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县大新庄清真东大寺,位于焦作市博爱县许良镇大新庄村。东大寺系目前豫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伊斯兰教古寺,原建于太行山南麓、丹河东岸的上省庄,清初因遭水患迁至现址。该寺属于典型的中国宫殿式清真寺建筑风格,堪称“豫北首坊”。
大新庄是个回族聚居的大村子,据相关资料显示,全村约有7000多口人,回族有近6000口人,主要姓氏为:闪、拜、买、丹、丁、马、陈、王、孙、李、吴等,其中人数最多的为闪、拜、买、丹、丁等,这些姓氏为回回人特有的姓氏。他们居住在村子中间,两头为汉族人,回汉民众和睦相处。20世纪50年代,该村曾经建立过大新庄民族乡,后来在乡镇合并中,并入许良镇。博爱县是1927年冯玉祥将军新设的县份,他把原河内县分为沁阳(今沁阳市)和博爱两个县,两县都属于元朝时的怀州。成吉思汗西征 时,西辽谷则斡儿朵(今吉尔吉斯斯坦)人曷思麦里于1216年率柯散城等地官员迎降,成为蒙古西征大军先锋哲别的先锋。蒙古第一次西征 后,曷思麦里率先锋部队回到中原,随成吉思汗征西夏。1231年,又随元太宗窝阔台伐金,驻 军于怀、孟(今孟州市),授怀孟州达鲁花赤(镇守官),后以功进职为怀、孟、河南二十八处都达 鲁花赤。1251年曷思麦里卒,其长子捏只必亦 早卒,次子密里吉袭为怀孟达鲁花赤。1262年 随元世祖忽必烈攻南宋,战死于淮西,其子俺 撤,孙忙兀带均先后袭为怀、孟达鲁花赤。曷思麦里祖孙四代人长期驻军于怀盂州,忙兀带的后裔在何处,史书虽无记载,但按当时情况推论,其后裔也必然居于怀、孟州。曷思麦里所率军队成员为原部下和在西征时于亦八里城收的降卒,他们都是回回人,其后裔也必然屯驻于怀孟州。今沁阳和博爱回族中的大姓闪、拜、买、丹、丁等,当是曷思麦里部下的后裔。他们是元代东来的回回人,这是没有疑问的。大新庄的回回亦是元代东来的回回人,但姓氏来历不得而知。
回回人信仰伊斯兰教,每日五时礼拜是主命的宗教生活,修建礼拜寺当为重要任务,凡有回回人居住之地,都有大小不等的礼拜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上的发展,会逐渐创建规模较为宏伟的清真寺。沁阳城内自治街的北大寺存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重修清真寺碑记》中载:“我怀有清真寺旧矣,或云创于1341—1368年(元至正年间)。”这里的“清真寺”已是能与道教和佛教的宫观寺院相媲美,元初当有不少简陋的清真寺。大新庄在元初有回回人屯驻,也会建立清真寺,今天清真东大寺的主体建筑为明代建筑,后世不断修缮,成为今天的规战乱和变革中的破坏,使清真寺中和坟上的石碑荡然无存,寺中仅留几块清代镶于墙上的小石碑。1724年(雍正年)碑载:“怀郡北离城卅里许大新庄村有清真寺一座,不知创自何代。”1732年(雍正十年)碑载:“去怀城卅里之遥,有村日新庄,其我回民居中者过半,旧有是寺一区。”这些足以说明此寺之古老。东大寺位于村中东西大街路南,大门座南面北,寺大门对面有一座照壁,上面写有劝教<五更歌》。大门西边是二人合抱的千年古槐,树心已空,但枝权茁壮挺拔,象征着古寺仍焕发青春。大门是宫殿式仿孔庙大门,流璃构件覆盖房顶,层层斗拱上有精美浮雕,左右两个精致的扇面书卷形上刻有明太祖朱元璋的御制百字赞:“乾坤初始,天籍注名,传教大圣,降生西域,受授天经,三十部册,普化众生。忆兆君师,万圣领袖,协助天运,保庇国民。五时祈佑,默祝太平。存心真主,加志穷民,拯救患 难,洞彻幽冥。超拔灵魂,脱离罪业,仁覆天下,道贯古今。降邪归一。教名清真。穆罕默德,至贵圣人。”大门是下面建有城墙垛的大门,在河南独一无二,大门脊檩的牵杆上写有:“告大明天启五年岁次乙丑盂夏月宏拓至元清净寺晋门叁间谨志”。“告”为时的异体字。“天启”为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五年”为公历1625年。“至元”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1264一1294年)。“清净寺”是北宋真宗(赵恒)1009年(大中祥符二年)阿拉伯人在福建泉州涂门街建造一座规模宏大的古阿拉伯式伊斯兰教清净寺(今译为艾苏哈卜清真大寺)即圣友寺。“晋”即进。这别致的大门反映出它是明代建筑,又是仿效古清净寺建的,所以是很有价值的古典建筑。前院有“武学”,是具有数百年历史的武术学校,从这里走出过武进士,总兵等大批武术人才,周口地区的查拳是大新庄村丁吉林传去的。焦作市的武术精英,大部分仍出自大新庄村。二门也是座南面北,进二门是宽敞寺院。东部为十几问房的沐浴室和一排清真小学教室,西部有南北讲堂各十几间,部分墙砖印有“大明”字样。高大宽广的月台上座落卷棚、大殿、窑殿,共三进三跨,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六问,总面积约有近千平方米,原有许多匾联,皆已毁坏。巍峨高耸的窑殿保留阿拉伯式园形拱顶,整个棚、殿雕梁画栋、房顶上的绿、黄琉璃瓦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成为国内少有的中阿合璧的建筑物。院中有假山、喷水池,栽种有奇花异草、各种树木,在八月,郁郁葱葱的桂花树桂蕾怒放,香飘十里,沁人心膊。宏伟的建筑和参天大树相互映衬,院中显得深邃幽静。整个寺院占地十几亩,是博爱县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