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就义纪念地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就义纪念地

出河南省延津县城关西街口,沿古城墙南行数百米,可见城墙东侧有一六角凉亭,亭内挺着一通方柱形石碑,这里便是太平天国将领、英王陈玉成就义纪念地。陈玉成,1837年出生在广西滕县西旺村一个贫苦家庭,幼年时父母双亡,靠其叔父陈承熔抚养成人。14岁时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由于作战机智勇敢,屡立战功,18岁即被提拔为殿右,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就义纪念地,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就义纪念地简介,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就义纪念地-新乡市延津县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就义纪念地旅游指南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嫡孙陈慎初忆述

(文/黎开模)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出生于藤县大黎里(祭坛大黎镇),被誉为太平天国后期的“两大台柱”之一。他英勇善战,功勋卓著。其嫡孙陈慎初,于1980年12月率家从湖南迁回祖籍藤县定居,被选为藤县政协第一届和第二届委员。陈老一生历经坎坷,但始终坚持继承发扬太平天国英王、祖父陈玉成的革命精神,深受人民的尊敬。在1989年5月,由广东广西两省区举办的纪念太平天国革命起义一百三十五周年学术讨论会期间,中外专家学者近百人慕名专程到“四王”故里藤县大黎参观,并亲切会见了陈慎初先生及其家人,纷纷与陈老及其家人合影、签名留念。我在上个世纪八时年代任藤县县委统战部部长、藤县政协副主席,与陈慎初先生接触甚密,成为忘年至交的挚友。他曾多次向我叙述和提供有关陈家的史事及他个人的一些经历,内容和情节都颇为感人。现特纪实与后。

英王陈玉成忠于天国革命事业,坚贞不屈 壮烈殉难 伟名万古留芳

陈慎初的祖父英王陈玉成,于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7年)九月出生于藤县大黎里西岸村的一户贫苦农家。他天资聪慧,小时在蒙塾就读的几年时间。就从《三字经》一直读到《诗经》。在11岁时,因为父母相继病故而辍学。为生活所逼,他先是给财主家牧牛,后来跟叔父做泥水匠苦活。他生具神勇,在给财主家牧牛时白天同村里一些牧牛少年把牛赶到荒山后,就在那里做攀藤跃涧、舞枪弄棒、飞石击物、“排兵部阵”等游戏,晚上则聚集到邻村的一个武馆里跟师傅练习武艺。他一次邻居家的茅屋失火,火势极旺。他见状,右手拿一条杆、左手拿一把刀,飞身登上屋顶,将燃烧着的茅夹一一撬下,很快将大火扑灭了。此事,被乡间父老称为“神人”。

一八四九年,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领导的“拜上帝会”在大黎一带发展会员,时年12岁的陈玉成参加了 “太平军”编为童子军,以后一直跟随:“太平军”驰骋疆场。他原名叫“丕成”,参加太平天国革命后,天王洪秀全见其忠勇,给他改名为“玉成”,意在“玉能琢成器”。他痛恨封建王朝对劳苦大众的统治和盘剥,对天平天国的革命事业忠心耿耿,对敌作战机灵勇敢,很快就从一名童子军擢升为太军的将领。由于他善于指挥作战,力挽狂澜,战功显赫,于一八五九年六月底由太平条国前军主将晋封为英王,赐八方金印,称禄千岁,提掌天朝九门羽林军,时年仅23岁。他指挥千军万马,驰骋大江南北,相继攻破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的府、州、县城一百五十余处,“威名震天地”,被赞誉为“天朝第一好角色”,是支撑太平天国中、后期半壁河山的坚强栓石。他被史学家公认为太平天国后期革命的“两大台柱”之一(另一太柱为忠王李秀成)。

一八六二年五月中旬,他在摔军进攻寿州时,不幸被叛徒出卖,遭地主武装集团头子苗沛霖诱捕。他在狱中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于次月四日在河南延津府西教场被清王朝 杀害。殉难时年仅26岁。英王趁陈玉成把青春献给了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伟名万古流芳。

