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菩萨堂

灵宝菩萨堂

菩萨堂原名菩萨殿,位于灵宝市故县镇进家村,为唐代竹林寺遗物。竹林寺创建年代不详,据有关资料记载,唐永昌元年更名菩萨殿,后经多次修葺,保留目前现状。现留有木雕佛龛一座,佛龛为木雕彩绘,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部:仿地面楼阁古壁式建筑,从上到下分三层,每层为五龛,上下由小变大,下层最大,每个古堡佛龛均为攒尖式屋顶。整体雕,灵宝菩萨堂,灵宝菩萨堂简介,灵宝菩萨堂-三门峡市灵宝市灵宝菩萨堂旅游指南

佛罗伦萨新圣母大教堂攻略 佛罗伦萨圣灵大教堂

1. 佛罗伦萨圣灵大教堂

佛罗伦萨大教堂(FlorenceCathedral)为意大利著名教堂。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瑰宝。佛罗伦萨大教堂是13世纪末行会从贵族手中夺取了政权后,作为共和政体的纪念碑而建造的。型制很有独创性,虽然大体还是拉丁十字式的,但突破了教会的禁制,把东部歌坛设计成近似集中式的,预计用穹顶。15世纪初,布鲁内列斯基着手设计穹顶。 设计师布鲁内列斯基 布鲁内列斯基出身于手工业工匠,钻研了当时先进的科学特别是机械学,精通机械、铸工,在透视学和数学等方面都有过建树,在雕刻和工艺美术上有很深的造诣。经过刻苦努力,他掌握了古罗马、拜占庭和哥特式的建筑结构。为了设计穹顶,他在罗马逗留几年,潜心钻研古代的拱券技术,测绘古代遗迹。回到佛罗伦萨后,作了穹顶和脚手架的模型,制定了详细的结构和施工方案。1420年,在佛罗伦萨政府召集的有法国、英国、西班牙和日耳曼建筑师参加的会议上,他获得了这项工程的委任。同年动工兴建,1431年完成了穹顶,接着建造顶上的采光亭。1470年采光亭完工,但布鲁内列斯基前此于1446年去世了。

2. 佛罗伦萨大教堂是什么教

中国西南地区保存得最为完好、也是最大最古老的天主教堂,川派特色兼具哥特式风格。

璧山区是重庆市下辖区,位于重庆西部,因境内“山出白石,明润如玉”而得名。

露德堂位于重庆市璧山区正兴镇金堂湖边,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890年)由法国神父选址修建。璧山露德堂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建筑外观具有浓郁的中国川派建筑特色,又兼具哥特式建筑风格,虽然饱经风雨,却依然透露出典雅与庄严,是新中式的经典代表。

据《圣教入川记》记载,天主教传入璧山县的时间是清嘉庆年间(1796年)。 清光绪五 年左右,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来到璧山各乡镇传教,建设堂口,其中就有露德堂所在的正兴,后法国传教士在福登桥坎(现金堂湖旁)重新修建了新教堂。

露徳堂于1899年破土动工,历时3年竣工。在教堂的鼎盛时期,其总占地面积达到12340平方米,其中房屋面积4000多平方米,花园绿地面积为8000多平方米。建成后的教堂,建筑格局十分恢弘,一跃成为当时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最大、最精美的教堂之一。

这座饱经风雨的百年哥特式古建筑,曾是国内现存的5座“露德圣母教堂”之一,璧山天主教露德堂至今已历经百年沧桑。因天主教会恭敬的圣母在法国露德镇显圣,当时的正兴天主堂选露德圣母为主保,故命名为露德堂。

教堂大门还保留着原始的模样,斑驳的白色墙面左右还有曾经挂圣相的残留印记,门洞上方是“天主堂”三个大字,顶部是蓝绿十字架。

走进去看到采用中国传统在墙壁上的字,上方正中写着“天主堂”,两侧对联式地写着:

圣堂维新光荣真主,

钟声远震唤醒迷途。

横幅为四个大字“信望爱德”。

主教堂造型雅致,下身是没有漆饰的古朴条石,整个正立面的样式是非常明显的中西结合,它表达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牌楼式建筑特征。正立面可以大致分为三部分,下部是五个拱形门洞,中部是装饰,顶上和两个院门一致,架着拉丁式十字架,青瓦檐下是中国装饰檐翘。

