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许曹植墓

通许曹植墓

通许七步村曹植墓是在明成化六年发现的,也就是1470年。那年夏天,黄河决口,曹植墓所在的土岗被大水包围。到了冬天,大水退去,土岗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洞穴,穴中有石门,从外面闩住,正中竖一石碑,上刻“魏曹植之墓”,后来人们捐资为曹植修了祠堂,再后来又增修了观音寺。

1479年,副都御使娄良告老还乡,看到曹植墓的景象后,多方协调,重修了曹植祠和观音寺,首先建祠堂一座,接着又修了崇殿,还修了讲堂、禅室、厢房、厨房,看上去很是雄伟恢弘。

此后的500年间,黄河几次泛滥,因泥沙淤塞,坟冢几乎成了平地,只剩下一个小土堆,院内建筑也几次成为废墟。

1998年,为加强对曹植墓园的保护,省文物局拨出专款,对曹植墓进行了修建,建成了陵园。

地址:通许县长智乡后七步村

东阿曹植墓附近景点 东阿曹植墓门票

1. 东阿曹植墓门票

不怎么好玩。鱼山曹植风景区,现为国家三A级旅游景区,是以地质景观,历史文化相结合的一处景点,坐落于聊城市东阿县鱼山镇鱼山村,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虽然不高,仅仅只有82米,但有着较高的文化底蕴,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国家考古队在鱼山西麓成功发据曹植墓,后期建有神道,子建祠等建筑,鱼山也是一处省级地质公园。

2. 东阿鱼山曹植墓门票

东阿鱼山的曹植墓被考古界公认为真身,不是光靠史书记载证明的,鱼山曹植墓前有北魏时期曹植十一世孙请示当时皇帝立的评价曹植生平的碑,清理墓室时候发现了墓室墙上的砌砖有一块刻了很多字的,上面有曹植死的时候的年号以及明确记载陈王陵营造成功,兖州太守给负责的官员放了长假作为奖励的记载,这两样物证可以印证史书记载,鱼山为曹植墓真身无疑。

3. 东阿曹植墓介绍

曹植墓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鱼山镇鱼山村,依山而建,始建于三国魏太和七年(233年)三月,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曹操三子曹植的墓地。墓室分甬道、前室、后室3部分。1951年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曾清理出土文物132件,其中除玛瑙珠、玛瑙泡、青玉璜数件较精外,其他大部为陶制明器,象车、案、壶、盆、鸡、狗、鹅、鸭之类的文物。

为加强对曹植墓园的保护,1998年山东省文物局拨出专款,对曹植墓进行了修建,建成了现在的陵园。

4. 东阿曹植墓门票多少钱

 有。

曹植有两个儿子。长子曹苗,曾被封为高阳乡公,早夭,没有后代。其名字出现在曹植的作品《封二子为公谢恩章》。

次子曹志,被封为穆乡公,曹植称赞他是曹家的“保家主也”。

公元232年曹植去世,曹志继承爵位,被封为济北王。

公元264年司马炎称帝,曹志降为鄄城县公,后任乐平太守,迁散骑常侍、国子博士,后转博士祭酒。因支持齐王司马攸辅政,坐罪免官。复为散骑常侍。

曹志的儿子曹臣,西晋惠帝时为中郎,封关中侯。他的十世孙曹永洛,曾奏请北齐孝昭帝在鱼山“兴复灵庙”,即维修曹植的墓。

解放后,原平原省文物部门对曹植墓行进发掘,消息传到曹植墓几公里远的曹庙村,村里老人以曹植的后人的身份表示反对,二十多位老人来到发掘现场。其中有一位叫曹可范,他的儿子曹贞退休前在东阿县委党校工作,保存有“隋碑”,立于隋开皇十三年(593年),原立于曹子建庙内。碑文中有“十一世孙曹永洛”七个字。

