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口遗址

东口遗址

东口遗址位于温县城西20公里处的番田镇东口村西台地上。

《中国考古大会》走进周口店遗址,探秘东方人类的故乡

中华大地上人类繁衍生息之根在何处?文明曙光之源又在何方?本周六20:00档CCTV-1,周日17:30档CCTV-4,《中国考古大会》将带我们回到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距今7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共赴人类化石宝库——北京周口店遗址,探寻东亚地区早期人类的摇篮。

再现“北京人”头盖骨发掘故事

“猿人洞”探秘惊喜重重

1921年,痴迷于古生物化石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经当时中国政府的允许,来到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进行发掘。临别前,他留下预言:“远古的人类就在这里,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他。”5年后,在瑞典的实验室内,两颗来自周口店的人牙化石被清理出来,牙齿的主人被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北京人”。

消息一经公布,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周口店遗址,国内外众多科学家会聚于此,其中就有杨钟健和裴文中。作为中国早期考古人,裴文中等人如何大海捞针般发现第一颗“北京人”头盖骨?又是如何揭开“北京人”的神秘面纱?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曲折历程?又凝结了多少考古专家的心血与汗水?

本期节目,《中国考古大会》再度丰富电视表达,将戏剧表演引入舞台,再现了裴文中等考古人在周口店的发掘故事。郑晓宁则担任“考古推广人”,与两位考古文化爱好者一同穿越到“北京人”生活的“猿人洞”模拟空间,开启惊喜重重的探秘之旅,体验考古人的日常挖掘工作,见证了“北京人”头盖骨的“前世今生”及其中蕴含着的家国情怀。

“北京人”头盖骨丢失成谜

国内现存“北京人”头盖骨原生标本亮相

周口店遗址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也是同时期材料最丰富、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一处古人类遗址。出土了“北京猿人”头盖骨、牙齿等古人类化石。第一颗“北京人”头盖骨的出土,见证了中国古人类学研究的艰难起步。但遗憾的是,在日军侵华期间,这一珍贵的头盖骨原生标本,在躲避战乱转移的过程中不翼而飞,至今下落不明,成为几代考古人心中的痛。

幸运的是,在1966年对周口店遗址的再次发掘中,已过花甲之年的裴文中,再次发现了两块新的“北京人”头盖骨,而更为神奇的是,经过比对发现,这两块标本,竟然能与曾丢失的头盖骨复制品拼合在一起。这也是目前已知现存唯一的“北京人”头盖骨原生标本。

这两块标本长什么样?经过许可,《中国考古大会》专门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拍摄了一段珍贵视频,观众将在节目中一睹其真容。

专家团揭秘“山顶洞人”生活日常

从细节窥见漫长古人类演化史

1930年,考古人员在清理周口店“猿人洞”遗址堆积物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新的洞口,由于其位置位于龙骨山山顶,在“北京人”居住洞穴的上方,因此得名“山顶洞”。

“山顶洞人”与“北京人”是什么关系?他们留下的人类化石、生存生活遗迹,又透露出哪些重要信息?他们在人类演化的过程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本期节目,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张双权、邢松和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教授陈胜前,组成“考古专家团”,讲解“山顶洞人”漫长的生活日常及人类演化史。

北京周口店遗址作为东亚地区早期人类的摇篮,经过一代代考古人和各个学科领域的共同努力,成功在1987年作为中国第一批世界遗产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而当时完成整个申报的过程,仅用了薄薄的七页作文纸,这背后又藏着怎样的故事?

让我们跟随《中国考古大会》,一同触碰百万年人类演化的蓬勃史诗!12月4日(本周六)20:00档CCTV-1首播,周日17:30档CCTV-4重播,敬请期待!

