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魏文帝庙

许昌魏文帝庙

介绍:

位于许昌城东南14公里的将官池乡郭集村西南,几座青灰殿堂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自然和谐,幽美恬静。因庙建在遥观如山的高阜上,内中又有一幢高高的0,所以人们都称它为“高庙”。该庙原为曹操所建曹氏家庙。魏明帝曹睿太和六年四月临许昌,到庙内祭祀,把“曹氏家庙”改为“文帝庙”,以纪念曹丕这位开国君王。两晋、隋唐以至宋代,前后一千二、三百年间,文帝庙几经修葺,殿宇规模越来越大,金炉香火愈烧愈旺,在许昌成为颇负盛名的“帝庙”。庙院占地十亩许,前有山门,中有大殿和东西厢。该庙历史悠久,是我省较早的文帝庙之一,虽历经修葺,却仍保留着显著的明代风格,是研究古代建筑艺术的宝贵资料,另外,魏文帝作为一代帝王,“...

河南许昌

许昌“国保”文物关帝庙:生动展现灞陵桥“辞曹挑袍”

许昌“国保”文物关帝庙:生动展现灞陵桥“辞曹挑袍”

灞陵桥也称八里桥,位于河南许昌市城西4公里的清泥河上。

是许昌的一处名胜古迹

三国名将关羽在灞陵桥辞

曹挑袍处后,灞陵桥从此扬名。

青石堆雕的“关公勒马挺风”巨像,通高9米,高大伟岸,给人以凌空立马,虎视中原之势……

历史记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春,曹操征讨徐州,击败刘备,将关羽俘至许昌。

曹操爱惜人才,敬重关羽。

回到许昌后,对关羽加官进爵,深厚待之。

关羽深知新恩,但不忘旧主,保护二位皇嫂,千里寻兄,开始了“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壮举。

《三国演义》中说,曹操不准部下杀关公,而且还亲自率领部将赶到灞陵桥头给关羽赠袍送金,为其饯行。

而关羽恐其有诈,便立马于桥上,用刀尖挑锦袍披挂身上,并勒刀回头称谢。

灞陵桥关公辞曹的故事,既表现了关公的“忠义”之情,同时也突出了曹操爱才之心,千古传为美谈。

人于桥畔西侧修建了关帝庙,以示纪念。

许昌关帝庙,建于康熙28年。是全国八大关古庙之一。

许昌关帝庙中,关羽英姿飒爽的勒马塑像,神采奕奕,形象逼真却又独道。

庙中文物,展示了后人对关羽

国内独一无二的许昌白胡关帝庙下,真有条土龙吗?‖顾文

国内独一无二的许昌白胡关帝庙下,真有条土龙吗?‖老家许昌

文· 图‖顾文

在许昌市许由路和许州路交叉口的西南方向,有一座国内独一无二的白胡关帝庙,民间流传:建安年间,关公为了保护刘备的甘糜两位夫人,而被曹兵围困在一座土山脚下,考虑到两位皇嫂的安危,关公在一夜之间竟然愁白了胡子;基于对未来局势的谨慎定夺,关公急中生智,通过张辽与曹操订立“土山三约”,方才动身来到曹营,后经神医华佗精心施治,关公的胡须才慢慢地由白变黑。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一千八百多年过去了,虽然当年的土山现在已经消失,但是在白胡关帝庙所处徐庄村的一些老人和更多许昌人的心目中,三国时代的土山依然是一种永恒的记忆,在现存清朝年间的碑文中尚有多处关于土山的记载,土山在许昌是真正的三国历史文化的印记!

