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固遗址

石固遗址

石固遗址,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西南约12.5公里处的石固镇岗河村,西距石固村1公里,南近石梁河(又名五汲河),北临小洪河(胜天湖河),坐落在石梁河和小灌河交汇的西北岗地上,高出河床2.5至4米,遗址面积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至3米。1972年冬,当地农民在生产劳动中发现石固遗址,1978年秋至1980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开始对石固遗址进行发掘。

中文名:石固遗址

地理位置: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西南约12.5公里处的石固镇岗河村

所处时代:新石器时代

占地面积:100000 m²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全天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文物编号:6-129-1-129

梁宏刚:宁家坡新石器遗址出土陶窑的加固保护性搬迁与修复

摘要:宁家坡新石器遗址出土陶窑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保存最早最完好的庙底沟二期竖穴陶窑。由于地处黄河小浪底水库淹没区,我们对陶窑采用分块切割、套箱包装运输,最后异地复原陶窑的保护性搬迁修复方案。陶窑切割搬迁与修复时采用改性环氧树脂WB-1 型和WB-2 型加固保护用高分子材料;修复复原采用从Y501 陶窑火膛底部开始、吊装陶窑切割搬迁块拼对复原的方式;最后窑体内侧切割缝采用石膏色泥封补,外侧围裹建筑用砖,再调制石膏浆浇注固结整个窑体,最终完成陶窑的异地搬迁保护修复。

宁家坡遗址位于山西省垣曲县古城镇,地处国家重点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库淹没区内。南距黄河3.5公里,坐落于毫清河西南岸2级台地上,文化遗存以庙底沟二期文化为主,仰韶文化次之,其它时期极少。1997年,为配合国家重点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库淹没区的文物保护工作,山西考古研究所在山西省垣曲县古城镇宁家坡村东北约100米处的宁家坡新石器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一系列重要遗迹。其中两座沿冲沟沟壁并列建造的庙底沟二期竖穴陶窑格外引人注目,这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史前时期陶窑遗存。

宁家坡遗址中部一条东西向弧状大壕沟,将遗址分为东北、西南两部分。两座发掘出土的陶窑东西并列于壕沟北侧断崖上(图一),西侧陶窑编号Y501,东侧陶窑编号Y502。两陶窑中心间距2.3米,内侧壁间距最近处不足0.5米。陶窑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火膛、火口及火道、窑室三部分。其中窑室前方开口一窑门,顶部开口一烟道,两窑除火膛略有不同外,其余构造基本相同。

由于陶窑遗址坐落于小浪底水库淹没区内,而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因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决定搬迁复原这座陶窑。

一、陶窑的加固保护性搬迁

(一)保护搬迁方案选择与加固材料的筛选

土质文物一般指未经过人工特殊处理的土结构文物和由于地下埋藏环境影响而造成出土时完全腐朽甚至土壤化的有机质文物,如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西安半坡遗址)或商周时期的车马坑(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车马坑、山西曲沃晋侯墓地车马坑等),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力学性能,不仅在考古发掘中极易崩塌损坏,而且外观表面也极易风化剥蚀,不易保存。由于宁家坡陶窑属于粘土结构的出土文物,即土质文物,不仅构造松散、强度极低、不定形且易垮塌损坏,而且两座陶窑并排相连且体量较大,加之受当地地理条件所限,难以采取整体加固搬运的方法。通过筛选加固材料,进行现场实验论证,我们最终研究决定采用高分子材料对陶窑进行渗透加固,辅以石膏浆稳固增强后,用手工钢锯分块切割,最后采用“套箱法”装箱保护搬迁的方案。

陶窑加固保护性搬迁所用高分子材料,是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按照国内文物保护修复材料相对通行的原则进行合作研制,编号为WB-1型改性环氧树脂。WB-1型加固保护材料为淡黄色液体,粘度较低,流动性和渗透性较好。实验室和现场试验表明:WB-1型加固保护材料在密实度适中的土壤(d=1.5~1.7)中垂直渗透深度可达2厘米左右;冻融试验和湿热老化试验表明,在-20℃到30℃温度变化范围内和相对湿度30~95%、温度60℃±5℃的环境条件下,其加固后的试样外观无明显变化;实验室热氧老化试验数据显示,室温下时效寿命超过100年。此外,材料固化后本身的拉伸强度超过200kg/cm²,加固后的土壤试样压缩强度也高于100kg/cm²;土壤中含湿量低于15%对材料的应用不构成影响;粘土样品加固后外观色泽变化不大。

经现场实验对比后(图二),最终选择35%浓度的WB-1型丙酮溶液进行陶窑的现场加固,该浓度下的高分子加固保护材料渗透性能优越,粘接力及强度较高,而且基本没有树脂表面反迁富集现象。

