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山遗址

同盟山遗址

同盟山遗址该山(坛)为昔年周武王率师伐纣,在商郊牧野举行战前誓师的盟台,史料记载为诸侯兵捧土封之,即《尚书·牧誓》所载的牧誓之所,也是武王军举行牧野大战现存于地表的唯一物证。其文化层丰富,考为龙山文化至商周文化遗址,属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诸侯演武场”、“诸侯井”、“周武王饮马池”、“姜太公校阅台”等古迹遗存与该山(坛)相依相连,交织形成了追溯牧野战景、寻古探幽的千古景观。

山西大同“许家窑遗址”旅游开发构想

山西大同“许家窑遗址”旅游开发构想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04期 武全(山西大同大学商学院)

摘要:许家窑遗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古城村境内,是迄今为止我国旧石器中期古人类化石文化遗存最丰富和规模最大的遗址之一。因其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具备一定的旅游开发条件,因而可将“许家窑遗址”以博物馆形式进行保护开发,同时辐射周边景观,依托北京市和大同市,以点带面,形成一个内涵丰富的立体旅游区。

一、“许家窑遗址”的发现及意义

许家窑遗址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才面世的。据有关资料介绍,许家窑遗址的发现过程大致是这样的:1973年6月初,考古工作者卫奇和盖培在虎头梁地段进行考古发掘,为了扩大战果,他们商量决定向西延伸,于是卫奇便到雁北地区进行调查。根据以往的经验,他首先到当地的药材收购站了解龙骨的收购情况。所谓龙骨,实际是古代的大象犀牛等哺乳动物骨骼的化石,因其有药效作用,药材收购站都按药材收购。在大同市,卫奇来到了位于四牌楼西侧的药材收购站里。一位姓李的老收购员热情接待了他,不但领他进库房参观收购的大量龙骨,而且提供了好多处化石的来源地,其中阳高县古城公社许家窑村引起了卫奇的注意,因为一枚比较完整的古棱齿象的第三臼齿化石就出自那里。次日,卫奇直奔许家窑村。在村民热情的引领下,他很快就在许家窑村和侯家窑村之间的长形沟内找到了龙骨的产地,同时找到一些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残片和2件具有人工打击痕迹的石片。9月,著名学者贾兰坡、王建和甘肃省博物馆的谢骏义在卫奇陪同下来现场察看,仔细研究了从当地收购的一些化石标本,回所后写了《阳高许家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报告,发表在1976年第2期《考古学报》上,这是有关“许家窑遗址”的第一篇报告。

1976年春,以贾兰坡为领队,卫奇、李超荣和郑州大学历史系的王炳祥等人组成考古发掘队,对“许家窑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这次发掘后,根据文化遗物和地理条件,将曾经活动于此的古人类定名为“许家窑人”。为了更多了解“许家窑人”及其生活行为等情况,又先后与1977年和1979年两次进行了发掘。从此,“许家窑遗址”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极大的关注,沉睡了10万年之久的“许家窑遗址”也得以面世。

根据1976年发掘报告,从文化渊源上可以认为,“许家窑人”及其文化遗存是北京猿人文化的继承,无论从分布规模还是埋藏内涵上看,都可以与北京猿人遗址相媲美。许家窑文化的发现和研究,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找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遗存,发现了至今仍然为数不多的晚期智人化石,同时在文化渊源的探索中,它将早期的中国猿人文化和晚期的峙峪文化联结起来,充当了过渡桥梁。

20世纪以来,山西北部一系列重大的考古发现,使史学界得出了雁北(古大同湖周围)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的结论,而迄今所知雁北人类最早的祖先就是“许家窑人”。它与丁村遗址(距今20万年)和西侯度遗址(距今180万年)一起,共同组成了纵贯全省,涵盖整个旧石器时代历史的三颗古遗址明珠,在国内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1996年,“许家窑遗址”被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二、“许家窑遗址”的现状及其尴尬的处境

“许家窑遗址”就目前来看,并没有引起山西省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或者说至今根本就没有进行必要的保护,开发更无从谈起。遗址的现状可以说非常荒凉,一眼望去,只有当年发掘过的废墟,可以说明此处为一处国家级文保单位的只有两块说明性的碑文,一块是山西省人民政府立下的,另一块却是河北省人民政府立下的。然而,让人觉得尴尬的是,在这两块碑文上,一块写着“许家窑遗址”,另一块却写着“候家窑遗址”。原来,所谓的许家窑村和候家窑村,二者仅仅由一条叫梨益沟的小沟相隔,沟西为许家窑,沟东为侯家窑。但是,当年的考古发掘地就在沟西,也就是许家窑村,考古发掘留下的痕迹至今可见。但是后来河北方面注意到了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关系,并给与了相当的重视,也进行了考古发掘,并申请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候家窑遗址”,甚至将这一遗址命名为“候家窑—许家窑”遗址。