陈慎初的祖母——英王娘蒋桂娘,生于一八四四年,是湖北麻城县人。她的父亲也是太平条国的一位将领。她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武艺,以后跟同父亲随军征战,后在太平军女军中任职。她于一八六零年与英王陈玉成结婚后,才在天京定居下来。一八六一年农历七月生下儿子陈天宝(即陈慎初之父)。

一八六二年六月,蒋桂娘在天京惊闻其夫英王陈玉成英勇殉难的噩耗,悲痛欲绝。但她很快就振作起来,化悲痛为力量,决心保护和抚育好英王的儿子,为太平天国革命斗争到底。一八六四年七月,她得知天京将被敌人攻陷的消息后,在英王原部属派员暗中护送下,化装成一名民妇,被着三岁的儿子陈天宝,混在难民中逃出了天京,计划回英王原籍广西藤县隐居。经过苦旅程到达湖南衡阳后,不送人员抛弃了她母儿两人,不辞而别。她只好独自背着儿子继续向广西方向逃难。她在途中听说去广西不安全,只得改变计划,历经艰辛,最后逃到了比较偏僻的湖南资兴县城隐居。到资兴后举目无亲,生活无着。为了把英王唯一的骨肉陈天宝抚育成人,她降身为奴,白天到街上出卖苦力,晚上宿于一座破庙里。后来遇到一位曾在太平军任职的方如日先生,经其介绍和资助,才找到了一出栖身之所。

蒋桂娘靠卖苦力的微薄收入,节衣缩食,在陈天宝8岁那年送他进了一间私塾读了几年蒙馆。陈天宝辍学后,经她多方求情,得以在县城一间中药店当学徒,生活能勉强裹腹。经她多方奔走和找人介绍,在陈天宝31岁那年与一位名叫孔玉姣的婢女结婚,并于一九二零年生下儿子(英王陈玉成的孙子)陈慎初,使英王得以血脉相传,后继有人。蒋桂娘为喜得孙子极是高兴。

父母贫病交加 无钱医治而亡,祖母含辛茹苦把独生孙子抚养成人

陈天宝与孔玉姣结婚后,于一九零二年生下儿子陈慎初(英王嫡孙)。英王娘蒋桂娘为有祖孙三带同堂,十分欣慰,视孙子为宝贝,时常抱在怀里亲昵。陈慎初4岁那年,其父陈天宝由于长期艰辛生活的折磨,积劳成疾,无钱医治而辞世。“祸不单行”。两年后,母亲孔玉姣又得重病,无钱医治而亡。已年迈的祖母蒋桂娘对失去儿子和儿媳非常悲痛。但她为了把英王唯一的嫡孙抚养成人,以坚强的毅力把孙子陈慎初抚养成人。年幼时送他读了几年私塾,长大后为他完了婚。一九二五年,陈慎初夫妇生下第一个孩子。她为得曾孙子,使英王有了第四代后裔而十分高兴。是年冬的一天,她要陈慎初夫妇抱着孩子同她一起去叫到屋里,拿着相片郑重地对他说:“现在你有了孩子,你的祖父——太平天国英王后继有人了。你祖父为天国革命事业不幸英年殉难了。你父母因积劳成疾也过早去世了。你是我和你祖父及你父母身上的一块肉,你要很好地学门手艺,生活下去,不要为英王丢丑。这张相片你一定要保存着。到一九七四年六月,他响应国家号召才将这张相片献给湖南省博物馆。但他仍一直将湖南省博物馆给他的复印件保存在身边。

英王娘蒋桂娘,于一九二六年82岁高龄时病逝。她在临终前对孙子陈慎初说:“我为你的祖父、太平天国英王抚养了三代后裔,感到欣慰。但我在有生之年不能回到你祖父的故乡,很是内疚。当今世事多变,我还为你们今后的生活出路担心。”她语重心长地对嫡孙陈慎初说:“你是我历尽艰辛才保存下来的英王的一脉骨肉,你一定要保持和发扬你祖父的气节,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生活下去。日后有机会时,回到你祖父太平天国英王的祖籍广西藤县定居。由你实现我已久的心愿。”陈慎初对祖母的叮嘱一直铭记在心。