(二)陶窑的加固保护性搬迁

搬迁工作当年夏季开始实施。为了遮阳挡雨,使陶窑加固和切割搬迁的工程顺利实施,在遗址现场因陋就简搭建了一个简易塑料大棚。陶窑的切割搬迁是利用鱼头锯(一种木工手锯)进行的。现场实验表明,鱼头锯在切割过程对土块(搬迁块)能产生较大震动并导致土块疏散松,若不对土块进行加固,则切割和搬迁几乎不可能完成。加固时采用喷涂和浇淋WB-1材料的方法进行。喷涂浇淋后再用多次喷打丙酮的方法以改善渗透性。陶窑内侧面由于具有一层较坚硬密实的烧结层,且大多数被加固表面是向斜下方内倾或垂直,所以仅能采用喷涂WB-1的方法进行加固,渗透深度较浅。

在陶窑内侧面用WB-1加固并支撑木架灌石膏防止塌方后,对陶窑窑体外部以及需保留的与陶窑相关的沟壁内侧进行了大面积取土减薄,以利于切割搬迁。取土后陶窑外侧表面距窑内侧面约5~10厘米;陶窑外侧面大多斜向上,故基本采用浇淋WB-1的方法进行加固,同时在被加固表面用钢锥扎眼(间隔5~10厘米)后注射或浇淋保护材料,渗透度较深(>5厘米),且固化后有铆固的作用。取土减薄后的陶窑,采用“三明治”夹层式的石膏加固后,手工将陶窑分块切割(图三),切割块再用“套箱法”装箱,之后安全运输到山西考古所侯马南山的文物库房进行修复。

陶窑切割严格按照预先制定的方案执行,切割块的大小以最小损伤陶窑结构并有利于切割的原则,并且充分考虑了搬迁能力。切割块大小是根据预先编制的工程草图确定,陶窑外壁立面和窑体切割块约50厘米见方,陶窑下部火道、火口及火膛的切割块约100厘米见方。整个陶窑的切割是从Y501上部开始进行,然后从西向东、从上向下逐层进行切割搬迁,最后在陶窑底部确定了Y501和Y502火膛各一个切割块作为今后保护修复时的定位块,并进行了定位的测量、记录。

为保障今后陶窑修复的顺利实施,在每一层每一切割块经过石膏加固后的外立面上,用记号笔并楔入钢钉进行标记,同时记录每一标记点与相邻切割块标记点的距离。当陶窑切割搬迁至火道层面和火膛底部层面时,在每一层的每一切割块表面,用地质罗盘进行了2点以上的水平定位。

二、陶窑加固保护修复

由于采用了WB-1加固保护材料、“三明治”夹层式石膏加固以及“套箱法”包装,陶窑切割块无一受损,使得陶窑的保护修复得以顺利进行。两年后,这批陶窑切割搬迁块在异地修复成功

(一)保护修复材料的改进

WB-1型土质文物加固保护材料在强度和渗透性方面均达到了切割搬迁陶窑的要求,尤其在强度上是目前已知对土质文物加固实验所使用的材料中性能最优越的,但渗透性能方面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现象:垂直渗透性能较高,水平渗透性能较差,毛细渗透现象几乎没有。另外,WB-1本身呈现浅黄色,尽管基本不影响被加固土质文物的外观,但尚未完全符合文物保护的要求。现场试验表明,WB-1在土壤含湿量低于15%,在气温20℃~35℃、相对湿度小于50%的气候条件宜于应用;在气温25℃~35℃、相对湿度45%条件下应用时效果最为理想。如果环境气温低于20℃或相对湿度高于50%时使用WB-1,土质文物表面会产生材料“析出”富集现象而使渗透性能下降,亦导致外表不美观的现象发生。

另外,由于陶窑搬迁中许多切割块未得到彻底加固,在开箱取块及复原搬运切割块的过程中极易造成这些切割块的破损,所以在陶窑修复的过程中仍需要使用高分子土质文物加固保护材料。所以,决定研制更好的土质文物加固保护材料。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在WB-1型材料的基础上,又改进研制了WB-2型,其各项性能指标与WB-1型加固保护用高分子材料基本一致,主要在色泽和流动性方面要优于WB-1型,渗透深度上较WB-1也有所提高,但浇淋WB-2后仍需多次喷洒丙酮以避免加固材料的反迁富集。此外,环境相对湿度高于50%时无明显“析出”现象,但气温低于20℃时使用会使被加固土质文物表面产生富集现象,影响渗透效果且色泽加深,固化时间也相应延长2~3天。

