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楼战斗烈士碑

万楼战斗烈士碑

万楼战斗烈士碑位于永城市裴桥乡万楼村。

万楼战斗是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反顽斗争中进行的一次战斗。1941年4月6日,新四军第四师十二旅三十四团一营两个连,在裴桥万楼受到日、伪、顽军的围剿。参战的一营指战员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完成了阻击顽军尾追,掩护主力-移的艰巨任务。营长以下绝大多数指战员壮烈殉国,谱写了光辉篇章。

为了纪念万楼战斗中牺牲的烈士,永城市人民政府于1990年在万楼村村北建造了万楼战斗烈士纪念碑。

碾庄战斗烈士纪念碑前的毕业60年同学聚会(作者 黄清)

碾庄战斗烈士纪念碑前的毕业60年同学聚会(作者 黄清)

2021年4月9日,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邳州市碾庄镇新街会集了一群七八十岁的老人,有老爷爷,有老奶奶,白发苍苍。有的行走不便,拄着拐杖,或夫人陪伴,或子女搀扶。引起了人们的惊奇和关注,他们是些什么人?干什么来了?看了碾庄圩战斗纪念馆大门西川味居酒家悬挂的横幅,便晓得了,是碾庄民办中学第一届(1957―1960)部分老同学,在这里举行联谊会。有本地的,有从县城来的,徐州来的,最远南京来的。

他们一见面,都抑制不住激动、兴奋的心情,亲切地拥抱寒暄,互报姓名,热泪盈眶。这一代人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先是就建党100周年的话题,深情感谢党恩,是党教育培养了他们,给了他们幸福的晚年。

联谊会开始,主持人李敬朗讲述了母校校史、校领导和任教老师,本次聚会的缘起、意义和活动安排。接着,前往烈士陵园,凭吊母校遗址――烈士纪念碑西侧,苍翠的松柏、高大茂盛的水衫林间。同学们的思绪回到了64年前。那是国家遭逢三年自然灾害最艰苦困难的岁月,一群朝气蓬勃怀抱理想的青年学子,在这里度过了三个春秋。参加过建立烈士纪念碑的义务劳动;1960年清明节,冒着纷纷小雨,参加了隆重的烈士纪念碑落成典礼;在烈士纪念碑前,举行过热血沸腾促人奋进的入团仪式,和团支部活动。最富有力度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精神,激发、增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使命感。今天,在当年拍毕业照的位置――碑前的碑座台阶上,又合影留念。魂牵梦绕,故地重访,沧海桑田,不禁百感交集,感慨万端,白驹过隙,64年弹指一挥间。昔日的窈窕淑女翩翩少年今安在?那时学习、生活中的美事趣事糗事知多少?历历在目,恍如昨天。青春的笑语、歌声、琅琅书声,建碑工匠们打凿石块的叮当声,依稀耳畔。

筵席间,同学们欢聚一堂,一边畅饮,一边畅谈,分别后的人生道路,忆念当年情谊,抒发思念情感,沉浸在久别重逢的喜庆中。回顾毕业后,有的考取高中、师范、大学继续深造,有的参军入伍,有的从事工农业生产。之后,有的成为党政军领导干部;有的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成为中小学教师、大学教授、作家;有的成为医务工作者、科技工作者;有的成为民营企业家,致富带头人……总之,在不同的岗位上,都兢兢业业付出才智和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实现了人生价值。更是为母校培养了众多人才,而感到光荣和自豪,也更加怀念敬爱的老师。这些年来,同学们经历过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品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越发认知难以忘怀的,最珍贵的,还是那份同学情。老话说,一辈同学三辈亲,三辈同学入老林。人世间纵有诸般情义,然而哪一种能比得上胜似手足情的同学情,那么纯朴、率真、深厚,犹如陈年美酒,愈久愈醇香,愈久愈珍贵。同学们切身体会,感叹不已。这次聚会,将定格在每个人今生的记忆里。

最后,衡敦亚作结束讲话,祝愿同学们健康长寿,充满信心,争取建国100周年再相会。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恋恋不舍,依依惜别。

收藏

举报

激烈战斗 红色丰碑——鹞子山反顽抗战斗

在革命战争年代,合肥这片红色热土上,曾发生过很多惊心动魄、激烈悲壮的战斗。这些战斗的深远意义将永载合肥革命史册,如同一座座红色丰碑,记录着辉煌战绩,也时刻激励着合肥人民继承和发扬先辈革命精神。