走进教堂,你会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这座哥特式建筑的美丽。其主建筑高大壮观,富丽辉煌;附属建筑又与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从教堂建成到1948年前,露德堂都是重庆境内法、英等国天主信徒的聚 集地,每逢礼拜,教堂周围总会驻满信徒的马车,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600平方米的建筑屋顶是蓝色弧形穹顶,支撑穹顶的是两排共十根大石柱。最上方设有三个祭台,中间是露德圣母,左边是约瑟,右边是耶稣。两旁墙壁上依次挂着耶稣受难的14幅画像。

神父楼有两层,上下都是欧式拱门,拱门上有青花瓷片装饰。整个神父楼的顶部是中式的歇山顶,青瓦覆盖。面向神父楼左边是一条长长的呈弧形的回廊,整个院子中间是走道,左右两边是花园。

最让人惊叹的,还是在120多年前,主教堂设计中光学和声学的完美运用。在这里,你会发现椅子和人在光线照射都会留下阴影,而支撑穹顶的十根石柱却没一点阴影。这都是因为当时的设计师在当时就已经考虑了柱子的安放位置,采用了独特的采光设计。此外弧形穹顶设计让还能使整个堂内有聚集声音的效果。无论在哪个角落说话,其他地方都能清楚听到。

从教堂建成到1948年前,露德堂都是重庆境内法、英等国天主信徒的聚集地,每逢礼拜,教堂周围总会驻满信徒的马车,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璧山城里以及其他乡镇都曾设有教堂,但均毁于教案以及中共建政之后的文革时期。 那么,露德堂存世百年教堂何以保存完好?

1948年,传教士离开中国,中共建政以后,教堂被收归国有,1953年,璧山县政府将露德堂改为粮仓;1958年,正兴中学将教堂改造成学校进行教学;直到1989年才归还了教堂现存的全部建筑物。因为是学校还有因为地处偏僻,这都是露德堂保存之完整全国都属少见的重要原因。

重庆的魅力蔓延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璧山生态良好、景色秀丽,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露德堂从1902年建成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在历史沉浮中保存如此完好已实属不易。

自西方天主教传入重庆,那些庄严神秘的教堂经过了漫长时光的洗礼,静静地伫立在山城的一角,等着你驻足观望,或深情对视, 作为西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天主教堂,露德堂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前来参观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这不仅因为其洋溢的西方情调,还有其承载的百年历史韵味。

3. 佛罗伦萨主教堂内部

贝尔尼尼广场不是佛罗伦萨大教堂前面的广场,它的前面是圣阿涅塞教堂。

佛罗伦萨主教堂,建于1334年至1420年,两端各为一钟楼和一穹窿顶,有着幽雅的外观轮廓,是许多艺术家工作的成果。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被公正地认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第一个作品,新时代的第一朵报春花。

4. 佛罗伦萨圣母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

百花圣母大教堂是佛罗伦萨的地标性建筑,与罗马帝国的万神殿、文艺复兴盛期的圣彼得大教堂,并称古代欧洲的三大穹顶。

大教堂曾被评为世界最美教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瑰宝,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其外部以绿、白、红三色大理石装饰,与周边的钟楼和八角形的洗礼堂同在一个大广场上,三座建筑构成一体,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5. 佛罗伦萨著名的教堂

意大利著名的旅游城市不仅有罗马,还有佛罗伦萨这个美妙的小镇。以下就是佛罗伦萨十大必游景点。

10. 波波里花园和皮蒂宫

皮蒂宫是一座建于15世纪的大宫殿,位于市中心。

9. 维琪奥宫

维琪奥宫就坐落在德拉夫人广场。

8. 米开朗基罗广场

佛罗伦萨的大部分景点都位于市中心,而且离市中心很近。

7. Loggia del Porcellino

Loggia del Porcellino是一个容纳室 内市场的建筑。这座16世纪的建筑位于韦基奥桥附近。

6. 圣洛伦佐大教堂

圣洛伦佐大教堂建于15世纪,是城市中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5. 领主广场

领主广场是佛罗伦萨的主要城市广场,已经有许多世纪的历史了。

4. 维琪奥桥

这座“老乔”是一座中世纪的石拱桥,因仍有商店沿着它修建而闻名。它是佛罗伦萨唯一一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幸存下来的桥梁。

