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清真东大寺

博爱清真东大寺

博爱县大新庄清真东大寺,位于焦作市博爱县许良镇大新庄村。东大寺系目前豫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伊斯兰教古寺,原建于太行山南麓、丹河东岸的上省庄,清初因遭水患迁至现址。该寺属于典型的中国宫殿式清真寺建筑风格,堪称“豫北首坊”。

大新庄是个回族聚居的大村子,据相关资料显示,全村约有7000多口人,回族有近6000口人,主要姓氏为:闪、拜、买、丹、丁、马、陈、王、孙、李、吴等,其中人数最多的为闪、拜、买、丹、丁等,这些姓氏为回回人特有的姓氏。他们居住在村子中间,两头为汉族人,回汉民众和睦相处。20世纪50年代,该村曾经建立过大新庄民族乡,后来在乡镇合并中,并入许良镇。博爱县是1927年冯玉祥将军新设的县份,他把原河内县分为沁阳(今沁阳市)和博爱两个县,两县都属于元朝时的怀州。成吉思汗西征 时,西辽谷则斡儿朵(今吉尔吉斯斯坦)人曷思麦里于1216年率柯散城等地官员迎降,成为蒙古西征大军先锋哲别的先锋。蒙古第一次西征 后,曷思麦里率先锋部队回到中原,随成吉思汗征西夏。1231年,又随元太宗窝阔台伐金,驻 军于怀、孟(今孟州市),授怀孟州达鲁花赤(镇守官),后以功进职为怀、孟、河南二十八处都达 鲁花赤。1251年曷思麦里卒,其长子捏只必亦 早卒,次子密里吉袭为怀孟达鲁花赤。1262年 随元世祖忽必烈攻南宋,战死于淮西,其子俺 撤,孙忙兀带均先后袭为怀、孟达鲁花赤。曷思麦里祖孙四代人长期驻军于怀盂州,忙兀带的后裔在何处,史书虽无记载,但按当时情况推论,其后裔也必然居于怀、孟州。曷思麦里所率军队成员为原部下和在西征时于亦八里城收的降卒,他们都是回回人,其后裔也必然屯驻于怀孟州。今沁阳和博爱回族中的大姓闪、拜、买、丹、丁等,当是曷思麦里部下的后裔。他们是元代东来的回回人,这是没有疑问的。大新庄的回回亦是元代东来的回回人,但姓氏来历不得而知。

