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庙戏楼

老君庙戏楼

老君庙戏楼位于焦作市山阳区中星街办事处桶张河村内。创建年代不详,据碑文记载,自北宋崇宁三年扩建后更名为老君庙。原为三进院,中轴线上有戏楼(山门)、老君殿、三清殿和全神殿,现仅存戏楼及古柏一株、清代碑刻5通。戏楼坐南朝北,平面为凸字形,面阔3间,进深6架椽,东西两侧各设耳房。中间戏台屋顶,前坡为歇山式屋顶,后坡为硬山式屋顶,东西耳房均为单檐硬山,灰筒板瓦覆顶。

清道光十四年“天地会碑”记载了天地会立社后,互帮互助,解决桶张河村村民收麦、乞丐-的事情。反映了戏楼为当时社会重要活动场所及清代“天地会”在桶张河老君庙戏楼一带活动痕迹。

老君庙戏楼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焦作市山阳区焦辉路百间房村

门票:免费开放

散文||古庙•老戏楼

古庙•老戏楼

张 坤||陕西

古庙、老戏楼承载着乡亲们远古的记忆!历史发展的洪流不可阻挡,现如今古庙亟待修缮,老戏楼被拆也近半个世纪,但它们的雄伟宏壮、古朴典雅以及当年的旺盛香火和庙会唱大戏时的热闹场景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题记

前段时间,故乡一位康姓老叔看了我之前写的回忆性文章之后,建议我写一篇关于老家称为“大寺”的庙院及已拆老戏楼的文章,以圆了在戏楼下玩耍长大的一代人怀念古庙及老戏楼的夙愿!康叔津津乐道地向我描述了在那个物质、精神相对匮乏的困难年代,古庙、庙会及戏楼如何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精神安慰以及过去唱大戏时人声鼎沸的热闹场景!时代发展的车轮滚滚而过,古庙、老戏楼连同那遥远的热闹记忆被尘封进了历史,作为在村里长大的一代,那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深深地牵挂着我的心。离开家乡已二十多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情犹如陈年佳酿般在岁月的催化下不断发酵、愈加浓烈!能为家乡父老写点文字是我乐意之事,也是我的荣幸!

老戏楼原坐落于陕西省岐山县益店镇永新村康下沟组村庄东头的一片空地上。据村里的老人讲,之前讲村名“永新村”知者甚少,如若讲“戏楼底下”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可见老戏楼在乡间的地位!与老戏楼相对的是坐落于北崖(读古音ai)“二台”上的被乡亲称为“大寺”的庙院,沿着村庄老庄基东头拾阶而上,不到一百多米就是专供村民们进行佛事活动的“大寺”古庙,庙东北靠着崖,所以先人就地利用,在崖背上挖出好几孔窑洞,其中“药王”洞供奉的是“药王爷”,另一个是“立佛爷”洞。院子的空地上建有土木结构的神殿,供奉着“娘娘婆”“关帝爷”“雷公”等神灵,以祈求给村人带来吉祥平安、多子多福!

相传“大寺”古庙原名“白水湋寺”,始建于元朝,文字记载复兴于元朝至正年间。其寺址空灵:南、西皆断崖,须经72台阶方可登临,堪比雁北悬空寺。其建筑群设计为龙形两进院:沙门为龙首,门前两株古柏为龙角,南临小湋河,宛如巨龙吸水。沙门之上复建钟楼,歇山顶,悬巨钟。前院为天王殿,面阔三间,硬山顶;后院为大雄宝殿,面阔三间,进深亦三间,悬山顶,为主殿。北侧建廊屋,供僧人居住。寺院历来佛光普照,香火鼎盛,善男信女,络绎不绝。进寺者求财得财,求子得子,求仕则仕;求免灾则终身无恙,求上进则学有所成;祈雨则云腾雨注,穰田则五谷丰登,可谓有求必应。

从“大寺”庙修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了,期间曾经历了多次民间修缮,村民可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据村里一位长者回忆,当年其家境殷实的爷爷,为了修缮“大寺”曾捐赠了一柜子的银元。村民向佛、向善之心可见一斑!当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村里的常住人口不断减少、“大寺”古庙前几年也曾对大殿进行了修缮,但围墙却因风吹雨淋已全部坍塌、唯庙门独立于原边,虽有破败之荒凉,但依然能触觉到当年的辉煌之气息。