3.美术馆的“大卫”

大卫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于1501年至1504年间创作的雕塑杰作。

2. 乌菲兹美术馆

乌菲齐美术馆是西方世界最古老、最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之一。

1. 佛罗伦萨大教堂

这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主教堂。

6. 佛罗伦萨著名教堂

教堂南墙上的大理石贴面白、绿、红三色相间,白色的取自卡拉拉采石场,绿色的来自普拉托,红色的则是西耶纳的出产。这种搭配方式,是佛罗伦萨城的一种传统。采光亭是在饽饽过世(1446)以后,由米开罗佐等人根据他生前的设计模型完成的。

亭子本身的高度就超过了20米,合起来教堂总高107米,比圣彼得矮一些。另外,这座教堂东面的三个半圆形后殿也要归功于饽饽(1438)。十字架下面的铜球,还是达芬奇帮忙想了个点子才给安装上去的。1600年被雷电击落,后来的这个更大一些。另一个圣器收藏室。

1478年的复活节清晨,“高贵的洛伦佐”美第奇在这儿躲过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谋杀,他弟弟朱利亚诺就没那么好运气了,命丧黄泉。是帕齐家族的人策划了这次阴谋,“帕齐”,这个名字学建筑的人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7. 佛罗伦萨圣玛利亚大教堂

在印度新德里附近,这座教堂于1987年年底完工,被人们称为20世纪的泰姬陵。白色的花瓣很像悉尼歌剧院的薄壳,所以也有人称它为“悉尼歌剧院第二”。大荷花”共由3层花瓣组成,每层9瓣。外层处有9个入口,被称为入口瓣;中间层向中部弯曲,覆盖着外厅;而内部的9瓣高高耸起,聚成闭合状,仅在中部稍分开,用玻璃钢屋面覆盖形成采光天窗。

九华山的古往今来,九华山菩萨到底灵不灵验

九华山古称,因有九峰形似莲花而得名,唐天宝年间,李白应邀与友人同游此山,他远眺九峰状于莲花,触景生情,诗兴大发,写下:"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见《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予乃削其旧号,加以九华之目”。尔后更名九华山。山间古刹林立香烟旋绕,古木参天,灵秀幽静,素有“莲花佛国”之称。据《九华山志》等文献记载。公元401年,也就是东晋隆安五年,天竺(古印度)僧人释杯渡来到九华山,兴建寺庙、修行布道,是有史记载的第一位上九华山的境外僧人;唐代古新罗国僧人金乔觉渡海来华,卓锡苦修,圆寂后,肉身不腐,被后人尊为地藏菩萨“应化”,九华山遂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场。现有佛教寺院99座,是重要的国际性佛教道场和著名的旅游胜地。

九华山(出名于世的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佛教来源于5世纪初。东晋佛教始传九华山,九华山佛教初兴于南北朝时期,九华山佛教昌盛于隋唐时期,宋元时期九华山佛教得到一定的开展,明代九华山跻身于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列,九华山佛教鼎盛于清代。唐中期成为地藏菩萨道场,中经唐末五代及宋元时期的迂回开展,至明清时构成为我国佛教重要传播中心之一,与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并列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九华山佛教在文化特质上表现为地藏信仰、禅净兼修和三教融合的同时并存。

九华山古称,因有九峰形似莲花而得名,唐天宝年间,李白应邀与友人同游此山,他远眺九峰状于莲花,触景生情,诗兴大发,写下:"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见《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予乃削其旧号,加以九华之目”。尔后更名九华山。山间古刹林立,香烟旋绕,古木参天,灵秀幽静,素有“莲花佛国”、“东南佛国”、“人世净土”之称。