回回人信仰伊斯兰教,每日五时礼拜是主命的宗教生活,修建礼拜寺当为重要任务,凡有回回人居住之地,都有大小不等的礼拜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上的发展,会逐渐创建规模较为宏伟的清真寺。沁阳城内自治街的北大寺存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重修清真寺碑记》中载:“我怀有清真寺旧矣,或云创于1341—1368年(元至正年间)。”这里的“清真寺”已是能与道教和佛教的宫观寺院相媲美,元初当有不少简陋的清真寺。大新庄在元初有回回人屯驻,也会建立清真寺,今天清真东大寺的主体建筑为明代建筑,后世不断修缮,成为今天的规战乱和变革中的破坏,使清真寺中和坟上的石碑荡然无存,寺中仅留几块清代镶于墙上的小石碑。1724年(雍正年)碑载:“怀郡北离城卅里许大新庄村有清真寺一座,不知创自何代。”1732年(雍正十年)碑载:“去怀城卅里之遥,有村日新庄,其我回民居中者过半,旧有是寺一区。”这些足以说明此寺之古老。东大寺位于村中东西大街路南,大门座南面北,寺大门对面有一座照壁,上面写有劝教<五更歌》。大门西边是二人合抱的千年古槐,树心已空,但枝权茁壮挺拔,象征着古寺仍焕发青春。大门是宫殿式仿孔庙大门,流璃构件覆盖房顶,层层斗拱上有精美浮雕,左右两个精致的扇面书卷形上刻有明太祖朱元璋的御制百字赞:“乾坤初始,天籍注名,传教大圣,降生西域,受授天经,三十部册,普化众生。忆兆君师,万圣领袖,协助天运,保庇国民。五时祈佑,默祝太平。存心真主,加志穷民,拯救患 难,洞彻幽冥。超拔灵魂,脱离罪业,仁覆天下,道贯古今。降邪归一。教名清真。穆罕默德,至贵圣人。”大门是下面建有城墙垛的大门,在河南独一无二,大门脊檩的牵杆上写有:“告大明天启五年岁次乙丑盂夏月宏拓至元清净寺晋门叁间谨志”。“告”为时的异体字。“天启”为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五年”为公历1625年。“至元”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1264一1294年)。“清净寺”是北宋真宗(赵恒)1009年(大中祥符二年)阿拉伯人在福建泉州涂门街建造一座规模宏大的古阿拉伯式伊斯兰教清净寺(今译为艾苏哈卜清真大寺)即圣友寺。“晋”即进。这别致的大门反映出它是明代建筑,又是仿效古清净寺建的,所以是很有价值的古典建筑。前院有“武学”,是具有数百年历史的武术学校,从这里走出过武进士,总兵等大批武术人才,周口地区的查拳是大新庄村丁吉林传去的。焦作市的武术精英,大部分仍出自大新庄村。二门也是座南面北,进二门是宽敞寺院。东部为十几问房的沐浴室和一排清真小学教室,西部有南北讲堂各十几间,部分墙砖印有“大明”字样。高大宽广的月台上座落卷棚、大殿、窑殿,共三进三跨,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六问,总面积约有近千平方米,原有许多匾联,皆已毁坏。巍峨高耸的窑殿保留阿拉伯式园形拱顶,整个棚、殿雕梁画栋、房顶上的绿、黄琉璃瓦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成为国内少有的中阿合璧的建筑物。院中有假山、喷水池,栽种有奇花异草、各种树木,在八月,郁郁葱葱的桂花树桂蕾怒放,香飘十里,沁人心膊。宏伟的建筑和参天大树相互映衬,院中显得深邃幽静。整个寺院占地十几亩,是博爱县文物保护单位。

东关清真寺附近景点 东关清真大寺位于哪里

1. 东关清真大寺位于哪里

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城市(别名:青唐城、西平郡等)位于青海省东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处湟水及三条支流的交汇处,取“西陲安宁”之意。

西宁属高原大陆性气候,著名景点有塔尔寺、东关清真大寺、马步芳公馆、南禅寺等,曾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

2021年5月,《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四线城市名单发布,西宁在列。也有中国夏都的称号,欢迎大家来青海西宁做客

2. 东关村清真寺

寿县是安徽省淮南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东邻长丰县,北与淮南市区、凤台县毗邻,西靠霍邱县,南与六安市、肥西县相连。介于东经116°27′-117°04′、北纬31°54′-32°40′之间,总面积为2986平方千米。

截至2015年,寿县下辖21镇、4乡,户籍总人口137.2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0.6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2.3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2.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2.4:27.6:40。人均GDP达12631元。

寿县别称寿州、寿春,是安徽省第一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之一,历史上4次为都,10次为郡。是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寿春楚文化博物馆珍藏国家一级文物160多件,二、三级文物2000多件。

历史

寿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北濒淮河,南倚大别山,古代为南北交通的要冲,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的楚国、蔡国、西汉淮南国、东汉晚期的袁术、刘宋国都曾在此建都。

在东周时先后是蔡国、楚国春申君的封地。战国末年,楚国组织最后一次合纵攻秦失败后,为怕秦国报复而迁都至此,命名为郢,今人或称寿郢。现代考古发掘认为,楚都——寿春城遗址位于今县城外东南角,属东关村辖区,近东津渡。

城南还有楚相孙叔敖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安丰塘(芍陂),该塘使用至今,现为一水库,同时也是一处名胜风景。