该遗址的发现始于上世纪70年代,其发现过程已在前文陈述过,考古学家以发现“许家窑人”遗址为题发表了许多论文,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因此说,“许家窑人”遗址这一名称早成定论,无可辩驳。中国社会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贾兰坡教授虽为河北人,但他将遗址定名为“许家窑遗址”而没有定名为“候家窑—许家窑人”,必然是从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出发,是为历史负责的科学结论。

文明没有国界,更没有省界可言。但是,文明却应该有省籍!“许家窑—泥河湾”在地质史上是一体的。泥河湾盆地或者整个阳原盆地,如同本省的天(镇)—阳(高)盆地一样,本身就是大同盆地的自然延伸部分,孕育“许家窑—泥河湾”文明的古大同湖主体就在山西省的雁北地区。当时学术界之所以把许家窑的古人类命名为“许家窑人”,应有以下考虑:1、侯家窑村所在的河北省阳原县东井集乡,先前一直属于山西省阳高县管辖;2、泥河湾层的古文明研究已有一定基础和知名度,而与其有共同文明母体的山西省雁北地区,显然也应有命名,避免以偏概全。但遗憾的是,河北方面在有关“许家窑——泥河湾遗址”的报道中,有关许家窑的内容很少,即便提到,也多以侯家窑代替,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可见,与河北方面的关注重视相比,山西方面却是让人尴尬的沉默。所以,为了防止这种文化抢夺现象的发生,为了让珍贵的“许家窑遗址”价值重现,亟需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和有效的保护!

三、"许家窑遗址"旅游品牌的开发方案与规划构想

在了解了"许家窑遗址"的重要意义和其目前的现状之后,关于“许家窑遗址”的开发方案,我认为可以将“许家窑遗址”作为一个点,以博物馆的形式进行旅游开发,建设“许家窑遗址”博物馆,同时辐射周边景观,依托北京市和大同市,以点带面,形成一个高品质的旅游区。这一设想方案的可行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证明:

(一)以博物馆作为“许家窑遗址”的开发形式的可行性分析博物馆是人类文明成果的保护者和宣传者,其核心内容就是“知识殿堂”的教化功能。博物馆属于大众,通过博物馆的展示与普及,有利于保护该遗址文化与自然遗产,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增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亲融与和谐,也有利于带动当地旅游和地区经济,面向公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许家窑遗址”仅在1976年、1977年和1979年的三次发掘中,即获得人类化石材料17件,哺乳动物化石20种和一批骨、角器,还有各类石制品2万余件。其中,仅大大小小的石球就多达1079件,最大的重达1500g以上,直径超过100mm,最小的不足100g,直径在50mm以下。有的石球制作得滚圆,有的是半成品和毛坯,它们清楚地显示出石球制作的全过程。在一个遗址中发掘出这么多石球,在世界考古史上也颇为罕见,成为“许家窑遗址”文化的显著特色和独特风貌。

(二)具体操作的可行性分析“许家窑遗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古城村。就阳高县而言,它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东与大同市的天镇县和河北省的阳原县接壤,南与大同市所属的浑源广灵两县以山为界,西与大同市所属之大同县毗连,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丰镇兴和县隔山为邻,是东望北京,西进大同,南下太原的必经之路。境内有京包铁路、大秦铁路及109国道、京大高速公路、大塘公路和301国道横穿东西。省道公路纵贯南北,乡村公路纵横连网,经纬交织。“许家窑遗址”本身距离京大高速公路只有7km,独特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成为其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阳高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北有延绵15km的明代古长城,南有主峰海拔2420m的六棱山火山群体连绵起伏,原始森林蔚然茂密,以寺庙为主体的历史遗迹比比皆是,堪称为极有开发价

三、“许家窑遗址”旅游品牌的开发方案与规划构想

在了解了“许家窑遗址”的重要意义和其目前值的旅游胜地。此外还有大泉山、致富山云林寺、大辛庄古堡、孤山温泉度假村、罗文皂怪坡、友宰秋林冰洞、古城汉墓群、西团堡峪的白面坡和神泉等一大批正在开发和即将开发的旅游胜地。这些景观完全可以和“许家窑遗址”一起打造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名牌旅游产品。

一个成功的旅游产品,必然不是孤立的,地域性旅游产品更是如此,需要有相应的旅游要素作为补充。阳高糖糕、拿糕、肉泡糕、大泉山白酒、尤其是阳高的杏脯,更是闻名遐迩,远销东南亚及日本等国。此外,由于阳高地处边塞,地域特色明显,处处可见号称冬暖夏凉的“土窑洞”这一黄土高原特有的建筑形式。此外,阳高温泉众多,水质优良;“二人台”历史悠久,风格独特;都是极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总之,吃粗粮,住窑洞,游奇妙景观,购特色物产,洗温泉,赏“二人台”,这些旅游要素使“许家窑遗址”博物馆旅游产品具有立体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其文化内涵是相邻地区无法比拟的。