如今,当年战场的硝烟早已散尽,但它所迸发出的激荡人心的强大精神力量仍跨越时空,深植时代……

本期“趣读合肥”,

文艺君带您

回望革命战斗 讲述红色故事。

鹞子山反顽抗战斗

新四军一仗全歼来犯顽军

鹞子山,今称跃子山,位于巢湖市苏湾镇西南4公里处,地属苏湾镇包坊村委会管辖。

○如今的鹞子山 黄庆松 崔义林 摄

1940年3月,国民党县长马伯山宣布新四军江北游纵十大队为非法武装,随后自率县大队百余人,进犯十大队活动地区——黄山大何村鹞子山。十大队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坚持自卫反击,在鹞子山一仗全歼来犯的顽军,缴获长枪80余支,俘县大队官兵数十人。马伯山只身逃窜。

○位于鹞子山山脚下的大何村,鹞子山反顽抗战斗遗址距离此地仅1公里远 黄庆松 崔义林 摄

苏湾镇包坊村委会大何村就位于鹞子山山脚下,鹞子山反顽抗战斗遗址距离大何村仅1公里远。97岁老人何世新住在大何村,他身体依然健朗。据包坊村副书记吴其林转述何世新老人的回忆,鹞子山反顽抗战斗发生时,他年仅十五六岁。当时国民党驻扎在湾塘堰,管辖着包坊村和回李村,新四军十大队就活跃在鹞子山一带。战斗打响后,老人那时还在村里,战斗中听说新四军一名叫郭班长的战士,不幸被马伯山手下杀害,并埋葬在鹞子山。

3000抗战烈士墓地被挖开:墓碑被推倒,烈士遗骨遭推土机碾压

近日,媒体报道在河南南阳抗战烈士陵园遭到企业破坏,现在陵园已经无法辨认。网友发帖展示了遭到破坏以后的烈士陵园,在地面上有烈士的遗骨,帽徽,还有丢弃在旁边的烈士墓碑。

据报道这座抗战烈士陵园,埋葬着3000多名战死在河南的抗战烈士,原来在陵园里还有一座六角塔,在这座3层高的塔上,刻着烈士名单。在最上面的塔身上,写着,为国捐躯,气壮山河八个大字。

现在这里已经一片荒芜,无法辨认,从附近已经堆积在路边的墓碑上看,这些阵亡烈士来自很多部队。其中有第28师第164团第6连,少尉排长郑俊*,陆军第24师补充团1连,二等兵黄宗清,四川绵竹人。

陆军第78师第463团1连,二等兵崔占元,甘肃省**人。陆军第110师第330团3连,一等兵侯万金,四川酉阳人。陆军第******,一等兵张明德,陕西省**人….

从这里的墓碑可以看到,这里原来是第25后方医院所在地,在这里埋葬着的3000多名士兵,都是在后方医院伤重抢救无效阵亡的士兵。第25后方医院从1938年就进驻在这里,一直到1944年,豫湘桂大战才撤离南召县

这些从四川,陕西,甘肃从军来到河南战场抗战的烈士,在牺牲半个多世纪以后,因为私人企业要建设厂房,就将所有墓地挖开,看着照片上被挖土机压断的烈士遗骨,感觉非常痛心。

在抗战当中,正是这些人在这里保卫乡土百姓。抗战时期,河南也曾发生一系列战役,比如洛阳保卫战,日军第63师团,独立步兵第9旅团,第12野战补充队,野战重炮兵第6旅团第6联队,在1944年发动了对洛阳的进攻。

在进攻洛阳前,日军要求守军开城。从5月17日开始,日军还以扩音器喊话,要守军放下武器不作抵抗,并以飞机散布传单,对守军提出不做抵抗、“劝告”,遭到守军的坚决拒绝。

很快,日军第2飞行团的轻轰炸机、强击机开始编队轰炸;以及日军地面部队从多处掘壕前进,日军野战重炮兵联队也开始轰击洛阳。在我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下,日军又调12军战车第3师团栗栖英之助中佐之战车第13联队(各型战车约40辆)和第110师团的两个步兵大队至洛阳,归63师团指挥,继续进攻。经过7天战斗洛阳失守,守军只幸存1700多人。