沉银重现•四川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

7月4日下午,由广东文物局、四川省文物局和眉山市人民政府指导,广东省博物馆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眉山市彭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协办的“沉银重现——四川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

展览重点展出“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成果,是广东省博物馆2019年度国内文物交流的大展之一,也是粤博继2018年成功推出“古蜀宝藏——四川文物精品展”之后粤川两地文博交流的又一重头文物展览。

此次展览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沉银之谜”,讲述“江口沉银”从传说到实证的历程。

第二部分“江口沉银”分为大西政权、金银充库、江口鏖战,展示明中晚期及大西政权建立前后的历史

第三部分“水下考古”,分为新尝试——围堰考古、新方法——科技考古和公众考古,主要展示遗址发掘过程以及考古中使用的新方法、新技术。

“沉银重现——四川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共展出江口古战场遗址相关文物421件,以江口古战场遗址出水文物为主,另外纳入了当地在工程施工时采集的文物,此外“5•1彭山区特大盗掘倒卖文物案”追缴的4件国家一级文物也将亮相本展览。展品主要以金银器为主,另有少许铜、铁、木等其他质地文物。

江口镇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府河在此汇入岷江。清代文献曾有记载,此处为明末农民军领袖张献忠沉银之处,当地一直以来也有许多关于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在过去的300多年里,“江口沉银”始终不曾被淡忘。

2015年底,来自国内多家文博机构的专家聚集在彭山,经过多番调研与讨论,基本确定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即为历史记载的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经过一系列科学勘探后,2017年初,“江口沉银遗址”开始了正式的考古发掘工作,大量金银文物陆陆续续重现于世,“西王赏功币”“大顺通宝钱”等文物的发现,证明了此处为江口沉银的中心区域。

流传了数百年的沉银传说得以证实,沉银重现于世。“江口沉银遗址”(即江口古战场遗址)也因此获得了“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目前,“江口古战场遗址”通过2017、2018年两度发掘,共出水文物42000余件,该遗址的发掘创了三项“第一”,即国内第一次内水围堰考古;国内第一次考古发掘直接与民间传说相印证的最高级别沉宝遗址发掘;国内第一次发现张献忠册封妃嫔金册。

为配合展览,广东省博物馆将通过《爱粤读》小报、微信导览、专家讲座等进行内容拓展,还将制作全景虚拟展厅,观众通过手机扫码便能观赏展览及重点文物。另外,展览期间,广东省博物馆将陆续推出“沉银跃金——古钱币修复体验”“刻古铭新——橡皮章雕刻”“寻梦还‘银’记:沉银重现特展互动戏剧与艺术创作工作坊”等教育活动,深化展览内容,加深观众理解。

展览位于广东省博物馆三层书画厅,展至2019年11月3日。

【重点文物展品】

1、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

“5•1彭山区特大盗掘倒卖文物案”追缴

此金印是“5•1彭山区特大盗掘倒卖文物案”追缴的国家一级文物。印面文字为九叠篆阳文:“永昌大元帅印”,印台上阴刻“永昌大元帅印,癸未年仲冬吉日造”。该金印铸造于1643年(明崇祯十三年)农历十一月,是张献忠沉船文物中的核心文物,对考证沉船文物性质极为关键。

2、册封金册

大西政权(1644-1646年)

江口古战场遗址出水

这是张献忠册封嫔妃的金册,正面阴刻楷书“思媚用册为修容。朕德次嫔嫱,匪由爱授,螽羽和集,内教以光,钦哉”26字。“修容”为古代“九嫔”之一,此为册封“修容”金册第二页。

3、册封金册

大西大顺二年(1645年)

2011年眉山市彭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征集

这是张献忠册封后宫的金册,形制与明代册封金册相似。金册正面阴刻楷书“维大西大顺二年岁在乙酉五月朔日壬午,皇帝制曰:朕监于成典,中官九御”30字,背面素面无字。此为大西政权建立后宫制度的物证。

4、武冈州“都水司正银”一百两银锭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

“5•1彭山区特大盗掘倒卖文物案”追缴

此银锭是“5•1彭山区特大盗掘倒卖文物案追缴的国家一级文物。银锭内錾刻铭文“征完万历二十七年分都水司正银壹百两正,万历二十七年四月□日武冈州知州应楠,史何添继,银匠王文青”。明代存世银锭多为五十两形制,一百两官银极为罕见。

5、长沙府“岁供王府”五十两金锭

明天启元年(1621年)

“5•1彭山区特大盗掘倒卖文物案”追缴

此金锭是“5•1彭山区特大盗掘倒卖文物案追缴的国家一级文物。金锭内底錾刻铭文”长沙府天启元年分岁供王府足金伍拾两正,吏杨旭,匠赵”。这是长沙府上供藩王府的岁供黄金,为已知明代金锭中的最大锭型,存世稀少。1643年8月,张献忠攻克长沙,可能是从吉王府中得到此金锭。

