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禹故里

邓禹故里

邓禹故里,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三泉陂村(今名板桥铺,属城郊乡),邓禹为东汉二十八宿之首。村边有其后人所立之“汉高密侯邓元公故里”碑楼。近年来回新野寻根祭祖的海内外邓姓传人,无不亲临祭吊,追怀先祖。

中文名:邓禹故里

外文名:汉高密侯邓元公故里

位置:河南南阳新野三泉陂村人

该碑:高2.56米

人物:邓禹

相关遗址:新野汉桑城

大禹故里有什么景点 大禹故里究竟在哪里

1. 大禹故里究竟在哪里

汶川大禹文化旅游区 是以大禹故里西羌古城 为主题 ,感悟中华文明 ,了解中国古老的文明和当地丰富的历史 ,人文的最佳之地 。

2. 大禹故里到底在哪里

因为北川岷江发生过洪水泛滥

3. 大禹的故乡在哪里?

颍川 ,郡名,秦王政17年(公元前230年)置。以颍水得名。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登封市、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新密市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地。其后治所屡有迁移,辖境渐小,最大时管辖至今驻马店地区。隋初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许州为颍川郡。西汉置有工宫,东汉中平初波才领导的黄巾军在此起义。

主体部分即今天的河南省禹州市境内。 颍川郡是大禹的故乡,翻开华夏历史第一页,我们还会发现,颍川郡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首都所在地。垍頭條萊

4. 禹帝故里在哪里

尧(约前2377—前2259年),姓伊祁,号放勋,古唐国(今山西临汾尧都区,古称河东地区)人。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尧为帝喾之子,母为陈锋氏。十三岁封于陶(山西临汾市襄汾县陶氏村)。十五岁辅佐兄长帝挚,改封于唐地(今山西太原),号为陶唐氏。

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姚姓,一作妫姓,号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轩辕黄帝八世孙,“三皇五帝”之一。舜为东夷族群的代表。

5. 大禹故里是哪里

大禹三重身份均须得到文化内涵上的弘传

第一,大禹———是载之史册的实有的历史人物,是一位创立华夏的先圣先贤祖先,并是华夏民族凝聚“万邦”、走向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殷商时代甲骨文的发现不但以文字证实了殷商时代的历史存在,而且证明了夏朝的实际存在。夏朝的创业始祖是大禹,其子夏启是大禹的继存者。夏朝保留了大量有关大禹治水、创业的史料,经殷周传颂不衰。这些史料是引起孔子、孟子、司马迁等人对大禹作出确定无疑之历史认可的依据。当然也是《尚书》中“夏书”,尤其是《禹贡》篇撰写的依据。《尚书•禹贡》一篇不存在今文尚书、古文尚书的争辩,即《禹贡》无论在今文《尚书》、还是古文《尚书》中都是基本篇章。其内容又得到今日发现的考古器物春秋早期青铜器隋公盨上99字长篇铭文的印证。《禹贡》和《隋公盨铭文》都系统记载了大禹治水的历程与成果。司马迁《史记》不仅在《五帝本纪》、《夏本纪》中集中记载了大禹史事,而且在撰写先秦诸侯名士之“世家”“列传”及“书”“表”中亦多次疏理大禹史事。

第二,大禹是神力天成的神话传说人物。历史人物大禹成为集当时古今神奇智慧力量于一身的“箭垛式”英雄典型,自然升华成为神话人物。于是,在神话传说、民间口传中,产生了有关大禹神话式降生、成长、婚娶、生子、治水等等“超凡”的故事。这种有关大禹的神话与传说,不仅在夏商周时代不断产生、口传、被文字记写,而且直到今天,新的“传说加工”仍在父老话语中产生。对有关大禹的神话故事,按规矩,是不能用史实眼光去“纠正”、去“否定”的。史事与神话,类别不同,性质也不同,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大禹神话为今日创意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创意”空间。孔子时代,即已有“禹致群神于会稽山”的神话流传。

第三,宗教祖神、先圣人物大禹———大禹是道教祖神。道教基本经典是《道德经》、《太平经》。这些经典的哲理核心都来源于大禹治水的经验与教训 。《道德经》中之“道经”,主要讲“上善若水,柔胜于刚”的宇宙法则,教义宗旨为“道法自然”———大禹治水,成功之道即在于“取法水性之自然”。水宜疏导,不宜堵塞。堵塞水势者必败,如大禹之父鲧之堵水而水患更甚。大禹则顺势疏导而治水,必能成功。面对洪水,“禹掘地而经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故孟子称“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大禹治水,所遵行之因势利导、顺水之性的“水道”即成为《道德经》中“道经”之根本原理。其“德经”则是从治水成功后,万物各安所居之平安恩德中总结之教言。《太平经》以“太平”为经名,亦法源于大禹治水而天下太平之景象。“太平”者,大平也。正规道教宫观中必供奉大禹与老子神位。更有“禹步”,成为道士踏罡布斗之法步。相传,大禹治水,风餐露宿,三过家门而不入。历久病足偏枯,不良于行,这就是“禹步”之形的由来。

如果从宗教就是提供着完整的信仰体系论,儒家学说与礼仪已具有宗教的份量。只是“儒教”是一套无神论的信仰体系,重在俗世教化,崇拜的是先圣、先贤、先师。儒家礼乐教化鼻祖是大禹。正是大禹首次提出了“五音听治”政纲。《淮南子》载:“禹之时,以五音听治。悬钟、鼓、磬、铎,置鞀,以待四方之士。为号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谕寡人以义者击钟;告寡人以事者振铎;语寡人以忧者击磬;有狱颂者摇鞀。当此之时,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髮,以劳天下之民。此而不能达善、效、忠者,则不足也。”瑏瑡周朝之“周公礼乐”即来源于大禹之政。孔子所创儒学仁爱教化又源自大禹、周公。是故,蜀学大师谢无量说“儒学在蜀”,“道学在蜀”。大禹,生于蜀乡之人也。其所创之学,故当为蜀学对道、儒二教之贡献。大禹“五音听治”之教,一直到清朝光绪年间,仍然被选入朝政教科书《御批通鑑辑览》之中,用以教育皇帝与皇室诸王。