古寺院占据了“二台”的一整块平地,庙门开在正南稍偏西一点的地方、沿村子来庙院的台阶的顶端,高大雄伟的门楼为大木门遮风挡雨!站立庙前拾眼望去,八百里秦川丰厚的水土滋养着的墨绿色的庄稼尽收眼底,小湋河(俗称“后河”)在川道中间自西向东缓缓流淌!南坡上常年被绿树所覆盖,便成了羊儿的乐园,记得小时候有时竟能听到拦羊老人的吆喝声,关中腹地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使人陶醉!

据传,为了“大寺”的祭祀活动及庙会更加热闹,当地村民于乾隆年间修建了专供庙会唱大戏的戏楼。庙院位于百米高的“二台”上,戏楼位于平地,两者遥相呼应,庙院竟变成了最佳的观戏“雅座”,这可能也是建造戏楼之初匠人的考虑因素之一吧!

每年的正月二十是中国传统节日天穿节,天穿节作为中国民间纪念女娲补天拯救人类的纪念日,也是古代人们期盼风调雨顺、万物欣欣向荣、农业丰收和生活安乐和平节日,在中国的传统民俗节日中,天穿节是唯一由家庭主妇担纲祭祀的节日,大寺庙里供奉着娘娘婆,看来先人们将“大寺”庙会选在正月二十天穿节这一天是有道理的。

听村里老人讲,在建国初期,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庙会时,周边十里八乡的父老乡亲都会来“大寺”跟会(跟会:陕西关中方言,赶会的意思),庙会除了上香、许愿、还愿等佛事活动之外,最主要的一项活动是唱大戏(秦腔)。庙会期间,生产队会筹集资金邀请当地知名剧团前来演唱流传千年、红遍大江南北的秦腔戏助兴,据说西安易俗社曾来村里演出过,每年邀请剧团的档次也体现了当年村里的经济实力!可以想象,这三四天的秦腔演唱对宁舍三顿饭不舍一场戏、嗜戏如命的乡亲来说有多么地稀罕!在那个年代,庙会上的秦腔戏无疑极大地丰富了村人们的文化生活。

庙会当天,方圆百里的乡亲们早早就往“大寺”古庙赶,那个年代是不可能像现在一样有私家车、摩托车的,就连自行车也是凤毛麟角,人们基本都是靠步行前往的。人群中,老汉们头戴黑色瓜皮财主帽,身着青布大褂、大裆裤,脚穿儿媳或女儿做的圆口老布鞋,佝偻着因长期务农而弯曲的腰杆,脖颈上插着旱烟杆子,双手背后、牢牢地抓住看戏坐的木马扎。伴随着老人缓慢地前行,绑在脖颈旱烟杆上的布烟袋犹如此刻老人心里期盼的摆钟,随着老人的步伐有规律地摆动着,甚是喜庆!最开心的莫过于精力充沛的孩童,他们三五成群,不知疲倦地追跑、嬉闹,欢笑之声不绝于耳,他们醉翁之意不在秦腔,在乎的是戏台下、马路两边摆满的各色关中小吃,也只有这个时候,经济再拮据的家庭也会或多或少给孩子们一些零钱用于吃零嘴,他们能不高兴?

队伍中间往往是一帮打扮整洁的青年男女,在那个封建年代,女青年是不愿和男青年一起走的,她们往往三五个相好的姐妹们挽着胳膊一起走,边走边窃窃私语,时不时地偷偷扭头看看身后的一群年轻俊后生,看到眉清目秀的后生时就急忙将头低下,生怕因害羞而涨红的脸被对方看见或被同伴发现,女青年自然也成了年轻后生们关注地重点,男青年显然要比姑娘们大方很多。在那个时代,青年们的生活相对封闭,不像现在这么开放,他们平日在生产队参加集体劳动,闲暇时又被家人盯着,很少有接触异性的机会。所以庙会在当时竟成了青年男女相亲、找对象的重要场合,我的父母大概也是在庙会上相的亲吧!

