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石坊

刘氏石坊

刘氏石坊

位于成武县白浮图镇徐官庄村隅首东侧,全石结构,四柱三门三楼式,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修建。底部长9.0米,高约9.3米,进深2.5米,中门宽3米,两侧小门各宽1米。四柱下均有两石柱加固,加固石柱上均有石雕雄师。中门上有三道横梁,上有精美雕刻。横梁中间夹着两块长匾,分别写有:“敕褒节孝”和“旌表邑处士徐格妻刘氏节孝坊”,坊檐下悬挂有“圣旨”字样的精雕匾额。该坊两边雕刻图案相同,有四副对联刻于其上。分别是:灵感一时来白鹤 忠魂千载著乌头;孝达宸枫彤管焕丝纶之节荣萱草青湘发兰桂之香;时有疾风临劲草 纵教寒月蔼长松;皓首完贞松能傲霜心尤苦 青年矢志竹到凌云节愈高

该坊20世纪70年代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此坊虽残,但仍不失其较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199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菏泽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辽宁兴城祖大寿兄弟“祖氏石坊”

辽宁兴城市城内南门大街,一 南一北相距约85米,矗立着被称为 “袓氏石坊”的两座,是明末崇祯 皇帝为表彰祖大寿、祖大乐兄弟抗清 的功绩而恩准建造的。南坊建于崇祯四年(1631年),系为明前锋总兵官袓大寿而立,名为 “忠贞胆智”坊,因其有倒塌的危险,

1969年时经省批准暂行拆除;1988 年兴城市人民政府将牌坊按原样重新 竖起来。该坊距南门108米,俗称“头道牌坊”,高约11.5米,宽约15米,为仿木结构。四柱 三间五楼、单檐虎殿顶,用青石建造。在坊额的竖匾上镌有“玉音”二字,即是说牌坊是皇 上“金口玉言”批准建造的。主楼下面有匾额字板三层。南面上层匾额刻“忠贞胆智” 4个. 大字,意为称赞祖大寿忠心耿耿,智勇兼备;北面上层匾额刻“廓清之烈” 4个大字,其意是 称赞袓大寿为明朝镇守边疆、抗击外敌、保境安民立下了显赫战功。南北两面中层匾额同 刻“四世元戎少傅” 6个大字,“四世元戎”是指祖家四世为将,即祖镇、祖仁、袓承训及袓大 寿四代。少傅,古时候官名,明清时为大官司的加衔。下层刻诰赠祖大寿上三辈曾祖父镇、 祖父仁、父承训的官衔及祖大寿的官衔“钦差经理辽东挂征辽先锋印总兵官左军都督少傅 祖大寿等子。牌坊上的子均由明末大学士、少师孙承宗题书。牌坊明间两根石柱南北各 以一对巨型石獅相抱,拱背侧首、东西相对凝视,造型逼真,栩栩如生。石坊上雕刻有双龙、 骏骑出征图、侍从图和人物、花卉、海兽、鸟、莲纹等精美图案,雕工精湛,令人赞叹。

北坊建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系为袓大寿的堂兄弟、明边关大将援剿总兵祖大乐而立,名为“登坛骏烈”坊,为仿木结构,四柱三间五楼,单檐庑殿顶。主楼坊额上,同祖大寿 坊一样,也嵌有镌有“玉音”二字的竖匾,在竖匾下有横额两重。上层匾额南面刻“登坛骏 烈” 4个大字,意为称赞祖大乐登上将坛,创立功业;北面刻“元勋初锡” 4个大字,意思是 说竖立牌坊是竖立下头等功勋的人的第一次奖赏,这也就是意味着这仅仅是奖赏的开始。 边款为“崇祯戊寅寅岁次促秋吉立”;下款是“巡按辽东兵部侍郎方一藻题”。下层匾额刻 诰赠袓大乐上三辈曾祖父镇、袓父仁、父承训的官衔以及袓大寿的官衔“特晋荣禄大夫援剿 总兵官左军都督府左都督袓大乐”等字。整座牌坊形制与祖大寿坊相似,只是更加高一些, 高16.5米,宽13 ,用赭色石料建造,额枋上浮雕双龙、海马牡丹、莲荷、秋菊等图案,立柱 上镌有楹联,柱下部靠柱有4大4小石獅子,造型逼真生动。崇祯皇帝为表彰祖氏兄弟忠心 保卫辽东疆土的抗清功绩,还亲自为牌坊题了楹联,以资褒奖,称赞祖大寿、祖大乐兄弟功 勋卓著,美誉必将永传后世。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牌坊建造后,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松 山之战时,袓氏兄弟俩却相继叛明降清了,这对祖氏兄弟功德牌坊遂成为贻笑千年的历史 笑柄。