大禹为道教祖神、儒教先圣的身份是理应弘传的又一种文化内涵。在弘传大禹文化中,三种性质的文化内涵理当并重。

6. 河南大禹故里在哪里

河南禹州市是大禹治水的地方,不是大禹故里。大禹故里开封。

7. 大禹故里有几个

汶川县位于岷江上游,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省西北部,因汶水(现岷江)得名,幅员面积4084平方公里,辖威州镇、灞州镇、绵虒镇、映秀镇、漩口镇、水磨镇、三江镇、耿达镇、卧龙镇9个镇,75个行政村、9个社区,总人口10万余人,其中羌族占39.5%、藏族占20.4%、汉族占38.7%,回族占1.1%,其他民族占0.3%,是藏羌回汉等各民族交汇融合的地带。这是在2020年12月份撤乡并镇后的行政区划。

8. 禹的故乡在哪里

关于大禹故乡的问题,不同的声音很多,有的说在今天的四川省汶川县境内,有的说在安徽寿春、当涂县的涂山还有的说在以及浙江绍兴的会稽、山东、陕西西北部、山西等,众说纷纭。

今天选取几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大禹出生在四川

持大禹出生在四川汶川县境内观点的学者,其根据主要是来源于史书中记载的“禹生石纽”这个条目分析而来。如《太平御览》卷二八《皇王部》引扬雄《蜀王本纪》记载:

“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其地名刳儿畔。禹母吞珠孕禹,坼剖而生于县。”

根据这个史料记载的话,大禹是汶川广柔县人,出生在石纽。至于这个广柔县到底在哪呢?今天的资料记载,大概在四川阿坝州的汶川县、茂县和绵阳市的北川县,那石纽的位置也应该在这个区域。

但是, 了汶川县之外,还有学者认为石纽应该在北川县,著名历史学者冯汉骥在《禹生石纽辩》一文中就认为石纽应该在石泉县,也就是今天的北川县。

不过,北川与汶川距离很近,都是岷江上游地区,方向是一致的。这两类说法也可以看作是同一种说法。

“禹生石纽”在不少史书中都有记载,除了上面说的扬雄的《蜀王本纪》,还有《淮南子·修务篇》、《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三国志·蜀书》、《括地志》等。

除了在文学资料上的考证,不少学者还试图从考古学的角度来分析大禹出生地。

段渝教授在《大禹史传的西部底层文化》一文从考古学的角度证明了“禹出西羌”,其地域范围是在中国西部甘青地区和川西高原岷山地区,那石纽应当就在这一区域。

他还认为“禹生石纽”是一种典型的出生传说,虽说是传说,但是“它是上古民族关于自身族群来源的一种说法,反映了某一种族群同它所置身的自然环境的某种特殊的关系。”

不少史料常见禹生于石的记载,这种记载恰恰能反映禹所处的自然环境,也跟西方羌民崇拜白石的传统紧密联系起来。

不过,反对这一说法的学者也有很多,他们认为“禹生石纽”这个记载只是个神话,其记载的禹的母亲吞珠怀孕、剖背取子等这些,都足以证明“禹生石纽”不过是众多感生神话(也称贞洁受孕神话,母亲不通过性行为受孕,而是通过某种特殊的形式,比如简狄吞燕卵而生契,姜嫄履巨人迹而生稷等)中的一个而已,不能作为史料来证明大禹出生于汶川。

二、大禹出生在安徽

大禹出生在安徽的这个论断,学者主要是根据“禹娶涂山氏女”、“会诸侯于涂山”这两个历史记载来判定大禹出生在安徽涂山。

“禹行动,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吕氏春秋·音初篇》)

相传,大禹继任之后,一心治水,三十岁了还没有结婚。在一次治水途中,见到了涂山之女,涂山之女被禹的勤恳所打动,两人在相处之中产生了感情,于是结为夫妇。

《左传》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西晋杜预注云:“涂山,在寿春县东北。”

据说,禹建立夏朝之后,分封了不少诸侯国,为了检阅诸侯国和维护夏朝与诸侯国的关系,禹决定召开诸侯大会,并在此次大会上检讨自己的过失,以获得诸侯王的信任。

根据这两则史料,学者认为大禹应当生于安徽。

不过,有较多学者否认此种观点,认为这两种史料是大禹的行动痕迹,并不是大禹出生地的记载,因此不能将它们作为证明禹生于安徽的材料。

三、大禹出生在山东

山东羽山,相传大禹之父鲧因治水失败在此被杀,有“羽渊遗迹”

持大禹出生在山东的学者,其主要依据是:

《世说新语·语言篇》:“大禹生于东夷。”

《史记·五帝本纪》:“(舜)殛鲧于羽山”。

这里所说的“东夷”就是今天的山东地区,“羽山”根据马融的《史记集解》说羽山就是东裔,即东夷。

李沣《大禹出生山东考》一文中,从五个方面来证明大禹出生在山东,不过他的着重点并不在史料记载以上所举的此类史料,而是通过史料中禹的父亲鲧的活动轨迹,禹的母亲有莘氏的帝王在曹州(今山东菏泽)附近,禹母的己姓(己姓,为黄帝的子部落方国首领姓氏,少昊后裔)是东夷族的一支等来证明大禹出生在山东。