6、“西王赏功”金币

大西政权(1644-1646年)

江口古战场遗址出水

“西王赏功”币铸造于张献忠占据四川之后,有金、银、铜三种材质,用于奖励有功部将,并非流通货币。存世极罕见,是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江口古战场遗址出水了金质和银质两种“西王赏功”币,而且数量巨大。

7、册封荣王世子朱翊鉁金册(上册)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

“5•1彭山区特大盗掘倒卖文物案”追缴

金册正面阴刻楷书“维嘉靖四十五年岁次丙寅四月壬戌朔二一日壬午,皇帝制曰:朕维亲王之子长者立为世子,此太祖高皇帝之制也。朕袛承天位,率由旧章荣王第一子翊”。这是册封第四代荣王朱翊鉁为世子的金册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于2017年江口古战场遗址发掘出水。

8、双流县五十两银锭

大西政权(1644-1646年)

江口古战场遗址出水

此银锭内底錾刻铭文“西朝双流县,艮(银)匠黄杨”。双流县明代属四川布政使司辖成都府,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此银锭为大西政权征收的田赋折银。

商务合作、转载事宜请在后台留言

泰安市于庄东南遗址出土一个大口尊,上面有个图案,竟有八种解读

文物是人类已经消逝的文明的体现。千百年来,人们通过不断被发现的文物,了解了我们祖先,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和故事,修正了一个又一个我们曾经的迷茫和错误的认知。可是,不是所有的文物都能转化成一把打开历史的钥匙。有这样一件文物,它上面的图案,竟然有八种让人“眼花缭乱”的解读。这是一件什么样的文物,又有着怎样的解读呢?接下来,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同许多的文物一样,这件文物的出土纯属偶然。2017年9月,一条起自山东泰安宁阳县境内的京台高速,经泰安市宁阳县、东平县汶上县等地,西接河南省台辉调整公路的宁梁高速破土动工。为配合宁梁调整建设项目,从2018年5月起,济南考古研究所对占压宁阳于庄东南遗址,开展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这次考古挖掘,共发掘灰坑141个,灰沟12条,水井2眼等,出土器物绝大多数为陶片,另有少量瓷片、石器、兽骨等。

在众多的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考古人员在一处灰坑中发现的一尊大口尊。这个大口尊口径32厘米,高62厘米。在历史上,大口尊曾经一度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它的造型奇特,敞口,凸圆肩,口部略大于肩部,深腹。其功能十分多样,主要有酿酒器,粮食加工器,特殊盛器,祭祀礼器等。因为是一种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具,所以在古代十分普遍,在现代的考古中,也多有发现。

可是,在东南遗址出土的这件大口尊,却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大口尊一侧的腹上,刻着一个奇怪的符号。刻着的符号上部为一个圆圈,下面是一个火焰的形状,再下面,刻是一个山峰的样子。

大口尊在文物中十分常见,我们都能明白它的前世今生,制作乃至使用。可是,这个大口尊上的刻符,人们却头一次见到。重点是,这个刻符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呢?在史籍中,是找不到任何资料了。因此,这也就造就了关于这种刻符的含义,有很多说法,目前,竟有8种解读之多。

有的说,上面的火的圆圈代表太阳,因此这个刻符是“旦”字的意思;有的说下面的不是山,而是一种火,因此,这个刻符是“炅”字的意思;还有的认为这不是一个字,是“日火山”三个字,或者是“日月山”,“日鸟山”、“日云山”等文字的组合。甚至有学者认为,这个刻符其实没有具体的实际意义,它只是具有一种象征意义,代表了远古人的阴阳观念 ,是太阳与天地阴阳合一的显示。小编甚至推断,这个图案表现的全都是神圣的意思。

时值今日,关于这尊大口尊上的刻符,到底是什么意义仍然没有一个权威的解释。但是,不管它代表的是什么意思,仅仅从刻符本身,我们已经能够读出古人的那份积极向上,热情似火、祥和美好的生活态度。而且,如果它真的是一种符号文字,那么它极可能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至少会将华夏的文明史上推1000多年。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着进一步的考古发现,让大口尊刻符的秘密,终有一天大白于天下。说不定,还会给世人一份大大的惊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