徐庄村村民徐纪安,1949年生,现年71岁,据他回忆:当年的土山,在三国时代可能很高,随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变迁,到了近代,土山其实并不高,在民国初年,人们都已经习惯称土山为土岗了,徐庄这一带的土岗,西高东低,自东北向西南方向延伸,其长度约有2000多米,宽约260至300米,平均高度约为2—3米。

新修的白胡关帝庙所在的位置,处于土山北侧向南拐弯的地方,现在新庙正南50米处,就是前清关帝庙的遗址,现均已毁,尚有残砖碎瓦遗存,旧时的关帝庙是建在南边土山的半坡上。在抗日战争期间,土岗北侧还曾挖过战壕和各种军事掩体;1956年,在治理淮河工程中,关帝庙前曾挖过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引洪渠,自此土岗逐渐被整平,加之这几年许昌城区交通的规划,随着许由路和许州路的开通,土山土岗已经不复存在了。

徐庄村村民徐云亭,生于1949年,现年71岁,他听父亲徐起峰说:在1946年春末夏初,为了浇地抗旱,徐起峰曾在土岗的中间挖过一眼水井,当挖到地下两米多深的时候,突然井中冒出血红色的水来,据村中长者所述,可能是挖到土龙了,所以也没敢再往下挖,到了晚上就把水井进行了封填。

徐庄村村民徐来宾,生于1936年,现年84岁,据徐先生回忆:徐起峰挖井那一年,他已经十岁了,出于好奇,曾跑到土岗上目睹村民心目中那条“土龙”,儿时的徐来宾原认为土龙是一条能爬会飞的庞然大物,亲临现场后,大失所望,仔细查看后才明白:所谓的土龙,并不是什么动物,而是对土地的一种尊称。

土龙是一种颜色和形状非常奇特的泥土,当年所见那条土龙,土色黄中透红,光亮鲜艳,在地下分布均匀,散发出浓浓的土香味,那种香气,就像是玉米和小麦散发的那种独有的清香;土龙在地下呈圆柱形,直径有一米左右,也是自东北向西南延伸。

据当时在场的一位教书先生说:凡属风水宝地,一定有龙,龙并不只是在土山土岗之中才有,在大地上下,无论是山区平原随时随处都会显现。土龙在地下会跑,土色会变,能变白变黑,还会变黄变红变紫,土龙在土中没有固定的位置,无形无象,能大能小,能长能短,能粗能细,能远能近,能上能下,能行能止,是天地间一道道永远搏动的气脉,与大自然的变化息息相关,土龙是我们老祖宗独有的发现和称谓,是真正的中国智慧!

徐来宾老先生听祖辈传说:徐庄这座土山的高度据说每年都会上升,后经得道高人指点,修建白胡关帝庙以镇之,自此土山再也没有升高的现象了。徐庄这一段土山高度在4-5米之间,其高度明显高于周边所有的土岗,在三国时代称之为土山,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而并非空穴来风。

据徐先生介绍:古代的风水大师大都讲究一个来龙去脉,而曹魏古都许昌以东的这条长长的土岗,虽然不高,但全都能相接相连,这种独特的地貌特征在国内也是罕见的。徐庄白胡关帝庙的这座土山也有其来龙与去脉,通俗地说土山土岗都是有头有尾,有始有终的。

徐庄土山的来龙(起源)是:徐庄土岗正东,与周庄土岗相连,周庄正南到魏堂土岗,魏堂村正东到碾徐土岗,碾徐村正东,还有很长很长的土岗相连,现在都记不清了。

徐庄土山的去脉(走向)是:白胡关帝庙正南到皮胡庄土岗,皮胡庄正西到梅庄土岗,梅庄到蒋官池西头,蒋官池土岗正北到西张庄,西张庄土岗到马岗,马岗正北到申庄,申庄土岗正西到唐岗,从唐岗朝西北方向直达许昌市区最高处的东大街与天平街一带,这条土岗又顺着引龙街向西直达春秋楼的关帝庙和文庙,土岗在许昌境内起伏绵延,长达数十公里,如此之长还能相接相连,在国内也是非常罕见的,这条神秘的土岗究竟是大自然的杰作还是古代先民们的修筑,现在均无法考证。其实,许昌这条长长的土岗,才是一条真正的土龙。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被尊称为龙的传人,这句话是有根有据的,因为脚下的这片土地就是一条巨龙,承载和养育了我们,所以人人都是龙的子孙这句话也是名副其实的,所以要学会感恩我们的大地母亲,请不要忘记这千年的土山土岗和土龙——这是许昌独有的文化元素,值得我们深思!