四、大禹出生在陕西

有学者认为大禹出生在陕西,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陈胜勇先生,他在自己《大禹出生地考》一文 说,根据夏人的原居地和鲧禹时代婚后从居情况可以来分析大禹的出生地。

他认为夏文化原居住地在长江下游地区,但是期间遭受了巨大的自然灾害北迁,北迁之后鲧娶了有莘氏。

鲧禹时代,其社会组织形式是母系继嗣系统,因此鲧跟有莘氏结合之后,应当是从有莘氏而居,有莘氏的地望在今天陕西境内。

因此,陈胜勇推测,大禹的出生地应当在陕西境内。

现在学界大体对大禹出生地问题的看法就有以上几种,当然,也许还有其他的说法,在此我们就不多加赘述了。

9. 大禹的故乡是什么地方

 大禹故乡汶川版  大禹出生于四川,最早见于战国时代的《竹书纪年》:“帝禹夏后氏,母曰修已,修已背剖而生于石纽”。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说:“禹兴于西羌”。魏晋皇甫谧也在《帝王世家》中注解道:“孟子曰,禹生石纽,西夷人也。传曰:禹出西羌,是也”。1979年,国家启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工作,调研中发现了原流行于汶川一带的“花灯戏”。剧目中有《大禹治水》,歌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唱词中的“耶格西”即大禹的羌族名字。  石纽究竟在哪里呢?汉代学者、川人扬雄在《蜀王本纪》中说:“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唐代顾胤在《括地志》中说:“石纽山在汶川县治西七十三里”。今天阿坝州汶川县绵池镇境内,山岸壁立,“石纽山”三个镌刻大字至今犹存。  绵池镇石纽山、刳儿坪、飞沙关,也就是现在九寨沟旅游环线飞沙关加油站附近,是汶川人认为的大禹出生地。现在汶川县境内仍然保存着历史典籍中所记载的“刳儿坪、涂禹山、禹王宫、禹王庙、洗儿池、禹迹石纹、禹碑岭、圣母塔”等众多的遗迹。距绵池镇15公里的羊龙山腰,还有一个村落叫禹碑岭,村中有一通石碑被一棵大树包裹,相传那里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地方。  为打造大禹这一文化和旅游品牌,深入挖掘“大禹故里”所蕴涵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汶川县不遗余力。该县领导介绍说,阿坝州大禹旅游区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该项目计划投资7亿元,建成后将成为我国禹羌文化的旅游核心,景区将申报成为我国第三个公祭地和阿坝州第四个遗产地。同时,该县还捷足先登,注册了“大禹”系列商标。  大禹故乡北川版  绵阳市北川县除拿出《史记》、《竹书纪年》、《蜀王本纪》等历史证据外,还搬出了大量佐证。唐代贞观八年,在今天的北川县禹里设置了石泉县,此后,几乎所有有关大禹的文献都明确无误地载明:大禹出生在石泉县。《蜀志》记载:“蜀之石泉,禹生之地。”《禹庙记》说:“石泉之山曰石纽,大禹生焉。”  他们说,1914年,因与陕西省石泉县同名,大禹的出生地在经历1400年后又恢复为北川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北川县就组织开展大禹研究。在北京图书馆,北川人找到了乾隆年间1768年编撰的北川县志,这部县志清楚记载了大禹的遗迹,此后道光、民国年间的县志都明确记载了具体内容。北川人按照乾隆年间的县志记载按图索骥,在深山沟壑中逐一找到了石纽山、禹穴沟等历史遗迹。  在北川县禹里南一里许,石纽山巍然屹立,巨石上有阳刻隶书“石纽”二字,相传为杨雄所书。从峡谷金锣岩至洗儿池的峡谷溪流中,有许多白石,白石上红斑点点,好像血浸入一样,相传是禹母生大禹洗涤时随水而下的血渍。禹穴沟大峡谷相传为大禹出生地,历代文人墨客在溪河沟中留下不少墨迹。  现存于浙江绍兴大禹陵的《姒氏世谱》以大禹为第一代先祖,记载 了姒氏自大禹以来四千多年140余代的传承关系。对于大禹的出生地,大禹的第142代孙姒元翼、第143代孙姒承家在其所著《大禹世家》中,也明确肯定大禹出生地在四川省北川县禹里乡湔江南岸的石纽山。  大禹故乡都江堰版  北川、汶川为大禹故乡争得面红耳赤之际,成都都江堰市也不失时机地加入了“PK”的行列。

10. 舜帝故里在哪里

韶山,人杰地灵;韶山,一个美丽的地方。传说,五千年前的舜帝时代,舜帝曾携娥皇、女英南巡,来到韶山冲,他们被这里仙苑般胜景吸引,奏起一支优美的乐曲,引来了凤凰起舞、百鸟来仪。这支乐曲就是韶乐,这个地方也因此而叫韶山。

韶山,依山傍水,环山围绕,青松郁郁,绿树葱笼。历来的风水家们都认为,韶山其脉,是由南岳衡山而来,“千里来龙,此处结穴”,这里也正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出生的地方。

舜帝故里的主要景点 大禹故里景区

1. 大禹故里景区

一,江油

江油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这里气候温和,冬暖春早,夏长秋短,无霜期长,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能源基地,冶金基地,建材基地。乃著名诗人李白故里。

二,梓潼

梓潼县以“东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是古蜀道南端的一颗耀眼明珠。梓潼的风光名胜较多。有文昌帝君发祥地七曲山大庙,全国少有的纯古柏林“翠云廊”古蜀道国家级森林公园、司马长卿石室、卧龙唐代石刻等众多的人文及自然景观,是蜀道风景旅游线上的重要景区。

