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区党政军机关旧址

鄂豫区党政军机关旧址

鲁山豫陕鄂人民军政大学旧址:移动的人才堡垒

国务院10月份公布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位于鲁山县一高老校区(现为鲁山县一高附中)的豫陕鄂人民军政大学旧址,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榜上有名。这也是该校园目前获批的第二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陕鄂人民军政大学旧址现存文庙大成殿和崇圣祠两座古建筑,其中大成殿始建于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距今已1300多年历史。豫陕鄂人民军政大学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前身,为国防事业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其建筑具有很高的教育、纪念意义和文物价值。如今,这座青砖黛瓦、气势恢宏的古建筑,历经沧桑而不衰,吸引不少历史学家和师生前往参观。

近日

记者找到了当年曾在

豫陕鄂人民军政大学学习的

老兵樊鲁一

并在鲁山县一高和

鲁山县一高附中老师的陪同下

探访了这座“国保”

△学生下课后在文庙前玩耍

建校系时代所需

鲁山县是革命老区,保存着不少红色文化遗址,如豫西革命纪念馆、林彪地下指挥所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会员、河南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马昶红说,根据《鲁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及《鲁山县文史资料》等记载,早在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就进入过鲁山。豫陕鄂人民军政大学旧址也是红色长河中的一段记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豫陕鄂”和“豫西”解放区的党、政、军领导机关曾先后在鲁山设立。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邓子恢等领导人也曾在鲁山主持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据马昶红介绍,豫陕鄂人民军政大学最初是1947年6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时,随军挺进豫西的陈谢兵团第四纵队随营学校。兵团渡河后,开辟建立了豫陕鄂解放区。之后,随着解放战争飞速发展以及解放区面积的迅速扩大,解放区急需一批军事、政治干部,以适应军队和新区政权建设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部队以随营学校为基础,于1947年11月5日在栾川县建立了豫西军政干部学校,李静宜任校长。当时学校没有固定校址,随部队活动,学员一边学习一边协助部队剿匪和做群众工作。1948年1至3月,豫西军政干部学校、在宝丰成立的五分区军政干部学校以及由戈果率领的豫陕鄂干部培训班一并迁至鲁山,合并改组为豫陕鄂人民军政大学,学校地址就在鲁山县一高老校区的文庙内。当年3月4日,学校举行了开学典礼,陈赓兼任学校校长。后因部队需要,豫陕鄂军政大学随军转移,并多次更名,成为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豫陕鄂人民军政大学虽然在鲁山成立时间不长,但对鲁山当地乃至全国的整体解放有着重要意义,不仅为革命培养和输送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同时也提升了当地群众的个人素养,坚定了革命信念。”马昶红说,鉴于当时革命形势发展和军队建设需要,豫陕鄂人民军政大学在鲁山成立4个月左右迁往临汝县(今汝州)和许昌等地。1949年至1952年间,该校又进驻南京重庆等地,先后更名为中原军政大学、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西南军区军政大学、第二高级步兵学校等。1952年9月,该校由重庆迁往哈尔滨,与华东军区科学研究室合并承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老革命追忆当年

元次山碑

高大的楼房、干净的水泥地、朗朗的读书声……回想71年前的一幕幕,樊鲁一感触颇多。

樊鲁一1931年10月出生在宝丰县大营镇,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12军36师司令部作战科译电员、志愿军60军180师机要科译电员和军务科参谋等。1976年,他从部队转业到鲁山工作。

樊鲁一说,那时他借着解放军在宝丰招兵的机会报名参了军。后经严格考试,他成了宝丰五分区军政干部学校里的学员。在宝丰干部学校学习一个月左右,1948年3月,樊鲁一随同其他百十个学员来到鲁山境内的豫陕鄂人民军政大学学习。

88岁的樊鲁一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敏捷。时隔多年再次相遇,老人轻抚着旧址的门窗,在陌生与熟悉间感慨沧海桑田。“变化真大呀,原来这里可不是这样。”樊鲁一说。

“那时候这里也是学校,叫鲁阳中学,学校都是低矮的瓦房,紧挨文庙而建,文庙在学校中间,学校当时没有学生上课,学校大门不远处是县政府。”站立在豫陕鄂人民军政大学门口,樊鲁一回忆着当年的情景。

樊鲁一告诉记者,那时候学校东西两边都是瓦房,他和班里的学员就住在文庙西边的瓦房内。学员有六七百人,分多个班组,上课时大家盘坐在地,把笔尖事先绑在玉米秆或细棍儿上,老师在前边讲,他们就蘸着墨水在草纸上记。讲课内容多数是历史唯物论,有时也讲战斗英雄,讲完课后分组讨论。部队纪律很严,学员除了上课就是到宿舍休息。吃的饭多数是小米粥、玉米糁和野菜。