在赶庙会的队伍里,一些年龄大、行动不便的老人也被儿媳用清扫干净、铺了被子的平时用于干农活的架子车拉着来看戏,对于这些常年卧床不能出门、生活单调的老人,聪慧善良的儿媳怎会错过这么一个让婆母开心的机会呢!

当浩荡的庙会大军从四面八方赶来时,戏台早已被近村的老人及孩童围得水泄不通,三合土夯实的高高的戏台将戏楼高高地举起,台口此时依然被厚实的红色幕布遮挡着。此时,演员们正在后台“对镜贴花黄”——精心地化妆、打扮,为出场做最后的准备。首场戏对剧团来说关乎其在当地村民中的形象,一般团领导都会非常重视,通常安排“台柱子”上台表演以博个好彩头!后台门口挤满了对演员化妆充满好奇的孩童,他们叽叽喳喳地评论着漂亮女演员的五官及身段,嘈杂之声随处可见。演员们好像已经习惯了这种围观,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丝毫不受影响!听此情景我就想,假如在省城剧院大雅之堂表演习惯了的名角来此化妆能否胜利进行?

正式开戏之前,戏楼顶上的高音喇叭里播放着提前录制的名家名段,高亢的唱腔萦绕着“大寺”,伴随着开戏时间的临近,现场气氛越来越热闹,在通往戏台的马路旁早已挤满了闻讯赶来的小贩,热气腾腾的油膏在油锅里翻腾,擀面皮的老板早已将提前切好的白如玉带的凉皮细条码放整齐,油泼辣子、汁水等调料一字排放在搅拌面皮的“大马勺”前边,随时准备开张!麻花、豆花醪糟甑糕羊肉泡馍等各色关中小吃应有尽有,爨香弥漫了整个村庄!挨着小吃摊位还有甘蔗瓜子花生等各色水果干果摊位,再往西是各色针头线脑、毛线帽子等日用品摊位及锄头、镰刀等农具摊位,这些摊位连在一起足足有几百米长,一直延续到邢家组那边,当时的繁荣场景可想而知!庙会也因此成了乡亲们添置家什的好机会。

伴随着“砰”的一声冲天铳响,吉时已到,开戏了!顿时鞭炮齐鸣、百花齐放!红色幕布徐徐拉开,伴随着激昂的伴奏,演员吹胡子瞪眼地踱着方步出场了,一走三停、架势十足!这架势一下子博得了乡亲们的喜爱,顿时叫好声一片。随后几天,传统秦腔名段《打镇台》《黑叮本》《下河东》《斩单童》等会陆续在戏楼上演,村民无不对剧中清官的刚正不阿、奸臣的绳之以法而拍手叫好!

时光飞逝、当年在戏台边玩耍的少年而今已年过花甲,老戏台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被当作“四旧”而拆除,拆下来的木料被用在了原上小学的修建上。1965年之后出生的乡亲已无缘记住戏楼了,更别说我们七零后及现在的八零、九零后!我们只能从村里为数不多的老人口中了解一些当年的庙会、戏楼的繁荣景象!戏楼旧社会供人们看戏、六七十年代曾作为小学上课的教室、后来还做过生产队的仓库,最终被夷为平地!二百多年的历史古迹就这么消失了,我们心痛的同时也期待古庙、老戏楼重现当年的辉煌!

作者简介

张坤,陕西宝鸡人,理工男,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作品散见《强军网》《人民海军报》等。

征 稿

必须原创,必须首发

原创作品在本公众号刊发后,视为作者自动授权,本公众号有权择优稿件汇集公开出版。其他网络平台转载本公众号作品,需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

老君山·老君庙

东闫村南老君山

东闫村南门外半里处有座老君山,过去,山上有座老君庙,庙宇规模宏大,香火异常旺盛,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这里又逢庙会,庙会也异常热闹,因为有这些遗迹和活动,所以当地留下了许多关于太上老君的传说故事。

老君,道家始祖,人称“太上老君”。相传远古时,老君的母亲德性刚强贤淑,立志修真,终生不嫁。一年严冬,她见院中李子树上结了一颗李子,红光耀眼,异香扑鼻,便伸手将其摘下,放入口中。数月后,她觉得怀了身孕,不料这一怀竟是 70 年,直到 90 岁时才感觉腹疼不止。这一年的二月十五,在李子树下她产下一子,此子一出生便是满头白发,长髯飘胸,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因是吞食李子后怀胎,所以她为儿子取姓李,人都称其为李老君。