(二)陶窑的修复

1998年秋初,在侯马南山的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文物标本库房院内,开始了搬迁陶窑的修复。项目组技术人员利用直径10 厘米左右的钢管、木材石棉瓦,搭建了防风吹雨淋的大棚,保障了修复复原工程的正常进行。

修复复原工作是从Y501陶窑的火膛底部开始的。整个陶窑的最底部是Y501陶窑的火膛底部,根据原Y501陶窑火膛的形状及其底部距工作面的高度,在选址点进行修复基槽的挖掘和处理。基槽底部恰好清理至砾石层,因而在砾石层上首先灌注一层厚约10~15cm的石膏浆基础并硬化处理,基础与火膛底部的切割搬迁块之间再次利用石膏浆充填加固,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隔水防潮功能。

陶窑下半部分的切割搬迁块大多重达100余千克,为了保证陶窑文物的安全,选择用倒链缓慢吊装这些体积和重量都较大的陶窑切割搬迁块;倒链悬吊在大棚横梁上的活动钢管上,切割搬迁块即倒链的位置移动是依靠钢管的移动来实现。

与切割搬迁的过程相反,按照切割搬迁的测绘记录图,采取自下而上、从左(Y501)向右(Y502)的拼装修复过程。陶窑修复工程首先完成了已经做好基础的Y501陶窑火膛的修复,然后根据切割搬迁工程测绘记录图,同Y501陶窑火膛一样,将Y502陶窑火膛底定位并进行了修复,同时根据相邻切割块标记点的距离和地质罗盘的水平标记,修复了两座陶窑的火口和火道(图四)。

陶窑窑体修复工作,内侧切割遗留的缝隙连接处采用石膏色泥封补、外侧用砖围裹的方法进行,然后调制石膏浆浇注加固固结整个窑体(图五)。

最后,对陶窑文物位于沟壁一侧和顶部的外表面,使用与沟壁相同组成的粘土进行了表面处理,完成了陶窑文物的修复工作(图六)。

(三)陶窑修复后的现状

为了更加有利于陶窑的长久保护和保存,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修建了封闭式的永久性保护建筑物,并在建筑物内部搭建了高层平台,供参观考察者从陶窑顶部观察研究。时至今日,经高分子材料加固性保护搬迁并异地修复的这两座新石器时代的连体陶窑,保持了考古发掘出土时的原貌,结构和外观依然保持了这两座新石器时代陶窑出土时的面貌。

三、结语

(一)WB-1型改性环氧树脂应用于山西垣曲宁家坡陶窑遗址搬迁中的加固保护,WB-2型在宁家坡陶窑的修复保护中继续得到应用,加固保护与修复效果良好,而且WB-1与WB-2成为陶窑搬迁与修复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WB系列土质文物加固保护高分子材料具有较好的性能:

1.良好的渗透性。在密实度适中的土壤(d≈1.6)中,垂直渗透可达2厘米以上。

2.耐候性好。在-20℃到30℃温度变化范围内和相对湿度30%~95%、温度60℃的条件下,其收缩膨胀率低于1%。

3.耐老化性能高。热氧老化试验数据显示,室温下寿命超过100年。

4. 强度高。材料本身拉伸强度超过200kg/cm²,加固后的试样压缩强度也高于100kg/cm²。

5.较好的亲水性。土壤含湿量低于15%对材料的应用不构成任何影响。此外,该材料加固保护后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对毛细水的蒸发渗透不构成影响。

(三)宁家坡新石器时代陶窑的加固保护性搬迁与修复的成功,开创了结构性大型土质文物异地搬迁修复成功的先例,也为今后类似的工程实践提供了一个可资参考的实例。

附记:宁家坡新石器遗址出土陶窑的加固保护性搬迁与修复工作得到时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领导的大力支持,考古工地负责人宋建忠、薛新明自始至终给予了大力帮助,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技术人员田进明和考古技工牛秀平、冀保金、李全贵、宋小兵、石忠、田根虎、梁庆民等人均参加了这两座新石器时代陶窑的保护性搬迁与修复复原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梁宏刚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江汉考古》2018年第6期 此处省略注释,完整版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责编:荼荼

南京石头城遗址公园 石头城遗址公园要预约吗

石头城指的是哪个城市

石头城广义上则是南京的别称,也被称为石城,狭义上是指南京老城城西的石头城。

石头城扼守秦淮河与长江的交汇口,“因山以为城,因江以为池,地形险固,尤有奇势”,是保障首都建康城西部安全的军事重镇,也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石城虎踞”之称。