三,子云亭

子云亭公园位于绵阳市区西北凤凰山。以“西蜀子云亭”(唐代文学刘禹锡曾在《陋室铭》中有所描绘)为中心,集名亭、古墓、寺观及秀山、碧水于一体,名胜、古迹、文物与园林建筑相结合,茂林修竹,丹桂飘香,泉水淙淙,景色优美。

四 ,北川大禹故里

北川大禹故里位于北川县治城境内,面积50多平方公里。相传这里是大禹的出生地,景区内群山雄秀,林木葱郁,动植物品种繁多,地质景观奇特,流瀑飞泉多姿多彩,是一个秀丽独特的山地风光和人文景观相融的景区。主要景点禹穴沟、采药山、石纽山、摩岩甘泉、三叉河、誓水柱、禹庙、金锣岩、刳几坪、禹州池、一线天、血石流光、猿王洞等。

五,北川药王谷

药王谷所在区域盛产中药材山林遍生百年药树,盛产160多种中药材,山上居民多年来长期以种植采挖中药材为生,主产天麻、杜仲、厚朴、辛夷等,现成片药林近万亩,是全国辛夷花三大种植地之—。

六,寻龙山

景区位于北川震后新县永昌镇1.5公里处,距成都130公里,距绵阳30公里。现归北川羌族自治县管辖,是到北川地震遗址的必经之地。寻龙山旅游风景区是由绵阳蜀龙旅游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集“休闲、运动、康体、观光”于一体的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

绵阳好吃的

绵阳米粉

绵阳米粉有着1800多年历史,是绵阳独特的小吃,味道丰富多样,有牛肉米粉、肥肠米粉、海带鸡汤米粉等,特别还要加上四川的泡菜、香菜、葱花等,味道浓烈回味悠长。

【窝窝店包子

创始于清末,由一位叫房洪兴的人在城区名为窝窝店的地方(现翠花街口)开店而得名。主要经营面食和包子,以家庭作坊的型号司经营糊口。1956年收为国有企业后,在技术、门面上加以改造,经营仍然以面食为风味为主,且价格公道,生意经久不衰。该店尤以包子最为著名,其皮洁白光滑、富有弹性、馅饱且油而不腻,天然调味品为时鲜蔬菜,味美而富营养。

【席凉粉

绵阳著名小吃之一的席凉粉,成品凉粉晶莹剔透,调料红色亮油,葱花翠绿,在视觉上就让人食欲大开,口感滑嫩爽口、清香微辣,不愧为享誉大半个世纪的名小吃

【马家巷油茶

油茶是在川北和川东地区很盛行的一种小吃。香香的米面熬成糊糊,撒上少量盐巴、味精芝麻、碎榨菜、小葱花,再放入用油炸酥了的馓子花生米,那味道简直不摆了。

2. 大禹故里在哪

浙江绍兴安昌古镇,相传是大禹故里,《越绝书》载:“涂山者,禹所娶妻之山地,去县五十里。”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就是现在的绍兴市安昌街道西扆村。

3. 大禹故里景区电话

大禹的故乡目前争议比较大的就两个,一个说是河南的禹州,一个说是四川的北川,这个两个大的争议点,然而在四川的内部,又有三大争议,一直在内讧,分别是:汶川版、北川版、都江堰版,那么具体怎么说呢?我们详细分析看看具体的情况吧如下:

  1、大禹故乡汶川版

  大禹出生于四川,最早见于战国时代的《竹书纪年》:“帝禹夏后氏,母曰修已,修已背剖而生于石纽”。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说:“禹兴于西羌”。魏晋皇甫谧也在《帝王世家》中注解道:“孟子曰,禹生石纽,西夷人也。传曰:禹出西羌,是也”。1979年,国家 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工作,调研中发现了原流行于汶川一带的“花灯戏”。剧目中有《大禹治水》,歌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唱词中的“耶格西”即大禹的羌族名字。

  石纽究竟在哪里呢?汉代学者、川人扬雄在《蜀王本纪》中说:“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唐代顾胤在《括地志》中说:“石纽山在汶川县治西七十三里”。今天阿坝州汶川县绵池镇境内,山岸壁立,“石纽山”三个镌刻大字至今犹存。

  绵池镇石纽山、刳儿坪、飞沙关,也就是现在九寨沟旅游环线飞沙关加油站附近,是汶川人认为的大禹出生地。现在汶川县境内仍然保存着历史典籍中所记载的“刳儿坪、涂禹山、禹王宫禹王庙、洗儿池、禹迹石纹、禹碑岭、圣母塔”等众多的遗迹。距绵池镇15公里的羊龙山腰,还有一个村落叫禹碑岭,村中有一通石碑被一棵大树包裹,相传那里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地方。

  为打造大禹这一文化和旅游品牌,深入挖掘“大禹故里”所蕴涵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汶川县不遗余力。该县领导介绍说,阿坝州大禹旅游区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该项目计划投资7亿元,建成后将成为我国禹羌文化的旅游核心,景区将申报成为我国第三个公祭地和阿坝州第四个遗产地。同时,该县还捷足先登,注册了“大禹”系列商标。

  2、大禹故乡北川版

  绵阳市北川县除拿出《史记》、《竹书纪年》、《蜀王本纪》等历史证据外,还搬出了大量佐证。唐代贞观八年,在今天的北川县禹里设置了石泉县,此后,几乎所有有关大禹的文献都明确无误地载明:大禹出生在石泉县。《蜀志》记载:“蜀之石泉,禹生之地。”《禹庙记》说:“石泉之山曰石纽,大禹生焉。”