从曹植去世的232年到曹永洛奏请建立曹植灵祠的561年,三百多年的历史烟云,曹氏后人经历那些碾转迁移已无从得知,但他们的后人一直存在,是个不争的事实。

5. 东阿鱼山曹植墓图片

国家级4A风景区聊城共4家,分别是东昌湖风景区、天沐·江北水城温泉度假村、景阳冈·狮子楼旅游城、中国阿胶博物馆·东阿阿胶养生文化苑。

国家3A级景区聊城共7家,分别是姜堤乐园、聊城植物园、中华第一梨园、鱼丘湖旅游区、东阿鱼山曹植墓景区、清平镇生态旅游区、高唐县双海湖风景区。

6. 东阿曹植公园收费吗

洛神湖公园的历史来源于东阿王曹植的名篇《洛神赋》,借洛神之名命名此湖为洛神湖,一个女性的名字不但蕴含了水之柔美,传承了神话传说般的美丽故事,而且将东阿的神奇文化推向了极致。

说起曹植的《洛神赋》,这还要回顾他不及而立之年,就开始屡遭政治排挤,至魏太和六年(232年)去世时年仅41岁,死后葬于东阿鱼山西麓。其《 神赋》借梦遇洛神宓妃而无交欢之情为寄托,表达了思君恋阙报国无门的深沉哀怨,也表达了满腹压抑欲追幸福却不得的矛盾情怀。

洛神者,洛河之神灵宓妃也,相传为伏羲之小女儿,玩耍时淹死在洛水,死后被封为洛水之神。

7. 东阿曹植墓门票多少钱现在开门吗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死后谥号思。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太和三年(229年)38岁的曹植徙封东阿,其间潜心著作,研究儒典;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陈王;11月曹植在忧郁中病逝,时年41岁,遵照遗愿,将其葬于东阿鱼山。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8. 东阿曹植墓图片

曹植墓的地理位置现在在社会上争论有多处,其中以山东省东阿县鱼山镇的曹植墓最具代表性。根据《三国志·曹植传》记载,曹植曾被封为东阿王,在东阿时常登鱼山游览,有安寝于此的愿望,死后其子遵嘱将其葬于此。

另外还有三处曹植墓:一处是河南淮阳城南三里之“思陵冢”。曹植晚年以陈四县被封为陈王,食邑3500户。当年即死在这里。

《河南通志》记载:“曹植墓在陈州南三里,魏封陈思王。”

《大清一统志》说:“三国魏曹植墓,在淮宁县南三里。”

一处是河南通许七步村曹植墓。曹植两度被封为雍丘王,在雍丘生活时间最长,此地又是著名的《七步诗》诞生地。

明成化八年(1472年),夏季发大水,墓被大水冲刷,出现一穴,遂发现一石碑,上书“三国魏陈思王之墓”。

一处是安徽肥东县八斗镇曹植墓。据《合肥县志·魏志》记载,当年曹植登上八斗岭(古称鱼山)时,曾赞此地风光秀美,死后若能葬此而无憾。

经考,在今八斗镇南侧150米处,有曹植墓(亦说衣冠冢),并有“王子建之墓”墓碑,世称“八斗陵”。

9. 东阿曹植公园在哪里

东阿洛神湖面积156.8公顷。

东阿洛神湖国家湿地公园,又名曹植公园,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公园湿地面积约156.8公顷,环境独特、植被丰富。湿地主要包括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库塘湿地、影视城、药王山,集湿地生态文化展示、科研宣教、休闲健身功能为一体。洛神湖在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城区以北,坐落于洛神湖公园中。

10. 东阿曹植墓在哪里

曹植最终是在忧郁中病逝。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壮心不已的曹植急切地渴望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他曾多次慷慨激昂地上书曹叡,要求给予政治上的任用,但魏明帝不予理睬。太和六年(232年),曹植被改封陈王,11月曹植在忧郁中病逝,时年41岁,遵照遗愿 将其葬于东阿鱼山。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散文:登鱼山拜谒曹植墓 || 刘平

作者简介:刘平,祖籍河南商丘,现供职于中原油田。中原油田作家协会会员,濮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鱼山拜谒曹植

文 / 刘平

人们蜂拥山东,趋之若鹜的是登泰山、拜孔孟、吃海鲜……很少有人知道在鲁西北寂寞的一隅,还长眠着一位旷世奇才。他生前命运多舛,死后依然孤独寂寞。他虽出身帝王世家,才高八斗、风流倜傥,最后却屈辱飘零,颠沛流离。那些扬扬洒洒的文字,便是他孤高、纯情、失意、飘零的真实写照。他就是曹植。他长眠的地方就在东阿县境内的鱼山。

