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将军纪念馆

杨虎城将军纪念馆

AAA级旅游景区

杨虎城将军纪念馆(3A)位于陕西省蒲城县槐院路29号,是在杨虎城将军故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杨虎城将军故居又称杨公馆,建于一九三四年,占地总面积1376平方米。距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建筑形式为关中典型的“四进式”建筑。布局严谨,功能齐全,长幼有序,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深邃的文化内涵。杨虎城将军与母亲孙一莲、夫人张惠兰、谢葆真及儿女都曾在此居住过。现属于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3A旅游景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文名:杨虎城将军纪念馆

面积:1250 m²

门票:免门票

所属区域:陕西蒲城县

级别: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开放时间:8:00-18:00

景点地位: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蒲城六馆—杨虎城将军纪念馆(组图)

杨虎城将军纪念馆是以杨将军故居为馆址的纪念馆,位于蒲城县城东槐院巷中段,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陕西网 (记者 杨春波)杰出人物的出现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每个时代都需要并创造出自己的伟大人物。“著名的爱国民主将领”杨虎城将军,“为促进国共合作、推动抗日而献身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景点介绍:杨虎城将军纪念馆是以杨将军故居为馆址的纪念馆,位于蒲城县城东槐院巷中段,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馆座北向南,分东西两院。东院为正院,西院为花园,占地 2亩,是杨虎城将军故居,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3A旅游景区。

杨将军故居建于1934年,是一座传统式的“民居宅院,整个建筑古色古香,杨将军与其母孙一莲、夫人谢宝贞、张惠兰均曾在此居住过,故居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座北朝南,分正偏两院,正院格局为门厅,大厅女厅和后楼房,中间三个院落两侧皆有外厢房、内厢房多间;偏院为杨将军的书房及花园等、整个建筑、院落布局简洁、浑然一体、青竹翠柏、郁郁葱葱,体现出杨虎城将军朴实无华的品质和无比崇高的气节。纪念馆共设大小展室七个,分别展出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翔实地记录了将军一生的战斗历程,另外,还有西安事变专题展览以及将军生前生活用具,作战兵械等实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杨虎城与张学良两位将军西安事变前夕互赠互勉的条幅“勿忘国耻”“为国努力”。

止园,原为杨虎城将军的别墅,又称杨虎城公馆。80年代初改为杨虎城将军纪念馆,1983年杨将军诞生90周年时正式对外开放,并由中国国务院列为中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是一座比较朴素的别墅式楼房。

这里最初杨虎城将军取名“紫园”,有紫气东来之意,当时杨虎城正直胶东、豫东凯旋。后来为避免蒋介石猜疑,改名为“止园”取“止戈为武”的第一个字,有“停止内战,团结抗日”“止乎于此,别无政治野心”之意。止园是事变前夜张杨二人秘密碰头的地方。那晚,因蒋介石再次拒绝张杨二人的苦谏,绝不停止内战,还准备在第二天发布第六次“围剿”中共红军的命令。张学良当晚接到消息,他知道情势危急,于是连夜赶到止园与杨虎城紧急磋商,两人决定马上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止园紧急磋商后,两人分头召集高级军官开会,宣布行动计划及进行军事部署。几个小时后,震动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了。止园可说是这场事变的策源地。

人物介绍:杨虎城将军,幼名长久,曾用名忠,号虎城,1893年11月26日出生于蒲城县孙镇甘北村一户农民家里,早年投身旧民主革命,是陕西靖国军主力,先后任师长、军长、陕西省主席、国民党五中全会中央常委。1936年12月12日与张学良将军联合发动“西安事变”,促进抗日,后被蒋介石残杀于重庆,终年五十六岁。东西两

院都是公元1934年3月12日(古历)开始修建,10月底以后完工,均系关中地区民间传统木式结构,花窗格门,制作精良,浮雕讲究,油漆光滑,色泽明快,秀而不俗。现在故居收藏的有杨虎城将军生前用过的部分桌、椅、床、柜等家具和杨虎城母亲孙老太太六十大寿时亲朋赠送的部分礼品九十多件。同时还展出杨虎城将军生平事迹照片和连环画一套,介绍了杨虎城将军的一生和他的战斗经历。