石头城是哪个城

石头城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是一处六朝时期的著名遗迹。遗址位于现清凉山一带,有“东吴之一军事要塞”之称,筑于楚威王七年(前333年)。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吴国孙权迁至秣陵(今南京),在石头山金陵邑原址筑城,取名石头城。

全国十大石头城排名

1、南京石头城(在江苏南京清凉山)

南京石头城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是六王朝的著名文物,遗址座落在凉爽的山区,有"东吴之一军事堡垒"之称。建于楚魏王七年(前333年),东汉建安16年(211年),吴孙权迁至莫陵(今日南京),在石山金陵一址建城,名“石头城”。

2、新疆石头城(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县)

新疆喀什石头城位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城北侧,海拔3100米,是新疆著名的古城遗址古道。城堡建在高山上,情况极其陡峭,城外建有多层或破碎或连续的城墙,城墙之间的石堆重叠,成堆的石头,构成了独特的石城风光。

3、辽阳石头城(在辽宁辽阳市东)

辽阳石头城:又称燕州城,白岩城,辽阳市辽阳市东侧的城门口村后面的山,山城都到石头施工,分为不规则的广场,分为两部分在内城和城外周长2500米,东北三山光滑的山墙,北墙外的马面向南是一个垂直的悬崖作为一堵墙,在悬崖下和东西的流动到太子河是游泳池,屈尊,地形危险。

塔县石头城堡遗址介绍

塔县石头城遗址,位于新疆 *** 尔自治区西南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城北,海拔3100米,为晋唐时期的城墙、城门、寺院、居住遗址和清代官署等遗迹。石头城遗址,城垣周长1285米,遗址总面积10.7万平方米。古城始建于晋唐时期,城墙用石块或土坯砌筑。

南京为什么称石头城

南京之所以叫作石头城,其实是有历史典故的。

关于石头城的来源,有两段历史典故:

一段是战国时期,石头城的由来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

话说公元前333年,也就是周显王三十六年,这一年,楚国灭了越国,楚威王在南京这个地方,设置了金陵邑,并在今清凉山上筑城。

这里地势险要,素有“石城虎踞”之称,“因山以为城,因江以为池,地形险固,犹有奇势”,是保障建康城西部安全的军事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第二段是三国时期,这里成了东吴的势力范围。

公元211年,东吴的孙权,将都城迁至秣陵(今南京),在石头山金陵邑原址筑城,取名:石头城。

至此,南京有了石头城这个称谓,南京的别称石头城或许就是由此而来。

时至现在,在南京市鼓楼区虎踞路一带,还有一个景区就叫石头城景区,相传它就是当年的历史遗迹。

澄江化石遗址旅游景点 澄江化石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1. 澄江化石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玉溪澄江化石地是中国首个、亚洲唯一的古生物化石世界遗产,经过5年零8个月的建设,10月1号,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试开馆。澄江县帽天山动物化石群展览馆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具体开放时间为每周二 、四 、六上午9:00-11:00,下午3:00-5:00。

2.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在哪里

截止2020年我国共有14项(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不包刮现在正在申请的),它们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贵州省④,四川省③、云南省③、湖南省②、重庆市②、江西省②、广西壮族自治区②、湖北省①、福建省①、广东省①、浙江省①、江苏省①、青海省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①。下面就主要介绍一下它们的特点以及具体地址。

1.湖南省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入选时间1992年,主要特点,沟壑、峡谷纵横,溪流、池塘和瀑布随处可见。

2.四川省南坪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入选时间1992年,主要特点,高差悬殊、气候多样、山明水秀。

3.四川省黄龙风景名胜区

入选时间1992年,主要特点,素有世界奇观、人间瑶池的美誉。

4.云南省三江并流保护区

入选时间2003年,主要特点,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

5.四川省大熊猫栖息地

入选时间2006年,主要特点,地球历史与地质特征研究的典型区域。

熊猫很可爱

6.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主要包刮:重庆武隆、贵州荔波、云南石林、广西桂林、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以及广西环江。

入选时间2014-2017年(二期)主要特点世界上最壮观的热带至亚热带喀斯特地貌样态之。

7.江西三清山国家公园

入选时间2008年,主要特点,具有1600余年历史的道教名山。

8.中国丹霞地貌,主要包刮,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

入选时间2010年,主要特点地貌跌宕起伏,岩石鲜艳夺目。

9.云南澄江化石遗址

入选时间2012年,“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例证。

10.新疆天山

入选时间2013年,主要特点,全球温带干旱区大型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

11.湖北神龙架

入选时间2016年,主要特点,自然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高,珍稀物种多。

12.青海省可可西里

入选时间2017年,主要特点,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角,被称为世界“第三极”。