秦汉时为寿春县,为四十八郡之一——九江郡的治所。汉太祖时先后为外姓王英布和宗室淮南王的王都。淮南王刘安曾在此主持编著了《淮南子》一书,同时与其八位门客在苦求长生不老仙丹的时候发明了豆腐。

今炼丹之井不在,豆腐之水尚存,城北大泉、玛瑙泉、珍珠泉水相旺盛、千年不涸,附近有“豆腐村”美誉的大泉村村民取其磨制豆腐,已成风俗,延续至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就出自寿地古时豆腐炼制过程中的一段传说。

东汉汉献帝时,袁术也在此称帝。三国曹魏晚期,这里相继发生过三次重大兵变,史称寿春三叛。

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时,前秦南侵,以寿春的八公山、淝水为战场与东晋军激战,史称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投鞭断流”、“风声鹤唳”、“当面锣,对面鼓”、“草木皆兵”等典故皆出于此役。

隋唐改称寿州。当时兴起的“寿州窑”是中国古代的著名瓷窑,其产品兼具南北风格,颇受朝野青睐。

宋设寿春府。这一时期,寿春吕氏家族连续出现了吕夷简、吕公著、吕公弼等多位文臣宰相,为一时之盛。宋时所建的城墙保留至今,全长7417米,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七大古城墙之一,并以具备完善的防洪功能而著称。

在1991年江淮地区特大洪水期间,寿春古城曾收容30万难民,将五六米多高的大水挡于城外。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李鹏前往视察时,所乘坐的直升飞机就降落在城内西街广场(现寿县楚文 化博物馆广场)上。古城内的报恩寺、清真寺、孔庙均建于唐代,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明朝时复为寿州。晚清时,太平天国的英王陈玉成在此被诱捕。1912年改寿州为寿县。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是省政府确定的全省7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旅游资源丰富,已初步形成了八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寿州古城和安丰塘三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

2015年7月3日,《六安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对寿县整建制划归淮南市管辖的意见》称同意将寿县整建制划归淮南市管辖。

3. 东关清真大寺和西关清真大寺

西宁最著名的清真寺就是东关清真大寺了。该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有600多年的时间,是我国西北地区大清真寺之一。除东关清真大寺外,西宁城内还有多座清真寺,如水城门清真寺、杨家巷清真寺、南关清真寺、玉带桥清真寺、滨河路清真寺、王家庄清真寺、下林家崖清真寺、林家崖新村清真寺、白玉巷清真寺、建国路清真寺、园山路清真寺、西关清真寺等等。习惯上,像多巴清真寺就认为是西宁城外的了。

4. 东关大街清真寺

格林豪泰酒店附近有 月波湖, 法治文化园, 红石公园南门, 红石公园, 中心广场, 红石公园东门, 梦幻星空博物馆, 失恋博物馆, 红石公园西门, 师部南水库, 禧和园, 憨老大民俗饭庄, 莱芜东关清真寺, 花园河, 天圆地方, 国税公园, 祥和园, 雅鹿山公园东门, 青草河公园, 地税游园 等景点,

5. 东关清真大寺图片大全

1.莫家街。来西宁的时候问了几个出租车司机都推荐莫家街,所以这里我是来过滴莫家街是一条老牌美食街,其中最有名的是马忠食府,味道都很不错。这是到西宁一定要来的地方,在这里,青海风味的烤羊肉、羊脖子、羊肠面、羊杂面、酸奶、酿皮子、炒凉粉、锟馍馍……各式各样的小吃比比皆是。莫家街夜市,就是吃货眼中的天堂!