随着许昌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的推进,如果再过三十年五十年或一百年后,在这片古老的汉魏大地上,请问还有谁会记起古都许昌神秘的土山土岗和土龙?还有白胡关帝庙……

【附录:徐庄白胡关帝庙所立清代碑文有关土山的记载】

1、廪膳生员孙鉴撰写《重修地藏王菩萨殿暨金粧圣象碑记》载:“神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许州东土山……假神宣心示劝尔,是为记!”——大清乾隆拾壹年菊月立

2、潠水居士张殿鳌撰写《重修三义阁火星殿暨金粧神像碑记》中载:“且天下果有神乎哉?未可定也,抑天下之果无神乎哉?众未可知也。夫谓之为神则……兹我许州东土山岭……使阁殿常存而不朽也,是以为记!”——大清乾隆拾壹年岁次丙寅菊月十三日立

3、国子监太学生范铎重修,增生俎清升,儒童申庆镕撰写《重修土山关帝庙大殿拜厦七星殿广生祠火神殿山门三义阁又创修太尉殿并二门垣墙暨金粧阎王并诸神像碑记》中载:“土山关帝庙许东名刹也,正殿三间,前置拜厦,其广祠之……余不辞鄙陋,因本其事而序之如此。”——龙飞光绪二年岁次丙子仲春中浣敬立。

【 作者简介】 顾文,男,1970年生,山东青岛人,医务工作者,业余喜爱民文学创作,曾在上海《故事会》等刊物发表过作品,现在许昌华济医院工作。

为此,钟爱许昌文化的我们,于2016年1月申请成立了志在宣传许昌文化的微信公众平台——“老家许昌”:“老家”随身携带,情感永不落下。截止到2020年12月8日,“老家许昌”微信公众平台已刊发原创文章5000余篇。

注:1、 本文原题:《许昌的土山土岗和土龙》。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2、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版权归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

(砸稿时,请注明“原创首发”)

汉魏古都许昌景点 许昌三国文化古都

1. 许昌三国文化古都

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都城也迁到了许昌。

公元204年,曹操击败袁绍,把自己大本营迁往邺城。

公元208年,曹操被封为丞相。

公元213年,曹操被封魏公,加九锡。

公元213年,曹操被封魏王,等级为诸侯国。

公元220年,曹丕在许昌的繁城,接受禅让,代汉立魏。不久,曹丕迁都洛阳。


2. 许昌三国文化遗址

赤壁?


3. 许昌的三国历史

许昌在三国时是曹魏的国都。


4. 许昌三国文化旅游

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都许,许昌迎来了继“许昌人”“许由牧耕”“夏禹建都”之后的第四个辉煌时期。

建安大道

建安大道位于著名的西湖公园北,西起劳动路,东与莲城大道相交接,是许昌市区的一条主干道。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都许,改年号为建安。此后,曹操父子在修定武功、经营霸业的同时,重视文学的创作与兴盛,以“三曹”“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人们开创了具有一代新风的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华丽篇章。

灞陵路

灞陵路位于许昌市灞陵公园东,北至帝豪路,南至新兴路。公元200年,曹操攻下徐州,刘、关、张兄弟失散,关羽为了保护二位皇嫂,暂归曹。曹操感于关羽的义勇,对其礼遇有加。后来,关羽探知刘备下落,便封金挂印,辞曹而去。当行至许昌西八里桥(今灞陵桥)时,曹操率文武官员追至此相送,并赠战袍一件。关羽恐曹有诈,于马上横刀挑袍。著名的关公挑袍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莲城大道

莲城大道是许昌的一条主干道,西接七一路,东至京港澳高速。据传说,曹操晚年头疾严重,屡治不愈,后华佗献一偏方,说常喝莲花汤、枕莲花枕,有益于缓解。于是朝臣们便大量开塘种藕,许昌称为“莲城”也缘于此。