(三)具体实施建议综上所述,“许家窑遗址”完全具备旅游开发的条件和可能性。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申请修建“许家窑遗址”博物馆,使它成为我省历史学和人类学教育基地,把“许家窑遗址”博物馆作为重点旅游产业项目来抓,专人管理,专项负责。

2、开通许家窑交通专线。便捷的交通是旅游目的地实现的关键,要尽快打通“许家窑遗址”与京大高速公路的连接路段。该遗址现距京大高速公路只有7km,如果能将这一路段打通,将为“许家窑遗址”旅游开发构想方案的实现提供极大的可能。

3、积极筹措社会资金,树立“举市场之力”发展旅游业的观念,广泛吸收外来资金和社会资金,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当地的硬件设施。

4、在建设“许家窑遗址”博物馆的同时,充分挖掘阳高县和雁北地区的厚重人文特色文化,利用粗粮饮食文化、娱乐项目和其它乡土气息浓郁的地方文化,打造全面立体的旅游产品,真正实现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六要素,与遗址博物馆形成互动。同时要不断增强当地居民的旅游服务意识,培养友善、友情、友谊的旅游氛围。

5、开发多条旅游线路。要把“许家窑遗址”纳入山西省和大同市的大旅游规划中,综合其周边旅游景观,依托大同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山西南部寻根文化,合理设计旅游线路,制作内涵丰富种类齐全的旅游产品。

6、做好遗址保护与开发的辨证统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走“保护—开发—发展—保护”的生态与经济双向良性循环的路子。旅游开发方案的提出首先将保护列为首要任务,做好保护与开发两者的辨证统一,利用遗址旅游开发的过程和所得,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

规划是为了发展,保护与开发也同样是为了发展。开发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让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无疑是一种无法推托的历史责任。这份真实而脆弱的文化遗产,只有被大众关注和分享,才更具有生命力。“许家窟遗址”这一旅游品牌的成功塑造,也必将成为三晋大地乃至全国的一个旅游新星,实现其文化和旅游价值的统一。

石景山模式口将建下沉式遗址公园,其中故事同样精彩!

说转型、讲奥运

道不尽石景山科技与创新

但咱石景山也是个有历史传承的地儿

今天小编带大家看看

模式口改造工程的最新进展

近日,模式口大街中段改造工程已经基本完工,往日密集的架空线现已入地,街两旁的房屋也已修葺一新,已经完成外立面改造和房屋保温施工。

改造前↑

走在街上,过去脏乱的小门脸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苍松翠柏、花池竹林,街边的房屋则呈现出清末、民初等各式风格,置身其中,仿佛又回到了那条古道神韵的历史古街。

这穿越般的古街已焕然一新

但为什么改造、改成什么样

中间的故事也很精彩

为什么改?

居民有呼声

模式口位于石景山中部,是本市公布的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然而,随着城市化发展,这里的文化历史形态被逐渐淹没,取而代之的是一批低端业态,违建密布、道路堵塞,居民改造升级的呼声强烈。

2016年10月,石景山启动模式口文保区修缮改造,经过两年努力,目前模式口大街中段、模式口南小街两侧房屋已经完成外立面改造,临街商户全部趸租,未来还将引入中华老字号、非遗文化等商业业态。

如何改?

要听取居民意见

“沿街商户趸租,引入非遗、文创等商业业态,绝不是拍脑门、一蹴而就想出来的,而是建立在对街区历史文化风貌的充分了解,汲取政府、专家和地区居民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深思熟虑得出的办法。” 石景山区重点工程建设中心负责人说,“刚刚接手模式口地区的改造任务时,我们并没有着急忙慌的各种项目一起上,而是充分听取专家和居民意见,当时在走访居民的过程中,何大齐老人的《京西古道模式口风情图》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于是我们就沿着这幅图一个房子一个房子去了解,并在改造中还原房屋最辉煌年代时的风貌。”

▲ 点击看大图 ▲

如今,模式口街道两旁的房屋已经改造完毕,清朝的、民国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屋子错落有致,房屋高矮不一,风格不同但却有机统一繁而不乱。

位于模式口大街西侧的“钱庄”大院内,影壁上有一处“燕子求寿”的砖雕。“‘燕子求寿’是以前薛家大院影壁上的一处砖雕,讲的是男孩燕子向南斗、北斗两位老人求寿的故事,而像这样的富有历史故事的石刻在这里还有很多,当年在规划改造的时候我就向工程办负责人建议将其保留。”石景山区民俗专家王成强说,“除了我,工程办咨询的老居民还有马贵、李文亮、仲德信等,都是模式口土生土长、对地区十分了解的老人。征求了我们意见以后,现如今模式口改造完成的房屋的历史风貌,虽然清末风格、民初风格各有不同,但是整体却十分协调,都统一在模式口老街区的历史风貌当中。”

招哪些商业业态?