13.贵州梵净山

入选时间2018年,主要特点,拥有4395种植物和2767种动物,是东方落叶林生物区域中物种最丰富的热点区域之一。

14.江苏省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

入选时间2019年,主要特点,为23种具有国际重要性的候鸟提供栖息地 ,是全球数以百万迁徙候鸟的停歇地,换羽地和越冬地。

3.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世界遗产标志

澄江化石地:

在云南玉溪澄江抚仙湖北岸的一片18平方公里的低山丘陵,因形似草帽而得名帽天山,这里是澄江生物群首发点所在地。1984年7月1日,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侯先光,在帽天山西坡发现一块长尾纳罗虫化石,从此敲开了一扇洞察寒武纪早期生命之门。

据了解,在地球漫长的历史演进中,距今5.42—4.88亿年这段时间被称为“寒武纪”。寒武纪是地球生命演化的一个分水岭,地球上各种生物在寒武纪突然大量涌现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它是地球生命演化历史中的关键事件。

目前,澄江化石地发现的寒武纪珍稀动植物化石分属20个门类、280余种,且80%属于新种,几乎所有现生动物门类的祖先都能在这 找到,被国际科学界誉为“古生物圣地”、“世界级的化石宝库”、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在生物多样性方面,澄江化石地无可比拟,在这里发现的“昆明鱼”化石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脊椎动物,这为“从鱼到人的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2年7月1日,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成为中国首个、亚洲唯一、全球仅有三处的化石类自然遗产。

期间,为集中展示澄江化石的科研和保护利用成果,2014年2月开工建设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历经6年于去年8月10日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这座占地200亩,总投资6.3亿元,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展览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主要包括主馆、球幕影院、游客接待中心、科研中心、研学中心、专家楼、文化创意中心等。开馆以来,参观人数达到60余万人次。

据介绍,这里收藏了来自全国及世界各地各个地质时期6万余件珍稀藏品,其中澄江生物群化石5万余件,其它地质时期化石及现生动物标本1万余件。通过讲述宏大的生命演化故事,突出澄江化石的重要位置。其中,主馆展厅分为三层,展出展品4738件:一层展示生命大爆发,讲述澄江化石及其在生命史上的重要地位;二层展示生命大演化,讲述地球生命长河中曾经存在过的璀璨生命遗迹,并讲述澄江沧海桑田的地质历史变迁;三层展示生物多样性,展示“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捐赠的来自非洲、美洲的标本,以及草原、雨林、极地、湿地等动物生活场景,体现地球生物的多样性。

4. 澄江化石遗址简介

2021年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5处,居世界第一。在这55处世界遗产中,世界文化遗产占37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占4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以下是这三个类别的中国世界遗产名录:

  (一)文化遗产(37项)

  1.长城(1987.12)

  2.莫高窟(甘肃,1987.12)

  3.明清故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沈阳故宫,辽宁,2004.7.1)

  4.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1987.12)

  5.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北京,1987.12)

  6.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1994.12)

  7.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河北,1994.12)

  8.曲阜孔庙、孔林和孔府(山东,1994.12)

  9.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1994.12)

10.庐山风景名胜区(江西,1996.12.6)

  11.丽江古城(云南,1997.12)

  12.平遥古城(山西,1997.12)

  13.苏州古典园林(江苏,1997.12)

  14.北京祭坛-天坛(北京,1998.11)

  15.北京园林-颐和园(北京,1998.11)

  16.大足石刻(重庆,1999.12)

  17.龙门石窟(河南,2000.11)

  18.明清陵寝(明显陵(湖北)、清东陵(河北)、清西陵(河北),2000.11;明孝陵(江苏)、明十三陵(北京),2003.7;盛京三陵(辽宁),2004.7)

  19.青城山-都江堰(四川,2000.11)

  20.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2000.11)

  21.云冈石窟(山西,2001.12)

  22.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辽宁,2004.7.1)

  23.澳门历史城区(澳门,2005.7.15)

  24.安阳殷墟(河南,2006.7.13)

  25.开平碉楼与村落(广东,2007.6.28)

  26.福建土楼(福建,2008.7.7)

  27.五台山(山西,2009.6.26)

  28.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古迹(河南,2010.8.1)

  29.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浙江,2011.6.24)

30.元上都遗址(内蒙古,2012.6.29)

31.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云南,2021.6.22)

32.大运河(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2021.6.22)

33.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河南、陕西、甘肃、新疆,2021.6.22)

34.土司遗址(湖南、 北、贵州,2021.7.4)

35.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广西,2021.7.15)

36.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福建,2021.7.8)

37.良渚古城遗址(浙江,2021.7.6)

(二)双重遗产(4项)

  1.泰山(山东,1987.12)