陈慎出一生有过施展才能的好时光,但历经坎坷 长期蒙冤受屈

陈慎初靠祖母苦心养育成人,其一生虽曾有过施展才能的好时光,但却历经坎坷,饱受磨难。

他于一九三七年经人介绍,进入当时刚开办的湖南煤矿局资兴矿厂当工人,由于对工作积极负责,不久被安排协助矿厂采购木材。一九四四年日军攻占矿山时,他是参加保护矿山的四名职工之一。一九四九年十月当地解放前夕,他参加了中共资兴地下党领导的革命武装保矿队组织,受命驻矿厂鲤鱼江特运站负责看守木材、大桥及铁路,并收集国民党部队动向的情报,为保护矿山的安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后来他又奉命迎接解放军代表进驻矿厂,积极协助军代表组织工人复工,受到军代表的赞扬。刚解放时,他被委任负责矿厂采购木材的外助工作。一九五0年夏,时遇大雨,河水暴涨湍急。在矿厂购回停泊在东江河岸边的八十张木排、万多条杉木将被洪水冲走的关键时刻,他冒着生命危险,独自划小舟过江,组织30多名摇筏工人,硬是把木排用大篾索缚牢于岸边的大树根和大石头上,坚持日夜看守,直至洪水退落,使万余条杉木无一损失。他保护国家财产的英勇行为,被平为矿厂劳动功臣,并被提升为矿厂总务课课员。解放初期,一些不法商人对矿厂敲诈要挟,把原已交款订购的木材拒交或索要追加高价。他挺身而出和不法商人作斗争,逐一把已交款订购的木材追了回来。由于他忠于职守,助尽工作,湖南煤矿总局于一九五二年一月下调令调他到总局任木材供应站站长。

可是,他于当年二月在办理移交和前往总局报到之时,被刚进驻矿厂的“三反工作队”和“打虎队”阻止。接着,“三反工作队”以推算的方式和严刑拷打、诱骗、逼供等手段,搞出了一个贪污木材商回扣款四五十亿元(旧币,等于现人民币四、五十万元)的矿厂“ 贪污集团”大案。当时的厂长及总务课、财务课、采购股的有关人员都被打成“贪污分子”,分别被逼供招供“贪污”几亿或十多亿元。陈慎初被逼承认“贪污”八亿元。当年五月份,由驻矿厂“三反工作队”队长主持“临时法庭”进行宣判。时任的厂长被宣判为“畏罪自杀,比狗不如”。其他的“贪污犯”分别被宣判徒刑三年至八年。陈慎初被判徒刑四年。宣判后,将“犯人”押送到柳州中级法院管辖的五里堆劳教场改造。陈慎初被判刑后,其家被抄,家中的生活资料被抄去抵偿“贪污”款,家属被逼拿钱交“贪污”款,其妻求借无门被逼投河自杀,幸得亲友抢救才活过来。

同陈慎初一起劳改的矿厂其他“贪污犯”,在半年时间内就先后离场了。至一九五三年春,劳教场只剩他一个“犯人”,法院把他转送来阳郴新染织厂劳改,到一九五六年三月刑满释放。他获释放后才得知:同他一起劳改的其他“贪污犯”在半年内先后离场,是由于当时资兴矿务局人事教育科对每个“犯人”的材料上都写有否定贪污的结论,除他之外的其他“犯人”都向法院申诉要求平反,经法院复查后得以获释并安排回矿复职。而他当时胆小怕事,没有提出申诉。虽有法院干部多次找他问话,他总是说:“我一切都交代了,再没有可说的了”。因此,他的冤案在服刑期间没有得到平反。他获释时,郴新染织厂给他写了一张“陈慎初在我厂改造期间表现良好,今放回原单位资兴矿厂恢复工作”的介绍信。他拿此介绍信到矿长办公室报到时,接待他的正是原驻厂“打虎队”留下的成员,该人收了介绍信后对他说:“你的工作单位早就调到湖南总局了。”强行把他推出门不予理采。他在矿厂复职无望了。后来,他凭有一套制作糕点的手艺,被资兴县供销社吸收为职工。他重新获得工作感到欣慰,工作积极勤恳,多次得到表扬奖励。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又再次遭难。先是被当作“贪污分子”、“刑事释放犯”批斗,继而把他在解放前夕参加地下党组织领导的“护矿队”的“反革命分子”,于一九七一年被开除公职。直至一九七九年五月落实政策时,他才由资兴县供销社回收安置。但因他已年老,没有给安排工作,每月只发给生活费20元。一九八零年七月,资兴县落实政策领导小组,批准他享受退休职工的待遇。但是,他在三十年前的“贪污分子”“刑事犯”和失去干籍的冤案没有得到平反。