毓秀路

毓秀路位于许昌市中医院西,南起新兴路,北至莲城大道。汉献帝迁都许昌后,于城西南处修建了一座高大的祭台,名曰“毓秀台”,用于祭祀上天,祈求风调雨顺。今在许昌张潘镇的汉魏故城中,毓秀台遗址尚存,每到节假日,到此凭吊怀古的三国文化爱好者络绎不绝。

议台路

议台路南起新兴路,东至莲城大道,紧邻清潩河西岸。曹操迎汉献帝入许后接受许昌人枣祗的建议,把屯田积粮作为重要的政策。鄢陵一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自然成了主要的屯田之地,曹操也常到那里与屯田官商议屯田之事。今鄢陵县马栏镇议台村西有一高台,名曰“议事台”,又名“议台”,就是当年曹操与屯田官商议屯田之事的地方。

运粮河路

运粮河路是位于九六七六厂南门前那条小路。运粮河水就从这条路中间的运粮桥下缓缓流过。曹操迎汉献帝入许后,中原地区诸侯割据、各自为政,曹操为了统一大业,不断外出征战,为了方便给军队运送粮草,就修了一条人工河,即今天的运粮河。

魏武大道

魏武大道是许昌东城区与魏文路、学院路平行的又一条双向十车道南北大道,道路平整宽阔,路边绿树成荫。曹丕登基后,追念曹操功绩,追认曹操为魏武帝。曹操的雄才大略与其谥号可谓名副其实。

八龙路

东汉末年,许昌名士荀淑,为人刚正,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荀淑不但严于律己,家教也非常严格,他的8个儿子在其严格要求下,个个德才兼备,人称“八龙”。曹操最重要的谋士荀彧、荀攸皆出自荀氏家门。许昌市区东北处的著名胜迹“八龙冢”就是荀淑之墓。

华佗路

华佗路是许禹干道入市区处与西大街 连接的一段路。华佗,东汉末年名医,发明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华佗曾在许昌为曹操治疗头疾。华佗死后,葬于今许昌县苏桥镇石梁河畔,今华佗墓犹在。


5. 许昌三朝古都历史文化

许都是中国古都之一,是许昌的别称,位于今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东部15公里张潘镇古城村。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自洛阳迁都于此。

曹操迁都许都:

1、许昌当时属于豫州,曹操之前击破了汝南和颍川的黄巾军,吕布也被他赶去了徐州,许昌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皇帝当然要掌握在自己可以控制的地方才能放心。

2、许昌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它三面环山,西北有嵩山山脉,西部有石人山、白云山、伏牛山等山脉阻隔,南部有大别山、博山等山脉横亘,只有东部是开阔的平原。而当时许昌北面有袁绍,东南有袁术,南面和西南分别是刘表和张绣,东面是吕布和刘备,曹操选此形胜之地作为新的都城和他争霸的根基,不得不佩服他的战略眼光。

3、当时他实力远不如袁绍,如果依然以洛阳为都城,与许昌相比,洛阳更靠近袁绍的实力范围。事实上,袁绍手下的谋士沮授和田丰等人就曾建议袁绍偷袭许都夺回汉献帝,袁绍之所以犹豫了,可能和许都的地形有关。

试想一下,如果汉献帝依然在洛阳的话,也许袁绍就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进攻洛阳夺回汉献帝了,在当时曹操势力还不是很强大的时候,曹操选择许昌也是为了避开袁绍的锋芒,这是个大家心知肚明的原因。

4、除了防备袁绍之外,洛阳周边其实也并不安全,当时李傕郭汜势力虽然混战,但是实力尚存,洛阳西去就是河东,河东过去就是关中李傕郭汜的实力范围,而且洛阳周边的黄巾残余势力还没有被剿除干净,仍然定都洛阳实在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5、前面说过,董卓在离开洛阳迁都长安之前曾经对洛阳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几年过去了,诸侯都忙着征战,要重新修复洛阳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倒不如找重新找一个。