2.黄山(安徽,1990.12)

3.峨眉山-乐山大佛(四川,1996.12)

4武夷山(福建,1999.12江西,2021.7)

(三)自然遗产(14项)

  1.黄龙风景名胜区(四川,1992.12.7)

2.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四川,1992.12.7)

3.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湖南,1992.12.7)

4.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云南,2003.7.2)

5.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四川,2006.7.12)

6.中国南方喀斯特(云南、贵州、重庆、广西,2007.6.27一期;2021.6.23二期)

7.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江西,2008.7.8)

8.中国丹霞(贵州、福建、湖南、广东、江西、浙江,2010.8.1)

9.澄江化石遗址(云南,2012.7.1)

10.新疆天山(新疆,2021.6.21)

11.湖北神农架(湖北,2021.7.17)

12.青海可可西里(青海,2021.7.7)

13.梵净山(贵州,2021.7.2)

14.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江苏,2021.7.5)

5. 澄江化石地质博物馆

1、世界遗产是什么?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2、世界遗产的分类。

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类。

3、世界遗产共有多少个?

截至2019年底,世界遗产总数为1121项,分布167个国家,其中文化遗产869项,自然遗产213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39项。

4、中国拥有多少项世界遗产?

中国拥有世界遗产55项,和意大利并列位居世界第一。

云南有哪些世界遗产?云南的“世界遗产”共有五项:丽江古城、三江并流、云南石林、澄江化石地、红河哈尼梯田。

1、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申遗时间:1997年12月3日。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又名大研镇,始建于宋末元初,地处云贵高原,面积为7平方公里。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丽江古城大水车、白沙民居建筑群景点。

2、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申遗时间:2003年7月。

三江并流,是指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大江在云南省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的区域。170多公里的三江并流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江水并流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

3,云南石林。世界自然遗产,申遗时间:2007年6月27日。

云南石林全名为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素有“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博物馆”的美誉。

云南石林是和贵州荔波、重庆武隆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一期”共同申请的。七年后,广西桂林、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和广西环江又组成了“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申遗成功。

4、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申遗时间:2012年7月1日。澄江化石地博物馆

澄江化石地亦称澄江动物化石群、澄江动物群和澄江生物群,位于我国云南澄江帽天山附近,是保存极其完整的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群

5、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申遗时间:2013年6月22日。

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的哀牢山。“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条件让哈尼族人民创造了农耕文明奇观,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

6.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概况

“澄江化石地众多的地质证据代表化石保存的最高质量,展示了寒武纪早期海洋生物群落完整的 录,是距今5.18亿年前寒武纪早期地球上生命的快速辐射演化的见证,是最早的复杂海洋生态系统的记录之一。”

近日,记者探访位于云南省的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看到上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澄江化石地的如是评价,仿佛能听到古生物化石的“远古呼唤”——保护5亿年前的生命密码。

云南澄江抚仙湖北岸有一片18平方公里的丘陵,因形似草帽而得名帽天山,也是被国际科学界誉为“世界级的化石宝库”——澄江生物群首发点所在地。

1984年7月1日,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侯先光,在帽天山发现一块长尾纳罗虫化石。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馆长陈泰敏说,“侯先光一锤下去,石破天惊!敲开了一扇洞察寒武纪早期生命之门。”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演进中,距今5.42亿至4.88亿年间被称为“寒武纪”。寒武纪是地球生命演化的一个分水岭,地球上各种生物在寒武纪突然大量涌现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它是地球生命演化历史中的关键事件。

陈泰敏告诉记者,在澄江化石地,目前发现的寒武纪珍稀动植物化石分属20个门类、280余种,且80%属于新种。“几乎所有现生动物门类的祖先都能在这里找到,在古生物多样性方面,澄江化石地无可比拟,在此发现的‘昆明鱼’化石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脊椎动物,为‘从鱼到人的演化’提供重要依据。”

近些年,科学家们在澄江化石地上获得大量研究成果,破解了达尔文“寒武纪大爆发如何缔造谱系树”“人类远祖的躯体构型及更多基础器官在何时、由何种低等动物创造并传渊而来”的世纪谜题。

陈泰敏称,澄江化石地不仅是一组不朽的生命密码、一本神秘莫测的无字天书,更是一部关于地球生命的壮丽史诗。因此,保护5亿年前的生命密码,是这里古生物化石的“远古呼唤”。

1997年,云南省政府将澄江化石地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在此之后,当地政府果断关停帽天山周边14个磷矿采集点,经济损失达200亿元(人民币,下同),再投入巨资开展了生态修复、土地退耕、环境整治等工作。