实现祖母遗愿,摔家迁回祖籍藤县定居,历史冤案终获平反,真诚感谢党的关怀

一九八零年十二月,时年已81岁高龄的陈老,在藤县县委、县政府的关怀帮助下,重要实现了祖母英王娘生前的遗愿,从湖南资兴县率领儿子、儿媳、孙子、孙媳、孙女等一家6人,迁回祖籍藤县定居。回藤县定居后,陈老被选为县政协第一届和第二届委员,其子安排在县文管所工作,孙子安排在县外资部门工作并被选为县政协第三届委员(后商调回湖南工作)。

陈慎初老人举家迁回祖籍藤县定居,实现了祖母的遗愿,了却了一桩心事。但仍背着三十多年前被错判劳改、失去干部籍的历史冤案的包袱,忧虑其冤案会祸及儿孙。他为了珍惜自己是太平天国“英王后代”的声誉,从一九八五年开始就多次向县委统战部遵照党中央有关拨乱反正、落实统战政策的指示精神,多方为陈老收集有关的旁证材料,并写出《请为陈慎初平反历史冤案的报告》,分别报寄湖南省和资兴县的统战政法部门,提请对陈慎初的冤案进行复查平反。由于年代久远,复查取证费周折。但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依据党的“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方针政策,陈老的冤案终获平反。湖南省柳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于一九八七年二月六人发出了对陈慎初案件再审的《刑事判决书》:“经法院对此案再审,现查明:原判认定陈慎初贪污案,并无确凿证据,故原判事实失实。为此,撤消原资兴煤矿人民法庭和原湖南省人民法院湘南分院对陈慎初的判决,宣告原审被告人陈慎初无罪。”接着,中共湖南资兴矿务局委员会于一九八七年四月发出了对陈慎初善后处理的《决定》:“恢复陈慎初的矿籍、干籍、工龄从1949年10月起连续计算,做退休干部安置,顶科员三级工资(当时月工资为82元)。从1987年3月份起发给退休待遇。”原工作单位还发给他安家补助费和享受各种补贴和公费医疗等待遇。全国政协主办的《人民政协报》以《英王嫡孙陈慎初先生的冤案获平反》为题刊发了报道。

陈老的历史冤案终获平反,卸除了包袱,心情格外愉快,并真诚感谢党的关怀。他在写给我的一封信中说:“我的历史冤案获得平反,全家万分高兴!这是共产党的实事求是的政策好,我全家四代真诚感谢党的关怀,并永志不忘。我的祖父——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在九泉之下有知,亦会感到欣慰!我虽已87岁了,但我还要用实际行动为祖国建设做贡献,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要好好教育子孙后代永远继承先祖太平天国英王的遗志,踏着他的足迹前进!要教育子孙永远热爱祖国,永远热爱中国共产党,永远热爱社会主义。”陈老上述之言,体现了他高尚的品德,可敬可佩!但令人痛惜的是:陈老的历史冤案获平后不久就因病前往定点的公费医疗的湖南资兴县医院住院治疗,后来腿脚不能行走,在资兴一住七年多直至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三人寿终(享年92岁),再没有回过藤县。

今日的太平天国“四王”故里藤县、县委和县政府坚持改革开放,带领全县人民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优异成绩,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与旧社会对比乃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延津太平天国陈玉成纪念馆那些事儿