杨虎城将军一八九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陕西蒲城县孙镇甘北村一户农民家里。父亲杨怀福,母亲孙一莲,以农业为主,家境贫寒。他仅读过两年私塾,便为人佣工。一九0八年,杨父怀福被清政府绞杀于西安,使杨更加仇视清廷,他便联络贫苦农民,抗御暴政。一九一一年,他投身于辛亥革命运动,一九一七年,参加陕西民主革命早期仅有的一支武装力量——靖国军,后又参加国民军。一九二四年参加国民党,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先后担任师长、军长、十七路军总指挥、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职。综观其一生,由蒲城起事,反清抗暴,讨袁护法,转战关中,坚守西安,出师北伐,回陕主政,被迫内战,直到呼吁抗战,张杨合作,实行“兵谏”,逼蒋抗日。

景区地址: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城东槐院巷中段

景点特色:纪念馆共设大小展室七个,分别展出大量珍贵历史图片,翔实地记录了杨虎城将军一生的战斗历程,另外,还有西安事变专题展览以及杨虎城将军的生活用具,作战兵械以及杨母寿屏展览,特别是杨虎城将军与张学良将军在发动事变前夕手书的条幅“勿忘国耻”、“为国努力”更加令人注目,使人不由得想起1936年冬那可歌可泣的一幕。

景区级别:AAA级

开放时间:8:00-18:00

门票价格:免费

交通路线:从蒲城县乘坐229,经过1站,到达北大街站(也可乘坐205路,37路,6路,208路,36路,26路,608路,609路)

推荐指数:★★★★★

杨虎城将军纪念馆是以杨将军故居为馆址的纪念馆,位于蒲城县城东槐院巷中段,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馆座北向南,分东西两院。

杨虎城将军纪念馆是以杨将军故居为馆址的纪念馆,位于蒲城县城东槐院巷中段,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馆共设大小展室七个,翔实地记录了将军一生的战斗历程。

纪念馆共设大小展室七个,翔实地记录了将军一生的战斗历程。

西安事变专题展览。

杨虎城将军纪念馆是以杨将军故居为馆址的纪念馆,位于蒲城县城东槐院巷中段,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杨虎城将军纪念馆是以杨将军故居为馆址的纪念馆,位于蒲城县城东槐院巷中段,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杨虎城将军纪念馆是以杨将军故居为馆址的纪念馆,位于蒲城县城东槐院巷中段,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杨虎城将军纪念馆是以杨将军故居为馆址的纪念馆,位于蒲城县城东槐院巷中段,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杨虎城将军塑像

杨虎城将军纪念馆是以杨将军故居为馆址的纪念馆,位于蒲城县城东槐院巷中段,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渭南市蒲城县:参观杨虎城将军故居纪念馆

1934年,在渭南蒲城县东槐院巷内,杨虎城将军为其家眷修建了一座住宅,被称为“杨公馆”。杨虎城在陕西期间,经常陪家人居住于此,所以这里也被称为“杨虎城旧居”。2013年5月3日,杨虎城旧居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2009年4月5日中午,我和家人路过蒲城县,第一次走进杨虎城旧居。当时,这里门票10元,学生半价5元。2021年6月26日中午,我和朋友来到杨虎城旧居,这里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是已经免费对游客开放,成为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走进杨虎城旧居的大门,迎面的墙壁上可以看到王震将军的评语:“杨虎城将军终生为国家为民族爱国主义伟大业绩永垂史册。”在这幅标语的旁边,有几个醒目的弹孔,向人们诉说着战火硝烟的岁月。

1937年2月3日,驻防蒲城的东北军骑兵第十师师长檀自新被蒋介石收买,包围起这座宅院,软禁杨虎城母亲,逼迫杨虎城放弃抗日主张。2月7日,杨虎城母亲被转送到三原县东里堡。从此以后,这里由管家王坤山管理,杨虎城和家人再也没有回来过。

杨虎城旧居坐北朝南,分为东西对称的两院,占地面积1385平方米,建筑面积875平方米。其中,东院为关中典型的“四进式”院落,有门厅、厢房、客厅、抱厅、过厅、书房、卧室等;西院为花园、书房和家人居室等。

1983年11月26日,在杨虎城将军诞辰90周年之际,杨虎城将军纪念馆在杨虎城旧居建成开馆。目前,在杨虎城旧居内,曾经的客厅被改造为杨虎城将军生平展室,通过大量文字、图片和实物资料,介绍杨虎城将军光辉的生平事迹。