2012年7月1日,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成为中国首个、亚洲唯一、全球仅有三处的化石类自然遗产。2017年7月1日,《云南省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施行,标志着保护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为集中展示澄江化石的科研和保护利用成果,2014年2月云南又投资6.3亿元开工建设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该馆包括主馆、科研中心、研学中心、专家楼、文化创意中心等。自2020年8月开馆以来,参观人数达到60余万人次,赢得社会各界关注。

7. 澄江化石地博物馆游记

在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一层,复原了一个化石发现的场景:1984年7月1日,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侯先光,在帽天山西坡发现了一块长尾纳罗虫化石。一锤下去,石破天惊!敲开了一扇洞察寒武纪早期生命之门。澄江古生物群也成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8. 澄江化石遗址是世界文化遗产吗

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87.12 文化遗产

2、甘肃敦煌莫高窟1987.12 文化遗产

3、山东泰山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4、长城1987.12 文化遗产

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987.12 文化遗产

6、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故宫(辽宁) 2004.7 文化遗产

7、安徽黄山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11、湖 北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12 文化遗产

12、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1994.12 文化遗产

1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1994.12 文化遗产

14、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 1994.12 文化遗产

15、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16、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 文化景观

17、苏州古典园林1997.12 文化遗产

18、山西平遥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

19、云南丽江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

20、北京天坛1998.11 文化遗产

21、北京颐和园1998.11 文化遗产

22、福建省武夷山1999.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3、重庆大足石刻1999.12 文化遗产

24、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11 文化遗产

25、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 2000.11 文化遗产

、明孝陵(江苏南京市)、明十三陵(北京昌平区) 2003.7、盛京三陵(辽宁沈阳市)2004.7

26、河南洛阳龙门石窟2000.11 文化遗产

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2000.11 文化遗产

28、云冈石窟2001.12 文化遗产

29、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 2003.7 自然遗产

30、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004.7.1 文化遗产

31、澳门历史城区2005 文化遗产

3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7.12 自然遗产

33、中国安阳殷墟2006.7.13 文化遗产

34、中国南方喀斯特2007.6.27 自然遗产

35、开平碉楼与古村落2007.6.28 文化遗产

36.福建土楼2008.7.7 文化遗产

37.江西三清山2008.7.8 自然遗产

38.山西五台山 2009.6.26 文化景观

39.嵩山“天地之中”古建筑群2010.7.30文化景观

9. 澄江古生物化石遗址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12项

1

武陵源

列入时间:1992年

地理位置:湖南省西北部

地理特征:数量超过3000个的砂岩柱和峰,有一处凌驾于357米深的谷底之上天然石桥,数十个溶洞,峡谷、瀑布、溪流和潭遍布。该地区还拥有许多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如云豹、南方红豆杉等。

2

九寨沟

列入时间:1992年

地理位置: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

地理特征:九寨沟景区是一条纵深50余千米的山沟谷地,有108个海子会随着周围变化而变幻出五彩斑斓的瑶池玉盆。景区内有许多珍稀动植物和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还包含一个保存完好的第四纪冰川遗迹,科研价值极高。

3

黄龙

列入时间:1992年

地理位置: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

地理特征:我国唯一保护完好的高原湿地,海拔1700~5588米,山顶终年积雪,是中国最东部的冰川。以规模宏大、结构奇巧、色彩丰艳的地表钙华景观为主景,以罕见的岩溶地貌蜚声中外。彩池、雪山、峡谷、森林称为“四绝”。黄龙多样化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大熊猫和金仰鼻猴等濒临灭绝的动物提供栖息地。

4

三江并流

列入时间:2003年

地理位置:三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地处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

地理特征:“三江并流”区是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景区有11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原始森林和数百个冰蚀湖泊。三江并流地区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北半球生物景观的缩影。

5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列入时间:2006年

地理位置:四川省汶川县西南部

地理特征:这里生活着全世界3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也是人工繁殖大熊猫的重要 源。除此,栖息地还保护大量的特有濒危动植物物种,如红熊猫和珙桐等,曾被自然保护国际选定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被全球环境保护组织确定为全球200个生态区之一。

6

中国南方喀斯特

列入时间:第一期是2007年,第二期是2014年

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广西桂林、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和广西环江七地的喀斯特地貌。

地理特征:中国南方喀斯特由云南石林的剑状、柱状和塔状喀斯特、贵州荔波的森林喀斯特、重庆武隆的以天生桥、地缝、天洞为代表的立体喀斯特共同组成,形成于50万年至3亿年间,总面积达146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热带至亚热带喀斯特地貌样本之一。