要体现历史文化

“模式口店铺的招商引资,绝不是一窝蜂式的引进,而是要在保护历史街区传统风貌的前提下,合格一家引入一家,目前我们考虑引进的商业业态是中华老字号、非遗文化、书画艺术、可传承有记忆的手工艺等,不考虑影响环境的餐厅酒店。”负责人介绍,“通过5年趸租,引入合适业态,为的是起到引导作用,让百姓意识到没有了低端业态不仅能够实现街区环境友好,还能利益共享,让居民自觉地加入到保护老街历史文化风貌的行动中来。”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负责人介绍,在模式口改造启动前,政府还专门成立了由居民和古建、民俗、生态等专家近百人组成的“众规平台”,征求各方意见,进行摸底调查,形成了建筑风格、定位、产业发展定位等意见建议上百条,最终经专家论证后形成了模式口地区修缮导则。“南小街作为改造试点,能得到居民认可,一大原因是模式口整体改造方案是由专家引领、老百姓参与,大家共同规划而成的。”

这些历史老物件

都“复活”了

有人注意到大街西侧的过街楼遗址旁的店铺并未像其它房屋一样启动改造,只是疏解腾退了低端业态,原来,这也是王成强的主意。“当时主街在下挖市政管线的时候,就挖到了曾经老街的石板路,本来是准备抬走的,但是我告诉他们,这石板搬走了就是普通石头,放这里就是文物,你为什么要搬走呢?”石景山民俗专家王成强说。

如今,过街楼遗址将建成下沉式遗址公园,这些石板也将原址保留。工程改造负责人介绍,王老的意见很有启发,这些没有改造的店面未来会被整体拆除,然后在此建出一个下沉式的道路,游客从大街下来,一侧是石板路,一侧是柏油路,能够零距离感受模式口的古街文化。

不仅仅是过街楼遗址,大街上随处可见模式口历史的点滴。当年磨石后剩下的下脚料被做成了文化墙,地下挖出的街条石原地做成休闲长椅,村里煤改新能源后收集的旧煤炉做成特色文化景观……没有刻板的说教,没有生硬的展板,整条大街就是一本教科书,走在这里就仿佛回到了当年的那条“驼铃古道”。

“模式口大街历史文化保护项目将用3年时间逐步恢复历史时期的建筑风貌,将各时期的建筑风格有机融合,建成后,模式口民俗老街将与北京西山文化带融为一体,成为大西山文化发展带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人说。

斜阳里,古道旁

斑驳石墙在讲述历史沧桑

曾经商贾云集的老街

如今焕然一新再迎新客~

the end

我们的职责

来源:北京日报

大同市9处红色资源入选山西省第一批红色文化遗址名录

山西日报记者孟苗报道 11月9日,省文物局发布消息称: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核定公布第一批省级红色文化遗址名录的通知》于11月2日公布。根据《山西省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有关规定,省人民政府核定中共太原支部旧址(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等191处山西省第一批省级红色文化遗址名录。

据悉,首批省级红色文化遗址名录中涵盖了太原市中共太原支部旧址(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山西国民师范革命活动旧址等13处;大同市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旧址、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等8处;朔州市中共右玉县委旧址、李林烈士陵园等5处;忻州神池县毛主席路居馆、百团大战康家会战斗遗址等13处;晋中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等19处;阳泉市百团大战纪念馆(碑)、阳泉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等4处;吕梁临县中央后委机关旧址刘胡兰纪念馆等37处;长治八路军总部办事处故县旧址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等62处;晋城晋冀鲁豫野战军十二纵队整军地旧址赵树理故居等8处;临汾小李村太岳行署旧址决死二纵队司令部义泉村旧址等13处;运城河东特委革命活动旧址、中共太岳三地委陈家庄旧址等8处;忻州大同共有1处——忻州市繁峙县、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战役遗址

其中,太原市13处、大同市8处、朔州市5处、忻州市13处、晋中市19处、阳泉市4处、吕梁市37处、长治市62处、晋城市8处、临汾市13处、运城市8处、忻州市与大同市共有的1处。

通知要求各市、县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落细落实保护管理责任,按期设置保护标志,科学划定公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珍贵的红色资源,在确保红色文化遗址安全的前提下,加强价值挖掘和传承利用,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来源:山西日报

转载是一种美德,分享是一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