  他们说,1914年,因与陕西省石泉县同名,大禹的出生地在经历1400年后又恢复为北川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北川县就组织开展大禹研究。在北京图书馆,北川人找到了乾隆年间1768年编撰的北川县志,这部县志清楚记载了大禹的遗迹,此后道光、民国年间的县志都明确记载了具体内容。北川人按照乾隆年间的县志记载按图索骥,在深山沟壑中逐一找到了石纽山、禹穴沟等历史遗迹。

  在北川县禹里南一里许,石纽山巍然屹立,巨石上有阳刻隶书“石纽”二字,相传为杨雄所书。从峡谷金锣岩至洗儿池的峡谷溪流中,有许多白石,白石上红斑点点,好像血浸入一样,相传是禹母生大禹洗涤时随水而下的血渍。禹穴沟大峡谷相传为大禹出生地,历代文人墨客在溪河沟中留下不少墨迹。

  现存于浙江绍兴大禹陵的《姒氏世谱》以大禹为第一代先祖,记载了姒氏自大禹以来四千多年140余代的传承关系 对于大禹的出生地,大禹的第142代孙姒元翼、第143代孙姒承家在其所著《大禹世家》中,也明确肯定大禹出生地在四川省北川县禹里乡湔江南岸的石纽山。

  3、大禹故乡都江堰

  北川、汶川为大禹故乡争得面红耳赤之际,成都都江堰市也不失时机地加入了“PK”的行列。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3376年的六月初六,大禹出生在广柔县西70里,而根据历史考证,广柔县是现都江堰市、汶川一带。川大历史学教授彭邦本称,都江堰景区的禹王宫、龙池景区的禹王庙,以及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游览龙池时留下的《禹庙》诗作等,都说明大禹诞生在都江堰。

  4、大禹故乡河南禹州版

  关于大禹的出生地,史籍上有多种记载,史学家也颇有争论,依有关史籍和考古发掘,一般倾向于颍河上游,禹州西北部山区。著名古史学家徐旭生教授多次来禹考察,在1959年发表了《豫西调查“夏墟”的初步报告》,证明禹州是“有夏之居”。史学家张鸣歧在《炎黄子孙祖根在中原》一书中说得十分确凿和具体。他说:“帝尧戊戌二十八载六月六日,修己背坼而生禹于石纽乡,即今河南禹县石纽村禹穴是也。”并且进一步说:“禹州城西玲珑山脚下金盆石家峪村一带地方,古涌泉河西来绕山汇成深潭而后东流,地称石纽。”史籍记载:黄帝是有熊部落的首领。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图集》中指出:有熊氏之地,南有颍水,北有大隗。地理学宗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确切指出:“大隗山,即具茨山也”。《禹州市志》及历代考古也证明,具茨山就在禹州城西北。

  又有史籍明确记载,禹的父亲鲧本是夏部落首领,禹,也是夏人首领而被封于“夏地”(今禹州市),称为夏禹国。《汉书?地理志》记载:“阳翟,夏禹国。”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也明确指出,“禹是夏族的祖先,而禹州古称夏地、夏邑、夏禹国,是夏部族栖息与繁衍的根据地。“近几年,考古界经过不断地发掘和调查,发现位于禹州颍河两岸的闫寨、下毋、谷水河、瓦店、吴湾遗址,为4000多年前华夏文明的起源--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这也充分证明了禹州是“有夏之居”。尤其是位于禹州市火龙镇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瓦店遗址的发掘,证明瓦店遗址是夏代早期的都城级遗址。

  禹的远祖、禹的父亲及大禹本人与禹州有着密不可分的地缘和空间关系,这于史籍、于考古都有据可查。

  禹州,也因禹生于这里,封于这里,建都于这里,兴盛于这里,而成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的发端,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4. 大禹故里景区介绍

汶川县

自然地理 汶川县位于州境东南部的氓江两岸。县城威州镇位于县北部杂谷脑河与氓江交汇地,海拔132 6米。县境东西宽84公里,南北长105公里,总面积 4084平方公里。界于北纬30°45′~ 31°43′与东经102°51′~ 103°44′之间。东邻彭县、都江堰市,南靠崇庆、大邑两县,西接宝兴小金县,西北至东北分别与理县茂县相连。东北部为龙门山脉所控,西南部受制于邛崃山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多分布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四姑娘山海拔为6250米;东南部漩口地区的氓江出口处海拔仅780米。

氓江由县北部入境,贯穿东部,长达88公里。杂谷脑河、草坡河、寿江为县境氓江四大支流,由西向东,分别在北部、东部、南部注入岷江。沿岷江及各大支流河谷、半山地带为全县主要经济活动区。西部开发较少;西南部为国家自然保护区,1970年正式建为卧龙特别行政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熊猫研究中心设此。

建置沿革 1990年底全县行政建置为3镇、14乡。其地古属冉毵部年(公元前111年)以冉毵地置汶山郡,辖绵池等5县,绵池为郡、县旧址在今威州镇姜维城。东汉曾改绵池县为绵池道,西晋改绵池县为汶川县。

东晋后汶川郡侨迁都安(今都江堰市),废绵池县。肖梁于绵池县地置汶川县,西魏时省。北周天和三年(568年)复置汶川县,县治仍在姜维城,直到明代宣德年间过治寒水驿(今汶川县绵池乡政府所在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2年迁汶川县治于威州。1958年曾撤汶川县与茂县、理县合并成立茂汶羌族自治县。

1963年复置。县城威州四面环山,堡子关雄踞杂谷脑河与岷江之间,有“三山雄秀,二水争流”之誉。

解放时城区不足0.02平方公里,街道狭窄,经过几十年的县城建设,已成为川西北高原现代化的新城。城区扩大至 3.53平方公里,人口达1.5万人。除县级行政单位外,有州、县属企业20多个,各类学校16所。邮电交通方便,公共设施齐备,商贸市场繁荣,不仅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也是阿坝州的门户要地。