那么,既然这两座牌坊已成了为“叛徒”歌功颂德,为何却还能长久地保存下来呢?中 国的老百姓历来是忠奸好坏是非观念十分鲜明的,为什么三百几十年来,人们不把这两座 “叛徒”的牌坊砸毁推倒呢?这是人们在看到“祖氏牌坊”时常常会提出的一个问题。据考 析,这里大约主要有3个原因:第一是祖氏石坊雕刻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值得 加以保留;第二是我国历史上所发生的各民族统一战争是个比较的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 地站在汉族的立场上来判断是非,尤其是清朝入关统一全国后,满汉之间民族融合大大加 快,特别是“康乾盛世”的出现,使人们心目中满汉之间的界线日渐模糊,所谓“叛明降清” 也就渐渐被淡化;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人们对祖氏兄弟由于崇祯皇帝的昏聩糊涂、刚 愎自用而被迫降清,抱有很大的同情心。据查考,祖大寿是一员猛将镇守边关屡立战功, 由游击将军而升任总兵。在明末名将袁崇焕为辽东主帅时,有一次,祖大寿因事当死,全赖 袁崇焕救助,幸免一死,而且袁崇焕还将他选拔为前锋总兵官。崇祯皇帝登基时,明朝处于 垂亡之际,他虽想力挽狂澜,挽救明室,但其为人“制置乖方”,极为多疑,刚愎自用,言而无 信,出尔反尔,听信奸佞,因此,当清军因无法战胜袁崇焕而使用反间计时,他轻而易举地 中计上当,将抗敌立下大功的袁崇焕逮捕下狱。作为袁崇焕前部先锋官的祖大寿,他非常 清楚袁崇焕是被冤屈的。但是由于崇祯皇帝极为多疑且刚愎自用,祖大寿“在旁股慄,懼并 诛”,根本不敢为袁崇焕辩白。随后,祖大寿就与副将何可纲出宫,率军东归,且毁山海关, 使朝廷震恐。于是,崇祯帝便逼迫袁崇焕手书召抚祖大寿,又亲自密令祖大寿“上章自列, 且立功赎督师(袁崇焕)罪”。袓大寿听信了崇祯皇帝的话,于崇祯三年(1630年)五月, 击退了包围东京的后金军队,解了东京之围,迫使后金遣书议和。然而,崇祯皇帝出尔反而,并未兑现前面对祖大寿所作的“立功赎督师罪”的诺言,在后金兵撤离后,于崇祯三年 (1630年)七月,竟用最残酷的磔刑杀害了袁崇焕。祖大寿本拟立功赎袁崇焕以报恩,岂知 不仅未能为袁崇焕“赎罪”,反而加速了袁崇焕的极刑,这使袓大寿痛心之极,也使他对昏聩 刚愎、反复无常的崇祯皇帝寒心至极。正因为有了这个极其惨痛的教训,因此,当崇祯十五 年(1642年)十二月祖大寿守锦州粮尽援绝,乃至达到城内人相食的惨境,“大寿战守计穷” 时,他终于下决心离弃了那个既不值得“忠”,也不值得“保”的崇祯皇帝,归降了清朝。由 于崇祯皇帝如此之昏聩、刚愎、多疑、反复无常、残害忠良,故而人们对祖大寿背叛崇祯皇帝 也就不过于苛求,多加指责,反而还抱有一定的同情心了,因而也就对他的牌坊另眼相看, 允许它们在世上留有一席之地了。正因为如此,所以三百几十年来,在当地,人们不仅未将 “祖氏石坊”砸毁推倒,反而还把牌坊上的石獅子视为遇难呈祥、逢凶化吉的象征,每到农历 正月十五,全城的男女老少都会聚汇到石狮旁摸石獅子,当地民间传说摸到石狮的哪一部 分,自己身体哪一部分的疾病就会痊愈。