2.大新街夜市。

3.水井巷是一条老牌商业街,号称“小香港”,以小吃居多,有许多烤羊肉摊,挑人多进,味道不会差。酿皮、酸奶、甜醅、羊肠面也很不错的。

4.泰宁花园夜市,是西宁市民和外地游客消夏的好去处。在夏日里,每天下午5点半开始,泰宁花园的夜市热闹非凡,商户陆陆续续赶来,支起桌椅板凳准备开始营业,这时候不少市民已经也陆续赶过来,等待吃海鲜烤肉、喝啤酒消夏纳凉。华灯初上,夜市一派繁华喧闹景象。

5.西宁下南关虽说是一条不起眼普普通通的小巷道,但在西宁却是小有名气,东起乐都路,西至共和路,长约500米,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后门就开在下南关路上,整条街因聚集回族风味食品而闻名省内外,在老一辈西宁人口中的“南壕”便是今下南关街,有着百年历史的一条老街。从油炸的馓子、麻花、花花到居家的锅盔、花卷;从青海人的特色小吃酿皮、酸奶、羊筏子到粽子、甜醅,红的、绿的,长的、扁的,五颜六色,充斥在长长的街道上,琳琅满目。

6.力盟商业步行街。

7.西宁市兴海路“美食街”街牌的设计别具一格,在店面局部增添花窗、灯笼等传统中国元素;在这里不仅有青海特色的拜家酿皮、马一刀烤肉等,还有湘菜、过桥米线、刀削面,东北饺子等。

8.珠玑巷位于城西区虎台四巷,巷内街道两旁的店面采用统一的灰色瓷砖为底色,上面的店面名称则各种字体形态五花八门,店铺房顶顺着地势呈阶梯式,街道很干净。从建筑风格上看,珠玑巷同东面的虎台南凉遗址公园的古典风貌相呼应。这里有西宁市最好吃的玫瑰饼。

9.小桥大街综合市场。在市场内,你总能 见熙熙攘攘的人群围在小吃门店前。这里不仅有青海特色的小吃,还有炒米粉、小火锅、刀削面等,为城北区的市民提供了舌尖上的便利。

10.华德美食广场。水井巷附近的华德美食广场集结了各种美食。除了青海本土特色的美食之外,还有炒米线,土家酱饼等各类地方美食。堪称物美价廉,在这里你能吃到各种各样的美食。

6. 东关清真大寺位于什么地方

全天开放。

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宁古城著名的建筑,位于西宁东关大街路南一侧。寺院占地面积1.194万平方米,大殿本体占地面积1102平方米,南北楼各363平方米。清真大寺历史上曾经多次遭到破坏,又不断修建,现存的建筑是1913年时重建,1946年时改建并扩建,1979年时又重修,是我国西北地区大清真寺之一。

东关清真大寺建造雄奇,坐西面东,具有我国古典建筑和民族风格的建筑特点,雕梁彩檐、金碧辉煌,大殿内宽敞、高大、明亮,可以同时容纳3000多穆斯林进行礼拜。

东关清真大寺殿内和整个大寺处处都显得古朴雅致,庄严肃穆,富有浓郁的伊斯兰特色,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关清真大寺

塔尔寺回到西宁市里时还不到下午三点钟,为了不浪费时间,我们决定去西宁最大的清真寺----东关清真大寺看看,那里是西宁的繁华地段,参观之后晚饭就可以在那附近解决了。 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北地区著名的四大清真寺之一,已有近650年的历史。所辖教众人数名列伊斯兰教世界第五大者玛提(群落、部落的意思,当地语言),可同时容纳5万穆斯林进行礼拜,聚礼人数为国内第一。 (壹) (贰) (叁) (肆) (伍)

(陆)

这位工作人员的讲解真不错,让游人深入了解伊斯兰教。

在他的演示下我看到一条条手工地毯在灯光下不停变换颜色。

忍不住好奇,我也买了一条,是丝质的,还不错,寺里统一免费由申通邮寄。

(柒)

(捌)

(玖)

时逢周五,陆陆续续有人赶来做礼拜,有幸目睹了这一盛况。

(拾)

(拾壹)

(拾贰)

(拾叁)

(拾肆)

(拾伍)