县名来历 自汉代以来所设汶江、绵池、汶山、汶川等建置皆以境内岷江得名,据《元和郡县志》载:汶川县“因县西汶水为名”。古“汶”、“岷”通用,故岷江亦读作汶江。

5. 帝舜故里景区

尧帝的故乡在保定唐县舜帝故里不在保定,在诸冯(今山东诸城市)。

6. 大禹故里景区门票

黄河大峡谷门票57元一人。黄河大峡谷位于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包子塔。景区以广袤的黄河大峡谷风景为底色,以浑 的黄河文化为依托,以漫瀚文化为品牌,打造黄河大峡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形成了大成陵一大草原一大沙漠一大峡谷自治区中西部精品旅游线路

7. 大禹故里景区绍兴

1 绍兴县稽东镇冢斜村

流水潺潺田园风光的古村落

北有大龙山,西有象鼻山,南有轰溪山,群峰拱卫,高低错落。小舜江北溪,从古村西北向东北绕村而过,溪水蜿蜒、流水潺潺。村前是一大片平坦的农田,呈现出一派美丽的田野风光。村中八成以上为“余”姓,余氏是大禹的后人,大禹有三个儿子,三子叫罕,赐姓为余,据余氏家谱记载,冢斜村的始祖余子陵是余氏第96世。村落中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较多,且保存较为完整,历史文化积淀浓厚。

地址:绍兴市柯桥区南部山区,距绍兴市区32公里

2上虞区上浦镇董家山村

隐藏在竹林里的古村落

近百年前,董家山西面全是茂密的竹林,整个村庄如隐藏在里面一样,外人远看是难以发现。董家山民居依坡而建,村庄安静地枕在三座山的怀抱中,酷似睡在一只巨大的燕子窠里面。村内的历史文化风貌也保存较好,优秀历史建筑分布相对集中,文物古迹遗存,传统的街巷格局仍然保存得相对完整。

地址:董家山村旧属十二都,位于绍兴市上虞区上浦镇,上虞市南12.5公里

3新昌县回山镇回山村

富有书卷气的古村落

摄影:王樟林

回山村处在群山之中,村庄依一个山坡而起,多台门,多长弄石阶,多古井。这样的老台门在回山村有数十栋,均雕梁画栋,很有年头了,可见上代耕读传家,生活富足。每座台门的匾上都刻有佳句,如"直游天地"、"与竹为友"、"咸观履泰"、"延清挹爽"、"兰馨桂馥"、"天光云影"等,极富书卷气。

地址:回山村地处新昌县南部,距新昌县约23.6公里

4 诸暨市白山斯宅村

群峰逶迤的古村落

斯宅村位于诸暨市东南部,东部接嵊州市,东南毗东阳市,是一个典型的山里古村落。东白山群峰逶迤层层峦峦挤压到这里,稍稍松了口气,留下一片平缓狭长的溪地。村前一条小溪流过,在两岸苍翠林木的目送下,远远地去到山外的世界。 山村千柱屋巨大,合围式的建构围起了一个家族、一个村庄。其实,合围是对外的。大宅子把生活、繁衍安静地揽进门内,晴不见天,雨不湿鞋。

地址:诸暨市东南部,东部接嵊州市,东南毗东阳市,距离市区中心26公里

5 诸暨市五泄镇十四都村

别有小天地的古村落

清《光绪诸暨县志山水志》载:“五泄溪……经横头店,又东流经西墙弄,出同善桥,又迤北流绕避水岭,岭在溪南,南通藏绿坞。周师濂《登避水岭入藏绿坞诗》:‘……万绿藏一坞,清翠扑衣冷;别有小天地,室庐与之静……’。岭旁一峰崛起,俗称将军峰,亦称五泄第一峰”。

地址:十四都村位于诸暨市五泄镇东南部,距市区约14.3公里

6 诸暨市璜山镇溪北村

古建筑荟萃之地

溪北村村前化泉江,村后青山,依山傍水,景色秀丽,典型的江南山乡,也是古建筑荟萃之地,以大量明清古建筑民居而负有盛名;“省重点文保单位”新一堂为代表的溪北明清古建筑群,规模恢宏、构筑精美、保存完好;传承了一方水土的历史底蕴和风土人情。

地址:溪北村位于璜山镇西面,诸暨市区西南20公里处

7 嵊州市崇仁镇崇仁六村

美丽而幽静的千年古镇

崇仁,一座美丽幽静的江南古镇。至今仍保留着庞大的古建筑群,虽然历经千年但风貌依旧。古建筑连片成群,具有宋朝遗风、明清特色。以玉山公祠为中心,保存完整的老台门就有100余座,台门之间用跨街楼钩连,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体现了先人“分户合族、聚只一家”的遗风。

地址:位于嵊州西面,距市区约11.4公里

8 绍兴市会稽山叶家村

曲径通幽的古村落

叶家山古村落,位于双叶村叶家山顶,海拔480多米,不通公路,进村有一条三、四米宽1000多级台阶路。这不是一条荒径,是浓浓乡音洒落的石板路。山高水长,地僻山深,老屋连片,依山而筑。大部分老屋基本完整,也有部分老屋无人居住,一片破败。

地址:夏履镇南端,毗邻诸暨、萧山,距离市区11.4公里

9 嵊州市下王镇泉岗村

群山环抱之中的古村落

从覆卮山向南面俯视,整个泉岗村尽收眼底:群山环抱之中的村落,东北角小山坳里是鳞次栉比的老屋,民居依山势而建,西南有一个小水库,好像一面明晃晃的镜子,东南小山冈有一处建筑群,明显带有民国官邸风格……