老君长大后,投玉虚昆仑门下,拜鸿钧道长为师,学道十年后修成仙体。后来离开了玉虚宫,住在了三十三层离恨天,于兜率宫中制成八卦炉,采天地之灵气,集五岳之精华,炼丹制药,普救天下生灵。

殷商末年,纣王无道,激起诸侯反叛,西周武王拜姜子牙为军师起兵伐纣。截教门派通天教主摆下诛仙阵和万仙阵,妄图阻挠武王伐纣之军。

姜子牙请来了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率领玉虚门派众仙,大破诛仙阵和万仙阵,助武王灭商兴周。

诛仙阵和万仙阵破后,老君见众仙受戮,生灵涂炭,内心极为伤痛,从此发誓不再参与民间纷争,欲找一清静之处修身养性,传道授业。于是,他骑看青牛从河南朝歌城一路向西行来。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他来到了紫金山麓,穿过东闫村后,见南山一带山势迭翠,紫气氤氲,溪水环绕,茂林修竹,便决定隐居此山,设坛传道。

这天早上,老君骑看青牛在濛濛细雨中向山顶走去,因坡陡路滑,在快到山顶转弯处,青牛前蹄突然滑倒,此时老君正坐在青牛背上观赏山中美景,不防青牛前腿猛一下跪,老君上身前倾,差点被颠下牛背。他赶忙伸出右手,往旁边土崖上使劲一按,才算将身体撑住,随即青牛支起双腿继续前行,将老君驮到山顶。

从此,在东闫村南门外,董家古堆东侧那条通往山顶的蜿蜒山坡,便叫成了“老君坡”。土坡上端右侧的土崖上显出了一个掌心在下,五指朝上,高约一尺,状如小簸箕大巴掌印,便是老君掌印。千百年来,这个掌印一直印在董家古堆东侧的土崖上,无论崖土坠落多少,掌印始终不会消失。时至今天,尽管土坡不断增宽,土崖经常取土,但还能依稀看到巴掌的痕迹。

老君来到山顶后登高望远,见这里山如娇风,水似游龙,藏风聚气,确实是参禅修道的圣地,于是便打坐蒲团,讲道论法,舍丹救人。

那时,这一带正流行瘟疫,百姓们面黄饥瘦,病体奄奄,这一天,人们见南山山顶红光四射,祥云缭绕,知有神仙降临。 人们涌上山头后见一白须老翁,盘腿坐于蒲团之上,手持拂尘,闭目诵经,于是纷纷叩拜,求老翁赐药祛病。老翁取下背上葫芦,倒出金丹,让人们服用,人们服后顿觉神清气爽,病痛尽消。随后老翁又为百姓们讲解《道德经》,宣扬“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齐物我”主张,鼓励人们从消极中寻求解脱,焕发生机,人们听后顿觉眼明心亮,浑身充满力量。 人们下山后激情满怀,垦荒种田、饲养禽畜,很快从贫穷中挣脱出来,走上富康之路。

老君在南山舍药传道的消息很快传了开来,于是,十乡八村,纷至沓来,千家万户,齐聚山头。人们从老君那里得到了祛病的仙丹,还学到了处世修身的道理,老君的名声在这一带广为留传。

老君不仅给人们讲明处世的道理,还教给人们劳动的本领。那时紫金山上树木繁盛,水流成渠,素有“满山长桑山不显,沿河长竹水不见”的说法,老君教人们截桑做杈、绑竹为箒的本领,从此人们便有了收拾麦草、扫地除尘的工具。

老君还教给人们冶铁铸造的技能,他让人们参照他开炉炼丹的方法去采集矿石,化石取铁,然后再冶铁成汁,聚汁成形,从而铸造出铣、镢、锄、镰、刀、斧、凿、锛等各种用具,从此,人们告别了木石,换上了铜铁,加快了生产的进度。

老君在南山赐药、传道七七四十九天后决定离开此处,返回兜率宫。一天清晨,人们来到山下,见山顶一道紫光冲天而起,老君身着八卦万寿紫霄衣,头戴冲霄鱼尾冠,坐下板角青牛,左有骧龙伴驾,右有青凤护身,腾空凌云,直上九霄云外,随后消失无踪。