陈玉成,原名丕成,1837年出生在广西藤县西旺村一个贫农家庭。幼年时父母双亡,靠其叔父陈承容抚养成人。14岁时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被编入童子兵,随军作战机智勇敢。18岁领兵督战,屡立战功,被提拔为殿右三十检点、冬丞相等职。

1856年初,镇江太平军被清军围困,陈玉成带领少数精锐,驾一条小船从汤头直下镇江。江南清军船只四面拦截,炮火炽烈。陈玉成奋不顾身,左冲右杀,竟安全地冲入城内,会同守将吴如孝从城内杀出,与城外太平军内外夹击,连破清军营垒十六,解了镇江之围。同年秋天,天京内讧,太平军人心离散21岁的陈玉成在危难之际,被任命为右掌率,成了太平军重要领导人。

公元1858年7月,陈玉成攻克长江北岸重镇庐州,进军乌衣,大败清朝江北大营钦差大臣德兴阿,恢复了天京与江北的交通大道,粉碎了敌人攻取天京的企图。1859年,天王洪秀全以陈玉成屡建奇功,将年仅22岁的青年将领陈玉成加封为英王。同时,还明确宣布“京外不决之事,问于英王。” 陈玉成晋封英王后,又接连打了几个漂亮仗。

十月,进攻浦口清军,攻破敌人营盘五十多座,打死清朝湖北提督周天培,收复浦口。次年三月,又打垮天京城外的江南大营,进而攻克常州苏州。这时候,曾国藩全力进犯安庆。安庆是保卫天京的最后一道屏障,保卫安庆成为太平天国的重要战役。

公元1860年,英王陈玉成与忠王李秀成分两路进攻武昌,以解安庆之围。这时候,英帝国主义出面干预,英国海军提督何伯带舰队到汉口,阻止太平军进攻武昌,破坏了太平军救安庆的计划。加上洪秀全坚持照洪仁干的错误方案行事,公元1861年7月,安庆失陷,陈玉成几乎全军覆灭,不得不退军庐州。

1862年,敌人来犯庐州,英王兵单粮绝,无奈只得到寿州去找苗沛霖。陈玉成曾有恩于他。谁知他已暗降清廷,受清钦差大臣胜保之命正在诱捕陈玉成。陈玉成一到寿州,便被逮捕。陈玉成被捕后,大义凛然,英勇不屈。苗沛霖令其侄劝降,陈玉成痛骂苗沛霖“真是个无赖小人”,表示“士可杀不可辱”,随即被送往胜保军营。

胜保要陈玉成下跪,陈玉成痛斥胜保:“你是清朝误国庸臣,我是天朝开国元勋。怎能跪你!好不自量的东西!”胜保自讨没趣之后,又变换手法,置酒食劝降。陈玉成断然拒绝:“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结果被押送北京。此时,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闻讯,急率军入豫,捻军也开赴洛阳,谋求拦截囚车。

清政府闻讯惊恐万状,急令途中在延津处斩。1862年4月22日,在延津西校场玉石关帝庙,陈玉成英勇就义,时年26岁。延津人民感其功德,偷偷掩埋其尸,并筑土修墓,数月焚香不止。为弘扬烈士业绩,延津县人民政府于1958年4月5日在陈玉成就义处坚起墓碑以作纪念。现为省级文件保护单位。

1990年,陈玉成的曾孙陈久年和曾孙女陈清泉到延津县祭祖。在碑前他们敬了酒,献了花,叩了头,照了相以告慰英灵。原来陈玉成于1860年与妻子蒋桂娘结婚,婚后住在英王府,一年后生一男孩取名天宝。太平天国失败,蒋桂娘化装逃出天京回到家乡,天宝生子陈慎初。1990年,遣孙儿孙女前来祭祀陈玉成。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在安庆兵败后为什么不撤回天京?

