在此地流经,这一地域之所以形成一个个高大的堌堆,除与当时多沼泽、土岗古地貌有关外,也与当时汛期泽水横溢、黄河主流多次在这一地区泛滥有关。

安陵堌堆遗址

梁堌堆(据历史记载,此地为古景山遗存,商王成汤与诸侯会盟伐纣之地)

据文献记载,济水河道在这一带经常为黄河所夺。正如明代顾一柔《山居赘论》说:“大河之流……自孟津向东,由北道以趋于海,则澶、滑其必出之道;由南道以趋于海,则曹、单其必经之地。……要以北不出漳、卫,南不出长、淮,中间数千里,皆其纵横糜烂之区矣。”在一次次与汛期泽溢、黄河改道等洪水灾害搏斗中,先民逐步积累了将居住面增高可以避免洪水侵袭的浅显道理。千百年来,逐次增高,渐渐形成了这些高达数米、形若山丘的“堌堆遗址”,也就是曹县本地俗称的“堌堆”。

郜堌堆遗址

郗固堆遗址

燕陵堌堆遗址

每一个堌堆都是一个历经劫难、从远古走来的村落,越是高大的堌堆,就越是多人聚居的繁盛之地,甚至是城邑所在地。墓葬和庙宇的高频发现足以印证。“堌堆”代表了这里生动的历史年轮,它的遗存,揭示了这片土地先民生存的艰辛与勤劳、智慧与勇气。

青山堌堆遗址

序号

名称

年代

类别

1

安陵堌堆遗址

龙山、商、周

古遗址

2

梁堌堆遗址

龙山、商、周

古遗址

3

郗堌堆遗址

大汶口、龙山、商、周、汉

古遗址

4

郜堌堆遗址

龙山、商、周

古遗址

5

莘冢集遗址

大汶口、龙山、商、周

古遗址

7

燕陵堌堆遗址

龙山、商、周、汉

古遗址

8

普连集遗址

龙山、商、周

古遗址

9

春墓岗遗址

周、汉

古遗址

10

莱茱寺遗址

周、汉

古遗址

11

青山堌堆遗址

战国至汉

古遗址

15

常岗庙遗址

龙山、商、周、汉

古遗址

16

牛店遗址

龙山、商、周、汉

古遗址

17

高集遗址

古遗址

18

石楼遗址

古遗址

供稿:曹县文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