看见他们虔诚的样子,真的是不忍心也不好意思打搅他们,悄悄滴拍了几张留做纪念吧。

(拾陆)

(拾柒)

(拾捌)

(拾玖)

寺里为每个信众都准备了地毯,大堂里人多装不下,信众就在侧门门口做礼拜。

寺里的工作人员都很尽责,对于游客的疑惑都会主动解答。

(贰拾)

人群散去时光线不错,抓拍一张我的驴友。

(贰拾壹)

(贰拾贰)

离开清真大寺时,我们网上搜了搜附近的美食,结果益鑫手抓王真的没让我们失望。

不喜欢牛羊肉的我对他家的牛羊排、自产酸奶真是喜欢呢。

酸奶上面有一层菜籽油,口感很不错。

【THE END】

历史的见证——东关清真大寺!

东关清真大寺历史悠久,与西北地区著名的西安化觉寺兰州桥门寺、新疆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并称为西北四大清真寺。据现存寺内的《重建西宁大寺碑记》(1914年5月立)和《重建西宁东关大寺碑记》(1948年8月立)两块碑文记载,可以看出这座大寺已经具有600多年的历史。

东关清真大寺始建于公元1380年左右的明洪武年间,在青海省内规模最大,它是一座融塔、墙、殿为一体的伊斯兰建筑,正中的礼拜大殿为全寺最大的建筑物,占地1102平方米。整个建筑式样别致,结构分明,每逢礼拜、三大宗教节日,数以万计的穆斯林汇集在此举行隆重的聚礼活动。

东关清真大寺是伊斯兰经学研究的最高学府,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民国以来,伊斯兰教伊赫瓦尼教派的创始人及其继承人,将该寺作为海乙寺(即中心寺)。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伊斯兰教学者。甘青近千座清真寺的开学阿訇,由该寺选派或认可,因而在海内外享有声誉。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东关清真大寺的坎坷命运:

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据寺内《重建西宁大寺碑记》记载:西宁清真寺,"创自明代,毁于兵整。"另《重建西宁东关大寺碑记》记载:"西宁清真大寺,创自明代,屡经兵资,其地送废。"《西宁市志搞》载:"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建于明洪武年间,由明将军西平侯沐英,表奏朝廷出资建筑。

大寺初建时,规模狭窄,结构简陋,后历经沧桑,曾几度拆毁,几度修复才具现在之规模。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苏四十三、韩二个领导回族、撒拉族人民起来反清。清统治者在镇压苏四十三起义时,将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折毁。

咸丰末年至同治初年,陕西一带的数10万回族人民,在白彦虎等人的领导下,因不满清廷统治,又揭竿而起,举起反清大旗。清政府调遣湘军左宗棠部和甘肃马福样部前去镇压、在重兵攻击之下,起义军节节引退,最后辗转到西宁。此时,原起义军出身的西宁府知府马桂源和其兄西宁镇总兵马本源两人对起义军寄予同情,并和起义军联成一气,并守西宁。同治十一年(1872年),左宗棠部攻破西宁。次年(1873年)春,湘军部将、西宁镇总兵何作需将重新修建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再次拆毁。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甘青河煌地区的回族、撒拉族人民在韩文秀的领导下,武装反清,清政府命甘肃马福样前去镇压。同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河惶起义"被清政府镇压,重建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又被清政府拆除。此次将大寺夷为平地,只剩下几座柱石。清政府还派人监督,不准在原地进行宗教活动。

辛亥革命以后,甘肃河州(今临夏)的马麒任甘边宁海镇守使。他到任不久即于民国2年5月,亲自"捐资为倡",募集白银万两,重新在被毁的废墟上动工修建清真大寺。一年后,民国3年(1914年)完工。

重建后的东关大寺一直沿用至今,看起来依然宏伟神圣,但岁月遗留下的这些痕迹时刻在向我们诉说,这不仅仅是一座穆斯林眼中的圣地,更是西北各民族那段历史文化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