从此,这座原本叫做鸟山的山峰便叫成了“老君山”。

老君走后,人们感念老君恩德,以东闫村为首,联络周边各村村民纷纷捐资出力,在老君山上建起了一座庙宇,庙中供奉着老君神像,人们时时朝拜,日日敬香,恳请老君永保一方平安

从此,老君山上便耸起一庙,人称“老君庙”。

老君虽离开此地,但他的神灵仍凝聚在山顶,人们凡有病到庙中求药者,依然可以得到丹药,服后病痛消退,健康重现。 凡有危难恳请老君庇佑者,也可以消灾避祸,重获平安。为此,从建庙之日起,老君山上香火不断, 朝拜者络绎不绝。人们出于对老君的敬仰,决定将老君登山的日子定为祭拜日,连续朝拜七天,于是便有了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的老君庙会。庙会时, 四乡八村,万人齐聚,人人手捧供品,个个持香燃烛,共聚老君山,朝拜老君神像。同时,请来戏班,在山顶搭台张灯,唱戏七天。山下搭棚设摊,摆满货物,形成集贸市场。人们来此朝圣赶会,看戏购物,万民齐乐,百村共欢。庙会上货物最多的是木锨、桑杈、镰刀、扫箒,虽然有麦收在即,这些农具最为急需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当年老君教会人们做杈、绑箒,人们能就地取材,赢得生财之道。这些货物遍布庙会,交易繁荣,足以显示当地人们对老君的思念之情。于是,东闫村的四月八日老君庙会,便有了一个特殊的称号,叫做“杈把扫箒”会。

在东闫村最早便兴起了铸造业,光铁匠铺就有十几家,其中袁氏铁业影响最广。他铸造铁锅、铁鏊,制做犁铧、耙齿、钢铣、铡刀,在庙会上摆放最多,销售最快,人们使用这些铁制工具也有怀念老君之意。据传,铸铁、冶炼便是老君所传,在冶炼时,须将火炉东西摆放,因为老君在南天门炼丹,人们敬仰老君,忌讳炉口朝南,所以自古就有“天下铁炉不朝南,朝南必定不赚钱“的说法,也有了“木匠敬鲁班,铁匠敬老君”的习俗。

庙会期间,人们朝拜老君的诚心更为迫切,人人都争烧头炉香。据说,头炉香更能让老君关注,从而赢得头彩,于是每天清晨,人们都很早起床,往老君山上跑。然而无论起得多么早,来到老君庙中后,香炉里早已是香柱高竖,烟火缭绕,总会有先到之人,足见人们对老君的祭拜是多么的虔诚。

相传,东闫村老君庙始建于西周,原为一小庙,晋国时予以扩建,扩建后的老君庙占地十余亩,建筑房屋三十余间。庙宇坐北向南,北面有主殿五间,内供太上老君塑像。北殿前悬有两串九莲灯,夜黑人静时,灯光四射,上下浮动,最高可升至百丈,光照数里之遥。北殿两边各有陪殿二间,东供元始天尊,西供准提道长。庙院中东西两边各有厢房五间,为道士守庙斋戒所用。南有戏台,座南向北,为三开间,戏台两侧各建一小庙,东供小龙王,西供土地爷,小庙两侧各有一庙门,供进香、看戏的人们出入。庙门两边各建一座三层小楼,楼高三丈有余,东为钟楼,西为鼓楼。钟楼内悬一铁钟,钟高六尺,直径二尺,重约千斤,以桩击钟,其声可传至平阳府以北;鼓楼内竖一圆鼓,高约五尺,厚约二尺,牛皮蒙面,以桩击鼓,隆隆作响,声传数十里外。

老君庙延续两千多年,历经汉、唐、宋、元、明、清数次大修,更加精美壮观,它挺立于曲沃东南隅,是东闫村民心中最神圣的殿堂,也是曲沃大地上的一朵建筑奇葩,不幸的是,在日军侵入曲沃后被炮火击中,主殿被毁。