地址:泉岗地处覆卮山南麓,嵊州801县道穿村而过,距市区约22.4公里

10 嵊州市石璜镇楼家村

青砖黛瓦水墨画般的古村落

8. 大禹故里景区电话号码

 大禹故乡汶川版  大禹出生于四川,最早见于战国时代的《竹书纪年》:“帝禹夏后氏,母曰修已,修已背剖而生于石纽”。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说:“禹兴于西羌”。魏晋皇甫谧也在《帝王世家》中注解道:“孟子曰,禹生石纽,西夷人也。传曰:禹出西羌,是也”。1979年,国家启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工作,调研中发现了原流行于汶川一带的“花灯戏”。剧目中有《大禹治水》,歌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唱词中的“耶格西”即大禹的羌族名字。  石纽究竟在哪里呢?汉代学者、川人扬雄在《蜀王本纪》中说:“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唐代顾胤在《括地志》中说:“石纽山在汶川县治西七十三里”。今天阿坝州汶川县绵池镇境内,山岸壁立,“石纽山”三个镌刻大字至今犹存。  绵池镇石纽山、刳儿坪、飞沙关,也就是现在九寨沟 游环线飞沙关加油站附近,是汶川人认为的大禹出生地。现在汶川县境内仍然保存着历史典籍中所记载的“刳儿坪、涂禹山、禹王宫、禹王庙、洗儿池、禹迹石纹、禹碑岭、圣母塔”等众多的遗迹。距绵池镇15公里的羊龙山腰,还有一个村落叫禹碑岭,村中有一通石碑被一棵大树包裹,相传那里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地方。  为打造大禹这一文化和旅游品牌,深入挖掘“大禹故里”所蕴涵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汶川县不遗余力。该县领导介绍说,阿坝州大禹旅游区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该项目计划投资7亿元,建成后将成为我国禹羌文化的旅游核心,景区将申报成为我国第三个公祭地和阿坝州第四个遗产地。同时,该县还捷足先登,注册了“大禹”系列商标。  大禹故乡北川版  绵阳市北川县除拿出《史记》、《竹书纪年》、《蜀王本纪》等历史证据外,还搬出了大量佐证。唐代贞观八年,在今天的北川县禹里设置了石泉县,此后,几乎所有有关大禹的文献都明确无误地载明:大禹出生在石泉县。《蜀志》记载:“蜀之石泉,禹生之地。”《禹庙记》说:“石泉之山曰石纽,大禹生焉。”  他们说,1914年,因与陕西省石泉县同名,大禹的出生地在经历1400年后又恢复为北川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北川县就组织开展大禹研究。在北京图书馆,北川人找到了乾隆年间1768年编撰的北川县志,这部县志清楚记载了大禹的遗迹,此后道光、民国年间的县志都明确记载了具体内容。北川人按照乾隆年间的县志记载按图索骥,在深山沟壑中逐一找到了石纽山、禹穴沟等历史遗迹。  在北川县禹里南一里许,石纽山巍然屹立,巨石上有阳刻隶书“石纽”二字,相传为杨雄所书。从峡谷金锣岩至洗儿池的峡谷溪流中,有许多白石,白石上红斑点点,好像血浸入一样,相传是禹母生大禹洗涤时随水而下的血渍。禹穴沟大峡谷相传为大禹出生地,历代文人墨客在溪河沟中留下不少墨迹。  现存于浙江绍兴大禹陵的《姒氏世谱》以大禹为第一代先祖,记载了姒氏自大禹以来四千多年140余代的传承关系。对于大禹的出生地,大禹的第142代孙姒元翼、第143代孙姒承家在其所著《大禹世家》中,也明确肯定大禹出生地在四川省北川县禹里乡湔江南岸的石纽山。  大禹故乡都江堰版  北川、汶川为大禹故乡争得面红耳赤之际,成都都江堰市也不失时机地加入了“PK”的行列。

9. 大禹的故居

山西晋星集团创建于2004年,坐落在沃野平畴,五谷丰茂的大禹故里-----山西夏县。其前身为山西晋星牧业有限公司,是集团董事长李建平先生独资筹建。山西晋星集团是一家集养殖、饲料研发与生产、肉鸡屠宰与肉鸡熟食品加工以及商业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农牧企业。集团致力于打造中国现代农牧食品产业领军企业,先后获得山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饲料“质量安全示范企业”、国家工商总局“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等殊荣。集团旗下有:山西晋星牧业有限公司、山西奥优特饲料有限公司、山西劳博尔预混料有限公司、山西德盛养殖公司、运城香万家食品有限公司、爱迪尔商贸有限公司和晋星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总资产1.5亿元,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极大 促进了种植、养殖、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10. 大禹文化景区

湖上升明月景区暂时不收取门票。

地址:蚌埠蚌山区解放路

开放时间:全天

交通参考路线:从蚌埠汽车站进入淮河路--—解放路--烟汕线--—解放路——东海大道--—东海大道--—龙腾路--—宏业路——到湖上升明月景区。

湖上升明月是蚌埠大禹文化产业园的核心板块,也是一座以修复重建450栋不同地区传统民居建筑为主的大型文化旅游公园,包括古民居风情购物街、中国多地特色古民居精品复建、博物馆、古陶罐体验馆及配套设施。