穿过面积宽阔的客厅,参观完杨虎城将军生平展,进入后方的一座小花园内,迎面出现了一座外观精美的亭子,被称为“女亭”。这里曾经是女眷们活动的地方,雕梁画栋,大气磅礴。在大门上方,悬挂着启功亲笔书写的“杨虎城将军故居”几个金色的大字。

在后方的过厅两侧,有两座对称的厅房,原本是杨虎城将军和夫人谢葆真的住处。目前,在西侧的房间内,按照曾经的原貌,复原展示了杨虎城将军卧室的景象,展出一部分杨虎城将军生前使用的家具

在东侧的房间内,通过大量的图片,介绍了“西安事变”的历史。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和张学良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在西安发动“兵谏”,对蒋介石进行控制,震惊中外。

在过厅的后方,为杨虎城旧居的最后一个院落,杨虎城的母亲孙一莲曾经居住于此,被称为“后上房”。这里布局严谨,各种功能齐全,长幼尊卑有序,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深邃的文化内涵。

目前,正中间的房屋按照曾经的原貌,复原展示了杨虎城母亲卧室的景象。东侧的厢房被改造为蒲城近现代名人展室,西侧的厢房被改造为珍贵文物展室。平时,西侧厢房大门紧锁,不对普通游客开放。这里到底收藏了什么珍贵文物呢?

此次参观,我很幸运,有机会走进珍贵文物展室。这里空间狭小,光线非常昏暗,在玻璃展柜内陈列着寿屏和寿联等物品,乃杨虎城母亲六十大寿时各级官员、社会名流和亲朋好友赠送,内容大多歌颂了杨虎城母亲教子有方和杨虎城将军的功德。可惜,在展厅内,不允许拍照,无法向大家展示。

1893年11月26日,杨虎城出生于蒲城县孙镇甘北村一户农民家里。父亲杨怀福,母亲孙一莲,务农为生,家境贫寒。1908年,杨怀福被清政府绞杀,使杨虎城非常仇视清廷,联络农民,反抗暴政。

1911年,杨虎城投身辛亥革命,参加陕西靖国军,后又参加国民军。1924年,参加国民党,拥护孙中山,先后担任师长、军长、十七路军总指挥、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职。

后来,暗中联络红军,发动“西安事变”,被蒋介石抓捕囚禁。1949年9月6日,被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戴公祠,终年56岁。 2009年9月10日,杨虎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莲湖红色印记 | 止园——杨虎城将军纪念馆

杨虎城(1893—1949),陕西蒲城人。参加过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1924年加入国民党。1927年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联军第十路军总司令,1930年任第十七路军军长,陕西省主席和西安绥靖公署主任。

(杨虎城)

杨虎城将军公馆又称杨虎城“止园”别墅,80年代初改为杨虎城将军纪念馆,是西安事变重要遗址之一,也是我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历史革命遗址,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止园”始建于1935年,此处原是唐朝太极殿所在地,到了明代则是朱元璋之孙千阳郡王王府。1933年,杨虎城在这里购地近50亩(约3.4万平方米),修建私宅。1935年初院内主题小院建成,以“紫气东来”首字,命名为“紫园”。不久,杨虎城接受陕西省政府参议李元鼎先生建议,“止戈为武”、“到此为止”之意,更名为“止园”。西安事变前后,杨虎城曾在此接待过王世英、王炳南等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民主人士。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存亡面临新的严重危机。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号召下,以“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为起点,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蒋介石继续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坚持“围剿”红军。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第十七路军,接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蒋介石不仅拒绝张、杨的要求,反而调集嫡系部队进驻陕甘,亲临西安逼张、杨进攻红军。杨虎城、张学良在多次向蒋介石进谏无效后,遂于1936年12月12日清晨,毅然采取军事行动,在临潼华清池武装扣留了蒋介石,并扣押了陈诚等来陕的几十名军政要员。同时,杨虎城、张学良通电全国,说明被迫发动事变是为了敦促蒋介石进行抗战,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等八项抗日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8日事变发生以后,中国共产党应杨虎城、张学良邀请,指派周恩来到“止园”,同杨虎城、张学良商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事宜。经过多方努力,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创造了条件,中国也由此实现了由内战到抗日战争的历史转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西北军政委员会曾在此办公。1954年,中共西北局将此宅购买。随后,这里成为中共陕西省委干部招待所,1980年改为止园饭店。1983年陕西省政府将“止园”约2277平方米的地域划归西安事变纪念馆,1985年正式对外开放,现位于西安市莲湖区青年路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