另外,有的民间传说中说,“祖氏石坊”上“玉音”的“玉”字第二横道右下方的“、”移 到第二横道的右上方,是因为建造牌坊的石匠不满意祖氏兄弟没有皇帝的圣旨,只有皇帝 的口头答应就自己给自己立牌坊而故意错刻的,而且还有一个石匠不顾祖氏兄弟要杀他的 头,斥责祖氐兄弟欺君罔上。根据查考,这个民间传说是不可信的,纯粹是民间一些缺乏历 史和古文字知识的好事之徒凭空胡乱编造出来的。因为,第一,造牌坊时,袓氏兄弟正是抗 击后金入侵立下赫赫战功之时,当时两人深得民心,老百姓决不会因造牌坊而对他们不满, 故意与他们作梗的。第二,祖氏石坊上的“玉”字其实并没有刻错,根据对《说文解字六经 疏证》、顾炎武《金石文字记》、近代的《金石大字典》及台湾出版的《中文大辞典》等典籍的 查考,这只不过是“玉”的一个异体字而已。事实也正是这样,至今我们仍可在一些年代早 于“祖氏石坊”的古代牌坊上,见到“玉”字的这一异体字。如,立于山曲阜孔庙大门前 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建造的“金声玉振”坊的“玉”字即与祖氏石坊上所刻 的“玉”字相同,而时间比“袓氐石坊”早了将近一个世纪。事实证明,这并不是什么石匠不满祖氏兄弟造石雕牌坊而故意刻错的。

文章出于网

刘军|灵魂的居所——铅山局里村彭氏祠堂青石门楼解析

书香。阅读。同行。

铅山县图书馆

灵魂的居所

——铅山局里村彭氏祠堂石门楼解析

文 · 刘军

金秋送爽,随铅山县鹅湖文学写作班来到局里村采风。“局里”是个有几分神秘色彩的奇怪名称,相传铅山建县之初,因局里村地处铅山中心而欲择此地建县城,因地局有限未遂,但在人们议论中,“局里”之名约定俗成。

走进局里村,彭氏宗祠格外醒目。马头墙、青石门楼、戏台、院落、祭祀厅,这种结构是江西门楼常见形式。每座宗祠情系每位族人,是血脉所在,因此每座祠堂都让我一份敬畏之心。

一直喜爱乡村,尤爱乡村祠堂。有乡村,必有祠堂,是华夏特色,是乡村标配。祠堂彰显中国农耕社会历史源头,无论城乡,每个华人的根都在乡村。

在“破四旧”中,被村人以白灰敷盖而保护下来的“彭氏宗祠”青石门楼,引起我莫大兴趣,要了解乡村文化,解读宗祠门楼,是一个优良的角度与方法。国人历来重视门户文化,因为光宗耀祖、辉映门楣是每位华人血脉深处的追求,而门户上的纹饰就如无字天书般隐藏了该族追求的目标与方向,这个秘密往往只有其后世子孙才能解读。

门户纹饰,都有其历史背景与典故,绝不会空穴来风。多年来尝试学习与解读门楼纹饰,剖析门楼背后隐藏的人文追求。今见“彭氏宗祠”青石门楼不凡的气度,又得文联主席丁智先生面命点题作文,遂抛砖引玉,且宥于篇幅,就其正门主要纹饰,试析一二。

“彭氏宗祠”门楼从清代熹庆年遗存至今两百多年,具有考古、文化、艺术旅游、研学等价值,极其珍贵。它是江西省典型常见的四柱三间五楼式的青石大门楼,四柱三间式大门是由中门和左右掖门组成,是古代官府大门形制。官场礼制向为民间仰慕敬畏,因此祭祀祖先的场所摹拟官门成为古时风尚,这种摹拟历代官方并不追究且加以默认,主要是因为宗祠背后多有该族官员身影,宗祠成为他们展现荣耀,体现皇恩之所。

江西祠堂青石门楼在摹拟官门时还以民间智慧加以创新与拓展,往往融绘画、雕刻书法、剪纸等艺术为一体,兼收并蓄各种艺术之美,令人触目惊羡,“彭氏祠堂”青石门楼也不例外,让人肃然赞叹。

门楼石匾上书“彭氏宗祠”四个描金楷书大字,字体结构方正有力,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颇具颜体之风。颜体是匾额书法常用之体,取其雄浑庄重。此匾与天下宗祠、宗教用匾一样无有款识,是因这里有个不成文的讲究,题匾所请书法家,必是四乡共举、德高望重、书法精湛者,才有资格着墨。但即便是共举之贤,也不可轻易落款于宗祠匾上。原因有二,一是书家须自谦礼让于人家祖先;二是无法保证书家余生私德无亏,国人有盖棺定论之说,万一书家生前有损德修,这一户门匾必被人指指点点沦为笑柄,所以不落款为上。以此俗例,便知历代相当重视道德修养。

石匾两边对称的人物石雕,俗称“天官磴”,磴上有文武官员、宫阙等雕饰,左磴文武官员中间有一官帽,右磴文武官员中间是一爵杯,皆有锦旗相托。同时在文武官员中间还损缺了一鹿一鹤,这里综合起来的寓意是“六合同春,加官进爵”。两个天官磴所处位置重要而显眼,反映了科举时代彭氏家族的人文追求。