6、洛阳虽然不能再次成为都城,但是它在天下士人和忠于汉室的人心目中的地位仍然崇高,如果曹操把都城定在远离洛阳他的大本营兖州,那一定会使曹操陷于舆论的漩涡之中,但是对曹操来说,这个地方又不能离兖州太远,从地图可以看到,许昌位于洛阳和兖州之间稍偏向洛阳,以此作为新的都城,天下士人和忠于汉室之人可以接受,曹操也可以接受。

7、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洛阳一带长期经历战火,早已民穷地乏,经济凋敝,粮草补给和后勤保障是个很大的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来如此。而许昌一带历来是重要的产粮区,而且交通便利,筹粮也远比洛阳方便很多。

8、不得不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许昌地区包括周边的颍川郡,当时是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是当时天


6. 许昌三国文化古都在哪

曹魏古都是三国时期,曹操的国都,改魏时,定都许昌,也称许都!当时的许都空前的繁盛,文化,政治经济以及战略地位!迄今还留有曹魏丞相府和关羽割袍断义的霸凌桥,以及曹冲称象的公园!当时许都的水系也直通长江,火烧赤壁之战的运粮部队就是从许昌现今的运粮河运出!


7. 许昌三国古迹

一处古迹,少不了对联。有关春秋楼的对联很多,最有名的还是《三国演义》里提到的一副: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这副对联,原在当阳玉泉山关帝庙处。许昌关帝庙建成后,便移至于 此,成为许昌春秋楼的主打对联。


8. 许昌是三国文化之乡

许昌,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尤其汉魏时期的辉煌历史早已成为许昌独特的人文资源。曹操“挟天子以令大臣”,迎汉献帝都25年,“修耕植以蓄军资”,使许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为了弘扬许昌的三国文化,许昌建立了曹丞相府,曹丞相府位于许昌市老城中心的繁华地带,是在原来曹操大营和办公的遗址上恢复重建的,是国内目前第一个全方位展示曹魏文化的主题景区。


9. 三国故都许昌

郑州,河南省省会城市,地处腹地,为九州之中,十衢,东连七朝开封,西接八朝古都洛阳,南邻三国故都许昌,北面为新乡和焦作市。

西南部为嵩山山脉,西北沿黄河为岳山、广武山丘陵地带,东南部是黄淮平原,有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从境内流过,地势西高东低。