东阿,这个鲁西小县城,热情而又低调。前不久,笔者骑着单车从河南濮阳出发,沿黄河大堤一路来到鱼山,寻访一代诗魂的踪迹。

鱼山,坐落于东阿县城东南20余公里处的黄河岸边,属泰山余脉,海拔不足百米,因其形似甲鱼故名鱼山。因汉武帝作《瓠子歌》中有“吾山平兮钜野溢”之句,又名吾山。也是中国佛乐一一梵呗的发源地。

鱼山景区大门朝西,为仿汉魏建筑,古朴典雅。大门内是一所小院,即“子建祠”,座北面南,幽静而肃穆。祠内塑有曹植雕像,神态安祥而威严,周围陈列着其生平简介和典籍。据1951年曹植墓发掘资料记载:曹植墓除了一些生活用品及陶制的小动物、几块玉器和一把宝剑外,还有28块骨骼。遗憾的是,在动乱年代这些珍贵文物已经散失了。笔者不禁感叹,曹植贵为王侯,死后的随葬品竟是如此的简朴和寒酸,无论如何,这些东西和曹植当时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曹植(192一232年),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曹魏著名的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第三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死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三曹”。曹植虽然在与曹丕争夺权力的道路上失败了,但却没有淹没他的斐然文采。其一生文学成就巨大,可谓一时之文坛泰斗。其中救了他性命的“煮豆燃豆萁”和浪漫的《洛神赋》只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两篇,或许很多人不知道,他的著述颇多:散文、书信、杂论、表疏俱为大成。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才高八斗的典故即源于此。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然而,曹植又是一个悲剧人物,终其一生,为才所困,为情所累。才学和爱情,既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荣誉和安慰,同时也给他招来了无尽的灾难。为此,人们敬重他的才华,也同情他的遭遇。

出子建祠,沿小路登山,不远处就是曹植墓。曹植墓位于鱼山西麓,坐东朝西,依山营穴,封土为冢。墓室前,几通碑碣肃立,斑驳的碑面昭示着岁月的沧桑。墓穴南侧有一通沈雁冰所题的碑,字体在行草之间,洒脱俊逸,似乎也象征了王侯的性格和特点。“魏陈思王曹子建墓”几个字简洁明练,勾画之间自显非凡气度。墓室顶上奇石悬崖,峻峭陡壁,草木葱茏,几株盆景似的古柏从绝壁罅缝中钻出,显得苍翠劲拔。在墓门北侧上方石壁上,书有“闻梵”两个朱红大字。据说,此处便是曹植当年闻听梵天之乐的地方。据《法苑珠林》载:曹植“尝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婉,其声动心,独听良久。”于是“乃葷其音”,制作了梵呗,后世称之为“鱼山呗”,为中国最早的佛教音乐

太和三年(229年),曹植开始了他颠沛一生的一次重要迁徙,由雍丘(今河南杞县)迁徙东阿(受封东阿王)。由于与曹丕之间的“萁豆相煎”,曹植的权力和人身自由受到了很大限制,他非常苦闷,经常登临鱼山,吟诗作赋,抒发情怀。根据史料记载,曹植在东阿生活的时间并不长。太和六年(232年)2月,他又被迁徙陈地(今河南淮阳)为王,在东阿的时间实际只有两年零两个月。同年11月,他病逝于陈地,时年41岁。因生前常“登鱼山,临东阿,谓然有终焉之心”(《三国志.曹植传》)。曹植死后第二年,即公元233年3月,其子曹志尊嘱将其遗骸迁葬于鱼山,依山营穴,封土为冢,于是便有了鱼山曹植墓。千百年来,众多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凭吊这位风流才子。

曹植墓葬处,山体裸露,岩石经过千万年风化已开始剥蚀。覆盖着土层之处长满了荒蒿榛莽和一些开着小白花的荠菜。几株古柏孤独地守在那里。石阶迤逦而上,亭台兀自孑立,形影相吊,整个陵地空旷、寂寥。

