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赵张弓遗址

焦作赵张弓遗址

赵张弓遗址位于焦作市待王乡赵张弓村西南50米处,村民称为"西岗地"。遗址呈长方形,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00米,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1976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83年冬进行过一次试掘,开10×2米探沟两个。出土与采集的标本有陶器、骨器和蚌器等。陶器有鬲、罐、瓮、鼎、钵、豆盂、盆、杯、澄滤器等,其中灰陶占绝大多数,夹砂陶次之,红陶最少;陶器表面的纹饰有绳纹、方格纹、附加堆经纬度等;制法以轮修手制和轮制为主。陶石器有铲、斧、凿、杵、石镞、网坠等,磨制精巧,石质坚硬,刃部锋利。骨器有针、锥、镞、刮削器。蚌器有蚌刀和蚌镰等。在裸露灰坑的断面上,有许多被砸碎的动物骨片和人为击破的螺壳。

河南焦作

赵张弓遗址游玩攻略 赵王遗址图片

1. 赵王遗址图片

赵王陵又称三陵陵墓、温窑灵台位于河北邯郸县与永年县西北交界处,紫山东麓的丘陵地带,距邯郸市区20公里,属三陵乡境内,有5座较为集中的陵丘,它们相距不过2至3公里,其中,在邯郸县境内共三大墓丘,从东至西编号为1、2、3号;另两座在永年县,编号为4、5号,它们是中国战国时期七雄之一赵国的帝王陵寝,称其为赵王陵,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河北省乃至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王陵。被誉为“东方的金字塔”。

此陵墓依山而建,气势恢宏,虽经2300多年的风雨侵蚀和社会人为损坏,地面建筑只存遗址和碎砖烂瓦,但其整个陵台、陵墓封土、墓台、神道等保存十分完整。

赵国自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定都邯郸至赵王迁八年(公元前228年)被秦所灭,计158年,共传八代。这五座陵台七个墓冢的墓主人分别是谁,至今不得而知,5座陵台中有2、4号陵台上面是两座封土,这可能是夫妻合葬墓,这五座陵台七个封土高大的古墓,被认为可能是赵敬侯、赵成侯、赵肃侯、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赵悼襄王七个赵王的陵墓。

2. 赵王遗址图片欣赏

邯郸到郑州自驾游沿途的风景有:邯郸的丛台公园(开始),赵王遗址公园,如意湿地公园,开河码头,殷墟,岳飞庙,周易文化城,太极图,卫国古城,定国湖,郑州黄河湿地公园。这条线路是邯郸到郑州走的是107国道沿途的景点。

3. 赵王城遗址图片

位于邯郸市西南角。

51路公交车,北张庄下车,沿着南环路向西走,等到快下坡的时候就到了。不过还没有完全建设好,不建议你现在去,很热。

4. 赵王城遗址公园图片

赵王城属于战国时代

赵王城亦称赵都宫城,是赵邯郸故城的一部分,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西南方向的西大屯村南,建于赵国迁都邯郸后,是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遗址中已知保存最为完好的战国古城址,属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时的赵都邯郸也是战国后期黄河以北人口众多、商业繁荣的最著名的大都会之一。自赵敬侯迁都邯郸,到被秦所破,邯郸作为赵国国都历经八代王侯,扮演了春秋战国历史上的重要角色,为邯郸成为秦汉时期中国五大都市奠定了物质基础。

赵王城由东、西、北三座相互依存的小城组成,正南北方向,平面呈“品”字形,占地面积约512万平方米。城址内外现存高大建筑台基及地下夯土基址20余处。大北城位于赵王城东北约60余米处,为居民生活和工商业为主的郭城或外城。平面近南北向长方形,占地面积约1380万平方米。城垣除西垣北段等建筑基址或城垣残段局部尚存外,其余全部被淤埋于地表1-10以下。

5. 赵王城遗址博物馆

邯郸历史悠久,地处于河北省南端、太行山东麓,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是晋冀鲁豫四省要冲和中原经济区腹心、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 邯郸市丛台、学步桥、黄粱梦

△丛台

丛台古称“武灵丛台”,是邯郸市的象征,相传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赵雍时期(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99年),是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

△学步桥

学步桥位于邯郸市主城区串城街(邯郸道),原为木桥结构,因常遭水冲,于明代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改建为拱券型石桥。