那是一个令东闫村民心惊肉跳的岁月。1943 年 8 月上旬,绛县抗日游击队大队长王凤江,率领游击队员在绛县吉峪、邯王一带设伏,将日军进山扫荡的一个小队全部消灭。日军为了报复游击队,集合了绛县和曲沃两地数千名士兵对王凤江游击队进行围剿。在几次扑空后,探听到王凤江游击队藏在了老君山上,驻守在曲沃义门炮楼里的日本鬼子便向东闫村扑来。

那时老君山上树木繁茂,沟壑纵深,日军不敢冒然进山,便在东闫村北架起火炮,向山顶一阵猛射,一发炮弹击中老君庙的北殿后墙,后墙立即塌陷,老君神像也轰然倒地。

第二天,日军又派三架飞机,在老君山上空扔下数枚炸弹,老君庙多处被炸,墙倒屋塌,大火燃烧了二十多天。因有树木沟壑隐蔽,王凤江游击队提前撤退,未有一人伤亡,而老君山上的庙宇在这场战火中却几乎被摧毁殆尽,变成了一片废墟。 然而日军的暴行却遭到了天谴,据说,那架轰炸老君庙的飞机,飞到绛县郑柴岭上空时突然起火,坠落在山崖上。而那个炮击老君庙的日军炮兵队长,不久便患上了疯魔病,数日后死去。人们相传这是老君显灵,惩罚日寇暴行,为民解气。

今天,老君庙虽已仅存残碑废墟,但老君坡、老君山、老君传道处这些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印迹,却一直铭刻在东闫村民的心灵深处。

注:此文材料由东闫村杨朝珍、纪荣善、张金贵等先生提供。

·END·

汝南老君庙旅游景点 汝南老君庙生态园要门票吗

1. 汝南老君庙生态园要门票吗

20km,我是老君庙的,问对了.

2. 汝南老君庙镇水上乐园

希望对你有帮助:汝南县 辖3个街道办事处、7个镇、13个乡:汝宁街道办事处、古塔街道办事处、三门闸街道办事处、王岗镇、梁祝镇、和孝镇、老君庙镇、留盆镇、金铺镇、罗店镇、三里店乡、马乡(现为梁祝镇)、官庄乡、三桥乡、南余店乡、常兴乡、韩庄乡、张楼乡、三门闸乡、韩庄乡、金铺乡(金铺镇)、罗店乡(又名罗店镇)、板店乡。县人民政府驻汝宁街道办事处。

3. 老君庙生态园景区要门票吗

老君庙,九龙生态园,桌子山公园,

4. 汝南老君庙生态园要门票吗现在

一: 汝南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属驻马店市辖县。县城西距驻马店市区30公里。县境南北长57公里,东西宽40公里,总面积1475平方公里。西部边界与遂平县、驿城区、确山县接壤,北部与上蔡县为邻,东部与平舆县相连,南部与正阳县毗邻。县城距省会郑州市210公里。

二: 汝南县辖汝宁、金铺、留盆、王岗、梁祝、和孝、老君庙7个镇和三里店、三门闸、板店、张楼、罗店、韩庄、官庄、常兴、余店、三桥10个乡,28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78万。县政府所在地汝宁镇东西长4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10.2万。

5. 汝南老君庙有什么好玩的

古代的河南省汝南县现在的地理位置:河南省中南部,黄淮平原。汝南县,隶属于河南省驻马店市,东临平舆县,北临上蔡县,南临正阳县,西临驿城区。介于东经114°21′—114°53′、北纬 33°00′—33°33′之间,总面积1475平方千米。 汝南(中国古地名)一般指汝南县(中国古地名),西周时,这里属于沈国封地;春秋战国时,先后归蔡国和楚国管辖;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并推行郡县制,汝南一带又短暂地归属颍川郡。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置汝南郡,这是“汝南”作为地理专属名词首次出现,其辖颍水、淮河之间的37县,属豫州刺史监察范围,因为大部分辖地都在“汝河之南”而得名。扩展资料2009年底,汝南县辖3个街道、7个镇、13个乡、281个村(居)委会。即汝宁街道、古塔街道、三门闸街道、王岗镇、梁祝镇、和孝镇、老君庙镇、留盆镇、金铺镇、罗店镇、三里店乡、梁祝镇、官庄乡、三桥镇、南余店乡、常兴乡、韩庄乡、张楼镇、三门闸乡、韩庄乡、金铺乡、罗店乡、板店乡。2011年,经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销汝南县罗店乡建立罗店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原辖区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2014年,汝南县下辖3个街道、12个镇、2个乡。2014年7月,经河南省政府批准,汝南县对城区周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设立宿鸭湖街道办事处。