上枋是匾上雕件,由五组纹饰的条石组成,三件人物两件花卉。中间人物是“福禄寿”三星图案,福禄寿是国人追求的最美好的人生境界。两头人物雕件,因细节有失寓意不明,依稀而辨,不外是孝道题材,两公婆坐堂上,子媳分侍两旁。体现中国文化里最重要的人文关怀,即弘扬孝道。有意思的是两件金银花捧寿的图案镶饰其中,金银花,又称忍冬,因其越冬不凋零的特性,被奉为坚韧不拔的精神象征,是“瑞草赐寿”之意。

下枋是匾下雕件,雕刻精美。高浮雕,两头望狮之龙,中间是双狮戏珠,一只少狮憨态可掬的趴在绣珠上,这是最为常见的重要纹饰,历代此件多由技艺精湛的老师傅雕制,它的名称叫“望子成龙,位列三公”。“狮子”在古代也写作“师子”,太师、少师是古代官制,为天子或太子的辅助之官,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相应的有少师、少傅、少保。配上两侧深情眸视太狮少狮的双龙,“望子成龙,位列三公”之寓跃然而出,折射彭氏先祖对后世子孙的殷切期望。双龙头与掖门之上的鱼形身尾暗合成一完整龙形,合称为龙吻,又名鸱吻,螭吻、鸱尾,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龙之第九子。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性好吞火。据《太平御览》载:“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从此中国古建上门楼屋脊上常造其形,以避火灾

下枋之下是门楣,光耀门楣就是指的它,门楣上凸出门面的四个柱石叫门当。门楼大门口落地分立两旁的抱鼓石,叫户对,合起来是一句成语“门当户对”,很多凄美曲折的爱情故事就由它引发,因为古人联姻讲究门当户对。凸出的门当是功名地位象征,鼓形的户对是期望后人奋发图强,有一鸣惊人之举,这个一鸣惊人,讲的就是科举时代最高荣誉“状元及第”。门当,曾能准确反映官职,后因职场变动频频,渐渐反映官职的门当变成门第装饰,门当纹饰演变成常以四季变体繁花替代,以象征四季常青、四季安康

雀替是大门柱石上的一对饰石,起初是承重之用,后演变成装饰。彭氏大门雀替是两朵对开的荷叶,荷叶者,青莲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清廉。这是告诫子孙无论为官做人都要清清白白、廉洁自律。

名门望族,多在宗祠门楼上设置楹联一幅,此联多出自家谱。彭氏门联:“荣封唐代贤著商朝远溯人文毓秀,泒衍溪西支分华北长欣地脉钟灵”,点出了彭氏历代人才辈出,以及迁支发脉之所,印证了局里彭氏一脉人文毓秀、地脉钟灵的历史风貌,新时代下的局里彭氏必将会重振辉煌,更胜往昔。

横者为匾,竖者为额,额为点睛之所,为门楼之重,是门楼最高最正中的额匾。此处纹饰多书恩荣、圣旨等二字,或饰以神仙人物等饰。而局里彭氏门楼额匾雕制精美,尤为出众,是“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大吉纹饰,魁星是文曲星,是华夏人心中的智慧之神。此纹饰深刻折射了彭氏先祖殷切期盼后世子世刻苦用功、状元及第、光耀门庭、造福乡里的情怀与追求。

彭氏宗祠门楼尽显官宦之家的大气与风采,透过门楼可窥知局里彭氏历代人才辈出,显赫一时。宗祠是先祖灵魂的寓所,门楼纹饰更是隐藏了彭氏先祖所有良好景愿与向往,是无声的家规家训在教化训诫后世子孙。

采风局里,个中感人故事很多,纯朴乡人的礼遇,乡村文化的点滴,门楼文化的解读,都意犹未尽,有待后继。

今天,科举时代已逝,民族复兴之旅已踏征程,乡村在摇曳时光中悄然传承华夏文明的礼与道,值得人们观光浏览,并加以咀嚼与思考。

值此祖国迎来七十周年国庆,在新时代的好政策下,门楼文化的激励下,愿铅山县局里村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

作者简介:刘军,男,江西省铅山县河口镇人,铅山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铅山收藏协会副主席,云城新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多年坚持收藏与地方民俗文化研究。