10. 许昌三国故里

许昌之名始于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而考其沿革,则更为悠久。相传,“许”源于尧时,因许由牧耕此地而得名。夏王朝建立后许地是夏王朝活动的中心区域,夏启建都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钧台在今禹州市三峰山东麓)。  殷商时期许地分布的诸侯国和部落有历(今禹州市境内),有熊氏(今长葛市境内),昆吾(今许昌县境内),康(今禹州市境内)。  春秋战国时期许地先后为郑、楚所据。分属韩、魏、楚。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置颍川郡,治阳翟(音狄,今禹州市)。颍川郡辖12县,许县(今许昌县)、阳翟县(今禹州市)、长社县(今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属之。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许县,置颍阴县(治今魏都区)。许县、颍阴县、阳翟县、长社县(治今长葛市老城)、鄢陵县(治今鄢陵县彭店乡古城村)、襄城县均属颍川郡。  三国时期,魏称颍川郡,属豫州,许昌县、颍阴县、鄢陵县、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许昌为魏五都之一。魏黄初二年(221年),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置许昌郡(治今许昌县张潘故城)。景平元年(423年),许昌郡城被北魏大将周几夷为平地,其地为北魏所据。北魏置颍川郡,治长社(今长葛市老城)。西魏置许昌郡(今长葛市老城)。东魏天平元年(534年)改为颍州。武定七年(549年)改颍州为郑州,治移颍阴(今魏都区),领阳翟、颍川、许昌三郡。北齐将颍阴县并入长社,以长社为颍川郡治。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改郑州为许州,治长社(今魏都区)。  隋时改许州为颍川郡,辖14县,颍川(今禹州市)、长葛、许昌、氵〖KG-2〗隐强(今鄢陵陶城)、鄢陵、襄城诸县属之。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颍川郡为许州,鄢陵、长葛、阳翟、许昌诸县属许州。天宝元年(742年),许州改称颍川郡,属河南道。长社(今魏都区)、长葛、阳翟、许昌、鄢陵诸县属颍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许州。北宋初,许州,隶京西路。元丰三年(1080年),升许州为颍昌府,隶京西北路。大观四年(1110年)称许州,隶京西北路。  到了元代许仍为州,长社、长葛、襄城县属之。鄢陵属开封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长社县,并入许州,领4县,长葛、襄城属之。许州、钧州均隶开封府。万历三年(1575年)钧州改为禹州。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将禹州改为均平府。清初,许州、禹州属河南省。雍正二年(1724年)许州升为直隶州,长葛属之。鄢陵属开封府。雍正十三年(1735)许州升为许州府,临颍、郾城、襄城、长葛、密县(今新密市)、新郑属之。许州府、开封府均隶河南省。  中华民国成立后,许州改 许昌县,改禹州为禹县,与长葛县均属河南省豫东道。鄢陵县直属河南省。1926年,废道为区,许昌为河南省第二行政区,治许昌(今魏都区)。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治郑县(今郑州市)。鄢陵直属河南省。  1932年,许昌为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许昌,辖许昌、鄢陵、襄城等9县。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  1944年5月,长葛、许昌、鄢陵、禹县先后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同年10月,八路军进入豫西,开辟了禹密新(今禹州市、新密市、新郑市三地交界处)、禹郏(今禹州市、郏县交界处)抗日根据地,建立了禹密新办事处和禹郏县抗日民主政府。1945年5月,八路军冀鲁豫部队在鄢陵、扶沟交界处开辟了水西抗日根据地,建立鄢扶县抗日民主政府。同年8月日本投降,许昌复为国民政府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许昌(今魏都区),辖许县、鄢陵、襄城等9县。长葛、禹县仍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  1947年12月15日,许昌解放。1948年初至1949年,先后成立许昌县、许西县、沙北县、长洧县、鄢陵县临时人民政府与许昌市(今魏都区)人民民主政府。许昌、鄢陵、长洧属豫苏皖区五专署;许西、沙北、禹县属豫西行署五专区。  1949年2月,豫西行署二专区与五专区合并,成立许昌专区(专员公署驻许昌市今魏都区),辖许昌市(今魏都区)、许昌县、长葛、鄢陵、临颍、漯河市、郾城县、舞阳、叶县、襄城、禹县、郏县、宝丰、鲁山、临汝15个县市。  1953年1月,淮阳专区所属周口市及扶沟、商水、西华三县划入许昌专区。  1954年9月,临汝县划入洛阳专区。  1958年4月,撤销周口市,设镇,划入商水县。同年12月,平顶山市划入许昌专区。  1960年,撤销许昌县,并入许昌市(今魏都区)。1961年10月,恢复许昌县建制。  1964年3月,平顶山市改称平顶山特区,从许昌专区划出。  1965年5月,扶沟、西华、商水3县划入周口专区。  1970年,许昌专区改称许昌地区,辖禹县、长葛县、许昌县、鄢陵县、临颍县、郾城县、舞阳县、襄城县、叶县、宝丰县、鲁山县、郏县12县和许昌市(今魏都区)、漯河市。  1979年,舞钢区从平顶山市划入许昌地区。1982年11月复划入平顶山市。  1983年10月,许昌地区所属的鲁山、宝丰、叶县划入平顶山市。  1986年2月,许昌地区撤销,许昌市升为省辖市,辖魏都区、许昌县、长葛县、鄢陵县、禹县。襄城、郏县划归平顶山市。舞阳、临颍、郾城划归漯河市。  1988年6月25日,禹县改为禹州市。  1993年12月14日,长葛县改为长葛市。  1997年8月25日,襄城县从平顶山市划入许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