6. 汝南老君庙水上乐园

河南驻马店汝南县韵达快递

网点地址: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旗杆街117号(唐巷口与旗杆街交叉口向西100米路北)

网点电话:18790329936,13513869902

派送范围:汝南县:城区内;汝宁街道;板店乡;三桥乡;老君庙镇;金铺镇;

汝南县EMS快递

网点地址:如果以下电话错误,请拔打 区号+11185(EMS快递) 或 区号+11183(邮政包裹) 咨询

网点电话:序号网点名称网点地址联系电话1汝南收投服务局古城大道80852282南海商城邮政所南海大道8085656

派送范围:全境(农村等偏远地区可能要自己去邮局领取)

不派送范围:无(一般情况下,全国各地都有邮局)

汝南县宅急送快递

网点地址: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汝宁大道

网点电话:17638318989 全国客 执线:400-6789-000

派送范围:三门闸乡、马乡镇、汝宁镇、三里店乡、和孝镇、王岗镇、南余店、张岗乡、板店乡、张楼乡...

不派送范围:王庄乡、舍屯镇、金铺镇、七二五零六部队、五三农场、官庄乡、韩庄乡、罗店乡

7. 汝南老君庙生态园要门票吗今天

取二年的母鸡一只,约了3斤,宰杀洗净后剁成3厘米见方小块,用红薯粉芡拌匀,放葱姜大料盐酱油十三香腌制二十分钟。

小麦面加水擀成厚2至3毫米的面片,大锅添水烧开后依次放篦子,放面片,放鸡肉摊匀。盖盖蒸40分钟,扒出鸡肉另用。用刀在面片上划成小块,盛出或端出篦子吃面片,奇香筋道无比。这个面片因为较厚,就称为鸡肉馍。这美食仅在河南省汝南县的老君庙镇能吃到正宗的。

8. 汝州景区开放了吗

广成子———黄帝时期汝州人,住临汝镇崆峒山上。为道家创始人广成子为道教“十二金仙”之一,古代传说中的神仙。

申屠嘉———(?-前155),西汉时汝州人。官至丞相、故安侯。

严光———生于西汉平帝末年,河南汝州人,著名隐士。幼时曾和汉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各地。

清道光《直隶汝州全志》记载:“富春山面临严子河,传即子陵隐居处。山上有子陵洞(即严子洞),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监生杨顺(当地杨沟人)重修,并塑子陵像于其中。山下有小山,即钓鱼台也。”

现在,仍可见到洞内的石钟,洞口西侧的石井、煎药灶,洞后的炒药灶、放药杵处,及山下河边的钓鱼台等遗迹。严光在此隐居期间,常为人消灾治病,现在仍流传着许多传说。人们为了尊敬他,称之为“严子爷”,并在洞前建祠奉祀、起庙会以示纪念,洞前的河流也被叫做严子河(现误写为“燕子河”)了。

韩安国——— (?-前127),字长孺,梁县成安(今小屯村北)人,汉武帝是官至御史大夫(副丞相)。

孟 诜———(621~713),唐代汝州梁县新丰乡子平里人(今汝州市陵头乡孟庄村),著名学者、医学家、饮食家。他是我国古代112位医学家之一,其著作《食疗本草》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食疗本草》集古代食疗之大成,与现代营养学相一致,为我国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孟诜被誉为世 界食疗学的鼻祖。

刘希夷———(约651-?) 唐诗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临汝镇,一说米庙镇)人。 上元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留下了《代悲白头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千古绝唱。

姚 崇———(650年-721年)生于陕州,后迁居汝州,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宰相。

沈千运———(713—756),著名诗人。原籍浙江吴兴人,后移家居汝州北山洗耳河畔,时称“沈四山人”。

柳浑———(714—789),字夷旷,一字惟深,本名载。唐代汝州梁县梁城乡思义里人,唐代著名宰相,有传。

王虔休———(737—799年),字君佐,唐代汝州梁县(今汝州)人。官至潞州(今山西长治)左司马潞州长史、昭义军节度使、泽潞磁刑洛(今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观察使,加检校工部尚书等职。