1948年6月底左右,学校接到上级命令,要转移。樊鲁一等学员离开鲁山来到临汝县。樊鲁一清楚地记得,在离开鲁山时,所有学员每人还领到了一身灰色军装,一个班还配了一支步枪。不过,樊鲁一班里的那杆步枪坏得连枪栓也没有。

“军装是新的,当时可高兴。”樊鲁一说,穿上军装后显得特别神气。到了临汝县,樊鲁一等人一边继续学习,一边为部队夏征。当年10月底,因郑州刚解放,樊鲁一等人开赴郑州帮助维持秩序。之后,他们从郑州回到许昌,集中学习了一段时间,然后坐着敞篷火车四川方向进军。

“在鲁山虽然学习时间不长,但增强了每一个人的道德素养,打起仗来个个英勇,不畏生死。”樊鲁一说。

永不褪色的记忆

豫陕鄂人民军政大学旧址(文庙)目前仍被学校包围着,与当年不同的是,曾经的土瓦房变成了今日的高楼。文庙后面20多米远的地方是崇圣祠,灰瓦覆面,绿色琉璃瓦剪边。

据相关资料记载,文庙大成殿始建于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之后多次重修。1933年,鲁山县一高围绕文庙建设而成,后该校另迁新址,老校区成了鲁山县一高附中。

文庙大成殿坐北朝南,面阔七间,总面阔28米多,总进深11.12米。室内建设更是精致,12根大柱分布在室内两边。大柱旁边夹并着直径约50厘米的小柱。小柱和大柱从上到下由铁箍箍在一起。房顶大梁两根并为一体,上下分三层,在体现其实用价值的同时,尽显我国古建筑之精美,特别是房顶的五脊六兽,形状逼真,栩栩如生。

在文庙大成殿后墙壁上,镶嵌着一块碑,上面刻着一副画像。据《千年古县 百年鲁高》一书介绍,该石刻画像是金宣宗兴定壬午年(公元1222年)由石工黄甫颖依照宋徽宗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石刻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画孔丘像模刊的。该碑长76厘米、宽53厘米,碑上像高30厘米,迄今已有近800年历史。

鲁山县一高常务副校长吴延卿介绍,该文庙内另存明清修庙碑8通,其中最大的是清乾隆年间刻立的创建崇圣祠碑。该碑高4.41米、宽1.2米,都是研究鲁山文庙的重要资料。此外距离文庙不远处,有一个明代修缮的碑亭,内藏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为好友元结亲手撰写并书丹的悼文元次山碑。元次山碑又名容州都督元结碑。该碑1963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元次山碑作为唐代石刻,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课外活动时我们经常到文庙和元次山碑附近走走,感受下校园古老的文化气息和先人们的智慧,尤其最近听老师讲了文庙还是当年军政大学的旧址,很受触动。我们一定刻苦学习,长大后建设伟大的祖国。”鲁山县一高附中的一名学生说。

文庙因文化而建,又为文化所承,豫陕鄂人民军政大学在鲁山的设立,为这座千年建筑赋予了独特、神圣的红色记忆。如今,文庙周围传来的琅琅书声和来来往往的师生,更为千年古庙增添了不少文化色彩。(记者 胡耀华 )

来源:平顶山晚报

鄂豫皖苏区景点 鄂豫皖苏区旧址

1. 鄂豫皖苏区旧址

大别山革命根据地---金寨南溪

金寨县南溪镇是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一个山区边贸重镇,是著名的立夏节起义发源地。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省级示范高中南溪中学、南京军区援建的八一中学座落镇境。全镇总面积205平方公里,辖24个村1个街道。

南溪人杰地灵。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曾爆发了震惊鄂豫皖三省的“立夏节起义”,有近万名英雄儿女参战。诞生了林维先、曾绍山、张贤约、滕海清等14位共和国将军,被誉为将军县里的将军镇。国保单位丁埠大王庙座落镇内。

2. 鄂豫皖苏区历史

麻城烈士陵园位于湖北省麻城市城区陵园路75号,为纪念黄麻起义和缅怀鄂豫皖苏区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于1979年建成。 麻城市烈士陵园占地面积114600平方米,2005...