据《九华山志》等文献记载。公元401年,也就是东晋隆安五年,天竺(古印度)僧人释杯渡来到九华山,兴建寺庙、修行布道,是有史记载的第一位上九华山的境外僧人;唐代古新罗国僧人金乔觉渡海来华,卓锡苦修,圆寂后,肉身不腐,被后人尊为地藏菩萨“应化”,九华山遂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场。现有佛教寺院99座,是重要的国际性佛教道场和著名的旅游胜地。

九华山山势嶙峋嵯峨,共有99峰,其中以十王峰、七贤峰、天台峰、中峰、罗汉峰、宝塔峰、莲台峰、大古峰、上莲花峰等九 峰最为宏伟,固古又称陵阳山、九子山。十王峰最高,海拔1344米。主要景色集中在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古十景有五溪山色天台晓日、化城晚钟、东岩宴坐、天柱仙踪、莲峰云海、舒潭印月、碧桃瀑布、九子泉声、平岗积雪;新十景有甘露灵秀、龙池飞瀑、祇园晨曦、神光异彩、摩空圣迹、闵园竹海凤凰古松观音慈航、大鹏听经、花台春色

九华山地藏道场的构成与新罗王子金乔觉九华证道直接有关。中国佛教史上所说的“地藏王菩萨”有两个,一个是“释地藏”,一个是“金地藏”。前者是佛经上描绘的地藏王,是佛教塑造的信仰偶像;后者却是实有其人,他就是朝鲜三国时期的新罗王子金乔觉。

朝鲜三国时期正是佛教开展的鼎盛时期,上层统治者信佛尤为普遍。金乔觉从小就信仰佛教,并进而出家。唐朝开元末年,他来到中国,经四处寻访后,在九华山寓居下来。九华山上有一块面阳平整之地,顶上有一个山洞,金乔觉上山以后,就以此山洞为禅地,开端了漫长而艰辛的修行生活,整整修行了75个年头。794年,他以99岁高龄坐化于此山。金乔觉圆寂后,被弟子们尊奉为“地藏菩萨”。

传说百岁宫山头历史上曾被火烧过几次。特别是有一次大火就要烧到百岁宫时,庙里年轻的僧人都吓跑光了,只剩下几个行动不便、年龄较大的出家人没有走。他们想这庙烧了事小,那百年修成的菩萨万一烧掉就可惜了。于是几个人到供奉海玉肉身的中央,想将其搬走,不知怎样搞的,就是搬不动。火越烧越近,几个老和尚越搬不动越是焦急。心想这肉身今天怎样了,身子不大,平常好搬得很,再搬不动不就完了吗?几个人急的哭了起来:“海玉巨匠!火就要烧上来了,你要不走我们都不走了,要死我们就死在一块了。”听说这时海玉和尚显灵,他举起胸前的两个手,掌心向下,将火势压了下去。当时,几个年老体弱的僧人,哭的悲天恸地,一点不知,许长的时间过去才醒悟过来,四下看看,寺庙照旧,不觉听惊,火没有烧上来。再抬头看肉身菩萨,那海玉的两只手抬起,呈遮挡状。唉啊!原来是他老人家将火退下去了,救了我们几个。尔后,庙里的僧人愈加敬慕海玉,尽心维护好他的肉身。

中国佛教所说的九华山地藏菩萨,指的就是金乔觉。他之所以被尊奉为地藏菩萨,有几个缘由:其一,金乔觉的长相与佛经上对地藏菩萨法相的描绘非常相象。

其二,金乔觉的修行方式与地藏菩萨的内在特征也相契合。《地藏菩萨十地经文》说,地藏菩萨的特征是“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称“地藏”。而金乔觉所修行的“铁板注脚”之功正具有“安忍不动”、“静虑深密”之特征。

其三,金乔觉与地藏菩萨一样,都富有牺牲肉体。

其四,金乔觉逝世后,弟子们按照佛门规则,将他安坐于一口大缸之中,葬于神光岭上。三年后开启准备安葬时,发现乔觉巨匠肉身不坏,容貌栩栩如生,摇动他的骨节就像摇动金锁一样,发出洪亮的声音。而这些迹象正好应验了佛经上所说的“菩萨钩锁,百骸鸣矣”之语。