曹植墓通往山顶的小路旁,排列着数十通石碑。每块石碑的字里行间无不充满了对这位“才高八斗”的才子英年早逝的叹息之情。其中一通当代诗人臧克家的题诗碑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生平未展志凌云,诗园陈思王位尊。墓道幽明通今古,斯人已去故物存。”

鱼山之有名,皆因了曹植。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史,也因了曹植,才使“汉魏风骨”、“建安气象”的条陈更加赫然,更加熠熠生辉。而其诗文“骨句奇高”更成为一种至高境界,为历代文人骚客所推崇。

曹植聪明伶俐,10岁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他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才思敏捷、狂放豪饮、出口成章,无人不为他的独步千古的才气所倾倒。也曾深得老爸曹操的宠爱。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

走在“七步路”上,默默吟诵着“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句,再次为他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而倾倒,为他生不逢时、时运不济而扼腕叹息。

沿七步路拾级而上,有一块形状好似静卧的山羊的大石头,憩息在茂密的树林中,这就是著名的羊茂台了。相传这里是曹植读书处。“羊茂台,羊茂台,羊茂台上笔砚摆,翰墨淋漓挥洒处,倾尽腹中八斗才。”这是在当地流传很广的一首诗,据说还被选入乡土教材。站在这里,可以看到碧野万里,黄河奔流。舒展双臂,或许还能感受到故乡飘来的云,黄河带来的故乡之风。这样一处小小的羊茂台,能否承载得起诗人那冠绝万代的风华?能否承载得起历代来鱼山拜谒者的千古幽思?这样一处小小的石台,能否向我们重述那梵呗的妙音?能否告诉我这位才高八斗的大才子“建功立业志未果”的迷茫?

山顶平旷,视野开阔。相相,这里原有一座鱼姑庙,不知何时坍塌了,现在是一座仿汉魏的亭子。坐在亭子里举目远望,黄河在山下打了一个湾折向东北。不远处,一条波光粼粼的小清河东平湖北来,在黄河南岸与浑厚浓重的黄河水连为一体。与此同时,鱼山东南方向起伏连绵的泰山余脉,与西北方向千里沃野也形成了鲜明对比。北面金堤绵亘,似黄龙静卧,沃野万顷,一马平川。近看山下鱼山村民居鳞次栉比,犹如一幅水墨丹青。黄河之水天上来,犹如一曲振聋发聩的交响乐,令人心旷神怡。倘若把酒临风,更有一种君临天下、唯我独尊的感觉。难怪曹植会选择此地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

在鱼山南麓,笔者游览了梵呗寺。曹植在鱼山创作“鱼山呗”,作为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了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作为一个颇有理想和抱负的人,“十一年中三徒都”,是何等的失望和无奈啊!只有这里听到清雅哀婉的梵天之响,与曹植当时的感想发生了共鸣,触动了他那漂泊天依的心灵。对于一个濒于绝望的心灵来说,有经声、梵唱的灵魂该是多么恬静和幸福啊!他把鱼山作为最后的立足点,不愿意再如浮萍一样四处漂泊的心愿,在梵天佛国和经声佛号中,把躯体与青山秀水融为一体,在当时看来,可以说是最好的归宿了。

离开鱼山,已是傍晚。斜阳下,黄河泛着金光,奔流东去。回首鱼山,树色岚光,流霞顾盼,宛若仙境

第二届作家世界杯原创散文大赛进入决赛作品

虚位以待……

山东出土一座墓穴,连下18天大雨,发现28块遗骨,专家:是曹植墓

引言: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上述引言出自《荀子·礼论》,根据这段话,于是便有了“事死如事生”的说法。古人认为,人死后其实是去了另一个世界,所以就修建陵墓,里面甚至有一些陪葬品,这样死者就好像在阳间生活一样,而“事死如事生”其实就是说死后也要和生前一样平等地对待。

古人死后一般讲究厚葬,这是对死者的尊重,但是在三国曹魏时期,却一直有着薄葬的说法。上个世纪山省境内,就发现了一处墓穴,专家对墓穴仔细进行分析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这里是曹植墓。但随后出现的一幕却让人十分困惑不解,墓中仅有28块遗骨,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事情还要从一个小娃娃说起。