7

三清山

列入时间:2008年

地理位置: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

地理特征:道教名山,有着1600余年的道教历史,三清宫古建筑群,被评价为“中国古代道教建筑的露天博物馆”。三清山独特花岗岩石柱与山峰,曾被中美地质学家一致认为是“西太平洋边缘最美丽的花岗岩”。

8

中国丹霞

列入时间:2010年

地理位置:位于湖南崀山、宁夏西吉火石寨、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贵州赤水、浙江江郎山等中国西南、西北地区7个著名的丹霞地貌景区

地理特征:中国丹霞是一个世界自然遗产“系列提名”,包括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由680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石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还有贵州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是青年早期丹霞地貌的代表,其面积达1200多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最大、发育最美丽壮观的丹霞地貌。

9

澄江化石地

列入时间:2012年

地理位置:云南澄江帽天山附近

地理特征:化石群距今5.3亿年,成为迄今地球上发现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种类最丰富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例证,是著名古生物化石“模式标本”产地,被学术界誉为“世界古生物圣地”。云南澄江化石群成功申遗,填补了中国化石类自然遗产的空白。

10

新疆天山

列入时间:2013年

地理位置:新疆

地理特征:新疆天山占天山总长度的3/4以上,横亘新疆全境。新疆天山属全球七大山系之一,是世界温带干旱地区最大的山脉链,也是全球最大的东西走向的独立山脉。总面积达5759平方公里。新疆天山拥有天山最高峰托木尔峰,其海拔为7443米,同时也是全球唯一由巨大沙漠夹持的大型山脉。

11

湖北神农架

列入时间:2016年

地理位置:湖北省西北部

地理特征:因华夏始祖神农氏尝百草救民之传说而得名,保存有全球北纬30度带最为完好的北亚热带森林植被,被誉为北半球同纬度上的“绿色奇迹”,其自然资源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原真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复制性全球少有。

12

青海可可西里

列入时间:2017年

地理位置:青海高原的东北端

地理特征: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高原。这片广阔的高山和草原系统位于海拔4500米以上,总面积450万公顷,是21世纪初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保护区主要是保护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10. 澄江化石遗址旅游景点介绍作文

闻名于世的澄江动物群,主要埋藏在澄江境内抚仙湖东岸的山地丘陵区。距省会昆明63公里,距澄江县城11公里。经十多年的采集和发掘,埋藏面积约为18平方公里。帽天山、马鞍山、啰哩山、大坡头等地为澄江 动物群的集中区域。由于澄江动物群为研究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动物化石宝库,被国际古生物学界誉为"二十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澄江已被誉为"世界古生物圣地"。1997年5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划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11月又被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3月还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全球地质遗址预选名录〉"代表地球的主要历史阶段,并包括生命纪录的突出模式"。  澄江动物群是中国科学院原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侯先光,于1984年7月在澄江帽天山西坡首先发现的。继后,我国南京、西安、昆明、北京等地的古生物学家先后对澄江动物群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采集。经过17年来对已采到的达三万余块澄江动物化石进行了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后,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果。澄江动物群主要由多门类的无脊椎动物化石组成,门类相当丰富,保存非常精美,发现的动物群达40多个门类,180余种动物,其中不仅有大量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腕足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而且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珍稀动物,以及形形色色的形态奇特,现在还难以归入任何已知动物门的化石。      同时,澄江动物群的发现和研究证明,从低等的海绵动物到高等脊索动物,几乎所有的现存动物门,还有许多现在已经灭绝的动物类群,都可以在澄江动物群中找到它们各自的代表。因此,澄江动物群对研究寒武纪早期动物的解剖构造、功能形态、生活习性、系统演化、生态环境、埋藏条件和保存方式提供了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可靠依据。  澄江动物群发现至今,经过我国古生物学家的研究或跨国研究,成果丰硕,已在国内外着名的刊物发表科学论文130余篇,研究专着十余部。为适应纷至沓来的青少年和普通大众了解澄江动物群,澄江动物化石办公室与北京自然博物馆还曾共同编着普及读物〈远古生命探秘〉,但已被参观者购完。现根据参观者的要求,由澄江动物化石办公室组织专业人员深入采写,又编印了〈澄江动物群--二十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小册子重点介绍我国古生物学家研究澄江动物群的成果,澄江动物群发现的重大意义及详细介绍澄江动物群的属种,让参观、考察者从中了解澄江动物群从发现至今的概貌。    

11. 澄江化石遗址旅游景点介绍图片

观看澄江化石博物馆感受是我觉得,澄江化石地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作为我国首个建在化石地遗址上的自然博物馆,该馆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稀古生物化石和现生动物标本6万余件,其中尤以5.2亿年前的澄江生物群为代表,观看澄江化石博物馆揭示了寒武纪时期的生命演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