陈玉成当时当然不能回天京。

安庆虽失,但安徽战场仍是当时双方争夺焦点1861年9月,安庆失守。

但在此后一段时间,安徽仍然是双方争夺的焦点。

用兵之道,可进而不可退,算成必兼算败。与其急进,师劳无功而复退,何如先清后路,脚跟已稳而后进。——《曾文正公全集.奏稿》。湘军攻占安庆后,攻击重点仍然在安徽战场。

就当时战场形势来说,曾国藩的部署是高明的。

天京城池坚固,不可卒拔。

而安庆虽失守,但太平军各部在皖南、皖北,仍有数十万之众多。湘军若放开不管,直下天京,无异于自杀。

武昌到安庆,由于两岸地形所限,双方沿江争夺即可,无需担忧侧面。但从安庆到天京一线,谁控制皖北,谁就可以从侧面轻易攻击对方补给线。而对太平军来说,庐州、三河无为的粮道如果断绝,天京缺粮,即使有兵,也难以组织大规模会战。(事实上,安徽粮道断绝后,后来李秀成率十三王大战雨花台,正因缺粮而退)

可以说,直到天京失陷,双方在安徽战场的争夺仍然没有结束。

既然安徽战场如此重要,陈玉成当然要在这里指挥!

安徽是陈玉成的根本之地曾国藩将古代农民起义分为两类。

一类是所谓“流寇”,就像出走后的石达开一样。没有根据地,四处流动作战。

一类是所谓“建号之贼”。比如洪秀全、陈玉成。

洪秀全据金陵,陈玉成据安庆,私立正朔,伪称王侯,窃号之贼也。——曾国藩从政治上说,陈玉成、洪秀全自然不能并列。

但是,从根据地角度说,以安庆为中心的安徽,正是陈玉成的根据地。

自1854年石达开、胡以晃攻略安徽以来,太平军在安徽经营许久,颇有基础。

安庆虽然已经失守,但是桐城舒城、庐州等要地仍在太平军掌握中,皖南地区更是有杨辅清等数十万大军,其余如皖北及河南等地的捻军兄弟仍然与太平军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此时的安徽,既有一定的据点可以坚守(如庐州,城大而坚),又有一定的基础可以进行动员,同时,也不是没有外援可依,如果组织得当,未必不能有所作为。

因此,洪秀全尽管削夺陈玉成王爵,仍然令他在安徽组织作战。

而对陈玉成来说,即使不担心洪秀全的责罚,退回天京,他离开了根本之地,又能干什么呢?

湘军兵力不足与此同时,湘军出现了兵力不足的情况。

湘军进取安庆,一路都是沿长江沿线作战。

此时,曾国藩既要保护安庆、枞阳等要点,又要防备皖南杨辅清、黄文金,又要打击陈玉成,兵力已不敷使用。

因此,湘军一面令曾国荃回湖南募兵,一面被迫放缓了追击脚步。

因此,自1861年11月至1862年2月,太平军有3个月的调整期。

回天无力陈玉成回庐州后,也试图利用短暂的调整期进行实力扩充。

他下令陈得才北上远征河南等地,“广招兵马,早复皖省”。

可是,很快,他却等来了一堆奇葩事,迅速败亡了。

首先,是洪天王的神助攻。

洪天王先是很生气,剥夺了陈玉成的王爵,随后,又为募兵之便(也可能是为了强干弱枝,削弱陈玉成),滥封诸王。

结果,安徽战场众将各怀一心,专心发展自己的势力,不服从陈玉成调遣。

陈玉成留在安徽战场,正是为了统一指挥。如今,随着天王的神主公,陈玉成被孤立了。

其次,陈得才一去不返。

陈得才离开后,一路远走,头也不回。

各方史料说陈得才不回,是因音讯不通。

我觉得不对:陈得才这哥们一路远走,只顾招兵买马,头也不回,甚至还组织了南阳大会战。这···摆明了就是要自立门户呀!

只能说:人心散了,英王带不动了!

安庆失守后,陈玉成不回天京,留在安徽,是对大局、对陈玉成本人都最有利的选择。而陈玉成既有一定基础,也有一定时间窗口,如果好好组织,或许能有所作为。

可惜,人心散了,大势已去,终究无力回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