专家发现曹植墓

1951年的一天,在山东聊城东阿县鱼山镇鱼山村,一个小男孩拿着一把佩剑正在玩耍,却忽然被一个大人给拦住了。小男孩疑惑不解地望着大人,而大人也是微笑着向他索要手里的佩剑。当接过剑的一刹那,便已经知道这是一件古董,于是花了20元钱从小男孩手中购得,随后便交给了当地的文物管理委员会。

这位大人正是文物普查工作的人员,当这把佩剑现身的时候,当地的文物研究员便很快确定了这把剑非同一般。随后便火速赶到了小男孩的家中,一问才得知这把剑是在鱼山上挖出来的。

连续18天大雨

既然鱼山能挖出古董文物,那么此处一定有个墓穴。于是考古队便开始进入山中,准备寻找历史文物,可是正当他们准备动土的时候,忽然天降暴雨,而且这场雨一连下了18天,从而还引发了山洪等自然现象,考古的进程也被迫延期。

但是多大的困难,也挡不住考古专家探索的脚步,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座古墓终于展现在人们的眼前。随后专家在墓穴之中发现了132件文物,其中包括玛瑙、陶制的壶、陶制的动物、青玉等等,总体来说陪葬品还是十分简陋的。

那么这座墓的主人是谁呢?专家随后在墓穴之中发现了28块遗骨,然后联系历史和墓葬的风格,专家很快推断出这是曹植墓,而且这座墓建于233年,距离我们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

曹植

曹植,是三国时期的大才子,是曹操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曹植一生文采飞扬,著名的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等等,还写出了著名的《七步诗》,其中的“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家都是耳熟能详。

曹植生前深受曹操喜爱,曹操也有让曹植当自己接班人的想法。后来曹操派给曹植带兵解救曹仁的任务,曹植却在前天晚上喝得酩酊大醉,曹操便十分生气,决定不再重用他。

28块遗骨让人不解

那么专家为何断定这里是曹植墓呢?因为曹植曾被封为东阿王,曹植在东阿时,就经常来鱼山游玩,而且死之前还曾说有意葬于此地的心愿,而此处的墓穴就在东阿县的鱼山之中。

其实早在发掘古墓之前,这里就曾有一句民谣“破开曹子建(墓),富了九州十府一百单八县”,这里所说的曹子建,就是曹植。那么破开了曹植墓,里面的物品却十分有限,从这一点上可以反映出曹植生前还是十分简朴的,死后的陪葬品也十分简陋,这也和当时曹魏时期的薄葬习俗有关。

比如曹操就曾颁布了一道《终令》,里面记载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

但是随后发现的28块遗骨,却让专家百思不得其解。按道理来说,此处是曹植的墓穴,应该有完好的棺椁和尸骨才对,但是专家在棺椁之中,仅仅发现了28块遗骨,那么其他的骨头去哪里了呢?

对此有的专家解释说,这座曹植墓,很有可能之前就有人来光顾了,如果此说法成立,那么墓中也许还有很多陪葬品,如今已经音信全无。而为什么某些人要把曹植的遗骨随意丢弃,一直是个谜团。专家想到这里很是气愤,毕竟如果完好的遗骨还在,就能破解曹氏家族的密码。

这也不得不说,曹植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死后依然被人如此对待,实在是让人感到惋惜。

1998年,山东省文物局特地拨出一笔款项,用于对曹植墓的修建,如今这里已经成了一座陵园,并且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结语

曹植墓其实从挖掘之初,一直到初现真容,都是疑点重重。为何在挖掘之前,要连下18天暴雨,难道真是普通的自然灾害,还是有什么特殊的暗示?为何曹植墓只有28块遗骨,那些抛弃曹植遗骨的人是何用心,如今这些谜团早就淹没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不过如今的曹植墓得到了保护,也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毕竟三国时期所发现的古墓少之又少,曹植墓的发现,对于历史专家研究三国时期的背景,有了一个很好的现实依据。

今日话题:你认为曹植墓中为何仅有28块遗骨,因何在挖掘前连续下18天暴雨?欢迎在下方写出自己的观点,我们一起交流。

文 | 国学大观园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国学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