由于上述缘由,所以金乔觉的弟子们以为,他就是地藏菩萨转世,于是便尊奉他为“地藏菩萨”,所以金乔觉又被称为“金地藏”,九华山因而成为地藏菩萨道场。

明代,九华山的佛教得到了绝后的开展,香火非常兴隆,号称“东南第一山”。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九华山与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并列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名扬天下。

清朝对佛教简直全盘继承了明朝的政策。清朝帝王固然推崇喇嘛教,但对汉地佛教也非常敬重。顺治皇帝常说:“吾本西方一佛子,为何落在帝王家?”足见其信佛之深。

康熙在位期间,为全国寺院题书匾额和楹联达千余幅,曾三次派朝廷官员到九华山朝山进香,赐予重金。康熙四十四年,康熙南巡回鸾驻江宁府时,又赐御书“九华圣境”四个大字。

至于九华山菩萨灵不灵,关于灵性佛陀是有总结,叫做“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它是生灭之法,本无常态。

但实际上还是很多人上九华山拜佛灵验的例子,这也导致山上香火旺盛的原因,而且产于九华山上的九华佛茶九华黄精,九华灵芝,都深受大家喜爱。九华素食-美食推荐,来九华山游玩的朋友得偿偿雨后醉美 九华山你来过吗

九华山启愿汇: http://www.dayuan999.com

河南宝丰 观音菩萨出家地白雀寺

白雀寺,位于河南平顶山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西父城遗址之上,是观音菩萨的出家地。

白雀寺始建于后秦姚苌白雀年间(公元384—385年)。古人以白雀为瑞应的象征,白雀集而吉祥至。相传白雀年间白雀群集于父城故址——古槐之上,人们以为祥瑞而建起寺庙称白雀寺。白雀寺所在的父城故址在春秋时代称城父。城父是楚平王的儿子太子建的封邑。太子建是楚庄王的曾孙。太子建守城父期间曾设庄王祠,四时祭祀,所以后人就将城父楚庄王祠视作楚庄王故宅。明《正德汝州志》载:“白雀寺在父城保,世传楚庄王故宅,有白雀之瑞,异槐一株。”所谓异槐者,是说白雀寺中古槐高大,人们从中抽出一板,上密布雀形图案。

白雀寺自十六国时期建成之后发展很快,成为汝州著名寺院。隋朝年间,大画家展子虔、董伯仁都曾在白雀寺作佛教壁画。《画史》称:“展画汝州白雀寺。”展子虔历北齐、北周、隋,官至朝散大夫、帐内都督。展子虔善作佛教经典故事人物画,天下名寺皆有其画。世人誉为“展子虔画人物描法甚细,随以色晕开人物面部神彩如生意,虔俱可为唐画之祖。”《贞观公私画史》载:“汝州白雀寺、江陵终圣寺、洛阳光严寺皆有董伯仁画。”董伯仁,汝南人,多才多艺,乡里号为智海,官至光禄大夫,殿中将军,与展子虔齐名,画遍天下名刹。时人评价说:“董与展皆天生纵任,亡所祖述,动笔形似,画外有情。”

白雀寺历史悠久,自后秦至今,历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白雀寺规模宏大,见于史志记载的殿舍有水天王殿、陆天王殿、千佛阁、地藏王殿、监斋殿、六祖殿等。白雀寺文物丰富,据记载有北魏永平武平年间造像碑;北齐天保四年、十年两碑碣。明代宝丰学者,曾任陕西延安府同知的白宏撰有《白雀寺辨》,考证辨析白雀寺的来龙去脉甚祥,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资料。清代中州著名学者李宏志著有《重修白雀寺殿记》,追溯白雀寺的发展变化更是详尽。

在白雀寺千余年久盛不衰的历史上,唐以前以白雀寺名,宋代称慈寿院,元明清仍名白雀寺。宝丰八景诗《白雀异槐》云:“品策群材独此槐,谁人白雀寺前栽。屈枝坠露低旋砌,繁叶藏云暖护苔。解古乾坤增气概,几因风雨长胚胎。清霄天籁闻丝竹。预兆来年有殿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