△黄粱梦

黄粱梦始建于宋代,明、清时代及1984年均有修复,是根据唐代沈即济所著的《枕中记》故事而建的。

▐ 永年区广府古城

广府古城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因保存完好 ,网上称其为“被遗忘的神秘古城”。广府古城还是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的发祥地,被誉为中国太极之乡。2013年广府古城晋升为4A级旅游景区。

▐ 峰峰矿区元宝山、响堂山石窟

△元宝山

峰峰矿区元宝山风景区因山形酷似元宝而得名元宝山。

△响堂山石窟

响堂山石窟又称响堂寺石窟,最初开凿于北齐时代(公元550—577年)。石窟幽深,人们在山洞里击掌甩袖都能发出宏亮的回声,故名“响堂”。

▐ 武安市舍利塔

舍利塔为原妙觉寺主要建筑之一,寺已毁,惟塔存。舍利塔建于宋元祐六年(1091年),砖制,楼阁式,是河北省南部现存最高的宋塔。

▐ 临漳县邺城遗址

邺城遗址是历史上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都城遗址。它首次体现了“先规划、后建设”的城市建设理念,对中国后世长安、洛阳等古城建设乃至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古都建设影响深远。

▐ 成安县匡教寺

匡教寺创于隋,是中国禅宗的发源地,得到达摩大师真传的佛教禅宗二祖慧可大师曾在这里讲经说法34年。

▐ 大名县大名府古城遗址

大名府古城始建于前燕建熙元年(360年),分外城和内皇城(也称宫城),外城周长48里,占地面积36平方千米,内城周长三里一百九十八步。

▐ 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娲皇宫

△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

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占地面积5.6平方公里。是国内唯一一处全面、详实记录抗战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历史的纪念馆。

△娲皇宫

娲皇宫始建于北齐时期,占地面积5平方公里,是我国建筑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的祀奉人类始祖女娲的古代建筑群 。

▐ 磁县磁州窑博物馆、鼓楼

△磁州窑博物馆

磁县位于河北省最南端的漳河之滨,是磁州窑的故乡,也是磁州窑的发祥地。

△磁州鼓楼

磁州鼓楼始建于明代弘治十二年(1499年),由知州童启所建,名曰“天中第一楼”。

▐ 邱县杏林寺

杏林寺始命名于公元682年(唐高宗永淳元年),具有1300多年的文化历史,此后曾多次重修,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馆陶县粮画小镇

粮画小镇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一处集生态观光、度假、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开创了乡村游的全新模式。

▐ 鸡泽县毛遂故里

2008年,鸡泽县被确认为毛遂故里。鸡泽毛遂、毛苌与湖南韶山毛氏是一脉相传的,鸡泽毛遂是韶山毛氏先祖。

▐ 广平县东湖公园

广平县东湖公园占地面积300多亩,建有人造假山、景观拱桥、湖心小岛、古建亭榭、戏水平台和亲水码头等景观。

▐ 魏县神龟驮城文化公园

魏县神龟驮城文化公园的设计源于一个神话传说。相传上古时期中原发大水,古城魏都因一只神龟幸免于难。洪水退后,为感谢神龟,百姓在西城口埋一石碑以示纪念。

▐ 曲周县段氏家族墓地

曲周段氏家族墓地为北齐古墓葬,位于邯郸市曲周县白寨乡北油村。曲周段氏家族墓地为河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 赵王遗址图片大全

【主要旅游资源】 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1.杨式太极拳(永年县)

2.磁州窑烧制技艺(峰峰矿区)

3.女娲祭典(涉县)

4.河北鼓吹乐(永年县)

5.武安平调落子(武安市)

6.皮影戏(邯郸市)

7.傩戏(武安市) AAAA级的旅游区:涉县娲皇宫,丛台区丛台公园、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武安朝阳沟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磁山文化遗址、赵邯郸故城、 战国赵王陵墓群、邺城遗址、磁县北朝墓群、娲皇宫及石刻、129师司令部旧址、磁州窑遗址、响堂山石窟、永年石北口遗址、永年弘济桥、永年城、磁县讲武城遗址、大名府故城、大名五礼记碑、峰峰玉皇阁、涉县成汤庙山门及戏楼、武安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军区旧址

7. 赵王遗址公园地址

邯郸古城是指古代赵王城遗址,这里现在有一个赵王城遗址公园保护区。赵王城遗址是战国时期赵国都城所在地,年久日深,加上后来赵国被秦国吞并,这个地方就荒废了。不过,从表面还能看出当年都城的轮廓,城墙,大殿等轮廓还在。据说遗址下面还有赵王陵墓,也有一些其他贵族陪葬。