3. 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

因为鄂豫晚苏区政府党政军大部都驻在新县。

4. 鄂豫皖苏区纪念馆

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二八年在黄安、麻城举行了规模较大农民暴动,被国民党镇压。余部分二部分进入山里打游击,每部只有百来号人,各自打着红军某某师的旗号。

后徐向前被派到其中一个师任副师长。再后曾中生被派到该地区,整合两部分力量,建立根据地。武装力量发展到两万多。

然后张特立来取代了曾,肃反了一批,徐被提为总指挥。根据地和武装力量又进一步发展。

5.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位于

黄麻鄂豫皖纪念馆不要门票。

中央有规定有红色教育意义的纪念馆,革命圣地供人瞻仰,学习不允许收费。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馆位于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陵园大道1号。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馆是爱国教育基地,分3层楼,想要了解得更仔细,对人文历史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跟着馆内的讲解员,细细的聆听那段历史。

6. 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历史背景

1、河南省,拥有六个国家一级博物馆,分别是河南博物院、郑州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南阳汉画馆、开封市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2、山东省,拥有六个国家一级博物馆,分别是青岛市博物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青州博物馆、山东博物馆、烟台市博物馆、潍坊市博物馆。

3、浙江省,拥有六个国家一级博物馆,分别是浙江省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宁波博物馆、杭州博物馆、温州博物馆。

4、广东省,拥有六个国家一级博物馆,分别是广东省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深圳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5、江苏省,拥有七个国家一级博物馆,分别是南京博物院、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通博物苑、苏州博物馆、扬州博物馆、常州博物馆、南京市博物总馆。

6、四川省,拥有八个国家一级博物馆,分别是自贡恐龙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邓小平故居陈列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

7、陕西省,拥有九个国家一级博物馆,分别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延安革命纪念馆、汉阳陵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

8、北京市,拥有14个国家一级博物馆,分别是故宫博物院、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航空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周口店 人遗址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北京天文馆、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

7.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旧址

1.瞿家湾镇

瞿家湾镇位于湖北洪湖,因瞿家湾而命名。瞿家湾建于同治五年,发展至清末成为湖广一带的中心集镇,商铺有一百余地。瞿家湾古老的小街以它特有的古色古香衬托着历史的浓重。徜徉在这条老街,心中有一种共勉明清文化的满足。

瞿家湾镇曾为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点燃星星之火,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同时,自然资源还十分丰富,属于温带多雨气候,既能欣赏到洪湖蓝田旅游风景区美景,还能品尝到洪湖特有的美食,这里的红烧野鸭肉质肥嫩香酥,堪称一绝。

2.上津古城

上津古城位于湖北郧西县的上津镇,现为清代城址。地处鄂西北边陲,与陕西山阳县漫川镇接壤,南临江汉流域,北枕秦岭山脉,古城坐落于汉江支流金钱河下游东岸,素有“朝秦暮楚”之称,历为交通、政治、文化、商贸、军事之要地。

现存的上津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至今经过多次修葺和保护,保存了众多种类的文物,如杨泗庙、元贞观、山陕会馆、河北会馆、武昌会馆、古城墙、古戏楼、明清四合院等。其中尤以古城、南北会馆、古戏楼、明清古建筑群等最有价值。

3.羊楼洞

羊楼洞位于湖北赤壁西南26公里的羊楼洞镇,为湘鄂交界之要冲,明清之际被誉为6大古镇之一。头枕幕阜群山,背依松峰山北麓,这里没有太多的商业化,像居住在深山的老祖母,诉说着道不尽的历史。

这里是'松峰茶'原产地,素有'砖茶之乡'的美称。封闭的四合院式天井院,青砖黑瓦的房舍,窗棱上精美的木雕,沿着青石小巷细细品味,像是走进了,明清时代。

4.刘家桥村

刘家桥村位于湖北咸宁的桂花镇,这里古民居始建于明崇祯三年,相传是汉高祖刘邦的同父异母兄弟彭城王刘交后裔刘元武始建,被称为楚天民俗第一村。

刘家桥四面环山风景优美,这里的古民居采用特点鲜明的徽派建筑,具有明清古庄园建筑雏形。建筑是古典庄园主题,看起来特别的有味道,而且在建筑的旁边有小河,在河的上面还有小桥,可以在桥上走走,欣赏下古镇风景。

5.七里坪镇

湖北红安县七里坪镇位于大别山南麓、鄂豫两省边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湖北省定重点镇、红色旅游名镇。这里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也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

古镇的著名景点有长胜街遗址群和红四方面军诞生地以及天台山森林公园、九焰山古兵寨等,当地土特产有煨葫芦、红安荆芥、板栗等。

6.唐崖土司城址

唐崖土司城址是湖北最值得去的美丽古镇,这个镇地址位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唐崖镇,其背靠玄武山,面临唐崖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唐崖土司城建于元朝至正十五年(1355年),由覃氏土司世袭统治,鼎盛于明天启年间,废止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 共历16代18位土司。城内主要文物遗存有石牌坊、土司墓葬、石人石马以及一些文化遗物如金器和印章以及瓷器等。