孟简———(?-823)字几道,祖籍汝州梁县,孟诜之孙,著名水利专家。官至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尤工诗,善行书,后寓居吴中。

孙何———(961年—1004),字汉公。北宋汝州人,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壬辰科状元。

孙仅———(969—998),字邻几,孙何二弟。戊戌科状元。中状元后,任舒州团 推官,擢为光禄寺丞,入值集贤院。不久,知浚仪县。景德初(公 元1004年),拜太子中允,开封府推官。宋辽议和后迁右正言,同知审官院。

孙暨———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己亥科状元。孙暨与孙仅同乡共姓,相继魁首天下,同族乡里以之为荣。孙暨后为吕蒙正女婿。中状元后,曾任光禄寺丞。

吴几夏———字辨叔,北宋汝州城内吴家拐人。北宋仁宗皇佑年间,官至太学直讲、国子监祭酒。朝延知道他有才能,调他到外地担任州郡长官,先后任职30多年。他最后升荆州南路安抚使,卒于任所。曾被封赠为通奉大夫。

马丹阳———(1123一1183)金道士。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全真道遇仙派的创立者。初名从义,字宣甫,更名钰,字宫宝,号丹阳子,马丹阳曾长期寓居河南汝州北街。他精通医术,善针灸,所创“马丹阳十二神针”甚为有名, 丹阳在汝州行医时,有一少妇猝死于路上,丹阳一见,急俯身口对口吮吸。路人以为轻薄,少顷,丹阳吐出吮吸痰,少妇立时苏醒,观者才解除误会齐称神奇。丹阳死后,群众在他的行医处修建一座丹阳观以作纪念,那条街因此称为丹阳观街,今为丹阳路。

滕 昭———(1421—1480),明代汝州滕莹坊村人(今城北马庄村东)。官至黄州知府、陕西道监察御史、兵部左侍郎等。

张维新———字宪周,河南汝州人。万历丁丑(1577年)科进士,除冠县(今聊城)县令。因政绩突出,升为给事中。万历二十四年,任潼关道副使。官至山西布政使。张维新善诗,诗作甚多。

任枫———(?-公元1681年),字木庵,号石因庄,清汝州东程楼村人。15岁补博士弟子员,康熙六年进士,官至山西灵石县(今介休县)知县、内阁中书。任枫学识渊博,精于诗评文,兼工八法(书法名),著有、、、、等书。中记载了很多宝贵的材料,为开发风穴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线索。

郜煜———字光庭。河南汝州人。清代官吏。雍正十一年进士,官至中书科中书。撰有《易经理解》《十翼》等。

马振垣———字金城,一字心城,号石墅,清代汝州人。汝州直隶州诸生。著有《卧云堂诗稿》一书。

赵秉钧———

戴民权———(1891-1940),名正,字端甫。河南汝州市蟒川乡戴湾村人

戴宏超———戴民权长子,留美政治学博士,前底特律大学政治系主任,底特律大学政治学名誉教授。

黎 辛———(1920 ---)

鲁慕迅———(1928---)河南汝州人,著名画家,为中国当代绘画代表性画家之一。

张绍文———(1933―2002),河南汝州人。字郁岑,笔名潇文,书画篆刻家。历任《支部生活》美编,郑州市委宣传干部。1980年后任郑州市市文联委员,郑州市书协、郑州市美协副主席。市政协委员。郑州嵩山书画院名誉院长,宁夏鱼得水书画院名誉院长,少林书画院顾问、桂林中日友好书法研究会顾问、海南天涯角名人馆特聘画师,世界艺术家协会理事、省诗词学会、省书协理事,全国红楼梦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书协、美国纽约四海诗社会员。世界艺术家协会理事。

徐 慎———河南省电影电视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专业作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林 蓝———著名作家,1920年4月2日生于河南省汝州市(原临汝县),2002年12月25日病逝于北京。

李树建———男,豫剧生角。生于河南省汝州市寄料镇观音堂村,河南省豫剧二团团长,河南省文联副主席、剧协主席,一级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