11. 大禹故里在哪里好玩不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导游。我姓潘,大家可以叫我潘导。 大禹故里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有禹穴沟、采药山、石纽山、摩岩甘泉、三叉河、誓水柱、禹庙、金锣岩、刳几坪、禹州池、一线天、血石流光、猿王洞等。石纽山日落日出之时有五色霞气。每当雨后,白云飘浮于石林中,石峰忽隐忽现,变化万千;血石流光是指一线天到金锣岩的峡岩中有白石,其上红斑点点,好似血点浸入,相传是禹母生禹时随水而下的血渍;禹穴沟是一条十几里长的峡谷,峡内岩崖陡峭,怪石嶙峋,桥头太白书“禹穴”二字犹存。还建有大禹纪念馆。这里是羌族居住地,可观赏羌寨风光,领略羌民族风情。清朝石泉知县余炳虎曾以“石纽停云”、“双江分色”、“索桥晓度”、“西山叠翠”、“奎角连云”,禹穴听泉、“悬崖滴水”、“血石流光”等八首诗抒发了自己对太离故里人文古迹和奇异风光的热爱‘赞叹之情。 历史文化古镇--治城,是羌族聚居地,古石泉县治所(今禹里羌族乡)史称其地处“香汉之中”,“内障成绵,外屏氐羌”是历来兵家争夺的要塞,很早以来,羌、藏、汉等民族就在这块土地上进行着广泛的交流。  夏朝属梁州之域,周朝为石纽村,北周置北川县,唐贞观8年(公元634年)置石泉县,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羌乡风情浓郁。特别是一年一度的禹王庙会和羌历年,人们从四面八方集于此,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庆贺大禹诞辰,欢度一羌历年,狂舞欢歌,数日不绝。  塔坪绿岛,果鲜花茂,山脊林木丛生,绿荫葱笼,岛上环境优美,是大禹故里人们历来游玩的天然公园。岁月悠悠,昔日由百家人栽种的竹林,如今已变成几千亩的绿色海洋,远远望去,林涛翻滚,碧波荡漾,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可以自由玩耍,记住3小时以后,我们在这里集合,注意,不要乱扔垃圾。

大禹故里,在阿坝!

大禹故里

悠久的历史传承、深厚的文化积淀千百年来阿坝州这片灵山秀水孕育出汉、藏、羌民族众多的优秀人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人物就是先贤大禹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大禹治水的故事一直都被当作一个传说流传在阿坝州的汶川县等地

大禹是谁?是中国古代的治水英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创始人是羌族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

大禹故里在哪里?在阿坝州!在汶川

NO . 1[ 从神话到史实 ]

岷江上游古称神禹之邦,汶川称作神禹之乡。

《史记·六国表》中记载“禹兴于西羌”。汉代《蜀王本纪》中记载:“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唐代《括地志》中说:“石纽山在汶川县治西七十三里”。

无论是历史资料、还是当代研究,都充分说明大禹故里就在西羌,汶川就在西羌地域。

在禹横空出世之前,岷江文明早已经走过了两千余年光辉灿烂的发展历程,江源文明在此孕育、成熟,并且由此成为蜀文化的发祥地。

走进汶川,就是走进岷江上游这块神奇的土地。在中国,大禹不仅是华夏民族的治水英雄,更是定鼎九州的开国圣君。

如今,汶川县内依旧保存有很多关于大禹的历史文化遗迹,包括优美生动的神话传说

他治水东迁,经过13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率众疏浚九河,“精一执中,二帝授其道,地平天成”,“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做了禹帝,世称禹王或大禹王。

他兴修沟渠,发展农业,划九州,铸九鼎,第一次确立了君主世袭的政治制度。

汶川作为其生命与事业的渊源,留存着广为传唱的动人事迹。其出生地——石纽山之刳儿坪,因之更加熠熠生辉。

NO . 2[ 大禹生于汶川 ]

汶川绵虒镇的七盘山下有一座石纽山,山中有一处凹进的坳地,是远古的一个露天接生地,人称“刳儿坪”。

刳儿坪

天为罗帐,地当产床,大禹就是在这里呱呱坠地,又义无反顾地反哺汶川,成为岷江河谷开疆拓土的羌族先民始祖和中华民族的万事祖先。

石纽山

在今飞沙关处的悬崖峭壁上,“石纽山”三个大字石刻十分醒目,传为唐李太白隐栖岷山南麓期间所题,字大盈尺,笔力遒劲、浑古,诗仙雄风犹存。

禹穴

位于周王庙址左上角50余米处,禹深丈余宽五尺,可纳八九人栖身。洞穴之岩石上镌刻有“禹迹”二字。字大见方米余。悠悠岁月,漫漫春秋

禹王庙

位于石纽山半山腰上,残垣断壁遗址尚存。据当地羌民讲,禹王庙(古庙)占地数亩,石木结构。庙宇虽朴实无华,但香火兴盛。清时被焚,其后修复,为三楹两进。前殿供大禹,后般供崇伯和圣母。布局严谨,气势古朴,给人以肃穆森严之感。

圣母塔

在绵虒飞沙关上,由清代黄知县捐俸银修建双镇塔,并镌刻碑文。因塔上的刳儿坪建有圣母祠,双镇塔又被称为圣母塔。目前该塔已经毁损,塔座都已不存在了。

圣母祠

据《石纽山圣母祠碑记》载:“石纽山平衍处有祠叫圣母祠,又叫圣启祠。年久已度。”在圣母祠的墙壁上,有文人题诗:“共传大禹产西羌,明德千秋颂莫忘,江水发源神肇迹,休将石纽比荒唐。”灾后,圣母祠已新建,但其内部没有展陈。

王宫

位于汶川城南绵虒镇政府驻地中街。禹王宫明时修建,占地亩余,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川斗木结构。是专为纪念大禹而修,因设有戏台,故名禹王宫。

涂禹山

位于石纽山对面北侧,是涂山候王的部落。又传禹娶涂山候女之地,故称涂禹山。大禹在涂山结婚之后,过了三天,第四天便辞别娇妻,前往治理水患。

时代车轮滚滚而过

英雄精神永垂不朽

只要你我记得,英雄就不曾远去

共同缅怀,遥寄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