7.上庸镇

上庸镇原为田家坝镇,2010年更名为上庸镇,位于湖北省竹山县。该镇文化底蕴深厚,是一个千年古镇。其是古庸国都城和先秦上庸郡治所在地,距今有3600多年的历史了。

这里现有著名景点主要有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等,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比较有名的有划龙船和玩龙灯以及皮影等。

同时,清澈见底、古朴悠长的堵河水从上庸镇正中穿过,把上庸镇分 为南坝和北坝两个部分。在北坝黄洲庙的庭院中有棵枝干虬劲,枝叶繁茂的古桂花树,其树冠直径可达十几米。据说这棵树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生机昂然,年年发新芽,岁岁都开花。

8.黄花涝

黄花涝是湖北古镇排名榜中一个特色小镇,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黄花涝春天水落,武汉府河湿地黄花遍地,夏季水涨,河湖相连,汪洋一片,遍地黄花遭渍涝,故此得名为“黄花涝”。

黄花涝的历史可追溯到1800年前,原是三国时期刘表所辖的江夏郡治所。这里的商代沿河古石坡和清代古墙壁以及古码头、三国古墓、明末清初居家古屋等多个历史文化遗迹保存完整,同时还有被明朝朱洪武盛赞,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黄花涝特产虾鲊这样的美食,值得一番游玩与品味。

9.客店镇

客店镇地址位于湖北钟祥,地处大洪山南麓,境内最高海拔达1051米,素有“荆楚屋脊” 之称。因西汉末年,大洪山绿林人氏王匡、王凤为反抗王莽政权的残暴统治,在今客店镇设立客栈,招兵买马,聚义英雄,举行了绿林赤眉起义,客店也因此而得名。

客店镇属于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是“湖北省旅游名镇” 。比较著名景点有黄仙洞、娘娘寨、八折河、葛文化风情园,有名的物产主要是当地产的葛粉和云雾茶。

10.柏泉古镇

柏泉古镇俗称茅庙集,位于湖北武汉的西北部,距市中心仅17公里,是楚文化发祥地,形成于殷商时期,历经3000余年而不衰

该镇有夏商文化遗址,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历史名胜古迹30多处,现存的名胜古迹也有13处之多,其中柏泉古井、钥匙墩、余家咀等处被市政府树碑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湖光山色景色宜人林木葱郁,鸟语花香四季分明,现也成为名副其实的楚汉风情旅游区。

8. 鄂豫皖苏区首府旧址

鄂豫皖是湖北、河南、安徽三省的简称。安徽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濒江近海,有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经济带,内拥长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

鄂豫皖是湖北、河南、安徽三省的简称。

安徽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濒江近海,有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经济带,内拥长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地势由平原、丘陵、山地构成;地跨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水系。

安徽省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冲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经济、文化和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有着历史和天然的联系。安徽文化发展源远流长,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四个文化圈组成。

9.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湖南红安纪念馆于2007年11月13日黄麻起义80周年纪念日免费对外开放,不需要门票。纪念馆占地面积4670平方米,建筑面积2460平方米,属于古典建筑,两边对称。介绍了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中牺牲的263位烈士的革命事迹。

10. 鄂豫皖苏区旧址实践日记

当然是兄弟省份了,尤其是鄂豫皖苏区,苏区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因为多为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主要为大别山地区,故称鄂豫皖。由鄂豫边、豫东南和皖西苏区发展而成,主要包括湖北的红安、麻城、英山、罗田、浠水、蕲春、黄梅,河南的新县、商城、固始、潢川、光山、罗山,安徽的太湖、岳西、六安、金寨、霍山、霍邱、寿县、颖上等地。鄂豫皖苏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11. 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潞简王墓(明),鲁思钦妻浮屠(唐) ,鲁堡遗址,七世同居坊(清),鄂豫皖省苏维埃石印科旧址,西明寺造像碑(北魏),水东石经幢(唐),中共平原省委旧址。

县政协总支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参观康克清纪念馆等革命旧址

9月25日下午,县政协总支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参观康克清纪念馆,仔细聆听讲解员的讲解,用心领悟学习康克清大姐革命战斗一生的光辉历程,并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铿锵的誓词,坚定的承诺,使党员干部心灵再次受到震撼和洗礼。

9月27日上午,县政协机关党员干部来到罗塘乡,参观了万安暴动旧址、曾天宇故居、康克清故居、罗塘乡村背村暴动会议旧址。

通过参观学习,见证了革命先辈的初心和使命,学习了他们坚定执着追理想、信念之火永不熄灭的伟大精神,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加强党性修养,坚守务实作风,带头示范为民的思想,为万安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