-END-

书香铅山,有你有我;分享悦读,一路同行。

铅山县图书馆

微信号:ysxtsg2016

人物 | 美文 | 情感 | 好书

书香。阅读。分享。

编辑:潇潇 审核:沿途

走进兴城古城,路过祖氏石坊,欣赏辽西特色的四合院

兴城是一座具有2200年历史文化名城,今天小旅带大家看一看兴城的一处辽西特色的四合院,在兴城古城里面,路过祖氏石坊,古城延辉门里西侧可以看见古城内的周家宅院有正房7间、左右厢房各3间、门房6间,是古城内富庶大户。周家住宅建筑结构为出梁抱柱,清砖所砌,是现今保存完好的具有辽西传统特色的囤顶民宅四合院。

原创声明:本文由旅游之后编辑小旅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 亲爱的爱旅游的小伙伴,很高兴今天给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闻,虽然你们不能跟小旅一起体验旅行过程中激动和快乐,但是小旅会用最真实、最真情的感受,写出更好的文章,让你们一起来感受其中的乐趣; 在合适的时间,到合适的地方去旅行,你会收获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凉,若是常驻,小旅愿陪你走完这一场!

兴城古城内南大街上的两道石头牌坊,明代古迹,很具有标志性,两座石坊虽然风格粗犷,但胜在纹饰精美。祖氏石坊,又称“二道牌坊”,是明崇祯帝为表彰镇守辽西边关的大将祖大寿、祖大乐兄弟守卫明抗清的而建造的牌坊。两坊相距85米,青色花岗岩雕刻,四柱三间五楼式,单檐庑殿式屋顶,配以双龙、瑞兽、花卉等精美图案,两坊柱下左右八只石狮子造型逼真。

雕工绝佳的石牌坊,古代匠人的工具虽然不完美,但是工艺和匠心确实完美的.线条流畅、人物形象.非常美观,而且是比较少见的一条街上立两座的;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世家繁华,富人的天下,越是小地方,种族越是彪悍;如今的祖氏石坊,处于古城繁华的商业街上,两旁店铺林立,游人如织。

牌坊上面的字迹都已经非常模糊了,古韵十足,感觉置身那个年代中,感受时光飞逝;虽已经受360年来风雨剥蚀、但仍保存完整,这对于研究明清以来劳动人民创造的石刻艺术和研究明清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当地有个习俗,每年正月十五,男女老少都会来摸石狮子

石牌坊就在古城步行街上,虽然不懂这方面历史,但是看规模感觉曾经的曾经,这个石牌坊立起来应该是动静不小。在明朝中后期控制着关宁一带的军事世家,这个家族最后一个军事家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如今,也只有这样一个牌坊回忆过去了。这个地方是不收门票的。

乘坐公交9路至“兴城南关”下,往北步行五分钟就可以到周家住宅。这里是民国时期一个大户人家的住宅,是兴城宁远古城里的一个景点;门口没人管,反正买了票,直接进去转了一圈,和以往见过的大户院落不太一样,在兴城古城的西南,距离城墙挺近,据说是当地首富的宅院,体现了辽西当地的民居建筑风格。

原主人周永吉是兴城富庶大户,周家亦农亦商亦官,虽然宅院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但从房间内的摆设依然可以看出当时地主人家的阔气。但住宅并不奢华、腐败与夸张,而是特别关注与重视人文、吉祥元素。大门上的耕、读两字更是融入了上进与务实、抱负与追求家文化。

行走在四合院之中,浓浓的当地生活环境和习性扑面而来,很多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古代生活器具,在这里能亲眼看到;整个建筑结构简洁合理,古朴典雅。囤顶房屋的屋顶略成弧形,前后稍低、中央稍高,房屋左右两侧山墙凸出于屋顶,凸出部分被砌成弧形。兴城这样在一个古城墙包围的区域内还存在如此众多的囤顶房屋,在全国当属独一无二。

周家住宅是个很典型的北方宅院,貌似还有后院,但是我当天去的时候,通往后院的门是锁着的,可能现在不让参观了;如果你买的通票看了也就看了,如果是单独买票,我不建议去看,因为里面什么都没有,里面是些民国的陈设,门口拍拍照就可以了,模拟的是当年大户人家的生活场景,如果对民俗非常非常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这个重建的古迹。历经百年延续至今,既是辽西独特民风的缩影,亦为古城不同于其他同类国保单位之所在。

今天小旅就给大家先分享到这里,如果还有其他不一样的看法请大家在评论区说出来,我会很认真的回复你们,再次感谢那些喜欢小旅文章的小伙伴,小旅会继续努力给大家分享更优质的旅行作品,下一期将带大家走进更神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