8. 赵王陵遗址

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1、杨式太极拳(永年县) 2、磁州窑烧制技艺(峰峰矿区) 3、女娲祭典(涉县) 4、河北鼓吹乐(永年县) 5、武安平调落子(武安市) 6、皮影戏(邯郸市) 7、傩戏(武安市)。   第一批扩展项目   曲周龙灯、豫剧桑派艺术、鸡泽梨花大鼓、永年武式太极拳、永年抬花桌。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魏县四股弦戏、肥乡四股弦、馆陶四股弦;高开区东填池赛戏、武安东通乐赛戏、涉县赛戏、永年西调、大名草编、邯山区彩布拧台、魏县传统棉纺织技艺、肥乡县传统棉纺织技艺、峰峰矿区苇子灯阵。   AAAA级的旅游区   涉县娲皇宫,丛台区丛台公园、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武安朝阳沟、涉县太行五指山旅游区。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磁山文化遗址、赵邯郸故城、战国赵王陵墓群、邺城遗址、磁县北朝墓群、娲皇宫及石刻、129师司令部旧址、磁州窑遗址、响堂山石窟、永年石北口遗址、永年弘济桥、永年城、磁县讲武城遗址、大名府故城、大名五礼记碑、峰峰玉皇阁、涉县成汤庙山门及戏楼、武安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军区旧址。   邯郸所有景点   娲皇宫、129师司令部旧址、太行五指山、响堂山石窟、黄梁梦吕仙祠、永年广府古城、武灵丛台、赵王城、学步桥、天子冢、大乘玉佛寺、九峰山森林公园、朝阳沟、京娘湖、邺城三台、弘济桥、回车巷、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武华山、长寿村、舍利塔、玉皇阁、赵王陵、赵苑旅游区、朱山石刻、禅果寺、磁山文化遗址、龙湖公园、滏阳公园、黑龙洞风月关、兰陵王墓、圣井岗、古武当山、东山文化公园、邯郸博物馆、古石龙景区、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旧址。

9. 赵王遗址简介

人文景点~條萊垍頭

1:娲皇宫,位于涉县城西;垍頭條萊

2:将军岭~129师司令部,涉县赤岸村,涉县城南;頭條萊垍

3:武灵丛台,学步桥,回车巷,邯郸市内,三个景点相距不远,回车巷目前正在整修;條萊垍頭

4:曹操铜雀台,位于临漳县漳河北岸;

5:峰峰矿区南北响堂寺,玉皇阁,山地地道战遗址;

6永年广府古城,大名古城和西式教堂;朱山摩崖石刻;

7:位于武安,涉县,磁县的明清古镇还有很多。 自然景点:涉县五指山,韩王山九寨,圣福天路;武安市京娘湖,七步沟,长寿村,北武当山;磁县炉峰山,等等垍頭條萊

甘肃张家川马家塬遗址保护工作展开

原标题:甘肃马家塬遗址保护工作展开 有西亚少数民族风格

近日,记者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文物局获悉,马家塬遗址保护规划立项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复,标志着马家塬遗址保护工作全面展开。

马家塬遗址位于张家川县木河乡桃园村马家塬,距县城17公里,面积约80万平方米,海拔1874米。在遗址中心区有较为密集的战国墓葬分布,面积约2万平方米,共探明各型墓葬60座。马家塬遗址出土文物数量众多、工艺精美、文化内涵丰富,带有较为浓厚的北方、西亚少数民族风格和秦文化特色,对研究秦和戎的关系,北方、西亚古代民族史,中国古代中外民族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冶金技术、古代科技史具有重要价值。马家塬遗址被评为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家塬遗址自2013年5月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张家川县高度重视遗址保护工作,于去年全面完成马家塬遗址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有保管机构等“四有”工作。与此同时,聘请西北师大专家编制马家塬遗址保护规划,并向国家文物局申报立项。经多方努力,马家塬遗址保护规划编制立项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复。(记者牛彦君 通讯员窦亚龙 谢安珍)

“国魂所系” ——怀念张忠培先生指导大遗址工作的日子

“大遗址是我们的祖先以大量人力营造,并长期从事各种活动的遗存,综合并直接体现了中华民族和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构成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史迹的主体。”

“……其中相当部分已溶入民族情感之中,为国魂所系。大遗址对国家和民族而言十分重要,是为正确阐明和形象展示我国历史而在今后不能不逐步予以研究和揭示的遗存。”

“大遗址与自然和历史环境有密切联系,是一种自为或计划的群体系统和组合,地下遗迹遗物埋藏丰富,蕴涵大量的历史信息。大遗址可以包括:在考古文化和我国历史上占有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地位的村落、城市、手工业、军事、交通水利、宗教、葬丧等设施的遗迹及相关环境。”

“大遗址作为古文明的集中代表,提出这一概念,反映了现代中国保存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基底性特色。”

以上,摘自拙文《梦想辉煌:建设我们的大遗址保护展示体系与园区——关于大遗址保护思路的探讨》,大体上是张忠培先生的原话。这仅其中几段,非全部。该文为《东南文化》2001年1期的首篇,据说引用者最多,故早想将此情披露于世人了。

该文的基础,是1999年报给国家计委的《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体系建设规划基本思路》。起草时,先生曾招于家中指点,他写在纸上让我看,推敲措词。像“国魂所系”“一种自为或计划的群体系统和组合”“基底性特色”等字眼,我等常人是想不到的,应完全是先生的发明创造。

执笔有关大遗址保护的文件,于我实出偶然。1994年参加国务院组织调研河南陕西文物问题期间,曾见一份文件,大意为:大遗址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如不加强保护会铸成历史性的罪过,建议制定文件,开展专项工程;国务院研究室的一位领导人,组织调研组讨论,令我执笔,定文件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物保护的决定”,内容重点是部署大遗址保护专项。这对我,是开了个头,以后则一发不可收手。先生对起草文件很重视,对我的指导很多,也很重要。

初次看到先生,我还在文物局流散文物处工作,是列席一次全国人大的会议,他是人大代表,就文物市场问题发表了一通意见。后来,我转到文物处、文物二处,与先生的交道就多了。那时考古专家组的会很多,讨论具体问题,也务虚,气氛总是十分热烈,先生常常是争论的发起者。

三峡工程文物保护,是个问题焦点,我同先生一道外出工作的第一次,就是1992年检查三峡文物调研规划情况。那是国家文物局首次组织的大规模三峡文物考察,局内外多部门参加,专家学者云集。先生给我的印象,总是走在前面,仔细观察,并大声发表看法。好几次,他是打赤脚,走在泥泞中,似浑身有用不完的力。

另一个焦点,大遗址保护,良渚遗址群是典型,既存宏伟的人工地貌又含丰富而珍贵的埋藏,有建设也有盗掘的破坏威胁。我第一次踏上良渚遗址群的土地,就在1992年秋陪先生赴浙考察期间。那时,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大莫角山前的建筑遗迹已进行发掘,我们不仅查看了现场,在紧邻的长命印刷厂也走了走,还到吴家埠工作站观察了标本,登上反山、瑶山、汇观山、荀山。其时,瑶山顶上已经进行了祭坛与墓坑原位抬高后的模拟展示。从观察器物纹饰,到遗址地貌特点,从研究到保护,先生向大家谈了许多看法。当得知长命印刷厂还要原地扩建时,他表示坚决反对,坚决支持该厂必须迁离的意见。在良渚,随先生和浙江同仁一路行走,我完成了大遗址知识的启蒙,于是才有了后来的一切。

2008年3月24日张忠培先生为新发现的良渚古城颂写“中华第一城”

2008年7月9日本文作者考察良渚遗址

2015年12月26日张忠培先生最后一次考察良渚遗址

上述那篇文章发表时,我已离开文物保护司,脱离了大遗址保护的主流,但先生教导、先生志向一直未敢忘怀。好在有文章在手,所以后来凡与财政部、国家计委的干部打交道,尤其在协助财政部调研文物事业经费需求,和在杭州筹建中国财税博物馆的期间,都推荐给他们看,以促进大遗址专项的设立。2005年该专项终于确立,先生心血,总未白白付出。

先生也没有忘记我。大概是2008年,我在北京郊区参加什么学习班时,突然接先生电话,说要发表一篇关于大遗址的文章,稿件送我提意见。记得当时是用招待所的信纸写了两三页,赶紧传了回去。内容主要是感谢先生长期的教诲,并恭请关注队伍的组织和建设,因为城市建设对古城址的破坏太大,而从事城市考古发掘的人太少了。

没想到这么快,先生鞠躬尽瘁,竟将自己的生命也溶于“国魂”了。呜呼,先生千古!

孟宪民

2017年7月9日

作者简介 孟宪民(1949年1月生),男,北京人,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原司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党委书记。

编辑:刘建安 核定: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